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发挥技术团队潜力策略研究论文

发挥技术团队潜力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发挥技术团队潜力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决策越来越程序化、科学化、合理化,现代管理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个人行为管理转变为集体决策,团队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直接承担者,有必要对其绩效实施管理,提高绩效水平,最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但是,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管理不能单纯进行定量化指标测算,应当考虑一些软约束,以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高层;管理团队;绩效1 纯净管理概述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有效性体现在企业战略执行的能力上,这一点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管理的关注,并成为管理界的共识。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层出不穷的先进管理思想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从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管理学者已经将绩效管理作为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绩效管理也处于核心地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高层领导更多地以团队方式进行运作,加强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势在必行。2 高层管理团队的界定本文所指的高层管理团队是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包括CEO、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他们是在关键经营决策中常规性发挥效用的经理人团队。同时特别强调这一高层管理团队不包括企业的大股东等企业的所有者,仅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这一群体内部具有良性互动、资源整合优化、共同目标的认同和高效能的特点。在现代管理理念下,由最高领导者一人进行决策的管理机制已逐步被更为科学合理和理性化的集体决策机制所取代,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市场条件要求高层管理团队紧密地在一起工作,能做出更快的反应,更灵活、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更大的成效。因此,在绩效考核和管理中,把团队考核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上述界定来源于Hambrick和Mason于1984年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高层梯队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整个高层管理团队。而非仅仅是管理者个人。组织的领导是一种共同的活动,最高管理者虽然是决策的主要制定者,但他们与组织的其他成员共同担当权力与责任。从目前众多文献综合来看,对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归纳为两个方面:高层管理团队与组织创新、组织战略、组织战略变革、组织绩效之间的关联关系;高层管理团队与公司多角化及国际多角化之间的关联关系。目前对前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层管理者的组成和团队内部的个体成员特征的分布这两方面。高层梯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会影响到组织绩效与战略选择,团队成员不同的认知基础、价值观、洞察力以及这些特质的作用过程会影响到组织的竞争行为。因而有必要理解整个领导团队的背景、经验及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从国外研究结论看,在不同背景下,高层管理团队运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一般工作团队相比,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功能更强。在我国管理实践中,领导者个人行为的理论还大行其道,只有少量学者从团队的角度研究整个高层管理团队。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许多公司实质上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团队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伐。本文则从应用角度着重谈在实现组织战略和组织绩效方面,如果衡量高层管理团队所起的作用和所作出的成绩。3 绩效管理要素目标体系的建立情况企业的战略方向一般经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确定。作为高层管理团队则要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对战略加以阐释。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可行,将面临的环境状况如何,可能面对的挑战和获得的机会,是否对战略进行分解及实施,策略是否有效,等等。在现实中,有的企业缺乏科学的目标体系建设,导致了绩效管理目标与公司实际情况的不匹配,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指导和促进公司战略规划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只有在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建立高层管理团队的考核标准,企业领导者才更清楚怎么去进行有效管理,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是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只有目标一定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它未来的绩效评价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核标准的确立在考核标准方面,对于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进行定量化地确定是一个大难题。在众多的决策过程中,由于环境、机遇、人、财、物随时发生变化,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优方案,只可能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满意方案;同时,决策方案往往是在有风险情况下确定的,甚至是在不确定情形下做出的,当极小的风险概率发生时,对经营管理来主就是百分之百。因此,即便整个高层管理团队全部尽心竭力也有可能造成战略目标的失败,这是其一。其二,过去我们习惯用销售额、利润等指标作为战略目标和考核依据。实践已经证明,在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这样的考核指标往往使经理们过分关注当前收益而放弃未来的发展。在面临风险决策时,高层管理团队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总是放弃风险大而收益高的项目,这显然不符合股东和公司的长远利益。基于这两点,对于高层管理团队的考核,我们一般是在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加入定性化的判断。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远远偏离预测情形时,定性化的判断起决定作用,甚至放弃定量化指标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使用量化的考核指标,也要特别注意指标体系的公平性。在持续的绩效考核中,运用业绩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考核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在产品的成长期,业绩增长速度很快,但成熟期时,业绩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就好象学生考试,如果甲第一次考了六十分,那么下次考九十分,增长速度为50%,绝对量是三十分;但乙第一次考九十分,即便下次是满分一百,增长速度也只能是11%。显然,乙的成绩要好,但如果选用增长速度为考核指标那么就会得出乙更优秀的结论。因此,在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中我们从行为分析考察,把合理有效履行职责作为一项重要标准。这与对一般员工和个人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同。具体的履职标准则通过所有权人与经营者沟通确定。考核指标的内容针对我国经营管理实践、体制环境和文化的前提下,对高层管理团队的考核从团队内部和组织运营状况来考察。(1)团队人员的构成情况,包括团队内部人员学历知识水平、经验、对事件的判断,个人的努力水平,团队是否团结,资源共享状态等。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财务状况是否良好。(2)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对策制定,竞争格局的改善。(3)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转是否良好,员工的离职率和满意度是否符合企业运行的要求。(4)是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进行决策时是否考虑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面上述内容进行考核的方法有商业智能(BI)技术、平衡计分卡(BSC)和个人关键绩效指标(KPIs)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以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绩效管理(BPM)系统。4 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绩效要注意的问题与其说绩效管理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观念、一种哲学,一种“基于绩效而管理、基于绩效而发展”的管理哲学。量化和科学的评价并不是绩效管理的终极意义所在,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管理者养成科学的管理习惯,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成企业战略的实现。因此,在考核管理之外,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团队容量根据组织理论,5-7人的团队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团队。如果成员过少,那么决策错误率就会上升。假定团队中的决策是独立事件,某一个人出现决策错误的可能性是50%,3人的团队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有,现实中,从心理角度看,其成员很有可能会觉得他们共同持有的观念、价值和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团队人数达5个人时,这一数字将下降到约3%,有7个人的话,这种可能性更是下降到1%以下。可见过小的管理团队不利于决策的正确性。但有一点我们也必须注意,管理团队人数过多,决策分散也可能造成企业无法运转。责权利的对等和目标的一致性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如果职责不清或者经常出现越位,不仅权力难以制衡,更可怕的是会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以至相互推诿责任,使得他们的责任感荡然无存,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混乱之中。因此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架构,理顺、制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企业文化背景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绩效管理的运作平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软环境下,对绩效和行为的评价存在差别。实施企业绩效管理,本质上是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更具体、更直观、更容易被企业的员工所理解和接纳的形式在企业运作中体现出来。企业对于管理者权力的分散程度,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及冲突的容忍度,企业对外界环境的监控与反应程度,企业达成目的所重视的程度,都会决定和改变高层管理团队的行为,从而决策不同的绩效取向。企业文化对绩效的影响还体现在绩效的认定上。与战略决策层沟通的难易程度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决策层的支持和引导,将会事倍功半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与决策层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决策层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导向,进一步明确战略意图,对提高团队绩效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员工整体素养水平的激励需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管理团队的各项措施是要落实到员工来执行的。高层管理团队要想取得预计的绩效水平,必须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方面了解员工的素质水平,这将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让员工和管理者乘一条船。企业绩效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尽可能地向员工提供充裕的资源、充分的激励和与其才能相匹配的岗位,并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使每一位员工有均等的展现才能的机遇,以满足员工绩效实现的要求。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旨在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队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医学检测技术人员培养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原来的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起着显著的变化,人才的技术化、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因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步较晚,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为主的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普遍存在,不能完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3.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靠技术打造,技术培养靠队伍支撑。医学检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技术团队,学校的发展培养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4.团队发展的需要。团队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大学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普遍缺乏行业工作背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还没有达到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技术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急需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技能。

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国外教学模式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实施的模式、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与考核、实训基地培养的特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实施团队培养项目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

(2)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培训。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国内关于职业学校技术培养和课程开发的培训,使人员对医学检验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就业为导向、工作过程为引领、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开发有了深刻的认识。

2.完善医学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

(1)研究生学历进修。医学检验人员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使团队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领悟和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力也得到提高。

(2)技术岗位实践。医学检验人员保定期到专业化的医院进行岗位实践,通过在行业的顶岗实践,了解行业中的需求动向,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发展变化,明确了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并运用来自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模式。

(3)“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医学检验人员参加全国卫生技术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卫生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教师考取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行业要求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技术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4)技术知识的拓展。医学检验人员定期参加了有关的技术知识讲座和技术技能培训,学习本行业的最新技术和进展。并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

3.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意识的培养

(1)团队培养知识的学习。医学检验人员参加了由知识管理中心田志刚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团队培养与实践》的讲座,对团队培养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和提高,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医学检验人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化医学检验人员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有效利用医学检验人员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员的潜力。

(2)互相学习和促进。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各自独立工作的职业,但作为一个团队,人员之间经常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通过人员间的密切交流、相互影响和感染,拓展了教学教研的思路,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目的。

三、医学检验人员培养的体会

1.明确团队培养目标。医学检验人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共同的培养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医学检验人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并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2.坚持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团队培养坚持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教学与教研工作并须紧密结合,认识到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须到将所研究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

3.坚持与课程培养、技术培养相结合。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培养和技术培养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技术培养、精品课程培养进行。

4.注重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培养更多的关注是人员间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团队发展的瓶颈不仅包括短板效应,也体现在“新木桶理论”的“缝隙效应”中,必须通过团队共同目标的确立、人员间的角色互补、团结协作和每个人员特长的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实现团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取得1+1>2的高绩效。

参考文献:

[1]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6-8.

