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水泥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水泥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水泥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浅谈水泥砼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_苏清林_建筑施工_建筑中文网摘论文要文章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缝的原因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机理,并提出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缝的技术措施和建议。论文关键词:水泥砼(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预防措施摘论文要:文章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缝的原因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机理,并提出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缝的技术措施和建议。一、前言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国、省道路面改造和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当中的应用比较普遍,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施工方便、工艺成熟、使用周期长等方面的卓越性能,因而受到公路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亲睐。但其在施工和运营中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使建设和养护费用大大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减少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发生,下面对公路建设当中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二、裂缝成因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最普遍的质量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水泥混凝土本身内在的原因,如水泥、水、集料等组成材料内在问题,还有外部条件如基层的质量、施工环境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原因。裂缝的产生从时间上可分凝结前和凝结后两个过程。(一)凝结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水泥——水体系的体积减少,这种体积的减缩叫做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塑性收缩均会使混凝土发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混凝土凝结前,砼还处于塑性状态,其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收缩以及平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难时,都会引起形成不规则的裂纹; 2.当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水发生反应,水泥水化物的体积会小于水泥和水的体积之和,加上混凝土内部自由水析出,混凝土内部会形成毛细管,毛细管张力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3.当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因其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使混凝土失水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4.在凝结前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二)凝结后 混凝土在凝结以后,混凝土强度会由于其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持续进行而缓慢增长。因此,在这一段时间混凝土会由于其内在的原因与环境的不相适应或由于施工及材料的问题而产生裂缝,有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混凝土置于未饱和空气中会由于水分丧失而引起干燥收缩。水分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使砼产生裂缝。它的主要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在干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膨胀性的复合无机盐晶体,这种晶体体积变化很大。另外,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砼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用水量与干缩值成一定正比例的线性关系,当用水量增加时,收缩量值也增加。 (3)骨料本身尺寸的大小与级配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量。较大颗粒的骨料拌和成的混凝土收缩量会较低。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由于其有较高的空隙含量,会使砼收缩值增大。骨料中含泥量大时由于粘土本身就很容易收缩,因此砼收缩值也会增大。 2.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在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传导性能较低,类似绝缘体,加上混凝土块体外部失去一些热量使混凝土形成温度梯度,在以后内部的冷却期间会产生开裂。另外,昼夜温差太大或者降雨后刮风引起路面温度骤降,均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3.基层不合格而产生裂缝。由于在铺筑面板前,对基层的纵、横向断裂没有进行彻底的修复,而基层的断裂反射到面层,会使面层断裂。另外,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也会使面层产生断裂。 4.原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对水泥浆的基本要求是它一旦凝结,体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煅烧水泥的原料中含有的石灰相对过多,水泥熟料锻烧不充分,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以游离状态存在,并且产生过量的石膏。因为它们的水化过程延迟或很慢,导致水泥已凝结硬化后继续水化而产生水化产物,又由于水化产物的体积比它原始游离caO和MgO等的体积大得多,这种在硬化的混凝土中的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使路面出现龟裂、断板等。 (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砼板块断裂。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重新搅拌后又恢复了塑性,并逐步正常硬化。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这是因为水泥中含有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当水泥同水拌和时,这些化合物会生产石膏,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砼拌和物的和易性变差,并影响后期强度。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会使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裂开。这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即过早变硬现象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却影响施工,也会造成裂缝。