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讲师职称学论文参考文献

讲师职称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讲师职称学论文参考文献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败不仅涉及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是影响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要培养专业认同感;要梳理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建立“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且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这对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 外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严秋(1980- ),女,吉林珲春人,长春大学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用学;陈研(197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93-02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近几年广受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潘愚元先生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所有在职高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狭义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适应教师专业化工作。林杰则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各种方式,协助教师在专业和个性方面成长,以使其能胜任教学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使其在专业领域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员,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修养。尽管专家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的工作职责出发,专注于研究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本人专业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师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 作为大学教师团队的成员之一,大学外语教师同样面临着如何进行专业发展的问题。由于大学外语在大部分高校都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外语教师的授课对象涉及全校的大部分学生,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全校的教学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完善大学外语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提高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大学外语教学,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快速递增,相应地,大学外语教师队伍每年都在壮大,其数量也在近几年达到高峰,几乎成为大多数高校最庞大的教师群体。除了对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方面的集体培训,更重要的是大学外语教师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专业发展。大学外语教师怎样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大学外语教师要培养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同是专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只有对自我专业产生认同感,才能发挥教师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明确的自主行为,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然而,部分大学外语教师由于没有对自身职业的正确认识和专业价值的认同,缺乏专业认同感,其表现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大学外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教学效果不重要;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一门语言创造的价值财富十分有限,不值得做太多的投入;甚至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教授外语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谈不上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使大学外语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大学外语教师只有具有专业认同感,才能将教学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产生专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教师成功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 二、大学外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外语教师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大学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不被时代淘汰。而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外语学习资源和途径。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库,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无比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的外语学习经验和方法。对于大学外语教师而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大学外语教师提供学习和武装自己的机会,又对他们的地位带来挑战。相比以前,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早已失去了绝对性的优势。大学外语教师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师职能,如何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将成为信息社会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作为语言学习者,大学外语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提高自己的外语基本技能 一个成功的语言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语言的学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需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外语教师就是外语学习方法的探索者、先行者和践行者。大学外语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外语学习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只有教师自己过了语言关,对这门语言比较精通,才能在学生中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自己的教学也才有说服力。同时,大学外语教师的基本语言技能也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输出质量,进而决定了教学质量。可见,提高外语基本技能,是每一个大学外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三)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要求大学外语教师不断学习,厚积薄发 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池水”。在这点上,外语教师和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本质和特点之一。作为一个知识技能的给予者,必须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外语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尤其要注意虚心向同事、同行学习。由于具有相同的职业和相似的教学经历,同行的经验和感受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大学外语教师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才能加深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解,扩展专业发展途径和视野。 三、大学外语教师要建立“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并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外语教师。拥有同样知识量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而这些,都源于是否具备“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知识体系,才有可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大学外语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职业知识体系: (一)继续夯实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 大多数大学外语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其中不少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可以说,大学外语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学外语教师要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尤其要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有目的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坚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为教学实践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个体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建立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框架 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用于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教师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语言文化知识、语言交际技能、外语教学法知识、教学设计知识、课堂管理知识等。大学外语教师,尤其是刚入职大学外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一名优秀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应该能将知识表达和展示出来,这涉及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大学外语教师虽然一般都接受过岗前培训,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等课程,但这只是理论的学习,且不够系统和深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重要的学科教学知识,全面地武装自己,以适应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 除此之外,要建立教师职业知识体系,大学外语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学会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实现,认真学习并实践学科教学知识应该成为大学外语教师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而且要将两者紧密结合 (一)大学外语教师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 当然,这种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不仅仅局限在大学外语教师中,在整个高校教师中都普遍存在。究其成因,当然与现阶段对大学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密切相关。现阶段对大学外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主要看科研成果,即发表了多少篇论文,都是哪些级别的;申请了多少课题;获得过多少科研奖励。相比之下,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的影响要小得多,只要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就不会影响职称评聘;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职称评聘没有直接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外语教师十分重视科研,平时将大量的经历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对教学则应付了事。大学不仅是创新、发展知识的地方,还是保存、传播知识的地方,而载体就是教师,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传播知识。除了教师管理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从大学外语教师本身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认识到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大学外语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把研究看成机会,而把教学当作负担。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师评估制度的完善,教学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将逐渐得到恢复,大学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同样能获得公正的回报。 (二)大学外语教师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最核心的两大社会角色。可以说,教学是大学的生命,研究是大学的灵魂。两者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且如果能够将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两者是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博耶就提出了教学学术的观点,即应该抛弃教学与科研相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将教学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他进一步阐明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学术研究推动着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可见,教学和科研这两大角色并不相互矛盾。对于大学外语教师而言,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工作解决问题,可以使科研不脱离实际,避免“大”而“空”;通过做科研,获得问题的答案,用以指导教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对科研的积极性。 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大学外语教师要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要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价值,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迎接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2]林杰,李玲.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3](美)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5]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 [6]李晓荣.构建基于反思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3). 看了“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的人还看: 1.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2.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 3. 2017年上海教师职称论文 4.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 5.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2)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