[2]龙艳,石青峰,全角,蒋冬香,杨峻,海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8期.

[3]李海侠,郑磊,杨佳,蔡贞,张继瑜,童晓文,裘宇容.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年3期.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班干部团队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浅谈班主任应当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班主任应当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我国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这时期内应该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中学教育者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完善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积极、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育人。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中,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其一,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例如,可以在前黑板上沿6—8字的班风建设目标及国旗图案,前黑板右侧百字班级宣言,定期更换黑板报,黑板报两侧墙报布置,图书角建设。或通过设置“自选项目”,其内容不限,可以建立“功勋栏”,让为班级争光的同学精彩亮相,在顺应中学生个性展示需要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班级的硬文化,不断带给学生新的启迪。

其二,我们也重视班级“软文化”建设。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在班级中倡导一条理念,所有班级规则的制定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即是指制度的草拟、修订、表决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智慧。班级应重视积极舆论氛围的营造,注重积极的“同辈文化”的教育价值的体现。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多做客观调查研究,走进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了解学生不良习气形成的原因,特别要注意加强关注学生的不良心态的关注。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适时采取批评、帮助的方式。注重批评时的语言表达,只要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场合与批评的话语,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听后能够与教师产生共鸣,真正打心底里接受教师的诚心批评和帮助。

三、加强班级干部团队建设

加强班干部的团队建设,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一方面,通过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民主选取班干部并制定民主的管理机制,让所有学生参与选举,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轮流管理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引导班干做好带头工作,也就是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等方面上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

四、关注后进生

当前,各个学校的中差生数量日趋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水平,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后进生的引导,具体的做法如下:

1、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发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

每位学生都必然存在着闪光点,即使是中差生也不例外。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了解,也许中差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可能在美术、音乐或者体育方面有特长。教师应当多加了解,并及时给与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加以正确的引导,并且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得中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得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2、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通过在班级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的方式,不仅可以为中差生提供学习的帮助,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与班中其他同学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感受到自我价值与存在感,体会班集体的温暖。否则,如果教师只是一昧的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可能导致中差生的反叛心理与抵触心理增强,对教师产生隔膜与厌恶感,使得教师的引导工作难以开展。在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时,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第一,重新安排班中的座位,将中差生一起搭配,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二,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应当适当给予中差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共同组建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首先,家长与学校必须携手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在对初中班级开展管理工作时,除了靠学校教师、班主任和领导教育外,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了培养有责任心、懂事的初中生,学校与家庭都应当对初中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寻找存在感,并通过发掘闪光点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进取心与自信心,形成学校、家庭双管齐下的教育模式,严格管理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初中生的引导工作是一项漫长而且辛勤的任务,教师应当怀着耐心与爱心,在初中生引导工作中循序渐进,正确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谈话,加强对学生及其家庭的了解,对症下药。在掌握了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后,班主任需经常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一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相互配合,以便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最后,班主任应当时常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让家长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多的争吵,对孩子保持适度的成长期望值。

六、小结

综上所言,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为了进一步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实现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双重目标,必须从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着手,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统筹管理整个班级,做到一视同仁,不忽视后进生,充分发挥与家长的共同管理作用,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雷建兰.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2]孙丽晓.浅谈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07).

[3]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长期以来,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巨细都要管。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与最终目的。如果说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培养和管理班干部就是这门艺术中的重中之重了。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现代教育理论又告诉我们,班主任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良好、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能独立高效开展工作的班干部队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班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管理好班干部队伍呢?在实践中,本人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一)加强教育,强化责任班干部是同学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榜样,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火车头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否形成,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班干部会议,教育他们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在同学中起榜样和带头作用。(二)明确分工,紧密合作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树干、树枝和树叶,一棵粗壮的树干如果没有树枝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绿荫的。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本人认为: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分工,使他们各司其职。当新一轮的班干部任职后,班主任首先就要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他们各自的具体职责,帮助班干部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分工不分家,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共同管理班级事务。本人将班级各项工作分解成学习组、生活组、卫生组、体育组、纪律组、考勤组及艺术组等管理小组。班长全面负责,主要召集各小组委员,对每周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班主任汇报。各班委如学习委员负责召集各科课代表,把本周中同学们作业的完成,课堂的反应等方面以书面的形式向班长汇报。这样班主任对一周班级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地把握,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还有一个措施就是“班级发展每日督控”,班主任要赋予每个班委一定的奖罚权,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较好的同学,在值周期间如发现同学的缺点和错误,要通过扣分等措施进行制止。小组中每一个值日班委,对分管的工作每天都要有细致的记录,并在每周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三)热情扶持,细心指导在工作实践中,尤其是新任的班干部,往往由于工作方法不多或不当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所以,班主任要及时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找同学谈心?在批评同学时针对不同对象应把握哪些分寸?如何虚心听取同学意见?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他们掌握灵活有效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办事能力。要告诉班干部应多采用与同学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有同学违犯班规,班干部不能像班主任那样直接批评同学,而应该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朋友式、同学式的方式与同学平心静气地商谈,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此外,班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公正客观地处理事情。如果在工作中不讲究原则,徇私舞弊,就必定会失去大多数同学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使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班干部有了一些工作实践经验后,班主任可在各种具体工作之前,请班干部提前设想,提前安排,自己充当参谋。如班里组织圣诞晚会活动,班主任先请班干部谈谈具体想法,然后进行补充:怎样做到文明召开?班里的家庭特困同学怎么办?假如同学不想表演节目怎么办?……这样经过班主任的耐心引导,班干部就会逐渐成熟起来。班主任对于班级事务,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当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取得进步时,要及时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如信任式激励、信心式激励、物质和精神激励等,给予适当的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工作出现偏差,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分析原因后并帮助解决。(四)放手锻炼,发挥自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所以,班主任就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班干部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只有放手让班干部大胆地工作,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当班干部具有一定威信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能力时,就放手让班干部自主商讨和处理班级事务,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但要注意把握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布置一些简单的工作,让他们独立完成。例如,在召开班委会时,首先是班主任手把手的教给组织的方法,然后就放手让班长去通知和组织,班主任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经过几次锻炼,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班级的大小事情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实施。通过锻炼,很多班干部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越来越高。(五)严格要求,促进成长对班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同学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做好。同时,实行民主监督,使班干部的工作既有管理又有监督。个别班干部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后,可能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居功自傲,不求进步。因此,班主任要及时掌握班干部的思想动态,适时组织班干部进行教育学习,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对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也明确指出,决不偏私,让他们规范、诚实、有效地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小结、活动记录等,以使他们的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对班干部的工作实行量化处理,并与每月实行的综合素质评定直接挂钩,奖优罚劣,让班干部受到同学们的监督,从而更严于律己。当然,班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也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班级建设,班主任是关键,班干部是主角。班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这些做法还很不够,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班主任只有抓住重点,讲究艺术,才能培养和管理好班干部队伍,从而带领班集体朝着健康向上的目标蓬勃发展。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以及从中挑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核心成员。因此,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认真选拔、任用、培养班委成员,形成强有力的班委,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拔班委成员,又该如何进行班委队伍的建设呢?一、班干部的选拔1.根据选择依据,慎重进行挑选。在选拔班干部时,对选择依据要求非常高,它为班集体的形成和促进班级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班主任要以一个开拓者的行为大胆地去选拔班干部,而且所选的班干部都要有朝气、有热情、敢想敢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挑选时,一定要慎重,一般选择对象的条件应符合以下三点:[A、学习成绩较好的。 B、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心班级、有奉献精神。C、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其它方面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水平。2.全面了解学生,再逐个排除。[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和选拔干部。 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二是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观察。在这一点中,要注意观察一些品学兼优的,尤其是有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再通过全面的分析,用竞争法、排除法来选择最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学生。具体做法我尝试过两种:一是对自己已经挑选好的班干部,先让其担任代理工作,以便在工作中进行考察,让他们在临时工作期间,用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等待同学们对代理干部有一定的了解后,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来评选班干部,这点对于起始年段来说,尤为重要。二是先让学生自荐担任各种代理干部,然后依据不同岗位进行竞选演说,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两种做法比较一下,第一种主要针对刚接触的新班级,第二种则主要用于第二学期同学间相互了解比较深入以后的干部选拔。对于同学们都熟悉以后的班干部选拔,班长可以通过投票选出,其他班干部由班长组阁,班长挑选出来的干部必须交由班主任审核。对于那些不想当班干部的同学,就不必勉强他们。二、[培养班干部1.培养班干部是组织培养班集体的重要环节。班干选出来,班主任就撒手不管了,那是最没效率的班干团队。为了增强管理效率,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培训的第一步是给班干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哪个位置,具体做什么。分工安排切记笼统抽象,一定要具体可感,让孩子们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我现在的班级我是这样进行分工的:班长、团支书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副班长两人,一人负责日常纪律、点名工作,一人负责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学习委员配合副班长开展工作;其他如宣传、劳动、治安、体育、文娱等委员都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日常具体工作落实由值日班长负责,一周有7个值日班长,主要工作是督促学生值日、穿校服、佩戴校徽等。每组有两个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监督纪律。所有班干分工完后,每天把班级情况报到值日班长处,由值日班长做好工作记录,第二天早读前交给我。这样我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第二天上课前把前一天的情况了解清楚了。课间操排队以各宿舍为单位,宿舍长组织好本宿舍成员排好队,做好点名工作,做到快、齐、静。大扫除及卫生区都按宿舍安排,宿舍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培训的第二步是召开主要班干部会议,告诉他们针对班级不良现象要怎么处理,能自己处理的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交由班长处理,班长不能处理的交由班主任处理。总之,能化无的事情不能小,能化小的事情不能大,能自己处理的事情不移交。把权利下放给班干部,由学生管理学生,班主任也就可以从班级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培训的第三步是分头培训。有些孩子的领导能力比较强,培训一两次就能独挡一面,但有些孩子的能力相对较弱,或者工作比较被动,所以,班主任要加大对这些孩子的培训。培训的第四步是一对一的培训。为了提高功效,班主任要经常对干班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比如劳动委员,做事非常主动,极有奉献精神,别人不做的事情他都做了。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这种方法却不能提倡。因为他的勤劳换来的是别人的懒惰,他的奉献,换来的是别人的偷闲。所以,就要对劳动委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告诉劳动委员:每一次搞大扫除,劳动委员只需监督同学们是否到位,是否做好自己的本份,然后对同学们的劳动情况进行检查。当然,有空时,也可帮着做一做,但一定要大家明白,这是我有空了,帮着大家做一点,千万不可让大家认为,劳动委员就是专门搞劳动的。2.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班干部有了成绩要及时的表扬,但犯了错误,就应该严肃批评,使他们了解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爱护,而且在班级内也能形成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学生”的环境气氛。我们班在实施学生的考核中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班干部违纪要双倍扣分,这样就能更好地监督班干部了,同学们对这种做法也是赞成的,也能真正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在这一点上,班主任绝对不能手软,更不要担心他们不高兴,或者甩手不干,注意引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班干部健康的成长起来。3.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壮大骨干队伍。班主任要随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班干部的机会,还可以减轻班干部的负担。上初三后,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比较浮躁,学习上也松懈了,班上也出现了不良现象:打架,抽烟,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宿舍讲话,不准时起床等等。这时,我让班委组织一次班会,让他们组织一次民意测验,针对这一阶段存在的现象出谋献策,集中大家的意见后,选出几个在纪律上能对那些违纪的同学起到监督作用的同学,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选出来后,我就对这几个同学进行培训,教育他们要先做好同学学习的榜样,自觉遵守纪律,然后让他们立即开展工作,分头做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的思想工作,同时在宿舍督促他们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自习课上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一段时间来,班上的学习氛围有所好转,违纪的同学相对少了,而这几个同学在班上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

