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数学之美论文3000字

数学之美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数学之美论文3000字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高等数学是大学工科里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学的自动化专业中更显得格外重要。经历了快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一定认识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与困惑,因此,特对在学习中的遇到困难与将来如何更好的努力,不断提高学习这门课的能力进行了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有所进步。

高中学习数学我经历过两个数学老师。先说说第一个数学老师吧,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老师,他以前是教初中的后来通过考试,升就教了高中,我们是他教的第一届的高中学生。

对于这个我第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我认为他和第二个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上课从来不用ppt,他喜欢写板书,所以每节课后我们都记下满满几页的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单单就我来说我是不能适应的,因为我喜欢上课跟

着老师教学的思路去学习,但是他要我们上课记下他在黑板上学习的板书,这样就导致我们光顾着去做笔记,却没有跟着他上课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不能去理解他讲的是什么,课下对着笔记我们又不记得他上课是怎么讲的。所以高中前部分我的数学一直都不好。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这是一个我估计快要退休的了老师,这个老师因为教书了很多年很有教书经验,也是他后来拯救了我的高中数学。他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天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其实之前很多老师也这么要求过我们,但是我都没有很好的去要求自己。我的这个老师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是一点没有影响他上课的激情,他上课很有感染力,我每节课都跟着他的思路后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上简单的记一下笔记,但是不能影响我跟着他的节奏去听课,也是后来在他的帮助下高中数学成绩有了突飞猛进。对于高中的数学就做这么多的概述,接下来谈谈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我对高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不仅在知识反方面得到了充实,在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高等数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识记的知识相对减少,理解的知识点相对增加;不仅要求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还要明白其来龙去脉;联系实际多,对专业学习帮助大;教师授课速度快,课下复习与预习必不可少。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数学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其作用众所周知。进入现代文明的我们早就习惯于生活在数字的海洋中,用 1、2、3、4进行着基本的沟通交流。但与其巨大社会作用相反的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喜爱数学,真正地醉心于数学研究,挖掘深藏的数学之美。 人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作为一门用数字和图形说话的学科,数学就像是科学童话里的灰姑娘,其枯燥、乏味的表象下面,隐藏着最动人、美丽之处。首先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神秘。简简单单一个符号就可以勾勒出无穷无尽的自然真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只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够囊括浩瀚宇宙的运动规律。对于每一个乐于探求真相的人来说,数学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旅游胜地。一群群数字、一个个图形在这里交织出了一幅幅最动人的风景。这片风景连绵不断却又迥然不同,当你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你绝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也不会有“一马平川任我行”的放纵,有的只是寻幽探胜的意趣和对自然真理的崇敬之情。就连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后,依然要怀着朝圣的心情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谨慎前行。 其次,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应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常被我们用来贬斥那些虚有其表的人和事,可见我们评价美的标准,不光是因为其具备美好的内外部特征,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数学是众科学之母”一句话就说尽了数学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价值体现。购物时用数学,电脑软件的开发、一座城市的交通路线设计、整个地球的网络建设,都离不开数学。甚至于艺术领域,也有数学的身影;数字按不同的音高排列,是悠扬的乐谱;雕塑和绘画中,哪一个少得了数学黄金分割的定律?故宫没有一根钉子的角楼,重檐斗拱的紫禁城,哪一个离得开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数学用数字和图形搭建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阶梯。数学之美犹如优美和谐的乐曲,别具一格的绘画,雄伟壮美的建筑,同样会使数学学习者们激情荡漾。有着这样的奉献和功绩,我们能说数学不美吗? 最后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于一次一次挑战后的成功。而这种美感的获得,常常以长时间的苦苦思考及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而且必须一次次地接受失败与错误, 必须接受枯燥学习所带来的孤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你可能在冲凉时,或者刷牙时,突然间豁然开朗,仿佛音乐突然响起,问题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那时候的我,往往有一种人在高山飘飘然的感觉。这种美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我眼中的数学质朴而充满魅力。作为科学界里一块奇异的宝石它必将在新时代里散发出灿烂的光芒,用它特有的美引导我们不断前行!

高数学习对许多大一学生生来讲, 有些困难,成绩不理想。教师一直在苦苦思考: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了种种努力, 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学习不好, 这是什么原因?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或者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习不得要领。因而, 高数学习必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所收获。1 学习者要意识到学习高数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据了解, 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高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对大学课程里学习高数的重要性不甚清楚,也没有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积极性了。1 . 1 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素质教育作用现代信息、空间技术、核能利用、基因工程、微电子、纳米材料等引领的新技术革命, 以及现代人文科学的定量分析需要以数学为主要基础。数学学科严密的定义方式、缜密的逻辑思维、全面的系统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集中反映,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表现在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技能、数学思维四个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有例子可以验证的。以北京大学地质系为例,一个系就培养了48 位中科院院士, 而这得益于李四光先生的理念——加强数理基础, 原因就是学生的工科数学基础好、逻辑思维强、头脑清晰。1 . 2 培养对高数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激发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就会挤时间学习了。”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高数的兴趣首先从了解数学史做起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中国数学史,了解中国数学的萌芽、发展、全盛、衰弱的过程和原因;我们还可以从高数中的微积分发明的历史谈起,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感受来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激发探求欲望。

