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韩愈有关教育的文章

韩愈有关教育的文章

发布时间:

韩愈有关教育的文章

全文内容: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白话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

(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文中虽也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精神看,这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批驳性论文。

文章开头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师道: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以谁为师)。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从“解惑”(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

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段,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练,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这一段的“立”,是为了下文的“破”。一开头郑重揭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接着,就分三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作法;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的不正常。由于对比的鲜明突出,作者的这种贬抑之辞便显得恰如其分,具有说服力。

在批判的基础上,文章又转而从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说明师弟关系是相对的,凡是在道与业方面胜过自己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为师。这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论证,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于师事“位卑”者、“年近”者的现象进一步批判。

文章的最后一段,交待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李蟠“能行古道”,就是指他能继承久已不传的“师道”,乐于从师而学。因此这个结尾不妨说是借表彰“行古道”来进一步批判抛弃师道的今之众人。“古道”与首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正遥相呼应。

在作者的论说文中,《师说》是属于文从字顺、平易畅达一类的,与《原道》一类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显然有别。但在平易畅达中仍贯注着一种气势。这种气势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和严密的逻辑所形成的夺人气势。作者对自己的理论主张高度自信,对事理又有透彻的分析,因而在论述中不但步骤严密,一气旋折,而且常常在行文关键处用极概括而准确的语言将思想的精粹鲜明地表达出来,形成一段乃至一篇中的警策,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上面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出自韩愈的名著《师说》,《师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流传千年,广为传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韩愈《师说》背后的历史,这篇文章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韩愈是唐德宗唐宪宗时代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便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成为唐朝文化领域的大才子。

韩愈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文章,《师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师说》五百四十九字,韩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用无可辩驳的逻辑论证了为人师的优势,以及求学的态度。

这篇文章成为后世师生必读的作品,可以算作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于教育求学者的教科书。

但是,这篇文章背后其实有隐情,韩愈作此文是有“战斗性”的,他并非是单纯的对学子老师循循善诱,而是出于“拨乱反正”的目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韩愈进入洛阳国子监,成为四门学博士,相当于现在清北的教授。

当时唐朝学术界存在一种现象,这就是轻视读书人,看不起老师,学子荒废学业,为师者耻于自己的职业。

针对这种现象,韩愈作《师说》,抨击了社会上对于求学的鄙视之风,为学者正名。

实际上,韩愈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界的风潮,而是当时唐朝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求学考试中也充满了腐败之风,导致很多出身一般的学子对于科举仕途望而却步。

当时社会高层看不起读书人,由此引发对于整个教育界学界的贬低,鄙视。

韩愈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领域,而是整个社会。

韩愈顶住了压力,他依靠自己的才名和文笔,为唐朝教育文化争取了名声。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了文化的革新运动,反对奢靡堕落的文风,提倡复古朴质的文风,开了一代宗风,影响了后世百年。

宋朝人对于韩愈十分推崇,除了韩愈本身的才华之外,在思想上的坚持,在改革上的魄力和影响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后世如朱熹等大儒对于《师说》都十分推崇,欧阳修、苏洵、苏轼、黄庭坚、王夫之、曾国藩等人也都对韩愈赞赏有加。

韩愈的《师说》不但是引领当时文坛的巨作,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经典,这篇文章彰显了韩愈的才学,同时也奠定了韩愈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

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师说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与读韩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韩愈出生未几,母亲过世,三岁丧父,受大哥韩会(即十二郎韩老成之父)抚育,随兄长为官转徙京师、韶州等地。后韩会病逝韶州,随嫂郑氏护丧返回河阳。后又避难宣城,与侄韩老成,同由郑氏抚养成人,情逾手足。韩愈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能写文章,自言“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贞元二年(786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贞元八年(792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795年),三次上书宰相,希得荐举。贞元十二年(796年),汴州宣武军乱,随宣武军节度使董晋赴任,担任观察推官。期间与孟郊相识交游,李翱、张籍入其门下。董晋卒,改任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属下节度推官。张建封死,迁居洛阳。贞元十七年(801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803年)任监察御史,因关中旱灾,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纠弹国戚京兆尹李实,遂贬阳山令,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甚以“韩”字,为儿取名。这一年侄子韩老成去世,写《祭十二郎文》。元和六年(811年)任国子博士,作〈进学解〉,受裴度赏识,擢为礼部郎中。815年随裴度征淮西,因攻擢任刑部侍郎,并作〈平淮西碑〉。任刑部侍郎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皇帝将佛骨迎入了宫中供养三日,举国若狂,甚有百姓烧指灼背者。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作《谏迎佛骨表》说明“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牲宰,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宪宗闻之大怒,将处以极刑,裴度、崔群力救道:“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求谏争。”乃贬为潮州刺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愿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此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往潮州路上,来到了蓝关时,大雪纷豭,韩愈见到侄儿韩湘(传说韩湘就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不禁再三嗟叹道:“吾为汝成此诗。”诗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愿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此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后来在潮州又写〈祭鳄鱼文〉,往河里扔了一猪一羊,据闻鳄鱼就此绝迹。事实上,后来宰相李德裕、宋朝陈尧佐在潮州时,看见鳄鱼仍在。韩愈于潮州兴学、又藉以工抵债释放奴婢。韩愈卒后,当地乃建韩文公庙供奉。潮州任内,韩愈上书谢恩,改任袁州。唐穆宗即位后,奉旨回京,历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是人称其为“韩吏部”。五十七岁病卒,宋朝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韩愈善写墓志铭,是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韩愈文名日盛,达官贵人常求其为先人撰墓志铭,润笔甚高,韩愈亦来者不拒。司马光《颜乐亭颂》一文指出,韩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韩愈写一篇《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润笔费用是“受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谢许受韩弘物状》记载曾收得韩弘致赠的“绢五百匹”,相当于四百贯钱,而时韩愈一个月的薪水只有二十五贯钱,当官反成副业。部分“谀墓”之作,在当时颇受讥斥。其友刘叉甚觉眼红,取其黄金数斤而去,云:“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元代王若虚说:“韩退之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于文字。”又说:“退之不忍须臾之穷。”韩愈晚年养了一群公鸡,在给公鸡的饲料里拌了硫磺,喂上一千天,韩愈就吃公鸡[1]。韩愈以“道统”自命,三十六岁时已经“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祭十二郎文〉),晚年有“落齿”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俄然去六七,落势殊末已”。后来在长安城南兴建过豪宅,也有绛桃、柳枝等妓,能歌善舞[2]。长庆四年(824年)敬宗即位,同年十二月韩愈因病去世,年五十七。韩愈去世后,〈韩文公墓志铭〉是由其生前指定的高徒皇甫湜撰写,李翱令作行状。 现在孟州市西虢乡韩庄(传为韩愈老家)修建有韩文公墓。

