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报纸的总编辑(主编)的最高领导人是主编和编辑的主要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的媒体、出版社和信息公司,负责控制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作和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业务。
总编辑的工作总结就是把握出版方向,对图书质量负责,创造开发环境,参与出版管理,带领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
扩展资料:
例如,罗华:人民网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总编、副总裁,人民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人民网区块链研究所所长,人民网书画研究所所长。
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高级编辑。1985年8月至1993年4月,在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任助理编辑、编辑。
1993年4月,任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读者朋友编辑组副组长。1998年12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
1999年12月,他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规划技术组组长。2004年6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多媒体部主任;2007年8月,任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6月,担任人民网董事、副总裁。
2016年12月,任人民网主任、副总编。2019年4月,任人民日报网络版主任、总编、副总裁。2019年7月,任人民日报在线副书记、主任、总编、副总裁;2020年1月至今,担任人民日报网党委副书记、副主席、总编、副主席。
参考资料:人民网——总编辑专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编
社长大。一社之长啊。
社长大。一社之长啊。
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社长好像是行政职位,总编辑应该是负责具体业务的。硬说的话还是前者更大点,但一般这两人职位都是一个人兼了。
美行业协会组联盟敦促国会限制总统关税权力,美总统可以说有很大的关税权利?。
美行业协会组联盟敦促国会限制总统关税权力,美总统究竟有多大关税权利?这个还是挺大的,要不特老大,不会这么搞。
《中国日报》最早是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出版的报纸。又名《中国报》。发行人兼总编是陈少白,撰稿人有洪孝充、陆伯周、胡汉民谢英伯李煜堂等。1905年成为中国同盟会报纸。1906年8月,冯自由任社长兼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论说、评论、国内新闻等。 《中国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创办的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6月1日。
他们认为,许多关税措施未能考虑对美国企业、整体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更广泛影响,国会应行使更大程度的监督和控制权、确保总统使用关税措施符合整体国家利益。
蒋大为(1947年-),加拿大华人,歌唱家,天津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市耀华中学,1968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近郊插队落户。1970年参加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现移民加拿大。是著名的民族唱法歌手,其成名歌曲为《牡丹之歌》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曾到日本演唱日语歌曲《北国之春》和《拉网小调》引起轰动。
1968年赴呼和浩特近郊插队落户,1970年参森林警察文工团。
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至今,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
蒋大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
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其中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牡丹之歌》 、 《骏马奔驰保边疆》 、《敢问路在何方》 、《北国之春》、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在海内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蒋大为曾多次出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唱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蒋大为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
