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

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

发布时间:

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即《自然-化学生物学》!!没有单独的化学子刊

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2)Nature Immunology

(3)Nature Medicine (03年创刊)

(4)Nature Genetics (03年创刊)

(5)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6)Nature Materials

(7)Nature Biotechnology

(8)Nature Chemical Biology (05年创刊)

(9)Nature Physics (05年创刊)

(10)Nature Neuroscience

(11)Nature Methods (04年创刊)

临床医学类期刊

(1)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3)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4)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phrology

(5)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

(6)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

(7)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

(8)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Urology

2、Science子刊名

(1)Science Advances

(2)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Science Signaling

(4)Science Immunology

(5)Science Robotics

3、CELL子刊名

(1)Molecular Cell:1997年创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2)Developmental Cell:2001年创刊。发育生物学。

(3)Cancer Cell:2002年创刊。癌症领域。

(4)Cell Metabolism:2005年创刊。代谢领域。

(5)Cell Host & Microbe:2007年创刊。感染症领域、微生物学。

(6)Cell Stem Cell:2007年创刊。干细胞领域、再生医学。

扩展资料

Science期刊发展历程: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迈克尔斯(英语:John Michaels)创立了《科学》,这份期刊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但由于从未拥有足够的用户而难以为继,《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

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ubbard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

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ssian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

在20世纪早期,《科学》发表的重要文章包括托马斯·亨特·摩根的果蝇遗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以及埃德温·哈勃的螺旋星系。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百度百科-CELL (《细胞》期刊)

百度百科-科学 (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

《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遗传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enetics《免疫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神经系统科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英国nature集团旗下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是一个仅在网上出版的多学科杂志,专门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

《Nature》杂志1869年创刊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涵盖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17年数据)。

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扩展资料:

《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

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Nature系列刊物有三类:

1、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

2、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

3、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ature

自然杂志top20物理学家

1、艾萨克·牛顿

英国人。牛顿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牛顿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为近代物理学、力学、光学、数学等领域奠定了基础。

牛顿的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其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现代物理学家。 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5年,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其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3、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于剑桥。

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成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大学里当教授,最后是在剑桥大学任教。

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

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对物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4、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

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保罗·狄拉克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6、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

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曼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这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费曼还发现了呼麦这一演唱技法,曾一直期待去呼麦的发源地——图瓦,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7、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8、迈克尔·法拉第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

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9、亨利·卡文迪许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撒丁王国尼斯。1742—1748年在海克纳学校读书。1749—1753年期间在剑桥大学彼得学院求学。

在伦敦定居后,卡文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持续达50年之久。

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1810年2月24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10、史蒂文·温伯格

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温伯格研究过粒子物理中的许多课题,包括量子场论的高能行为,对称性破缺,π介子的散射,红外光子和量子引力。

同时他还发展了导出量子场论的方法,这些方法成为后来他的著作《场的量子理论》的第一章。并且着手写《引力与宇宙学》。这两本书,特别是后者,是在各自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材之一。

最伟大物理学家前二十名分别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伽利略,狄拉克, 玻尔,普朗克,费曼,法拉第,薛定谔,杨振宁,居里夫人, 约翰·巴丁,约翰·贝尔,阿基米德,哥白尼,皮埃尔·居里,杰拉德特霍夫特,哈勃,开普勒。

例举前四名:

1、牛顿 (经典力学、光学)

牛顿(Sir Isaac NewtonFRS,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2、爱因斯坦 (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3、麦克斯韦 (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统计力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4、伽利略 (运动学、天文学)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主要是霍金的理论,目前无法证明可靠性和真实性。

首先,霍金和英国科学家彭罗斯共同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定理”,也就是说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之中。但这并不是一套全新、完整的理论体系。霍金还有一项重要研究是在1974年提出“黑洞辐射”假说,又称“霍金辐射”。以前人们认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黑洞中逃逸,但霍金的计算结果是:黑洞表面会释放辐射——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而且这类释放会导致黑洞最终收缩并消失,因此这项假说有时也被叫做“黑洞蒸发理论”。这个假说颠覆了物理学界的认知,且暂时无法被证实。在过去数十年里,霍金和其他研究人员也在不断修正假说中的瑕疵,然而这距离上榜还存在差距。

