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就业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就业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就业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1、俞晓勤等在《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在调查了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国家,高校及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对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2、王娜在《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中采用多种预测模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就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就业预测系统,从就业的若干方面对我校的就业情况进行预测。

3、董世杰在《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中采用实证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率下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不成功的原因。

4、赵明君在《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中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四个方面阐明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因素多层次的。

5、慕丽娜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中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为背景,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是: 国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业指导、提供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

6、吴宜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要发挥辅导员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宏观就业指导与微观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扩展资料: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

“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全调查

我来就可以的 回答者: 我QQ1401164296

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希望大家喜欢!

一、参考文献和注释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 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 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 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 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 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 989-07-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 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 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 1998 08 16/1998 10 04.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 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 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 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 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 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 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 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更为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从附件中下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查看,不过,很长很烦,拿出点耐心看吧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 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 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拓展内容】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分享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就业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就业压力大[EB/OL].://

[2]莫荣,周宵,孟续铎.就业趋势分析:产业转型与就业[J].中国劳动,2014,(1).

[3]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新刚,肖继新,马金锁.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5]梅小健,曹东辉.新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222-223.

[6]周素玲.试论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3:149-150.

[7]郭丽萍.高校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完善建议[J].文学教育(中),2013,06:75-76.

[8]胡红渊.高校公共英语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培训,2015,18:178.

通常参考文献的论文格式标准如下:

[1]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专著[M]— monograph)

[2]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论文集[C]—collections)

[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报告[R]—report)

[6]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J]—journal)

[7]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报纸文章[N]—newspaper)

[8]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S]—standard)

[9]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 / 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电子文献: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联机网OL, 磁带MT, 光盘CD, 磁盘DK 。Note: DB/OL—database online; DB/MT—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monograph on CD-ROM)

[10]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Z—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标识)

[11]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P]—patent)

形式与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2022形势与政策参考文献如下: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建设的慕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于2016春夏在智慧树网首次开课,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王海军、钟国兴、燕继荣、冯玉军、刘长军、周良书、洪向华。

据2022年8月智慧树网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15学期,累计学校811所。形势与政策课程共八章,包括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践行“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抗疫中的中国贡献等内容。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形势与论文参考文献

