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小学教师科技大赛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科技大赛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教师科技大赛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科技教育活动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授教给学生。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教师科技教育论文,欢迎借鉴!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它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应该被多加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弊端愈来愈明显,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教育目标需要重新确立,许多新问题值得思考。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求科技教育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就施行小学科技教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简单地分析小学教育中施行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教育

目前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都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密切相关。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能否适应新的挑战是关系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大事。因此开展少年儿童科技教育,应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要求

传统的小学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重答案,轻探索等,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科技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的特别使命。培养少年儿童的科技素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面对全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抉择。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在承认教育的继承功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中各产业部门,对其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会学习,能创造,可以灵活解决问题,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等。这样的人才都是需要依靠教育的培养才能获得的,一旦教育脱离为现实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目标时,培养出来的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因此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探究是连接教学与科学的桥梁,是创新意识的灵魂。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与技能,减少对知识细节的硬性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三、抓好青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奠基工程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快速增长知识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正处在智力开发阶段,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教育则要抓住青少年儿童学习的黄金时期,从小对学生实施科技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实践创造的信心和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科技教育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尽可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优化成长奠定基础。青少年儿童在学生时代养成了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将来必然会在社会上、工作中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因此可以说抓好青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奠基工程。

四、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其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制作出科技作品,或是在科学竞技比赛中获得名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技能和创造能力,这才是完整的科学素质。所谓科学素质,是指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但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品质。因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从小抓好学生的科技教育,才能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不正是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吗?

提及教育,小学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为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利在国家,利在社会,功在千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2]蔡贤浩.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及对策[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3]林东升.学校科技教育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5).

科技教育定义

科技教育是学习有目的地应用知识 (例如:资讯和通讯科技、物料和结构、营运和制造、策略和管理、系统和控制及科技与生活)、技能及经验,去运用资源创制建构,和更新产品和系统,以满足人类需要。

科技教育的转变

科技教育有关的科目,是因应本地和全球於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在不同时空的侧重点,回应学习的需要而引入课程当中。

重点能力发展科技教育的宗旨是要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中,培育优质的人力资源,让学生:能发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和科技觉知能明辨慎思地评估科技为个人、家庭、社会及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成为整个科技世界及社会出类拔萃兼且踌躇满志的成员。

学与教

科技教育的课程,是按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和智能发展而设计

第一及第二学习阶段:觉知及探索

第三学习阶段:探究、体验及熟习

第四学习阶段及以後:终身学习及专门化的方向探究

科技教育的学与教应该是:

