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观察

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观察

发布时间:

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观察

地球在变冷还是在变热 在古书《列子·天瑞》里有一则杞人忧天的故事。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他担心天要崩塌下来,自己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不想睡觉也不想吃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可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对地球今后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但这并非是杞人在忧天,而是向全球宣告:人类将面临气候异常的威胁!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冷?科学家们的忧虑有没有根据呢? 温室效应 一些气象学家们预言,到下个世纪,地球上寒冷的冬季将不复存在,冰雪也将全部消融殆尽。不管是从天而降的飞雪,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还有极地覆盖的冰雪,都将一去不复返。如果有人还想举办冰上舞蹈表演的话,那就只好求助于造雪机了。冬天消失意味着天气变暖,这个后果真令人可怕。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将要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汪洋。原先住在那里的成千上万居民,不得不迁移到别的国家。有的人曾经计算过,当冰雪全部消融后,海平面大约上升60m,这意味着凡海拔高度低于60m的地方,包括纽约曼哈顿摩天大厦第20层以下的地方,都要被海水淹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是不是有人故意在危言耸听呢?不,一些科学家已找到了证据: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地正在下沉。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与上个世纪同期相比,大约下沉了15cm左右。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可以从全球气温记录来证明。据英国气象部门统计,1988年是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本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升高的情况曾出现6次,且都发生在80年代。到了本世纪初的90年代初,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了℃。可见地球在明显地变暖。那么为什么地球会变暖呢?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全世界每年要向天空排放120亿吨之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种奇特的功效,它能大量地吸收大气层表层和下层的热量,并阻止它们散失到空中去,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所以科学家用温室效应这个词说明二氧化碳的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会越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远比二氧化碳厉害。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有机物腐烂产生的甲烷、汽车排放的废气和土壤中氮肥释放的一氧化二氮……这些气体目前含量虽然还不多,但它吸收热量的能力却很强,能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作用放大。除此之外,还有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工热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规模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使城市的温度比郊外高出0.5~1℃,这种现象有人叫作热岛效应。以上理由似乎足以证明地球在变暖。然而正当一部分科学家争相提出控制温室效应的办法时,另一些科学家却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 阳伞效应 近年来,抨击气候“变暖说”的学者接连出现。一些科学家纷纷发表研究成果,他们指出:地球正在向低温化、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那些认为地球温暖化的观点,不过是人们对未知自然的误解。美国的一些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的专家认为,“变暖说”的观点以气象观测站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而气象观测站的数据97.5%取自城市和城市的周围,不难看出,在城市的周围才存在着人为的升温,所以变暖说缺乏有力的依据。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气温从1979年到1988年没有上升,甚至还在下降。在北半球,温度在10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度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美国农业部多年来跟踪研究,发现地球是在降温。他们对1200个以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作了详尽的分析,从1920年以来,温度有所上升的只是大城市,而在城市郊区和农村,气温在下降。我国的气象专家也认为,我国的气象资料也表明了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地球在变冷,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做了种种有趣的解答。有的说,我们的地球每隔几万年要进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这在地球史上叫进入冰期。到时候全球银装素裹,连赤道也不例外。地球已经历了将近1万年的温暖期,人类似乎已听到了冰川匆匆赶来的脚步声。有的科学家说,天气变冷与地球上的“阳伞效应”有关。什么是阳伞效应呢?这是指地球大气中烟尘引起的效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山爆发的次数已由平均每年16~18次增加到37~40次。而从1880年~1970年,北半球人为烟尘已增加了3倍,工业、汽车、炉灶等排放的烟尘在不断增加。这些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犹如地球的遮阳伞,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的辐射,引起地面温度下降。气候变暖或者是变冷的预测,科学家各执己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一位澳大利亚沃伦昂大学的教授埃德·布列昂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他说:“气候在变,但变化的原因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他说气候只是变得更加多变。例如英国刚遭遇到历史上最冷的冬天。而其后是最暖的春天和秋天。它只不过是自然气候的波动。按照他的观点,无论是温室效应还是阳伞效应,这些人为的因素虽影响着地球的气温,但终不能左右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地球究竟是在变冷还是在变热呢?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谜。但在科学家们的孜孜探索下,全人类必将能经受气候变迁的考验,迎接恶劣气候的挑战。

