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是李云龙的更精彩。如果没记错的话,丁伟的论文在当时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也是稍有反动的(当时中国和老大哥的关系还在蜜月)。论的是中国在当时,未来的国防防御;兵力部署方向。当然可能是剧情需要,或者没有字数要求。我觉得论述这种大课题,短短千余字使丁伟的论文颇显空洞。我觉得李云龙的论文,是从个人的经历实际出发,饱含常年积累的经验体会。经过学院教员(原国民党军官,名字忘记了)的润色,写出了我们解放军的最宝贵的东西。亮剑精神是意志力,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致使解放军在武器装备低,补给物资少,指挥员受教程度低等不利条件下,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取得胜利简历新中国;并在抗美援朝,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中立于不败。亮剑精神是根本,也是我们未来在处于不利状况下抵御外侵时的不二法宝。李云龙的论文个人觉得更有价值。写的沉长了,勿见怪。呵呵。
晋西北铁三角之中,大家一致认为丁伟是一个帅才,经历过战争的考验,他的军事眼光和军事素养已经远远在李云龙和孔捷之上了。李云龙的毕业论文不过是讲述军人的作战意志:亮剑精神。因为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成果并不是很好,虽然军事理论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军事境界,这一点,丁伟和孔捷做的都比较好。
丁伟的论文是《论我国的国土防御的重点》,这篇论文被当做最经典的军事毕业论文,因为丁伟在毕业论文里面所做出的论述不是某一场战役,而是防患于未然的未来百年大计。他通过假设,把中国未来周边几十年的态势做了一个充分的预想,并且相当合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假想完全符合事实。
本来是一个好的论文,但是丁伟指出的国土防御重点是东北地区,也就是面对苏联的防御,他直接假想苏联未来可能会和中国有嫌隙,这引起了当时一众中国军官的大力谴责。甚至有人直接在毕业论文的现场指责丁伟:你的言论很危险。
为啥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在当时正处于蜜月期,就像中国人所叫的老大哥一样,他们不但在资金上援助中国,而且还派遣专家权利帮助建设中国,所以丁伟这个时候提出放着苏联,这犯了所有军官的大忌。
其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龙头老大,而且二战中曾经各种帮助中国,中国当时和美国,西方各国关系都不咋地,唯有和苏联亲,所以这个话题很忌讳。
其三: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发源于苏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所以丁伟虽然有眼光,但是他没有找到好的时机,不过还好学院院长比较开明,这才让他逃过一劫,顺利毕业。
往后退二十年,丁伟之言,何其明智,何其先知,何等的战略眼光也。
因为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还非常的好,是中国的老大哥,但是丁伟,却在这个时候,对两国未来的关系做出了假想。
因为丁伟的论文言论已经完全颠覆了军官们的信仰。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被认定为危险的言论。
这么著,你去买一本亮剑书,那里可能有。
《亮剑》是一部抗战电视剧,可以说是一部特别经典的电视剧。而《亮剑》中的角色刻画特备生动,其中的李云龙、丁伟、孔捷、等人都是抗战英雄。但是这三个人中谁的军事才能最强,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析这三个人,看看谁的军事才能最强。
首先我们看看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李云龙打平安县城可谓是一个经典,但是这一战也暴露了三个人的性格。李云龙打平安县城的时候自己是为了给自己老婆报仇而打的,他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考虑,攻坚重武器、友邻军队、枪械弹药这些都没有考虑,所以李云龙意气用事注定不适合指挥大军团作战。
而此时的孔捷是把自己的一营、三营、警卫连、县大队区小队全部投入战争,是全员出击来阻击日军,一句依托有利地形,展开全面阻击来概括了,并没有下达具体的布防,而且在部队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仍旧让人死守阵地八小时,导致二营全军覆没。而丁伟则是命令一线部队阻击敌军步兵,二线部队来阻击日本的骑兵。后来在损失过大之后,丁伟就直接下令炸桥,并且让部队利用公路隘口来阻敌增援,用最小的代价阻敌增援。
李云龙还有一次就是身为一个师长带着自己的警卫排直接奇袭楚云飞的师部,结果楚云飞还特别轻蔑的说鄙人要撤退了。一个师长这么冒险,那就是对一个师不负责任,那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师长,就是一个莽夫。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刚大发雷霆的原因,师长一旦出事那么部队将会群龙无首成为一盘散沙。 这也就是为什么丁伟和孔捷都是军长,而李云龙只是一个代军长。
他们真正的区别就是在毕业论文上,李云龙的毕业论文就是《亮剑精神》;丁伟的就是《大纵深防御战略》;电视剧里面孔捷的论文没有,但是根据孔捷和他俩人就朝鲜战争的谈话,孔捷的论文应该就是三军协同作战的论文。亮剑精神就是一个军队的军魂,而丁伟则是给军队一个战略,孔捷的就是战术配合。
丁伟直接的提出了国土防御的重点,在西部大纵深多层次的部署防御地带,将苏联作为防范对象。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就是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李云龙的思想。孔捷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提出了应该重视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进入现代化战争。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高下了,丁伟是完败李云龙和孔捷两人。丁伟是一个帅才,为军队布置战略部署。而李云龙适合做一个先锋,带着特种部队直插要害。孔捷就是中规中矩的将军,按照上级命令打仗,从不冒险抗命。
1、是《亮剑》第30集。2、《亮剑》是由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的战争题材剧。3、剧情:李云龙回到南京军事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院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三人,三人承认错误并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后参加国庆阅兵。孔捷在写论文的时候谈起了朝鲜战争,感慨万千,三个将军陷入沉思。最后李云龙确定了自己论文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李云龙的论文受到学院上下一致好评,并在毕业前夕被授予少将军衔、独立自由勋章、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李云龙和战友们缓缓举起右手向军旗敬礼。