“Enjoy every day” 享受每一天,这句《泰坦尼克》中的Jack的经典台词真可谓一语道破生活的真谛——把生活看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真正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孔子曰:“学有三境——知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 而这个乐又何尝不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呢? 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不在于付出多少努力,而在于你的智力的高低。我却不以为然,数学,是一切自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也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夸奖,它是一中既朴实又高超的智慧。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离不开勤奋,勇于实践的精神,有人把数学比作万宝山。然而它的大门却不像游览胜地那样,可以让人门自由进出,对一些学习上的懦夫懒汉来说,面对金光四射的数学大门,却犹如隔窗观花,可望不可及。至于那些畏惧崎岖山路的人,他一生只是在万宝山徘徊空叹。只有那些敢于奋进的勇士,才有可能打开数学之门,满载而归。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她是神秘的、深奥的,她比起其他的学科来似乎更枯燥一些、无味一些。但她又的的确确的是美丽的、耐人寻味的,她是思想与思想的大胆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平等交流,更是情感与情感的浸润融合。 无尽的数学知识正像辽阔的海洋,那大海深处蕴含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畅游其中,为这无垠海洋中数不尽的奇珍的美而陶醉,甚而我们或者我们的学生会有幸步入龙宫,见到更加奇伟怪丽、五彩斑斓的景象,一窥数学的美境。哥德巴赫猜想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或研究,它的证明将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奇、无穷的乐趣;数学史上的许多高峰也正等待后人们去攀登。山越高,路才越奇,越奇才越有惊美的发现。 平淡中见新奇、新奇中才有艺术。明明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未曾料到才能引人人胜,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 我不是擅长格律的诗人,但我愿意谱写享受数学的绝妙诗歌。我不是擅长丹青的画师,但我愿意为享受数学涂抹一笔亮色。我不是擅长音律的舞者,但我愿意为享受数学狂舞亦歌。我不是热衷探险的勇者,但我愿意在享受数学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数学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大山那样宏伟。一个人无论天资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数学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他们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我们必须从第一步起,一步一个脚印,脚塌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过那个辽阔的大海、攀上那座宏伟的大山。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之美论文1000字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家庭中的一对孪生兄弟――浅谈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数学的世界真可谓是浩瀚无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记得曾经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可想而知,数学的伟大与魅力了吧!然而,在数学的大家庭中。有一对兄弟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们的形状,他们的关系,他们的普遍性,让人觉得他们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他们就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一定要沿着某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的图形,之所以说到他们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两个总是被一条直线所连着,好似一对分不开的兄弟,关系十分的密切。把他们拉在一起的这条直线就是他们的对称轴。当然这条对称轴就像一个公正的法官。左右两边的长度、面积、大小等,都一点儿也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所朝的方向。在数学的课本上,我们看见过他们的身影,我们也接触和了解过他们。但是他们给我印象更多的,却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组成的图形或者可以说是事物。一、生活当中的轴对称图形1、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当我漫步在街头时,我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时,我发现如果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接,连接好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而右边的翅膀就像是左边的翅膀沿着对称轴翻过去的图形。跟蝴蝶一样是轴对称图形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如果到了秋天,远看稻田,金黄的一片,不禁使人感觉到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就在这个令人喜悦的季节里,我行走在田边的小路上,随手捡起了一片金黄的树叶,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其实树叶也有对称轴。如果我们将树叶中间的那根经,当成是其左右两边的对称轴,那将树叶右边部分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过去,正好与左边的一半树叶重合。2、商标中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次,我跟我的家人去中国银行取钱,我无意间发现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有两条。第一条是图标中两竖相连接所形成的,而另一条就是方框上下两条横线连接的线段的中点,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第二条对称轴。和中国银行一样的还有中国联通、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奔驰汽车等轴对称图形。但是如果大家觉得前面几个例子,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话,那么下面说到的这个例子大家肯定熟悉的不得了。这个例子就是商标,我先来举一个吧。平时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吃零食。所以我对“旺旺”这个商标熟悉的不得了。我发现在旺旺这个商标当中,将其头发上的一个中点到两脚脚后跟之间的线段的中点,想连接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也正是这条对称轴将旺旺这个图标分成了相等的两份。像旺旺这样具有对称轴的商标还有很多。比如:五粮液的商标、麦当劳的商标、CONVERSE(匡威)的商标等等。而且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也不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数学的无处不在吗。二、建筑当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了生活中较为普通也较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后,也应该说说在建筑方面关于轴对称的宏伟建筑了。像我们中国的天安门城楼。如果用线段连接天安门城楼的左右两边,这条线段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了,这条对称轴不就把天安门城楼分成了相同的两份了吗?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对称轴就是把铁塔底部的两边相连接。连接后的线段的中点与塔尖的点相连接的线段所在那一条直线了。还有一些建筑也利用了轴对称的方法,他们在建筑的前方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池,使建筑倒映在水中,从而形成了轴对称的效果,也增大了空间,使原本的建筑更美观,更加壮观。像泰姬陵,它不就是建筑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的最好例子吗。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一座建筑物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历史,这座建筑物就是白宫。这是一座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行政大楼。白宫著名的背后,轴对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白宫它的对称轴就是顶部的点与底部左右两边线段的中点,相连接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对了,还有我们每个人家里都会有门,一些建筑师为了使门显得更加大气,更加庄重。