魁北克省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份,北濒哈得孙海峡和昂加瓦湾,东邻拉布拉多,东南为圣劳伦斯湾和新不伦瑞克省,南与美国的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弗蒙特州及纽约州接壤,西连安大略省和哈得孙湾。面积15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阿拉斯加州的面积,是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份。 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加拿大总额的22.3%。该省人口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1/4。其中约82%的人把法语作为第一语言,9%的人讲英语,另有9%的人讲英语和法语以外的语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英裔与法裔之间一直存在着较深的矛盾。聚集在魁北克省的法裔长期试图脱离加拿大,成立独立国家。 魁北克独立问题最早是由“魁北克人党”提出的,该党成立于1968年,其政纲中明确规定了要“获得魁北克的政治主权”。1976年11月,魁北克人党成为魁北克省的执政党后,谋求独立的活动进一步高涨。1979年10月,该党正式提出要在加拿大联邦和魁北克省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即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与其他地区保持联系的“主权-联系”方案。1980年3月魁北克省议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一项在全省举行一次关于是否要同联邦中央政府谈判独立问题的公民投票的决议,同年5月20日,以6比4的投票结果否决了“独立”的主张,从而渡过了一次可能导致加拿大全国分裂的风波。因此,这次公民投票被认为是80年代加拿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引起全省和加拿大全国的极大关注。 1995年10月30日,加拿大再次就魁北克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反对独立的联邦主义者以百分之五十点六的微弱多数获胜,使加拿大暂时避免了分裂,但分裂主义者发誓要继续为独立而斗争。

