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费

发布时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费

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CSSCI(2012-2013)收录期刊目录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5463]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86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104位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Environmental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0-545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7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 第8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4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版)提示: 排序: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 第54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主题分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Museums & Heritage Organizations高校综合性学报: 高校综合性学报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升学,湖南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南华大学副校级督导、副校长、副校长兼校工会主席、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兼)。现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等。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城市化和高等教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教研科研项目、湖南省社科重大项目、省社科重点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防重大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80篇;主编专著6本,主编、参编教材2本。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产业化开发的瑞尔康环保乳胶漆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1项。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2].薛可;核能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一新能源答问[J];少儿科技;20xx年06期

[3].李正孝;核能源安全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08期

[4].谢满廷;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太原科技;20xx年02期

[5].赵世勇;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J];青海国土经略;20xx年06期

[6].米尔顿·S·普利斯特,蔡德诚;核能源与核安全[J];科技导报;1986年04期

[7].核能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7期

[8].岳建平;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年18期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岩,雅科夫列夫;航天器核能源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年06期

[2].宋文杰;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6期

[3].宋文杰;寻找更安全的核能源一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J];百科知识;20xx年07期

[4].新快;核的泄漏后各国寻安全能源地热在日本或取代核能[J];安全与健康;20xx年09期

[5].刘成安,伍钧;裂变核能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J];高技术通讯;20xx年02期

[6].戴彦德;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绿叶;20xx年08期

[7].彭士禄;核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xx,(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xx,(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xx,(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xx,(3).[责任编辑安世友]

[1]项伟峰.中韩国际物流和贸易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xx,33(8):240-242.

[2]蔡芸,汝宜红,杨一铭,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2):40-45.

[3]王利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008.

[4]赵松岭.国内外低碳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xx(1):90-92.

[5]李廷妮,邓春.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5(11):9-10.

[6]黄超俏.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下区域内国际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xx,18:007.

[1]陈秀琴.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23).

[2]张潜.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4).

[3]赵旭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12).

[4]李德伟,范松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xx,04:101-105.

[5]石向实.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75-81.

[6]廖乐焕,孙丹.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03:66-71.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N].伊春日报,20xx.

[2]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xx.

[3]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xx-04-29.

[4]杨文慧,王勇,查德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xx.

[5]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xx.

1、盖笑松: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年,217 页。

2、魏彩: 《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年,27 页、71 页。

3、冯晓霞: 《学前儿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xx 年第 7 ——8 期。

4、杰克·肖可夫等: 《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 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方俊明、李亚伟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4 页。

5、孙晓莉: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xx 年第 6 期。

6、韩世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 年,103 页。

7、顾微微: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教育评论》,20xx 年第 4 期。

8、齐明珠: 《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人口与经济》,20xx 年第 6 期。(责任编辑:admin)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xx(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xx(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xx(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xx(6):76—77.

参考文献:

[1]谢德高.营销战略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2]何辉.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3]张衔,陈丹镝.名人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张琦.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xx(3).

[5]郭健义.水准缺失的名人广告效应[J].名人广告,20xx(12).

[6]马莉.漫谈名人广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7]李喜岷,陈双全.破解名人广告风险[J].全球品牌网,20xx(2).

[8]徐凤兰.理性对待名人广告[J].新闻实践,20xx(11).

[9]陈谦.名人广告探析[J].东方论坛,1997(2).

[10]傅慧芬.名人广告面面观[J].国际广告,1993(2).

[11]张宏.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对策[J].市场营销,20xx(2).

[12]齐尉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论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利和弊[J].新闻知识,20xx(7).

[13]喻勤娅.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10).

[1]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2] 宋士云,吕磊.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3] 赵保强,张庆利. 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xx(03)

[4]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1)

[5] 李莹. 国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模式特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6] 秦军.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7] 秦椿林,肖林鹏. 论体育政府利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xx(05)

[8] 费瑛. 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xx(01)

[9] 杨菲菲.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0]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1]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06)

[12]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13] 文雄. 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xx(05)

[14] 薛保红. 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5] 石亚军,施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5)

[16] 杨叶红,方新普. 中国、美国、德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3)

[17] 廖文剑.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3)

日刘升学,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分配到衡阳工学院。1985年7月至1995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首先,南通大学很一般,不是211,排名在200之后;其次,南通大学医学院是最好的学院,相对在省里还是有些名气,当然在全国还是排不上的;最后,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是通大医学院里面最好的方向了,校长亲自主持,导师都是博导,可以说整个南通大学对于神经再生专业马首是瞻~

南通大学研究生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报考该学校的研究生。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约万多册。办有学术期刊5种,其中《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2018-2019年度江苏省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等。

