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戴望舒论文研究

戴望舒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戴望舒论文研究

《白鹿原》中男权宗法世界里女性生存困境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渡船”意象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女性分析论《啼笑姻缘》中沈凤喜的女性悲剧命运论阿城《棋王》中的“道禅”文化意蕴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妍”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再让我们看看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又用了这样的句子,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很难遗忘了。递进的句子又很有层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丽起来。“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句话中,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越来越深。这样简洁、反复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状的美感,让人赞叹。 色彩的运用使诗美不胜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诗人如此用心的运用色彩,想见对美的追寻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练,产生丰厚的内涵。全诗两百余字,却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已经非常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四个“九”字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寻梦的艰难。“它有天上的云雨声”,“云雨声”一词写出了梦的飘渺、多彩。“放在你的怀里,放在你的枕边”,“放”是有声音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细细推敲一个一个的美词,深厚的意味就浓浓地涌上来了。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渴望,它与生俱来,永不熄灭。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着人前进。努力追寻它,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剧烈的心跳,这种甜蜜的感觉,一生难忘。追到梦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幸运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心灵中留下永久的伤痛;他又是一个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时候,充实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充满欢悦,整个人产生了一种美感。而能写出《寻梦者》这样诗歌的诗人,是能深深体会到梦的魅力的。对于他来说,捕捉、感受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闪光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寻梦者》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编辑本段作者简介戴望舒(吴子敏)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后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为日军占领。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等人的影响,经过创作实践,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诗集《望舒草》中的《诗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即不同于他第一阶段的创作,不同于魏尔兰,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又如对待韵律和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独创。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艺术倾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此时的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还有较明显的局限。一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极”“狭窄”“幻灭”“陶醉”等因素。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徊和忧郁,也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战开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都转向积极明朗。1939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深情。现在见到的最后一首诗《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样重开”。这三个阶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戴望舒文艺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诗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4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雨巷》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巷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关于戴望舒的论文研究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视角下,本文既从历时性的文本分析入手,阐述三个时期戴望舒创作的转向与不同特色,又从共时性的诗歌音乐性、自然表现与个体抒情三个维度对戴望舒的诗作进行考察。本文集中于对戴望舒创作中展现的诗歌音乐性特点、自然表现与个体抒情三方面的特色进行论述,并将其置于新诗发展的历程中来看戴望舒创作的贡献,同时在具体的诗作中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看戴望舒对中西文学资源的取与舍。中国新诗的发展虽有抗拒传统的一面,然归根依然是传统文学一脉而下的延续,西方文学的吸收在新诗的进程中也表现出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其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戴望舒为我们呈现了新诗人融汇中西文学资源的个例。早期戴望舒诗歌中传统文学色彩较浓,然已显示出来自西方文学的异质性色彩;中期诗歌中呈现出援引西方资源时的本土化不足;后期诗歌在中西资源的共通与交融中戴望舒达到了其创作生涯的顶峰。所以,透过他的创作,戴望舒在中西文学交融整合上所做的努力,可以得知,中西文学并非全然不同,有其互异的地方,却也有相通共融的一致之处。

抱歉,偶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汉语言毕业论文确实不知道如何写。但我想,道德即文章,用良知去做文章便好。一个进步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如何通过你的手敲击键盘,用文字的力量去唤起向上的精神、引领积极的主流,便是我们习文的责任。唯有民魂最可宝贵,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唤醒民魂。相信自己,静下来,用心写好你的毕业论文!加油!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中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小说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论鸳鸯与晴雯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小姐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的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41.试分析《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

42.试分析《水浒传》中三个英雄女性与三个反面女性在写法上的异同

43.试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及宋江杀李逵的悲剧特色

44.试论《三国演义》中人才与死亡观的冲突

45.试分析《三国演义》中作者塑造诸葛亮形象所用的创作手法

46.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性格悲剧及其对蜀汉形势之影响

47.试论“异质同构”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48.比较分析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相同题材中女性形象之不同点

49.试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性

50.试论关汉卿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

51.试分析元散曲创作与元杂剧创作在语言上的异同

52.试分析李渔“十部传奇九相思”对明清传奇创作题材选择上的概括性

5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崔张爱情与《牡丹亭》中杜柳爱情之异同

54.试论汤显祖传奇创作中“生”角的类型化现象

55.试论《长生殿》中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补充效果

56.试分析洪升创作《桃花扇》时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手法

57.试比较分析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创作中人物道白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

