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拖延症论文题目

拖延症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拖延症论文题目

关于拖拉症,你需要知道: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2. 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4.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7. 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8. 拖拉并非一模一样。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Ferrari 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9. 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10. 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试着结合以下10个窍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记住,每达到其中一项,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明日复明日 “拖延病”的处方停止空谈,开始行动!case 1:我经常担心事做的不够完美。但尽力做了完美主义者,可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经常接到任务以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完成,可总是一拖再拖。为什么?→病名:担心引起的拖延病。→处方:总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些,但压力越大就越担心做不好事迟迟不敢付出行动。总是把万事的结果定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只要作错了一点,做的再好也都是错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会揽到自己身上。首先得醒悟“自找担心”是多么消极的事情。假如,在准备报告时,最初就能写出完美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些偏差也有理论上说服力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追寻一下到现在为止你所做过是事有多少事是完美的,一定没有特别完美的事。但一定也没耽误什么事。case 2:一旦接到什么任务总会担心“我一定能做好吗?做错了教授会不会责备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时间已悄悄溜走了。→病名:自我指责的拖延病→处方:对过去一些失败的记忆会变成一种压力。想治好自我指责的病,可以把责任都推托到别人身上。不要因为善良的自卑感而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这样只会让你的自信心下降。轻视自己之前先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吧!然后,用另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失败。比如:在小组功课中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但因为没有时间,结果在报告中露掉了。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自我指责的人就会想:“哎!因为没有发表这个创意,以后教授知道了会不会扣我的学分呢?”取代上面想法的应该是“我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好的创意。”或“下次写报告时用就可以了。那一定比这次轻松多了。”case 3:我特别的执着,一旦问题袭来的时候就感到不安和急躁。问题解决之前做不好任何事情。→病名:执着引起的拖延病→处方:“怎么会这样?”“到底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即使在过去的事情里找原因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澄清一件事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事情是由几种因素合成的。什么时候才能把事情一一都弄清楚呢?在公司写企划案的时候写不好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期限太短或过去写过一次结果被上司责骂了一顿,留下了创伤。还有就是还没找到资料等等。澄清问题对以后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要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行动。做企划案时应该想:“这次应该跟其他公司比较着做看看了。” 如果这样想着行动的话一定有效。

论文写作拖延症,大多是内心对写论文这件事情有恐惧,被论文这个大项目给吓到了,不敢直接面对,不敢开始动笔,最后一拖再拖,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两个字——行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绝望了?哈哈,不是你想的那种行动啦!这里所说的“行动”,是有讲究的,绝对不是盲目鲁莽的行动!这里的行动一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分解。把你要眼前要做的这件事情分解成多个行动,也就是项目分解。它看似是一件事,但是,如果你把它拆分开来,就可以变成很多个比原先轻松很多的事情。

比如,写论文这件大事就可以分解成多件小事——选题,查资料,定题目,列大纲,写正文,修改,排版……当你把整个写论文这件事情像这样分解开来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觉得整个思路都清晰很多,也就没觉得这么困难了?

第二步:再分解。把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还不够,肯定还有一部分人还会觉得动不起来,怎么办——那就接着分解,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小到你可以没有恐惧地去开始第一步为止,怎么理解?最简单的,第一步——站起来!

第三步:马上行动。这里的行动,不光是说要马上去做具体的事,而是要马上动起来,让你的整个身体处在行动的状态!

比如说,你站着的状态,和坐着的时候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站起来的时候,更容易动起来,如果是坐着,就很容易产生怠惰的情绪。因此,要想保持这种行动的状态,可以在开始做事前,站起来做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可以是跑楼梯,高抬腿,做俯卧撑等等,让自己全身兴奋起来,大脑越活跃,就越有劲儿做事情,思维也更活跃!~

做好精力管理,掌握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陈翌侨轻安”。

Update: 文末有斯雯、吴小静、胡奎和段一邦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嫌文章太长的可以直接拉到底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deadline的时候都赶得要死要活,咬牙切齿发誓下次要早点开始做,就可以从容地慢慢来,结果下次又继续拖到不做就会死的程度再开始做。