权德舆与韩愈关系探微 段承校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收稿日期: 2000- 02- 26 作者简介: 段承校 ( 1963- ) ,男 ,湖南黔阳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关键词: 权德舆;韩愈 ;文坛盟主;交游关系中图分类号: I206. 2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考察了权德舆、韩愈两位中唐前后相续的文坛盟主的关系。认为: 虽然权、韩存在诸多交游的时空条件和思想基础 ,但终未见有文字上的往返 ,这反映了以权德舆为首的贞元后期的文人群体 ,重清检礼法 ,不与或少与浮薄、躁进的进士新贵来往的人事交往关系。其中既有政局变更的原因 ,也有艺术追求、人生意趣的不同等方面的因素。显露出中唐新旧交替文人代际间转换关系: 文坛新秀既保持着对前辈们的应有尊敬 ,也在不断地突出前辈的牢笼 ,为树立起自己的门庭大胆地拓展着。 1引论 权德舆和韩愈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前后相继的两代文坛盟主 ,为中唐诗歌的繁荣和古文运动的展开各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权德舆生于肃宗乾元二年 ( 759) ,卒于宪宗元和十三年 ( 818)八月 ,享年六十岁。韩愈生于代宗大历三年 ( 768) ,卒于穆宗长庆四年 ( 824)十二月 ,享年五十七岁。权长韩十岁。就其生活的时代来说 ,应该算是同时代的人 ,但权成名远远早于韩。  权德舆从贞元八年 ( 792)入朝为官开始 ,至元和十一年 ( 816)末出镇兴元府 ,“元和以来 ,贞元而下 ,阁下主文之盟 ,余二十年矣。” [1] (元稹《上兴元权尚书启》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坛盟主 ,通行的文学史论著几乎很少叙及 ,只有蒋寅先生的《大历诗人研究》 (中华书局 1995年版 )曾给予过比较客观的评价。笔者曾于 1994年撰写过学位论文—— 《权载之文集校正前言及权德舆事迹系年考证》 ,与蒋寅先生持有相同或类似的观点。  韩愈在中唐文坛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世所公认 ,兹不赘述。然而 ,这两位前后相继的文坛盟主 ,从时空交游的可能性及为文倾向极为相似方面 ,两代文坛盟主之间都应有广泛的交游唱酬。权氏于贞元末连续三次典贡举 ,韩愈通过陆参与权氏的关系举荐人才 ,先后及第者达九人 ,为一时之盛选。当权氏在元和五年 ( 810)九月出任宰相时 ,韩愈高唱: “昨闻诏书下 ,权公作邦桢。文人得其职 ,文道当大行。” [2] (《燕河南府秀才》 )看来 ,韩愈对权氏的“文人”身份及“文道”当是首肯的。权氏卒后 ,韩为其撰墓碑。权氏在为文倾向上曾深得古文家柳冕的推许。  诸多迹象表明 ,权、韩之间应该有比较多的交游唱和 ,却成了“道相同却不相谋”的文坛奇怪现象。关于此一问题 ,自古迄今似未有人论及 ,但是对这一问题的清理 ,能为我们揭示出中唐文坛诗人群体代际间新老交替的一些微妙现象 ,故不揣谫陋 ,略呈浅见 ,就教于方家时贤。2两则诗文的辩证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权、韩交往的最早记载是《权载之文集》卷三四《左卫胄曹许君诗集序》 (此序集中缺 ,补刻于集后 ,又见于《文苑英华》和卷三《和韩侍御白发》 ) ,但这一文一诗所反映的内容显然与韩愈无关。权序云: “有许氏子者名经邦 ,字某。……寡不交当世 ,故知之者希。惟昌黎韩愈 ,泰山羊滔最为友善。羊既物化 ,韩为江西从事。今年余役于钟陵 ,而君去世之三岁也。文行实录皆得之于韩。”但此序中的“昌黎韩愈”不是后世通称的“韩昌黎”。  此序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已疑之 ,然未得确论 ,兹辨证如下: 首先 ,考权德舆事迹 ,一生有两次在江西钟陵 ,一是建中二年 ( 781)以扬州盐铁巡院包佶之使役于江西钟陵 ,一是于贞元二年 ( 786)应江西使府李兼之辟从事于钟陵 ,至贞元五年丁母忧回润州丹阳旧居 ,期间权氏一直为江西观察使李兼幕府从事 (以上及以下所述权氏事迹并依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之《权德舆年谱稿》 )。韩愈于建中贞元二年间随嫂郑夫人避北方战事 ,避居宣城“别业”。韩愈《欧阳生哀辞》云: “建中贞元间 ,余就食江南。”贞元二年秋北上河中府 ,三年始至京师。(洪兴祖《韩子年谱》 )因此 ,权、韩不可能在江西洪州府见面。 其次 ,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就是韩愈的夫子自道—— 《新修滕王阁记》。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 ( 820)初 ,韩为江西袁州刺史时 ,应江西观察使王仲舒之请而写的。是时权德舆已去世两年。尤可注意者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一文中 ,反复再三强调自己无缘一睹天下之胜—— 滕王阁 ,即使在任袁州刺史时 ,也不曾假公以遂观览。故此足以证明权序中所说曾从事于江西的“昌黎韩愈”不是后世通称的“韩昌黎”。那么又是谁呢? 由于史料的阙如 ,不能详考。可能是曾任开封尉、韩愈的堂兄韩俞 ,后世刻书不详察而误将“俞”刻成“愈”。彭叔夏之惑可得解矣。 现在再来辨证《和韩侍御白发》诗中的韩侍御是不是“韩愈”。霍旭东校点《权德舆诗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月版 )径谓“韩侍御: 即韩愈。韩原诗已佚” ,直是妄断 ,不足为据。按 ,侍御在唐代是监察御史的省称。韩愈是贞元十九年 ( 803)与柳宗元、刘禹锡一起在京师任监察御史的 ,所谓“同官尽才俊”是也。而权诗云: “白发今朝见 ,虚斋晓镜清。乍分霜简色 ,微映铁冠生。幕下多能事 ,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叹 ,正遇泰阶平。”既云: “幕下” ,当是指使府之幕。而且权诗编在卷三的前半部分 ,该部分的诗均是作于江南闲处或是从事江西使府的作品。所以笔者疑此韩侍御即是前引权序所说的“昌黎韩俞” ,侍御则为幕府从事所带的宪职。辨证了这两则诗文 ,就可以断定权、韩在建元至贞元八年权氏入朝为官前不曾谋面于江南。 3交游的机缘 如果说权、韩在建中及贞元初缺乏交往的时空条件的话 ,那么自贞元八年权氏入朝为官开始 ,在京师长安是有许多交游的机会的。贞元七年 ( 791)冬 ,德宗诏书征权氏为太常博士 ,八年正月抵京莅任 ,举浙江东道义胜军副使陆参自代。时韩愈正在京师应进士举 ,及第 ,同登科者李观、李绛、崔群、王涯、欧阳詹等 ,“皆天下选 ,时称龙虎榜。[3 ] (《新唐书》卷二 三《欧阳詹传》 )韩愈及第得到过古文家梁肃和崔元翰的援引。是年陆贽典贡举 ,梁肃通榜。梁肃与权氏可是世交 ,德舆母之墓铭即为梁肃所撰。[4] (见《全唐文》卷五二一 )之后至贞元十八年( 802)十月 ,权氏真拜礼部侍郎止 ,历任左补阙、起居舍人并知制诰、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 ;知制诰达八年之久。《旧唐书》本传称: “德舆居西掖八年 ,期间独掌者数岁。” [5]对于唐代文人来说 ,这可是荣耀至极的仕履 ,为支撑起权氏作为一代文宗的地位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 ,后世的文学研究者们轻视此类制诰等应用性文字和应制之作 ,极不情愿承认此类文人的地位 ,并一次次改写文学史的排行榜。  行人寒士的苦吟哀鸣 ,总能在后世的读解过程中找到共鸣者。于是宗主和附和者的次序被颠倒了 ,盟主退居二线 ,寒士的歌吟代替了庙堂文学、台阁体 ,成了文学史反复述写的主流作家。可文学史的原生状态并未像我们今天所读解的那样。占据文坛盟主地位的乃是那些从容应对 ,代君拟言 ,揄扬士人 ,臧否人物的“文人” ,而这样的“文人” ,由于各种原因 ,是为当时士人所普遍认同和仰羡的。韩愈能树立起自己的门庭 ,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走着前辈的老路 ,只不过坎坷的程度不同而已。 韩愈从贞元二年秋北上宦游 ,至贞元十二年秋入汴州董晋幕 ,期间是“四举于礼部乃一得 ,三选于吏部卒无成。” [6] (《韩昌黎文集》卷三《上宰相书》 )韩愈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有机会和权德舆见面。从贞元十二年秋至十七年秋冬间韩愈入朝为国子监四门馆博士止 ,韩是在董晋及张建封幕府中渡过的。其中贞元十五年冬 ,奉府主之命一起“朝正于京师” ,与张彻同行。十六年春“朝正”毕归徐州。值得注意的是: 权氏的好友许孟容曾与韩同在张建封幕中。《旧唐书》张建封传称: “在彭城十年 ,军州称理 ,又礼贤下士 ,文士如许孟容、韩愈皆为之从事。” [5]权、韩关系最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贞元十七年、十八年两人的行迹。十七年冬权氏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 ,陆参通榜。 韩愈向陆参举荐尉迟汾、侯云长、沈杞、李翊 (十八年登科 );侯喜 (十九年登科 ) ;李绅、张后余、张 亦于元和初登第。贞元十八、十九、二十一年均为权氏典贡举 (其二十年停举一次 )。韩愈举荐人才之多 ,命中率之高 ,为有唐一代少有之现象。陆参与权、韩关系都不错。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云: “执事好贤乐善 ,孜孜以荐进良士 ,明白是非为己任 ,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左右 ,其足迹接于门墙之间 ,升乎堂而望乎室者 ,亦将一年于今矣。” [6]十八年春 ,陆参出刺歙州 ,权、韩二人均有诗序相送。参未到任即卒于洛阳 ,十九年韩作祭诗 ,权作墓志。(韩愈有《送陆歙州诗》和《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2]; 权德舆有《送歙州陆使君员外赴任序》和《歙州刺史陆公墓志铭》 )可是在他们的赠诗送序中 ,连兼呈之类的礼节性文字都没有。在韩举荐的人才中 ,有他的侄女婿张彻 ,才学出众 ,却未能金榜题名 ,个中是否能透露出有关权、韩关系的一些消息呢? 贞元十九年春 ,权、韩又同有送文畅上人的诗及序。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云: “浮屠文畅喜文章。……贞元十九春 ,将行东南 ,柳君宗元为之请。” [6]权诗见权集卷四。柳宗元贞元九年进士登第 ,曾以所业文字干谒过权德舆柳宗元及第 ,当与权氏的荐引不无关系。[7 ] (《柳宗元集》卷三六《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 )宗元为文畅师请韩序 ,为其请权诗或亦在情理之中。是时白居易、刘禹锡俱在京师。权集卷二有《奉和 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白居易有《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 (白集卷一三 )。权、白二人的诗均是和 坊丹延节度使刘公济的。此刘公济便是刘禹锡的从叔。[8] (《全唐诗》卷三六二《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 )刘禹锡曾于贞元九年献书权德舆 , [4] (《全唐文》卷六 三刘禹锡《献权舍人书》 )并与柳宗元一起及进士第。 综上 ,贞元末期 ,文坛盟主权德舆与新秀们云集京师 ,为一时盛事 ,可是不久即因政局的新旧交替 ,文坛新人相继被黜出京师。 贞元末元和初 ,德宗崩 ,顺宗继位 ,太子 (宪宗 )监国 ,政局异常动荡 ,德宗皇帝的权力集团迅速集结在新太子的周围与顺宗权力集团 (以王叔文、王 为代表 )展开了殊死的权力斗争。[9 ]韩愈于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令。阳山之贬 ,韩怀疑是因为刘、柳泄漏了自己的言语。虽然后世的研究者一再为刘、柳辩解 ,但当时政局变更的状况不能不使人相信韩愈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权力集团的聚散 ,往往与诗人的个人品格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们不必为刘、柳讳莫如深 ,因为刘、柳信结在二王周围冀图腾达是不争的史实。 韩愈贬谪后 ,权氏凭借其从政的经验 ,不介入权力之争 ,仍能固位于朝。贞元二十一年 ( 805)权氏放榜 ,进士及第者有李宗闵、牛僧儒、杨嗣复、窦参、刘述古等。元和元年 ( 806)六月 ,韩被诏权知国子监博士 ,至元和二年正月“求分司东都”止 ,再次为权、韩交往创造了时空条件 ,但终不见有交游唱和之作。此间韩愈有《上兵部李侍郎书》 ,希求汲引 ;权氏有《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此李侍郎据严耕望先生《唐仆尚丞郎表》考证 ,即是李巽 ,曾和权氏相继为户部、兵部侍郎。