据《自然》杂志介绍,一项2016年的研究原本给霍金带来一丝上榜希望。以色列海法的研究人员宣布他找到了“霍金辐射”的证据——不是真的黑洞,而是在实验室里模拟出来的。不过,一些专家认为这样的实验结果说服力不足,它和真正黑洞的关系很难确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正一步步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说,例如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整整一百年后,科学家才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信号。而这项研究成果或许又能为验证霍金的假说提供相应的支持。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霍金的假说和预言都能得到强有力的印证。

此话题不厌其烦的提出来,我先后在他俩及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中回答了近十个帖子,也有被推入首页的,这种问题提多了会影响网民的情绪, 历史 是一面镜子,这上面总在争论,难免会有失偏颇,让 历史 来回答最好。 在中华民族最艰难困苦的时刻、邓稼先那个时代的一群老科学家、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永攀科学高峯、打破西方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孤立、欺压、使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的东方、并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而杨振宁是个什么玩意、祖国富强了、他老了、在西方世界到了退休的年龄了、混不下去了、回国享受来了、而且此人、人品极端下流、败坏中华民族传统论理、对中国的传统美德造成严重影响、真是欺凌中国人民之极! 能够拿邓稼先去和杨振宁比的人,十有八九是觉得邓稼先比杨振宁值得尊敬。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尊敬邓稼先,就请不要拿邓稼先和杨振宁比。因为如果真的比较,邓稼先完全没有实力去和杨振宁一比高低。 六十年代制造原子弹的时候,国内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邓稼先,包括后来原子弹造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邓稼先。今天邓稼先在受众群中能够收获如此热捧,离不开杨振宁为邓稼先写的一篇叫做《邓稼先》的文章。在我看来,杨振宁是用心写的那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篇优秀的 美文 。也正是因为真实 情感 的迸发,那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邓稼先的事迹。相比较而言,氢弹之父于敏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就要远低于邓稼先,不能不说杨振宁的那篇《邓稼先》为公众认识邓稼先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挚友,1971年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回国访问,第一个要想见到的人就是邓稼先。在邓稼先生病住院期间,杨振宁也是从美国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寄给邓稼先。将邓稼先和杨振宁放在一起比较,是要割裂他们之间的真挚,这是邓稼先所不希望的。如果邓稼先能感知到有人做这样的比较,一定会阻止。邓稼先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杨振宁是搞基础理论的,基础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比较只是局限于对一个国家的贡献,这种比较是狭隘的。并且两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是难以进行比较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持久影响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子弹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人感到震撼;而杨振宁在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却是稳扎稳打。几百年后人们能够记住杨振宁的名字,邓稼先的名字可能早已淹没。从更持久的角度看,杨振宁的贡献会更大。 要说邓稼先与杨振宁二位哪个对国家贡献大,这就很明显的事了,肯定是邓稼先。 因为邓稼先在国内,其工作就是研究两弹一星,在当时中国刚解放,一穷二白受外打压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威慑力和知名度引响力,那个年代最缺的就是为国效力且作出巨大贡献的 科技 工作者,而邓稼先等海外科学家回国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为国家争得了难得的安宁环境。而杨振宁身在美国,在美国期间努力搞科研,在理论物理学方面造谐很深,引响巨大,为祖国间接地作出了一定贡献,在世界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家。 他俩人所从事的研究是不同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运用,在当时的中国国内运用科学很受欢迎,加之条件限制所以造就了一代杰出科学家邓稼先等是情理之中的,在现在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国家急需大量各类人才,也是时代的需要。 所以,爱国奉献不分先后,不论你身在何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没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祖国随时都欢迎一切有志的海外 科技 人员的荣归,携手并肩共创中华新的辉煌!