貌似只有李云龙和丁伟的,没有孔捷的.李云龙的论文--论军人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丁伟的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各位主考,同志们。当你仔细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你就会对这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及其战略防御的重点游客更清醒的认识。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邻居,是我国生存利益的所在。我想打一个比方:比如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那么这个家族谁说话最算数?当然是年长的老太爷。老太爷的健在,使这个家族充满了凝聚力。那么我在想,万一有一天,老太爷去世了,怎么办?这个家族会不会由此而支离破碎?答案是肯定的。在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家里的兄弟们必然要分家单过,另起炉灶。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大家族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分裂则是必然的。(丁伟同志,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一个考官)(对不起,请耐心地听我讲下去。——丁伟)我要说的是,在当今世界大的战略格局下,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问题。我想向在座的各位提一个问题: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的领土不会受到外敌的入侵?恐怕没人做这个担保。那么我们的敌人会是谁呢?不知道。这正是我和在座的诸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那好,我们就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设定为假想敌。A,B,C,三个国家。请看地图。我国领土的南部,直接的威胁是台湾的国民党部,以及他们占领的诸岛屿。间接威胁是驻守台湾海峡的A国第七舰队,以台湾目前的军事状况,很难发动一场大战,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有限战争。而A国刚刚在朝鲜板门店签处了停战协定。段时间内无力再战。况且A国由于国家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会轻易地卷入一场大型战争。再看我国领土东部,B国。在二次大战当中,B国的军事工业被全部地摧毁,二十年之内很难东山再起,那么从国土范卫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我国领土内陆防御的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个假想敌国是,C国。我刚才说过,任何一个大家族的稳定,都是相对的。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也是如此,兄弟手足之间可能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就更为脆弱。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都要高于意识形态的信仰。别的都是扯淡,同志们,我要申明一点,今天我所谈的,不是政治问题,也不是外交问题,作为军人,我所考虑的,是单纯的国土防卫问题。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请看我国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线,几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于我,极易受到攻击,新疆内蒙的戈壁和草原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集群部队及摩托化纵队的开展。我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前出,易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对方一旦得手,我国将丧失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后果不堪设想。而旅顺港的失守,将使对方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他们的舰队可以沿我国的海岸线巡航,我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将全部被封锁,而对方却可以在漫长的海岸线任何一点进行两栖登陆。同志们,这绝非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将来的某一天很肯要发生的事情,这潜在的,巨大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好,丁伟,你的设想是什么?谈点具体的。——一个考官)好,我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形成一种统一的战略构想,把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放在首要的地位上。具体的军事部署应该是这样:第一,在东北地区建立永备的国防工事,设置大纵深多解体次的防御地带。二线部队应设立精锐的动机兵团作为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在西部和北部,防御重点应设置在二线,干脆让出戈壁和草原,依托有利的山脉组织防御。第三,东北的一线兵团应确立全守的作战指导,具体实施就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避免敌军的攻击锋锐,把战场摆入敌方境内,如果我们能够切断纵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那么敌人的突击集团就会失去后勤保障,攻击势头必然顿挫。而后我们就可以••••(丁伟,你的政治立场很危险!任其发展下去,太可怕了!)我刚才说过,我今天所讲的,是单纯的国土防御问题,就事论事,与政治、外交无关!如果同志们有什么想 法,你就把她当作沙盘上的一场军事对抗游戏好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尽管这是一种设想或游戏,我认为在将来的某一天很可能发生! 我是军人,我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那是个电视剧吧
亮剑里的东野三猛分别是丁伟,李云龙,孔捷,在这三个人中,孔杰不大会打仗,李云龙还比较强,但最厉害的还算丁伟。
很多人说丁伟在接受新一团后没有巨大战果,因此说丁伟带兵能力不行,其实这些人压根就没有仔细看剧,在《亮剑》晋西北铁三角中,丁伟是指挥作战能力最强,相对于李云龙来说,是带越多的兵,发挥的作用越大,颇有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气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晋西北铁三角中,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位将领,谁才是最能打的崽。
打仗以不要命著称的孔捷,为何却是晋西北铁三角中能力最差的?