有目的

循序渐进及循回巩固

手(实践)与脑(解难)并用

小学科技教师科技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生科学的论文范文 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素养即意识,科学素养就是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科学的意识。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由此可见,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早下手,早规划。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必须抓好观察、质疑探究、总结 反思 、团结协作等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86-01 1.培养良好的观察素养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 儿童 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 植物 之必不可少一样。"然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教会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敏锐地观察: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事情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通常称之为机遇。科学上的 成功 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随时保持对身边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这是提高小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关键之处。 全面地观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一个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为了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首先要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它的全过程,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 选择地观察: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与实验结果无关的方面开始观察,关注到的往往不是焦点。如:做蒸发实验时,本该观察蒸发皿里发生的现象,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盯着蒸发皿下跳动的火焰。因此,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性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素养。 耐心地观察:三心二意、走马观花是不可能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的。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尝试了千万种草,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才写成药学巨典《本草纲目》。小学科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 客观地观察:"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在进行观察实验时, 教育 小学生说实话,说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观察到的不胡编乱造,要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2.培养质疑探究的科学素养 质疑探究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怎样小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呢?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磁铁的性质》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质疑。 3.培养总结反思的科学素养 最美丽的绽放莫过于实践真理。学生通过充分地实践、探索,搜集到了丰富的﹑初级的﹑感性事实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再加工,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其思维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养成总结反思的良好意识。如教学摩擦产生静电知识,学生用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做了大量的摩擦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摩擦产生静电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摩擦产生静电的概念。尔后,教师问:你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摩擦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摩擦能产生静电,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样,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引导梳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总结,就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并最终使创造、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继续创新的兴趣,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 然而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在测水温时,经常出现水温不准确的情况,这时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温度不准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温度计的感应头未全部浸入水中;碰到了容器壁;数字未稳定就开始读数;视线与示数不平衡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 4.培养合作的科学素养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很多发明创造光靠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是集体创造力的体现。如: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就离不了很多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因此,团结协作也是一种科学素养,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比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看了“小学生科学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3篇 2. 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 3. 小学生科技论文600字范文 4. 小学科技论文怎么写 5. 小学生科技论文怎么写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法研究摘 要: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标准,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倡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建构适应新世纪的本领”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其演化、简约为“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并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必然要求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目的和方法的转变以及构建新的科学课程目标。“引探一合作”教学法有其自身的深厚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教学原则。理念的转变、领导的重视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关键词:引导;探究;合作建构;引探一合作;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4)02—0074—03 受国际小学科学教学法研究的启示,考察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先驱刘默耕先生倡导的“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这一“指导思想”或称“核心”、“灵魂”命名为“引导一探索”教学法,并将这一教学法应用于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的教学,学生及学员普遍反映该教学法的归纳,“容易理解、易于接受、便于应用”。该教学法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科学教学法”为题在《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第10期公开发表,说明它也得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把刘默耕先生为自然课倡导的教学法正式提出来,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的小学自然课教学法的历史,并将“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来,便于在小学自然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进行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法的传播和普及,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关于“引探一合作”教学法1.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2.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科学课程目标4.教学评价目的、方法的转变二、“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引探一合作”教学法之所以能比较快地为科学教师和科学预备教师所理解和接纳,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基础的支持,有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支持。三、“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科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3.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5.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6.科学教育要树立开放性的观念7.科学课的学习评价要采用激励性评价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四、实施“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思考研究国际国内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成功,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建设—支热心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基础,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是突破口。1.有关领导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关键2.建设一支热心的科学教师F2,-~的是基础3.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是突破口

小学生四小大赛科技小论文

吗你呢女孩非常飞过海金华家门口看金华不能个 一天骨化风成就回复的人更好的道德的要大得多的长途费用飞天关系的人通常官方的人痛风vsrtfgby 让他想到

我也不知道呜呜呜

很简单的科学小论文实际上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具有科学性(废话嘿嘿)创造性(也就是最好不要去抄)实践性(自己去做做)分为科学观察小论文(比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科学考察小论文(考察你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如何,污染源在哪)科学实验小论文(描述用醋去除水壶的水垢、用醋溶去鸡蛋外壳等)科学说明小论文(从书刊资料等获取材料,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的话说明某一观点,比如为什么会有闪电)现在可以决定要写哪种了嘛?如果时间紧急的话,可以写下说明小论文所以你可以给自己一个课题,然后去研究下,就能写出论文了 至于文体,可以采用语文作文里的说明文,或者记叙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