学校简介

学校设有102个本科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78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40000人(含杏林学院11960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550余人,留学生916人。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南通大学——学校简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属于中文核心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系南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原名《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改现刊名。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每期160页。该刊立足学术前沿,崇尚理论创新,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着力学科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追踪国际学术发展潮流,勇于开拓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等研究领域;支持学术争鸣,旨在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思想交锋获取真知;倡导潜心钻研、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拒绝学术赝品与泡沫。本刊设有“哲学研究”、“长三角发展论坛”、“政治·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江海人物研究”、“新闻与传播”等栏目,其中“哲学研究”为重点栏目,“长三角发展论坛”、“江海人物研究”为特色栏目。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2年,1984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5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是ISSN 1000-2529 CN 43-1165/C。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胡美灵,男,湖南桑植人。1993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南林业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西南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重庆市语种:中文;开本:大6开ISSN:1000-5471CN:50-1045/N邮发代号:78-2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045/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0-5471。主要刊登数学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电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重庆市一级期刊。收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有: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英国《动物学记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对于世情,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机。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小隐隐居于山林河泊之中,大隐隐隐居于热闹的地方。隐初在我,不在于物。只要内心真诚、纯净,那污秽的俗事又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呢?在纷繁的琐事面前,污秽的俗事面前无法保持湛然不动的内心,或者手足无措、无力应付,或者心烦或者怒,或者担心自己无法长久坚持操守,只好跑到山林里躲起来,忘记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一种懦夫的行为。无责任心、无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山林忘却世事,真正有能力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时时不忘尽自己的所能去救更多的人,兼济天下。持竿垂钓的庄子,欣欣然曰知鱼之乐,楚国聘其为大夫,傲曰宁肯作曳尾于泥中的龟,不肯作受人祭祀的龟骨,然其穷困不得不向监河侯借粮时又哪有曳尾之龟的神采可言呢,并说自己如同车辙中的鲫鱼,只要一瓢水,就能活命,这近同哀求又有什么尊贵可言呢?至于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境界就更低了,在其作品中念念不忘透露山中生活的坚辛,若真能超脱又何来辛苦一说?史书中《陶渊明传》说“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不堪吏职,说明他对正常的行政事务感到厌烦,缺乏为民服务的热忱,既无办事能力又缺乏职业道德。“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束带见之,也就是把职业装穿戴整齐见长官,在工作中穿上职业装,这在现在也是任何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准则,穿戴整齐也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然而陶渊明却辞职不干了,这种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又有什么可赞赏的呢~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思想性格和诗歌审美追求,时人多有论述。但庄子对他的影响,时人涉及很少。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的地位受到很大动摇,魏晋玄学宗奉老庄,时代精神所至,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受庄子影响是很自然的。 陶渊明曾在《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中说:“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此闻。”《饮酒》其三也云:“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此闻。”不少研究者把陶集中的“道”解释为“孔子之道”,有的把它称为“做人的道理”,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追求的是真正的儒家精神,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理想的境界称之为“道”。笔者觉得这种解释不贴合原意。因为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个与“道”关系密切、内涵接近的概念,那就是“真”或“真意”,“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不难看出,这个“道”,明显是与追名逐利相背驰而与庄子提倡的顺应自然相联系的。自然而然地生存,不受人世功名利禄的束缚,这“真意”就是道,也就是诗人寻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陶渊明曾感慨:“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俱负素志。”[4]“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5]陶渊明常常在诗文中表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难觅知音的惆怅,他在《拟古九首》其八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苦觅知音的心路历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不难看出,陶渊明心灵世界的高远,也可知诗人穿越久远广阔的历史时空与庄周的默契。 陶渊明受庄子思想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境界。可以从以下考查。 一 浓重的生命意识 儒家传统精神把对伦理道德的追求看作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过对生的追求。儒家的著作中,对死的恐惧感很少。它总是倡导人们追求功业,追求道德的完善,对死后的凄凉既少体悟,更少文字的表述。他们蔑视死亡的恐惧,“朝闻道,夕死可矣”[6]。