孔捷其实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能力最差的一个,李云龙管他叫孔二愣子,主要还是太愣,对于孔捷,李云龙的评价最客观,我一个营就能干掉你新二团。
剧中孔捷打了多次败仗,第一次是独立团在忻口战役的时候,被坂田联队打败了;第二次是被山本特工队偷袭,来了个200比0的伤亡;孔捷最大的失误是在朝鲜战争时候,一个军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
当然,这其实都是战争中的常态,可以表明孔捷在晋西北铁三角中能力最差,但是不能证明孔捷是一个不合格的指战员。
比如第一次忻口战役中,一个坂田联队人数不低于3800人,独立团当时的建制,可能不足1500人,按照白崇禧的说法,国军五倍于敌方能开战,这是一场没有可比性的战役。
第二次山本特工队偷袭,虽然孔捷在防御上出现一点问题,但是李云龙后期防御的那么强,还是被山本给干了,可以说,不是八路军不行,而是山本特战队太强。
第三次孔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军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也不完全是指挥能力不行,而是碰上硬茬子了,看过《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的兄弟,估计会对美军的一个营级作战单位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朝鲜战争时,我军一个军的火力,还真就未必比美军一个营强多少,尤其是美军的海空支援,更是我军所欠缺的。
说白了,孔捷的指挥水平有限,再加上遇到的都是硬茬子,所以,失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具有亮剑精神的李云龙,抛弃主角光环真实作战能力如何?
李云龙给人的印象是没打过败仗,基本每次遇到困难情况都能成功解决,李云龙作战有两大法宝,一个是在战术上喜欢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找不着北;另一个是喜欢拼狠,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其实,这种东西都是主角光环,臆想成分太大,在敌我双方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也许还有点用,但是不能把日军当傻子,剧中很多战役都有历史原型,但是很多并不完全如剧中所展示的一样,真实的历史充满了惨痛。
而打狠架,我军从来都不是日军的对手。这部剧的名字叫《亮剑》,导演意在刻画一种,只要我们敢跟日本人亮剑,那就所向无敌,抗日战争之艰难,不敢亮剑是真实存在的,而根本原因不单单是胆怯,更多的是,没有剑可亮。
要说中国抗战史上敢于亮剑的确实没有,而敢于亮刀的,倒是有一个,那就是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大刀队拿着砍刀跟日本人殊死拼杀,的确振奋人心,民国以来新闻媒体多加吹嘘,后方群众热心捐款筹集大刀送往战场。
真相是二十九军大刀队是一种民间称呼,他的真实编制是手枪队,在白刃战的时候,近距离用手枪击毙敌人,其效果远比刺刀要强的多,但是手枪和子弹不充足,在白刃战的时候不得不拿大刀作为辅助武器。
假如当时的爱国民众给二十九军筹集的不是一大堆没用的大刀,而是盒子炮和子弹,相信长城抗战将会是又一番景象。
李云龙训练士兵砍大刀,其实也是子弹不充足的表现,八路军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武器弹药奇缺,不得不学二十九军拿大刀抗战。
亮剑精神是抗战的精神战法,但是不是白白送死,丁伟曾说:“他李云龙你要给他一个师,他敢打太原”,假如真给李云龙一个师,我想这个师在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下,一定会损失惨重。
其指挥的平安格勒会战,虽然看起来热情澎湃,如果没有友军仗义出手,被外围日军突破防线,那整个独立团将全军覆没。
抛开主角光环,李云龙就是一个善于搞伏击战、突击战的团级指挥官,在剧中,虽然李云龙当了师长,但是由于率领小分队突击敌军指挥部被炮弹击中,最后下了火线,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个团级以上的指挥官,都没能上最前线,这是对全团的责任。
敢横扫廖耀湘一个军的丁伟,为什么是铁三角中最牛的将领?