教师科技小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一门新兴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进行的效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科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科学论文篇1 浅谈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 【摘 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新的课堂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氛围的营造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科学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教师 课堂角色 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理论上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能够扮演多种课堂角色,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在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新的课堂角色呢? 一、小学科学教师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者 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教师与学生都充满激情,教师教的态度和学生学的态度端正明确,能够使课堂上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井然有序,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及情感交流,还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为着同一个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探讨,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与喜悦。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自由,享受精神的愉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那么,如何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呢?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不时地带给学生轻松和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其次,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师生、生生间思维的交流。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环境也就是科学实验室进行积极的布置,富有科学气息的环境氛围也可以为课堂氛围的营造增色不少。相信,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科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 二、小学科学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的科学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科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讲解,学生只需听,记住教材中的知识点即可。然而,《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不但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已经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单一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是与学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成为学生科学学习道路上的好伙伴和知心朋友。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情、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标中对三维具体目标的分析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身心成长的经历、自主探究的体验、知识经验的建构与表达等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小学科学教师是科学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体现的是教师主体的理念,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教, 学生也只需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课程是从学生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开始,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特别是当教师与学生同样处于未知者的位置时,教师必须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 在活动中师生都是发现者、探究者, 师生更应共同协作,广泛地利用课程资源,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小学科学教师是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结交流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应充当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 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只需简单地提出需要探究问题,指出探究的方向,却不提供具体的步骤和过程,更不会自问自答,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五、小学科学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需要获取广泛的课程资源, 而小学科学教师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科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周边环境特点,重点收集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的各种条件, 从中找出有可能成为科学课程资源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重组,从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还应善于开发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 并掌握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多媒体课程资源包括网络、图片、视频等等,还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一起进入学校资源空间、家庭资源空间、社区资源空间和多媒体资源空间。使学生多渠道、多媒体、多方位、个性化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发展科学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扮演的课堂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在科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扮演一种课堂角色,往往是几种角色同时扮演,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也是我们探讨小学科学教师课堂角色的根本目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学习提高,努力扮演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角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敏,周建国.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理想角色扮演[J].教育科研论坛,2009,(4). [2]郭爱鸽,刘水河.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要求――谈新课改中小学教师教学习惯的改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 [3]张继伟.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扮演小议[J].新课程学习,2014,(7). [4]张书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的转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 [5]张书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2006. 小学教师科学论文篇2 浅谈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当下我国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自己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路者,他们科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致影响到整个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提高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才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根本保证。 一、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基础资源短缺、教育发展理念滞后、教育体系和传统教学观念及课程体系的局限,使我国的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是: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普遍较低,教师普遍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对新课程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难以胜任;教师普遍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们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存在很多缺陷,因而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做法。这些就是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只有对这些存在的现状加以分析,我们才能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2.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①科学教育观念薄弱。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所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薄弱,科学教学中明显偏向的是传授科学知识,很少触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领域,没有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教师过分注重自身专业的发展,忽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采用科学和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知识、技能、方法的协调发展,不能充分认识到科学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②科学信息资源利用不足。现代教育科学信息资源广泛,但许多小学教师仍只注重教科书的使用,认为通过书本、计算机、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已经足够了,缺乏学术交流。现在有很多教师常年没有学术交流机会,也缺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的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是无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③知识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学科课程过深、过剩、过专,但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于狭窄、陈旧,缺乏人文科学基础。重学科课程,轻教育理论课程。而且许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不理解。④教育科研及实践能力不足。大部分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淡薄,科研能力缺乏,不能通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来展示教育教学规律。而且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较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所面临的科学素养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二、提高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以来,教师都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把教学单纯地当作知识来传授,这种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科学素养不高的体现。要提高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当让教师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科学思想,形成科学态度意识和科学精神品质。改变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拥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教学。 2.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小学教师应当重新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应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精深,还要注重知识的广博,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所以除了要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等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全面性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科学认知结构。让自己的科学素养在知识结构上,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结构特征。 3.加强各种科学能力培养。科学能力一般指的是进行科学探究和探索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它是科学素养和重要组成部,提高科学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科学能力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创造能力、科学应用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科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思想上创新,在教学中创新,在科研中创新。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教师自身的科学能力才能够提高。 4.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并存且以知识经济趋于主导地位为特征的时代。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小学教师要了解科学知识的进步,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所以小学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觉学习来获取和更新知识。小学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接受培训,定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这些都是提高个人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应当首先重视起来,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各部门、各组织应当重视起来,给予足够的支持。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基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的论文 2. 关于小学教师的学术论文 3. 浅析小学科学教育论文 4. 小学教师学术论文 5.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科学小论文范文(一):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透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状况,光度在不一样的月全食会有所不一样。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但是看月全食务必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状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明白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rnd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科技小论文范文(二):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我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此刻,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回到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回到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了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必须程度的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上两篇600字的科技小论文范文均来源于学术堂)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1.论文评选采用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相结合方式,专家评审占100分,网上公众投票占20分。2.专家评审:活动主办单位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成立评审委员会,制订论文评审细则,进行初评和终评。3.网上公众投票:所有参赛论文均在网上集中展示,可随时查看论文内容。从2010年4月30日至8月30日,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等可对参赛论文进行网上投票。4.网上公众投票方法:所有投票者必须在“家校圈平台”上注册后才可投票,所有注册及投票均免费,注册时请务必填写真实信息,如姓名、手机号、学校、通讯地址等,以便于参加“热心参与奖”抽取。每人每天可对所有论文投票,当天对每篇论文只能投1票,不限投票总数量。5.本次论文评选结果将于评选结束后在活动网站公布,赛事最新动态会通过短信或网站消息及时发送给参赛者,请留意短信和网站公告。