地球在变冷还是在变热 在古书《列子·天瑞》里有一则杞人忧天的故事。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他担心天要崩塌下来,自己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不想睡觉也不想吃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可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对地球今后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但这并非是杞人在忧天,而是向全球宣告:人类将面临气候异常的威胁!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冷?科学家们的忧虑有没有根据呢? 温室效应 一些气象学家们预言,到下个世纪,地球上寒冷的冬季将不复存在,冰雪也将全部消融殆尽。不管是从天而降的飞雪,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还有极地覆盖的冰雪,都将一去不复返。如果有人还想举办冰上舞蹈表演的话,那就只好求助于造雪机了。冬天消失意味着天气变暖,这个后果真令人可怕。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将要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汪洋。原先住在那里的成千上万居民,不得不迁移到别的国家。有的人曾经计算过,当冰雪全部消融后,海平面大约上升60m,这意味着凡海拔高度低于60m的地方,包括纽约曼哈顿摩天大厦第20层以下的地方,都要被海水淹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是不是有人故意在危言耸听呢?不,一些科学家已找到了证据: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地正在下沉。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与上个世纪同期相比,大约下沉了15cm左右。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可以从全球气温记录来证明。据英国气象部门统计,1988年是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本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升高的情况曾出现6次,且都发生在80年代。到了本世纪初的90年代初,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了℃。可见地球在明显地变暖。那么为什么地球会变暖呢?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全世界每年要向天空排放120亿吨之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种奇特的功效,它能大量地吸收大气层表层和下层的热量,并阻止它们散失到空中去,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所以科学家用温室效应这个词说明二氧化碳的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会越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远比二氧化碳厉害。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有机物腐烂产生的甲烷、汽车排放的废气和土壤中氮肥释放的一氧化二氮……这些气体目前含量虽然还不多,但它吸收热量的能力却很强,能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作用放大。除此之外,还有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工热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规模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使城市的温度比郊外高出0.5~1℃,这种现象有人叫作热岛效应。以上理由似乎足以证明地球在变暖。然而正当一部分科学家争相提出控制温室效应的办法时,另一些科学家却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 阳伞效应 近年来,抨击气候“变暖说”的学者接连出现。一些科学家纷纷发表研究成果,他们指出:地球正在向低温化、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那些认为地球温暖化的观点,不过是人们对未知自然的误解。美国的一些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的专家认为,“变暖说”的观点以气象观测站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而气象观测站的数据97.5%取自城市和城市的周围,不难看出,在城市的周围才存在着人为的升温,所以变暖说缺乏有力的依据。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卫星温度测量证明,地球平均气温从1979年到1988年没有上升,甚至还在下降。在北半球,温度在10年中稍有增高,但南半球温度在降低。总的来说,地球是在变冷。美国农业部多年来跟踪研究,发现地球是在降温。他们对1200个以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作了详尽的分析,从1920年以来,温度有所上升的只是大城市,而在城市郊区和农村,气温在下降。我国的气象专家也认为,我国的气象资料也表明了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地球在变冷,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做了种种有趣的解答。有的说,我们的地球每隔几万年要进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这在地球史上叫进入冰期。到时候全球银装素裹,连赤道也不例外。地球已经历了将近1万年的温暖期,人类似乎已听到了冰川匆匆赶来的脚步声。有的科学家说,天气变冷与地球上的“阳伞效应”有关。什么是阳伞效应呢?这是指地球大气中烟尘引起的效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山爆发的次数已由平均每年16~18次增加到37~40次。而从1880年~1970年,北半球人为烟尘已增加了3倍,工业、汽车、炉灶等排放的烟尘在不断增加。这些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犹如地球的遮阳伞,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的辐射,引起地面温度下降。气候变暖或者是变冷的预测,科学家各执己见,存在很大的分歧。一位澳大利亚沃伦昂大学的教授埃德·布列昂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他说:“气候在变,但变化的原因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他说气候只是变得更加多变。例如英国刚遭遇到历史上最冷的冬天。而其后是最暖的春天和秋天。它只不过是自然气候的波动。按照他的观点,无论是温室效应还是阳伞效应,这些人为的因素虽影响着地球的气温,但终不能左右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地球究竟是在变冷还是在变热呢?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谜。但在科学家们的孜孜探索下,全人类必将能经受气候变迁的考验,迎接恶劣气候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博士谢云指出,当前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结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将上升℃℃,这可能是近一万年中增温最快的。考虑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共同作用,学者预测我国未来100年气温将继续上升,未来变暖的范围也将增加。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弄清楚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的收支状况,”中国气象局刘震坤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收入”。其一部分被直接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气候系统“吸收消化”以后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排放回太空。 无论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还是离开地球的反射或红外辐射变化都将引发地球气候变化。 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也催化了全球变暖进程。刘震坤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几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同步上升的,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 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肆虐,沙漠更加干燥;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 我们的地球正有变暖的趋势,已是科学界关注已久的话题。近日,美国学者在刊物上用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的趋势,而欧洲的一些学者则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地球不在变暖,而是恰恰相反。在11月份《自然》(Na鄄ture)杂志一篇名为《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的影响》的论文中,美国学者用12个气象模型指出了20世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变暖,并预测了21世纪全球水文变化,进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水循环系统被搅乱,就会促进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小组领头人物的密里(Milly)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生态效应、地球物理等各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效用。他们针对河川径流和水源补充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有12个现有的气候模型能准确解释20世纪发生的变化。 密里认为20世纪以来的气象变化受到火山活动、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气候模型的选择上囊括大气、海洋环流及温室效应。