1.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

2.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3.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4.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5.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

6.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

7.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8.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9.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10.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

11.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

12.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

13.郁达夫小说艺术论

14.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15.废名小说艺术论

16.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17.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

18.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

19.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

20.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

21.《围城》新论

22.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3.《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

24.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25.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26.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

27.冰心“小诗”简论

28.徐志摩散文艺术论

29.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30.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31.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

32.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

33.巴金《寒夜》新论

34.鸳鸯蝴蝶派再认识

35.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

36.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37.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

38.五四文学社团研究。

39.鲁迅作品研究。

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研究。

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研究。

42.茅盾作品研究。

43.巴金作品研究。

44.老舍作品研究。

45.曹禺剧作研究。

46.沈从文作品研究。

47.张爱玲作品研究。

48.解放区文学研究。

49.赵树理作品研究。

50.郭沫若作品研究。

51.戴望舒诗作研究。

52.艾青诗作研究。

53.闻一多诗作及诗论研究。

戴望舒论文参考文献

出版业的人教版就如正规网站中的黄易

论文格式对于论文是很重要的,这会直接影响学校论文查重检测的结果,如果担心自己完成之后,达不到学校要求的重复率,推荐大家在》》》知网检测系统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修改。如果是初稿的话,还是建议使用Paperfree论文查重工具,实用又方便。

1.汉语言文学论文正文内容格式,一律用小四号,宋体。

2.汉语言文学论文正文标题格式:三号黑体。

3.汉语言文学论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格式用五号,楷体。“内容摘要”和“关键词”这几个字用黑体五号。

4.目录格式:列出正文一、二级小标题。论文中标题序号一般是四级:一、二、……;(一)(二)……;1、2……;(1)、(2)…… 以此类推。论文如果只有两级小标题,就用一、二、……和1、2……。并以虚线注明所属之页码。

5.页码格式:从正文开始。

6.注释格式:标明引文出处,凡引用他人的话语必须标明出处。

7.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格式: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汉语言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侧重于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史、哲的知识基础。

雨巷是为爱情而写,可以看成一首爱情诗或一首象征诗来解读。

原文选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此诗出自现代·戴望舒《雨巷》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雨巷》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断指 在一口老旧的、满积着灰尘的书橱中, 我保存着一个浸在酒精瓶中的断指; 每当无聊地去翻寻古籍的时候, 它就含愁地勾起一个使我悲哀的记忆。 这是我一个已牺牲了的朋友底断指, 它是惨白的,枯瘦的,和我的友人一样; 时常萦系着我的,而且是很分明的, 是他将这断指交给我的时候的情景: “替我保存这可笑可怜的恋爱的纪念吧, 在零落的生涯中,它是只能增加我的不幸。” 他的话是舒缓的,沉着的,像一个叹息, 而他的眼中似乎含有泪水,虽然微笑在脸上。 关于他“可笑可怜的恋爱”我可不知道, 我知道的只是他在一个工人家里被捕去; 随后是酷刑吧,随后是惨苦的牢狱吧, 随后是死刑吧,那等待着我们大家的死刑吧。 关于他“可笑可怜的恋爱”我可不知道, 他从未对我谈起过,即使在喝醉酒时。 但我猜想这一定是一段悲哀的事, 他隐藏着, 他想使它随着截断的手指一同被遗忘了。 这断指上还染着油墨底痕迹, 是赤色的, 是可爱的光辉的赤色的, 它很灿烂地在这截断的手指上, 正如他责备别人懦怯的目光在我心头一样。 这断指常带了轻微又粘着的悲哀给我, 但是这在我又是一件很有用的珍品, 每当为了一件琐事而颓丧的时候, 我会说:“好,让我拿出那个玻璃瓶来吧。”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舒婷的诗歌研究论文

舒婷诗歌在《初春》中:“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配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等诗句。如果我们按照欣赏习惯或从生活真实的角度去分析,都难以或者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我们根据事物的形状、色泽、声音等外在因素,通过联系主体依据的审美情感自由规定事物的性质,去作真正的感受。

