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

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

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

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

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

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

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

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答者:hjfhhq - 状元 十四级 11-30 20:16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诗》赏析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传说杨广特别喜欢柳树,于是乎一高兴起来,赐其姓杨。就有了“杨柳”之称。

相传有古曲《折柳曲》,为送别而作,幽怨低婉。所以后人多用杨柳表离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是答谢友人的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对朋友的送别。这首诗,又是怎样的送别呢?

柳枝垂地,给我们一种什么印象呢?想象一下,“碧玉妆成一树高”?对了,要的就是这句。垂柳的姿态,象不象端立水边的妇人呢?不过既然是送别诗,那就是另一种心绪了,“端立”也应该改成“伫立”了。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呢?

再看第二句,杨花漫天飞舞,作者又是想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柳树杨花本为一体,可杨花却飘离柳枝。有没有觉得象离家而去的游子?

再往下看,柳条折尽,明离别之多,杨花飞尽,明春已暮,也便是年华已逝。那个“他”离去多年,可她还伫立在江边(?村口?屋前?反正是个可以等到“他”的地方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等着“他”的归来。

那么“他”为什么要远行,而且一去不归呢?忘了说了,这是隋代的诗歌。隋代而又有了“杨柳”之称,八成是杨广那小子当政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兵役,徭役,刑罚……,这“行人”不言而喻,当指“征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单纯的思念也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意义了:封建统治下,百姓为应付繁重的徭役,上演了多少骨肉分离的悲剧。如果“行人”不多,那便不会“柳条折尽”了。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显然是思妇对征人的送别了。或者说是送别之后的思念可能更加恰当些了。

什么?作者?对了,忘了说了,这首诗的作者姓无,叫无名氏。

下面/\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一)创作情怀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二)抒情艺术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

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

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

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

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

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

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

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答者:hjfhhq - 状元 十四级 11-30 20:16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诗》赏析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传说杨广特别喜欢柳树,于是乎一高兴起来,赐其姓杨。就有了“杨柳”之称。

相传有古曲《折柳曲》,为送别而作,幽怨低婉。所以后人多用杨柳表离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是答谢友人的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对朋友的送别。这首诗,又是怎样的送别呢?

柳枝垂地,给我们一种什么印象呢?想象一下,“碧玉妆成一树高”?对了,要的就是这句。垂柳的姿态,象不象端立水边的妇人呢?不过既然是送别诗,那就是另一种心绪了,“端立”也应该改成“伫立”了。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呢?

再看第二句,杨花漫天飞舞,作者又是想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柳树杨花本为一体,可杨花却飘离柳枝。有没有觉得象离家而去的游子?

再往下看,柳条折尽,明离别之多,杨花飞尽,明春已暮,也便是年华已逝。那个“他”离去多年,可她还伫立在江边(?村口?屋前?反正是个可以等到“他”的地方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等着“他”的归来。

那么“他”为什么要远行,而且一去不归呢?忘了说了,这是隋代的诗歌。隋代而又有了“杨柳”之称,八成是杨广那小子当政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兵役,徭役,刑罚……,这“行人”不言而喻,当指“征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单纯的思念也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意义了:封建统治下,百姓为应付繁重的徭役,上演了多少骨肉分离的悲剧。如果“行人”不多,那便不会“柳条折尽”了。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显然是思妇对征人的送别了。或者说是送别之后的思念可能更加恰当些了。

什么?作者?对了,忘了说了,这首诗的作者姓无,叫无名氏。

下面/\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以送别为主题的论文

离别这个话题写记叙文比较好,可以通过自己经历的一次离别来感悟到月圆月缺,此事古难全。正是有了离别,让我们感受到珍惜时光、生命的残缺美等道理,从而表达自己的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让自己站在以自己的事为基石,却博引古今人离别的情愫这样一个角度。 如果要写议论文,可以写离别这一现象从古至今的变化,例如说古代人交通通讯不发达,一次离别可能终生见不到面,所以有了柳永的长亭送别,王勃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而今天交通科技发达了,人们离别也不过是一句再见罢了,由此可以联想到这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还是人们的心变得冷漠了,是快节奏生活将人们压迫成这样还是方便的通讯让人们对离别的感觉淡化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给你的作文带来启发,谢谢。