蒋大为从小酷爱美术,在中学时,学习了八年西洋画,具有很深的绘画功底。
近十年来,他刻苦学习书法,汉简魏碑、颜柳欧赵,他无不师法而又无一泥古。又得当代书法名家指点,把对前人书艺的体会融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之中,用心用情,贯气神韵,意念中逐渐达到咏墨相通,融为一体,无滞涩无矫气无匠气,浑厚奔放,刚柔相济。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蒋大为简介,歌如其人,歌豪放,人也豪放,每到一处,喜好交友。有一年他率中央民族歌舞团到百色演出,还未登台演出,朋友交了一大帮,而交的不是他的唱歌同行,偏爱结交书画朋友。
“我唱歌能唱到今天的程度,全赖书法神助。”蒋大为出语惊人,乍昕惊讶,细品有味。
“如果我不练书法,我的歌声肯定很平淡。很呆板,甚至没精打采。每次登台唱歌前蒋大为简介,我尽量先练一阵子书法,我学书法纯粹为了唱歌。”
蒋大为细数了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书法与音乐都强调运气;书法有笔断意连,唱歌有声断情不断,有的演员,歌唱完了,还在台上呆站,或者手不知该往哪搁,这就是情断了,有的歌唱完观众站起来就想走,这是情断了,说明失败了;书法讲究神韵.歌声也很讲究神韵,书法有轻重缓急,音乐有抑扬顿挫……。他的体会是:一个字,就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歌.就是一个有声的字。
百色地区书法协会主席凌奇松先生向他乞墨宝,他一再谦让:“老师先来!”凌先生推托不了,挥墨开场两个字“心声”。蒋大为接着写下了“艺术之家”几个大字,是为百色演出公司题词的。又为凌先生写下了“笔墨绘春色”、为地区群众艺术馆写了“振兴民族文化”,为右江日报社题了“右江之声”,为百色印社题了“艺苑千秋”等。那字体道劲有力。传统行楷韵味,古色古香,一笔一划,有章有法,绝非一日之功。他说:“我写字很用心。唱歌也报用心。”
蒋大为豪饮,但他不滥饮。他认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有以文会友、以歌会友,也有以茶会友、以酒会友等等。而酒本身的功能就更大了,通气活络,调节心理,壮胆气豪。有的歌唱演员为了保护嗓子,戒酒戒辣,蒋大为则认为喝酒对唱歌有好处。那一年.蒋大为率团到边防壮族地区慰问,慰问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族父老乡亲的盛情接待。一次晚餐上,一个壮族姑娘要求与蒋大为“斗酒”,蒋大为乐意地接受了挑战。少数民族群众喝酒,用碗不用杯,用大碗不用小碗,当地叫海碗,以示海量和豪爽。蒋大为心中有底,但地方行政长官下了约法三章:斗酒要以不影响当晚的慰问演出为前提。蒋大为笑着说:“没事,我越喝酒歌唱得越好。”于是,各人三大碗下肚,打了个平手,双方握手言和。当晚蒋大为登台演唱,效果果然特佳。壮族姑娘对蒋大哥说,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酒量。蒋大为答道:“我也是少数民族呀!”
蒋大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
八十年代他演唱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一曲成名,以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等,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 *** 、家喻户晓。
九十年代,蒋大为的歌声跨洋过海走向世界。他曾经访问北美、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并进行演出,在法国和日本还成功地举行了他的个人演唱会。海外华侨评论他是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欧美的专家赞誉他为中国的巴伐洛蒂……。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创造性地把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蒋大为对艺术的追求勤奋而执着。虽然他高中毕业后遇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但他的艺术才华很快得到赏识。69年他从内蒙调入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70年进入吉林省艺术学院学习声乐,75年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85年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然而他对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并不满足,他愿意为人民唱更多更好的歌。93年他毅然辞去了团长的职务,重又全心投入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之中。蒋大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写过不少好歌。还有一手好书法。他演唱过上千首创作歌曲和近百部的电影电视歌曲,这些歌曲雅俗共赏,得到老中青广大阶层的喜爱。很多成名曲至今还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有很多歌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关公父子败走麦城后,被潘璋所擒。(与下明代潘璋有别)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称,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曾往荆湖管理竹木证赋,政不苛而课入甚丰。