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将假凝的水泥存放一定的时间或在制备混凝土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水及骨料中有害杂质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水质不纯及骨料中的有害杂质会扰乱水泥的凝结,而且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会造成水泥砼中钢筋的锈蚀。有害杂质与砼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混凝土腐蚀,强度降低,产生早期裂缝,在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等综合作用下,裂缝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路面板断裂。 (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硅与水泥中碱产生碱骨料化学反应,使砼结构遭到破坏。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Na20和K:O)所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使骨料界面发生蚀变。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会膨胀,使砼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三、裂缝的预防措施(一)凝结前措施根据在凝结前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和预防混凝土在这一阶段产生裂缝。首先,应降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度,在混凝土尚未出现析水前,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其次,尽快修整抹面,及时养护,防止砼表面水分蒸发而干燥,并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最后,在浇筑砼前,应将基层浇湿。必须避开在高温气候条件施工,因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分蒸发加快,使砼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二)防止收缩裂缝要预防混凝土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首先,选择合适的骨料品种、控制集料级配的准确性及含泥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抽查检验,防止集料的级配产生波动,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泥量;其次,通过混凝土试配,优选材料和配合比,严格按配合比所设计的各种材料比例进行投料,理论配合比要转换成现场的施工配合比,防止水灰比发生变化;最后,优选水泥,尽量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水泥产品。(三)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因此,控制和预防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施工气温,严格按照高温季节施工的规定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同时设置伸缩缝或涨缝并且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也是预防和避免温度应力造成面板拉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四)防止反射裂缝 为防止面板由于基层原因产生的反射裂缝,在施工混凝土面层前,对基层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清除所有产生纵、横向断裂的基层,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铺,同时设涨缝板横向隔开,涨缝板应与路面涨缝或缩缝上下对齐;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应灌沥青密封防水,还应在裂缝上粘贴油毡、土工布或土工织物,其覆盖宽度不小于1000mm,距裂缝上最窄处不得小于300mm。(五)加强水泥的安定性检验 由于水泥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而且是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建筑材料,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不做检验一般很难被发现。因此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后,首先应该取样送检。每批水泥应至少取样一次,取样要有代表性,样品取好后,应及时送往检验单位试验。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定性方面的问题应该以预防为主,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则难以弥补。 (六)控制原材料质量 为防止水及骨料中有害杂质对水泥砼的腐蚀,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和集料的硫化物及硫酸盐的含量,因为混凝土中的硫酸盐是造成混凝土被腐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水、集料里的硫化物含量必须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30-2003里的规定。同时,水的PH值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小于4。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杜绝或减少碱骨料反应,尽管发生这一反应的几率较少,但它在混凝土整个使用周期内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以后,对混凝土的破坏将是致命的。因此,必须加以预防和控制,尽量采用低碱水泥和非活性集料。《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30-2003里规定:对于粗、细集料,必须进行碱集料反应试验,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 四、结 语 水泥砼路面裂缝的产生,其内因与外部条件,非常复杂。以目前我们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要彻底解决和消除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了解和查清致使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就能够有效减少各种裂缝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对某一种裂缝的产生,不应看到其孤立的一面,应综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既治标又治本,才能确保水泥砼路面的工程质量,减少裂缝所造成的损失。msg:【单页阅读】模式仅供网站【注册会员】使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1摘 要 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关键词 混凝土 温度应力 裂缝 控制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1 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2 温度应力的分析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4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5 结束语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脆性较大,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结许多工程实际,多数裂缝发生在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其表面症状也不一。不同结构构件的裂缝成因也就不一样。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温度变化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产生温度胀缩裂缝。2、湿度不匀引起表面干燥收缩,开成裂缝。