1、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2)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3)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3)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2.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考核与评价

(1)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3)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拓展: 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标准

中级职称论文鉴定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几种情况。其认定工作比较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鉴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及教材,凡知识类、新闻类、文学类、习题集、辅导材料、工作介绍等类的不予认定。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则有一定字数要求(一般2万字以上)。

要注意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以上准印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类的增刊、专辑、论文集、集资出版物及地方报纸等一般不予认定。另外用稿通知、证明一律不作为发表依据。有些杂志看上去牌子很大,刊物元素如刊号等也一应俱全,反而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华教育、中国教育纵横等等,教师不要上当。

可能有的教师说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其实,辨别正规刊物与非正规刊物虽不容易,但也不是非常困难,还是有些办法做一般辨别的,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各师范大学学报,各学科专业刊物等等(可参考网上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网上所列报刊目录)基本上都是正规刊物。建议教师在这类刊物上投稿。大多数非正规刊物看上去更像论文集,特别是将约稿通知直接寄发给教师个人,标明收费多少多少,一投过去就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在这些刊物上投稿。

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比的获奖,获奖必须有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非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社组织的论文评比的结果和大会交流的一般不予认定。所以教师在参加省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以外的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评奖单位头衔有多高,关键是要有本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并有相关文件或证明才能认定。越是牌子大的论文评审越要慎重,最好经过当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再进行申报。如果同一篇论文颁奖单位有多个公章时,一般按最低级别单位认定级别。

三、课题的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本人必须是主持人,规范的课题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批项。如果是本地以外或越级课题,必须经本地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等,否则不予认定。参与并承担此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认定。

根据标准,未结题的课题不予鉴定。课题材料要求要有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立项文件和主持人证书(或立项通知书);阶段性成果材料;结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和结题证书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书和结题证书必须是同一个人。这些材料缺少一般不予认定。

四、关于论文级别的认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网上可以查询)。这类刊物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为今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作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发表类的如高校学术性学报(只确认校属学报,内部报纸、学报增刊不予认定。若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类报刊所刊登的可视为市级)。评奖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奖的论文,一等奖视为本级;其它等次奖依次降级认定。课题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所)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3,市级认定如市教育局教育类刊物;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备案或市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等等。

如果上述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我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的。总之,论文鉴定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是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开展科研,所以我还是希望教师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更不要抄袭,还是要认认真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通过研究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探讨论文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就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豫西南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加大重视程度、改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调查分析;职业焦虑

以豫西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调查为基点,从关注和关心思政课教师的角度,调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本研究涉及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和医药院校三类具有代表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调查对象,自行编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问卷》,该问卷设计有30个题目,包含3个一级因子,(教师课堂教学的体验,教师职业发展的体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问卷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技术[1]。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率95%。

一、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现状及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思政课教师总体测评平均分较低,最低分也较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缺乏成就感,对自我能否完成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推测和判断也较低。从三项一级因子的得分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自我效能感测评的平均得分最低,接近比较不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对自我认可度低,对教学工作信心度不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得分为28.3分,接近同意的分值,说明教师虽然对目前的教学缺乏成就感,但是对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信心和好的期待。

(二)学生的表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学成就感的影响三项得分中教师的分值较低。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数量是多维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控性难度加大。另外,一些学生表现出对专业课更高的重视度,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漠视,如“小悦悦事件”等,学生的这些表现都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成就感和教学满足感偏低,体验不到该课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愉悦感。