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有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 摘 要: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依托驻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中构建与"市场"环境和"战场"需要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实现既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又增强国防整体实力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一、综述 军队和地方各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科学筹划,综合运用合理配置军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融合。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如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军事设施的军民共用、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军能民等。同时,针对军地资源的异同,我们要发挥优势,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以及构成这种权力的武装力量,雄厚的国家综合国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通过国防建设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通过经济建设把国家的综合国力搞上去,两个方面统一于建设强大国家的目标之中。从国策上来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国防建设;祖国统一既有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要靠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并把这一方针放到了国策的重要位置。从实践上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与否事关国家的强盛与安危。两者协调,则国强;两者失调,则国危。不谋经济发展,不但成不了富国,国防建设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和基础,国家最终也强大不了;反之,只谋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得再好,即使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然不能成为强国。 (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结构及科学的理论。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建设强大军队的主要途径,而经济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就无法建设好国防,建设强大军队的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能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也会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特别是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都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既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英国为了控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建立了以海军为支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称霸全球的军事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着力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建设强大军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强大军队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坚持这一方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加速推进军队建设的进程,在富国的过程中,实现强军的目标。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国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明确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保障。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因此,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胜武,叶信产.积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5). 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 教育 的思考》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 方法 、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 文化 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须以此为基本着眼点,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多层次无缝式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 措施 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 军训 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 射击 、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2011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 毕业 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试论高校国防教育》 摘要:和平与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大学生不仅担负着国家 经济建设重任,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重文轻武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 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 关键词:高校;国防;忧患意识;国防 体育 在国家少生优生等政策影响下,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从小呵护下,相当大的部分成为温室花朵,白面书生;有些智商发达,而身体素质却奇差,柔弱不堪。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社会责任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担负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虽以和平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美伊战争、黎以战争等地区冲突和小规模的战争便是明证。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养成学生尚武崇军的良好意志品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急切任务。 首先,应该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提高国防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帝国由兴盛走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帝国兴盛时人们的尚武传统所培养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环境下逐渐褪去,国家疏于武备,人们也以服兵役为耻。 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唐太宗时,中国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尔后由于国内承平日久,各项军事制度日益废弛。到唐玄宗时,外患无穷,内乱横生。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绿肥红瘦”,轻视武功,终于亡国;清朝“国困、民穷、兵弱”,带来的是腐败和衰亡。所以,国力强盛、武力强大者国防盛;凡全民重视国防,社会崇尚武功者国防强;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国防兴;反之则弱。纵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中华民族有着不畏强暴、为国捐躯的传统美德。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文弱积习,增强了人们的尚武崇军观念。尚武崇军的观念和不畏强暴的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全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同反动统治和外来侵略者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获得独立,并逐步走上强盛之路。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许多人意志消沉,“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国防观念淡薄。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国防观念日趋淡化。在经济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有所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占有一定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的尚武崇军思想逐渐淡化,影响国防教育的开展。这一系列的观念难免影响到学校与学生。学校中受升学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长期“重文轻武”;学生本“不识愁滋味”,对学国家大事更显得天真无邪,国防观念、崇军拥军的观念相当淡薄,许多学生不了解国情,不从事体育锻炼,整天埋头于书本,久而久之,都“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戢戢如驯羊”。中共中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并特强调“不能搞一阵风”,不能形势紧张就搞,形势缓和就不搞。他还强调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一两个部门,“必须由党、政军各机关,工青、妇各群众团体,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式等各部门通力合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统”。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点;霸权主义、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台独势力负隅顽抗,挟洋自重,拒绝和平统一,不断增强台独攻势,大肆扩充军备,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主张,妄图以武拒统。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能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效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发扬人民战争的传统。尤其在我们经济、技术、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重视爱国尚武精神的培养,将这种精神注入民众意识并变成自觉行动,增强全体公民的斗争意志,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进而弥补战争物质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这一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提倡和宣扬具有时代特色的献身思想,把培养爱国尚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这种精神的储备。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既是现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知识与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双重使命。在当前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 其次,应该加强国防 体育建设。国防体育是指寓国防 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通过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国防建设的双重目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活动,加强国防体育训练,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通过 体育运动 为军事斗争服务。恩格斯认为,在学生当中开展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 发展,这些学生入伍之后,“士兵的质量就会提高两倍”,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建设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日常举行的许多体育比赛项目,如射击、 游泳 、跑跳、投掷、骑马、 跨栏 、 拳击 、击剑等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有些则是直接从军事活动演化而来的。组织与国防有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举办各种军事体育竞赛,使学生达到国家和军队规定的各类人员的体育标准,以增强其身体素质,磨练国防意志,这是国防体育的根本任务。国防体育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是国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 中国成立后,国防体育被正式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成立了国防体育协会,1956年经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建立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国防体育活动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奥运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但在全民健身、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国防体育上做得非常不够,因此,我们应在加强全民体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广泛开展射击、武装越野、定向越野、武装泅渡、军事 野营 、跳伞、通信、航模、舢板、负重登山等活动,使国防体育成为一项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活动。 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已不是军人独有的责任。在 现代战争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应尽其责任。身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此,应把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推广到各级高校,把学生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将革命英雄主义推广到全社会,在全体学生中形成爱国、崇勇、尚武、拥军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 参考 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4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页。 2.陈记云主编:《国防教育通俗讲话》,北京: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江泽民:《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解放军报》1988年10月25日。 4.任连奎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页。 猜你喜欢: 1. 