就能得出这样的理解:因为洪流与漫山遍野的鲜花;无情的镣铐与严酷的隆冬;欢快的飞瀑与此起彼伏的鸟鸣山涧,都具有形状、色彩、声音等外观形态的一致性。舒婷诗歌既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古诗韵味和现代主义神采。其繁复、细腻、充满矛盾的情感世界,感染着浓重的时代色彩,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思想穿透力。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这是舒婷在《初春》里对初春进行诠释的的篇末点题,初春时节,看着窗外的暖暖的春阳,品读着精美的诗句,没了寒意,少了倦怠,满目尽显春的美好与富饶。

扩展资料

初春原文

作者: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参考资料:初春_百度百科

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诗,是多么美的字眼,看到它总想与女性的美联系起来。可是在中国文学史的大链条上,女诗人却宛如流星般,稀疏地滑过几颗,诗坛便成了男人的世界。而1979到1980年之交,舒婷出现了,她似一缕清风,给沉寂的女性诗歌带来了春天。以下是我整理的试论舒婷的诗歌创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多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舒婷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舒婷也不例外。《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意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怀,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完全是女性的。再如《无题》中“‘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略显调皮,却又将深沉委婉的感情表现得恰如其分。

《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产生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

在封建社会,女人被封建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根深蒂固的依附心里。这种心理在现代社会仍有强大的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而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礼赞,舒婷却敏锐地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了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发出了“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的怀疑,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而为前人赞扬的忠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并发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呼唤,这可以说是生命本真的呼唤。在这首诗中,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

另一首诗,《惠安女子》则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并展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这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理解与男性的猎奇心理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舒婷对现代商业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及至1981年秋天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深刻揭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又作为一位诗人,内心存在的`种种深刻的矛盾。诗歌基调上,也体现了诗人向现代主义的某种转化。在这里,抒情主人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橡树,但并未沉醉到爱情中不能自拔,而是体悟到,爱情在女性生活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却不是唯一的内容。她一方面强化了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把个人经验提升到一代人的人生追求上来。

她的第三本个人诗集《始祖鸟》,则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的女性,因而所写的主要是基于个人人生经验的内容。如《女朋友的双人房》:“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无论心里怎样空旷寂寞 /女人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写的是琐屑的、平凡的人生经验,但渗透着一位成熟女性对生命的感悟。

诗人舒婷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她有着鲜明的女性角色意识,又超越了这种意识,着眼点不仅是性别,而且是全人类,这就使她在写作上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从而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

当舒婷开始写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发表。看到自己的诗在知识青年枕头下珍藏着、日记本里传抄着、昏暗的煤油灯下默读着,她已经十分满足了。她觉得用诗来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1980年以前,没有什么正式出版的刊物接受她的诗。幸而,福州市马尾区有一个油印的刊物叫做《兰花圃》,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表了她的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对她的诗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在福州的一次讨论会上,一个心胸狭窄的理论家甚至把舒婷弄哭了。然而舒婷的诗还是取得了节节胜利。影响扩散到全国,推动了中国当代新诗史上波澜壮阔的“朦胧诗”大辩论。她的著名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此变得家喻户晓,至今仍然经常入选大学和中学课本: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这样的诗作,在当时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是由于,第一,在文化专制时期,诗歌只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其实就是“假大空”的感情。祖国的一切都应该是辉煌壮丽的,而在舒婷的诗里,却并没有回避祖国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贫困和落后的局面。“老水车”是古老的工具,“熏黑的矿灯”则更提示着原始的劳动方式,而且是在“历史的隧洞里”,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蜗行”是劳动者的形象,同时也是历史缓慢进展的形象。“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显示了破败,不仅是生产,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生活。下面的意象“驳船”,“淤滩”上的,给“历史的隧洞”又加了一份沉重。最后两个意象更富感性——“纤绳”和“勒进肩膊”。这是总结的一笔,把祖国苦难的历史转化为当代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苦难,而是带着深沉的痛楚的感觉。