反正我写论文是这样的。

去年开题答辩的时候要写开题报告,愣是拖到还剩一周要交才开始写,结果那周一直在崩溃地拼命写。答辩完和同学交流,信誓旦旦地立FLAG:要早点开始写论文正文,再也不要搞得这么赶了。

嗯,事实证明, FLAG立了是会被打脸的 。啪啪响。

由于今年年初被一个很想完成但没有能力去完成的项目卡住,整个1、2月份都处在丧失能量、放飞自我的状态,基本上什么事也没干,论文自然也就没动笔。

幸好,救星出现了——幸福进化俱乐部运营总监&项目总监、曾经我眼里的高冷女神李秀燕。她本质其实特别暖心又热情,知道我状态不对后非常关心我,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问我:哎,你最近放飞自我,放飞的怎么样了?我就很羞愧的说,嗯,我还在放飞。

她就说没关系,人本来就是要松弛有度的呀,我也经常放飞自我,还跟我分享她放飞自我的经历,让我心里好受一点。

然后我就继续去放飞自我了。

放飞自我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到3月份左右,我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是因为我的良知睡醒了,而是因为老师发了一个通知: 马上4月初就要交论文了。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在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事儿,永澄老师就建议我去找有相关经验的人,比如同济马博士。我就果断去问了,结果马博士无心的一句话给了我一个邪门思路:他问我,你是打算自己写还是XXX(你懂的)?

我还真有点小心动,因为deadline很近,而且自己也完全不想动。打消这个念头的不是我的良知,而是穷……我发现,一篇竟然要7k+起步,而且质量不一定有保障。那我还不如转换下思维,假装自己接了一篇7K的约稿呢。

然后我就继续问马博士,结果发现人家的论文是做实验的,和我们商科完全不一样,没有参考意义。不过,马博士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找光牧,去年刚MBA毕业,这事儿对口!

我就迅速跑去问光牧。光牧直接把他写论文的心得总结文发了给我,问我:你什么时候交论文?我说,4月2号。他看了眼时间,说: 你还是准备明年延期毕业吧 。

我瞬间好心塞,我不要延期毕业啊啊,听起来感觉弱爆了!这绝对会是我人生的污点!我还要再抢救一下。

本着不能自暴自弃的想法,我去找了同需要写论文的涂小鸦同志交流。 然后我就惊奇地发现:为什么都是还没写论文,人家如此淡定又从容,充满自信? 还嘚吧嘚吧给我讲她每个月的推进主题,学插画什么的,把我给羡慕坏了。

我就觉得我特别需要帮助,我也想找到这样的状态。

这个时候——此处应有聚光灯——秀燕姐神一样的出现了。

她说,要不我给你做个咨询吧。

于是我们就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她首先分析,任务完不成一般有两个方面,管理和技术。 管理就是对任务的规划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就是缺乏推进任务的相关技术,比如不知道写论文的方法和流程等。

然后她从管理方面开始问,用几个问题直接探求我做这件事背后的价值:

问题一个接一个,我突然发现,原来一直没动笔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很迫切的想法,觉得可有可无,动力不那么足,而且外面诱惑很多,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还在早起做《思考,快与慢》的共读笔记,而且对怎么写论文也完全没有概念。

我的思想和行为其实是偏离的,我觉得写论文很重要,但只是觉得而已。 行动迈不出去的原因就三条: 认知、诱惑、技术 。现在三个原因都同时出现了,我能动才怪了。

既然三个原因都找到了,那直接击破就可以了。

如果这件事情对我真的那么重要的话,我无论如何怎样都会去完成的。 我一直放在那里不完成,就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重视,觉得就算没完成它,也还是有退路,所以才会不去完成。 但是,我并不想承担没有完成带来的后果,所以我必须正视这件事,解决掉。

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暂时放弃共读等学习活动,集中精力突击论文。 秀燕姐说,一定要记得, 工具是为了目标服务的 。学到的那些工具,拿来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服务就好了。 学会放弃,学会舍弃。