提督学政,力崇正学,造就甚众。着意培养之合州士人邹知。后以刚直敢言驰名于世督修宋濂墓,并撰写墓志铭。卒于官,蜀士闻之,相率哭于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潘自中:字时乂。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赐寿恩赏举人。咸丰进士,光绪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礼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补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调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调刑部尚书。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基层干部,随部投入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任连长,随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加湘赣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进入中央苏区,他历任红七军副营长、营长、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调任某师特派员。1935年夏,在四川过草地途中牺牲。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率兵响应萍浏澧起义,事败逃亡日本,入同盟会。次年8月,参与组织共进会。1908年回国,参与创办《商务报》。未几,焦达峰在湖南联络大举,被委驻守岳州。辛亥长沙光复,他组率义军攻入华容县城,旋率部驰援武汉。南北议和成立时,任共进会及湖北同盟会干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事败,再亡日本。护国战争时回国举兵讨袁,被授予陆军中将、二等大缓嘉禾章。后转入报界,在天津任《泰晤土报》华文版主笔。曾出任东北边防军驻热河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及热河省政府秘书长,遭软禁,被救后定居北平,闭门读《易》。“七七”事变后,将幼子送赴抗日前线,他遭日军捕押,折磨致精神失常。出狱后病卒家中。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炉,亦能人物,并长于指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潘汉年:宜兴归径人。1925年入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国民军日报》总编辑。1928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先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冀文化总同盟”党组书记。1933年任中央局宣传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长。1935年起在香港、广州、武汉、上海等地领导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55年因“内奸”问题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求个采纳。。。
清风楼,位于邢台旧城中心,原顺德府署衙门前左侧,今府前南街北端,是古邢台城的标志性建筑。据明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破坏,风雨侵蚀,曾多次重修。清风楼原称郡楼。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顺德府知府黎永明筹资重建后。始以“清风”命名,沿称至今。
据记载,清风楼历代曾有几次小修,光绪二十八年重修。民国十七年,就畿卫戍总司令钟麟曾在此设“中山图书馆”。解放初,曾进行过一次修缮。1982年,由省、市拨款进行了大修,并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由邢台市人民 *** 重修。为了陪衬和丰富这一文物景观,邢台市城建部门对清风楼前的府前街进行规划和改造,建成了明代仿古一条街。仿古一条街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与古香古色的清风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成为邢台市区的又一新景观。
清风楼座落于邢台市桥东区仿古街北端(原旧城中心,府衙前)。邢台,元代时属顺德路(先为府),明、清时属顺德府,今市境一直为路、府治所。清风楼原坐落于府衙前,为府衙的组成部分。清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清风楼几百年来,历阅风雨沧桑,至今雄姿犹存,被河北省 *** 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七丈余,分三层,下有台,斗拱飞檐,庄严雄伟,具有民族风格,一层为砖石筑台,中间有拱形圈门,门内既可通车,又能行人,还是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地方。二层四周用青砖围成花栏,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有春夏秋冬四季诗画石刻一组,相传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惜春景逸失,现只存夏、秋、冬三块。另有清风楼题记石刻十块存于室内。三层为木质结构,四面开门,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个大字,苍劲秀雅,细镌精剔,原为明代一宰相所书。如果登临其上,站在最高层,凭栏远眺,市肆鳞次栉比,太行远山青黛,邢州全景尽收眼底,故有“郡楼远眺”之称,为旧时“邢台八景”之一。