就把门进行设计,使门的左右两边相同,古代衙门的大门和一些官府府邸的大门也设计成了轴对称的形式。使大门显得更加有气势,愈发显的威严。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只要懂得轴对称图形,善于利用轴对称图形,就能使轴对称图形溶入到方方面面。三、文学当中的轴对称图形1、文字中的轴对称图形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化。这么多年的文化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可谓是数不胜数。剪纸是我们民族十分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就是在这艺术品当中也不乏有轴对称的应用。让我来举个例子吧。我还记得以前我奶奶教我剪繁体的“喜”字时,首先是将红纸对折一下,之后用剪刀在纸上挥舞了一会。打开刚刚对折的纸时,出现了一个“喜”字,当时我看了之后,心里那个高兴啊,惊奇啊,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现在长大了,我也知道了其实在剪“喜”字的过程当中,也运用了轴对称。还有许多剪纸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轴对称的存在,使其更加精致、美观。当然我们现在所写的简体字中,也有轴对称。如“丰”“目”“尖”等。文字的对称轴较为好找,横一横,竖一竖,基本上就能够找到。其实有时候,对称轴也具有复制的功能,它能够把一个字,分成与其相同的两个字,像“二”如果把它的对称轴当作是第一横的中点和第二横的中点,所连接成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话。那么左右两边的图案,不是可以近似的看成两个二吗?此时轴对称就具有复制的功能,但是在我的眼里它还具有另一个功能。就拿这个“一”来说吧。与前面相同,也是画竖下来的对称轴。画好之后,要把这条对称轴当成这个字原有的,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与这条对称轴就组成了一个“十”字。这就是在我眼里轴对称图形的第二个功能。能够使一个字变成另外一个字。2、文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刚刚说的都是文字当中轴对称的应用。那由字所组成的句子呢?其实仔细推敲一下,也有。我记得我以前与同学们都在玩一个游戏,就是一个人说出一句话,另一个人马上就得把这个句子反着读出来。在整个游戏过程当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当我们把这个句子反着读一便时,就会发现它与正着读的语序一模一样。再仔细看一看,这又是一个关于轴对称的应用。这么来说吧,如果我们把“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中的水字不看,那么两个“来”字的中点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可以把这句话分成相等的两等份,这不就证明了句子当中也有轴对称的应用吗?这一系列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出了轴对称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它能使一些作品更加完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使文字变化起来,使句子顺口起来。给文字与句子带来更多的趣味,也给文学添上了十分美丽的一笔。四、奥运当中的轴对称图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在这个令全中国人都兴奋起来,令全世界人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的盛会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轴对称图形——奥运五环旗。我们可以把奥运五环旗(如图一),黄、绿两环相接触的地方点A与黑环上的点B相连接,此时对称轴就是线段A、B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在奥运会上有奥运五环旗当然也会有奥运吉祥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奥运福娃。仔细看看我们的奥运福娃不禁让人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福娃晶晶更是惹人喜爱。他的憨厚,他的朴实,无不给人亲近的感觉。图二就是福娃晶晶在举重的画面。如果大家看一下图二这张图片,就会发现如果把这张图片中的点A与下端的点B相连接。那么这条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福娃晶晶的对称轴。想不到吧,原来奥运福娃也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在奥运会上,当各国的国旗徐徐上升时,又引发了我对轴对称图形的联想。像英国的国旗,它的对称轴就是国旗上下两边线段的中点,所连成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像这样的国旗还有很多。如加拿大国旗、意大利国旗等等。轴对称图形的千变万化,使我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在它每一次变化中,都可以发现许多的惊喜。轴对称变化它也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各个角落,这也给我们研究它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研究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我们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数学。只有我们认识数学,在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我们才能将数学溶入到方方面面。而且只有我们将数学溶入到方方面面,我们才能更加好的去研究数学。其实数学的世界真的好大好大。此时我真想将自己变成大山伫立在数学当中。变成流水穿梭与数学之中,化为白云漂浮在数学之中,成为鸟儿翱翔与数学之中。真诚的希望大家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数学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其作用众所周知。进入现代文明的我们早就习惯于生活在数字的海洋中,用 1、2、3、4进行着基本的沟通交流。但与其巨大社会作用相反的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喜爱数学,真正地醉心于数学研究,挖掘深藏的数学之美。 人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作为一门用数字和图形说话的学科,数学就像是科学童话里的灰姑娘,其枯燥、乏味的表象下面,隐藏着最动人、美丽之处。首先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神秘。简简单单一个符号就可以勾勒出无穷无尽的自然真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只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够囊括浩瀚宇宙的运动规律。对于每一个乐于探求真相的人来说,数学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旅游胜地。一群群数字、一个个图形在这里交织出了一幅幅最动人的风景。这片风景连绵不断却又迥然不同,当你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你绝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也不会有“一马平川任我行”的放纵,有的只是寻幽探胜的意趣和对自然真理的崇敬之情。就连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后,依然要怀着朝圣的心情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谨慎前行。 其次,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应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常被我们用来贬斥那些虚有其表的人和事,可见我们评价美的标准,不光是因为其具备美好的内外部特征,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数学是众科学之母”一句话就说尽了数学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价值体现。购物时用数学,电脑软件的开发、一座城市的交通路线设计、整个地球的网络建设,都离不开数学。甚至于艺术领域,也有数学的身影;数字按不同的音高排列,是悠扬的乐谱;雕塑和绘画中,哪一个少得了数学黄金分割的定律?故宫没有一根钉子的角楼,重檐斗拱的紫禁城,哪一个离得开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数学用数字和图形搭建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阶梯。数学之美犹如优美和谐的乐曲,别具一格的绘画,雄伟壮美的建筑,同样会使数学学习者们激情荡漾。有着这样的奉献和功绩,我们能说数学不美吗? 最后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于一次一次挑战后的成功。而这种美感的获得,常常以长时间的苦苦思考及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而且必须一次次地接受失败与错误, 必须接受枯燥学习所带来的孤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你可能在冲凉时,或者刷牙时,突然间豁然开朗,仿佛音乐突然响起,问题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那时候的我,往往有一种人在高山飘飘然的感觉。这种美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我眼中的数学质朴而充满魅力。作为科学界里一块奇异的宝石它必将在新时代里散发出灿烂的光芒,用它特有的美引导我们不断前行!