通过对这12个气候模型的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变暖是20世纪显著的气候变化,其中的CCSM3气候系统模式是由布尔德(BOUL鄄DER)的大气研究国家中心(NCAR)于去年公布的,它被称为共同气候系统模式第三版本。这是世界领先的大气环流气候模式之一,包括了火山爆发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也蕴涵了海冰漂移吸收太阳光的影响。用这个模式得到的最初的结果表明:如果社会继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全球温度可能将大幅升高。但是面对着全球变暖的论断,也有不少的反对声音提出。今年8月,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俄罗斯水文气象局中央高空气象台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宇宙射线流在全球气温的变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对宇宙射线的观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不再升高,而是开始变冷。 研究人员认为,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不断投射到大气层上部,并与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次级射线流,次级射线流同样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射线在平流层与对流层将空气电离,使空气具有导电性,最终导致地球带电。而地球电荷形成的电场加速了空气中不带电悬浮粒子对比较轻的离子的吸附,变成了水蒸气聚集的中心,这将导致对流层下层的云团数量增加。云团数量不仅影响太阳能流的变化,也影响近地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科研人员认为20世纪地球温度上升是因为宇宙射线的强度渐渐下降了,即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空气导电性降低,雷雨活动的下降,云团覆盖区缩小。而宇宙射线强度有着200年周期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投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将增加,气温将下降。 而来自英国和荷兰的气象学家于12月1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出,暖流的影响也将使得气温下降。根据专家们提供的数据,自1957年以来,墨西哥暖流已减少了30%,这将导致欧洲大陆的平均气温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10°C.荷兰气象研究者巴斯·爱克哈特(BasEickhout)指出这一结果是由于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大量淡水的涌入逐渐阻断海水热交换过程,从而干扰墨西哥暖流的形成。而洋流运动速度的减缓则导致了英国和北欧地区的平均气温会下降数摄氏度,至于更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还未探测出来。 全球变暖趋势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热,全球变暖趋势的预测得到了大多数气象学家的认可,但是,不仅在欧洲,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明显感受到了不同,似乎这个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 根据气象台连续5天日均气温低于10℃方为气象意义上入冬的标准,上海市于12月4日正式入冬,这个日期在申城近10年入冬时间中名列第三。气象记录证明,今年上海市入冬不仅时间赶早,而且来势凶猛,使得近期成为近10年来同期最冷的几天。在2004年以前,上海市连续16年“暖冬”,直到去年冬季持续的雨雪,才结束了连续的温暖冬天。 全国许多地方的同期最低气温纪录,在12月内被更新。北京市12月4日最低气温为℃,是北京近5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中国东北部的大连市连续降雪41个小时,是54年来罕见的现象。 全球变暖,为何冬天更加寒冷,暴风雪越来越多呢?记者采访了德国著名气候学家,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莫吉布·拉提夫。 他认为,冬季的寒冷和暴风雪的增加,并不能推翻“全球变暖”的判断,“暖冬是全球变暖的第一个信号,我们还是会遭遇一些寒冷的冬天”。相反,“少量的降雪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反应”。莫吉布·拉提夫说:“我们观察到的最近严重的降雪事件仅仅是气候自然条件无序的反应。” 莫吉布·拉提夫认为,越来越多的强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是全球变暖的表现,特别是在夏天。然而,强降水将会与越来越多的频繁发生的干旱交替出现。因此,一方面,严重雨雪愈加频繁,另一方面,干旱会越来越多。 “后天”先兆? 很多人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异常担忧,这种担忧被以极端的形式搬上银幕,美国电影《后天》上映后,曾引起强烈的反响,电影中纽约被迅速冰封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电影描述了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后,破坏了墨西哥暖流的运动。墨西哥暖流是向北半球送去温暖的重要洋流,它的减弱让北半球陷入寒冷,并且迅速地进入冰河时代。 电影导演称,《后天》依据科学预测。英国自然海洋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说,驱动墨西哥暖流的洋流系统自1992年以来减慢30%,这是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气候专家对于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气候还不能确定。 当欧洲和中国部分地区遭遇暴雪和寒冷时,有人自然会联想到《后天》。 “电影《后天》是虚构的,我不认为会出现因为墨西哥暖流变弱而开始新的冰河时代。”莫吉布·拉提夫说,但是,全球变暖的趋势却实在地被更多的证据证实。 2004年,一则新闻在中国流传: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中说,“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千上万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按照这份报告的预测,5年以后,全球气候将发生剧烈的变化。记者询问莫吉布·拉提夫教授对这个预测的看法,他回答说:“这是不严肃的,气候的改变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但莫吉布·拉提夫肯定的是,洪水暴雪等极端天气将越来越多,他说,“气候变化的反应是滞后的,无论如何我们将感觉到越来越热,越来越热意味着更多的极端天气,如更加剧烈的台风。”可以预见的是,因恶劣气候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会议近期发布报告证明,200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气候最糟糕的一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交的这份报告称,2005年的糟糕气候表现在:全球平均气温最高,北极圈冰层融化最剧烈,大西洋飓风最肆虐,加勒比海域水温最高。今年还是亚马逊河流域几十年来最干燥的一年,其干旱程度比上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剧烈。 报告援引美国政府部门以及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说,美国航天局10月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98年创纪录的年份还要高;美国飓风研究中心记录的飓风次数甚至超出了26个字母的范围;9月份北极圈冰层面积创下新低。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吗? 气候反应的滞后性,让我们对将来的气候变化难以把握,但这样的规律也许也为人类改善将来气候状况赢得了可贵的时间。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经被科学研究证明,莫吉布·拉提夫教授告诉记者,“在最近100年中,大约60%-70%导致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已经超过纪录,但是,气候改变是滞后的,几十年后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在未来几十年,我们将遇到越来越温暖的季节。在2100年以前,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温升高的影响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温度将上升大约6摄氏度。” 莫吉布·拉提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以前大约减少50%”。“如果我们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我们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我们继续使用化石能源,我们就不能保护气候。”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目前各国对改善气候所做的努力,《京都议定书》就是一个由世界各国参与的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教授华莱士·布洛克最近却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思路表示反对,他在《Discover》杂志上撰文指出:生态学家错误地把注意力用于发展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技术方面,这些新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能源的30%-40%来自太阳能。”他认为核能、风能、地热和潮汐能等都难以尽快代替传统能源,阻止温室气体积累的增加。简而言之,在二氧化碳充斥整个天空之前,没有实际可行的方法来让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同一期杂志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的地球物理学家克劳斯·莱克纳(Klaus Lackner)和其他人一起为控制温室效应另辟蹊径。他们共同创造了“人造树”,这是一种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根据莱克纳的计算,一棵人造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一棵普通树的1000倍。“这意味着一棵人造树能够解决每年万辆轿车的排放量。”每年全世界化石能源产生的220亿吨二氧化碳,需要25万棵人造树来解决。 克劳斯·莱克纳的方案是利用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钠。但他承认,这样的方法只能解决短期内的问题。