有关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2. 有关抗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关于大学生国防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4. 关于2016-2017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 浅析国防教育的相关论文 6.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一、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月下旬, 我委在常委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 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经贸委、高区、经区管委会和荣成市政府工作情况 的汇报,与市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地矿处等部门以及 水务集团、供电公司、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负责同志、山大、哈工大两所分校相关 方面的教授进行了座谈。同时,汇总了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提供 的本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情况。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初见成效 总的认为,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和 现场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三个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 型社会,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资源节约意识有所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辟专栏、报道先进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 有关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在政府 广场举行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及“节能威海”、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百米长卷 签字活动,发放了《工业节能 48 法》、《楼宇节能 24 招》、《家庭节能 36 计》 等宣传材料 2 万余份,创办了“节能威海”刊物,在《威海日报》开辟了“建设 节约型社会” 专栏, 新闻单位对 “循环经济在威海” 及典型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 通过学习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增强了循环经济理念和节约 资源意识,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活动,各 行业特别是企业积极节能、 降耗、 增效, 千家万户节水节电见诸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日渐清晰。市及多数市区都成立了 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在市经贸委设立了能源监察 监测站和威海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会。 荣成市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中大 力开展 “绿色企业” 创建活动, 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编制了循环经济专项规划, 制定了企业清洁生产、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确保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 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的“四化”目标。乳山市在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战略规 划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基本途径 和重点领域,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考核力度,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招商项目库, 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严把项目审批关, 仅今年以来, 就审查否定了 10 多个污染项目。文登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环翠区坚持把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 体系,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利用典型引路等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不断深入。高区管委制定了“高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经区 管委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落实节约意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各级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逐渐明晰。 三是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成效凸现。 各级、 各部门、 各单位, 紧 密结合工作实际,抓住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这三个关键环节, 积极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五节”活动,在资源减量利用上取得 了一定成效:市区日供水量由 2000 年初的 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 万 立方米。上半年,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 万吨标准煤;每万元 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经贸委重点考核的 13 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有 10 项; 重点调度的 38 家企业工业重复利用水 量 亿吨,同比提高 。各项能耗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资源的 综合利用上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目前,我市有 14 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资源综合 利用企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达 48 户;全市确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 核企业有 28 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蓝星玻璃进行 科技攻关,寻找到了可以替代重油的燃料油,年可节约资金 7000 多万元;改造 木箱包装方式,年可节约木材 1800 立方米。好当家集团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工 业园。山东铃兰味精有限公司利用生产味精的废水、副料生产的无公害有机复合 肥和优质家禽饲料,利用煤灰、炉渣生产高强度粉煤灰炉渣砖,年可实现利润 500 万元。乳山大冶金矿实施节水方案后,每天节约用水 454 方,新上的尾矿提 取绢云母项目,年可新增经济效益 8000 万元,利用尾矿粉生产建筑材料,年实 现销售收入 32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从领导层、企业层还是从社会层面看, 都存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领导层看,位置摆的不重,用循环经济 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大,有些薄弱环节解决得不够好。从 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增效的有效手段,不舍得在 这方面加大投入,甚至能源监测部门的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不积极予以配合; 有的企业未按要求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制度不完 善,责任不明确。从社会层面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资源、浪费资 源的现象到处可见。 (二)规划亟待制定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有的地方、单位和行业、企业 正在着手制定规划,有的仅有某一方面的专项规划,不尽完善,有的没有规 划。目前,我市尚缺乏完整的、前瞻性高的、长远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 (三)保障体系需健全强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 小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规章不到位,政策 引导、奖惩措施等长效机制远未形成;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瓶颈比较 突出,不少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发 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要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循环经济 相关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认识, 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主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重大意义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工作和实施科学决 策,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重眼前、 轻长远”的“四重四轻”倾向,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节约型、生态 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上来,带头做好机关节能降 耗工作;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 污染的最小化,增长方式的最优化。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党校、大专院 效、中小学生、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内容,大力开展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 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 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切实搞好规划,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规划是城市第一资源,是一 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规划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规划的失误、浪费是最大的失 误和浪费。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各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编 制各项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建议 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发展目 标、思路、重点和措施。要加快“五节”(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以 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市区、 各行业、 企业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要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合理调 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 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 态工业园区,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构建科学合 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第三,强化体系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 管理考核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各级要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 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引导各行业、企业 设立相应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要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办法, 使其准确地反映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程度, 将资源生产率、 消耗降低率、 回收率、 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纳入领导干部任期 目标考核中。 要强化市能源监察监测站的职能, 进一步充实人员, 完善监测设备, 为领导决策和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二是尽快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要努力突破 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建立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发、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等体系,重点组织开发 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 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 绿色再制造技术等。 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 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要明确本行业先进 企业的赶超目标,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三是不断完善政策规章体系。当前,一方 面要把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出相 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取消一切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要参 照省里的做法,尽快建立资源节约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 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的产业 化示范项目政府要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策划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用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总结推广乳山市的经验,鼓励招商引资项 目向园区集中。要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 产促进法》等法律,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当前,特别 要大力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工作; 尽快出台节约用地控制指标落实的具 体评价考核办法,确保集约用地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推 广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完善“五节“等规 章,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努力在新起 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