技术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安全技术与管理就越来越重要了。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安全技术与管理论文篇一 技术管理与 安全生产 分析 摘要:线路施工工程作为保证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线路施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 措施 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线路施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伴随着我国国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现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电力工业的主动脉。因此,对线路施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措施的探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价值。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步伐的不断加快,电网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需要不断优化电网架构。比如我国某一地区的电网建设情况为例,该县区到2012年底,供电公司供电量已经突破7亿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达到12%以上,随着该地区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实现线路的安全可靠发展。而且近来,国家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要打造泛电力经济圈服务核心。因此,这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输电线路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施工管理的专业性,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确保电力工程事业的顺利安全开展。 二、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力事业和经济实力的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有待于提高 目前,我国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比如当前的线路项目已经将劳务进行分包,一些企业由于人员不足,聘用了很多的临时工,这些工作人员由于 文化 程度相对较低,加上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还有一些人员是刚从农村出来,企业也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从而无法满足线路建设要求。另外,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到位,对于工作人员劳动组织能力低,缺乏安全意识,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2.工程工期不合理 在线路工作中,工程工期不合理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当前各地区的的电网建设如火如荼,一些线路工程在建设工程,一味地追求利润,一味地压缩工期,从而为工程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3.征地拆迁纠纷不断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征地拆迁不断,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加上输电线路涉及范围广、施工战线长等,必然会给工程安全管理带来威胁。 三、安全管理原则 根据以上线路工程建设背景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的线路安全管理原则和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以人为中心原则 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施工人员的安全为主线展开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确保各项设备、环境的安全性,充分考虑到环境、物、人的安全管理,加强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切实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完成。 2.以法施工原则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将输电线路安全施工管理提升至法律的高度认识与实施。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电网、省公司的相关安全生产文件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施工时应该将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主次关系,位置轻重搞清楚。 四、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线路施工的安全性,强化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确立安全管理目标 管理人员要在施工前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单位的总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然后将这个整体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各个级、各个部门、各个施工队,甚至于整个员工,让所有人对总体目标和分解目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切实保证目标的完成,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将其与工作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带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2.科学组织安全生产 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加强线路施工的科学组织,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强对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的了解与掌握,详细、认真查阅,并经过复核,加强对线路工程信息的全面了解,比如工程基础类型、工程数量、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穿越地区情况等;二是要加强一切不安全信息的全面分析,并且加强事前控制,制定有效、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切实保证线路的安全生产。 3.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管理人员与相关责任人建立线路安全生产体系,充分保证线路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从以下入手:一是根据制定的安全目标,结合电力建设安全规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线路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文件,建立安全保障制;二是根据线路生产的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同时,项目负责人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施工管理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在线路安全生产中,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前必须要召开技术交底会,将安全注意事项、技术要求等一一讲清楚,做到施工心中有数,充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规范施工操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比如工程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目标和安全要求,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对各个工点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对于违规违章操作,必须要严格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定和安全管理办法给予严格处理。另外,可以在工作中,配备专业的安全检查人员,加强整个线路生产中各个点的全程监控,安全工程师要定期到工程现场进行监控,发现问题立即要求进行整改,整改检查合格后才可继续作业。 (4)全员抓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管生产必须得管安全,要求所有施工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由于安全施工管理涉及项目活动的各个方面,贯彻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因此要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安全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所涉及到范围非常广、加上战线长,且受外界的影响因素也十分繁多,这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要求,加强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标,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所有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全面提升线路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证线路的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袁永江.关于东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 报告 .东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011(2) [2]国网能源研究院,韩新阳.有序用电错避峰功效越来越大[N].国家电网报.2011-09-10 [3]钟兆钦.探讨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广东科技.2010(4) [4]刘杲.小议输电线路施工[J].科技风.2010(1) [5]孟庆平.输电线路施工管理问题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8) 安全技术与管理论文篇二 论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发挥人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计划、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使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前言 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担负着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大使命, 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做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工作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再则事故的发生, 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良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使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人的不安全行为) , 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是施工安全动态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重点。 一、 建筑施工的内在特点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以建筑施工的内在特点为依据,具体而言,建筑施工有如下特点: 1 产品独一无二。任何一栋建筑物都具有设计、施工的单一性和产品的固定性特点,不可重复。产品的固定性,施工的长期性,导致大量的施工人员、设备、材料集中于很有限的场地,加大了安全施工的难度。同时,施工中,各方面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对此做出反应。 2 工作环境差。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热量多,有害气体多,尘土飞扬。而建筑施工主要以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为主。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有70%以上的部分需要露天作业,由此,施工人员极易受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现时的建筑物大多在7 层以上,施工人员需要在十几米以上的高度进行施工,极易发生坠落的危险,所有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 3 流水作业,施工内容富于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开挖基地,浇筑混凝土,安装钢结构,处理建筑垃圾等每一个工序,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条件、施工工艺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工序所需要的施工设备、材料也有所不同,规则性较差,不易控制,由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必然会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变化。 4 多专业、多企业共同参加。建筑工程大,一方面涉及到的专业比较多,另一方面,庞大的工程也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够独立完成,只有多专业协调,多企业的通力协作才能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5 劳动者密集且安全意识底。建筑工程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而这些人员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在工地第一线,农民工比重占50%~70%左右,有的工程甚至高达90%,这些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底,安全意识淡漠,与此同时,施工 企业管理 人员也缺乏相应的安全 管理知识 和水平,不懂安全规范、标准、 规章制度 、违章指挥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3 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三、 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在购买建筑材料时,要尽量选择规模较大有质量安全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确保其质量安全。同时,在材料进场后,要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和抽样试验,确保其质量安全。在检验合格入库时,要根据材料品种、规格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存储放置材料,注意仓库的通风、采光、干燥程度等等,并派遣专人进行管理。 2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技术行为、质量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明确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重点和安全标准,确立事前、事中、事后施工技术的安全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对施工现场和重点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控制。同时还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不断的 总结 经验 教训,对现有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3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组织单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教育,并对员工发放安全帽、安全服等安全保障装备,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制度,规定进场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等安全装备。并分派人员专门负责巡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情况。对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带,并在其作业项目的横向、纵向以及四周满挂安全防护网,以防止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交叉施工作业时,必须搭设安全防护棚,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4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必须要保证其有正规的维修合格证和质量安全合格证;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严格的按照说明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设备用电、用水等的管理和控制;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 5 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6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安全交底与培训。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结束语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严格, 建筑施工管理不断规范。为此, 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但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参考文献 [1] 曲德山,曲德明,张汝红.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0) [2] __坚.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 科技资讯. 2010(20) [3] 张勇刚.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管理的思考[J]. 科技风. 2010(23) [4] 毛礼文.试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2)