第二,这首诗的想象很大胆,老水车、矿灯、驳船、纤绳等等并没有被当作外在的对象,而是当作了诗人自我。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太通顺,但是,却更能让读者想象到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切肤之痛。第三,这种具有切肤之痛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成系列的,意象之间不是按散文的语法和逻辑顺序连贯的,而是时而若即若离,时而叠加,造成了感情层层深化的感觉。第四,这首诗虽然不回避苦难和沉重,但是,也并不陷于苦难和沉重,相反,她以相当明丽的语言写出了古老的祖国在新时期的希望: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同样是一系列意象的并列,其间有矛盾(理想和蛛网,古莲和雪被,眼泪和笑涡)、有单纯的激情(起跑线、黎明),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舒婷的深刻。可贵的是,她的热情并不盲目,而是相当诚实而且清醒的,这表现在她对自己这一代青年的认识上。她在诗的最后,概括自己这一代人是“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如果舒婷的诗歌都是这样一种风格,在当时就不会引起那么激烈的争执了。按传统诗歌理论,诗歌表现的应该只能是集体的、人民的感情,诗人的自我,不应该在诗中有突出的地位。而舒婷诗中的自我,往往有一种忧郁的情调,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对个人情绪的关怀。有时,她明显地回避流行的豪迈。她在诗中公开表示蔑视那种“佯装的咆哮”,同时也厌恶某种“虚伪的平静”。不管某种隐私的沉寂还是痛苦,她都认真地关切。因而,她时常表现出某种个人的低回。她抒写沉默和孤寂,流露出对人的心灵的沟通的追求:

在那些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重又漫过了

你的河岸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吴思敬)虽然也曾流星般划过几位灿烂的女诗人的名字,但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古代且不必说,甚至到了“五四”以后,新诗出现了,男人主宰诗坛的情况也未有根本的改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到来之前。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多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男性诗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对性别的特殊强调。但女性诗人则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生存方式等最为敏感,因而女性诗歌在新时期首先以女性意识的强化的面貌而出现是很自然的。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舒婷也不例外。《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原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切,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情方式全然是女性的。再如《无题》中的句子:“‘你怕吗?’/我默默转动你胸前的纽扣。/是的,我怕。/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快乐吗?’/我仰