其实,他们根本不在一领域,根本没有必要去做对比,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 : 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的元勋,可以说国防 科技 力量和他那些年在戈壁滩上的勤勤恳恳地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主要成就其实就是在这些方面。而说到贡献,其实就是对于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有了像邓稼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最早拥有原子弹氢弹的国家之一,这也是立足于世界的根基之一。有了这些就不需要担心被其他大国欺负了。 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 而杨振宁对于中国的贡献其实主要在教育事业上,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45万美金的年薪,回到中国搞起了教育,前前后后投入了600万多美元,从80年代初至今,几个地方来回奔波,差不多也要有40年的时间了,建设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室还是世界前列的水平,还在北大和南开建了研究院,并给教清华大学的学子基础物理学。平心而论,就对中国贡献而言,杨振宁是远不及邓稼先的。 而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来自于理论物理学,主要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等十多个大发现。可以说,他在理论物理学圈是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之一。2000年,《自然》杂志把他排到了有史以来的物理学家的top20,这当中有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顶级物理学家。当然,必须要说一点的是和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这里题主问的只是贡献,很多人喜欢吐槽杨振宁回国晚,以及娶了年轻的老婆,所以不多说了。 所以,就对咱们国家的贡献来说,两个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很多,远远大于一般人的贡献。但是客观地说,邓稼先的贡献更重要。而杨振宁主要是对理论物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国家的贡献,杨没有和邓的可比性,邓稼先对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国家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而杨振宁是为美国服务了一生。 这样的提问不好,而且非常不好,尤其是在普通百姓中比较更为不好。 不用说,也能够知道大概,必然是几乎一边倒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边是对邓稼先先生充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另一边则是对杨振宁先生毋庸置疑的否定。 他两位同为世界级科学家可以比吗?站在理智与公正的立场上,回答完全没有必要。 正如 历史 上孔子对国家贡献大,还是老子对国家贡献大一样的提问,对现实有意义吗,完全没有。 邓稼先先生、杨振宁先生他们都用智慧、用知识和用付出对人类、对高 科技 、对国家、对全世界 社会 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杰出的贡献,这就是答案。 拿一个美国人和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做比较,谁对国家贡献大,真是可笑至极!!当年,祖国患难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海外学子排除万难回国为国家贡献“两弹一星”,而“姓杨的”却在那时加入美国籍为美国服务,为美国注入无法估算的 科技 成果,美国利用姓“姓杨的”投送的 科技 成果更加肆无惮忌地对中国进行围攻打压,遏制中国的崛起…——现在老家伙快死了要落叶归根就想到中国了,近段时间开始到处发动媒体炒作“姓杨的”美籍华人身份,鼓吹“姓杨的”为国家贡献,为“姓杨的”洗白当年在美国是在“为全人类服务”…无论如何美化和鼓吹“姓杨的”,都无法抵消他助纣为孽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叫“姓杨的”滚出中国!! 呵呵,邓稼先和杨振宁比?你这是侮辱中国的科学家邓稼先先生,杨振宁他是在男女问题上对中国起到了相当大的教育,没有杨振宁中国人谁敢娶个“孙女”做老婆?还称是上帝赐给他的“尤物”?美国的上帝怎么不赐给你呀,一对污人,破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婚姻观道德观,早点去谢谢上帝吧 若论对国家的贡献,邓稼先是当仁不让,这位号称“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巨匠,用他的生命为13亿中国人撑起一张核保护,使中国安享了50多年的和平时光,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稼先当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只身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耗尽毕生心血,这是什么,这就是爱国主义,是后人永远值得学习的精神楷模。 杨振宁最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华人科学家,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晚年,他回到中国,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清华、北大建立实验室,并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大学学子们上课,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邓稼先与杨振宁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搞应用的,一个是搞理论的。但相对于对国家的贡献而言,邓稼先绝对超过杨振宁。