电力技术管理过程中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一、电力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部门协调不畅,技术管理效果不明显

技术管理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具有连接性、引导性等作用,由于技术管理工作涉及交接工作范围较广,且工作量较大,使得电力工程施工进度比较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技术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只有确保技术管理能够顺利开展,才能够促使整个工程有序开展。因此,其他部门要给予相应的配合,才能够促使技术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对技术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组织能力

通过对部分电力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调查发现,人员对技术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组织能力,对效益投资等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对施工造价和合同进行有效控制,不利于电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规章制度不完善,技术管理难度大

目前,电力技术管理工作中,由于项目施工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增加了技术管理工作难度,究其根本是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无法为电力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另外,技术管理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四)缺少合理管理方案,管理质量不高

管理方案作为电力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缺少合理的管理方案,那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大打折扣,不能够更好地指导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畅,使得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够得到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的支持,基于此,加强对电力技术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调整措施势在必行。

二、提高电力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提高安全意识

电力技术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各项设备安全、可靠,保障人员人身安全。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重视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并将其渗透至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引导员工树立安全意识。不仅如此,还需要重视监督工作,落实责任制,并安排安全值班小组,开展巡查、抽查等工作,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制度,从而为技术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等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针对电力技术管理工作,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引进现代技术的重要性,并适当增加技术方面的投入,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实时管理,但是,管理人员不能够过度依赖计算机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结合技术提供的相关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现代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全面、系统的观察每一个细节,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合理管理方案,规范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审核施工企业相关资质,例如:技术能力、审核施工队伍中人员是否有合格上岗的资格、施工现场所用的工器具是否合格、现场设备状况如何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等,并将审核结果记录备案。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确保设备及材料符合标准,才能够投入使用。此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增强员工技术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工作行为,按照规定开展工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制度作为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落实效果。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审核施工人员资格证书进行认证,要求人员要持证上岗,与企业签订合同,提高人员安全和技术管理意识,及时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人员,并予以辞退,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另外,针对存在隐患的项目,不能够盲目开展工作,要进行验收、防护等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落实责任制,将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人员身上,避免推卸责任现象的发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强化人员责任意识,还能够切实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从而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队伍

人力资源作为电力技术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技术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侧重对专业知识及安全制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指导具体工作,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人员队伍,为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提供支撑。

三、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电力技术管理作为一项系统、专业性工作,在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了解和掌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引进现代技术,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团队研究论文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高校科研课题团队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高等学校有三个基本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科研工作是高校不断提升内涵、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基础。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每年承担大量的各级各类的科研课题,而承担科研课题的常见组织形式是非固定的课题组。课题组往往是随着课题立项而组建,随着课题的结项而解散,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动态组织。一个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整个课题团队的齐心合力,课题完成的质量也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质量。但是,一个科研课题团队的构建并不是那么容易,在团队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探寻高校科研课题团队构建中存在的障碍,寻找解决障碍的对策,对于高校科研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科研课题团队的特点

高校科研课题团队是依托于某个课题而形成的,由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时,根据需要临时寻找成员组建,一般成员为6人以内。这样的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态性和稳定性。动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上动态。课题团队的组建在时间上不确定,是在课题申报时构成,什么时候课题结项,团队也就随之解散;二是团队成员动态。每次课题团队的成员构成都不确定,主要由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确保立项的需要以及个人关系来召集人员。在下次课题申请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团队;三是负责人动态。课题负责人的不同,会影响到整个课题团队工作的风格和氛围。稳定性是指一旦课题团队形成,人员构成上轻易不会变动,不会有人加入或有人退出,一直保持到课题结束。

(二)自发性。课题团队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硬性规定的任务,不需要由行政手段来监管和控制,成员是由各自研究兴趣和个人需要而自愿聚集在一起的。

(三)领导者影响力的非权力性。课题团队的领导就是课题负责人,他对整个团队成员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他具有的权力,不是因为他具有的某种行政职务,更多的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即其具有的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格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吸引课题成员愿意与其一起完成一项科研任务。

(四)课题负责人与成员之间具有心理契约。课题团队成员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的书面规定,但是存在心理契约,即课题负责人期望成员能服从任务分工,具有研究热情与合作精神,积极投入,自始至终按时保质地完成课题。成员也期望课题负责人能履行好课题指导工作,在课题结束后在成果排名以及经费使用上能公平公正。

(五)成员之间已经熟悉或有过合作经历。课题负责人一般愿意与合作良好的人再次合作,而且召集的课题成员大多是相同研究领域,同属于一个院系。甚至更多时候课题团队是“导师+学生”的模式,因此成员之间已经很熟悉,这样便于沟通联系,缩短磨合期,利于加快成果的产出。

二、高校科研课题团队构建的障碍

科研课题团队的构建就是课题负责人寻找几个具有研究兴趣和研究意愿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某项课题任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一些障碍,使得课题团队迟迟确定不了。这些障碍体现在:

(一)团队负责人的召集能力有限。作为召集人的课题负责人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召集到人员组建课题团队。如果缺乏这些条件,课题团队的构建将很困难。

(二)课题级别不高,吸引力不够。现在各级各类课题很多,有国家级、部级、省市级等纵向课题,还有横向课题。如果是参与市一级的课题或横向课题,很多高校在评职称时不算,或者是级别低的课题,经费也相应的少,这就使得这样的课题吸引力不够,很难吸引团队成员。

(三)优质人力资源匮乏。一项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聚集多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参与,作为课题负责人也希望召集精干力量一起完成课题任务,但是有时这样的可心得力的优质人才很难觅得。

(四)成员间认同度不够。课题团队组建后,成员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精诚合作,在知识共享、和谐友好的氛围内工作,这就需要成员间具有很好的认同度。如果认同度不够,某一成员不愿意与另一名成员共事的话,就不会加入到团队中来。

(五)成员个人意愿不强。课题团队的组建是自愿的,没有任何的强迫,完全听从成员个人的意愿。但是也许因为时间、个人精力和兴趣等多方面原因,成员加入团队的意愿不强。

三、高校科研课题团队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在课题团队组建时遇到一些障碍,整个课题团队在运作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到课题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一)负责人组织不得当,团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团队效应。团队效应就是要体现出1+1>2的效应,这也是团队建设的主要信念,这需要团队每个成员都能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优势。然而很多课题团队的负责人缺少相应的管理协调能力,不是组织工作缺失,要不就是凭个人喜好和感觉来决定某些事情,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使得整个团队活力不足。