(三)思政课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和职业倦怠

在教师职业发展体验维度,其中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得分最低。思政课教学的目前存在着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高要求与现实环境满足缺位的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潮冲击和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外部环境都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前景和职业预期缺乏应有的信心,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合理性,对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倦怠[2]。思政课教师大多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提升,地方高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相对也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特别是低学历、低职称的教师理论自信还有待提升。

(四)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成就感存在显著差异

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成就感低于理工科院校,理工科院校低于师范院校。不同职称教师职业成就感存在差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种职称级别中,助教最低,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助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方面的得分都低于其他职称教师。不同学历教师职业成就感也存在差异性。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的对策

思政课教师教学成就感缺失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现状,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势在必行。其一,从教师个人来说,首先,教师改变观念,坚定信念,坚守阵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静下心来,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在自己的一方沃土潜心耕耘,用理论的魅力和坚定的信仰来照耀前行的路。其次,拓展平台,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艰巨的挑战,要求教师更要从理论素养上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再次,改进方法,改变现状,改善环境。思政课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改变旧方法,以改革来促发展,让思政课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后,关注学生,关注自身,在与学生良性互动确立教学的双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诉求。

其二,从学校来说,首先,重视思政课教学,在学时和实践教学上予以重视和保证,不能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次,要为思政课教师搭建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因为教学目标特殊性及知识体系更新的高要求性,导致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进修机会。再次,加强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和学生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学生测评体系的重要指标。复次,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多开展相应的活动,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如理论知识竞赛,理论学习和讨论,讲课比赛,讲课录像展示,组内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最后,关注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差异性,进行有针对地提升教师教学成就感。如多关注女教师和助教的发展诉求和现实境遇。为低职称、低学历的教师创造职称评定的机会,请一些有经验教师指导科研,教学等,多渠道帮助和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3]。其三,从学生来说,尊师重教,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教学中成就感的缺失,幸福指数的偏低,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表现有关,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改善教学效果,学生是关键。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生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与教师及时的反馈沟通。再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将思政课教学中的收获、体会和感悟,真正内化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作者:张丽娜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睿.我国不同类型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及比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9).

[2]赵简,张西超.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3]周金妹.职业学校教师成就感的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职业学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亲,我这个论文写作修改专家郑重提醒:各个杂志要求的格式并不一样,具体可以联系杂志社编辑,他一定会告诉你!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

1、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2)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3)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3)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2.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考核与评价

(1)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3)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拓展: 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标准

中级职称论文鉴定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几种情况。其认定工作比较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鉴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及教材,凡知识类、新闻类、文学类、习题集、辅导材料、工作介绍等类的不予认定。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则有一定字数要求(一般2万字以上)。

要注意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以上准印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类的增刊、专辑、论文集、集资出版物及地方报纸等一般不予认定。另外用稿通知、证明一律不作为发表依据。有些杂志看上去牌子很大,刊物元素如刊号等也一应俱全,反而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华教育、中国教育纵横等等,教师不要上当。

可能有的教师说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其实,辨别正规刊物与非正规刊物虽不容易,但也不是非常困难,还是有些办法做一般辨别的,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各师范大学学报,各学科专业刊物等等(可参考网上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网上所列报刊目录)基本上都是正规刊物。建议教师在这类刊物上投稿。大多数非正规刊物看上去更像论文集,特别是将约稿通知直接寄发给教师个人,标明收费多少多少,一投过去就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在这些刊物上投稿。

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比的获奖,获奖必须有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非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社组织的论文评比的结果和大会交流的一般不予认定。所以教师在参加省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以外的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评奖单位头衔有多高,关键是要有本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并有相关文件或证明才能认定。越是牌子大的论文评审越要慎重,最好经过当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再进行申报。如果同一篇论文颁奖单位有多个公章时,一般按最低级别单位认定级别。

三、课题的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本人必须是主持人,规范的课题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批项。如果是本地以外或越级课题,必须经本地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等,否则不予认定。参与并承担此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认定。

根据标准,未结题的课题不予鉴定。课题材料要求要有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立项文件和主持人证书(或立项通知书);阶段性成果材料;结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和结题证书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书和结题证书必须是同一个人。这些材料缺少一般不予认定。

四、关于论文级别的认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网上可以查询)。这类刊物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为今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作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发表类的如高校学术性学报(只确认校属学报,内部报纸、学报增刊不予认定。若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类报刊所刊登的可视为市级)。评奖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奖的论文,一等奖视为本级;其它等次奖依次降级认定。课题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所)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3,市级认定如市教育局教育类刊物;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备案或市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等等。