3、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的碱骨料反应,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4、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

5、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6、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胶—骨料过大和砂率过大,混凝土本身缺少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骨架作用,容易开裂。

7、养护不当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产生裂缝。

8、在施工中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钢筋移位,后浇带未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二、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的制作

1、材料的选用;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掺加适宜的外加剂,如添加碱水防裂剂,改善水泥浆的稠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精细骨料的选择,采用适宜的砂率。

2、搅拌技术措施:

(1)各种材料称量准确。

(2)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应充分搅拌。

3、混凝土的运输:

(1)采取的混凝土运输方式,应当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无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4、混凝土浇筑

对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合理的分缝分块,安排合理的浇筑顺序。

(2)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分层浇筑,减小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4)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5)注意控制钢筋位置,防止钢筋位移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开裂。

浇筑薄形构件时,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1)严禁在浇筑时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尽量避免中高温天气施工。

(3)浇筑时及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以防止出料口处混凝土过于集中。

(4)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在浇筑前,应将基层和模板充分湿润,振捣时避免过度或不足。

(5)混凝土振捣完后,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时,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压,要求加力较大,使面层充分达到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抹压力应比第一次抹压力较大,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

5、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及时养护,应在浇筑完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根据采用水泥品种不同,确定养护时间,洒水养水应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2)薄膜布养护应在振捣二次抹压后立即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同时辅以洒水养护。

(3)蓄水养护,对大面积楼板可采用此方法。

(4)冬期浇筑混凝土后,应采用适宜可行的养护方法,但总归要保证混凝土的环境温度。如蓄垫法养护覆盖式养护、暖棚法养护、电热法养护等。

三、工程实例

我单位施工的温州大厦工程,建筑面积达53600㎡,箱形基础,框剪结构,筏板厚米,防水板厚米,楼层板厚120——200㎜,板跨度5—米不等,由于严格采用合适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裂缝产生极少。特别是筏板、防水板控制措施得力,没有产生裂缝,200㎜厚大跨度现浇板采用薄膜覆盖与洒水综合养护,没有一处裂缝。

四、结束语

以上对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采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施工质量通病问题,而关键在于我们在施工中如何去贯彻执行,是否有可靠、健全的制度去规范。

农资涨价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入湘潭县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湘潭县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湘潭县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笔者以为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 一、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二、生活富裕 用产业化的布局 实现社会重建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三、乡风文明 用市场化的思维 实现制度重建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四、村容整洁用城镇化战略 实现生态重建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研究;五、管理民主 用科技化的手段 实现文化重建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和谐发展 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难题之一: 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 ~~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万元,村一级负债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 按成因划分:A、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原因亏损形成的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C、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D、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E、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F、农户欠交税费, 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H、其它原因形成的债务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 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B、欠乡村工程业主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C、欠乡村干部万元(其中乡干部万元、村干部万元),占。D、欠乡村教师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E、欠民间个人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F、欠其他经济组织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H、欠其他债权人万元(其中乡级万元、村级万元),占。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失,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顿时化为乌有;1988-1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宽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分享25%、40%,地方财源严重“缩水”。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 3、财源流失严重。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一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0~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互储会,一开始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吸收存款,违规大额放贷,直接威胁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亿元兑付农民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承担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 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民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民交纳巨额学费。 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重,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计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 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互相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 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湘潭县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2、长沙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债主为了早日拿回欠款,无奈之下,只能无休止地纠缠乡村干部,围堵干部家门和乡村驻地、封堵学校大门、强行搬走农具和办公用品,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难题之二: 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湘潭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五统三提”,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元,亩平负担元,较2001年下降。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县共减免农业税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二,2000~2004年~~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年均递增。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2001年较20001年增长,2002年较2001年增长,2003年较2002年增长,2004年较2003年增长)。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之间;工资性收入占,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湘潭县2004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出栏牲猪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2001年增长,2002年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2003年,我们调查了8个乡镇20个村5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17户,占34%;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26户,占52%;年收入1000~5000元的5户,占10%;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2户,占4%。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也接近峰值,依靠提高单产和市场涨价增收显然“内存”严重不足。在世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不断集中、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垄断性经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行巨额补内贴并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设置绿色壁垒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进入鸡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首先是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接着是4月下旬~5月下旬的牲猪价格直线下跌,良杂猪由去年的元/kg跌至元/kg ,良良猪由去年的11元/kg跌至元/kg,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低价运行后,牲猪价格才触底反弹,小幅上扬,但仍然没有恢复到2004年的价格水平。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创业板”。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估计在近几年,工资性收入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子。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劳务经济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共有农村劳动力42亿,农业自身的劳动力需求只有亿,尚有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和新增就业人员,城市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二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三是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务工人员的薪金待遇会越来越低。四是湘潭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士流失、生态失衡、资源紧缺必然导致气候的反常,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增收的风险系数也就不断放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农产品价格是农业的“晴雨表”,农资价格又是农业的“风向标”,农民对“二价”只能无条件的被动接受,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天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资价格却一路飚升,尿素零售价(下同)1950元/吨,同比(下同)上涨;钾肥2200元/吨,上涨;碳胺540元/吨,上涨;复合肥1050元/吨,上涨;种子9元/kg,上涨;农地膜14元/kg,上涨4%;抛秧盘元/块,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按2004年湘潭县“二补一免”元/人计算,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农资涨价全额抵消。 受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但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难题之三:村镇规划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二、98年以来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 难题之四:投入机制问题 1,金融资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 2、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打官司难。 主要原因: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 原因之一: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业科技含量不高。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脆弱。 原因之三:乡镇机构雍肿,干部队伍庞大。 表现之四:乡村两级经费紧张,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原因之五:党群关系疏离、干群关系紧张。 原因之六: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失 劳务输出引发社会问题 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