(二)团队没有实现真正的.学术合作,仅是简单的拼凑。很多的课题团队是为了保证立项随意的把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组建的,组建之后,成员之间没有密切的学术交流,各干各的,最后也是把各自的研究成果拼凑在一起。更有些人仅是挂个名,并不真正参与课题的运作。这样,团队成员很难形成知识共享,在科研能力方面自身的成长有限,也阻碍了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团队成员结构不尽合理。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与学院结构。课题团队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偏年轻,职称结构编低,主要以讲师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年轻的讲师在科研道路上还只是起步阶段,成果积累也不丰厚,以负责人的身份来申请课题很难,只能参与到其他人的课题中来学习和积累。而副教授或者教授职称的人员往往希望以负责人身份组建自己的课题团队,而不愿参与别人课题。

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知识结构上。课题团队需要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人,大家可以在知识和技能上互补。然而由于院系划分和学科分类,以负责人个人能力来组建跨学科的团队难度很大,这就造成团队缺少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和科研经验。

(四)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不一致。一个团队要想有能力有活力,需要每个成员明确团队目标,而且团队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尽可能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都真正融入团队,向着团队目标前进。但现实中很多课题团队的成员并不清楚整个团队的目标,个人努力找不到方向。而且有时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不一致,个人的需求很难在团队中得到满足,削弱了个人的积极性。

(五)缺乏清晰公正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课题团队往往缺乏比较明确公正的评价和激励,活干得多少、质量如何没能得到相应对等的评价,即使有评价,但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配套的话,这种评价也毫无意义。比如课题组在组建时一般成员的顺序就已经确定,即使排在后面的成员承担的任务较多,产出的成果较多,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个顺序不会轻易改变。因此,激励不足,团队的投入度不够,绩效不高。

四、高校科研课题团队构建和运作对策

(一)要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科学研究应该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现实问题,而且现如今的重大科学突破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传统的单一学科的研究不能更完整地看清现实的全貌,因此要想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问题,从而成功地获得科研资助,就必须要建立跨学科的研究队伍。科研团队成员的多样化有利于知识的融合和互补,能够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科研实力。

(二)团队成员的选择标准要灵活。课题团队在确定成员时往往关注的是成员与课题任务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积累,或者看中的是成员的学历层次,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于这些。还应该关注成员的两点特征:一是成员的实践经验。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成员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很多问题上视野会更开阔,观点会更敏锐,对整个课题的完成能提供很多实用有价值的意见。二是成员的个人学习兴趣、热情和合作态度。有时兴趣和热情比能力重要,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因此在选择团队成员时除了学历和知识积累,还要看一个人是否有学习兴趣,有科研的热情,是不是有很好的合作态度。

(三)课题负责人自身的管理能力要提高。团队的运作与管理,负责人要发挥较大的作用,这需要负责人有很好地管理和协调能力,要思考如何规范、有效地组织组内成员,落实课题的分工,推进课题的发展,提高课题的效率。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清楚地认识自己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课题负责人只是牵头,引领大家共同来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大家是平等的,不是成员给负责人打工的,成员也不要认为是给负责人帮忙的;二是要学会发动成员共同管理团队。团队管理不是负责人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因此,负责人要给成员充分的自主权,要听取并尊重成员的意见,凡事共同商量,争取达成共识;三是要学会利用外部资源。在课题的组建和运作过程中,课题负责人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院系的资源,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外部力量的帮助。

(四)建设良好的团队科研氛围,密切学术交流。很多课题团队已经偏离科学研究的宗旨,只是为了立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得经费、评职称。团队急功近利,重结果轻过程,人心浮躁,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越来越少。而这样的团队不会有较好的创新性成果,成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学习。因此课题团队应该不断宣扬专注严谨坚持的科研精神,让成员目光长远,不去关注暂时的利益得失,更多去关注科研过程中自己的积累和学习,使得团队有很好的一种讲究科研的氛围。同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汇报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大家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思想碰撞会有更多的科研灵感,从而提高团队的绩效。

(五)建立多形式的激励机制。课题团队的活力来源于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需要对每个成员进行有效而足够的激励。而每个成员的能力、需求、动机是多样的,激励的方式也可以多样。物质方面的激励包括对课题有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现金奖励,对成员发表的论文和着作给予资金支持。精神奖励包括赞誉和高评价,在结项时根据每个人贡献重新排名。激励时要注意:一是根据人员不同能力进行差别奖励;二是奖励的依据不仅是根据产出即发表的论文,同时也要考虑成员的沟通协作精神、奉献精神;三是要认识到团队成员的自身学习与成长也是一种激励。

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篇二 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而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文化是团队建设的骨架,因此在团队建设当中,加强组织形式及文化建设是使其成为高绩效团队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团队组织结构及文化的阐述及其和上海世博村项目团队的分析比较,为大型复杂项目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上海世博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团队理论研究 项目团队概念及组织结构 项目团队就是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具体目标而相互协作组成的群体。而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是团队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使命是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实现具体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并协调一致高效的工作。工程项目团队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并遵循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旦工程建设完成,团队也即告解散。 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 职能式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有破坏统一指挥原则的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层次相对简单,项目管理指令一致,对项目费用、质量及进度控制起来更加容易,但是项目组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与对策在项目管理组织中的贯彻可能遇到阻碍,团队沟通基本靠项目经理;矩阵式组织结构特点是双重机构、双重领导。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的情况。 项目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特征有:组织文化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组织文化分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分别指工程项目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中最直观、最表象的部分,它包括了工程项目本身、建设过程、所处的环境、面貌及机械设备等可以被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部分;制度文化是指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项目团队员工长期形成并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识活动,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宗旨、组织精神、价值观念、组织道德、团队意识等。 2.上海世博村团队组织及文化的分析 工程概况 世博村工程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唯一建造的功能齐全的生活和配套项目,其主要功能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为参展国工作人员和参展旅客提供住宿和其他生活娱乐配套服务。世博村位于世博会场地浦东区G地块, 世博村生活区包括A、B、D、J 四个地块, 其中A地块为五星级宾馆,其他为三星级标准的公寓式酒店。生活区地上新建面积约33 万m2 , 改建面积约3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万m2,总计约万m2。商业服务配套区包括C、E、F、H、I、K地块, 配套服务区地上新建面积约万m2 ,改建面积约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m2 ,总计约万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 项目组织建设的重点及难点 本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单体多、参建单位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因此作为业主方其组织协调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大。在本项目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的前提下,业主需委派具有丰富的大型群体工程和酒店工程项目管理经历的资深项目管理人领导项目管理团队,理顺本项目组织关系,为本项目顺利开展和各工种、各单位的协调施工保驾护航。所以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权责分明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是决定世博村工程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该项目的工程实施组织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面交叉。 (2)分考虑现有业主方管理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企业员工职业化培养的要求以及工程管理服务班子与业主方自身管理班子的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大型酒店群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其他大型建设项目业主方管理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顾及将来设计管理、工程发包与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的有序性。 (4)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使项目建设增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举行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的方式,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方案。 (5)必须考虑我国建设法规的规定,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监理、招投标代理和建设监理等, 处理好这些单位和业主方之间的关系。 (6)最终用户导向是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必须为今后的运营管理服务。因此,应注重运营管理部门和酒店咨询单位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服务于世博会中和会后世博村的运营管理。 世博村组织结构分析 整个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其下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在组织成立之初目标还不明确、界面不明显。因此传统的组织形式无论是职能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组织结构,都很难准确的表达此项目的复杂组织结构及项目群差异化的管理要求。传统的组织分析技术也很难定量分析组织人员的工作量及其积压程度,更无法定量分析沟通、协调及返工所带来的“隐性”工作,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提出了三维视角理论(见图1)和协同工作理论等。 图1 世博村项目管理的三维视角 通过项目协同机制可以归纳出影响项目组织的六个参数,即信息、文化、目标、范围、过程、和资源。组织的有序依赖于信息流,实现信息协同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而信息流在系统的传递过程中会影射出不同子系统间两个根本性差异,即文化和目标。由于组织的各参与者均有各自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于世博村群体项目来说,表面是各参与者与目标一致,实际在组织形成初期的混沌阶段,组织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目标的差异是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和目标被定义为组织项目的中参数。范围、过程和资源是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层面上的三个重要变量,他们不直接影响系统信息协同,但是对于文化协同和目标协同有直接的影响。此三个参数被定义为该项目的快参数。 对于世博村项目而言,由于存在众多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所以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控制中,需要重视运用动态控制 和目标控制的方法。 世博村组织文化建设 世博村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组织文化的保障和推动。由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团队来源于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单位又是第一次合作,有一个协同适应的阶段,这些不同点难以通过合同关系来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在参与各方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道德观念、世博精神及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等,以此来减少参与各方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合作精神。为此,在世博村建设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世博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工程文化建设的关键。 工程的组织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群体项目管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与项目群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是世博村所有建设者对项目建设达成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共识。世博村建设管理独有的特征是组织文化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组织文化研究和建设的起点,是保证组织文化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3.结语: 上海世博村整个项目庞大复杂,组织结构体系多变,需要实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各项目的团队建设及项目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都是很具有挑战性。面临这样的背景,整个项目工程能够取得成功与各个项目团队的成功组建及系统化的组织是分不开的。所以上海世博村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建设管理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多团队合作案例,值得所有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83. [2]赵金先,张立新,姜吉坤.管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Kerzner, Management[M].杨爱华,杨敏,王丽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2-189. 看了“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团队管理相关论文 2.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3篇 3. 浅谈企业团队管理论文 4. 大学团队管理论文 5. 大学生团队管理论文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团队管理已成为 企业管理 中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团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团队精神;领导艺术;沟通;创新