元和六年 ( 811)七月 ,韩愈由河南令调任兵部职方员外郎 ,两代文坛盟主再次聚首京师。是时权氏于元和五年 ( 810)八月至八年 ( 813)正月在宰相任上。 如果说以前是因为权德舆官位不高 ,尚不能影响决策者的话 ,此时权氏可是直接参与中枢决策的人物了;凭韩愈的个性 ,史书上称为奸佞小人的李实 ,尚且能上书求汲引 ,此时权、韩更应有文字上的往还; 更何况权氏虽从政圆滑 ,但总还没有什么劣迹吧? 其时同为宰相的有李吉甫、李绛。李绛为韩愈的“同年”。韩于元和七年十二月作有《石鼎联句诗序》 ,对执政颇有讥刺。被讥刺者当中 ,权氏恐怕是难逃干系的。《新唐书》本传称: “是时帝切于治 ,事臣细悉责宰相。吉甫、绛议论不能无持异 ,至帝前遽言亟辩 ,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 ,坐是罢为本官。” [3 ]便是明证。 元和八年 ( 813)七月权氏出为东都留守 ,九年十月以后回京师改任太常卿、刑部尚书等职 ,十一年 ( 816)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 ;十三年 ( 818)八月以疾诏许归阙 ,卒于道。两代文坛盟主之间终究没有留下什么佳话 ,以致老死不相往来地划上了句号。 4道相同不相谋 以上从时空条件上探讨权、韩存在往返的可能性 ,但如果仅停留在时空层面上尚不足以使人费解 ,因为在唐代诗人群体中 ,有些诗人即使有交游的时空条件也并不来往 (个中或许因诗文的遗失 ,后人不得而知 ,但尽作如是观恐不妥 ) ;有时由于政局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文士间还相互攻讦 ,以致卷入残酷的权力斗争 ,中唐后期的“牛李党争”便是世人皆知的例子。不过就权、韩之间的关系而言 ,他们不仅是前后相继的文坛盟主 ,而且在为文倾向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特别是各自从自己所处的地位为中唐儒学的复兴 ,为推进古文运动的展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韩愈在这方面的作用 ,学界已有相当多的论述 ,兹不赘引。以下就权德舆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作用谈点看法 ,以期展示权、韩“道相同不相谋”的关系。 权德舆在中唐古文运动的展开过程中 ,是一个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人物。虽然他的古文创作成就不及韩、柳 ,既便如此 ,权氏的《两汉辨亡论》等文当亦是中唐古文创作的扛鼎之作 ,他的理论主张和对中唐文学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首先 ,从权氏与前期古文家的交往来看 ,他接受了前辈们的影响。权氏从小聪慧过人 ,其父权皋为天宝间名士 ,安史乱后 ,避地江东 ,与古文运动的早期作家李华、柳识、独孤及为莫逆之交 ,德舆以师辈事之。权皋卒后李华为撰墓表。梁肃为德舆母撰写过墓志铭 ,称德舆“十五文章知名”。德舆曾游学于独孤及门下 ,独孤及卒后 ,他撰有《祭独孤常州文》 ,称“志学之岁 ,伏谒于郡斋”。与柳冕也有较深的交往 ,在德舆任礼部侍郎典贡举期间 ,书信往返 ,纵论为文取士之道。韩、柳等后期古文家多出生在李华、萧颖士、独孤及、贾至等去世之后或他们去世时韩、柳等尚为童稚年龄 ,在交游关系上没有或不可能存在直接的接触。柳冕寿考略长 ,但位卑言轻 ,谪居福州 ,故而“小子虽欲复古 ,力不足也” (见权集附刻柳冕书 )。因此在韩、柳崛起于文坛之前 ,柳冕、权德舆、崔元翰等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或可称为中期古文家。而其间权德舆凭借其才学及职事日重的政治地位 ,擢拔人才 ,倡导学风文风 ,为韩、柳的入主文坛作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 ,从权德舆的理论主张来看 ,两代古文家理论的相似或相近完全能说明权、韩是同道。权氏的复古通变、 “言而蕴道” (《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 )、“舒愤满” (《司徒张公集序》 )、“尚气尚理”、“有简有通” (《醉说》 )的文论思想 ,继承和发展了前期古文家的理论主张 ,也直接启发了韩、柳等人。尤可注意者 ,权氏久处权衡 ,操士子命运之柄 ,其理论主张和为文倾向有模范士子的作用 ,韩、柳岂可同日而语? 也正因为权氏有如此趣味 ,经韩愈举荐的人才频频及第。在权氏出任宰相时 ,韩愈高呼“文人得其道 ,文道当大行”。看来 ,韩愈对权氏其文其道当是首肯的。 权氏在儒学复兴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对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他在答柳冕的书信中说: “是以半年以来忝考对策 ,不访名物 ,不征隐奥 ,求通理而已 ,求辨惑而已。”希望“他时有通识懿文可以持重不迁者 ,而不尽在于龌龊科第也”。求通理辨惑正是中唐儒学摈弃章句注疏之学 ,注重义理之学的重要体现。所以 ,柳冕称赞道: “阁下因从容启明主 ,稍革其弊。” (权集卷四一权、柳往返书信 )但作为典贡举的礼部侍郎 ,权德舆既要改革考试内容 ,又不可能走得太远 ,担心“倘有司率情 ,下上其手 ,既失其末 ,又不得其本。” (同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他又是调和了当时两派意见的 ,同时也是其受训于前期古文家又深染于时代思想文化潮流的具体表现。 通过以上的考察 ,我们认为权、韩两人既存在交游的时空条件 ,在古文运动中又是志同道合者 ,但缘何没有留下交游唱酬的文字呢? 以下作些未敢自是的原因分析。 5原因试析 比较权、韩两人的生平仕履 ,权德舆自入朝为官 ,仕途一直比较顺利 ,直至位居宰辅。而人生偃蹇的韩愈 ,造请权要 ,从事幕府 ,贬谪蛮荒 ,诸多人生的不幸 ,均未见韩愈希求职事日重的权德舆的汲引。虽个中原因或许可以用诗文的遗失来解释 ,但就现存的权集、韩集来看 ,如果遗失的都是反映两人间交游的诗文 ,可能性不大;况且就权集目前的规模及《文苑英华》编录权集之完整程度来看 ,权氏的诗文亡佚不会很多 (至于权氏《制集》五十卷的佚失与此论题关系甚微 ,故不置论 )。即便亡佚了一些 ,总该留下蛛丝马迹。为什么会造成权、韩关系的这种局面呢? 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 ,如果我们将权德舆的交游和韩愈的交游情况进行排比 ,便会发现与权德舆交游的多是具有操守气节的礼法之士。他们重清检礼仪 ,鄙视世俗无行文人。相比之下 ,韩愈虽重儒术 ,倡儒学 ,明道统 ,但就其交游来说 ,为了达到目的 ,积极干谒 ,不避流俗。在韩愈的人生仕履中 ,虽亦不乏傲骨特立之举 ,但纵观他的行事 ,有一些行为是为当时有操守的士人所不齿的。如与宦官监军俱文珍的交往 ,干谒权幸李实等。虽然后世研究者喜欢为尊者讳 ,一再为其辩解 ,但史实昭昭 ,恐怕是难以抹去的。裴延龄于贞元八年、九年判度支 ,巧取豪夺 ,媚上固宠 ,深得好猜忌、喜聚财的德宗皇帝宠幸 ,权倾朝野。  权德舆两次上疏论裴之奸佞 ,不宜判度支。与权氏关系密切的如王仲舒、阳城、冯伉、陈京、张荐、杨于陵、许孟容等 ,多为有节操峻直、重礼法的朝士。陈京、张荐合力共劾权相卢杞 ,致其不复启用。贞元末京兆尹李实恃宠弄权 ,朝士多曲附之 (其中有韩愈 ) ,许孟容、杨于陵不媚附 ,以致改官。《旧唐书》李实本传云: “前岁权德舆为礼部侍郎 ,实托私荐士 ,不能如意 ,后遂大录二十人 ,迫德舆曰: `可依此第之 ,不尔 ,必出外官 ,悔无及也。’ 德舆虽不从 ,然颇惧其巫奏。” [5]相反 ,韩愈所荐的人才 ,多数在权氏典贡举期间及第。虽然韩愈在《顺宗实录》中对李实颇多贬抑之辞 ,但那时李实事已败露 ,作为史馆修撰 ,秉笔直书是他的职责。联系韩曾有上李实求汲引书 ,后又被贬阳山令 ,或未得李实援救之力 ,此时书之于实录 ,未免有些落井下石的泄愤之嫌。 其次 ,如果说权、韩关系在贞元后期韩愈入朝为官之前缺乏交游的时空条件的话 ,那么贞元后期至元和时期权、韩的不相往来 ,便是权德舆有意在回避与浮薄、躁进的进士文人的交往。一方面是他久历宦海 ,圆通世故的体现 ,同时也说明他持操守、轻浮薄的人生意趣。考察权德舆贞元后期及元和年间的唱和作品 ,其交往的士人除了从事江西幕府结下的旧交外 ,大多是在朝为官的同僚 ,唱和的作品也多是奉和应酬的礼节性文字 ,甚或是一些矜博炫才的游戏之作 ,与时事朝政绝少联系。事实也证明了作为一个练达的封建官僚的权德舆的处世之道 ,为其避免了诸多人生不幸。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 ,柳宗元、刘禹锡或即因为权氏的荐引得以及第 ,但在权集中我们只发现权氏送刘禹锡及第后省亲的序—— 《送刘秀才登科后侍从赴东京见省序》。据刘的献书 ,刘在儿童时即蒙权氏“见器”。贞元末 ,柳、刘相继加入王叔文集团。牛僧儒、李宗闵本为权氏门生 ,元和三年对策直指执政李吉甫之过 ,从此播下中唐后期牛李党争的祸根。[10 ]均未见权氏卷入进去。权氏深谙朝章故事 ,有意避开与新士子的瓜葛 ,这是他从政艺术的最佳注脚。 第三 ,权、韩缺乏交往 ,与他们各自的艺术追求和自信自负的个性特征也不无关系。以韩、柳为代表的后期古文家 ,在继承前期艺术家传统的基础上 ,由于他们强烈的超越前人的意识 ,走出了一条有继承又有创新的道路。科举的难及、宦海的浮沉、种种人生的坎坷 ,使他们的创作有“尚奇”、“逐怪”、求新的艺术倾向。相比之下 ,权德舆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继承而较少创新 ,特别是他的后期创作 ,已将诗文的写作当作交际的工具。优游闲雅的宴饮奉和之作就像他那四平八稳的从政风度一样毫无生气 ,这与在诗文中极力载道、干世、表现个人愤满、鸣不平的韩、柳等人的创作形成了鲜明对比。 韩愈虽曾投谒权贵 ,汲汲于进取 ,但对自己的才华却是相当自负的 ,与之交往颇不容易。李翱曾说: “如兄者颇亦好贤 ,必须甚有文章 ,兼能附己 ,顺我之欲 ,则汲汲孜孜 ,无所爱惜 ,引拔之矣;如或力不足 ,则分食以食之 ,无不至矣。” [4] (《全唐文》卷六三五《答韩侍郎书》 )韩愈在为权德舆撰的墓碑中 ,于其人品多有褒扬之辞 ,如: “为朝德首 ,行世师之。”“无党无私 ,举世莫疵。”而于其创作成就仅许之“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于朝 ,多铭卿大夫功德” ,“文世师之” [6]这样一些笼统的评价。看来 ,韩愈等文坛新秀们 ,虽然对前辈保持着应有的尊敬和企羡 ,但要继续认同其作为自己这一代新人的盟主地位 ,恐怕是很难的。  《唐国史补》卷中曰: “权相为舍人 ,以闻望自处 ,尝语同僚曰: `未尝以科第为资’ 。” [11]所谓“以闻望自处” ,显然是权德舆对自我的社会阶层定位 ,将自己区别于进士新贵。权氏家族虽不是山东世家礼法大族 ,其父权皋天宝年间也是以进士及第 ,但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立之举足以让权德舆炫耀于士林间 (此举确实让他受益匪浅 ) ,所以权德舆谨守清检礼法 ,自异于浮薄躁进的中唐新贵。“未尝以科第为资”云云 ,也显露出自己身不由科第而能挤身掖垣 ,望处于文林的自负心态。  权德舆长韩愈十岁 ,贞元八年入京师 ,不出二年即知制诰;韩于贞元八年及进士第 ,亦已颇具文名 ,在这种情况下 ,如韩不肯屈尊谒见权德舆 ,自负的权德舆恐亦没有主动谒见之理。因此 ,虽屡有机缘使两代文坛盟主聚首纵论为文之道 ,但终究没有为后世留下美谈 ,个中深层原因尚俟乎博雅君子。 [参考文献 ] [1 ]冀勤. 元稹集外集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2 ]钱仲联.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4. [3 ]欧阳修. 新唐书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4 ]董诰. 全唐文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5 ]刘 . 旧唐书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6 ]马其昶. 韩昌黎文集校注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6. [7 ]吴文治. 柳宗元集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8 ]彭定求. 全唐诗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9 ]黄永年. 所谓“永贞革新” [ J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6, ( 5) . [10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7. [11 ]李肇. 唐国史补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79.