农民可以选择别的种植,可以选择种树,然后也可以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可以和网红合作,打响知名度。

会让生活成本增加的,许多人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困难,没有办法享受更好的生活,导致一些人的生活压力更大,许多家庭需要精打细算。

农民可以适当的进行加价,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政府可以帮助农民来进行采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利润,可以在一些官方的渠道上面进行售卖,也可以降低政治成本。

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是父母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尺,也是家长用来比较谁的孩子更的依据。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学习困难,努力学习,成绩提升的很慢。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小脑发展迟缓: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小脑功能若无法有效发挥,将导致各类的学习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小脑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学习困难的症状也不会完全相似,症状也常常相互重叠。二、脑伤和遗传因素:儿童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家里有学习技能障碍的亲属都有可能引起学习困难的症状。》》学习困难会遗传吗?三、心理因素: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四、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学习困难。五、营养与代谢: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孩子的情况,问问专家孩子是不是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的危害】一、原发病的影响目前在门诊部还是会遇到不少因为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上引起的学习困难,这些孩子早期常常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为主要症状,家长容易忽视,等出现和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异常,如面部表情怪异、好动不停、脾气冲动、发出怪声等症状,才去医院查看。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代杰主任指出,学习困难称为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包括特殊阅读迟滞、拼写困难和数学困难,建议家长应及早带学习困难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治疗。》》学习成绩成绩差就是学习困难吗?二、危害孩子自信心学习困难症患儿因为特定学习技能缺乏,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开始厌学、逃学。三、影响正常社交另外,有些孩子由于特定技能缺乏,难免遭到同学、老师的嘲笑及歧视。尤其是患有发音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社交的自信,与同伴疏远、变得孤僻,不合群。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里给出的例子仅供参考。现如今随着经济形式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出现了厌学的势头。对于这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层面。第一层,多指普通的厌倦心理。在互联网全媒体的冲击下,人的思维也跟着变得浮躁起来。所以原本那些慢节奏的知识在一部分人看来变得更加枯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自然而然就可能萌生厌学的心理。另一层面,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所想要学到的知识与学校传授给他们的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类群体主要出现在大学生的身上。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步增强,这一部分人认识到大学并不能给他们想要的知识,因而开始厌倦学校的学习课程。对于这一个层面的原因,与目前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失范有着诸多联系。大学的所谓素质教育某种程度上还是和以前一层不变的标准化教育,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鼓励,从而挫伤了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厌学首要表现为:1、把学习当作背负,被动地唐塞学习。2、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3、行为松懈,常常旷课、迟到,乃至逃学。1。改变观念,接受自我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成长的历程。