如果上述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我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的。总之,论文鉴定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是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开展科研,所以我还是希望教师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更不要抄袭,还是要认认真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通过研究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教师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

1、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2)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3)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3)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2.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考核与评价

(1)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3)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拓展: 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标准

中级职称论文鉴定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几种情况。其认定工作比较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鉴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及教材,凡知识类、新闻类、文学类、习题集、辅导材料、工作介绍等类的不予认定。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则有一定字数要求(一般2万字以上)。

要注意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以上准印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类的增刊、专辑、论文集、集资出版物及地方报纸等一般不予认定。另外用稿通知、证明一律不作为发表依据。有些杂志看上去牌子很大,刊物元素如刊号等也一应俱全,反而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华教育、中国教育纵横等等,教师不要上当。

可能有的教师说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其实,辨别正规刊物与非正规刊物虽不容易,但也不是非常困难,还是有些办法做一般辨别的,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各师范大学学报,各学科专业刊物等等(可参考网上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网上所列报刊目录)基本上都是正规刊物。建议教师在这类刊物上投稿。大多数非正规刊物看上去更像论文集,特别是将约稿通知直接寄发给教师个人,标明收费多少多少,一投过去就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在这些刊物上投稿。

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比的获奖,获奖必须有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非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社组织的论文评比的结果和大会交流的一般不予认定。所以教师在参加省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以外的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评奖单位头衔有多高,关键是要有本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并有相关文件或证明才能认定。越是牌子大的论文评审越要慎重,最好经过当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再进行申报。如果同一篇论文颁奖单位有多个公章时,一般按最低级别单位认定级别。

三、课题的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本人必须是主持人,规范的课题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批项。如果是本地以外或越级课题,必须经本地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等,否则不予认定。参与并承担此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认定。

根据标准,未结题的课题不予鉴定。课题材料要求要有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立项文件和主持人证书(或立项通知书);阶段性成果材料;结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和结题证书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书和结题证书必须是同一个人。这些材料缺少一般不予认定。

四、关于论文级别的认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网上可以查询)。这类刊物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为今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作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发表类的如高校学术性学报(只确认校属学报,内部报纸、学报增刊不予认定。若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类报刊所刊登的可视为市级)。评奖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奖的论文,一等奖视为本级;其它等次奖依次降级认定。课题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所)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3,市级认定如市教育局教育类刊物;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备案或市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等等。

如果上述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我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的。总之,论文鉴定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是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开展科研,所以我还是希望教师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更不要抄袭,还是要认认真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通过研究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

考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在很多人对职称的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对于第一次进行职称论文写作的人来说,关于职称论文的有很多东西是缺乏了解的,比如职称论文格式有哪些要求?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职称论文格式的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正在进行职称论文写作的人。 1、职称论文的标题不应该太长。一般20字以内比较合适。论文应注明作者的相关信息,如作者姓名、单位、省市等。 2、职称论文的摘要一般涉及三个部分,即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方法和结论;要尽量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一般要求有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可以直接翻译。 3、职称论文还应包含参考文献,但不建议引用未发表的材料;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篇以内。具体格式设置示例:【序号】主要负责人。文件标题[C]。出版地点:出版人、出版年份。开始和结束页码(可选)。(会议记录[C]-收藏)。不同类型的引用格式是不同的,这一点需要注意。 4、字数要根据出版的刊物来确定。如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职称论文的字数是6000到8000字。如果发表在国家期刊上,职称论文的字数在4000到5000字之间。 5、内容方面,职称论文应包含标题、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英文标题、英文关键词等。

中级职称论文写作方法介绍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级职称论文写作方法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

1、中级职称论文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2、中级职称论文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排序;三级标题形如,,,排序;引言不排序。

3、中级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中级职称论文怎么写?中级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你如果需要发表论文的话,可以推荐你去晋顺论文网发表,我刚刚在那儿发表了一篇,态度很不错,价格也便宜。