参考文献格式为:bai[序号]+著作作者du+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zhi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dao,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举例如:[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中唐时韩愈贬放潮州,对潮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潮州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潮州之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离不开韩愈。甚至可以说,没有韩愈,就没有潮州的现在。本文拟就韩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一、三大效应: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一个贬臣逐客如果能够赢得贬地人们永久的崇敬与怀念,从而对贬地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往往离不开这样三个因素: A 棠阴效应:贬官在贬地积极有为,如召公施以惠政,造福一方,赢得当地士庶的永久怀念; B 名人效应:贬官本身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诗豪、文豪或名艺术家等); C 宣传效应:贬官身后得到他人的推崇宣传。 唐代贬谪潮州的中央大员可谓多矣,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等都曾贬逐潮州。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三大效应:或在贬潮期间无大作为,影响微微。 如果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当地人士所认同,所怀念;或虽为中央大员,却文名、诗名不高。所以,他们在贬所只能是匆匆过客,很快就被“雨打风吹去”,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 韩愈则与之不同。韩愈之于潮州,完全具备了这三大效应。因而,他地位虽不如曾高居相位的李德裕辈,贬居潮州的时间也很短,仅七个多月,却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潮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当然,不仅仅是潮人尊崇韩愈,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尊韩”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这不是个别的、局部的甚至也不是地域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历时性的全国性的突出文化现象。但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少有一个地方的人象潮州人那样崇敬韩愈、神化韩愈,以致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都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而实际上,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韩文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而自发把韩文编录成集了①。韩愈的“名人效应”于此可见一斑。 韩愈之能为潮人永久崇敬,尤其与宋代仕潮官吏的尊韩和其他文化名人的推崇与宣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宋哲宗时,王涤知潮州,把刺史堂后的韩文公祠迁至城南七里处,并专门约请名满天下的苏东坡撰写碑文,东坡因而写成《韩文公庙碑》的千古名文,文章高屋建瓴,高度评价了韩愈,这对潮州以至全国性的尊韩发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历代仕潮官吏尊韩学韩,也对潮人崇拜韩愈起着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对此,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早在《宋代潮州的韩学》一文中有过细致而精辟的论述②,庄义青先生也在其近著《宋代的潮州》一书中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兹不赘述。 众所周知,韩愈之治潮惠政,主要有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当韩愈贬来潮州之时,潮州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潮州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僻处岭外,交通不便,形成一个带有封闭性的地理文化圈。唐杜佑《通典》云:“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礼义……是以汉室常罢弃之。”到唐代,当中原文明已高度发达的时候,潮州大部分地区还仍然处在荒凉落后的状态之中。因而潮州成为当时贬臣逐客的弃置之所。有唐一代,在韩愈之前,先后有不少中央官员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等谪放潮州。他们把中原文化礼俗某种程度地传播到了潮州。当时潮州固然土广人稀,落后荒僻,但社会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根基。自韩愈贬潮之后,潮州的社会历史则加快前进的步伐,到了宋代,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由唐元和年间的一万零三百二十四户,猛增到北宋元丰年间的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二户与南宋淳祜年间的一十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八户③。随着人口激增,潮州的经济文化也迅速发展,并逐步赶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见,韩愈恰好是在潮州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贬到了潮州。潮州当时的历史发展,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烧去蛮荒落后,代表中原文化的杰出人物韩愈,恰逢其时,贬来潮州,奋发有为,德化潮州。这大约是一种历史的因缘吧;而潮人之尊韩,应该也离不开这个因缘。 二、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潮人群体心理的深刻影响 现代民俗学认为,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④。就其整体而言,民俗又是一种历时性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而一个地域的民情风俗,则反映着该地域人们的独特心理。现代民俗学的思想为我们研究韩愈贬潮与潮州民俗生活的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潮州市区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人们为一条路、为一个学校起名,决非随意而为,它往往反映着命名者的特定的文化心态。以韩愈的号命名,其作为一个民俗文化事象,就反映着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它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八字,既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赞誉。又流露出潮人因有文化名流韩愈治潮而产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一“景韩亭”,亭内正壁中有据说是韩愈所书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龙为霖主持摹刻的《白鹦鹉赋》石碑。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等等。潮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与此同时,潮人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此增添了几处胜迹,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 尤值一提的是潮州有一永久性的纪念韩愈的胜地韩文公祠。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迁至韩山。后几经变迁,几经修葺,历八百年而香火不断。它是我国现存纪念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该祠之修建与存在,作为一突出的民俗事象,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极大。它寄托着潮人的崇韩心理,又是旅游观光或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极好场所。不管过去还是现时代的潮人,都喜欢到韩文公祠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这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一种风气。在某种意义上,该祠可视为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凡是到潮州来的达官贵人与一般的海内外游客,都要慕名参观瞻仰。 由以上文字,足可见出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之大。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尤其是潮人群体心理建构的深层的隐性的影响。 美国现代社会科学著名学者萨姆纳(1840 1910)有《民俗》一书,在其理论体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行为方式。他认为,人生活着,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希望得到满足。为满足需要,就得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对行为方式进行优选,就很容易养成个人的习惯;而群体对同一行为方式的反复则形成风俗。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受惠于其他人的经验,因而大家都趋向于被证明为合宜的行为方式。终至大家都采取达到同一目的的同一方式,这样,活动方式就转化成了风俗,成了集体现象。 韩愈对潮人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建构的隐性的深层的影响,直接与他治潮之惠政联系在一起。 韩愈治潮惠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驱鳄除害。这对潮人的民俗生活影响甚巨。驱鳄除害事,在新旧唐书中皆有记载。《新唐书·韩愈传》云:“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韩愈并写了《鳄鱼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对韩愈祭鳄一事,后世向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些文人士大夫持批评的态度。宋王安石在《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告诫当时的潮州太守吕说:“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明确表示韩愈祭鳄为“诡怪”之事。近人郭朋在《隋唐佛教》中则认为,韩愈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的唐·吉诃德,演出了一出“无聊的闹剧”。与之相反,千百年来,更多的一些文人学士、潮州历任太守及佐僚都对韩愈驱鳄称颂备至,苏轼肯定韩愈“能驯鳄鱼之暴”⑥,明宜德年间潮州知府王源《增修韩祠之记》中称颂韩愈“存恤孤茕,逐远恶物”;清代楚州人周玉衡则在《谒韩文公祠》诗中说:“驱鳄文章非异术,化民诗礼亦丹心”;……至于潮州的民众与学人则更抱赞赏与感激的态度。潮州当代学者曾楚楠肯定说,虽然凭一纸文章不可能根治鳄害,但韩愈驱鳄却富有积极意义,而韩愈“作为 一个被贬官员,置个人忧愁、不幸于度外,为了解除民瘼,刚上任即‘询吏民疾苦’,并诉诸行动,形诸文字的动机和行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因此,驱鳄行动成为宋代以后潮人尊韩的一项重要内容⑦。清乾隆间人李调元在《题韩祠诗》中写道:“官吏尚镌鹦鹉字,儿童能诵鳄鱼文。”这二句诗,即道出韩愈祭鳄事在潮州生活世界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在韩祠正堂东侧石柱上,镌刻着清道光年间潮州知府觉罗禄昌的一付联语: 辟佛累千言,雪岭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香火遍瀛洲”五字,即表明韩愈在潮人生活世界中的深远影响。 韩愈治潮惠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贬来潮州不久,韩愈就写了《潮州请置乡校牒》,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于是,他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出已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给学生厨馔”⑧。百千之数,大致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禄,也就是说,韩愈为兴办学校,把其治潮州八月的所有俸禄,都捐了出来。这正是重义轻利的古君子之风的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愈的兴学,决定性地影响了后来历代治潮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而实际上,不独王涤治潮以韩愈为师,两宋所有莅潮官吏,都崇奉韩愈,历任州刺史及州郡长官之佐僚,也都无不以韩愈为师⑨。萨姆纳指出:“风俗是一致的行动历时地造成的。”⑩尊韩奉韩,以兴学为首务,确乎已成为自昌黎之后历代莅潮官吏的不约而同的一种习惯,一种集体现象。 韩愈兴办学校,同时荐举当地俊彦主持州学,这也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潮人的群体性格。潮人向以聪明灵活、善于经商著称,在外地人眼里,潮人无异于中国的“犹太人”。然而,如果对潮人的认识仅止于此,那就是片面的了。只要深入潮人生活世界,你就能深切感受到潮人群体性格的方方面面,尤其能感受到潮人好学崇文的风气。这种好学崇文风气的形成,追根溯源,则直接得益于韩愈当年的兴学。早在北宋,苏轼就已指出:“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由是潮之士笃于文行,至于今号称易治。”(1l)。南宋乾道年间潮州太守曾造也说,潮州文物之富,始于唐而盛于宋,“爰自昌黎韩公以儒学兴化,故其风声气习,传之益久而益光大”(12)。这些话,明确揭示出好学爱文不仅是潮人个人性的习惯,而且已成为潮人群体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成为一种有地域色彩的风气。 潮州有所谓八景,其中有一景曰“韩祠橡木”。橡木,亦称韩木,传说为韩愈手植,今已不存,但“潮人想慕者,久而弥殷”(13)。自宋以来,关于韩木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俗传说:韩祠橡木开花之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科人数之多寡。宋代潮人王大宝《韩木赞》即记载了韩木花开“兆先机”的神异传说:“(韩木)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每值士议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祥,其来旧矣。绍圣四年丁丑开盛,倾城赏之,未几捷报三人,盖比前数多也。继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这个民俗事象是韩愈以儒学兴化直接结出的果实。王大宝分析道:“公刺是邦,命师训业,绵绵厥后,三百余年。士风日盛,效祥于木,理之宜然。”这几句话,表明在韩愈影响下潮州养成了多么浓厚的爱文好学的“士风”。南家王十朋《曾潮州到郡未几,首修韩文公庙,次建贡闱,可谓知化本矣。某因读韩公别赵子诗,用韵以寄》诗“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即是这种风气的生动写照。曾有这样一个记载:宋孝宗问王大宝曰:“潮风俗如何?”大宝则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习尚至今”对之。(l4)这种好学崇文之风习一直绵延到现代。笔者自湘入潮,已寓居潮州五年,颇为深切地感受到,潮州好学爱文、尊师重教之风确乎比其他地方浓郁。诗词书画这些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潮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往往一些貌不惊人的人能随口吟诵韩愈的诗文;而一些个体户老板则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有一位企业家不仅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而且还由中华诗词学会为他出版了一部颇有份量的诗集。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其群体性格,一般都负载着千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资源。潮州的这种人文传统,这种民情风俗,正因为遥接着绵延着韩愈当年以儒学兴化的古风,总使人感到其中氤氲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 三、由人到神:韩愈在潮州的神化 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确实,早在宋代,韩愈就被潮人请上了神坛,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韩愈不仅在士人农工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成为商界奉祀的神灵。苏州现存的、立于康熙初年的《潮州会馆记》云:“我潮州会馆……敬祀灵祜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曾楚楠先生指出:“商务组织中尊关帝、祀天后、拜观音,到处皆然而奉祀韩夫子,实为潮商所独有。”(15)可见,在潮州民俗世界中,韩愈已不复是历史人物,俨然已是一个神话人物。神话本是远古人类集体心理的文化载体,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中,非神话时代同样能够产生新的神话。而在中国神话的家族中,把现实中的真人史实加以神秘化以及神圣化,则是神话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历史人物,如秦代的李冰、三国时代的关羽、宋代的岳飞、包丞等等,就都是被神秘化神圣化而从人的地位提升到神的地位,成为被祭祀崇拜的偶像,成了神话化的史实人物。象关羽,本是一历史人物,由于他身上所集中体现的忠、义、勇、刚等传统的特殊文化内涵,不仅符合广大民众生活世界中不能缺少的思想文化信仰之需要,而且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需要,因此,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关公由一历史人物而被提升为神 “武圣”、“关帝”。但韩愈之在潮州成为神话人物,与关公不同。关公之成为神话人物,虽然离不开下层民众的崇拜,而更主要还是因为历代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而不断加封与宣传。韩文公之成为神话人物,则主要出自潮人的崇韩之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谪八千里来到潮州以后,韩愈就成了潮人心灵世界与民俗世界中的永远的神祗。在潮州历代的生活世界中,韩愈驱鳄及其许多与韩愈有关的民间故事一直被流播着、传颂着,也一直不断被丰富着,从而演变成了非神话时代的新神话。兹再举二例: 1、“走马牵堤”。相传恶溪(今潮州韩江)两岸原无堤坝,时有水患。韩愈抵潮以后,率领百姓筑堤。他先骑马沿溪岸勘测地界,下属则跟在马后,按他指定的路线插上竹竿作为标志。到了山跟前的终点,竹竿还未用完,便顺手撒在山上。隔天,在插过竹竿的地段,突然出现一道高大坚实的大堤。从此,汹涌的水流就被堤坝和高山挡住,而终端的山坡则长出茂密的竹子,山名也改为“竹竿山”(16)。 2、八仙造湘子桥。湘子桥为我国四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北宋乾道年间(1171年),向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梁舟合一的“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著名。关于此桥之修建,在潮州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韩愈驱杀鳄鱼之后,请来侄孙韩湘子与广济和尚,各从一边江岸向江心比赛造桥,佛道施法,工程顺利,不想工程快要煞尾时,因故停工待料,江心处未能垒石架桥。广济和尚只好请来十八罗汉,迅速把桥墩筑好。韩湘子则叫来“八仙”中其他七位道友,施法相助。何仙姑先掰了几片莲花,撒在江上,顿时化作十八只梭船;曹国舅拿出植板,放在梭船上,当作桥板;铁拐李解下腰带将十八只梭船串起,并系于东西两座石墩上,这样就造成了一座独特的桥。(17) 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神话本身并非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绝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它具有一个系统或概念的形式。”(18)如果完全以理性的眼光来看,神话也许荒唐无稽。但对于产生此神话的纯朴民间大众来说,这一点也不荒唐,而是严肃的事实。神话并非出于个人的创作,而是一个民族集团或一个地域群体的心理和观念的呈现。民族集团或地域群体所信以为实的神话内容,也即是构成民族信仰或群体信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说的群体信仰是指一个地域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整体反映,也是较之个人的宗教信仰更强有力的地域性共识或共同体规则。群体信仰的产生,并不是由理性的自觉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与文化传统的累积中形成的共同观念,并蕴藏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态度。把这种观念与情感投射到生活世界中,就产生了民俗事象与民俗仪礼,也产生了神话。(19)苏轼说:潮人对韩愈“独信之深、思之至”,出于对韩愈的一种深厚的感激、崇敬的心理,潮人把韩愈由人神化为神,这正整体性地折射出潮人的观念世界与心灵世界;而潮州的民俗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潮人陈亿先生曾以诗的形式概括了神化人物韩愈的几个民俗故事,充分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崇敬之情:“判石牵堤说有神,赤诚育得满园春。韩渠千载留恩泽,社戏笙歌究有因。”(20) 赵朴初老《访韩文公祠口占》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作为贬臣逐客的韩愈,能够对潮州民俗生活与与潮人群体心理发生如此深远巨大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富有意味的话题。