各市电化教育馆、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起,伴随着“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从陌生到熟悉,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了大量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尝试与实践创新,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了反映10年来广大师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与学的经验和成果,探讨广大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面向全国举办“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我整理的电教年度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在省、市电教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芜湖市三山区社会事业局的领导、重视下,三山区电教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安徽省电化教育专项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电教工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以稳步推进区级“班班通”建设和数字化校园试点为抓手,以管理应用为重点,扎实有序、开拓创新,切实推进各项电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稳步推进区级“班班通”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xx]4号)、省电教馆《关于开展省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省电教〔20xx〕22号)文件精神,20xx年我区加大“班班通”建设力度。20xx年建成的“班班通”教室有90个班,学校分别是:龙湖中心小学18个班、三山中心小学30个班、保定中心小学12个班、峨桥中心小学12个班、峨桥蒋山小学6个班、浮山中心小学6个班、新淮石谷小学6个班。

二、高度重视“班班通”应用管理:

我区在今年的电教工作安排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强化过程规范,狠抓管理应用”,要求以活动为抓手,促进学校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20xx年5月、8月、9月、10月分别开展了四次“班班通”工作专项会议,分别对校长、分管校长、电教员、班主任、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提出不同的管理应要求,制定了《三山区“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工作考核细则》、《班级管理与应用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应用一日常规》和设备预约与使用记录和统计的方法,并且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如20xx年9月现场检查重点“班班通”设备能否上网、学校是否安装防光窗帘;20xx年10月现场检查重点“班班通”设备管理应用是否按“预约”、“管理”、“记录”、“统计”、“反馈”;20xx年12月现场检查重点是校本课件资源平台建设、“班班通”白板功能教学应用。

三、常规电教教研活动坚持不懈:

组织开展20xx年我区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博客(或教师个人网站)、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含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应用研究六项电教学术作品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等评比活动,各校推荐作品136件参加区级评比。从中择优推荐30篇作品参与市级评选,共荣获芜湖市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6名,获奖率达。芜湖市推荐我区24篇作品参与省级评选,共荣获省一等奖16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3篇,获奖率达100%,其中一等奖获奖率,在全省各县区中位居前列。多媒体教育软件、信息技术整合课件在省市级评选中也取得较好成绩。

四、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要求,结合我局申报的国家级子课题《区域式农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研究》研究计划,从20xx至20xx年两年时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参加不低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面向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我们制定《三山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培训考核的具体要求。培训考核分六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现代教育设备使用与应用;模块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模块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模块四: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模块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模块六: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截止20xx年10月该项目培训已全面结束,我区教师通过培训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面向校长、电教员、信息技术教师、骨干教师层面的培训:20xx年8月2日在保定中心小学我们请市电教馆钱宏瑾馆长为全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做《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培训》;20xx年8月在三山中心小学为50名来自各校的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展开为期4天的《英特尔基础课程培训》;20xx年9月在龙湖中心小学请市电教馆教研室吕勇主任为我区电子备课试点学校的全体教师做《如何开展电子备课教学应用培训》;20xx年10月在保定小学为全区33名电教员开展了《班班通环境下的电教管理应用培训》。

3、面向应用型教师开展教学比赛培训:在参加上级各项比赛之前,我区电教馆与教研室互相配合,各学科教研员与电教员共同参与对教师的指导,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件有效应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等,从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以赛促研、以赛促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既提高了参赛教师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科教研员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应用的能力。

五、加强全区各校电教员队伍建设:

根据皖教电〔20xx〕1号、皖教备〔20xx〕1号文件要求,为加强教育信息化装备管理,促进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发布了《三山区关于加强学校电教工作管理的通知》。文件从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电教员的选聘;二、电教员选聘条件;三、电教员工作职责;四、电教员工作量参考指标,四个方面给出定性定量的标准。

为加强学校电教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的电教员队伍,9月29日在保定中心小学举办电教员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区电教员: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二是要摸清家底,掌握学校电教信息,了解当前电教动态;三是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四是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电教制度,扎实推进学校电教工作。20xx年通过任务驱动式网络教研(工作)方式开展全区电教员定时期、定任务提交各项电教工作电子数据,为学校和局机关领导提供各项电教信息数据。

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是我区多年来教科研研究的课题,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说课、上课教学比赛等以会代训、以赛代训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融合能力。

20xx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比赛,3月9日在三山中心小学举行的说课比赛,全区9所小学共22名教师参加了比赛,经评委认真评选,有13名教师进入第二轮上课环节比赛。第二轮上课环节分为三个组别进行,3月12日——14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比赛、空中课堂资源应用上课比赛和网络课比赛。各中心小学副校长、近年来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和部分电教骨干教师共20余人分别担任了4场比赛的评委。近50名小学教师代表和教研室全体专职教研员参与了听课,并对每位教师的参赛课进行了精心点评。

20xx年下半年我们开展了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比赛,比赛共分为两个阶段,10月11日,第一阶段说课评选在50中举行,参赛选手们着重阐述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的整合点、教学过程与方法,同时展示他们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比赛评选出前六名进入第二阶段的比赛。10月19日,第二阶段上课比赛在40中举行,比赛邀请了市级专家担任评委。比赛中,参赛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教材的科学处理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赛结束后,评审组及时组织参赛选手召开了反馈会,评委们对各位选手的比赛表现进行了点评,指出了选手在教学比赛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指导。

正是我们注重过程、注重细节,在过程中使的每位参赛教师、校级评委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20xx年芜湖市第十六届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我区教师6名参赛老师荣获2个市一等奖、4个市二等奖;在20xx年芜湖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我区2名教师荣获1个市一等奖、1个市二等奖,其中四十一中学的俞能香老师荣获的是一等奖的第一名。在20xx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讨会和20xx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评比中我区三名参赛教师荣获了1个全国一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七、本年度各月度完成的电化教育工作任务小结情况:

一月份

1、制作区级上一学期电教各项获奖证书;

2、统计上一学期本区教师在各级电教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3、发放上一学期本区教师在各级电教活动中的获奖证书;

4、收集整理归档上一学期各项电教工作资料;

5、完成全区各校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报表上报。

二月份

1、开展区级电教(课题)工作交流研讨会;

2、开展全区各校参与市级中小学生电脑创作作品评比工作;

3、组织学校开展寒假期间电教设备保管整理工作;

4、组织学校开展新学期电教设备安装调试和卫生清洁工作;

5、制定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区级电教工作计划;

6、制定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区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计划。

三月份

1、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说课比赛;

2、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多媒体课)比赛;

3、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网络课)比赛;

4、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网台农远资源应用)比赛;

5、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赛前准备工作;

6、开展区级新学期班班通使用管理培训会;

7、组织参加市级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工作。

四月份

1、组织参加市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

2、开展区级中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工作;

3、开展区级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工作;

4、组织参加第11届市级陶研论文(信息技术)征集评选工作;

5、组织参加市级中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6、组织参加市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7、开展区级教师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工作。

五月份

1、统计区级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与考核资料;

2、开展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现场竞赛;

3、开展全区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

4、组织参加省级中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观摩;

5、开展区级“班班通”学校应用检查;

6、组织参加市级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工作;

7、组织参加省级教育工作者书法摄影大赛;

8、组织参加省级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

六月份

1、组织参加市级多媒体教学软件评选活动;

2、开展区级国家级、省级“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交流活动;

3、组织参加首届芜湖市中小学教师视频摄制技术比赛;

4、组织参加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进会;

5、开展全区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工作;

6、组织参加市级电化教育培训;

7、开展全区“班班通”管理调研工作;