自然催化杂志

前数据仅供参考ACS CATALYSIS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Reviews Reviews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of Catalysis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A: General in Catalysis Today Communications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in Catalysis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Letters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周炎博士和沈文杰教授及其合作者发现了催化活性铜-铈界面的原子结构,并提出了一种铜双层模型,他们的发现发表在《自然催化》上。铜催化剂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并从根本上研究了与能源密切相关的几种化学反应。分散在二氧化铈上的铜纳米颗粒是低温水气转移反应(产生氢气)和CO/CO2加氢(产生甲醇)的高效催化剂体系,这两个过程对碳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博科园-科学科普:铜-二氧化铈界面被认为是催化性能的原因。然而,直接识别和定量描述在催化过程中直接与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仍然具有挑战性。沈教授说:我们的结论是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结合观察微小的铜簇,原位红外光谱(IR)探测界面结合环境,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合理性。在研究催化活性铜-二氧化铈界面的原子结构时,我们发现铜簇由底部的一层铜+原子结合在二氧化铈的氧空位上,而顶部的一层Cu0原子与底部的铜+原子相互协调。

此外,科学家发现,低温水气转移反应发生在铜-铈界面周缘,通过位点合作机制,铜+位点化学吸附CO,而相邻的氧空位位点则游离激活水。Cu/CeO2催化剂在低温水气转移(合成气化学中调节原料流中H2/CO/CO2比例的核心反应)中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活性位点的直接识别和定量描述仍然具有挑战性。活性铜簇主要由一层铜+原子以铜+ -Ov-Ce3 +的形式结合在二氧化铈的氧空位(Ov)上底层,以及一层与底层铜+原子协调的Cu0原子的顶层组成。

该原子结构模型是基于扫描透射电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相结合直接观察分散在二氧化铈上的铜簇,红外光谱原位探测界面铜-二氧化铈结合环境,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行理性化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些结果,结合反应动力学,揭示了反应发生在铜-铈界面周界通过位点合作机制:铜+位点化学吸附CO,而相邻的Ov-Ce3 +位点则离解激活H2O。

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来自: 中国科学院

参考期刊文献:《Nature Catalysis》

DOI: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这里的惰性气体,他的意思并不是说让人反应迟钝,只说说气体的成分比较特别

国内的有几本国际上不太了解。目前只能做国内。

科学自然杂志

美国《科学》杂志为周刊 一年51期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名为《科学》(Science)、年代久远、影响卓著的科学刊物。 1.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1]《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Nature》也属于周刊。杂志简介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 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其中文网站:英国自然杂志《自然》杂志也为周刊。

如果是在校大学生,用内网登陆学校的图书馆,在数据库中就能查到。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查找Nature为例。

1、打开中山大学图书馆,下拉到最下面选择数据库。

2、在数据库中按字母N检索,就能看到Nature,单击就能看到。

另外推荐有两种办法:

1、通过海外代购,或者你海外的亲朋好友给你邮过来,但这样的花费很大。

2、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官网上进行订阅,同时你还可以在中国官网上进行投稿。(官网:《science》 《Nature》)

《Nature》简介

《Nature》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

它包括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

《science》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都是周刊。

1、美国《科学》杂志为周刊 ,一年51期,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

2、《英国自然杂志》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自然》杂志也是一份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

扩展资料:

《科学》主编:

《科学》杂志的现任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月1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麦纳特,就科学技术、航天、教育、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李克强表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事关民生改善。希望《科学》杂志继续支持中国科技事业进步,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中国科学界的声音,扩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鉴。

《自然》杂志的使命:

首先,通过迅速发表各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为科学家服务,并提供一个报告和讨论科学新闻和科学问题的论坛。其次,确保科学成果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以使它们在学术研究、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自然杂志

百度百科-美国杂志《科学》

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

《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

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

《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

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

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

《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区别是:nature是英国,science是美国;nature的影响因子稍高于science一点;nature的创刊时间比science早一些。

《Nature》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也是自然科研这一品牌的核心期刊。

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研究和综述类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包括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现统称为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的合作类刊物。

自然科研网站每月访客人数超过8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出版物与服务,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

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

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品牌,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机构。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同时也是推动开放研究的先行者。集团在全球约有万名员工,遍及50多个国家。

施普林格·自然在2015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教育、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合并而成。

《Science》是美国的期刊《科学》成立于1880年。它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期刊之一,它的引用率可以反映这个情况。

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07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科学》在影响评级方面位于所有科学期刊的第十四位。

自1900年以来,美国科促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这个非营利组织每周出版一期《科学》期刊,而科促会成立于1848年。

如今,《科学》有131286名订阅者,加上传阅的读者的话,其流通率估计有70万。

和它的商业同行《自然》一样,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期刊,《科学》充当了促进学科之间观念转移的一个中介。它向全世界的科学发声,并且消除不同学科和学科之外的代沟。

除了发表原创的科学研究论文之外,《科学》还发布旨在总体上更可读且有趣的新闻和各种形式的分析。

我们一般说是否为顶级期刊,可能更多的是说它们的影响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science》在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是,而《nature》则为。

就这个数字来看,二者确实算是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了。而且很多科研院所都把重要的科研成果投向这两个刊物所在的机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看法,比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等。

另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列出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甚至会要求其科研人员必须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才能结题或毕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不值得提倡。

  • 索引序列
  • 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
  • 自然杂志top20物理学家
  • 自然催化杂志
  • 科学自然杂志
  • 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