生活中的数学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数字就是最常见的。中国的文学中若缺了数字诗、数字联,只怕会失色不少,而生活中缺了数字的计算,只怕也会将生活弄得一团糟,但是数学绝不是枯燥无趣的,数学有它独特的美,它理性抽象,却也可以缠绵悱恻,就像——卓文君的故事一样。两千多年前,卓文君以一首《怨郎诗》换的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两人终于携手白头,留下一段佳话。两千年后的我们只知道一曲《凤求凰》,留下无数美好,却不知中间还有这样一首《怨郎诗》。怨郎诗,是怨是悔已无从知晓,但这首诗将一到十以及百千万镶嵌到诗中,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一到十,说不尽的思念,十到一,诉不尽的心寒。一首诗挽回了一段情,虽然波波折折,但最后还是与子偕老。这首形式奇异的诗歌,以数字贯穿全诗,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一个被相思折磨直到相思成灰的女子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横生,别有一番独特的风格。这样一首凄婉的诗让司马相如想起昔日的夫妻恩爱,让司马相如愧疚,终于亲自登门接走“糟糠”之妻。美丽的诗歌,巧妙的数字镶嵌,成就一段白头偕老的传奇。在当下,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标志设计、招牌设计等等也无不体现出某种数学的美,对称和不对称、如何选取比例的分割,在在都要涉及到数学,数学的运用之广就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只是——你发现了吗?发现数学,发现数学的美。用心去体会吧,枯燥的数学也有它不一般的美,只是我们从来不曾注意。“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稚嫩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那些模糊的记忆早已泛黄,快乐无忧的童年早已远去,只是童年的歌谣还在传唱。