韩愈的议论文素材

不要听你语文老师的!!!他会害了你的,他的方法是在太教条了,你即使把即时的素材全背下来,没有自己的感悟,也会在高考作文这块失败的。告你一个办法,上新浪网,点博客,查王大绩老师并找到他的博客,仔细研究他写的有关语文高考备考的文章(有很多是关于作文的),再加上你已有的素材积累(也就是认识),高考作文必将成功!!!祝你成功!!!

古人不远——自信源于实力说到古人,你首当其冲想到的可能是与我们有着几百年,或几千年“代沟”像李白,孔子那些只有传统思想的人类,可真正说起来,他们离我们并不远。一切都因为:自信源于实力。一代文学宗师,韩愈进士及第中富有戏剧性的经历,不就很耐人寻味吗韩愈19岁便去长安应试,面对《不迁怒——不贰过论》这一命题,他精心构思,从容答下文章,自信考得不错。但,却未被考官看中,于是落第。可韩愈并不气馁,他认为自己有实力,也更有信心。下次考试时,不期而遇的是同一位考官,同一考题,他不假思索,将上次所写下的文章再次写上。这次,考试的结果与上次恰恰相反,考官发现文章妙处何在,大为赞赏。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遇上同一考题,遇上一位伯乐,但我却认为是“实力上的自信”造就了一位伟人。试想,韩愈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实力,没有对自己的认可,没有对自身的自信,那他怎么能成第一呢说到“毛遂自荐”,这也是“自信源于实力”的具体诠释。在赵国急需说服楚国合纵之际,人们不需要饱读诗书却消极避世的“陶渊明”,而需要的是敢于自荐关心国运兴衰的“毛遂”。再看看他自荐之前,是经过三年积累与准备的,正是因为他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才能将楚王说服,所以自信还需要有一定的实力,这样的自信才能将自己的锋芒毕露。自荐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才会做出的决定。我们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是用来为社会作贡献的,这首先就要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而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不会等“明主上门求贤”的。正是“弱者等机会,强者创机会”。回想过往,我们都不难发现,在实力的自信是每一位成功者必备的品质之一。古人不远,古人的品质也被我们华夏儿女所继承。我们许多身处现代的人才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自信。林巧稚,我国受人尊敬的妇产科专家。在读书时受到男同学的歧视,只因为她是女生,。在一次期末考试的前几天,她正在看书,一位男同学却趾高气昂的说:“你还看什么书啊你们女生能考及格就不简单了!”林巧稚不甘示弱地答道:“女同学怎么样你们得100分,我也要考100分”,最后考完试正如她所说,考到了100分,可追溯原因是她在别人不知道时默默努力,用自尊心和自信心鞭策自己,刻苦读书,努力复习,用知识一点一点充实自己…“源于实力上的自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力量,我认为无论身处什么养的境界,都应该以微笑自信地去面对人生如果能充实自己,具备真实才学,那生活便有了希望,那你边离成功不远了。自信源于实力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 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猜你喜欢最新高考作文素材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有关教育的文章400字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成长的必备经历。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要经历家庭教育,在母亲和父亲的影响下学习和成长。而家庭教育又与整个社会的教育观息息相关。

在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同学因为考的分数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试中,甲同学获得满分,因而获得母亲表扬,乙同学因为没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试中,甲同学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评被甩了巴掌。乙同学考了61分,进步了,及格了,因而获得了家长的表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学来说,100分与98分相差两分,分数差距很小,并不能由此推断出甲同学退步了,甲同学仍旧处于优秀同学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学退步了,因而给予了他巴掌和批评。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学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为得一百分不择手段。这是这种教育观的不合理之处。其次,就乙同学而言,他的成绩进步了,虽然只进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档次,让他从不及格变成及格。父母对其采取的鼓励表扬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学的信心,对其以后的学习有着长久的影响,乙同学很可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这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可取之处,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昨天晚上八点多了,我还在看着刘柳正写作业时,刘柳的小同学翁苏瑾来家里问作业,翁苏瑾的姥姥说怎么现在还没写完作业呀,她的小孩子每天最迟七点以前就写完作业了。刘柳的作业可是从来没有在八点以前完成过。刘柳要是写生字,每个字至少要20分钟,(连笔顺带组词造句)通常二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一项作业。翁苏瑾说六个字只要半小时就写完了。写作业的时间上的差距让我一惊。也无怪我们每天大人小孩子都没有一点时间,都感觉特别累。

第二大差距是孩子的阅读能力,当时刘柳正在做一张语文报纸,时不时还在翻书找生字,翁苏瑾说她早就把一张报纸看完了,做完了,然后我就让她给我读一下当时刘柳读的很困难的一道阅读题,小姑娘拿过来很流利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字全都认识,以她的流利程度至少刘柳要读五至十遍。翁苏瑾姥姥说她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

第三大差距是孩子的老练程度,翁苏瑾的'老练大胆,语言表达的流畅是我们刘柳所没有的。刘柳总显得那么小,有一种没长大的样子。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如果能有机会让我们家长们和与孩子们之间多一点交流,这样家长们才能充分了解同龄孩子的优缺点,也更利于家长教育孩子,更利于孩子成长进步。

正当网友还在热议“最催泪作文”《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时,重庆一名小学生的“最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

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据悉,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很心酸。更有小朋友在被问到“你知道爸妈做什么工作吗”,脱口而出的是“爸爸是用手机查资料的”。种种现实,不仅令人泪奔,更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微言大义: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其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没有人可以从你手里强制地夺下手机,除了自己对于爱的渴望。

适用话题:爱的渴望;反思与警示;呼唤亲情……

读了这本书,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操心。当父母的是多么但愿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一帆风顺。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的时候,我们利用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的就把这些都用上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觉得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方式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效果。仅此而已,我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残酷的、是违背人性。因此,我们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难重重,让他玩了,学习不进步,不让玩,还在脸上灿烂花朵般的笑容没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的童年时快乐无忧无虑的。所以没怎么在学习方面管他。结果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落后,玩与不让玩做到适度真的很难。

教育孩子有的时候会很生气,有的时候孩子进步了,也感觉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种快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快乐。一种美好的享受。但愿我们都在快乐中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父母都乐此不疲。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自豪有我这样一位好老师,她就是我的班主任焦老师。

当我刚迈进中学的校门时,就听说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优秀教师焦老师.我怀着几分激动的心情,默默的在心中想象这优秀教师的形象.在我焦急的期盼中,终于等到了晚上,焦老师出现在我们的前方,首先我的心中想她应该不是我们以后的班主任焦老师吧!这么年青.正当我在想这一些时她就不由的像我们做自我介绍了,奇怪的是非曲直她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为什么却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琢渐的了解了她.焦老师的字也写的很棒,但她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在课堂上非常严格,但是课堂外她就不严了,我曾记得她以前也常常与我们一起聊天\谈心,真的她仿佛就像自己的姐姐一样,如呆我们有什么心事,只要找她,她就会和你聊上一会儿,就不会在有不开心的事了!就好象有的同学喜欢犯错误,也只要到焦老师的手里就什么都不会有了,也就是她给解觉的干干脆脆,就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样.其实我也是一个有时喜欢犯小毛病的人,但是有时可以控制,有时我也无法控制,但是焦老师也从未批评我,只是找我聊上一会儿,那一件事就算了了!但我也会从中记起这一次的小教训,以后希望不要在犯小毛病了,最好是从此不在犯,做一个规矩的我.还有我想对焦老师说:如果说我是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你就是鼓振我翼翅的风,如果说我是一片刚刚萌发的新叶,那您就是那深埋于大地的根.知心的话儿总是想对您倾诉,满心的欢喜也想同您一道分享,焦老师我带着尊敬与爱戴,让我再用最深情地唤您一声“焦老师”好吗?在去年我们班常常受表阳,卫生方面总是第一,但我们也是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啊!所以什么也干得优秀起来,如果说只有老师优秀而我们不合格,那么我们又怎么佩得上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呢?所以我希望全班同学要振作起来,让我们的班级在老师的带领更上层楼。时光飞逝,一转眼已经六年了,我即将升入初中,告别了生活了六年的小学。

在这飞快的六年里,我曾伤心过也高兴过,经历了好多不寻常的事,也叫了好多的朋友。并且,我还认识了一个好老师――蔡霓虹。

; 她20刚出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虽然相貌一般,可她自身的着装非常整洁,让人看上去耳目一新。她讲课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教学方式也别具一格,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 刚开始接触她,我对她的印象也不是太深,可是在一节作文课上,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 那是我上2年级的第一节作文课,因为我没有上过学前班,连作文是什么都不知道。经过听了老师的详细解说,才知道作文就是把一个个优美的句子组成段落。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我平时连造句都造不好,还让我写成段落,对我而言这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我垂头丧气的趴在课桌上,不禁流出了眼泪。 ; “呀!真像!”“就是就是,真好看!”忽然,我被同学们的说话声惊醒,抬头一看,呀!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大公鸡,栩栩如生,特别好看。

老师说:“同学们,谁能描绘一下这只大公鸡的样子呀?”同学门都十分踊跃的举起了双手。因为我胆子特别小,不敢发言,所以就不由自主得把身子缩了起来。

“黄浩霖,你来说说吧!”老师用手指着我,说。我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双手不停的摆弄着衣角,等了好半天我才想出几个句子,吞吞吐土地说了出来.没想到等我说完以后,老师竟带领全班同学为我鼓掌,并说我说的非常好。

之后,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家的大公鸡”六个字,说这就是今天作文的题目。我那到作文本以后,就立刻开始写,也不知道怎么了,优美的句子一句一句的从我脑子中蹦出来,一个个兰色的钢笔字乖乖的跳到方格纸上。

; 经过这一堂课的训练,使我被作文深深吸引住了,蔡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在小时候,我经常幻想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学习,无需思考。逐渐,我知道了人没有知识是不能在社会立足的,我们必须动脑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去学校学习,深造。

而我却特别苦恼,我听说上学特别累。而现在的我却喜欢了上学,这要感谢我的老师。

开学第一天,孟老师走了进来,她那锐利中透出希望的目光向全班扫视了一遍,拿起了一本并不是很华丽的册子,开始点名。妈妈不一会就走了,我开始和老师同学相处。

孟老师对我们很严格,可从不体罚我们,每次有同学饭犯了错误,老师总是给他讲道理,让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从正所谓孟老师的口头禅:“再一再二不再三,从不对我们大喊大叫。孟老师上课很认真,凡是我们不会的题她都会给我们细心地讲解,直到我们完全懂她才去休息,所以在我们班,基本每个人学习都很棒。

当孟老师听到同学有不会做的题时,她也非常着急忧虑,可她得知我们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是全年组第一的时候,也笑了,这也是孟老师精心培育我们的“果实“。 孟老师知识很广泛。

如果我们有谁说了“不可能“这三个字,她一定会对你说“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这是拿破仑说的,一定要记住呀!同学们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一眨眼间两年匆匆地过去了即将告别了孟老师,我们真是恋恋不舍。我们一定记住您,孟老师。

冬季的一个傍晚,我刚打扫完教室,准备回家。

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是老师。老师说:“你怎么还在这呀?”我回答:“今天是我值日。”

“哦”老师点点头,又说:“我送你回家吧。”“老师,不……”我还没说完,老师便打断了我的话“老师我知道你家离学校远,你父母工作很忙,并且天快黑了,还是老师送你回家吧。”

我听了老师的话,不再推却了,点了点头,坐上老师的摩托车。 一路上,寒风凛冽,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老师发现了,便把自己的外套脱下给我披上,这时,一股暖流不但暖和了我的身体,而且流入了我的心田。

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点点雨滴滴在手上刺骨的冷。老师连忙停到路边,从车箱里拿出雨伞,让我拿着遮雨,而她自已却冒着风,顶着雨,继续开车。

我看着老师那双被冻红的手,心里难过极了。 终于到我家了,我下了车后,把衣服和伞还给老师,对老师说:“老师,真谢谢您,请到我家里来喝杯茶吧。”

“不了,天黑了,我得回家了。”说着,骑上摩托车勿勿的开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来不急说,就离开了我的视线。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老师的这一职业是神圣的,他就如蜡烛般燃烧自已,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如园丁般,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健康成长,不惜牺牲自已。