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一、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及工作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难题。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就业指导新途径,将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总量供大于求;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业的地区差异大;就业的满意率低。

我国的大学生入学率仅接近全世界平均水平,还不算高,从长期来看,不应该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由于大学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化能力,从而在短期内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目前,国家的某些制度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如不同经济成分的就业单位在身份、工资待遇上差别较大。大学生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工资收入相对较高,拥有所谓“干部身份”,享受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而到非国有经济部门,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等,不仅收入较低,身份、档案无着落,而且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另外,我国在户口管理还实行“农业”与“非农业”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由于户籍问题而导致的就业、养老、医保、低保等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城镇福利普遍要比农村好得多。由此造成大学生不愿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还在于高校本身的教育观和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上滞后于市场需求,在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时没有很好地考虑社会需求方向,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正比,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社会的需求却已饱和,而有些用人单位急需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很少。此外,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就业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状态,实效性不高。再从个体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当前,用人单位很希望求职者有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以上三方面的优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中注重攀比而忽略了个人条件和能力,希望毕业首次就业就能够获得好职位和高薪,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致使希望落空。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更好的任职资格和能力做准备的。我国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一)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可让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用人单位资料,了解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求职技巧训练,举办各种规模就业市场活动。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坦然走向职业社会。

(二)进行职业目标导向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职业有成百上千种,往往很难确定哪种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可将众多的职业归为数量有限的职业群,然后从这些职业群中去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群,并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他认为人可分为六大类: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环境也可分成相应的同样名称的六大类,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高校可根据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人格类型测试和择业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职业目标。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企业在人才招聘上,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习得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性技能,而对学历等因素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聘请大企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主管等到校为学生授课,分析各种技术、知识的发展趋势,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大学生所学知识、技术与市场保持同步,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可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进而推荐实习,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四)注重职场形象塑造

为提高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的成功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的求职技巧训练。要注意从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心等多个角度去训练学生,按用人部门的选人标准去塑造学生,以保证他们在与用人单位初次见面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他们的受聘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消除求职过程中的退缩行为和消极态度。还可通过模拟应聘面试方式,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采用公务员、教员、各类企业的录用考试等模拟考试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参与各种就业考试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合作。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开展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实际出发择业,以积极的态度就业,从而在促进学生就业中体现高等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窦宁.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3]王丽燕.日本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探析[J].文化学刊,2010,(3).

[4]刘文伟,项中,职君利,黄婉珊,曾盛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

成功应对国际形势变化,首先要科学把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方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的 毕业 生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毕业生论文

《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要: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我国周边安全 稳定 动荡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 想继续“世界老大”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 热点 ,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园艺专业就业形势论文

根据我个人经验帮你做如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园艺专业就业方向不外乎三个:1、植物、水果、蔬菜种植栽培。2、园林施工。3、新园艺品种的开发。我个人觉得园林施工比较实际一点,刚出来工资也高一点,就是比较累。如果想出名就干新品种开发。开发一个新品种不仅可以赚很多钱,而且还可以出名。最后还是要看你喜欢曹哪方面发展。