8、组织开展区级首届电子白板课教学评选。

七月份

1、制作区级上一学期电教各项获奖证书;

2、统计上一学期本区教师在各级电教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3、发放上一学期本区教师在各级电教活动中的获奖证书;

4、收集整理归档上一学期各项电教工作资料;

5、组织参加省级英特尔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工作;

6、组织参加全省数字化校园建设巡回培训班(芜湖市);

7、组织参加全国NOC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

8、组织与保障全省各学科新课标培训工作。

八月份

1、组织开展区级“班班通”管理工作研讨会;

2、组织开展区级“班班通”设备验收工作培训会;

3、组织参加省级英特尔基础教育主讲教师培训工作;

4、组织开展区级英特尔基础教育主讲教师培训工作;

5、制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区电教工作计划;

6、制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计划;

7、组织学校开展电子白板录像课拍摄工作;

8、开展区级电子备课试点学校培训工作会。

九月份

1、组织开展“班班通”管理工作推进会;

2、开学第一周新建“班班通”教室设备完成全部接入互联网;

3、开学第二周新建“班班通”项目学校开展一次应用管理培训;

4、开学第三周新建“班班通”项目学校开展一次应用教研活动;

5、修订发布三山区电教员工作职责和工作量认定文件;

6、开展三山区新学期电教员工作会议;

7、组织参加省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研修活动;

8、组织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

9、组织申报第二批长三角网上结对学校和省内结对学校工作;

10、组织上报全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调查数据;

11、组织开展开展农远卫星转频工作。

十月份

1、组织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比赛;

2、组织开展教学资源应用新星考核;

3、组织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整合课上课比赛;

4、组织电教员开展各学校硬件设备情况统计;

5、开展小学四年级任务驱动式新教材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6、开展中学八年级任务驱动式新教材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7、组织电教员开展各学校9-10月教师电教设备应用情况统计;

8、开展区级班班通学校教学应用专项检查;

9、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开展区级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2、组织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整合课听课教研;

3、组织电教员开展各学校软件设备情况统计;

4、组织发放各校订购的电教软件工作;

5、开展区级班班通学校9-10月专项检查反馈工作现场会;

6、开展区级班班通11月工作检查;

7、组织参加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

8、组织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

9、组织学校集中办理网站管理备案工作;

10、组织学校开展信息化设备应用管理工作。

十二月份

1、组织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新教研教学研讨;

2、组织参加市级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培训会;

3、组织参加省市级长三角网上结对学校工作会;

4、组织参加市级小学信息技术素养展示活动;

5、开展区级电子备课实验学校调研;

6、组织学校上报本学期各校开展的电教培训活动材料;

7、组织学校上报本学期各校开展的电教教研活动材料;

8、组织学校上报10-12月教师电教设备应用情况统计;

9、组织上报全区教学点基本情况数据。

八、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压力较大。由于三山区境内的各中小学布点分散,原有基础设施较差,目前“班班通”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区级财政为主,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2、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电教机构不健全。电教工作人员少,工作忙不过来,一些工作时效难保证,影响工作整体推进。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奇缺、学校以兼职为主,教师有热情很敬业,但技术水平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我校紧紧围绕市电教馆和区教育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以队伍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方法,着力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以信息网络建设为枢纽,充分利用无锡信息网资源,服务于教学;以课堂模式改革为突破,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不断探索电教科研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今年上半年我校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校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创新教育”为校级研究课题,拟订研究实施方案,分步进行实施。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本学期,我校组织陈斌老师上了一节美术网络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课堂,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

全校已有计算机75台,收录机46台,投影仪30台,电视机33台,影碟机5 台、实物投影5台,液晶投影1台。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三个小班中还配置了实物投影。至今学校已有了电视演播室、多媒体电化教室、课件制作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今年上半年开始,学校已接入宽带网。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XX]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我校认真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对照培训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四、努力推进我校信息技术课的建设

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我校在四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学生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使我校的电教工作再上台阶。

指导思想:

我校一学期以来,继续以《无锡市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为指针,以区电教工作计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多媒体辅助教育、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三项主要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努力提高我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水平。