自豪有我这样一位好老师,她就是我的班主任焦老师。

当我刚迈进中学的校门时,就听说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优秀教师焦老师.我怀着几分激动的心情,默默的在心中想象这优秀教师的形象.在我焦急的期盼中,终于等到了晚上,焦老师出现在我们的前方,首先我的心中想她应该不是我们以后的班主任焦老师吧!这么年青.正当我在想这一些时她就不由的像我们做自我介绍了,奇怪的是非曲直她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为什么却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琢渐的了解了她.焦老师的字也写的很棒,但她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在课堂上非常严格,但是课堂外她就不严了,我曾记得她以前也常常与我们一起聊天\谈心,真的她仿佛就像自己的姐姐一样,如呆我们有什么心事,只要找她,她就会和你聊上一会儿,就不会在有不开心的事了!就好象有的同学喜欢犯错误,也只要到焦老师的手里就什么都不会有了,也就是她给解觉的干干脆脆,就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样.其实我也是一个有时喜欢犯小毛病的人,但是有时可以控制,有时我也无法控制,但是焦老师也从未批评我,只是找我聊上一会儿,那一件事就算了了!但我也会从中记起这一次的小教训,以后希望不要在犯小毛病了,最好是从此不在犯,做一个规矩的我.还有我想对焦老师说:如果说我是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你就是鼓振我翼翅的风,如果说我是一片刚刚萌发的新叶,那您就是那深埋于大地的根.知心的话儿总是想对您倾诉,满心的欢喜也想同您一道分享,焦老师我带着尊敬与爱戴,让我再用最深情地唤您一声“焦老师”好吗?在去年我们班常常受表阳,卫生方面总是第一,但我们也是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啊!所以什么也干得优秀起来,如果说只有老师优秀而我们不合格,那么我们又怎么佩得上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呢?所以我希望全班同学要振作起来,让我们的班级在老师的带领更上层楼。时光飞逝,一转眼已经六年了,我即将升入初中,告别了生活了六年的小学。

在这飞快的六年里,我曾伤心过也高兴过,经历了好多不寻常的事,也叫了好多的朋友。并且,我还认识了一个好老师――蔡霓虹。

; 她20刚出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虽然相貌一般,可她自身的着装非常整洁,让人看上去耳目一新。她讲课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教学方式也别具一格,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 刚开始接触她,我对她的印象也不是太深,可是在一节作文课上,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 那是我上2年级的第一节作文课,因为我没有上过学前班,连作文是什么都不知道。经过听了老师的详细解说,才知道作文就是把一个个优美的句子组成段落。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我平时连造句都造不好,还让我写成段落,对我而言这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我垂头丧气的趴在课桌上,不禁流出了眼泪。 ; “呀!真像!”“就是就是,真好看!”忽然,我被同学们的说话声惊醒,抬头一看,呀!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大公鸡,栩栩如生,特别好看。

老师说:“同学们,谁能描绘一下这只大公鸡的样子呀?”同学门都十分踊跃的举起了双手。因为我胆子特别小,不敢发言,所以就不由自主得把身子缩了起来。

“黄浩霖,你来说说吧!”老师用手指着我,说。我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双手不停的摆弄着衣角,等了好半天我才想出几个句子,吞吞吐土地说了出来.没想到等我说完以后,老师竟带领全班同学为我鼓掌,并说我说的非常好。

之后,老师便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家的大公鸡”六个字,说这就是今天作文的题目。我那到作文本以后,就立刻开始写,也不知道怎么了,优美的句子一句一句的从我脑子中蹦出来,一个个兰色的钢笔字乖乖的跳到方格纸上。

; 经过这一堂课的训练,使我被作文深深吸引住了,蔡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在小时候,我经常幻想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学习,无需思考。逐渐,我知道了人没有知识是不能在社会立足的,我们必须动脑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去学校学习,深造。

而我却特别苦恼,我听说上学特别累。而现在的我却喜欢了上学,这要感谢我的老师。

开学第一天,孟老师走了进来,她那锐利中透出希望的目光向全班扫视了一遍,拿起了一本并不是很华丽的册子,开始点名。妈妈不一会就走了,我开始和老师同学相处。

孟老师对我们很严格,可从不体罚我们,每次有同学饭犯了错误,老师总是给他讲道理,让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从正所谓孟老师的口头禅:“再一再二不再三,从不对我们大喊大叫。孟老师上课很认真,凡是我们不会的题她都会给我们细心地讲解,直到我们完全懂她才去休息,所以在我们班,基本每个人学习都很棒。

当孟老师听到同学有不会做的题时,她也非常着急忧虑,可她得知我们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是全年组第一的时候,也笑了,这也是孟老师精心培育我们的“果实“。 孟老师知识很广泛。

如果我们有谁说了“不可能“这三个字,她一定会对你说“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这是拿破仑说的,一定要记住呀!同学们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一眨眼间两年匆匆地过去了即将告别了孟老师,我们真是恋恋不舍。我们一定记住您,孟老师。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情和景.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报答的人.有时候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发生了意外甚至经历了磨难.而我们的老师总是激发我们勇敢向前的动力,这使我们心存感激之情. 在课上,我们的老师非常严格,但在课下,老师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分担问题,帮助我们学习.他们的教诲就如同一股神秘的动力,能使我们永远向前,使我们不忘教诲. 我的数学成绩在初一进到这学校时,一直都不是很好,初次来到这里,竟被分到了重点班,我当然非常高兴.但当我知道班主任是位数学老师时,我一下就吓呆了!心想:“我这下子肯定完了,我的数学成绩那么差,若在这方面有什么做得不好,铁定结果会很凄凉.”几天过后,老师要评选班干部,最使我吃惊的是数学课代表竟然是我.下了课后,我带着疑问的心情去找老师,第一次与老师谈话总有点紧张,我问老师为什么要选我,自己成绩并不好.而老师却说:“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曾经努力过,因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将来只能靠你努力,有谁能知道将来会是怎样呢?”一句话顿时使我有了对数学的信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努力奋斗,我一定可以成功. 一个学期下来了,决定性的考试终于来临,面对这次期末考试,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但始终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会粗心,正在我担心之时,监考老师进来了,竟然是我的班主任郭老师,这顿时把我从担心的心情中拉了出来,勇敢面对考试.最后当成绩出来时,我非常紧张.听着老师读着一个有一个同学的成绩,我为他们取得好成绩而感到高兴,但对自己却始终安不下心来.快了,快到我了,老师念到我的成绩:95分.我说不出话来,心中像放下了一块巨石,格外轻松.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她对我的教诲,老师的付出,是我最大的收获,我要收获更多来回报他们.。

育我的一件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事。

其中有一件事最使我难以忘怀。 记得在我读三年级时的一个晚上,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令我非常郁闷。

老师在布置有什么作业时我的思想正在开小差,所以忽略了其中的一份作业。那一天的作业很快就被我做完了。

这时的我非常高兴,也觉的非常的累,于是就出门去逛逛。经过同学家时,我看见还有很多同学还在书桌上做作业。

同学们的父母看到我这么早就出来游玩,他们都很惊讶我如何能这么快就做完了作业。我很骄傲地抬起头,对他们说:“我确实是做完作业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上学了。

到了学校,组长叫我把作业拿出来,我听他的话把所有的作业都拿了出来,组长叫我拿出最后一件,我非常惊讶,不是只有四件吗?组长神气的说:“当然不是了,一共有五件你漏了一件。”组长立马跑去跟老师说。

老师听了非常生气,马上走了过来,叫我去窗扉边把作业补完整。那时同学们都在笑我说:“哈哈哈哈,都是你自己上课时开小差忘了作业,你才会被老师责罚。

哈哈哈哈…。”那时我就觉得我自己非常委屈。

我想:这事不怪别人,都怪我自己,是我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才造成今天的错误。我走回座位,把作业补完以后给了老师检查,老师检查了后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像现在一样被老师责罚。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极了。它教育了我今后上课听讲要全神贯注,作业要一丝不苟,学习要脚踏实地。

让我受教育的一件事儿那是我读4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儿。

前一天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是抄作文(还有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有很多)。我把其它作业做完了就是作文还没有抄因为那次写了很多,就想明天早上早点起来了抄。

于是睡觉之前,我把闹钟弄到了6点。可是夜里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妈妈那边,爸爸在我那儿睡觉。

就这样作文没抄,怎么办呢,顿时心生一计装肚子疼把门关紧,抄作文。我在里面抄作文,可把爸爸急坏了(他真以为我肚子疼)在门外面问东问西。

我把作文抄好了,就装做好了很多便上学去了。到了学校才发现有很多人都没抄作文。

心里暗自欣喜。可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无地自容,所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今日事今日毕,才是真理啊。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最值得我敬佩的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是您交给了我们知识,是您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您整日为了我们,付出了一切。有几件事说起来更是令人感动。

记得有一次,我们实验班接到了一个通知,说是全国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开始了。林老师对我们同学特别信任,于是就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当时老师就让我们各自做各自的作品,而她就给我们找资料,每天都是到很晚才回家,她的孩子埋怨它,说:“妈妈,你为什么要对那些哥哥姐姐那么好,现在练我都不管了……”可是林老师仍然还是这样,每天都走那么晚,一直坚持到了我们的东西全部做网的那天晚上。那一天一下午的副课我们都没上,林老师一直在审查我们的作品,给我们指出缺点,要我们改正。

那天一直弄到晚上9点多,同学们的家长见孩子这么晚了还没有吃饭,都纷纷下楼给孩子们买饭吃,可是在我们吃饭时,林老师仍然坚守在她的岗位上,给我们修改作品,我们完全就没有想到林老师还没吃饭。我们的作品全部修改完了,今天晚上我们总算可以睡一个舒服觉了,可是林老师晚上还要写我们的作品报告,它又是弄了一晚上。

第二天上课时,我们看着林老师那憔悴的脸上似乎多了几条皱纹,看着她的那疲乏的双眼周围好像又泛起了黑眼圈,这时,同学们都不得不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一件事也非常令人感动。有一次,林老师的孩子发了高烧,烧到39度多。

我们本想今天林老师不回来上课了,因而同学们为着事儿高兴喝彩,还想着下接语文课说不定会改成微机课。第一节数学课下课了,同学们都高兴得迎接着下节临时改动的微机课,当上课铃打响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是走进教室的并不是微机老师,而是林老师,林老师告诉我们,说:“张伯伦生病了,发了高烧,正在医院打针,我上完这节课就去医院,希望你们能听副课老师的话。”

这时,同学们的脸“唰”一下地就红了,这节课同学们都听讲十分认真,一下课,林老师又匆匆地赶到了医院……还有一件事更是令人感动。这几天,林老师为了我们的网页,又操劳起来,最近它总是觉着自己的身子不太舒服,当时还依然坚持给我们上课。

在星期一那天,我们突然听到消息说林老师发了高烧,说不进天不来上课了。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这是林老师走进教室,告诉我们她发了高烧,可能上课说话声音不太大,希望同学们都能谅解。

我们可以从林老师的眼神、她的脸色和她的声音显然可以看出林老师的病的确很厉害,因而同学们上课便是更加认真听讲,刚一打完下课铃,林老师就感到了医院,打起了点滴,等到下午继续给我们上课,同学们劝她:“林老师,您先打针吧,还是自己的身体重要,你的课可以让数学老师代替呀,下个星期再补回来吗!”可是林老师就是不答应,她说“教学是我的工作,如果我不上课,你们就不能前进,将来我们就会落后,再说如果你们听话,我的什么病都好了!”林老师的一番话感动了同学们,我们都觉着林老师的思想特别伟大,我们要向她学习。林老师,您的教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要先你那样做人,无论如何也要把别人现在第一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应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您是我们的好老师,是教育我们永远的好老师。

我和老师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每时每刻精心照顾着我们这些娇嫩的花朵,不断地给我们浇水施肥,盼望我们早日成为美丽的花朵,为家园添加色彩!“老师您真好!”虽然我和您相处只有短暂的一年,但您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使我永远难以忘怀.您平时那亲切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回荡.记得您刚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时,送给我那本精美的作文本.每当我打开作文本的首页,看到老师给我赞扬和鼓励的评语时,我的心情激动得难以平静.三年级是刚刚步入写作文的时候,我的作文水平不是很好,是您耐心地教育我,并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刚刚学习写作文,写得不好不要灰心,只要平时多看一些作文书,积累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你的写作才会有所提高.经过老师每周的作文点评和老师的指点,我的写作有明显地提高.有一次,我不小心着凉感冒发烧.当时您看到了非常着急,立刻叫班上的同学陪我去医务室看病.当最后得知是一般感冒引起的,那时老师脸上绽开了放心的笑容.老师您对我慈母般的关怀,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老师您真好!我和您在一起的时光总会是最美好的。