人世间总少不了离别,这似乎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离别”,多么令人痛心的两个字眼,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其实他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回顾过去,几多欢喜几多愁,默默关注你的是谁?他、她甚至是它,还在你的身边吗? 无法从离别的悲痛中走出来,他似乎是一个阴影,笼罩着你的心头,那种憋闷的感觉,让你不能呼吸。于是,你一直在回忆着过去,过去的一点、一滴。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从过去中寻找欢乐,从现实中探索安慰,不久,开朗多了。但是,当别人谈到那个令你敏感的话题——离别,那份钻心的痛,便会从你已经聊好了伤的心中迸发出来。不由得,簌簌落泪,忘记了现在拥有的情、爱,又回到了过去。完全是出于无奈,也近似于愚昧无知,再次陷入颟顸的渊薮——那个无底洞,不可避免的受到恶魔抓心之痛,一直等待天使来救你。时间?那要看你的了。 看开一点,离别不想你想象中的那么坏,他教你长大,教你承受。 谁想要离别?既然不相邀,那么干嘛要让他出现在人生的字典了?他好呀!好在哪里,你想象呀!你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心灵的天堂?为什么不是一直沉睡在里面,滋润甜蜜?答案多种多样,不妨总结为——为了生活得更好。 幼儿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知的幻想,很早就想要离开,迫切的想要张开那张还未成熟的翅膀。那是一种人难以想象的渴望!到了十六七,花季、雨季来临了,待感情,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幼稚,也不像成年人那样老练,我们只懂得付出我们的真真的心,并没有想过收受到哪怕一小方空气的回报。这就是情。 情是什么?倘若让我揭示感情的真谛,那么我会毫不含糊的告诉大家:她是女神,温柔、细腻、纯洁。为了生活,我们撒开了本来约定一生一起走的手,世间多少次演绎悲欢离合,单那一个“情”字,收集了亿万人的眼泪。 其实对于这个恶魔我们大可不必伤感,他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悲痛,还有机遇和挑战。可以这样想,离别是迫不得已,离别之后,还可以拥有新的友谊,新的朋友。与新朋友一起种下一棵小苗,再跟新朋友细心呵护,然后在新的起点上,共同奋斗,在新环境中张扬,何乐而不为呢?距离产生美,时间也许会让你和老朋友的心连得更紧,待到再见面时,也许会留下感动的泪水。因为,曾经拥有。

我们人生中会有很多次告别,告别并不意味诀别,在我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开始,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告别的 作文 800字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告别相关内容推荐↓↓↓

告别的话唯美句子

告别句子经典语录

告别的议论文800字

告别的议论文600字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1

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告别,美好的平行线由交错到分开,这代表着我们的人生不得不经历充满着快乐而又伤感的过程。

——题记

远方的朋友,你可好?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又不禁想起与你相遇与告别的情景,是喜是悲,我已分不清了!

前年,我随父亲来到广西乐洲读书。当我害怕地站在校门口时,忽然一个趔趄,原来是你撞到了我。你连忙道歉,我心想,这个人真有礼貌啊!不知道可不可以做朋友?短暂的沉思后,只见你正冲我微笑,我知道,你我的生命线从此紧紧地交错在一起……

老师带我到新教室后,我低头不语,老师安排我坐下。“你不是校门口的女生吗,真巧,又遇到你了!”我惊讶地抬起头,就这一安排,让我们的灵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曾记得,你如魔法师般,把我锁住的心扉打开;曾记得,我们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聊天;曾记得,我们一起讨论数学习题;曾记得,我们在林荫道上谈理想、聊人生……这些神奇的音符奏出了我人生最华丽的乐章,谱写了我人生最壮丽的诗篇。

正如美丽的花一样,再美的事物也会消逝……

终于,我们不得不面临告别的时刻。我永远记得,那日,你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在月光下,如天使般,融入月色中,多美的意境!你哭了,泪水中闪着不舍与悲伤,我亦以泪水回应……

列车缓缓移动,我们彼此的心被月光照寒。“别了,朋友!不管我们身处何处,你我同在一轮月光下……”

抬起头,又是一轮熟悉的明月,它在告诉我:人生是告别的过程,向昨天告别,向今天挥手,向明天憧憬。人生如此多彩!告别了,我广西乐洲的朋友!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2

美丽的秋天来临了,大自然悄悄换上了漂亮的秋装。关于秋天的作文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败是对成功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烦恼是对快乐的告别。告别中有 反思 ,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告别中的我们也渐渐走向成熟。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有着蛮多的烦恼。

一种叫做“逆反心理”的东西正悄悄向我们走来。我们与父母渐渐产生了代沟、隔阂。你说那个好,我偏说这个好,你让我好好学习,我偏要整天玩耍。这就叫做“逆反心理”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青少年的一种烦恼。我们知道,父母不是圣人,在 教育 我们孩子时也难免走入误区。这就应该需要沟通和交流了,敞开我们的心扉,让父母看见真实的我们,多与父母谈心,这不也是告别烦恼的一种 方法 吗?

成绩和名次是家长们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我是个初二的学生,在班上成绩只能算是中等,相信很多同学和我有着一样的烦恼。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较多,竞争对手多,再加上家长对我们寄予厚望,可以说我们压力很大。但是,我想“压力不就是动力吗?”在闲余之时,可以多听听些轻松的音乐,让自己多放松一下,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告别烦恼的方法吧。

挑食是我的又一个烦恼。妈妈常常苦口婆心地说:“你正是长身体的一个阶段,应该多吃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有时没胃口就不想去吃饭,甘愿买两包方便面和一些零食充饥。遇到不喜欢的菜就全倒掉了。不过,我想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因为我常告诉自己多吃点蔬菜和水果,平衡饮食,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的。这样多想些好处,用科学的道理说服自己,慢慢试着接受并改变,这不也是一种告别烦恼的方法吗?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烦恼,也正是这些烦恼构成了我们七彩的生活。烦恼和快乐是交织在一起的,告别烦恼,获得快乐。告别烦恼,释放心灵。

告别幼稚,让我们走向成熟!

告别失败,让我们获得成功!