园林专业就业形势及方向分析2017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约占,硕士以上层次专门人才比例更低。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园林专业就业形势及方向分析的知识,欢迎阅读。

就业范围:

毕业生可在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绿地系统、各类公园、风景区、工矿区、庭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园林植物的繁育、花卉生产等的教学研究工作。

就业特征:

我院的园林专业在该领域内的知名度较高,比较受市场的重视,因此前来招聘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其就业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毕业生就业期望:

由于往届学生就业情况较好,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期望较高,部分同学存在盲目乐观的`现象,多数同学将就业地域定位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生比较重视公司的规模和职业生涯培训。

就业方向

1、各省市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企业

此类就业方向为我院园林类专业(含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主要就业方向。具体单位可参考附表《全国甲级资质设计单位名录》

2、房产类开发公司

近年来,随着各地房地产的升温,对园林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主要工作为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万科地产、龙湖地产、富力地产、保利地产等。

3、各省市园林局等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

4、建筑行业类企业

主要为建筑做景观配套设计。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

5、大型企事业单位自身绿化管理部门

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后勤服务公司,上海现代集团等

6、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

从事园林教育、研究类工作,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园林学校、天津绿化科研所等

7、园林监理类

从事园林工程监理类工作,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天津方正园林建设监理公司

8、市政工程类

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等

9、公园、风景区管理部门

从事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颐和园、故宫等

10、旅游规划、研究部门

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北京当代科旅规划建设研究中心等

11、装饰工程类

从事计算机绘图类工作,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深圳海外装饰集团等

12、苗圃类工作

从事植物栽培养护方面工作,来我院要毕业生的单位有:大东流苗圃等

尽管现在中国大学内读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园艺等专业的大学生约3万人,并逐年递增,但他们要成为成熟的风景园林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近20年来,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从万平方米增长到万平方米,增长近8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3平方米,增长到了7平方米,为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各地均急需园林方面的高级人才。

农业大学园林系主任周广柱说,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科班出身,没有厚实的理论基础,想要“半路出家”很难成功。 聂家花园公司经理聂竹林特意赶来参加正在沈阳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他已经从事这个行业30多年,也算是中国最早从事园林行业的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水平高的园艺师很难找,而且费用很高。业内人士介绍,就是在北京,有设计资质的园林设计公司也不超过20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公司,从事景观设计的在职人员不会超过1000人。

百大应届生就业网专家认为,我国正在实施培养和发展园林设计人才的攻关计划。一是加快组织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如项目经理;二是加快组织高级技术负责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对那些长期工作在园林施工一线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在学历上和专业上可以适当放宽,造就一批我国的园林工程师;三是加快组织中高级施工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对园林行业各个分支专业的技术工人进行专项分类辅导培训;四是加快组织园林设计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争取让每家资质企业都有合格的园林设计人员,让具备条件的施工企业拥有至少是丙级的园林专业设计资质,以此缓解一下园林设计与施工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五是不定期的组织企业老总或骨干到省外、国外参观访问交流,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分组分批进行,让参观访问活动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比性,让企业从中受益。

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植物生产专业后,但是对植物生产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植物生产专业要学什么,有什么课程及未来植物生产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怎么样,所有大学高考我特意编写了关于植物生产专业的一些知识请仔细阅读, 【 植物生产专业新生交流群:119408121 】

好的专业包括四个原则:

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

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

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

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下面大学高考为大家介绍植物生产专业就业前景及分析报告!