服装舒适性研究论文

1. 姚穆等(当时用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纺织材料教研室名义).毛纤维材料学.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2. 姚穆.棉纤维遮光率的测定.纺织学报,1985,6(7):5-93 .姚穆,李毅,李顺东等.逆温差条件下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测试与研究.纺织学报,1986,7(4):15-194 .姚穆,陈黎曦,周明珍等.机织物热湿舒适性能与其结构参数关系的探讨.纺织学报,1987,8(7):5-125. 姚穆,王府梅,裴豫明.电容式纱线均匀度仪的测量槽的电场分布与仪器的测量误差.纺织学报,1987,8(8):11-146 .姚穆,王晓东.试论等速延伸型和等速牵引型强力机测量的关系.纺织学报,1987,8(10): . 姚穆,胡杰.化纤仿毛织物蓬松活络程度的综合评价.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89(3,4合刊):1-78 .陈惠兰,姚穆.针织物脱散性能的研究.针织工业,1989(6):1-49.姚穆,施楣梧,张一心.织物微气候仪Ⅱ型的研制.纺织标准与质量,1991(6):30-3310. 姚穆,刘让同.毛型织物热阻的研究.纺织学报,1991,12(8):4-711.姚穆,刘让同.纺织品热阻的研究.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1,5(2,3合刊):77-8312. 来侃,姚穆,王晓东等.电容式纤维长度仪计量检定方法与标准检具的研究.纤维标准与检验,1992(2):30-3813..见:吉田木町,川端季雄编.第21届纺织工程研讨会论文集.日本静冈县裾野市富士教育研究所,1992:156-15914 .姚穆,潘雄奇,吕明哲.织物光泽客观测试的研究.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3,7(3):170-17515. 姚穆,施楣梧,张燕等.蛋白质纤维的导热性及其方向性差异.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8(1)8:9-9416.姚穆,张一心.棉纺厂纱条条干疵病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棉纺织技术,1995,23(11):8-1017.姚穆,任欣贤,郝凤鸣等.中长绒陆地棉生产工艺及高档纺织品的开发.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10(3):213-22118. 姚穆,周锦芳,黄淑珍等主编.纺织材料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29.姚穆,马宁,陆阳等.毛绒纤维标准与检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为了建立起着装人体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之间的联系,他先对服装热湿传递暖体假人的参数设置、测试方法和效果评价做了一系列研究,建立起了织物物理参数与暖体假人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并验证了生理、心理测试系统。将织物的物理测试和人体穿着服装的环境物理测试、人体心理测试统一起来,并对织物的接触冷暖感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此外,姚穆及其助手们还对服装穿着的压力舒适性、运动舒适性和接触舒适性(包括手感、摩擦、刺痒、触冷感等)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完成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的定量测试,姚穆还组织研制了一批测试仪器,建立起一系列测试方法。这些测试仪器有:织物透水量仪、多自由度变角织物光泽仪、织物微气候仪、织物表面接触温度升降快速响应仪及织物红外线透射反射测量装置等。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功能服装面料实验室。 姚穆关于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的学术论文,除在国内外各学术性、技术性期刊上发表外,还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宣读。在1989-1998年间的“中日大学间合作研究——衣、食、住及环境”共13次研讨会上,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姚穆组织了数十篇论文宣讲,引起国外许多学者瞩目。1992年,他被接纳为英国纺织学会(FTI)成员。(以上资料摘自西安理工大学博客 ) 奠定技术基础姚穆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纯化纤呢绒工艺及设备”中,担任“纯化纤呢绒质量考核指标、检验方法的研究”负责人。1990年12月该专题通过了国家鉴定。1991年9月,他荣获“七五”国家攻关重大成就奖牌和奖状。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化纤短纤维仿毛产品精细加工技术”中承担“仿毛化学纤维性能的研究”,该专题于1996年3月通过了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组织的鉴定。他系统地设计和组建了阳离子改性涤纶、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高收缩涤纶的切片聚合、纺丝、牵伸、纺织、染整等整个工程系统,为新型仿毛化纤设计、织物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理念通过对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姚穆总结了毛纱及毛织物的结构特点:毛纱的结构特点是纱线外层纤维保留卷曲,纱内各根纤维则粗细不同、刚度不同、卷曲不同,毛纤维有骠光无极光。毛纱的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毛织物具有挺括、弹性、滑糯、丰厚等独特的手感和良好的光泽。毛织物的结构特点是纱线之间挤紧,而纱线内纤维之间蓬松。毛织物的这种结构特点源于毛纤维表面的鳞片使得纤维顺向、逆向摩擦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缩绒性”。199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聘请姚穆为军需科技特邀顾问,将中国纺织大学王善元教授牵头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多重加工变形长丝”的科研成果用于开发生产97驻港部队服装面料。为解决化纤没有缩绒性的问题,他使长丝中各根单丝具有不同的热缩率,使加捻织布后收缩率高的纤维挤向纱线芯部、收缩率低的纤维散向纱线的皮层,形成似毛纱的蓬松结构。同时,由于单根长丝的细度各不相同,挤向芯部的单丝粗硬而卷曲少;留在皮层的单丝细且卷曲多。这样纤维就类似具有鳞片的山羊绒,既能保证织物不“软烂”,又能保持织物手感好。新型化纤长丝中单根纤维截面形状各不相同,皮层纤维截面为五叶形,没有大于8微米的平面,且有5条沟槽。这样的化纤长丝反光柔和,无极光,并且可导汗、透湿、快干。芯部纤维的截面为圆、椭圆、多角等形状,可保证纱线有必要的刚度和抗疲劳性。这种结构的化纤长丝无法用一步纺生产,为此他又设计了纺丝新工艺,产品取名为军港纶。为了研制新一代系列军服面料,姚穆研究了军港纶的织造、纺织品自动电晕辐照及处理技术等。形成了白丝生产至成衣、原液色丝生产至成衣、交缠复合纱生产至成衣三条工程化生产系统,同时制定了原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的整套试验方法、检测仪器、质量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质量的保证、控制、反馈系统,使得全部辅料、附件等都能与面料性能相协配。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共有46家工厂(不包括服装厂)合作生产军港呢,仅在1999-2000年的两年时间就累计生产军港纶系列面料8600万米,创产值29亿元,利税6亿元。该产品已用于解放军各军种兵种、驻港部队、驻澳部队的军服和公安、武警、税务、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制服及民用服装。多异多重复合变形纱、带丝圈和丝弧的多异多重复合变形纱、纱线退绕张力盘、一种毛涤复合纱等4项技术,先后在1998年和1999年获得专利。“特种变形化纤仿毛系列织物”项目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进步一等奖,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第十一届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资料摘自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与纺织学院官网)