找相关主题的优秀论文进行框架学习,再修改、完善、填充自己的框架。 学习最快的四种方式之二: 影随高手、做中学。

把三个问题都分析完后,我豁然开朗。 但是,这还不够,毕竟没有具体的行动规划。

秀燕姐说,做事情要有相关性。写论文就是一个项目,正好可以把其他学到的东西用起来。

比如,她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就会有以下几个目的:

听完我就给跪了,这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打个羽毛球都能整这么多。。。我。。

瑟瑟发抖中的我,又被问了一个问题:你XX号前要写完3万字的话,还剩2周时间,你准备怎么写?是前松后紧?前紧后松?还是平均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决定。 我想了想,决定第一周写个15000到17000,第二周再写个13000。 这样也算前紧后松,但差距也没那么大,心理上也过得去。

但这还没完,列了目标之后还要找风险,再调整。 要仔细想一想,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风险?

我列出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列完之后,针对每一条风险,秀燕姐都引导我给出了防范策略。

要完成一个目标,必须能够用3-4步的分解思路说清楚。 对于论文,我的思路是搜寻资料、寻找论点、填写内容。 这样,就知道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了: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和人沟通。 那么,在 安排日计划的时候必须明确当天的主线是什么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啥也做不好。

除了以上这些,秀燕姐还建议我写个 时间开销记录 ,看看实际做事情和预估投入时间的出入,然后分析具体的状态和差距出现在哪里。

她说,不要拼状态,只要觉得苦闷,就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调节一下。将快乐的事情作为补充,不是不能做,但是要有节制。

最后给我激励: 考验你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 想想看完成了这件事情!你有多么牛逼!两个礼拜写完论文!还有方法论!

恩,然后我就嗖嗖嗖开始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论文推进之旅。

第一步,先把开题报告里面的文献综述和背景那一块黏贴过来,这样一下子就有了七八千字,拿到了 首胜体验 ,觉得一下子就启动了这么多非常开心。

第二步,开始持续推进。我发现每天写3000字左右是一个在舒适区之外,但可以努力到达的目标,于是给自己下任务,每天无论怎样必须完成3000字。 如果我没写到这个数量,我晚上就是熬夜也要写,一定要逼着自己强行写完。

第三步,不断优化总结。根据时间开销记录,我发现,只要进入了沉浸的专注状态,效率就特别高,写起来非常快,但是有时候边和别人聊天边写,就非常慢,根本不能一心二用。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第四步,请求家人支持。在两周时间中,有节假日和周末时间,我都和家人做好了沟通,请她们帮忙带宝宝,自己则把时间用来写论文。幸好,两边家长和队友都很支持我,我得以更好地投入到论文中去。

两周后,我的论文初稿顺利完成,38000字。后续的修改过程不再赘述。

这次论文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收获:

秀燕姐的咨询非常重要,她帮我建立了一种感觉: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且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得到它,知道我每个时间点只要做好什么事,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完成目标,这是非常可贵的掌控感。 而且,这种掌控感并不是论文结束了就完了,而是可以萃取出来,迁移到别的目标达成过程里面的。

目标达成道路旁的一切光鲜亮丽的东西,看起来很好,其实都是诱惑和陷阱,吸引你去偏离自己的主干道,然后拉低你的效率。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暂时放弃了早上的共读和其他学习积累,集中精力做论文突击战。当然,这次是因为时间紧急,不得不如此。 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舍弃其他的东西,要统筹兼顾,但一定不要盲目做多,要做好取舍。

当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把看起来很难的任务分解掉,分解成一个一个很小很小的任务,然后你先去完成第一步,拿到首胜体验就好了,万事开头难。 只要完成了第一步,有了后续思路,接下来持续推进就会很变得轻松多了,不会再因为畏难而裹足不前,而且完成第一步的成就感和动力也会激励着自己往前走。

感谢秀燕姐的咨询,感谢家人在过程中给予的支持,感谢所有文中提到的人(不一一重复点名了),在论文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我的能量状态也渐渐回升了,其他的各项事情也都开始有序推进了。所以,当很丧、没有能量的时候,做点什么,让自己动起来就好了。