在我心里有一件事,它时时刻刻都在教育着我,它告诉我,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

那是一个傍晚,老师布置好作业后让一个同学把明天要在全校朗诵的诗词打好,然后在明天早上读书节时用,说罢,老师便放心的走了。没想到这个同学等老师前脚刚踏出便来到另一个打字很慢,而且漏洞百出的同学面前,让他去打字,自己坐在座位上悠闲的写着作业,还晃了晃拳头让他不要和老师说。

就这样,他在傍晚瞒过了老师,心安理得的回了家,就等第二天早上,老师来表扬他了。可他哪知道,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第二天一早,同学们便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因为今天早上,学校有表演和诗文朗诵。

“叮零零” *** 终于响了,同学们便马上排好了队,直往操场上冲。看完了节目,该我们朗诵诗文了,“开始”随着台上指导员的指挥,全体师生都开始背了起来,可是不一会儿,我们班就背错了,而且不止一次,要不漏字就是错字,班主任项老师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可还是强忍着。

回到教室之后,老师猛的把书一扔,把那个老师指定打字的同学叫来说:“你打的什么字,怎么竟是错字,这回那个同学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啊,他眼泪一个劲的流着,而且还被罚了八百字说明书。这件事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不能把别人交给你的任务转交给别人,它让我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有责任心。

用爱 教育 人,感化,比什么都有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的教育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1

一年365天,而在这每个365天的夜晚,都有一个人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用她的方式关心我,教育我,鼓励我。

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看本格推理小说,可以说已经上瘾了,手不释卷。一开始我只是抽出空闲时间来看,但是作者笔下的 故事 曲折、惊险、令人好奇不已。我是越声看越着迷,就有点不受控制了。一天晚上,我在写作业,我忍不住就拿出书看了起来。突然间,我听见客厅的脚步声响了起来。我顺势把书往书桌的抽屉里一塞,继续写作业。妈妈推门而入,问道:“作业还没写完啊,这都几点了。先吃点水果休息一下在写吧。”

“不用,不用。”我从椅子上站起来,边说边把妈妈向外推,“我还有很多作业要写呢,没时间了。”

我重新坐下来,余光却扫到了那篇课文《小巷深处》。我静下心来想,我和妈妈也开始疏远了,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那是为什么呢!回想起妈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哪一样不是面面俱到。而我现在竟然不认真学习,写作业,而是在看这些对学习毫无帮助的书。妈妈还一直那么相信我,觉得我每天学习还很认真挺辛苦的。妈妈每天早上准点叫我床上学,下班回来给我带好吃的点心,晚上一直陪我到深夜……而我却总是觉得那没什么,是妈妈该做的,还觉得别人的妈妈更好。回忆过去,这十几年来妈妈爸爸从未打过我,几乎也没骂过我。只有那么一次我没完成老师布置的学校任务就溜回家甚至还说自己机智地过了老师。妈妈听了当场把我关到了门外,任凭我的哭喊声惊动了整幢楼的住户。这次之后,我是彻底的好好反省了一次,以后不敢人了……

回忆一幕幕涌出来,悔悟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马上收拾好心情,开始奋笔疾书,完成作业。我快速地完成作业,整理好书包走出书房。我看到妈妈正在客厅在补我的校服——在外面完时留下的裂开的口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妈妈看到我出来了,突然开口:“你看书可以,写好作业再看,好吗?”我着实一惊,妈妈这都发现了啊。“我可把你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啊,可别小看我啊!”我干脆地回答到:“行!我以后不会边写作业边看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妈妈笑道:“我是相信你的!不管看什么书,都能长知识,喜欢看书总是好事,但一定要挑好时间。我不怪你,相信你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的。”

在这样无数平常的夜晚,妈妈那形影不离的关爱,温暖了我,激励着我前进。这就是属于妈妈的爱的教育让我健康的成长!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2

几天前,一则新闻“出世”,惊掉了我的大牙。一位妈妈正在火冒三丈地教育她的儿子,没想到新闻中的那个哥哥居然跳桥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个哥哥可能是因为被骂得太狠,逐渐产生了心理阴影,导致了过激反应,这才酿成了悲剧。

我妈平时是很好的。我有时作业写得不好,第二天上学时,她就跟我说:“小牛,今天把作业写好一点,课桌整理好,铅笔都放到铅笔盒里去,别忘了!”此时的妈妈比较唠叼,我心不在焉地应付一下:“好了,知道了。”其实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比如,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想:唉,要被妈妈批评了。但妈妈只是在卷子上签了个字,就走了。我想,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但妈妈只说了一句话:“下次考好点,在卷子上写上自己下次考试想考到的成绩和目标就行了。”

但是她有时也不太温柔,生气时也是很可怕的。我有几次不想吃她烧的菜,可是她偏要我吃。我直接沉默,闭紧嘴巴。她开始往我嘴里塞,但死活塞不进来。她渐渐失去了耐心,就直接火了,朝我训斥起来,然后拿起筷子要打我。“呜呜呜……”胳膊扭不过大腿,我只好屈服。

我其实也挺喜欢我妈这种 方法 的,但我也不是受骂狂,主要是因为她骂我的时候也比较少。一般都是婉言相劝,只有逼急了,或者我实在表现不好才会骂的。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3

我坐在公交车,一个二三十岁的大叔急急忙忙的,像在找什么东西,原来忘了带钱。这下我可来劲,他会怎么办呢?会向别人借钱吗?别人会借给他钱吗?带着疑问,悄悄地注视那名男子。

这时,一位年轻的小姐姐,穿着时髦,大约18岁,款款走上了车。“您好,我忘带钱了,你能借我一元钱吗?”这名男子紧张地问。小姐姐涂着指甲,冷漠地回答:“干嘛?是起了色心还是想讹钱呢?门都没有,走开,挡路狗!”男子悻悻走到一边,等待下一个人上车。

大约过了5分钟,一名戴着粗硕金项链的中年大妈上了车。男子连忙走过去,问道:“阿姨,我忘带钱了,你能借我一元钱吗?请行行好吧。”

“我有那么老吗?人家正值年华呢,还有像你这种人肯定是,嘴上说没有钱,其实口袋里毛爷爷一大堆,”大妈似老虎脸一顿,没好气的骂道,“这年头连公交车上都有人行,真是没有修养。”男子一脸苦笑,只好再次推到一边,默默等待。

又过了两分钟,一个四年级模样的小朋友蹦蹦跳跳的,像绽放的荷花上了公交车。“小朋友,”这名男子犹豫了一下,鼓着劲又走上去问:“叔叔忘带钱了,你能借我一元钱吗?”声音十分低落,在哀求,甚至有点不抱有任何希望。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小朋友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擦了擦,毫不犹豫地递给了那位男子。

那名男子很诧异,问那个小朋友:“你为什么会借我钱呀?”那名小朋友脱口而出:“老师说过,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帮助他,帮助别人无需理由,只要我们学会帮助,学会爱别人,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男子眼眶湿润,不由自主流出,周围的人也潸然泪下。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阳光依然灿烂,闪耀。这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次爱的教育,也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4

教育看似是一个严肃、神圣的词语,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教育的背后,也包含着浓浓的爱。

一年暑假,我去了外婆家,在那发生了一件改变我思维、性格,甚至是行为的事情。那件事在我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有着三十八摄氏度高温的中午。一家人都待在房间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可我觉得房间太闷,想出去玩一会儿,于是我趁着妈妈和外婆午睡时溜了出来。烈日炎炎让我难以忍受,但好在有绿树成荫的小树林。看到那满片的绿色,我兴奋不已。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小孩,穿过茂密的草丛,钻进树林里。令我惊喜的是,树林里竟是那么的清凉!我望着天空,天空被高大的树枝遮住,它们似乎融为了一体。一些光晕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到地面,形成一个个明亮的光斑。我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中,惬意极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着我是时候该回去了。还没到家,邻居奶奶就急切地叫住我:“莹,你妈妈和你外婆正到处找你呐,你赶快回去吧!”于是我加快脚步回到家里,只见外婆躺在床上,一边急促地喘息,一边用毛巾擦满头的汗珠。妈妈也在旁边,用手按着额头,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我不明所以,问道:“外婆,你怎么了?”外婆缓了缓说:“这么热的天,你跑到哪里去了?不规规矩矩地在家待着,还要我跟你妈妈到处找你!”外婆说这话时,表情非常严肃。我当时很害怕她会打我,于是说:“我去小树林玩了,我以为你跟妈妈不会发现的。”说到后面,我的声音越来越弱。外婆皱了皱眉头,叹了一口气,指了指旁边的位置让我坐下。我坐下后,她又对我说:“我这次不打你,但你要知道,这么热的天气你跑出去中暑了怎么办?你想过后果吗?你妈妈跟我都出去找你那么久,却没找到你,你知道我们有多么着急吗?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做事要多个心眼儿,多往远处想想!你好好检讨一下自己!”

我垂着头,哭着说:“外婆对不起,我真的没想那么多,这种让你们担心的事我再也不会做了!您就原谅我吧!”外婆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外婆教育你、管束你都是因为爱你!知道吗?下次出门干什么都要跟大人们说一声,不要让别人担心你!”我轻轻地点点头。

外婆对我的教育就是她对我无尽的爱,她望我成材,时刻护我左右。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爱我,一定会谨记您的教诲,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5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部都是父母对我们爱的体现。这也就是“爱的教育”。

——题记

时间匆匆流逝,一转眼,自己已是 八年级 的学生了。走在校园里里,时不时还有比我小些的七年级学生叫我一声“学姐”。

望着他们每天忙碌的身影和每天放学来接他们的父母亲,这让我不由得想起父母对我的教育。

那时的我似乎并不知道体谅父母。一次家长会后,父亲面对我并不十分理想的成绩,带着少许责备的语气说:“怎么考成这样了?没检查试卷吗?”

我皱起眉头,不满意地回答:“又没考倒数,至于吗?再说你平时也没怎么管过我吧?那就别管我算了”我走进房间,“哐当”一声,我关上了门。

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向脾气不太好的父亲竟没有说我什么。我坐在椅子上,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那可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啊!我怎么,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啊?出于自己的“面子”,我并没有去向父亲道歉。即使,我做错了。

到了吃中饭的时间,我坐在桌子上,漫步经心地吃着。妈妈见我这样,关心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没……爸爸呢?”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问道。

“他?你爸爸又去工作了呗!”