依时人陈晋所作《清风楼记》记载,黎光亨修成此楼后,“政暇集客登其上,四牖洞阔,俳徊远眺”。黎光亨自我标榜:“皇风清穆,来自帝侧,我先宣之,播于八极”、“保我皇图,巩为磐石”。其封建臣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溢于言表。而“清风楼”一名,即因此而得。
解放后,曾对清风楼进行多次修缮,并于一九九七年进行了彻底返修。为了陪衬和丰富这一文物景观,对清风楼前的府前街进行规划和改造,建成了明代仿古一条街。仿古一条街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与古香古色的清风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成为邢台市区的又一新景观。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位于百色市中山一路八一希望小学内,建于1911年,是一座三层的砖木结构的独立建筑物,因为四方均可凭栏迎风。故名“清风楼”。
红七军成立时是军政治部的所在地。楼内既是办公室、会计室、又是寝室,百色起义时创办的报纸《右江日报》编辑部设在此。
邢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的城市,在其诸多的历史古迹中最著名的是邢台八景。
他们分别是:郡楼远眺清风楼位于邢台市旧城中心,始建于唐代,后因战乱曾遭毁坏,楼高7丈,斗拱飞檐,庄严雄伟,沿楼四周凭栏远眺,市区全景尽收眼底。野寺钟声唐代名寺开元寺殿前有一巨型铁钟,用以寺院做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矿沉鸣,声震远近,信徒双手合十,异地同拜,因此成为邢台一景。
达活名泉原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许,泉水晶堂碧透,一望见底。水量大时,主泉似开锅之水,银花沸腾,无数小泉,犹如玉盘行珠,滚流不息。
仙翁古洞仙翁山乃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修仙得道之处,位于邢台市区西15公里的前青峪村。因仙翁山(张果老山)相对高度大,所以山势高峻挺拔,山北坡断壁悬崖,幽深莫测,南坡稍缓成坐北朝南之势。
山上有遒劲古松,山顶开阔地带建有栖霞观,观后有古洞,洞前有水池,水从洞上滴人,终年不涸不溢,还有石驴、通天桥、白鹿洞、八仙洞等景点。玉泉夕照位于邢台市区西北的皇寺村,有一玉泉寺,寺内有三绝,皇寺、鸟柏和玉泉池。
每当夕阳西坠,四周山林石崖边和寺庙古柏上都抹上一层金黄色的彩辉,景观十分壮丽,成为游人神往的美景。 鼎梅晴雪位于邢台县西南部的小西天,主峰为鼎梅山,小西天的景观四季有别,尤其是冬天更有一番景色,小西天银装素裹,惟独一种叫鼎梅的植物,开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花,鲜艳多姿,怪不得古人说:世间奇艳,鼎梅山上雪。
柳溪春涨指市区北关外豫让桥附近,“垂柳成林,花香四溢,清溪飞溅”。 金朝时,人们在此挖池塘、筑长廊、建柳溪亭。
明代诗人王鸿儒曾赞曰“溪亭临水面高城,杨柳芙蓉绿映红。遥想使君来游赏,沸天鼓吹月明中。”
鸳水灵井位于邢台旧城南关外,此处原为鸳庙旧址,院内有一精石砌成的八角井,井深莫测,水甘如饴,春季地下水位上涨,井内常有金翅鲤鱼翻出水面,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美好吉祥的象征,起名为“鸳水灵井”。
邢台历史故事——
斩衣三跃
豫让是春秋晋国人,公元前453年,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赵襄子与智伯之间有极深的仇怨,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牺牲性命,就好像一个女子,应该为喜欢她的人,做最美丽的装扮」,下定决心为智伯复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整修厕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原想杀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为了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他的朋友劝他:「以你的才能,假如肯假装投靠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重用、亲近你,那你岂不就有机会报仇了吗?何必要这样虐待自己呢?」豫让却说:「如果我向赵襄子投诚,我就应该对他忠诚,绝不能够虚情假意,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豫让还是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复仇的使命。
有一次,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刺杀他。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捉了豫让后,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以前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工作,智伯消灭了他们,你不但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靠了智伯;那么,现在你也可以投靠我呀,为什么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的时候,他们根本都不重视我,把我当成一般人;而智伯却非常看重我,把我当成最优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非替他报仇不可!」