“对死亡的恐惧是从古至今人们心中潜在的悲剧意识,毫无疑问,人最恐惧的是时间、空间,它的永恒、无限,仿佛架在人类头上的警钟,时时提醒人们,在茫茫宇宙中,个体生命是多么渺小和短暂。”[7]与儒家回避死亡不同,庄子对生与死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对生命的短暂表现出深切的悲剧意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生,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8]庄子深切地体悟到人生的短暂,人必将泯灭,这是无法超越的。因此,庄子表现出一种理性觉醒的深切的悲哀。庄子在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慨叹中包蕴着对悲哀的超越。他提出“以死生为一条”[9],“死生存亡之一体”[10]。这是庄子超脱死亡之限的大彻大悟。陶渊明对死亡则表现出一种诗意的感伤和形象的描绘,《拟古九首》其四: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作者: 悟虚子 2006-4-12 12:43 回复此发言 --------------------------------------------------------------------------------2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在空间境界的变化中看到时间的无情与冷酷,感受到人生死后的凄凉,功名富贵一切都随死亡而烟消云散。“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11]“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12]“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13]宇宙的自然法则是有生必有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14]虽然如此,陶渊明仍是感慨,“万化相寻异,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15]老年人回忆青春,青春已经变形,人们想挽留岁月,岁月已经沉入海中。陶渊明对光阴飞逝,人生短暂是如此敏感,“求我盛年欢,一毫不复意。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16]“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17]缘于对人生短暂的清醒认识,陶渊明鄙视身后虚名,追求在有限的人生中自由适意的生活。 二 安时处顺,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束缚之中。对于人的一生,兴衰荣辱,完全是在某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在庄子看来,这是一种非人力所能干预的必然性,他称之为“命”。既然人的一切是由命运所定,那么一个人就应该顺应时势。“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18]“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19]因此,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对人生的苦难,对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限制人的事实接受了,容忍了,同时也超越着悲哀。他倡导的理想人格恬淡无欲,“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神之道也。”[20]任其自适,摆脱荣辱祸福的束缚。“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21]在庄子看来,只有除去心中的嗜欲,才有宁静的心境,一个人如果“心若死灰”,必能与世无争,享受快乐的人生。庄子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22]人的欲望本质上是自我对其自身以外存在的一种要求,是自我与外界分离对立的反映。在庄子看来,如果一个人能体悟到并能够形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分离对立也就不再存在。“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23]陶渊明深受庄子这种人生境界的影响。 当然,陶渊明不象庄子那样,注重的只是精神世界的逍遥游,他的人生态度有更多的现实色彩。《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萃时物,北林荣且丰。 神渊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窳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诗人一开始就用《庄子·列御寇》中“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表明任凭时光流逝而不拘泥悲哀的态度。接下去写时光飞逝,一年刚开始没有多久很快就过去一半,随夏而来,风物也随夏而去。人与物同理,有生必有死。在贫困的生活中等待寿命的自然终了,为何不高兴呢?表现了诗人安贫乐贱的淡泊之志。时运变化有时顺有时险,只要顺心适志,并不在于高下贵贱。对眼前事物有高妙的认识,也不必去修炼。所谓彻悟之人,并非佛寺道观中人也。 作者: 悟虚子 2006-4-12 12:43 回复此发言 --------------------------------------------------------------------------------3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中也曾闪现过长生不死的美好渴望,“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24]但这种向往只是转瞬即逝的流光。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的确确难以超越有限的时空。东晋世风沦丧,“惜生”之风盛行,对生死特别关注。陶渊明指出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有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人应该顺应这种规律。陶渊明在《形影神三首·神释》中,非常旷达地认识到,功名利禄皆身外物,三皇之类的大圣人也不复存在,贤者和愚人都没有再生的命运,“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种顺应大化、宠辱不惊、胜败不馁的气度,是何等的洒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5]“天运苟如此。”[26]“聊且凭化迁。”[27]凡此种种,皆是诗人顺应自然的自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8]在陶渊明看来,人的寿夭、穷通、荣辱、贵贱等都是自然运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象寒暑代谢,四季转换。“达人解其会。”[29]因此,通达之士不应随外物悲喜。他要把人生的苦酒淡化为一杯清水。他深悟自然的化迁之理,不断平息内心的冲突,终于使心境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与世俗的价值判断不同,陶渊明接受了庄子思想中反异化的人道主义的精华。在陶渊明的心目中,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比起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实在算不了什么。他感情世界的每一次对功名业绩和感官享受的超越,都意味着精神上的更进一步的回归自然。陶渊明能对人生的穷通变化持一种通达态度,他能自我化解人生的种种烦恼、失望、苦闷,把它当作人生的一段风景。 三 安宁恬静、任真自适的心态 庄子倡导的理想人格有安宁恬静的心境,有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神与形。二者中神是本,形是末,“神全”,是保护生命的根本不受侵害,“纯素之道,唯神是守”[30]。如何使神全不亏呢,庄子指出的修养方式是“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31]。“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32]。理想的人格应该是超越人世俗情萦绕,超越功利目的的束缚。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不论“神人”,还是“圣人”,“真人”,都明确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33]“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物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34]明显表现出对人间世务的鄙弃和对世俗道德的否定。 陶渊明对庄子倡导的理想人格的这种心境非常神往,加之性格所至,形成了具有自我独特色彩的恬淡无欲、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35]“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36]“养真衡茅下。”