告别烦恼,让我们迎接未来!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3

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所以就有许多令我感兴趣的东西。那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田野、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油油的菜地,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我经常和奶奶去菜园玩耍。到了菜园我总是顽皮的东跑跑西跑跑,奶奶说了我也不听,结果“扑通”一声摔了一跤,弄得满身都是泥,像一个小泥鳅。这时,奶奶总是急忙跑过来,给我揉揉摔痛的地方,拍拍我身上的泥土,不但不会责备我,脸上还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还经常摘下奶奶种的西红柿、黄瓜,摘下来就是一口,那滋味好极了!这一个没吃完我就去摘另一个,奶奶不但没批评责怪我,而是还让我多吃点,脸上又露出慈祥的笑。我还经常和奶奶去放牛,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挥一下鞭子,坐在牛背上晃晃悠悠地,那感觉好极了。当牛俯下身来吃草时,我和奶奶也坐下来休息,玩着奶奶自创的小游戏。做游戏时,奶奶像一个与我同龄的孩子,脸上带满稚气,但她总会让着我,并且每做一个游戏她都总会从中告诉我一个人生哲理。奶奶做的饭菜也是美味可口。那西红柿炒鸡蛋、韭菜饺子、糖醋排骨,还有那些地地道道的农家饭使我至今想起来还垂涎三尺呢!

可是,我渐渐长大了,上了中学,再也不能经常回奶奶家,经常看见奶奶了。想到即将和奶奶分离,心里难过极了,眼眶中饱含泪花。我跑到田野上,强忍着泪水,向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的奶奶告别,向奶奶的菜园告别,向蔚蓝的天空告别,向鲜花告别,向这里的一切告别,向记载着我童年记忆的这里告别。在泪水中,我也深深地立下誓言:在新的城市里,我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回报爱我的奶奶,来回报这里的一切。

告别奶奶,告别故乡,我来到新的城市,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就像一颗种子落入土地里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现在我已从小小的种子逐步长成小树,即将完成第一个成长阶段,向参天大树发展。回想起来,我发现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发奋,告别中还有希望。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4

泰戈尔曾说过:“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面对同一扇门,门内的孤独与宁静,门外的风雨与自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悲观与乐观,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我要说:告别悲观。

告别悲观,驰骋天高云阔。

因为父亲的名讳,李贺不能金榜题名。因他不愿碌碌无为,他告别悲观,做了“暗夜的歌者”。他骑上瘦马,背上行囊,云游高吟。但有所感,挥笔书下,放入囊中,且歌且吟。告别悲观,成就了伟大诗篇。

告别悲观,登上人生之巅。

越王勾践亡国被俘,给别人当马夫,面对如此打击,他没有一蹶不振。他自有他的凌云壮志,他咬紧牙关,鼓起信心,每天尝苦胆,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告别悲观,成就了不朽人生。

告别悲观,找寻生命真谛。

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纳生命的内涵?他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疯子,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但他没有因人们的指责和无法理解而悲观。放弃。当他看见那一片金黄的向日葵,一种躁动,一种恍如隔世的力量在他心头跳动。他蘸着浓烟似的颜料,在灰白的画布上涂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炽热的黄色勾勒出那一片光明与绚烂。

告别悲观,梵高追寻到生命的价值。

李白欲求仕,终生仕途不顺,但他告别悲观,高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又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他告别悲观,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

就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飘零。告别悲观。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5

在这短暂而多彩的人生中,我们要学会告别。告别依赖、告别浮躁、告别冲动、告别叛逆、告别骄傲,还要告别那些曾经的美好。

进入初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告别了很多,也迎来了许多的变化。

告别小学进入附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老师、同学、教室、课程,甚至我自己。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在小学一向不爱找人搭话的我不知为何变得更为羞涩腼腆,做 自我介绍 时结结巴巴,对于老师的简单提问也一时语塞。用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却也不敢找人交朋友,总觉得像小学一样会有人来找我玩的,因此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轻易探出头来,可是外面的世界总是令人向往,我想融入他们,融入这个温暖的班集体。在学习和孤独的双重压力下,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中,终于有一天我压抑不住内心的酸楚,在宿舍的硬邦邦的床上哭了出来。

告别,是艰难的,结果却是令人惊奇的。

同宿舍的舍友发现了我的异常,慌忙过来询问情况,话语间透着关心和些许的着急。碍于那可怜的自尊心和仍未敞开的心扉,我装作不耐烦地让她走开,可语气里却带有明显的哭腔。她倒也不在意,拿来纸巾,坐在我旁边给我讲笑话,直到我破涕为笑。我的心,似乎被阳光照耀着暖融融的。

从那天起,我有了朋友,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在新朋友们的友情的陪伴下,我对家、对小学同学、对过去的思念似乎逐渐变淡了。我越发喜爱附中这小巧精致的校园,慢慢得以发掘出身边一点一滴的美丽,甚至有时不舍得回家,宁愿和同舍的同学在宿舍睡那被温情“软化”了的不再冰冷坚硬的床板。有时忆起以前想家的行为、举动,还会觉得有点可笑,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怎么会因想家而哭泣,甚至想转学呢?