转自: 影响顾客对服装购买的核心要素1、产品(色彩、款式、面料、做工、版型、搭配性、实用性),这是构成服装消费的非常主要的因素,也是满足顾客对服装功能的基本需求,更是实现消费交易的载体。 服装的色彩是影响顾客对服装判断的重要因素,从人体的生理规律上来看,顾客大脑对初次接触的服装辩识,色彩占65%比例、款式占25%比例、面料占10%比例。日本色彩研究中心(PCCS)曾经对顾客进行调研:顾客进行消费时,其中非常关心产品色彩的人占。而通常进入服装店铺的顾客对产品的接受进度依次是:"远看色,进看款,最后才来摸面料"。顾客根据自身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来评判服装的接受程度,在服装店铺,你经常可以发现:顾客刚走到店铺的门口时,眼睛在做全场"扫射运动";当发现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比较亮丽的颜色,眼球会停顿非常短暂的时间并发出"闪烁"的亮光;此时,他(她)会立刻行动,疾步走到该产品面前,行走过程对其他产品和颜色就相对忽略。因此,很多具有实力的服装品牌企业,在每季新开发服装的色彩与花型上颇费工夫,力求形成自身品牌的独特性与竞争的不可替代性。例如:某些知名服装品牌,在每季的新品开发中,总有5%-10%的面料花款是企业下单独立买断,即在市场上,其他服装品牌不可能有该色彩花款的面料。这样充分有效地保障了购买该品牌的顾客,其对服装独特性、身份性的表现需求。 款式是表现服装风格与造型的主要手段,也关键性地表达了顾客的着装意愿。当顾客在店铺仔细浏览服装款式的时候,他(她)的大脑就在进行关于着装的信息整理分析:这件衣服是什么风格?什么元素或装饰是我喜欢的?可以跟家里的什么服装进行搭配?什么时候穿?还可以穿多久?……例如:服装中的蕾丝表现--娴雅;合叶边、花边--浪漫;流苏--"波西米亚"风格;蝴蝶结--可爱、女人味;珍珠--知性、品质;褶皱--飘逸变化;辑明线--流畅线条;拼镶--碰撞个性;镂空--性感等等。 当颜色与款式均比较符合顾客的"口味"时,才开始进入对服装面料、做工的关注和评判程序中。因此,通常在店铺中如果观察到顾客对服装用手进行抓或捏等动作,说明他(她)已经比较满意服装色彩和款式,正在对服装面料的手感,即穿着的舒适性进行判断。所以,此时面料的触感与功能性(如:透气性、舒适性、伸缩性、耐磨性、保暖性、抗撕裂性等)就成为影响顾客购买服装的关键因素。接下来,顾客提出试穿或接受导购的试穿邀请时,他(她)已经对服装的前面要素进行了分析判断,并基本认可。 在服装试穿时,顾客更关注服装的版型以及尺寸大小。通过服装的是否合体与是否改善、修饰体型,来判断该服装是否满足自身的穿着需求?所以,很多顾客会在试衣间就对服装进行再次仔细的查看与端详:面料成份如何?手感怎样?价钱?服装的性价比?穿着过程的方便性?穿上的美感?穿着的舒适感?穿着的合体感?……从试衣间出来后,再次对刚才的指标进行复核与判断,在此过程中,会听取同伴、导购或其他顾客的参考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综合评判。因此,许多服装品牌会在卖场的试衣间设置与试衣期间的服务上下功夫。例如:女装品牌会将买场的试衣镜略微倾斜15度左右,以便顾客穿着服装的整体修饰效果提升;在试衣间不设置全身镜,顾客想要查看穿着服装的全身效果必须出来--站在卖场,与导购接触、接受导购的意见;调整试衣间的灯光,显得柔和而温馨,让顾客试穿的过程舒适,降低产品穿着不便而引起的烦躁;配置具备装饰美感或高档、舒适的试衣鞋,以便顾客对服装的协调搭配;甚至,在试衣间内配备女性的化妆棉、口红等,以备服装的穿、脱过程中弄花了女性顾客的妆容。 以下省略,自己去那网站看哈 有点多

  • 索引序列
  • 戴望舒论文研究
  • 关于戴望舒的论文研究
  • 戴望舒论文参考文献
  • 舒婷的诗歌研究论文
  • 服装舒适性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