诺基亚在亚洲的投资超过17亿美元,建立8个合资企业、20多家办事处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他是移动电话市场的领导厂商,诺基亚的移动电话增长率持续高于市场增长率,曾一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几乎是位居第二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两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诺基亚能从1998年至今座在冠军的宝座上,靠的就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精神。

团队精神有如此的力量,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又该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二、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和失去思维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已经把团队建设作为了企业建设的重头戏,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是这重头戏的主角。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

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 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9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设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一个不可能实现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员工能产生激情吗?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印证,这可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2.愿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2004年上半年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儿,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儿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戒指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进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 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仅是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残局。

3.通过沟通一定要让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价值观。这里我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例子:2003年那是非典的天下,中国是“实践”最早, 经验 最多的,理所应当研究成果应该丰富,但我国的非典权威人士钟南山院士却遗憾地表示: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外国首先研究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实验的拿不到足够的病毒样本,而掌握病毒样本的有没有科研能力,要害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协调不起来,更勿论默契了。

(四)合理有效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1.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了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下转第53页)

3.既要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激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2001年,有50余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该公司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销售业绩不同的员工获得基本相同的收入,于是能人流失,庸人留下。无独有偶。IBM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郭士纳正是在变革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后才使这头大象翩翩起舞。

(五)引进竞争机制在成长中合理要求

著名的进化论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当然作为一个团队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活力。但还应当做到:

1.授人于渔,打造学习型团队。引进竞争不是让成员之间尔虞我诈,而是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得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关心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和成员一起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制定他们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

3.广泛开张“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有的善行。善于交谈不等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人的发展及企业和社会有贡献。而沟通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他认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而就IT项目成员来讲,大多数成员不是很善于言谈,因为大多数人基本上和电脑相处的时间比较多,而与人沟通技巧上相对缺乏。然而项目管理中沟通却非常重要,既有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Team之间的沟通,以及和老外的沟通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需求的误解,目标的偏移,项目的delay或失败,甚至更严重的导致人员的 离职 ,因此在团队和项目管理中值得我们引起足够重视。

沟通并不是随便找人 说说 话而已,它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心态(mindset)。一个人一旦自私、自我、自大起来,是很难与别人沟通的。以下几种心态的人都是很难沟通的:

自私:关心只在五伦以内,没有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自我: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不要多管闲事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我的解决 方法 就是最好的。

沟通其实很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关心(concern)。例如,注意他人的状况与难处;注意他人的需求与不便,注意他人的痛苦与问题,设身处地的关心别人。管理者可以经常进行走动管理,而不是整天开会或者坐在电脑前看文件打电话,通过走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监督员工是否按你的方向去做,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串联所有团队成员和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关心还能实现沟通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表达情感,实现团队的融洽。

在沟通中,还要有主动性(initiative)。如果只是一味等待,那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沟通是相互的,但只有一方主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组长可以在团队成员提要求之前主动的关心他的困难并进行支援,团队成员可以主动的反馈当前的状况。余博士说在沟通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简练,找准词语切入点。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和才智,巧妙的转化资源优势。如果是国外项目,还应注意 文化 背景和角色背景,尽量不要耍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词汇简明的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应当要将清楚,有的时候你以为你讲清楚了,其实别人根本没有听明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你就要事后盯牢手下,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采用例如“走动管理”的方法。而下级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这些都是交代和接受任务时候要注意的。

沟通的个人障碍:

地位差异。例如,有上往下沟通比较容易,有下往上沟通比较有障碍,领导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

来源的可信度。沟通中如果经常引用不可信的未经证实的东西为降低沟通可信度,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言出必行。

个人偏见。

过去的经验。有的人特别是领导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有时候就往往影响沟通效果。其实即使你2004年的经验拿到2007年也不一定管用,更何况是1999年的呢?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情绪的干扰。领导者特别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就是要有高的情商。否则往往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做出令人懊悔的举动。

这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建议,个人觉得非常有用,摘录一下:

往下沟通建议:

要了解状况和瓶颈。对不懂的和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实际经验,才能对手下讲出问题的关键和瓶颈;否则会被手下认为是外行。

提供方法和建议,紧盯过程。对自己熟悉和有经验的领域要给新手提供经验和指导,中间要紧盯过程,防止事情出现偏差。

作为领导要善于倾听,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现在适用,而且至少要给手下一次尝试的机会。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不要形式化,开会扯的很远变成聊天会。与会人员要预先准备,注意效率,控制时间,控制与会人员的数量;大领导尽量少发言,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否则大领导一旦定调,后面就是一言堂。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讲话技巧。要关心体恤手下的难处,而不是给手下压力。给手下压力和情绪化都无助于解决问题。

往上沟通建议:

在和领导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且一定要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尽量不要给领导出问答题,而是出选择题。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的后果风险评估。

和领导沟通不一定非要在领导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和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

如何做才能主动让领导了解你?

1.自动 报告 你的工作进度和当前状况。让上司知道,而不是等他来问你。让上司知道你现在在干啥,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详细,让上司放心。

3.充实自己,努力学习,跟上上司的境界和步伐,学会上司的语言,才能了解上司,体察上意,知道上司在烦恼什么,替上司分忧,让上司轻松。

4.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而不是独善其身。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不为呢?

5.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让上司圆满。有时候上司也有难处,这种任务你如果能毫无怨言的接下来,事后必有回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毫无怨言的接受上司布置给你的任务,不要做扶不起的阿斗。

6.对自己的业务和工作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最后一段我想对任何人都非常有用,因为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上面总有领导管着你。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如何的人才被埋没,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抱怨领导不了解你,领导凭什么要主动来了解你呢?不是领导不了解你的才能,而是你应当主动让领导了解你的才能,做的让领导了解和喜欢,如果上面六点你真正做到了,你不让上司喜欢都难。这就回到了沟通的关键:主动沟通,积极沟通。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含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在管理科学和实践中,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即“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其成员努力的结果,能使该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且可能是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实际上,人们的观点也有一些小的差异,如美国学者罗宾斯更强调成员们协同合作的巨大绩效,章仪伍更强调对每一个成员知识技能的合理利用,贾硕林、颜寒松更强调“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追求集体的成功”。由此可见,我们应多方位全面理解团队概念。

二、团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

(一)常见的团队冲突

常见的团队冲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种是显性的,很可能在爆发之后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平息,当然也不排除爆发后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但对于经理人来说,显性的冲突总是可以想出办法来处理的。真正令人头疼的是第二种:隐性冲突。这类冲突存在于团队成员们的头脑之中,尽管他们内心很气愤,但是彼此保持沉默,隐性冲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工作中采取独立态度,这样必然导致团队的协同逐渐瓦解。

(二)团队冲突后的员工反应

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如何面对、如何继续相处,对团队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团队冲突后,冲突双方的反应都会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有关调研发现团队冲突发生后员工们的反应归结为六种:

1、良性反应

(1)积极展开竞争;(2)友好合作;(3)友善和解。

2、恶性反应

(1)恶性竞争;(2)刻意回避;(3)彻底分裂。

了解冲突发生之后员工可能采取的反应是经理人有效处理冲突的基础。

(三)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

根据有关调研,团队冲突的不良后果通常会有四种:

1、人心涣散;2、派系斗争;3、互不理睬;4、争论不休。

三、如何有效解决团队冲突

1、竞争的策略是指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通常采用的人都是以权力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又称强迫式。