告别,是艰难的,而告别过去带来的改变也是惊人的。我告别了对家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住宿生;告别了懒惰,变成了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告别了内向,成为一个开朗外向的好同学……像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

我告别了小学,换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初中。而一年后,我又将与如此美丽的附中惜别……

告别,是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因此,在仅余的一年中,我一定会珍惜与你们度过的时光,以不留遗憾地迈上那通往美好、未来的大路。

学会告别,学会迎接未来。

关于告别的作文8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高三离别作文800字五篇

★ 描写离别作文800字5篇

★ 最好的告别800字精选作文5篇

★ 离别800字作文精选5篇

★ 关于告别作文800字

★ 初三告别作文800字3篇

★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

★ 《告别高二》作文800字五篇

昨天,同学传来消息:我们班解散了,只留下五个人,其他的被选到其他班级了。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我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毕竟在一起五年的同学了,说分开,就要分开了。至今,我难以忘怀同学们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连往日调皮的同学我也觉得胜似亲人!这一分开,不知道我们五四班什么时候才能集体聚会啊!同学们伤心地在Q群里发言,一会儿说:“不要啊!我不要转班!我要留下来!”一会儿说:“同学们,我们以后再见吧!记得常联系!”有的直接哭了。我在群语音聊天里面亲耳听见好几位女生哭得死去活来,连我这个坚强的男生也不禁流下了几滴泪。为什么到了分别的时刻,我们才珍惜眼前的一切,想起往日与同学们的种种诺言。可惜这太迟了。在与一位同学视频聊天的时候,她双眼红肿,她今天去了学校,是第一个知道分班消息的,她哭得很厉害,她说她忘不了她的朋友,涂涂、高晨……我心中虽然充满了数不尽的悲伤,但我尽量强颜欢笑,安慰同学们。梁说:“离别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痛。”我默然。

以送别为主题的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包含了下列几方面的内容: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提纲可以理解为写作思路,就是论文的目录,一般只要写到2级标题即可如:1.绪论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的摘要摘要就是论文的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1、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论文开题报告自己的见解怎么写。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主要观点怎么写。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说。1.(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 2.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3.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和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4.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5.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6.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7.(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 8.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9.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 10.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11.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 12.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 13.(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14.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15.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6.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17.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18.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19.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20.(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21.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22.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23.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和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24.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 25.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 26.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27.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 28.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29.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 30.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31.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 32.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33.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 34.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 35.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 36.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 37.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 38.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 39.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

开题报告本科开题报告是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聊斋志异》价值浅谈

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小说,电视或电影都选用了《聊斋志异》中的很多故事,如《画皮》、《婴宁》、《倩女幽魂》等,为广大民众所津津乐道。正是由于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借助了现代的电视电影等媒介的传播,再一次把《聊斋志异》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一文言小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分析,向读者浅显的阐述《聊斋志异》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人研究的是《聊斋志异》思想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的创新方面取得的超越性成就。通过调查研究,《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开始向国外流传,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巨大,是迄今为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翻译成外文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可以说,《聊斋志异》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从这些成就中,可以对这部小说的价值进行研究。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1.通过查阅文献等途径,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2.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人们对《聊斋志异》的熟悉程度及为什么喜爱这部作品,作出分析。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近30年来,很多学者对《聊斋志异》价值的研究,无论是从它的思想价值方面,还是小说理论价值方面及其传播价值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的成就。本次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要打破人们对《聊斋志异》的传统认识,只认为它纯粹是一部“鬼书”,满篇的鬼故事,要引导读者从《聊斋志异》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手法创新方面去认识这部小说的真正含义。这也是我探究的主题,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此次的探究学习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功底。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年4月撰写初稿。

年5月修改完成。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超越:1、追求一种讲公理、讲公道的公平政治,揭露封建吏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无耻,讴歌人们的反抗精神。2、在对待科举的态度上,强烈抨击这种制度的弊端就在于不注重实效,导致颠倒黑白。3、在爱情观上,热情赞扬争取婚姻自主的女子。4、《聊斋志异》中不时出现的哲理性警句,表达的理想、情感、哲理和实想。二、艺术手法的开拓创新:1、在人物描写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把小说的故事体发展为人物体。2、加强并发展了环境描写。3、刻画人物开始注重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出现了传神的心理描写.4、《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日常生活素材“化平淡为神奇”的处理技巧。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祖民. 《聊斋志异 》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2] 施国 海童 《蒲松龄》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 罗宗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4]游国恩. 《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四、指导教师意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

写作意图:

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使许多文人墨客成为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等。传统的友情诗在盛唐特有的时代文化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蔚为壮观,并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友情诗显透盛唐人广阔的心灵境界,不论在内容、技巧与风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开拓与创新,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一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研究。

本论文的前沿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歌。在诗史发展中,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诗坛以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繁荣局面享誉千古。诗人辈出,巨星丽天;作品浩瀚,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形式齐备;技巧成熟,流派纷呈;名篇佳句,传颂不衰。唐诗以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足堪自豪的瑰宝。

中国现代杰出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而当你置身于唐代诗歌的海洋时,你就更知道了什么叫做陶然忘返。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这是一个心声奏鸣的神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方缪斯们翩翩起舞;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远古吹来的醉人熏风……

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描写友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代友情诗,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却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宋.顾乐:“唐人多送别妙作。”(《万首唐人绝句选》)这些描写友情的诗中有真情,即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叮咛,身处异地时绵绵的思念,还有永远失去友人之后的酸楚。这些言愁悲别,慰人慰己的友情诗,结合友情给人带来的感情波澜和心灵震荡,以其淳朴的真情美而打动人心。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本论文的观点创新和介绍:

本论文拟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唐代友情诗大体上可分为送别、怀远、追悼三类。 诗人们在抒发心中这些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

文献综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民族。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大圣人孔子,在其经典著作《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这样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做是人生十分快乐的事,这集中体现了对友道的高度重视。

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友情之作,从《诗经》的比兴托物,汉魏时的率真直抒到六朝的绘景写心。逐渐趋于成熟完美,到唐五代时达到了物我浑融,形神兼胜的境界。唐人友情诗意象的高度情思化包括三种情形:即情中景、景中情和情景的"妙合无垠"。这就使得友情诗的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了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友情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写作计划:

1、2007年9月2日至9月12 日 查阅有关文献,收集资料

2、2007年9月13日至9月15日 拟订论文题目

3、2007年9月16日至9月26日 撰写论文写作提纲

4、2007年 9月27日至10月30 日 撰写论文初稿

5、2007年11月1日至11月18 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6、2007年11月19日至12月30 日 修改论文,完善论文格式以及答辩

前准备

7、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 编选 山西古籍出版社

《唐诗十三论》吴湘洲 著 学苑出版社

《唐诗审美十论》刘洁 著 民族出版社

《唐代送别诗一向营造的个性化》李英 著 北方论丛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二》

《试论唐代送别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05期

《唐代送别诗刍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蔡静波《中华活页文选》 中华书局

以诗为主题的论文

木瓜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子衿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诗歌的大道是生活诗从自然和个人生活元素出发,也从时代特征和精神经验出发,诗歌中有一种东西叫穿透力,它穿透人生、现实、时代。这种穿透力的东西非常重要,那些能够穿透社会时代、历史时空总和的作品,是诗人所梦想的,它具有博大的力量,但这种穿透力建立在整个人生与时代光亮的跳动之上,所以需要博大的人格与丰富的阅历,否则,就是虚假的视野,难以实现对巨大时空的征服。于我而言,我仅能努力的是返回到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生活的直观面目、本来面目,让自己努力去获得关于当下的生命力的更为清晰的体验。个人生活是唯一真实的体验,写作不能贬低当下的直接生存体验,它保存或者说汇聚了可以领悟的现存时刻。接近于诗的本质只有一种,理解自己的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直接真切感受,而在这个层面上,我一直以为诗歌的写作是有边界的,时间的边界和空间的边界,也就是人生的边界,人生等同于体验“我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某种方式。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写作行为的认可只能在我生存的时间之内,在我存在的历史状态之内,前在的历史和生活与我无关。我有时非常强烈的感到,我的诗歌无法传达在我人生之前的信息,我觉得那会让我失去“我”的本真性。我尚未拥有感知的资质去配合无限的时空,所以,我无法挑战无限性,我的诗歌视域仅仅在这里,现世、现在、现存。人生而被赋予了时间上的短暂性和空间上的有限性,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困境,从这个实际的困境出发,在当下的世界环境中去寻找自我,去体验人生的种种可能性与风险,去达到体验的极值,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大可能。而写作的视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视域,一个人的最大可能只能就他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而言,这是最客观、最可靠也是最诚实的。基于此,我认可诗歌写作的最大视域是个人史的写作,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畴最终支配了我们的人生,也支配了我们的写作。我以为,当那些写下的作品永恒的时候,并不是说作品的时空获得了无限外延,而仅仅是这个作品的震撼力非常强大,它强大得足以使那个时空状态停滞了。把诗歌落实到自己的人生之中,把自己的身份回归或者说降低到自我的真实存在上来,诗就成为我们处于正常状态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本来的样子,或者,就是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接受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才能回应现代生活加之于我们的各种各样新的多样性体验,才能传达我们对于当下世界的感受能力,我以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抵达当下生活的本质,又怎能抵达今日诗歌的本质。当然,诗歌的写作不在任何文学范式之下,我这样说也是多余的。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下面给大家分享诗歌的议论文,欢迎阅读!

向着苍白的星,冒着漫天浓雾或太空茫茫,我在生活的海中扬帆去航行。——题记

夏日中某个令人困乏的午后,诗集,十字路口以及乞丐。这就是我对那个时刻极少的物质记忆。

这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史诗,我也不是什么吉尔伽美什或亚瑟·潘左干。但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我思想上的顿悟,正如同遇见恩奇都或拔出石中剑,是我人生中重大的转折点。

彼时的我,或许可用夏尔·波德莱尔的诗句描述:“自爱而不自卑”。我一直喜爱读书,喜爱西方文学,无论是《1984》还是《飞鸟集》,全部略有涉猎,常常出口成章。因此,我作为“博览羣书的才女”被同学、家长、老师夸赞着。在赞赏声中,我对读书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狂热地汲取新的知识与词句,却在学习上慢慢下滑。那个午后我刚自山东书城出来,还在回味博尔赫斯优美而深邃的语言,却被路边半蹲着的乞丐吸引了视线。见我看他,老人慢慢起了身。