论文范文参考教师职称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教师的期待魔力 摘 要: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与期待。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扬起进步的风帆。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能进入误区。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 期待 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怎样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在工作中探讨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不少人已在此领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更多的人还在不断地探索。 听过一个 故事 ,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的奋斗史,问及他考上清华的秘诀,他说自己的老师曾在走廊上对他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考清华的料。”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他不断进步。也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肯定与期待发挥了巨大的魔力,让他信心倍增,最终让他的老师成了“预言家”。老师一句简单的话却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学习实际中,则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期待。 一、教师的期待让学生如虎添翼,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学生永远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藏。无论是在重点学校,还是在一般学校,尽管学生的基础不一、能力不同、潜力不等,但他们都是具有开发的潜质的。进一步说,学生永远是一道风景线。无论学习基础如何,家庭状况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风景,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认知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期待如星星之火,能让学生燃烧起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热情。 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生尚未认识到的潜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健全良好的心理,从而让学生鼓足勇气接受挑战,充满底气地面对学习,树立必胜的信心。 我班有一学生,各方面素质不错,但自信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给他讲名人成才的故事,让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他的可塑性极强,成绩直线上升。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各方面不断地挑战自己,学习功课之余,他还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让他进入到了一种良性循环中,自信心日益增强,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2011年他参加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考试,名列全国第二十八名。由此可见,教师的期待、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赖以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前行路上的领航灯。 二、教师的期待让学生激发潜能,是学生创新的前提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困惑,并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教师的期待在此体现为,在讲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总结知识时不断追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 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日本本田公司很重视发现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并且把这种管理方式坚持了60年之久。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是本田公司的管理层却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说:“当一台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机器是由于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甚至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对于学生在发现问题方面的成绩,给予高于其他任何成绩的表扬,使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学生不再满足于发现小小的问题,而是在思索中不断创新。他们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科技节上,他们进行了科技创新的演讲,还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 三、教师的期待让学生享受公平,扬起共同进步的风帆 在我校,我隐约感受到了这种“期待”的魔力。我任教初一年级的语文。据了解,初一年级根据成绩分成特色班和普通班教学,每个班级大概50名学生。所谓特色班,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具有何种特长,而特色班又依据成绩而划分为A、B班。 每次批改作业和试卷后,我都禁不住感叹:A、B的差距怎么这么大。一般的单元测试,A班不及格的学生数一般只有1个,而B班则是9个左右。平时的作业,A班学生普遍比B班学生完成得好,这个“好”字不仅体现在正确率上,而且体现在完成态度和字迹上。 班主任对A班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有时候批评某位同学会用到以“你是A班的……”开头的 句子 ,言下之意是: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比B班的学生做得好;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是B班学习的榜样;你是A班的,你就不应该干出这样的事儿……总是,你是A班的,你不是B班的。教师的这种期待着实有他的魔力。于是,我看到A班真的和B班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仅体现为试卷上的那几个数字,而且体现为学生不一样的 学习态度 与学习动力。同样的错误,A班同学犯可能不值得原谅,而B班同学犯似乎就情有可原。于是那些躲在B班的学生似乎找到了保护伞,“反正我是B班的”,实在有破罐子破摔的隐患。 以上的事实无非说明,老师的期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老师的肯定与期待则在他们明白“我是谁”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学生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忽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 我想,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期待,都需抱有一种信念:这个孩子的潜力远不在此、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并把这种信念化为一种期待,以此激励学生进步。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淘金者,在沙子中发现学生的一个金子般的闪光点,然后扩大化,用这一个闪光点去照亮学生的一生。 四、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进入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期待要符合实际,不切实际的期许会适得其反。当学生考试失败时,对他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学生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学生进一步的失败。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考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分和名次,失败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进步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要量体裁衣,了解学生的能力,只要他尽力了就该适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一直生活在阳光下。 班上有一位学生,是从东莞转过来的,由于两地教育存在差异,刚来时他根本适应不了学习节奏。当他能适应新的环境时,我就及时地肯定他的适应能力,并期许他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虽然这位学生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落在后面,但他的 学习 方法 已有了起色,对比刚来时的自己,成绩已是大有进步。所以,他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对学生的赏识、期待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 最后,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指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伯乐”。 参考文献: [1]江珊.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新华出版社,. [2]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无忧,2011-1-12. [3]周弘.赏识教育.周弘讲座,2009-10-14. [4]艾苹著.宋鸣高译.我怎么在美国上学.. [5][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 看了“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 2.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3.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 4.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2) 5.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2)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 索引序列
  • 讲师职称学论文参考文献
  •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 教师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 考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范文参考教师职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