魁北克是否应该从加拿大获得独立。这取决于加拿大的法律和魁北克人的意愿。独立对他们有哪些利弊。那就不好说了,天气预报也不是很准确,何况探讨人类的未来。

北京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名单

胡石英1944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祖籍江苏盐城。其父亲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母亲谷羽是两弹一星整体研制的技术“总协调”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是中国杰出的科学技术战线领导者。196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物理专业;1973年任国务院建委建筑研究院工程师,1979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1981年创办《人才》《丑小鸭》杂志。胡石英的人生岁月也充满着无穷的波折、传奇、辉煌。在政治、经济、社会团体等领域,都担纲过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要岗位和职责。现任和先后担任(部分):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常务主任;中国政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会长;中国富硒杂志社社长《城市建设》杂志社名誉社长2010中国城市建设峰会组委会主任;中国长征书画院院长;欧洲工商经济联合会中国区主席;联合国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简称绿盟﹚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顾问;北京天政绿盟生态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城市建设生态综合体专利发明人、总规划师、总设计师;中国国礼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国际动漫影视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建设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世界武林联盟名誉主席;

歌手:景岗山

人物经历:

196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物理专业;

1973年任国务院建委建筑研究院工程师,

1979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

1981年创办《人才》《丑小鸭》杂志。

胡石英1944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祖籍江苏盐城。其父亲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母亲谷羽是两弹一星整体研制的技术“总协调”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是中国杰出的科学技术战线领导者。

胡石英的人生岁月也充满着无穷的波折、传奇、辉煌。在政治、经济、社会团体等领域,都担纲过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要岗位和职责。

胡石英简介

胡石英先生,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中共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常务主任、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简称绿盟﹚研究院院长、世界武林联盟名誉主席等。由于在生态安全方面的成就,胡石英先生获得国际生态安全勋章,该勋章在于奖励在全球城市生态安全建设领域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城市首脑和科学家,是世界城市生态领域的最高奖项和荣誉。

胡石英先生的知识渊博,思想深邃,胸怀博大。受其父的影响,他擅长诗词、书法,才气横溢,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按照他的才学和气质,本应从事文化事业,然而,他兴趣广泛,同时执着于地球生态综合治理与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奉献对人类的爱心。

胡石英多年来一直关注于生态环保、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中医药养生文化发扬等社会公益事业,在国内率先提出“生态综合体”、“绿色城建模式”、打造“绿都银镇”等绿色发展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获得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颁发的“卓越功勋奖章”,这是世界城市生态领域的最高奖项和荣誉,也是用于奖励在全球城市生态安全建设领域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城市首脑和科学家。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网络电视台-胡石英简介;百度百科-胡石英