他身体已不能说是佝偻,而是折断。如同巴黎街角跟在波德莱尔身后的小老头一样,他的脊梁和大腿形成一个直角--接下来如何形容他呢?——我回忆起书中的句子:“那根柺杖使他步履蹒跚,又使他的相貌像瘸腿的走兽。”于是自然而然地,这位有着明显亚洲面貌的老人竟使我想起《圣经》中一位因不许耶稣坐下而被惩罚永生永世行走的木匠了———那个可怜的、流浪的犹太人!我的被词句渗透的大脑已经将覆盖现实的本领练得炉火纯青,就算他有着与外表不符的智慧或诗意,我也会认为他是喝下小溪水的荷马或在某处山洞穴居的尤利西斯——这形象会比一个普通乞丐在我大脑中留下更鲜明的印象,因为我刚刚从这故事中走出书城大门,这归功于博尔赫斯先生——直到那只手伸到我面前。那只乌褐色的、骨节突出的、贫瘠、深沟纵横交错且肮脏的手,指甲灰黑起翘,满是油渍地伸到我面前的手——或许已不能算手。即便是撒旦的诗歌也比这好上太多太多。一只活生生的、无法被任何幻象美化哪怕分毫的手,就这么撕开了虚无的词藻,将现实残忍而又庄重地递送进我的双眼。

我猛然发觉,我读过千万本小说、散文、诗集,记下了千万句优雅、壮丽、深邃的文字,却无法回答一双苍老的手。

是时刻已至么?我从文字的幻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如此空虚,比那只手还要贫瘠——不,无法和那只在现实中翻山越岭、饱含生活沧桑的手比,我还没有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便已幻想着驰骋蓝天。多么讽刺啊!自以为才华横溢的我,复述着他人的美好,得意洋洋,却始终没有踏出象牙塔一步。

我不敢再看那只手。恍惚间我身边好像又伸来一只如出一辙的手,接着是第三只、第四只……被现实围住的麦克白,我会安然无恙,去凝视第八个?不!在看见那面镜子之前,我后退一步,逃离了幻觉和那只手。

我回到家中,没有直接看书。坐在椅子上沉思良久后,我把新书锁进了柜子。

我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不再到处夸耀自己,我的成绩开始回升,也尝试和同学一起参加室外活动。我意识到,读书不是让自己沉溺在书的环境中,而是通过书,使生活更加美好。

无论多么好的佳作,都是源于生活。面对现实,我不再迷茫,我将用 *** 与热忱,捧起生活这本诗歌。

自从连续看了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我就被诗歌感染,与它结缘。诗词大会上,那些选手们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令我深受感触,情感得以薰陶。

诗歌绘美景

从古至今,一首首诗歌,向我展示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吟一首清代诗人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我仿佛在一片花海中徜徉,沉醉于旖旎的春光;读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仿佛在微波泛起的荷塘边感受夏日荷塘之风;念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仿佛在山捡的枫林中享受采撷红叶的乐趣;诵一首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仿佛又在一片净色中踏雪赏景,纷纷雪花悄然而下……

一首首诗歌,一道道美景!

诗歌蕴哲理

一首首诗歌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获得真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向我们诠释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告诉了我们不能只立足书本,实践也极其重要,做一个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人……

一首首诗歌,一个个真理。

诗歌寄情思

诗歌中,总是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感。易安居士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是一种何等的愁思,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定是缘于她对丈夫的思念;纳兰容若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销魂”两人情投意合,奈何造化弄人,偏偏不能在一起,那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叹息;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纵使月光那样柔美,但月下故乡的意向更令人向往;陆放翁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仅是他对子女的临终遗嘱,更是对祖国拳拳的热爱之心……

一首首诗歌,一段段情思。

诗歌,充满韵味,情思悠长,伴我成长!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房,又用诗歌般的豪情万丈,亦或是婉约清秀将无数颗心牵连激荡,仿佛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在我看来,语文老师是需要大量的文学知识储备,需要在课堂上耐心地为我们解读每一个文字。每当看到你们在办公桌前认真备课的模样,我就能感觉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光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们不正像那蜡炬一般,燃烧自己,只为将自己所学所获无私地教给我们。

你们的思想、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同时又显得是那么神奇,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很多美妙的涟漪!

你们的灿烂笑颜,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你们的品行人格,会永远珍藏在我内心的深处。在生活的大海上,你们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你们用诗赋中的道理教导我们,同时,诗中的内涵韵味在你们的身上也有了最真实的写照,你们在我的心中,就如古代那一位位风流人物,心中顿生钦佩。

“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斑斓的新世界,耳边仿佛还在回响着那轻轻地震撼心灵的声音,你们用心中的爱,染成了我们青春的色彩……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在我们心中埋下了诗歌的种子,并努力将诗人的内涵授予我们。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回报。

“愁雨淡淡雨潇潇。”我听说,当苗子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对不能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学会适时,适量地给予,这就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老师啊,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只为桃李满芬芳。诗满人间,画满天下,英才济济笑颜开,唯吾师也。

语文老师,也许你们只是芸芸众生中较为普通的那一份子,但在我们心中,你们又何尝不是最高的那一位?“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夕阳西下,在淡淡的余晖中,仿佛仍能看见你们恬静的笑容。你们带领着我们,以梦为马,以诗引路,终会到达那芬芳四溢,桃丹流芳的彼岸!