赵襄子听了非常感慨,便说:「你对智伯,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而我,也放过你好几次。这次,我不能再释放你了,你好自为之吧!」
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
赵襄子答应这样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卧牛城的由来青州——古代中国九州之一,因其色为青,故名“青州”,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七千年多年的文化。
其城市建于西汉,几经迁移定位于南阳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地理位置特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自古是连接内陆和沿海的交通要塞,从西汉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名城重镇。
相传青州城最早方圆数十里之大,由于历代战争需要,进行了三次收缩,即自古流传的有名的“三撙青州”。而另有记载是青州城“三迁四筑”,从西汉王朝开始,在现今青州西南的楼楼山下、瀑水涧一带建立广县城,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就设在了广县城内,这是第一个青州城。
西晋末年,广县城因战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青州刺史、青州人曹嶷在原城西北尧王山下另建新城,加固城墙,增强防御,并取城名为“广固城”,形成了第二个青州城(一迁二筑)。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占据广固,并在此定都,建立南燕国。
安帝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东晋派大将刘裕攻破城池,消灭南燕,夷平广固城,另封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羊穆之另起炉灶,三易青州城,在广固城以东、沿南阳河北岸新筑城池,取名东阳城,这是第三个青州城(二迁三筑)。
东阳城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城有五门,东曰“晓东”,西曰“泰山”,南曰“南天”,西北曰“镇青”(马驿),东北曰“武曲”(东辕)。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北魏攻占东阳城。
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秋,因东阳城人口众多,商号林立,便往河南岸发展,以土筑城墙,修建南郭,规模更大于东阳城,两城因只有一河之隔,又有桥相通,如同一城一样,这就是后来的南阳城,也是三易其址、四次修筑的“三迁四筑”青州城。在城外数里处原有一些高大的形似土筑城墙,是否原来之城墙已无从考证,因建设早已拆除无存。
最后的青州城方圆仍有十余里,明朝又把城墙加宽、加高,并用青砖加固,城的形状如同一头强健的黄牛卧与云门山下,因而别名又称“卧牛城”。城墙筑的既高大又宽阔,筑城所用之土就地取材,取土筑城后,取土之处既为护城河,一举双得,事半功倍。
用土既多,挖的护城河就越宽越深,青州城与其他城相异之处就是护城河既宽且深,加之自古至今大水扩河,护城河深约四、五米,宽约三十余米。 青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为加固防御,建有双重城门,主城门(大城门)外建有小城门,两层城门中间用环形城墙相连接,环形城内 称为“瓮城”。
如敌方攻城,须先攻第一道防线—“瓮城”,攻破“瓮城”,守兵则关闭第二道防线—大城门,大城门楼上方有千斤之闸,关闭城门后,放落千斤闸,城门坚固无比,并可从大城门楼上方和环形城墙上方用箭矢攻击来犯之敌,如果能将小城门再行关闭,就形成了翁中捉鳖之势。城设四门,门与门之间的城角各有角楼布兵把守,即是岗楼,又是烽火台,遇有敌情即可点燃烟雾报警,与两城门守兵相互照应。
青州城城墙坚固,布防严密,易守难攻。 一、青州城南门曰:“阜财”。
大城门当地称大南门,大南门的门洞中左右两壁建有许多小洞,洞内是值勤兵卒休息的地方,不占行道,冬日可防寒保暖,盛夏可避暑纳凉,值勤兵卒可在内轮换小憩,设计巧妙而且实用。水浒传中宋江带领众头领在城外观察地形就是在南门外的高坡上。
青州城南门与云门山遥遥相望,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凤凰山、云门山、驼山一览无遗,特别是云门洞如高悬山顶的一面明镜在此观看的清清楚楚,南门外现在是著名的云门山风景旅游区。 二、东门称“海晏”。
当地简称东门,比南门又高又大,城门高约十五、六米,门洞深约三十米,宽约十余米,每到夏日洞内凉风习习,是当地居民纳凉的好去处。城门外侧的石壁上刻有很多画面和文字的故事,可惜没能保留下来,门洞顶部的青砖被硬物划出一道数米长、十几厘米深的沟,传说是古代武将骑马从此经过,身穿盔甲,人高马大,虽然他经过这十几米高的门洞将头低了下来,然而头盔上面的铁枪头却嚓嚓的将门洞上方的青砖刺出了一道深深的沟。
东门的大城门与小城门之间距离大、面积广,所以东门的瓮城也特别大,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曾提到过家住青州城东门外的王光既是此东门。小东门洞壁同样建有许多小洞,供守城将士休息,门外左右沿城根修建跑马道通向其他城门,供守城将士巡城之用。
三、西门为“岱宗”。西门与北门拆除颇早。
西门面向西北,城墙高大坚固,巨大的长方形石块铺成的路面从城里延伸至城外吊桥。西门内原来建筑成群,一派繁华,后因战火不断,房拆民迁,只留的几寸残墙,一片瓦砾。