采取竞争策略的时机:当需要快速进行决策时;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进行重要决策时;当有人企图利用你的非竞争行为时。

2、迁就的策略指一方为了抚慰另一方并维持良好关系,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遵从他人观点。

采取迁就策略的时机:认为自己不正确时;当事情对别人来说更为重要时;为了将来在重要事情上能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难以取得成效时;当和谐比分裂更为重要时。

3、回避的策略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希望逃避而采取的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利益,一躲了之的办法。

采取回避策略的时机:当问题并不重要时;冲突带来的损失大于解决问题所带的利益时;希望别人冷静下来时;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当别人能有效解决问题时。

4、合作的策略是指主动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是双赢。

四、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1、确立共同目标

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并采取有效策略, 融合每个成员的思想,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并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这一目标还要随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

2、完善制度与机制

合理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团队纪律;上级对下级的合理授权;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公平的考核升迁制度。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就能明确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

3、聚集高素质人才

建立高效团队必须重视人才,提倡学习和创新。人才是组织生存之本,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高绩效团队人员的构建必须需要三类人:一是有技术专长的成员;二是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的成员;三是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员。

4、协作与沟通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成员间相互了解、帮助和交流,使各成员的效能实现最大化,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就团队而言,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随时与不同的团队,以及团队内不同的阶层、部门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协作与沟通,这样才能高效运作。

5、采取有效 措施 管理团队

要组织和管理好团队需要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实施有效的领导;二是设计合理的组织;三是鼓励意见沟通和参与管理;四是制订合理的用人政策。

6、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差异管理,是指将团队成员分割成众多的“两人关系体”,从而将成员的个人差异局限在两人之间。显然,经过这种划分,成员的个人差异效应被禁锢在两人关系体中,从而使差异引起的冲突和不满不会在团队的层面上反映出来。以这种方式管理团队,必然是领导与成员有单个接触,而不会出现成员之间广泛沟通和频繁交互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可以创造完美。一流的团队之所以会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的成员能抛开自我,相互包容,避免冲突,彼此信赖,一切只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良.团队为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霍普.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贾硕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 财经 出版社,1999

[4]姜德刚.打造你的金牌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5]葛亮.大雁精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邵雨,朱宪.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陈治寰.如何建设高效团队[J].南方周刊,2011第2期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相关论文

4.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建议

5. 团队建设与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管理制度

6. 企业文化论文

7.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篇二 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而团队的组织形式及文化是团队建设的骨架,因此在团队建设当中,加强组织形式及文化建设是使其成为高绩效团队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团队组织结构及文化的阐述及其和上海世博村项目团队的分析比较,为大型复杂项目团队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上海世博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团队理论研究 项目团队概念及组织结构 项目团队就是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具体目标而相互协作组成的群体。而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是团队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使命是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实现具体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并协调一致高效的工作。工程项目团队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并遵循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旦工程建设完成,团队也即告解散。 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项目组织的基本形式可以分成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 职能式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有利于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有破坏统一指挥原则的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层次相对简单,项目管理指令一致,对项目费用、质量及进度控制起来更加容易,但是项目组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与对策在项目管理组织中的贯彻可能遇到阻碍,团队沟通基本靠项目经理;矩阵式组织结构特点是双重机构、双重领导。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的情况。 项目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特征有:组织文化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组织文化分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次,分别指工程项目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中最直观、最表象的部分,它包括了工程项目本身、建设过程、所处的环境、面貌及机械设备等可以被人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部分;制度文化是指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及员工的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项目团队员工长期形成并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识活动,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宗旨、组织精神、价值观念、组织道德、团队意识等。 2.上海世博村团队组织及文化的分析 工程概况 世博村工程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唯一建造的功能齐全的生活和配套项目,其主要功能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为参展国工作人员和参展旅客提供住宿和其他生活娱乐配套服务。世博村位于世博会场地浦东区G地块, 世博村生活区包括A、B、D、J 四个地块, 其中A地块为五星级宾馆,其他为三星级标准的公寓式酒店。生活区地上新建面积约33 万m2 , 改建面积约3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万m2,总计约万m2。商业服务配套区包括C、E、F、H、I、K地块, 配套服务区地上新建面积约万m2 ,改建面积约万m2 ,地下建筑面积约1万m2 ,总计约万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 项目组织建设的重点及难点 本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单体多、参建单位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因此作为业主方其组织协调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大。在本项目技术协调、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的前提下,业主需委派具有丰富的大型群体工程和酒店工程项目管理经历的资深项目管理人领导项目管理团队,理顺本项目组织关系,为本项目顺利开展和各工种、各单位的协调施工保驾护航。所以建立健全专业、高效、权责分明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是决定世博村工程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该项目的工程实施组织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界面交叉。 (2)分考虑现有业主方管理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企业员工职业化培养的要求以及工程管理服务班子与业主方自身管理班子的有机结合。 (3)充分考虑大型酒店群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其他大型建设项目业主方管理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顾及将来设计管理、工程发包与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的有序性。 (4)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使项目建设增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举行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的方式,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方案。 (5)必须考虑我国建设法规的规定,包括项目管理、投资监理、招投标代理和建设监理等, 处理好这些单位和业主方之间的关系。 (6)最终用户导向是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必须为今后的运营管理服务。因此,应注重运营管理部门和酒店咨询单位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服务于世博会中和会后世博村的运营管理。 世博村组织结构分析 整个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其下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在组织成立之初目标还不明确、界面不明显。因此传统的组织形式无论是职能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还是矩阵组织结构,都很难准确的表达此项目的复杂组织结构及项目群差异化的管理要求。传统的组织分析技术也很难定量分析组织人员的工作量及其积压程度,更无法定量分析沟通、协调及返工所带来的“隐性”工作,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提出了三维视角理论(见图1)和协同工作理论等。 图1 世博村项目管理的三维视角 通过项目协同机制可以归纳出影响项目组织的六个参数,即信息、文化、目标、范围、过程、和资源。组织的有序依赖于信息流,实现信息协同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而信息流在系统的传递过程中会影射出不同子系统间两个根本性差异,即文化和目标。由于组织的各参与者均有各自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于世博村群体项目来说,表面是各参与者与目标一致,实际在组织形成初期的混沌阶段,组织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目标的差异是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化和目标被定义为组织项目的中参数。范围、过程和资源是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层面上的三个重要变量,他们不直接影响系统信息协同,但是对于文化协同和目标协同有直接的影响。此三个参数被定义为该项目的快参数。 对于世博村项目而言,由于存在众多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所以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控制中,需要重视运用动态控制 和目标控制的方法。 世博村组织文化建设 世博村工程建设目标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组织文化的保障和推动。由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团队来源于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单位又是第一次合作,有一个协同适应的阶段,这些不同点难以通过合同关系来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在参与各方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道德观念、世博精神及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等,以此来减少参与各方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合作精神。为此,在世博村建设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世博利益高于一切”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工程文化建设的关键。 工程的组织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群体项目管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与项目群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是世博村所有建设者对项目建设达成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共识。世博村建设管理独有的特征是组织文化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组织文化研究和建设的起点,是保证组织文化的针对性及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3.结语: 上海世博村整个项目庞大复杂,组织结构体系多变,需要实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各项目的团队建设及项目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都是很具有挑战性。面临这样的背景,整个项目工程能够取得成功与各个项目团队的成功组建及系统化的组织是分不开的。所以上海世博村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建设管理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多团队合作案例,值得所有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83. [2]赵金先,张立新,姜吉坤.管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Kerzner, Management[M].杨爱华,杨敏,王丽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2-189. 看了“个人团队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团队管理相关论文 2.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3篇 3. 浅谈企业团队管理论文 4. 大学团队管理论文 5. 大学生团队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形成规模化创业团队,因而在活动中需要了解整个团队的运行机制,管理大学生创业方向,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德育 教育 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 创新思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他们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股巨大潜在力量。然而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文章 调查和分析了江西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 方法 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创新创业 引导方法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而在校大学生将会是这种新动力中的关键力量。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颁发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文件和优惠政策。于是,江西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兴起,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将是目前江西省政府和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与分析,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表现形式不同。有的团队目标不明确,有的团队协调不紧密,有的团队分工不明确;在团队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团队成员组成不稳定和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等现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虽然江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但是这些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团队成员在组建团队之前是将创新创业当做大学规划的首要任务,但是往往被后来的 考研 或 考公务员 计划所代替。于是,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这些成员自然就没有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合作与竞争理论①提倡的一个团队应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意识,相互交流、尊重,共享信息和资料等理念就难以执行,团队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尽管有些团队在组队之前就提前说明了要放弃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员也认为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父母的劝说和阻力之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团队目标。