园艺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下面让大学高考我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园艺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吧! 一、园艺专业就业前景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填报志愿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一专业的话,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带来十大就业率最好专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男生专业选择汇总篇

高考男生最热门的八大专业排名

男生热门专业排行,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如何

男生文科专业就业前景

男生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男生学动漫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男生吃香的专业排名,未来最热门的四大赚钱专业

男生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男生吃香的专业排名

男生最好就业的十大专业排名

最新男生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工资待遇如何

男生最好就业的十大高考专业

适合男生报考的最吃香的十大热门专业

男生现在最受欢迎的专业

文科男生学什么专业好,文科男生十大专业排名

理科男生学什么专业好,理科男生十大专业排名

理科男生十大专业排名

男生学美术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趋势分析

未来男生就业前景最好的大学专业

孤僻不爱说话男生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男生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男生动漫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未来四年男生学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怎么样

男生学金融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怎么样

男生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排名和开设大学名单

女生专业选择汇总篇

女生专业就业率排名盘点高考适合女生填报的专业

高考女生就业率高的专业排名

女生高考专业排名,女生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女生专业就业面最宽的十大专业排名

女生专业排行榜,女生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

女生专业排行榜,女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分析

女生专业排行榜,女生高考志愿填报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

女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高考女生最好的专业排名,盘点最有前途的九大热门专科专业

女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女生高考专业排名未来女生十大高薪职业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公共政策学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商品学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土木工程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网络工程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英语专业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物流工程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氍8700资源与海洋工程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财务管理专业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外语类专业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师范类专业

女生就业率高十大高考专业排行榜之城市规划

文科女生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未来十大就业前景最好专业

1.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2.同声传译专业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水利专业

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4.能源、交通专业

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5.建筑专业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6.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7.电子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8.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10.外贸专业

这些年,外贸专业已远不如前几年热门。但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招生规模的控制,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的。