[37]诗人赞美田园淳朴自然的生活,“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38]《庄子·天地》华封人对尧说,“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可以看出,中年的陶渊明心中已萦绕着庄子的这种人生理想。陶渊明不但自身向往,而且在青年和中年时代所称道的人物,皆具有此等胸怀。他的外祖父孟嘉,“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39]渊明自言:“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40]“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1]由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庄子思想的指引,陶渊明终于由时仕时归、心怀两端而彻底地归入田园。 陶渊明的归田,打开了一个超越具体人生的境外之趣。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具体、可感,充满着人间烟火气。庄子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浪漫风格,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等是非,齐物我,一死生,以超尘绝俗的眼光审视人世,使人获得完全的解脱。人不是至上的,他受到具体生存时空和生存环境的制约。但人的思想是至上的。庄子那种虚无飘缈的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属于幻想中的彼岸世界。陶渊明将庄子的幻想境界,融化创造为一种生活模式。庄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不可企及的,陶渊明使它人间化了。在他看来,他的归隐田园并不是人生的不幸,而是终于挣脱了枷锁,终于勘破迷团,走向新的自由理想境界。他抛弃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利禄,超越田园生活的劳役之苦,艺术地观赏大自然,从中领略生命之外的意义。他发现自然美,认识自然美,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发现了真正的自我。他久受扭曲的灵魂终于在清新的大自然中得到复苏。他读书、作诗、弹琴、饮酒、劳作,一切都超越了具体的功利性。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不受拘牵,向往自由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伸张。宋人陈师道说:“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4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篇,展现了一个与黑暗官场截然不同的新境界。诗人归隐田园,就象笼中鸟返回大自然,池中鱼回到水潭。诗人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整个身心融化于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之中。这就是庄子所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43]。诗人“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44]。普通的田园景物,已经融入了诗人“真淳”、“自然”的人生理想,《饮酒》: 作者: 悟虚子 2006-4-12 12:43 回复此发言 --------------------------------------------------------------------------------4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要回归的“自然”,就是庄子所谓不染人世纤尘的本体状态,即陶渊明所谓“真意”,所谓真淳的自然,宇宙本体自然变化、不受拘牵的状态。“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45]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景物,已经染上了诗人自我的人生理想,它们都按自己的规律自然地运动。正如《归去来兮辞》所描绘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种自然真淳的境界,正是庄子所谓“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46]田园的本体状态,与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完美地融合,宇宙的浩气融入诗人的胸怀,诗人的人格理想注入田园的物象。这是田园诗独特的境界,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47]“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48]诗人顷刻之间遍游宇宙,其乐融融,“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9]正所谓“陶潜胸次浩然,吐弃人间一切,故其诗俱不从人间得。”[50] 四 从远古寻求精神家园 庄子是够浪漫的,知识是够广博的,然而每个人都在一定的条件下思考。庄子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道德沦丧、世道纷乱的现实,但他不是从现实和未来,而是从远古中寻求自己的理想社会。因此,他的药方是很可笑的,虚无的。庄子把理想的世界描述为“至德之世”,“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猿氏、赫胥氏、尊卢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51]“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52]“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不传。”[53]“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54]对理想的社会,庄子还有另一种称谓,名之曰“建德之国”,“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55]尽管庄子描绘得不同,但各篇中的理想社会都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个社会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而然地运转,人的行为完全出自人的本性,真率而少伪饰,和睦相处,心地淳朴,时代久远,生活原始。 陶渊明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图景,明显与庄子一脉相承。陶渊明也是极为向往远古时代自然淳朴的生活,“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56]他推崇荷?丈人、长沮、桀溺“耦耕自欣,人鸟不骇,杂兽斯群”[57]。明显地看出推崇蒙昧远古的生活方式。陶渊明受庄子思想的启迪,又出于心灵的渴求,《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恬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这个桃花源,明显与庄子有渊源关系,有相同的本质特征。在社会性质上是没有阶级的社会;在政治上无君权,没有法律、道德规范的束缚;在经济上没有剥削压迫;在思想形态上,没有智慧的较量;在生产方式上人人劳动,共同享受;生活纯真自然;精神状态古朴淳厚;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其和谐等等。然而,陶渊明毕竟是东晋的陶渊明,他摆脱了庄子理想社会的如下特征:第一,物质生活的过分原始化,庄子的“至德之世”,显然是人类社会早期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以氏族为中心的群居生活。第二,所处时代的过分古远。陶渊明虽然也仰慕伏羲、神农的时代,但他的桃花源中的人,毕竟还是避秦时乱的人。庄子与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只是精神世界的一份安慰剂,是远离现实的。但不可否认,它们都深刻地反映了二位大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的鄙弃,表现了积极的批判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各自的智慧和文学才华。

前者真正淡泊名利。无为清净。后者假惺惺淡泊名利。其实韬光养晦。后者无法与前者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 索引序列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费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