数学之美论文

数学拥有非凡的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下面我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文,欢迎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记载学生平时的表现,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课堂抽象、枯燥,数学作业难又无从下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却不见成效,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本文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何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从容面对数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学有效则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促进成绩提高,体验成就感,从而保持了内在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笑对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那么: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今的数学课堂追求的已不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而是再现更多的既简约而灵动的真实课堂。其实,简简单单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它能把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寻找一条崭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简约、扎实、灵动。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我们的数学学习,在内容上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是也为我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作为课程的数学并非指教材中那点结论性的知识点,例题、习题绝对不是数学学科的全部。“数学应该是阳光!”“数学应该是娱乐!”“数学很美,数学很有趣,数学很有竞争性,数学是人聪明的源泉。”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应当体会数学中的美,得到美的教育,熏陶和激励。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数学中的简洁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字和符号的使用可以替代语言文字,同时又浓缩了语言文字的全部含义。阿拉伯数字看似枯燥,但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数量中抽象得出的。生活中的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只鸟、一群人、一堆西瓜……都可以有简单的1来表示。1是何等的抽象与概括!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数学的对称美。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都具有对称性,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翱翔天际的白鸽,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对称在数学中也随处可见,如11×11=121,111×111=12321……这样的算式体现着对称的美。在几何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等都是对称的。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数学的和谐美。数学中无不体现着统一和和谐的美。这种美既是精细的,又是深邃的。以数学中的图形为例,竖起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比例”的知识,可让我们了解“黄金分割法”以及美学用途。如维纳斯的雕像,埃菲尔换塔的底座与高的比,舞台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重点人物都处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对称、和谐、简洁的美,这些美只有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地体会和领悟。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对称美,欣赏数学的和谐美,共同走进数学的世界,体会数学中的美吧!

可从毕达哥拉斯、罗素等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的观点入手,还有黄金分割等

可以从学完数学之后的感想,以及数学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数学与你所学专业的联系上分析

数学之美论文200

“Enjoy every day” 享受每一天,这句《泰坦尼克》中的Jack的经典台词真可谓一语道破生活的真谛——把生活看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真正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孔子曰:“学有三境——知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 而这个乐又何尝不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呢? 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不在于付出多少努力,而在于你的智力的高低。我却不以为然,数学,是一切自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也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夸奖,它是一中既朴实又高超的智慧。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离不开勤奋,勇于实践的精神,有人把数学比作万宝山。然而它的大门却不像游览胜地那样,可以让人门自由进出,对一些学习上的懦夫懒汉来说,面对金光四射的数学大门,却犹如隔窗观花,可望不可及。至于那些畏惧崎岖山路的人,他一生只是在万宝山徘徊空叹。只有那些敢于奋进的勇士,才有可能打开数学之门,满载而归。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她是神秘的、深奥的,她比起其他的学科来似乎更枯燥一些、无味一些。但她又的的确确的是美丽的、耐人寻味的,她是思想与思想的大胆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平等交流,更是情感与情感的浸润融合。 无尽的数学知识正像辽阔的海洋,那大海深处蕴含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畅游其中,为这无垠海洋中数不尽的奇珍的美而陶醉,甚而我们或者我们的学生会有幸步入龙宫,见到更加奇伟怪丽、五彩斑斓的景象,一窥数学的美境。哥德巴赫猜想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或研究,它的证明将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奇、无穷的乐趣;数学史上的许多高峰也正等待后人们去攀登。山越高,路才越奇,越奇才越有惊美的发现。 平淡中见新奇、新奇中才有艺术。明明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未曾料到才能引人人胜,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 我不是擅长格律的诗人,但我愿意谱写享受数学的绝妙诗歌。我不是擅长丹青的画师,但我愿意为享受数学涂抹一笔亮色。我不是擅长音律的舞者,但我愿意为享受数学狂舞亦歌。我不是热衷探险的勇者,但我愿意在享受数学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数学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大山那样宏伟。一个人无论天资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数学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他们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我们必须从第一步起,一步一个脚印,脚塌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过那个辽阔的大海、攀上那座宏伟的大山。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其作用众所周知。进入现代文明的我们早就习惯于生活在数字的海洋中,用 1、2、3、4进行着基本的沟通交流。但与其巨大社会作用相反的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喜爱数学,真正地醉心于数学研究,挖掘深藏的数学之美。 人们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作为一门用数字和图形说话的学科,数学就像是科学童话里的灰姑娘,其枯燥、乏味的表象下面,隐藏着最动人、美丽之处。首先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神秘。简简单单一个符号就可以勾勒出无穷无尽的自然真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只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够囊括浩瀚宇宙的运动规律。对于每一个乐于探求真相的人来说,数学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旅游胜地。一群群数字、一个个图形在这里交织出了一幅幅最动人的风景。这片风景连绵不断却又迥然不同,当你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你绝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也不会有“一马平川任我行”的放纵,有的只是寻幽探胜的意趣和对自然真理的崇敬之情。就连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后,依然要怀着朝圣的心情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谨慎前行。 其次,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应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常被我们用来贬斥那些虚有其表的人和事,可见我们评价美的标准,不光是因为其具备美好的内外部特征,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数学是众科学之母”一句话就说尽了数学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价值体现。购物时用数学,电脑软件的开发、一座城市的交通路线设计、整个地球的网络建设,都离不开数学。甚至于艺术领域,也有数学的身影;数字按不同的音高排列,是悠扬的乐谱;雕塑和绘画中,哪一个少得了数学黄金分割的定律?故宫没有一根钉子的角楼,重檐斗拱的紫禁城,哪一个离得开严谨的数学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数学用数字和图形搭建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阶梯。数学之美犹如优美和谐的乐曲,别具一格的绘画,雄伟壮美的建筑,同样会使数学学习者们激情荡漾。有着这样的奉献和功绩,我们能说数学不美吗? 最后我认为数学之美,美在于一次一次挑战后的成功。而这种美感的获得,常常以长时间的苦苦思考及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而且必须一次次地接受失败与错误, 必须接受枯燥学习所带来的孤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你可能在冲凉时,或者刷牙时,突然间豁然开朗,仿佛音乐突然响起,问题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那时候的我,往往有一种人在高山飘飘然的感觉。这种美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我眼中的数学质朴而充满魅力。作为科学界里一块奇异的宝石它必将在新时代里散发出灿烂的光芒,用它特有的美引导我们不断前行!