这是个很垃圾的杂志,建议用支付宝,或者收到总编室发来的正式的稿件录用通知书后汇款

城市建设杂志记者招聘

一、岗位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 二、岗位职责 能承担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岗位要求 (一)博士招聘需求 1.学历条件:具有博士学位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 2.专业条件:本科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阶段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学科方向。 3. 全日制博士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岁(1982年9月1日后出生),往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40岁(1982年9月1日后出生),往届毕业生需有高校教学工作经验。 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思维敏捷,富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 年3月1日前可到岗工作。 (二)高级人才招聘需求: 1.职称条件:具有副教授(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学历为本科起点且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2.专业条件:本科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阶段研究方向或现从事工作为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学科方向,有高校教学工作经验。 3. 副教授(副高级)年龄不超过35岁(1987年9月1日后出生),教授(正高级)年龄不超过40岁(1982年9月1日后出生)。 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思维敏捷,富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 年3月1日前可到岗工作。 (三)硕士招聘需求: 1. 全日制硕士应届或往届毕业生,硕士毕业院校为985或211院校。 2. 本科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是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 3. 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7岁(1995年9月1日后出生),往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0岁(1992年9月1日后出生),往届毕业生需有高校教学工作经验。 4.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思维敏捷,富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 年3月1日前可到岗工作。 四、联系方式 1.招聘邮箱:; 2.应聘者下载并填写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岗位申请表》 ; 3.简历和《岗位申请表》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主题和附件同命名为“毕业院校+姓名+应聘岗位”。 备注:不满足招聘要求的应聘人员请勿投递简历。

我也是刚刚投稿的,是同事推荐的,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是否可靠,不过还是抱着好的心态等等看吧。

这是个很垃圾的杂志,建议用支付宝,或者收到总编室发来的正式的稿件录用通知书后汇款

北京记者观察杂志社

程万军,资深传媒人、知名作家。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库伦旗, 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2000年开始涉足传媒,历任《华夏时报》评论员、《记者观察》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夏活传媒负责人、《国家发展报道》主编、中国新闻导刊网总编辑。新浪专栏作家,博客入列名家日志。著有《血性:时代缺失的隐痛》、《破解中国历史十大死结》、《逆淘汰》等,均为卓越当当上榜图书。作品"用通俗语言表达不俗思想, 为无解之题探索有解答。"

黑社会卧底!

两人多年的友谊,令人羡慕。

谈到杨紫,大家就不得不对她的演技点赞。在《战长沙》之前,大家对杨紫的还局限于“国民女儿”的设定中,没想到杨紫演起抗战剧也如此带感。到后面的《大秧歌》、《欢乐颂》、《诛仙》,杨紫的演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欢乐颂》中扮演的邱莹莹,杨紫将邱莹莹可爱又可恨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张一山,他也是从《家有儿女》中走出来的,曾经有过低迷时期,在《余罪》中的精彩演绎让大家认识到他的演技,如今他也成为“国民老公”之一。杨紫和张一山都经历爆红,还有童星过渡时期的低谷,两人的演艺之路也颇有相似之处。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杨紫和张一山也开启了搞笑模式。当记者问张一山有没有成熟时,杨紫表示张一山瘦了年轻了,以前脸上的褶子也没了,跟做了个拉皮一样。当谈及张一山的新剧《柒个我》饰演的莫晓娜时,杨紫调侃道:“太辣眼睛”,并在现场神还原了莫晓娜的比心片段。最后张一山谈到自己的愿望,他表示:“观众喜爱我,尽我所能演好每一个角色,回馈给观众”,而杨紫的新年愿望就是越来越瘦,两人多年的友谊,令人羡慕。