一、教师培训

本学期,我校依照市区教育局电教站的要求,通过对教师第一、二模块的培训,使我校教师第一、第二模块考试的通过率均达到100%,超前完成了区60%的要求。同时我校开始启动第三模块的动员工作,准备在20xx年对全校教师进行第三模块的培训,争取能一次性通过考核。

在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校也不放松对行政人员的培训,我校行政人员基本上人人会打字,会上网,都会浏览网页,会下载并保存文件。

二、教育科研

继续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结合区的各学科比赛做好辅助课件。继续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使全校教师熟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撰写相关论文。重视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区各类信息技术比赛活动。

三、硬件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原由的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发展,本学期我校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教育局的支持,投资8万左右重新建设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同时为了适应网络化的需求,行政办公室电脑通过ADSL设备通上宽带。

我校还准备在20xx年暑假,对学校的电脑房进行改造,原来的电脑房机器少,而且性能差,经常出现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准备再建设一个50台机器规模的网络教室,使学生上课能达到一人一机的目标,并把学校各办公室联接起来,接入无锡城域教育宽带网,从而建立起我校的校园网。希望教育局、电教站能予以各方面的支持。

四、软件建设

随着硬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对软件建设也不放松,在这学期中我校购买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多方面的软件(如:自明排课软件、评语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使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能做到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即减轻了行政领导层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另外我校在这学期对网页进行了改版,开放了网页的管理,使全校师生人人都能来管理,做到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适时更换,不断创新,为学校的宣传服务,同时对学校的重大活动,还通过无锡教育网来发布,大大的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

五、科学管理

1、科学合理的收好用好电教代办费,做到制度化、管理严。

2、认真订好电教教材和英语教材,杜绝了违反规定的订购现象。

3、本学期继续做好了费用的结算和软硬件的入库工作,做到无遗漏。

冬去春来,转眼间,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忙碌中结束了。本学年,我校为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认真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了学校的普实电教工作,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仪器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加强了电化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建设。

由于本学期学校的人员有所变动,普实电教领导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

组长:王伟副组长:张利平

组员:陈亮王波陈明波殷华春蔡显英伍林华

二、具体分工。

王伟: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安排、监督、检查各部门工作。

张利平:,安排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体育室、实验室。

陈亮、王波:具体负责普实电教工作,制定普实电教计划、总结,档案室的管理。

谢先君:负责微机室的管理。

殷华春:负责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做好仪器的借还登记工作和广播器材的管理。

蔡显英:负责图书室的管理,做好图书的借阅登记工作。体育保管室,做好体育器材的管理。

伍林华:负责荣誉室的管理。

陈明波:负责音乐室的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普实电教制度。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学校的电教普实、图书室工作基本已开展起来了,本学年的工作应不断细化。首先对新增的教仪教具,挂图、投影片等登记注册,同时各室做好了管理工作,避免仪器、图书、体育用具等的遗失,损坏。借出各项东西都认真做好记录登记,收集好资料。

四、认真清理各室,及时维修教学仪器,提高了使用率。

1、开学初,各室负责人认真清理各室的东西,分类入框,贴好标签,新增的做好登记。

2、仪器室内的各种教仪教具除了清理,还要对已坏的仪器尽可能的叫人维修,如坏的录音机,投影仪,开出清单,让每位老师人手一张,老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利用它。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作好记录。

图书室的图书充分使用,让学生借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图书的借阅要作好登记。

微机室注意了清洁卫生,延长了微机的使用寿命,让广大教师多上机,多学习,提高对计算机的认识、掌握和运用。

体育室保证了体育课和大课间操的运转。

实验室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继续开放实验室,使我们的一些实验课,科技制作等有固定的地方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提高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的基本功。

1、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师在应用时,最根本的是要体现一种教学新理念、新策略,力求体现设计内容及呈现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

2、青年教师逐步学会了自制教学课件,本期对教师进行了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网络教学资源,在摸索中、应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与能力。

  • 索引序列
  • 小学教师科技大赛论文范文
  • 小学科技教师科技论文范文
  • 小学生四小大赛科技小论文
  • 教师科技小论文范文
  • 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