孔捷是敢打硬仗,但是不会动歪脑筋,李云龙比孔捷强很多,既能打硬仗,更擅长打伏击战,也擅长两军对垒时,以一支尖刀小队穿插敌军后方,直接端掉敌军指挥部,但是上升到师一级的作战层次上,就欠缺点意思了。
丁伟虽然也是泥腿子出身,但显然是上面更看重,更想要培养的将领,在接替李云龙新一团的时候,正好是要去培训深造。
主要原因就是丁伟是受过教育,有些文化的人,其实放眼全世界,只要建立正规军事教育体系后,军官都必须是有文化的人当,泥腿子连图都不会画,到现在化战争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军事学院毕业论文上,丁伟指出苏联肯定是对中国以后威胁最大的国家,并且提出了大纵深的防御理念,这种军事战略眼光可以是很远大了。
在平安格勒会战的时候,李云龙万人围攻平安县城,孔捷全力支援,其实都是硬干,只有楚云飞和丁伟,采取“层层防御,梯次配置”,也就是拖延时间,只要李云龙部得手,外围自然就解除危机了。
在抗战时期,我军比较青睐游击作战,不擅长打常规战,这是丁伟新一团没有李云龙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
当然根本原因是当时日本采取疯狂的扫荡计划,是我军处境最艰难时期,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新一团虽然表现不亮眼,但是也是损失最少的部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等到丁伟当了师长,那就是鲤鱼过江,势不可挡。
在解放战场上,是林老总爱将,驰骋东北战场,后来丁伟说:“辽沈战役时,我一个师扫他廖耀湘一个军”!
不了解廖耀湘的人,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威力,了解廖耀湘的人可能认为丁伟是在吹牛,只有知道丁伟原型的人,才知道敢说出这样一句话,那得是什么样的人物。
国民党当时五大主力,放置在东北战场的有两个,分别是新一军和新六军,全部都归廖耀湘指挥,作为黄埔军校的佼佼者,毕业后又到法国圣西尔军校以骑兵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廖耀湘,在机械化作战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辽沈战役时,廖耀湘兵团堪称是国民党党史上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
这样一个兵团中的任意一个师,拿出来都是国军精锐,丁伟说横扫廖耀湘一个军,那是何等气魄,实际上丁伟的原型是钟伟,也就是东野第五师,在建国后,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记载:“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
《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 约1954年 : 各位主考,同志们。当你仔细深入的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你就对这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及其战略防御的重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邻居是我国生存利益的所在。 我想打一个比方,比如由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那么这个家族谁说话最算数呢?当然是年长的老太爷,老太爷的健在,使这个家族充满了凝聚力,万一有一天,老太爷去世了,怎么办?这个家族会不会由此而支离破碎?答案是肯定的。在这种群龙无首的状况下,家里的兄弟们必然要分家单过、隆起炉灶。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大家族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分裂则是必然的。 考官:丁伟同志,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丁伟:对不起,请耐心地听我讲下去。 我要说的是:在当今世界大的战略格局下,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问题。 我想向在座的各位提一个问题: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的领土不会受到外敌的入侵?恐怕没人做这个担保,那么我们的敌人会是谁呢?不知道。这正是我和在座的诸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那好,我们就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设定为----假想敌-----A B C 三个国家。 请看地图:我国领土的南部,直接的威胁就是台湾的国民党部队,以及他们占领的诸岛屿。间接的威胁是驻守在台湾海峡的A国第七舰队,以台湾目前的军事状况,很难发动一场大战。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有限战争,而A国刚刚在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况且A国由于国家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会轻易地卷入一场大型战争。 再看我国领土的东部,B国,在二次大战当中,B国的军事工业被全部的摧毁,二十年之内很难东山再起。那么从国土防卫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我国领土内陆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假象敌国是-----C国。
因为他的毕业论文所提出来的思想与当时的情势并不吻合,甚至还被称作为一种背叛,所以军官们对此很反感,认为是危险的言论。