在《金星秀》电话连线的时候,杨紫坦言自己很紧张,金星很八卦地问道:“接个电话你紧张什么。”不少网友开始调侃:难道真的有什么?电话接通后金星直接问张一山两人是什么关系,外界都说你们俩是一对儿。张一山直接否认两人是情侣:哥们关系。杨紫谈到与张一山的关系时,她说道:和他的关系感觉就像是亲人。“我们俩拍完《家有儿女》后就去了同一个初中,高中虽然不在一起,但是大学是同一所学校还是同一个班级,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刘建明 职称:教授 职务: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观察》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多种学会理事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刘建明,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观察》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多种学会理事。 196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80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获文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曾任记者、市级广播电视局局长兼总编辑,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主任。主要著作有《宏观新闻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当代中国社会舆论形态》、《天理民心》、《现代新闻理论》、《穿越舆论隧道》、《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后的中国》等专著、合著16本。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应用写作大百科》两部辞书。20年来,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新闻学、舆论学、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当代中国研究等论文520篇。多种论著获优秀成果奖。

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胡石英1944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祖籍江苏盐城。其父亲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母亲谷羽是两弹一星整体研制的技术“总协调”人,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是中国杰出的科学技术战线领导者。196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物理专业;1973年任国务院建委建筑研究院工程师,1979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1981年创办《人才》《丑小鸭》杂志。胡石英的人生岁月也充满着无穷的波折、传奇、辉煌。在政治、经济、社会团体等领域,都担纲过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要岗位和职责。现任和先后担任(部分):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常务主任;中国政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会长;中国富硒杂志社社长《城市建设》杂志社名誉社长2010中国城市建设峰会组委会主任;中国长征书画院院长;欧洲工商经济联合会中国区主席;联合国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简称绿盟﹚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顾问;北京天政绿盟生态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城市建设生态综合体专利发明人、总规划师、总设计师;中国国礼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国际动漫影视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建设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世界武林联盟名誉主席;

城市建设杂志社编辑指导单位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研会,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由城市建设杂志社出版发行的杂志有《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全国公开发行,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城市建设》(旬刊,即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是中央科技类城市建设行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897/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邮发代号:80-30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旬刊,即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是中央科技类城市建设行业重点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邮发代号:80-307。

2 怀着感恩的心前行马建华(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认识张在军是在两年前,拟借调到中国教育学会之时。一位衣着朴素、面带微笑、话语不多的山东汉子。当时只知道他曾是一位特级教师、一位基层教育干部,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但是一年后,当他拿出主编的《教师人文读本》四卷书稿时,我对其肃然起敬。和他交流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是“感恩”。他是位名师,编写过很多中小学生喜爱的优秀书籍,获得过很多荣誉,上过央视接受过专访,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共和国领袖的接见,可谓功成名就。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中国教育学会依然如此,为教师心灵的纯净,为学生素养的提升,构思每一个选题,编写每一本书,不计报酬地彻夜工作着。在当代中国教育版图上,他对教育的了解不是专家学者、博导硕导那样到下边发发材料收收卷子,走马观花指手划脚,他是置身其中、无所不在、用全部生命来灌注的“体验式研究”,其感悟、其成果,一定可以给大多数教师、学生以智慧、以启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他的梦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赵焕祥向教师捐赠《凭什么成就卓越》50万元图书(四川在线白雅张国文报道)近日,城市建设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赵焕祥向绵阳师范学院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共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教师成功励志书《凭什么成就卓越》和《论语感悟》10000余册,支持四川教育灾后恢复重建。 赵焕祥,现任《城市建设》杂志社常务副社长,1990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在各大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业务论文等作品上千篇,达1000多万字。赵焕祥曾在基层做了十年的教师,他深知教师的甘苦和教师渴望进步、渴望学习、渴望充实自己的心理。他后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一直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报道基层教师和教育改革的文章。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他都给予了深深的关注,采访了上百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讴歌了广大教师那种求知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一直渴望为基层教师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国的教育增砖添瓦。一个偶然的机会,赵焕祥同志读到了于中华老师的《论语感悟》、张在军老师的《凭什么成就卓越》,他觉得这两本书很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帮助渴望成功者走出迷茫,圆人生的成功之梦,于是,他用自己积累的稿酬购置了以上两本书捐赠给教师。首次捐赠,赵焕祥选择了绵阳的教师。他曾经14次在四川采访,他被北川人民那重建家园,奋勇向前、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北川精神所感动。他希望四川的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尽早超越平凡、成就卓越。

  • 索引序列
  • 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观察
  • 北京城市建设杂志社记者名单
  • 城市建设杂志记者招聘
  • 北京记者观察杂志社
  • 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