2005年12月,笔者对20名毕业于园艺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本专业在毕业时专业对口率(不包括考研的学生)为50%,毕业两年后则不足30%。而且,在剩下的这些人里,八成表达了有机会会转行的意愿。为什么要转行?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待遇不好是最关键的原因。 “只有五个同学专业对口了。”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2001年毕业生佘彬感叹,他们一个班30多人,刚毕业时还有10多名同学找到的工作基本上对口,几年下来,转行的转行,考研的考研,都走了。“我们这五个人都想走,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机会。” 佘彬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而他的工作所在地在湖南怀化——他说自己不忍心抛妻弃子远去他乡,不然早走了。 就业方向一 科研机构 就业去向:农科所、蔬菜公司等农业科研、事业机构。 应聘途径:各农业类高校校园招聘会、专业网站。 就业形势:因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另外,国家在加入WTO后承诺开放农业市场,而我国的农业科技基础薄弱,因此,基层研究所和各类农业事业单位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总体来说比较旺盛。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那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薪金待遇确实比较低。前文中提到的那位佘彬先生,月收入仅仅为700元-800元(不含各种保险)。 规划分析:一般的园艺专业对口工作单位都位于城市边缘,位置偏僻(大多在郊区)且效益不是很好。但专业基础扎实,又有想在本专业一展鸿图的同学,或只是暂时找个安身之地,以后要继续考研深造的同学,选择工作环境相对寂寞,工作待遇暂时较低的专业对口单位也未尝不可。 因为这些单位的共性是,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又能接触到同专业的行家里手,从他们那里能了解到一些关于新品种开发等专业技术。前者有利于准备考研的同学,后者则有利于准备创业的同学。 推荐课程: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 就业方向二 商业机构 就业去向:各农业科技园区、园艺类公司。 应聘途径:招聘会、专业园艺或农业网站、毛遂自荐。 就业形势:农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行业,科技农业也喊了许多年,但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快速发展轨道,却也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国家实施了好多年的“菜篮子工程”,近年来对农业产品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势必让越来越多的资本和资源进入农业科技领域,理所当然的,新增加的投入会成就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都反映出园艺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园艺专业药用植物方向的毕业生来说,中医药市场的重新旺盛也是一个不错的兆头。 规划分析:“学习→就业→创业”是园艺专业毕业生目前最常见的成长轨道。一旦确定了在这一行奋斗,那就得细细规划好上述三步曲中的每一个步骤。 学习,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习两个部分,这关系到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专业底蕴和毕业后第一次就业的起点。有同学总会感觉到学校教科书上讲的太枯燥,而且一点用也没有(多半从学长处得到的“经验”)。那该学什么呢?那就得靠你通过实习自己去发现,这也是职业顾问总是建议学生客户们坚持从大一开始寻找实习机会的原因。在实习过程中,你可以从实践工作需要中,和老员工嘴里知道什么东西是最需要学习的。反过来,你学到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例如在图纸上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与实际情况可能会在资金和场地局限的情况下,与实际建设有很大的出入,那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你学到的规划理论就是实习中的重要任务。 就业方向三 公务员、考研 就业去向:农业局或其他行政部门、考研。 应聘途径:研招考试,全国统一公务员考试,各地分别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就业形势: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相信不用我再多费口舌了。园艺专业学生如果说要有优势的话,那一定在竞争专业对口的农业类行政职位方面。考上公务员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工作稳定、待遇有保障。 规划分析:公务员招录考试在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考,充分证明了这类职业的魅力。从过去几年国家招聘的职位来看,监狱狱警等比较“偏”的岗位数量最多,如果你对薪酬、办公地点要求不是太高的话,选择报考地方政府招聘的这些岗位的成功可能性要大些。 考研有两种选择,一是还考园艺专业,二是换别的热门专业。在专业选择上,相信如果你想换考专业的话,肯定是因为你后悔本科选择了园艺专业,有了这次经验,相信一定会谨慎很多。 推荐课程:行政行为能力测试、公务员法、演讲与沟通等。 就业方向四 转行 就业去向:各行各业,以市场类职位为主。 规划分析:市场营销一直是人才市场招聘数量最多的岗位,也是一个真正锻炼、考验人的岗位,而且,它进入的专业门槛低。因此,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数园艺专业的毕业生转行后都选择了市场类职位,另外,有一小部分人转行做观赏园艺——这个行业在大城市也渐渐繁荣起来。 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对各行业销售现状的熟悉程度,可以保证毕业生在毕业时顺利找到合适的销售类工作。 推荐课程:市场营销学(包括销售、市场)、消费者心理学、参加一些保险公司提供的免费推销培训。 大学生就业调查:专业离基层越近 就业离专业越远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虽然几次到黑龙江小兴安岭基层林场实习,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专业大四学生孙茜的感觉却是,同学们和基层的关系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不少同学被基层的环境吓倒了”。该校林学专业连续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致都是:接近一半的同学读了研究生,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去了省级林业厅、林业科学院或大城市的造纸厂、大公司,还有部分同学干脆转行,比如转入计算机和市场营销行业等。 “按理说,基层林场是我们林学专业最对口、也最能施展才能的地方,实习时林场场长给我们开出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要知道林场工龄最长的职工每月也才300多元,即便这样,愿意去的同学还是很少。”孙茜说。 最能施展专业才能的基层工作单位,大学生反而不愿意去;和基层越近的专业,大学生就业时反而离得越远———孙茜的这种感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毕业生中进行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 专业离基层应用很近 很多毕业生却首选考研 大四被很多学校就业办公室的老师称为“就业冲刺年”,可很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是考研。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说,大部分人都做了考研准备,学校读研究生的人数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1/3。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考研成了很多毕业生的思维习惯,本科毕业不就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处长乔红兵说,考研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四学生的首选。该校上一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30%的人考取研究生或保研。 中国农大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四学生赵翼说,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上一届毕业生中有80%的同学上了研究生。