我发现了数学之美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数学兴趣班,目的是让我在数学方面超过同学,让老师更加喜欢我。 上了兴趣班以后,我开始广泛接触数学,习题也做了不少。渐渐地,我感到做题很辛苦,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继续上数学兴趣班,而是发现了数学那种特有的美。 四年级时,我开始接触奥数题。 奥数可比一般的计算题那多了。有一次,我做题时遇到一道题,非常难,这是一大属于划船问题的奥数题。我琢磨了半天,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决定问老师。经过老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的解法这么简单呀,我怎么没有绕过这个弯呀。从此以后,我做题时又多了一份认真。 有两种题是“数图形”和“数线段”。刚刚接触时,我常常数的头晕眼花,令我头疼。那一段儿时间,我天天诅咒它们快点消失。过了几天,老师讲了这两种题的简便计算公式:(点数-1)×点数÷2. 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这一类型的题,比我以前用的笨方法不知快了多少,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好多好多倍呢! 慢慢的,我便不满足于现状,我不再是那只等着妈妈喂食的小鸟,我开始自己去寻食,自己在数学的海洋里探索,去研究那一个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去寻找更高的目标,在蔚蓝的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 每当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我的心里就会荡漾起幸福的涟漪,每当这时,心中总有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流过,那是一种甜蜜的滋味。 是的,是数学那独特的美吸引着我,引领我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如果没有它,我就不会爱上数学,更不会数学那么痴迷。 我发现了数学之美。

数学拥有非凡的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下面我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文,欢迎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记载学生平时的表现,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课堂抽象、枯燥,数学作业难又无从下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却不见成效,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本文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何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从容面对数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学有效则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促进成绩提高,体验成就感,从而保持了内在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笑对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那么: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今的数学课堂追求的已不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而是再现更多的既简约而灵动的真实课堂。其实,简简单单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它能把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寻找一条崭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简约、扎实、灵动。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数学之美论文

我发现了数学之美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数学兴趣班,目的是让我在数学方面超过同学,让老师更加喜欢我。 上了兴趣班以后,我开始广泛接触数学,习题也做了不少。渐渐地,我感到做题很辛苦,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继续上数学兴趣班,而是发现了数学那种特有的美。 四年级时,我开始接触奥数题。 奥数可比一般的计算题那多了。有一次,我做题时遇到一道题,非常难,这是一大属于划船问题的奥数题。我琢磨了半天,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决定问老师。经过老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的解法这么简单呀,我怎么没有绕过这个弯呀。从此以后,我做题时又多了一份认真。 有两种题是“数图形”和“数线段”。刚刚接触时,我常常数的头晕眼花,令我头疼。那一段儿时间,我天天诅咒它们快点消失。过了几天,老师讲了这两种题的简便计算公式:(点数-1)×点数÷2. 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这一类型的题,比我以前用的笨方法不知快了多少,而且正确率也提高了好多好多倍呢! 慢慢的,我便不满足于现状,我不再是那只等着妈妈喂食的小鸟,我开始自己去寻食,自己在数学的海洋里探索,去研究那一个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去寻找更高的目标,在蔚蓝的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 每当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我的心里就会荡漾起幸福的涟漪,每当这时,心中总有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流过,那是一种甜蜜的滋味。 是的,是数学那独特的美吸引着我,引领我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如果没有它,我就不会爱上数学,更不会数学那么痴迷。 我发现了数学之美。

数学拥有非凡的美,而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才能够发现。下面我给你分享数学课堂之美论文,欢迎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体验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记载学生平时的表现,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摘 要:部分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课堂抽象、枯燥,数学作业难又无从下手,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却不见成效,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本文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何布置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从容面对数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学有效则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促进成绩提高,体验成就感,从而保持了内在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以有趣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笑对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那么: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今的数学课堂追求的已不是华而不实的课堂,而是再现更多的既简约而灵动的真实课堂。其实,简简单单的数学课堂同样精彩,它能把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寻找一条崭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是简约、扎实、灵动。