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如流沙在沙漏中流逝,却带不走前人于长河中慨叹的句句篇章。——题记

是什么人喊着最原始的劳动号子“哼呦、哼呦”入诗?又是谁在河边轻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优美的“思无邪”的歌谣出现在了人类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的源头。我自幼与诗结缘,听长辈说我的名字取于《诗经》,所以从小就对诗词歌赋有极大的兴趣。

记得从前,母亲给我讲屈原冰清玉洁,处浊世而独醒,用整个生命吟诵华章谱写成《离骚》《楚辞》的故事;描述着陶渊明在青山之中扛着锄头,悠闲漫步地走着,清脆而婉转的鸟鸣在青山之间萦回,蓦然回首的那一刹那,望见了南山的画面,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

课堂上,老师讲授着李白寄情山水,恣意潇洒流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绝唱;赞扬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本《历代诗词鉴赏》是我多年最忠实的朋友。它引领着我渐渐感悟到了凝练的文字下诗歌的情境美。

儿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总会引起诗人们的关注: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草地上,“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溪水旁,“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树林间,“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池塘边,“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舟上,“怪得无雨却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情景,似乎在我童年的梦境中重现;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原来竟和我是这样的亲近!

《历代诗词鉴赏》教给了我透过文字表面感悟藏在下面浓浓的感情。比如送别诗,柳永吟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何等令人伤感;李白贮立江边,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传递给友人的则是前途一片光明,激励友人阔步前行。

中国古典诗歌是如此富有魅力,仿佛通过这条时间的隧道,让我与中国古代大诗人们“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漫步徜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尽情沐浴着知识的阳光,汲取着文化的营养,让诗歌伴我成长。

天空拥抱了大海,让自己更湛蓝;阳光拥抱了白云,让自己更柔和。拥抱,到底有多么美好?——题记

拥抱高山,你会感悟到峯峦的雄壮;拥抱大海,你会领略到汪洋的浩淼;拥抱大地,你会领悟到万物的生机;拥抱天空,你会感受到白云的飘逸……

我爱高山,我爱大海,我爱大地,我亦爱蓝天,但,我不会把我的第一次拥抱留在天地间,因为我更爱诗歌,我要带着我的拥抱穿越时空,去拥抱历代的诗词歌赋。

拥抱汉朝的诗歌,是那“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雄壮,我感动,我啜泣,我伤心,我敬佩。短短一句诗文融入多少情感。只能感叹“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拥抱三国的诗歌,那是一代枭雄曹操的诗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什么样的豪情壮志!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没有儿女情长,只是一股豪气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拥抱东晋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浪漫感动着我,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倾心菊花已到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地步。只有用诗,含蓄而深沉。他的情操因诗句而更高尚。

拥抱唐朝的诗篇,我领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境界,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也终于学会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所以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说法。

拥抱宋朝的诗词,我仿佛听到葡萄树下的喃喃低语,那是牛郎织女的甜言蜜语,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诗情画意,这里面蕴涵着多少缠绵?

拥抱……

拥抱诗歌让我明白——真正的友谊深过桃花潭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怀。我终于明白,当爱到无声无息时,诗歌可以代言……

“我以我的诗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深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感动着你、我、他。

诗歌,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她从远古走来,从一声声劳作的号子中走来,从麦田森林里走来,从江南江北长城内外走来;她汇入了思亲的低吟,抒怀的长啸,胡人的琵琶,越女的菱歌;她接纳了绚烂的落日,皎洁的明月,闪烁的星辰;她孕育了汉唐,滋养了两宋,薰陶了从草原南下的大元,奏响了诗词曲赋的炫音;她融入了滚滚黄河,悠悠长江,最终奔向那浩瀚无垠的东海。

诗歌里有智慧明达的性情流露与告白。诗歌从自然的变迁、生活的片段和历史的更迭中获得灵感的泉源,并教给人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她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欣赏袅袅炊烟;她教会人们以怜惜之心对待思子的母亲,劳作的耕夫,戍边的将士,分离的亲友;她教会年轻的恋人一往情深却未必要朝朝暮暮;她教会人们读书要有清源活流,绝知则需身体力行。每一首诗,无不燃烧着那个时代的生命 *** ,散发着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每一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发掘,都是诗人在所处时代振聋发聩、卓尔不羣的性灵宣言。

诗歌里也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由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淀起来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绵延不绝。所以今天,流淌着中华文化血脉的我们,能够较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阻隔,读懂先人诗篇背后的深情厚意。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中国诗歌也是一种象思维。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中国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使他们用充满 *** 的具体形象思维去进行想象。”因而,我们在诗歌中看到了大量的比兴、隐喻、象征、暗示、联想,并借助它们,走进诗歌的内核,走进诗人的心中,走进人类的心灵。

诗歌里更有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这里有对理想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坚定,这里有对国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自强不息促我们奋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厚德载物令他人温暖;“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痴醉神迷没有被遗忘,“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正廉洁总会被传承;志士仁人胸中怀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博大宽广,渔父樵夫眉宇显出“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从容。