“什么?爸爸去……工作了?他不是生病了吗?”我惊讶极了。“我劝他别去,他还是执意要去。唉!你爸爸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啊!”我低下头久久地沉思着……

到了晚上,爸爸才回来。我看着爸爸头上的根根白发,懊恼自己的不懂事。我走到爸爸身边,说了一句:“爸,对不起啊!上午的时候,我……”

爸爸慈爱地笑笑;“考试没考好会这样,我以前也这样过。”我很惊奇,爸爸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就说我一顿完事。爸爸似乎看出来了,笑着说:“对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育了。以后,我也会改变我的教育方式。”我若有所思……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说教还是动手打骂,目的都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好。他们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出自爱的教育。我坚信这一点。

关于爱的教育作文合集5篇相关 文章 :

★ 赏析《爱的教育》作文5篇

★ 爱的教育作文400字5篇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范文整合 五篇

★ 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 关于爱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五篇

★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文章 五篇

★ 精选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 2020优秀作文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 《爱的教育》5篇600字读书笔记

★ 5篇关于爱的作文

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

幼儿 教育 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幼儿教育非常简单 ,但又非常重要,家长必须十分重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幼儿教育的 文章 ,欢迎阅读!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一:必不可少的三大 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 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二:怎样做个出色的现代妈妈 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孩子”。不过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己保有传统角色的美好,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希望自己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角色的省思。 观点一:现代妈妈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规划 作为年轻的职业女性,既希望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能有所发展,又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兼顾事业与家庭确实不易,因此,如何妥善分配时间、工作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生活中,我总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项目,然后判断哪些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可请人代劳,如一些需要跑腿的杂事、打扫家庭卫生等,可请家政公司代劳,自己可挤出时间和儿子玩。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每天都要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我的体会是忙禄的上班妈妈,一定要做个有效率的规划,否则会陷入无头苍蝇般的瞎忙,最后落得事倍功半。 我还有个经验要和妈妈们分享,我随身携带一个印有日、周、月计划的 笔记本 ,及时提醒自己,每天有条不紊地生活。这样做,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妈妈若在工作上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就会让自己有更愉悦的心情和孩子相处,连带着亲子之间互动的质量都会更高。 观点二:要更重视与孩子相处的质量 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桌上还有妈妈凉好了的茶水。现代社会,职业妈妈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比传统妈妈大,相对地,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可即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我也不愿把女儿扔给祖辈了事。我的做法是,没办法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就关注和女儿相处时的质量。比如,我会预先调整好情绪,安排好内容,以便能专心地在特定时段与女儿谈心、沟通、玩耍,这样做,远胜于时间虽多却漫不经心的亲子互动。 我看到过一个研究结果,说是幼儿阶段的亲子互动质量越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影响也越大。当然,我这样重视和女儿相处的质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如果现在我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女儿相处,女儿长大后也许会说:“我的人生刚开始,而你开始享受人生。我很忙,没法管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将来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现在要你陪的渴望。 观点三:努力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现代妈妈压力大是公认的,我想,妈妈们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点,只有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满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当好妈妈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是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和找出适合的家庭教育 方法 。我的体验是,除了把儿子照料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着手行动。现代女性不应该心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至少要跟得上社会的节奏,随时保持一颗爱学习、能进取的心,这样才不致于日子过得太松散。 事实上,家庭琐事永远忙不完,而且我也希望能过自己想要的有规律、优雅的生活,所以,我总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比如某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我就临时请家政人员代劳家务,请祖辈帮忙照料儿子。忙过这阵后,我就“回归”家庭,多花时间和儿子玩,亲自动手为全家做美食。总之,我不愿意使自己永远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之中而蜡烛两头烧,让生活变得没有品质,自己也变成怨妇。 观点四:现代妈妈应扩大生活圈 我是我们公司第三个在有了孩子后辞职当全职妈妈的。在陪伴儿子成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我不只是“在家带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起走进社会”的妈妈。“在家带小孩”的传统的全职妈妈,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现代全职妈妈应懂得走出去,增进人际互动,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脚步。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妈妈在成长,孩子才会有成长。现在,我会留意并参与报纸、网络上的一些可供妈妈参与的教养讲座、亲子读书会、社区学校、自愿者行动等活动。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现代妈妈应发展自己兴趣,有兴趣才会投入,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喜悦。我最近参与了妈妈读书会,这是个自愿者活动,这个活动除可帮助自己成长,同时还能结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妈妈朋友。 其实,不管妈妈们有没有上班,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融入社会,必定会有收获。 观点五:善用临托服务缓解压力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妈妈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困境。比如,我的职业是护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虽然很想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工作家庭两不误,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谁都知道护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脚跨进家门,看到的是上顿没洗的碗和乱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儿“发飙”,真的有种生活在地狱的感觉。哪还有心情当个好妈妈。面对这一切,自己不调整,没人能救我。最近,我发现社区有个临时托儿中心,最长能管孩子3个小时,收费也合理。我把女儿送去后,抽空办自己的事,洗个头、逛逛街、看场电影、游次泳、跳场有氧舞蹈,或听听演讲、和朋友喝个下午茶,就当是犒赏自己,从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绑住”的状态中解脱一会。然后,再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孩子。 同时,女儿也有机会认识其他朋友。只是选择临时托幼时,要选固定、可靠的机构。比如,我还会给女儿报困难班(幼儿园附设的服务),可比平时晚接一两个小时,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觉得自己被送来送去。我觉得临时托人照料一下孩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说是两全其美。孩子玩得开心,妈妈也能轻松一会儿。这在现今紧张忙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不但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情上的必需。 观点六:从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觉得,当妈妈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让自己童心复苏,接触到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面。我常为自己因儿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动。如,有一次带儿子去兜风,他把车窗户打开用力地吸了一口气,说: “我在吃风。”儿子喜欢坐在阳台上,问他做什么,他说:“我在和风爷爷讲话。”孩子的 想象力 真丰富。 我觉得现代妈妈,要用心和孩子相处、细细欣赏与品味,就会发现童心童语,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让人惊喜不断,学习不完。 无论如何,当妈妈虽有其辛苦的一面,也总有其快乐的一面。相信只要有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心,积极而有自信,并懂得欣赏与享受亲子相处的过程,您也会是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现代妈妈。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三:保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我的世界你懂吗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 写给父母的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 爱好 、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 故事 。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去、去、去,一边玩去。烦人!”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宝宝,今天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宝宝:“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妈妈:“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宝宝:“不,我不穿裤子。”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经常和妈妈顶牛。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多倾听孩子心声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虽然仅仅只是一篇六百字的文章,却能够让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1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置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汀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18世纪英国的乡村,这里居住着一群体面的人家,生活着骑马的绅士和穿着长裙的小姐。作者描写了浪博恩这个地方四对男女的婚姻状况及他们各自的择偶标准与生活理想。家财万贯、态度傲慢的达西是全书的中心,而美丽聪慧的伊丽莎白则是书中的灵魂。他们克服了自身与外界的重重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伊丽莎白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别人眼里看来她是一个无知而虚荣、又没有教养的女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要求超过了财富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是在有一个爱钱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韦翰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站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假象蒙住双眼。最终能与达西喜结良缘。

书中还描写了伯纳特家生性轻浮的三女儿丽迪娅,她主动追求外貌漂亮,但是生活放荡、好赌博、好赊账、品德差的青年军官威肯,与他私奔后结婚,导致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初期…………达到完美婚姻的这一理想境界。

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是不能以贫富而分贵贱,做人在人格上、学识上、教养上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以后来的经济富有,或者地位的高居而傲慢,同时也不能以经济上的贫穷而自卑。此道理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认为了不起,产生傲慢情绪,也不能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2

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3

这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在这一段日子里,我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那是什么?那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它改变了我的态度,改变了我的观点,也改变了我很多很多……

暑假里我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静坐思过,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我的素质、教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第二件:提高写作能力,有时间就多写作文,发表到网上,争取每一篇都变成精彩佳作。第三件:加强锻炼,通过游泳、跆拳道、跑步、跳高、仰卧起坐进行锻炼,使得我那筋骨练得棒棒的。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重要的事情,简直就是“雷打不动”!我参加勤工助学写的文章——《深刻的体验》还被发表到了社区的报纸上呢。“只要你努力,什么事情你都能够做好。”妈妈每次都是这样温柔地鼓励我。

“静坐思过”是从学校正式放假以后开始的,因我马上进入六年级了,妈妈针对我的优缺点心平气和的和我谈心,我的性格是动多于静,她说可不可以每天静坐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内要像上课一样不准动。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达摩祖师面壁的故事,说每天“静坐思过”会对自己有提高的。我感到无奈又没法子,也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心想试试看就答应了。最开始静坐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度秒如年啊!但我还是尽量在克制自己,慢慢地也适应的过来,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平时没有什么时间想自己的问题,静坐下来以后,也开始研究自己的功过、做人、处事。而且每一次都要写下心得体会——想了些什么,该怎么改,要怎么做,好不好,都需要去思考。而且妈妈经常都会“故意”去做些什么事情,使我的坏毛病显露出来,又每一次都对症下药,都很成功的!辅导班的老师都说我有悟性,比以前不一样了。这真要感谢那关爱我的母亲啊!

在我的记忆中,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作文是文采飞扬、妙语连珠(不是自吹自擂)很受老师的喜爱。那个时候的我可不像后来——干干巴巴、毫无色彩。在这个暑假中,我大量的阅读,并开始仿写了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慢慢地感觉就上来了。我仿写课文《山中访友》——《山林中的伙伴》、课文《草虫的村落》——《迷人的蚂蚁世界》,后来这两篇作文在创新作文网发表被选为“精华作文”。

不过我还有一个不好意思的特点——有点胖。为了能够在暑假中减肥,我就得加强锻炼,只好“忍痛割爱”——吃饭只吃一碗;要去练使人最累的游泳;去打会汗流浃背的跆拳道;疯狂的摸顶跳高……为了减肥,我和妈妈是用尽了心思,许多天后我们才见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成效。这小小成效并没使我失去信心,我更加努力了。虽然这样很痛苦,但我觉得也很不错嘛!要坚持再坚持!

在这段时间里社区开展了不少活动,我都参加了,而且起了带头作用。还自发地邀请几个同学组成了勤工助学小分队,去烈士公园收集废品,这次活动让我体会更深刻,《深刻的体验》就写出了我的真切感受。为了参加“我最满意的社区”绘画比赛,我正在画一幅长幅速写画:将我居住的西湖社区开展的假期活动、比赛,还有小区的老人晨舞、太极拳、锻炼和优美的环境都浓缩进了我的画里。

这就是我暑假的生活,我相信这个暑假很有意义。只要我努力,后面的假期肯定会更开心,也会更精彩!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4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渔阳曾经隶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一次家里一个穷困的仆人偷拿了二百吊钱,怕被发现,写了一纸说卖二百吊钱还债,挂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窦见此,收养此小女,到此女结婚年龄,窦以二百吊钱嫁出。仆归,感激不已,画了一幅窦的画像,日夜祷告他长寿。

窦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遗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钱替人嫁女;有丧无钱不能葬者,他出资埋葬;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在他悉心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万达文学 )

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颂扬。

宋范仲淹《窦谏议阴德碑》上说:“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五子登科的事迹,即使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文章600字篇5

星期三的晚上,我到学校参加了我儿子的家长会,当开会时间还没到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班主任的到来,大约还有十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家长们有说有笑,不久,班主任老师进来了,家长都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班主任老师的讲话,他说:“各位家长,我们今天这个家长会来讲一讲一个母亲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老师说:“我前几天去一所高中学校听课,听完以后,我作为老师值得让我去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因为讲述的是一个母亲怎样去教育孩子的学习,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家里条件也不好,经济也不富裕,而这个母亲在外面打工,工钱也很少很辛苦,可是这个女孩的成绩,在学校里算的上是倒数第一,每门功课都考了二三十分,我想:也许他的成绩差,可能是因为和他的家庭有关吧,为什么呢?因为他爸爸早早的去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他妈妈在外面打工把一切家务活都留给了他的女儿,后来有一次,他妈妈打电话过来,问她考了怎么样,她女儿说:“妈妈,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妈妈听了这个成绩不但不骂她,并且耐心的跟她说:“要好好的读书,好好地用功,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是个打工的多不好,虽然这次考的不好,妈妈也有责任但妈妈呢,希望你在学习上能够自强、自立、自学,在学校做作业要认真的做,上课要认真的听讲,下课要多看书,考试的时候要多想想多思考,那么成绩就会提高此时此刻,这个小女孩听了他妈妈这番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说:“妈妈,你放心女儿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女儿会努力会更加的去拼搏,女儿知道妈妈你辛辛苦苦赚钱,为了供我上学,妈妈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一片心血,我会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你”,后来,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女孩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复习半个小时回到学校,早上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后来有一个老师走过来,看见这个女孩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对小女孩说:“你怎么这么早啊,一个人在看书”,这个女孩对老师说:“早上早一点对精神好,对学习也有帮助”,老师说:“你以后一定是个读书的料,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后来,期末考试开始了,大约过了一星期以后,这个女孩的成绩出来了,竟然四门功课都考上了90多分以上,你知道吗,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考了那么好的成绩,对她来说是个奇迹,后来,她把这个成绩告诉了她妈妈,她说:“妈妈,我四门都考上了好成绩”,他妈妈听了激动的哭了。

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有些家长不但不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赚钱而且,他考的不好的时候,甚至去打骂自己的孩子,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我想:“应该成绩考差的时候,你要去鼓励他,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样才是提高他的成绩的好方法。

不管怎么说,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给他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鼓励,那么我相信,有一天,他拿着好的成绩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妈妈我考出了全校第一名,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那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你的自豪和光荣。

  • 索引序列
  • 韩愈有关教育的文章
  • 与读韩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韩愈的议论文素材
  • 有关教育的文章400字
  • 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