大学生论文造假原因及对策研究

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抄袭别人的论文,当他们不知道如何把别人的论文插入到自己的论文中,语言也不会改变。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论文抄袭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诚信不仅是在生活中,事实上,在各种场合如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有诚信意识。进入社会很可能遇到的杂琐小事非常多,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有些小事情对你其实很重要。有多少次,你仅仅因为一件小事而失去自己的诚信,甚至在编造原因的过程中,你的诚信将完全消失。在学校里,实际上,对于诚信问题,在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说你在大学不去上课的那些学生突然给老师一份很完美的论文阐述时,导师就会怀疑是否是抄袭的,随后就需要将论文通过知网的论文检测。诚信,并不总是反映在各处。事实上,面对毕业的学生,​​这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在撰写论文时,学校要求原创性。由于缺乏诚信,学生在撰写论文时过度抄袭他人的论文,甚至一些学生也不会修改和重新阐述就直接写入自己的论文的中。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因此,学校也开始使用论文检测系统来检测论文,以便及时了解论文的查重率,也可以及时修改。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高查重率的原因是和平时的积累和使用。对于学校使用的检测系统,应注意平时的论文素材的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新的知识。对于这些信息,可以去看看小编撰写的其他文章,有关于论文抄袭的,这些知识使我们能够远离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对论文的完整性原创性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学校都是一件好事。

其实真正搞学术的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完成整个论文抄袭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那些不搞学术但却需要文章的人,所以说科研态度和学术精神很重要。论文造假剽窃等行为产生原因非常复杂,既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 问题,也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有学者自身素质高低的问题[5-6]。 1)个人学术道德品质低下和自律能力低是造成论文造假剽窃的根本 原因。内因起决定作用。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计后果不顾制 度和道德的约束,进行论文的抄袭、剽窃和造假等等。2)学术道德 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方面的缺位使得论文造假剽窃等行为的产生成 为一种必然。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在学术规范方面起步较 晚,没有一套成熟完备的学术规范体系,国内也普遍存在着学术道德 意识薄弱,学术规范知识知之甚少等问题。3)学术评价体系以及科 研激励机制存在许多弊端,形成了论文造假剽窃等行为的学术生态环 境。学术考核的量化管理以及物质化的激励机制单纯地以论文尤其是 SCI 论文和核心论文为标准。促使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唯SCI 论文和核 心论文为上,为达到职称、经费和奖励等物质基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 造假和剽窃等行为。4)科研管理体制以及惩戒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为 论文造假剽窃等现象的出现打开了制度后门。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出 现不同程度的论文造假剽窃等现象后,为了减少和消除对本单位的不 利影响和保护本校教师,采取庇、纵容、不追究责任等方式,客观上 助长了论文造假剽窃的风气。

为何频现论文造假现象?该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要分学科来看,在经济学里,高手处理的话,真的很难被发现。所有的一手数据,问卷调查,都很容易进行数据修改,根据需要的内容和结果进行数据调整,这种例子屡见不鲜。二手数据里,不标明原数据出处,有几个读者会认认真真自己重新找数据跑一边模型?

更麻烦的很多二手数据本身的来源就不可信,如何保证研究的真性?即使连国统局的数据,也是“经过调整”后得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披露,最近的瑞幸事件,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真相和虚假的界限,远比我们现象的模糊。欺人者,自欺之,人弃之。这是科研工作者最底线的人道。

如果你是学生,发的是学术论文,那么大概率也不会有人去查,除非你的论文太火,被很多人引,不然的话,没人嫌着蛋疼去查的。哪怕是学生作为参考,发现你的数据有问题,他第一时间怀疑的必定是自己有没有看懂你的论文,即使他聪明的知道你的数据确实造假了,一般正常人的做法绝不是举报,而是另换论文,毕竟这个世界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同类型的论文一抓一大把,何必搞得不开心呢?

如果你刚好碰到一个愣头青,非要把你举报了,那你就自认倒霉就好了,该处罚处罚。如果你不认真对待论文,建议以后千万不要进入学术界,近年来草翻的顶级教授也不少了,这些都是严重的学术污点,做学术的人真的要从本科开始就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如果你发一般刊都选择造假的话,那还是尽早毕业进入业界,这样学术界的一切破事都不会影响到你。

江苏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李勇,欧红霞,等人,涉嫌学术造假,制造幻听精神病和强迫思维症,帮助中科院神经研究所,利用脑芯片技术,残害社会无辜群体,残害无辜未成年人,进行反人类实验!面对海外反脑控网组织,进行打击报复!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研究对策论文