城门拆后,孤独的耸立着几段城墙,寒风中摇摆的杨树凄厉的陪伴着孤独的石街(现西门内已成为中国传统的飞檐翘壁式建筑群,雄伟的博物馆就在此处)。顺石街出西门往西顺坡而下,便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居“李清照纪念词”,与北宋以户部史郎知青州时的范仲淹所建“范公亭”南北相望。
副厅级。报社的类别不同,其主编的级别也随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中宣部直属报社,如人民日报社,其社长为副部级,主编(或总编)为副部级或正厅级。 各省、直辖市党的机关报,其社长为正厅级,主编(或总编)为副厅级。 各省府所在地的市党报,其社长为副厅级,主编(或总编)为正处级。 各地级市党报,其社长为正处级,主编为副处级。 各县级市党报(有的县尚未设立),其主编为正科级。 其余的非党的机关报社,一般为合资或私营,企业性质,其主编非事业编制,没有固定级别。
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历任社长11月23日,校友、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社长兼报社总编辑辛丽娟应邀来我校作报告。文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中,辛丽娟校友从自身生活经历、在校学习经历、社会工作经历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四个方面出发,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学习、能力、梦想”这三个问题。她说:“我们不仅要在大学中学会专业知识,也要学习那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本领,多学勤记,将知识为己所用。”随后,她阐发了对当下网络迅速发展情况下传统媒体现状的看法和理解,并指出想要解决传统媒体发展日下的问题必须学会跨界和创新这一观点,鼓励大学生创新学习思维,颠覆学习做法,增强自身能力。校友简介:辛丽娟,女,现任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86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曾任吉林日报社政法社部主任助理;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常务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吉和网总编。
报社主编和副主编的职位升降是社长负责。1、社长是日报社的法人,对单位负全责,责任大权力越大,说社长是日报社的NO1,在法理上首先得到了明确。2、社长一般是日报社的党组书记,总编辑是党组副书记,同级别干部排序首先看党内职务,社长作为党组书记政治排序大于总编辑理所当然。3、很多地方的日报社社长一般由当地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总编辑几乎没有兼任的惯例,宣传部代表党委管理媒体机构,社长有机会兼任宣传部副部长,政治地位显然高于总编辑。4、从分工来看,社长管全盘,负责主持报社工作,召集报社的党组会决策报社的三重一大事项,可以说报社的所有重要事项都需要社长来决策。而总编辑重心是管采编,涉及采编上的事情一般由总编辑说了算,总编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编委会、编务会,决策采编事务,社长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但是无论编委会还是编务会都是在报社党组领导下的业务会,原则上都需要服从党组安排,实际上都需要听从社长指挥。5、从前景来看,报社社长的发展路线还是比较多元的。以地市级日报社为例,资历老的社长可以一步到位提拔副厅,担任地方领导或者省直机关副职;强势的社长也可以调任县区担任书记、县区长或者调任其他市直部门正职;再不济原地踏步也是党委部门的一把手,政治地位摆在那。而总编辑作为业务干部,别说提拔副厅或调任县区任职,有机会转社长都属于进一步使用,两者在发展空间上存在事实上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社长地位普遍高于总编辑的重要原因。
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9年,在短短的25年中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赢得了全国众多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目前已达40万份。 中华工商时报总部设在中国首都北京。报社下设总编辑室、办公室、国内新闻部、海外新闻部、记者部、出版部、发行部、广告管理中心、财务处和物业管理处等10个部门。在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大连、青岛、深圳、厦门、温州等重点城市设有36个记者站。在法国首都巴黎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派有常驻记者。全报社从事新闻报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有400多人。 中华工商时报除每天报道重大新闻、综合新闻、产经新闻外,每周还出版新闻周刊、企业周刊和财富周刊。新闻周刊跟踪报道具有冲击力的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和人物新闻,企业周刊探讨企业的兴衰,力求新闻的“现场性”、背景的“历史性”和分析的“纵深性”,财富周刊报道中外企业并购、产业重组、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