一、简约而不简单

数学课堂应是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相反地,简约的背后包含着太多的“不简单”。

1、情境创设,精“简”有趣。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创设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华,忽视内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比如,在教学《动手做(一)》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好朋友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带领他们畅游智慧王宫这一情境,课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他们渴望在王宫里探密,寻求数学知识。此时再呈现国王的三幅简笔画,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为新授的动手拼图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有趣。

2、教学方法,灵“活”有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中,我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现搭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起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衣服,通过动手配一配,议一议,写一写,找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需要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再通过路线的搭配,发现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线的方法具有优越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自然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游艺项目价格的搭配和数字的组合方法,让学生自主试一试,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尝试成功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体会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使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知识得到迁移应用。

二、扎实而不零乱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但在注重实效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要扎实,而不是摸不清头绪,零乱无序。

1、自主探究,开发思维。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获得分数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折出1/4,接着再来感知四分之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想要的分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思维能力提高了。

2、练习有度,拓展思维。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因此,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应用提升这一环节,我精心设计了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联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设计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巩固中经历了应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学习体验。

3、巧设质疑,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质疑是创新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圆的画法时,有学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圆比较大,而圆规又太小,应怎么画这个圆呢?又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有学生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常出现3:0,4:0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然后在教师适当点拔中解疑、释疑。这样不但让学生通过合作释疑,还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深度、广度的理解,养成勇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灵动而不生硬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种注入式的数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舍。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用教材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当然,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适当剪裁、取舍,有时能够锦上添花。比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以调配绿色这一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使学生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动手操作,直观形象。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独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并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时间的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数学美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国内的研究来看,有这样一些描述:“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数学美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数学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数学美的本质在于序”……等等。 数学美的客观性:即指客观存在于数学领域中的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为转移的,尽管因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或特定的数学美都能为审美主体所感知,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数学美的存在。 数学美的社会性:数学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数学美是对人而言的。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理论创造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或者说“自然人化”了。所谓的“人化”就是人格化,即自然物具有人的本质的印记,实质上就是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内容正是数学美的内容,它是数学美产生的本原。 数学美的物质性:数学美的内容――人的本质力量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必需要有附体,数学美的这种形式或附体,即数学美的物质属性。 数学美的宜人性:即数学美形式应该使审美主体感到愉悦。审美主体的愉悦性,一方面自然是由审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还在于对象本身是具有足以引起主体愉悦的属性和条件。简言之,数学美的形式必须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的本质上相吻合。 首先要提到的当推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次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认为宇宙的和谐是由数决定的,他运用这一美学思想形成了点子数(即形数)理论;并以所谓亲和数与完全数来反映体现宇宙和谐的“亲和”与“完全”。 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拉图认为数学的美是一种纯抽象的美,尽管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抽象的世界,但他却第一次提出了理念世界是“真善美的统一”的见解。 17世纪,笛卡儿所创立的解析几何是数学史上极其杰出的成果,它使几何与代数得到完美的统一,充分揭示了数学的协调美和统一美。 18世纪,该世纪著名数学家欧拉的数学美思想在其《无穷小分析引论》中得到生动的体现,这是一部极其优美的数学专著。 19世纪,有人称19世纪的数学是“革命的数学”,数学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极为活跃,拉普拉斯、高斯、哈密尔顿、黎曼等人在这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20世纪,数学家们开始自觉地运用数学美学方法,总结数学审美标准,探讨数学发明中的审定心理,其突出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庞加莱及被誉为“超人的天才”的冯·诺伊曼,还有研究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的法国著名数学家雅克·阿达玛。