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的问题

江西高校大多数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只有极少数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专业。因此,每个成员所熟知的领域不同,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 也存在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就不断出现分歧,甚至产生严重的冲突。在组队时,为了让团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大多数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可是遇到困难讨论之时,这种专业的差异却变成了求同存异的拦路虎。有些团队甚至在处理专业差异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科学和不理性。

团队成员对自身定位不准

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中每个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然而有些团队成员缺乏角色定位意识,导致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可能在成长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致成员对自身工作范围把握不清楚,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有的团队成员仅仅根据自己的 爱好 行事,而不是将自己的优势与团队的需求相结合,最后往往因为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得团队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

进度制定与控制问题

进度控制是比较实际状态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使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理论上,大多数团队成员都知道一个项目是否能及时完成与项目的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团队为了加快进度,忽视注重项目的质量,虽然脚步加快了,但是把项目给毁了;有些团队项目管理 措施 不科学,团队工作安排和项目进度方面出现偏差,使得团队成员感到巨大压力而影响项目进度。有些团队成员也可能由于弥补学业而导致自己的团队任务进度滞后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根据成员的能力大小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与控制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老师和高校自身问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江西高校为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配置了至少一名指导老师。实际上,大多数指导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创业经历,也没有多少企业工作 经验 。另外,江西高校基本没有对指导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培训,也没真正意识到在校指导老师独有的缺点和短板。指导老师的知识与企业运行管理之间的错位不仅仅是指导老师本身的经历问题,而且也是由于高校对指导老师继续培训 企业管理 知识的空白而造成的。

2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

因为只有在团队所有成员对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持一致的肯定和充分的认同,才能为之付出努力,并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因此,面对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根据成员专业的不同,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③和项目驱动④两个方面出发,为解决成员目标转变、角色定位不清、成员职责不明和指导老师不专业等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制定管理制度,签订团队协议

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制度应该涉及创业目标、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并签订相应协议。有了制度,团队成员就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随心所欲做出一些不利团队目标实现的行为。有了制度,团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明确化,每个成员必须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以解决团队成员带来的相互排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有了协议,团队对成员的约束力得到执行并有效,所有成员在签协议之后都对制度建立了一种严肃和遵守的态度。

弱化缺点,点亮优势,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加强团队的运营建设,运用“木桶原理”,把每个成员都看成是围成团队木桶的木板,那么优势和技能互补的成员则是团队成功的保障。团队真正的核心在于实现取长补短。专业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爱好的差异等在合作过程中逐步由摩擦不断转变为遇事商议、分工合作。技能上的互补使团队成员互 相学 习、发挥优势,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需要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挖掘各自的潜力和优点,使用恰当的方法,融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效益。

建立完善的创业导师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创业团队导师队伍结构,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为主的导师队伍。政府定期对高校教师举行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高校定期举行教师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研讨会,甚至可以与企业进行交换指导,让高校创业创新指导老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制定的指导老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方法相结合,明确创业导师的相关职责和任务。

3 总结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现状也有待政府和高校去发现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政府和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使得团队成员科学地组织和控制项目,使得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保证成本、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下实现创业目标。

注释

① 高太光,王丽敏,任树伟,肖昆.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赤子(上中旬),:165.

② 邢晓阳.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消解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195-196.

③ 李含芳.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09-112.

④ 李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309-319.

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增多,对新成立的众多创业组织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好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科学化管理,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做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初建及成形之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向长远的障碍因素,从而寻实现这一问题的路径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现状

1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特点分析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政府鼓励 创业政策 的出台,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出来。大学生群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 文化 传播阵地的主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组建创业团队,相应政府号召,支援市场不足。其成功与否不及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深入剖析其成长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找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问题,更好地指导其发展,使其更健康的成长,从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支能够支持的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不同于社会上单个的或者合伙人式的创业人,他们的组建不是单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基本上是相互熟悉的本专业同学,或者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同时促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应该包括他们想获得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在进入社会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就业资本。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时,还应该考虑到其心理因素。不能单纯的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上创业组织加以考虑。是共同的兴趣、目标的一致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同时这也是激发他们共同向前的一种内在动力。

专业结构的异质化

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黏合剂,知识和专业则是黏合剂的主配料,是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开山利刃。大学是专业分工的最明显的地方,专业的多元化最突出。大学容纳和发展了社会专业分工的需求。各专业的人才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丰富多彩,体现出专业结构异质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科学调配,各尽所能,使其专业分工得到合理化,对创业团队是一种正向支持;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创业团队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儿。很多团队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却最终因专业观点相异产生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将创业搁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单层化

管理学上认为老、中、青三结合梯次人员数目组成是较为科学的组织成员构成。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创业之初,人员的组成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清一色的青年面孔。创业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创业团队对市场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但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市场信息真伪的经验和能力,也是这一特点两面性所暴漏出的问题所在。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忽视经验的重要性,一味冒进,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一特点之上,泛生出来的弊病,可能成为阻碍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和组织夭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其成长的重要障碍,究其勉励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整合不完整

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市场不断获得新的、充分的信息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吸收和信息反馈的一整套过程。市场参与者首先要对市场信息有灵敏的嗅觉,尽可能多的搜集与自己相关的有用信息。信息的搜集是信息整合的开始,由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来源 渠道 杂乱,因此对信息的搜集不仅要及时、迅速,还要准确、可靠。这就需要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便能提炼出的信息精确、无误。提前预测,以便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和盲目,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成员基本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半封闭性,以及其自身经验不足所限,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反应速度也就相对迟缓,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也相对粗糙。信息整合不完整会严重影响到其创业思路和创业进程。

资金管理不周全

创业资金是引动 创业项目 起步的原动力。首先,资金的来源的稳定和持续不能得以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成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经济来源不稳定,依靠今天支持和自己勤工俭学所能提供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自谋出路的同时,考虑到了其可能面临的资金方面的障碍,在资金和政策上均提供了些许帮助,这部分资金对于小本创业,小打小闹的创业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但对于立足长远的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虽说有可能获得天使投资等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如何吸收和引进这种持续、稳定的资金则是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况且创业团队所面临的还是一个循环流转的创业过程,资金既要支持流动,又要支持抵御风险,流动资金和储备资金是两种概念,没有雄厚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盘活整个创业过程的。再者,科学的财账管理是保证资金持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团队对资金的吞吐和管理不能按照正常的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是导致创业过程破裂的重要原因。

管理方式不科学

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创业团队正常运营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多是相识的同学,维持其人际间纽带的则是同学之间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创业的前期是靠着这种关系组合起来的,但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入和创业组织的壮大,仅仅依靠同学之间的默契和约定俗称的校园人际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就难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各种力量进行综合,难以形成合力。这将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后期过程难以持续的关键性因素。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2007年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头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个例中只有2家在创立后的5年内团队保持初期的完整[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路径探索

提升创业理念,营造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

创业团队成员的共同理念和共同愿景是凝结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2]。提出具有共同愿景的创业目标和创业 口号 是凝聚创业组织成员内在动力的基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从一开始就应该有为之长远发展着眼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创业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心甘情愿的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而工作。这同时也是创业团队最终走向企业形式所内含的 企业文化 基础。由此建立起来的创业团队在后期的管理中,还要创新企业文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业现状,设计出更高、更好的阶段性目标,由此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创业团队,才能依靠精神支撑走的更远。

寻求稳定的合作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和经验不足的困境。如果能够寻找到能够可以挂靠的创业合作伙伴,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持续支持,还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在前期对市场进行过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方案和规划产品,然后寻求能够创造合作机会的已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以技术和创业项目等软实力做股权抵押,共同开发,相互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种简捷且见效快的创业思路。是未来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引鉴的理想模式。当然对这种创业方式的借鉴,需要有占领市场空白的优势。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丰富、科学的一手资料。这是寻求创业合作和背靠的基础所在。

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创业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是保证创业队伍存在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直接提升创业团队成员创业技能和素质。“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3]。”学习型团队建设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力量支持,还要有来自团队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深入创业成功的典范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等各种途径寻求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对团队成员进行继续培训。从而创业成员具备先进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人的基本素质,在这对较为专业的工作内容,应该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7)

大学团队创业建设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创业团队管理论文

2. 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3.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4.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精

5.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6. 创业团队管理制度

7.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论文

  • 索引序列
  • 发挥技术团队潜力策略研究论文
  • 班干部团队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 技术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 团队研究论文
  •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