“我们这个专业搞生物理论研究,本科生就业没有什么竞争力,到基层单位没有好的实验条件,用处不大,本科生不就业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想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一位姓冯的大四学生说,全班25名同学,只有3人不准备考研。 记者在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专业、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等十几个院系了解到,大部分毕业生都做好考研的准备。学生们说:只要考研成功,就无须选择就业了。 考研不成功,毕业生就业首选也是北京、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一些专业几乎没有学生去基层。“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有学生这样表述自己的决心。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学校去年作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8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学校很多涉及林业技术的专业在基层林场用得上”,可近年来没有考研的毕业生都到了省级的林业院校和设计研究单位,到基层林场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去了也养不住”。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也表示,“毕业生中留在北京的,保守估计也占到了60%”。 中国农大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莉说,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留在了北京的各大贸易公司、国家科研单位和外企,最不济的选择也是到大的农药生产厂家,“去基层的同学很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校毕业生中在北京地区就业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处长乔红兵说:“近几年,毕业生选择去大型统配煤矿、油田和科研单位的较多,还有一部分去中央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专业一名大四学生说:“即使考不上研,也没有人愿意去基层,环境不好;何况我们对基层也不了解。” 专业和基层工作越近 找工作和专业偏离越远 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很多毕业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越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找工作时自己和专业就离得越远。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罗树坤说,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从事生物科学理论研究,和基层单位需求距离较远,本科毕业除了考本领域研究生外,要么进入本专业科研院所,要么进入生物领域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而不对口就业的情况很少。 在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的毕业生都表示,本专业和基层相距较远。只有在大城市,城市规划和园艺花卉才有市场。观赏园艺专业的聂艳霞说,本专业在大城市找工作不难,一个月工资几千元,“很少有同学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其他行业,上一届就业的大部分同学都留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 与上述两个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大的动物科学专业研究如何养牛、养猪,如何进行牧草加工和饲料生产,理论上的就业方向是到基层的养殖场和饲料厂,可事实上,去这些地方的毕业生非常少,很多同学为了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干脆转行。 动物科学专业的胡耀东说,读了4年大学,去乡镇养殖场养猪,很多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基层待遇也不是很好,“很多毕业生宁愿在北京卖饲料当推销员,也不愿意到基层去”。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毕业生桓靖学的是园艺专业,研究如何让果树产量更高、花卉生长更好。“这个专业与基层联系紧密,果农和花农很需要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可很多同学后来转行了,有的去推销园艺产品,有的在办公室做文秘,有的当了记者编辑。” 在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志的印象里,院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去基层养殖场了。“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去基层养殖场用处很大,也很对口,可毕业生大都愿意把户口落在大城市,很多人卖饲料搞营销去了。”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显示,20%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没关系。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说,学园艺的搞管理,学林业的搞营销。“一边是很多基层林场长年招不到本科毕业生,一边是很多学生转行就业,我们的专业设置、学生培养和就业市场培育需要反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特色专业如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和基层结合紧密,很多单位主动找到学校要毕业生。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乔红兵介绍,部分专业的供需比达到1∶6甚至更大,说明这些专业的需求很大。但是专业不对口就业的现象也有发生。 为了能留在大城市 有些学生刚进大学就调换专业 中国农大的毕业生陈龙,刚进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因为知道这个专业要跟基层农业打交道,大二时,他申请调换到了热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说,为了能留在大城市,班上五六名同学刚进大学就调换了专业,还有不少同学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比如力学、土木、考古和新闻专业等。“很多同学说,只有读了研究生,才能进入大城市的科研单位或进入企业领导管理层,不用到基层单位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的胡耀东说,很多刚刚进入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了解到将来要和养猪场、养牛场打交道,就立刻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不愿意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有的同学准备出国,有的同学从大二开始在各种企业里实习,谋求别的发展机会,甚至不少同学去听别的专业的课程,为将来不在这个专业就业做准备。”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专门研究农村基层发展,毕业生蒋金富所在寝室里的6名同学,有两人从大二开始明确表示不喜欢本专业,要换专业考研。另一名同学从大三开始到社会上一家教育公司兼职,“代课一个月能赚1500多元,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将来肯定不从事本行业”。 中国农大理学院化学专业主要学习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河南、山东等地基层县市的好几个农药厂,每年都来学校要人,可没有学生去。学院党委副书记洪莉说,为了能留在北京,一名同学曾到一家民营企业卖牛肉,还有一名同学曾到一家私营企业卖巧克力,从事和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把户口先落下来,一旦稳定了,还可以找其他的工作。”

  • 索引序列
  • 就业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 形式与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 形势与论文参考文献
  • 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 园艺专业就业形势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