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 简单性 是数学美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作为反映现实世界量及其关系规律的数学来说,那种最简洁的数学理论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单性又是数学发现与创造中的美学因素之一。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代数运算中之乘法与幂的运算的引进是源于避免重复的加法运算和重复的乘法运算: 统一性 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 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矛盾性体现了和谐;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反映了不同对象的协调一致。例如,数的概念的一次次扩张和数系的统一,运算法则的不变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 对称性 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命题关系中的对偶性、数学方法中的对偶原理方法都是对称美的自然表现。毕达哥拉斯说:“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因为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此外,象正多边形、正多面体、旋转体和圆锥曲线等都给人以完善、对称的美感。在代数中轮换对称式表明了代数式中字母可以互换的对称关系。在数学解题方面,对称方法和反射方法往往使问题解决的过程简捷明快。 秩序性,就其愿意而言,秩序是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也可作为层次等等的理解。数学中的“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意大利数学家G·卡雷里认为,“数学是而且将总是一门被看作关系系统的序的科学。当涉及形式时,它从不会与它们的实质有关,而仅仅与这些形式之间可陈述的联系有关。单一元素只能在使之有序化的系统联系之中才得到决定并因而获得意义。” 奇异性,奇异性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思想、方法、理论)所突破,或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结果所带来的新颖和奇特。 数学美学方法的特点 1、直觉性,审美直觉是数学直觉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数学美学方法主要还是一种受审美直觉所驱动,而作出美学考虑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数学美学方法的成功运用与主体的直觉能力就有很大关系。这一特点也说明,运用它所得到的结论,最终还要通过逻辑方法的检验才能成立。 2、情感性 数学美学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审美主体的数学美感之上的,和任何美感一样,人们对于数学的美感也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愉悦、平和、明快、困惑、兴趣盎然、心满意足乃至于激动与惊异……数学美学方法总是是伴随着这种种感情体验,这与逻辑方法所具有纯粹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选择性 数学美学方法是自觉地依据美学的考虑来作出选择的方法,它是“非常自足的、美学的、不受(近乎不受)经验的影响。”这种选择性使美学方法并不成为解决数学问题或获得数学发现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确定方向、原则的策略方法。这种选择性是导致数学发现发明的指路灯,因此,它又使数学美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4、评价性 数学美学方法常常表现为对已获数学成果的一种鉴赏与评价,一般来讲,逻辑方法的运用以问题的解决为方法的终结,而美学方法不仅关注问题是否解决,更主要是考虑问题的解决优美?前者着意于数学问题的“真”,后者着意于“真、善、美的统一”。庞加莱指出:“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发展的历史已表明,美学方法的评价性对于“数学理论的富有成果性”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美学方法运用的基本途径 1、增强审美自我意识,善于发现数学美因 在数学活动中,活动者的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活动者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一般意义上也称为美感。它包括审美兴趣、审美倾向、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美感尽管表现为主观的,但它最终是来源于数学活动实践,数学中丰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简称为美因)是美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只有在美因促使主体美感产生的条件下,主体才能作出美学的考虑。因此,善于发现数学美因,“识得庐山真面目”,是运用数学美学方法的前提。 2、在数学审美活动中,注意逻辑方法与直觉方法的结合。 美感的产生一般而言是直觉的,但这并不意味理性思维与审美无关,美学研究表明,理性思维在审美中是有重大作用的(数学审美更是如此)。在数学活动中,发获得真正的审美要,必须把逻辑思维方法与直觉方法结合起来。逻辑思维在数学审美中可以起到规范知觉、想象的趋向作用,前者渗透溶化于后者之中,才使审美感受不是一种初级的感性知觉,或一堆空幻的主观想象,而是对数学对象本质的某种能动的反映。 3、在数学认识、评价及创造过程中,自觉地以数学审美标准作指导。 审美教育的特征 1、和谐性:“和谐”是美学的一条重要的原理。中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和谐性教育的好题材,和谐性也有助于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2、形象性:美育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它总是通过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来诱发和感染教育者的。数学中直观教具、精美图形以及数形转化的方法都能产生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 3、情感性:美育通过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受教育者将有一定情绪体验,得到一定的情绪陶冶和心理满足,若能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涟漪,那无异于为学习添加了催化剂。 4、自由性:美育给人以自由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只有进入自由境界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善于引导和启发。 5、鲜明性:审美教育伴随着情感的激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在心灵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有时,即使知识被遗忘,而那触动情感的形象,却终生难忘。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我们的数学学习,在内容上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是也为我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作为课程的数学并非指教材中那点结论性的知识点,例题、习题绝对不是数学学科的全部。“数学应该是阳光!”“数学应该是娱乐!”“数学很美,数学很有趣,数学很有竞争性,数学是人聪明的源泉。”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应当体会数学中的美,得到美的教育,熏陶和激励。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数学中的简洁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字和符号的使用可以替代语言文字,同时又浓缩了语言文字的全部含义。阿拉伯数字看似枯燥,但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数量中抽象得出的。生活中的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只鸟、一群人、一堆西瓜……都可以有简单的1来表示。1是何等的抽象与概括!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数学的对称美。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都具有对称性,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翱翔天际的白鸽,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对称在数学中也随处可见,如11×11=121,111×111=12321……这样的算式体现着对称的美。在几何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等都是对称的。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数学的和谐美。数学中无不体现着统一和和谐的美。这种美既是精细的,又是深邃的。以数学中的图形为例,竖起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比例”的知识,可让我们了解“黄金分割法”以及美学用途。如维纳斯的雕像,埃菲尔换塔的底座与高的比,舞台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重点人物都处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对称、和谐、简洁的美,这些美只有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地体会和领悟。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对称美,欣赏数学的和谐美,共同走进数学的世界,体会数学中的美吧!

  • 索引序列
  • 数学之美论文3000字
  • 数学之美论文1000字
  • 数学之美论文
  • 数学之美论文200
  • 浅谈数学之美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