诗歌就这样伴着时光的河流,一起缓缓流淌至今。岁月倏忽,在当今钢筋丛林的现代社会里,她似乎褪去了往日的神采!放眼望,河流的两岸,新科技的摩天大厦早已耸云;惊回首,实用主义的花园已然遍布。河畔行吟的诗人背影落寞,他们或许早已形被物役?井水边传唱的诗篇模糊幻灭,她是否已悄然消逝在喧嚣纷杂的红尘之中?鸿雁传书的诗意日渐式微,怎换作了新奇搞笑的表情包?即便是年轻的木心,也曾在黄浦江边感叹道:“有时,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

是生活中的诗意随风飘散了吗?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诗歌没有其薪火相传的空间了吗?不,远离了诗歌的我们分明已开始迷茫彷徨。曾记否,我们哪个不是在诗歌里沐浴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启蒙,终究让生命绽放夺目的光彩的?!小时候,谁没有跟着妈妈望着明月,念着“牀前明月光”?长大些,谁又不曾经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懵懂?追求理想,只盼“乘风破浪会有时”;遇到困境,但求“一蓑烟雨任平生”;年华老去,叹一声“流光容易把人抛”;朋友离别,赠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是的,诗歌从来不曾疏离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把她封存成泛黄的记忆!

诗歌,不能枯竭,也不会枯竭。马克思说,“从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在诗歌中,我们重新找回自己,拾起自信,觅到方向!君不见:诗词大会如春风“绿”漫大江南北;“老树画画”的诗画亦如潺潺流淌的溪流在朋友圈中屡被刷屏;中英文对译的余音绕梁的诗句使人会心一笑魂牵梦萦;而木心也终将他坎坷多舛的一生谱成了一首高亢激昂的诗。我们将重温旧的诗篇,汲取精神的营养;我们将创造新的诗篇,化作飞翔的动力!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诗歌,永不枯竭!

泱泱五千年的岁月中,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也就是我们的祖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们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夜明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行走在习俗的路上,你会感受到中国的传统色彩;行走在历史的路上,你会看到悠悠岁月中的传奇往事;走在诗歌的路上,你会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典雅……

诗歌,就像羣花中的牡丹花;诗歌,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诗歌,就像繁空中的启明星。回望中国悠久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最吸引我的无疑是诗歌。

谈到诗歌,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个最为繁荣的时代。是的,那就是唐代。在那时,中国的诗歌最为繁荣。那时诗歌的种类很多:山水诗、边塞诗……

其中山水诗的杰出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从他们的山水诗中,我们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读到这儿,我仿佛看到了在一座静谧的竹林里,没有世间的喧嚣,唯有明月在与诗人相伴,多么一幅和谐的景象啊!

边塞诗的代表无疑是高适和岑参。从他们所作的边塞诗中,你能读出战场上将士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爱国精神;也能读出在边塞时他们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怀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你能读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和平的渴望。

走在诗歌的路上,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们的思想,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的色彩!让我们一起继承中国的文化,将它们发扬下去吧!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一声声柔美的音符,在这点点滴滴中,我开启了我的诗词之旅。

在我的记忆中,我学会的第一首诗词是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我在一年级时第一次接触诗词。自打那次起,诗词那独特的魅力便深深吸引了我。

我对诗词的喜爱在年龄增长中愈发浓烈。在我的书桌里总会放着一两本诗词书,闲来无事时,就会拿出来背诵几篇新诗词。每年暑假和寒假,我每天都会背诵几篇古文、诗篇。到现在,我的诗词储备已经很丰富了。

前年我迷上了《诗词大会》。每晚到了八点,我便会准时来到电视机前,拿起爸妈的手机,参与到答题中。每一位诗词达人的储备量都非常丰富,我跟他们比较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啊!由此,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积累更多的诗词,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到《诗词大会》上绽放自己的光芒。在答题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内容,而且在评委老师的讲解与点评下,我更是受益匪浅。《诗词大会》让我更加热爱诗词了。

在诗词中,我也能感悟到很多。

花中,我独爱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看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顽强意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由此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秋天,是我最喜爱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色,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表现出秋景的萧瑟,却毫无悲凉之情……

快乐,像冬天破冰的小河,像春天的万物复苏,像夏天的绿树成荫,像秋天的硕果累累。快乐的源泉就是诗歌,在我悲伤时,与我共度难关;在我喜悦时,又与我一起分享。

与诗同行,与书相伴,在我的世界里,有你们,真好!

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以佛老思想的典型表现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之相当的概念或术语。 所谓意境,传统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时也包括读者)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因此,在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不深入体味意境,是绝难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的。 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诗歌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和片面,只注重对字、词的解释和诗句的简单对译或表面理解,而恰恰忽视了诗人所创设的艺术境界的体味,致使课堂教学单调乏味,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会学生体味诗歌意境,培养审美能力呢?我以为,把握诗歌的独特性语言,是深入诗歌意境、领略深层内涵的前提。 一、研究语言,把握跳跃 大家知道,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好的诗歌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因此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由此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 这种语言的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所谓跳跃,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组合: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含蓄特征,有意识地将所要表达的内蕴、意境委婉的隐藏在字词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的空隙去发现并加以领略。这种在其他文体中难以想象的跳跃是实现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形象生动及意境塑造的重要的艺术手法。

  • 索引序列
  •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 以送别为主题的论文
  • 以送别为主题的论文开题报告
  • 以诗为主题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