亮剑:丁伟是军长,为何李云龙只是代军长呢?《亮剑》中赫赫有名的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作为老大哥当之无愧,然而到了1955年授勋,丁伟和孔捷都是团长,李云龙却只是个代军长!这是为何?愿意之一,是李云龙受伤后,后期参加的战争就少了,在战功上要比丁伟和孔捷少一些。但是,小编认为,这里面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
在剧中,李云龙敢拼敢闯,是一员悍将,而且在独立团,也有一言堂的军阀味道。但当时形势所迫,往往哪里危险,李云龙就会出现在哪里。而到了解放战争,战争形势和领导职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师长的李云龙,主要工作任务是统筹全局和协调各方,但在与楚云飞部对阵的时候,李云龙竟然带着警卫排打突击了!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李云龙部后期战斗伤亡越来越大了,他还通过私人关系问赵刚要过战士。
对此,李云龙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过。但相比较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孔捷虽然指挥独立团时弱于李云龙,但孔捷的协同能力明显强过李云龙;而丁伟,是一个有思想的真正军人,爱琢磨钻研战略战术问题,大家可能还记得,铁三角就是丁伟提出来的。两个人对战争的思考随着磨练快速增长,与李云龙的差距慢慢缩小,并成功地超越。战国后,三人同时安排到军事学院学习,李云龙是带抵制情绪的,在学校不仅带头闹事。
当常乃超教员拿苏德战场做案例时,李云龙跳起来大说特说自己的淮海战役。此举有两个原因,一是老李不甘于做手下败将的学生,显示自己的实力;二是老李对苏德战场不熟悉。他无法理解苏德战场发生的事情,只好偷换概念掩饰自己的不足。学院结业论文曾一度难住了李云龙,这时候是丁伟帮他拟定的主题:《亮剑精神》,丁伟自己为什么不写?若说他写不了,这不太可能,比较丁伟是对田墨轩的理论都有思考的人,所以很大程度上是不愿意写。
最终的三篇论文《亮剑精神》、《大纵深防御战略》、《三军合同作战问题研究》,相信大家都写过论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虽然学习不足以让人成为将军,但作为一个部队的首长,是不能离开学习的。而现实中,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将军,15岁参军,16岁当连长,却一直高度重视学习,非常喜欢钻研兵书,案头经常摆放着各种军事类书籍供自己学习。他常说:“指挥员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和王将军相比,李云龙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太草率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毕业论文再出色如果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军官们把它当作危险言论只是因为他们清楚,在实践中这并不可靠。
因为军官们不懂得居安思危,没有那种大局意识,完全看不出来丁伟毕业论文的出色之处。
因为军官们不懂得居安思危,没有那种大局意识,完全看不出来丁伟毕业论文的出色之处。
晋西北铁三角之中,大家一致认为丁伟是一个帅才,经历过战争的考验,他的军事眼光和军事素养已经远远在李云龙和孔捷之上了。李云龙的毕业论文不过是讲述军人的作战意志:亮剑精神。因为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成果并不是很好,虽然军事理论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军事境界,这一点,丁伟和孔捷做的都比较好。
丁伟的论文是《论我国的国土防御的重点》,这篇论文被当做最经典的军事毕业论文,因为丁伟在毕业论文里面所做出的论述不是某一场战役,而是防患于未然的未来百年大计。他通过假设,把中国未来周边几十年的态势做了一个充分的预想,并且相当合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假想完全符合事实。
本来是一个好的论文,但是丁伟指出的国土防御重点是东北地区,也就是面对苏联的防御,他直接假想苏联未来可能会和中国有嫌隙,这引起了当时一众中国军官的大力谴责。甚至有人直接在毕业论文的现场指责丁伟:你的言论很危险。
为啥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在当时正处于蜜月期,就像中国人所叫的老大哥一样,他们不但在资金上援助中国,而且还派遣专家权利帮助建设中国,所以丁伟这个时候提出放着苏联,这犯了所有军官的大忌。
其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龙头老大,而且二战中曾经各种帮助中国,中国当时和美国,西方各国关系都不咋地,唯有和苏联亲,所以这个话题很忌讳。
其三: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发源于苏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所以丁伟虽然有眼光,但是他没有找到好的时机,不过还好学院院长比较开明,这才让他逃过一劫,顺利毕业。
往后退二十年,丁伟之言,何其明智,何其先知,何等的战略眼光也。
毕业论文是作者原创,丁伟的原型是钟伟,具体履历和人物生平楼主可以自己搜百度百科,我就不复制粘贴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毕业论文再出色如果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军官们把它当作危险言论只是因为他们清楚,在实践中这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