网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

(1)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有两个弱点:生理虽趋于成熟,但心理还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认识和行为常常不能协调一致,知行脱节;虽自主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成人感,但自主自控的能力没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经不住诱惑。网络上大量的新奇信息、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性活动,使得追逐时尚、爱好猎奇的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缺乏高远的志向,没有奋斗目标。不少大学生对于上大学后该如何完成学业、自己将来立成为怎样的人、未来要做成什么事等问题根本没有思考过,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势必表现出在学习上被动无计划、在时间上不会有效管理、在生活中无规律。此时,他们极易被网络所吸引,在网络中寻求精神刺激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在大一学生中尤为常见。

二、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

(1)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大学应该是大学生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有些大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后,网络游戏便耗费了他们大量本应用于学习、休息和课余活动的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分心,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标丧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导致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频频发生,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多门课程不及格、毕业时拿不到学位,甚至无法毕业。

(2)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无节制的玩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一种严重的摧残。长时间看着电脑屏幕,视力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会感到眼花、眼干、眼涩、眼胀,严重的还会导致角膜炎和视网膜脱落。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引发颈椎和腰椎病,破坏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长时间玩网游,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又得不到休息,可能出现神经衰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力下降。更极端的可能导致碎死,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因长时间上网玩游戏导致碎死的事件已经很多,触目惊心。

三、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最迫切需要培养的是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大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人格抵御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弃劣择优。

(2)学校要加强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教育与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要给大学生开设网络心理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网络心理知识,预防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

直接在各大网站上搜索撒!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甚至存在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那么,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造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没有明确的目标

首先,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在谈恋爱这个问题上,有的大学生甚至说:“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手机不好玩吗?”这也在侧面上反映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手机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的发生。

二、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外,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还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关。手机和网络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伟大的发明。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而如果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过度使用手机和过度沉迷网络,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不该玩手机的时候玩手机,例如晚上本该睡觉的时间却熬夜玩手机,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结语: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个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可以说,大学生沉迷网络是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差别。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条件之一。很多人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安全感”。

网络发达,一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节省资源和成本,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父母的注意,学校和全社会的关切。

据调查分析,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高达26%,有网络成瘾倾向的比例高达12%。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强烈干预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成长过程的重要因素。面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迫切需要找到深层次的动机和对策。

形成的原因

1. 网络游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互动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地球被称为“地球村”。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网络游戏的出现,作为一种高度刺激的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虚拟交流“社区”,体现了一种新的人际交流、互动甚至教育方式。

人的需要是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人行为热情和主动性的原动力。社会交往的基本需求促使青少年越来越依赖虚拟的网络世界。

2. 满足你的自我认同。

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来自外部世界的阻力。这种抗拒通常主要来自父母,其次是老师。因此,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需要确立自己的身份。自我认知的方式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外界的印象和评价。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在很大程度上为青少年提供了塑造理想自我和重塑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用更多的细节来描述和展示自己。一般来说,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建立“人性化设计”的沃土。

例如,选择戴什么面具,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青少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生活的细节,向他人展示积极、积极甚至卓越的一面。与此同时,他们更关注社交平台上关于自己的评论,并不断回复,从而沉迷于在线社交网络,无法自拔。

逃离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目前,整个社会都在承受着生存的压力,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学习的压力。成年人可以通过饮酒和休闲来缓解压力,而网络游戏则是青少年逃避压力的一种方式。

网络游戏可以给青少年带来片刻的放松和自我满足。给青少年带来胜利的成就感也会满足他们逃避压力和发泄压力的需要。

应对的措施

1、正式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照顾和尊重的基础上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网络本身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人们研究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普遍现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教育的疾病。

教师先应该树立客观的态度,正视学生网瘾的现象,并做原因分析,而不是把网络当成怪物,当学生出现波动时就完全归咎于网瘾。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讲,教师可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情感、人际交往、减压等主题教育。

重视家庭和父母的陪伴。

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家庭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水泥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 农资涨价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大学生论文造假原因及对策研究
  •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研究对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