不小心就写了3800字,下周答辩,祝我好运:)

斯雯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 180526-极致临时抱佛脚的原则方法-斯雯 吴小静萃取的卡片: 20180527-没时间又要高质量的项目推进方法论 胡奎的结构化之作: 战胜拖延-脱困五步曲 段一邦的结构化流程萃取之作: 20180529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论萃取 段一邦

别管,结果行动起来

小学生拖延症论文题目

对于拖延,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为一个字——懒。的确,几乎跟“拖延症”同时崛起,并被许多人自我确诊的另一种绝症,就是“懒癌”了。但有一些拖延症非常严重的人,也并不懒,他们在迟迟无法开始工作或学习的同时,做了很多其他的事,并没有闲着。 那么,拖延症究竟都有哪些成因呢? 未来的好处,在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未来的烦恼,在现在看起来,也不那么可怕。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简单来说就是更倾向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有花堪折直须折,今朝有酒今朝醉。 拖延也是一样,被拖延的任务往往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少会被一直拖延下去。 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金钱报酬,都需要等到做完它之后才能得到。就算一直拖下去,最后真的搞砸了,后果也是要到截止日以后才会降临的。 可是,玩游戏、看电影立马就可以得到快乐,做小件的其他工作也可以很快完成,于是在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时,就总是把复杂庞大的任务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艰巨任务不断地被其他事情“插队”,就形成了拖延。 多想想自己为什么选择做了这些“插队”的事情,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让自己有拖延的余地。 被一拖再拖的,往往是被安排、被指派的工作,要么是做完了就会得到奖励,要么是做不完会有相应的惩罚。 一项任务本来就是要做的,而且人们选择职业时多多少少考虑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原本对任务或许还抱有一丝兴趣,可是一旦上司制定了什么奖励或惩罚的规则,这项任务在人们心里就更加变成了一件“唉,好烦,不想做可是不得不做啊……”的事情。 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外在激励,会削弱人们心里原本存在的内在激励,也就是原有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最可怕的是,给自己类似奖惩的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也常常会收到反效果。给自己指派工作,会让自己感到这任务“不是我自己想做,是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才被迫去做的”,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拖延也就随之而来。 “写完论文之后我就约三五好友去KTV玩个爽”、“做完这个企划就去吃一顿犒劳自己”、“交稿之前绝不看电影”,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不要过多地想工作做完后会怎么样,做不完会怎么样,去做就好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工作里面,任务就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接近终点的。 在面临某种重要的任务时,为了避免自己表现不佳,有些人会故意为自己制造障碍。 如果没有做好,就安慰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因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而如果做得好,可以想“看我多棒,即使如此我还是能做好”。这样就能减轻失败带来的心理伤害,因为遇到障碍而失败,总比“我已经尽了全力却还是做不好”要容易接受得多。在期末考试、竞技体育、职场竞争等情境中,只要用成绩、排名来对参与者进行评比,就很可能会有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给自己设置障碍的行为。 自我妨碍只能带来心理安慰,而并不会让最终取得的成绩变得更好。正视可能面临的失败,积极努力地应对,反而可能结果超过预期。这样的经验多几次之后,就能逐渐建立一种正面的反馈,让人不再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拖延症都是从高中、大学阶段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很单一。但是随着人慢慢长大,要做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些至关重要,有些无关紧要,有些火烧眉毛,有些时间充裕。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记清楚自己手头全部的待办事项,更别提按照截止期限和重要程度排好这些任务的处理顺序。面临冗杂繁多的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剧拖延——只有一两件事没做,人就会打起精神来把它们消灭掉,有十件事没做,反而只想瘫在沙发上吃薯片看肥皂剧。 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工作越多越拖延的困扰。 至于先做什么工作更好,则是见仁见智的。有些人喜欢先做复杂的大项工作,以免做什么事的时候心里都惦记着它。也有人喜欢从小件的、简单的工作入手,带着成就感的愉快心情,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1.自我暗示改变认知 2.列事务清单 3.拖延活动替换 4.善于运用消除负面情绪的工具 5. 吃得饱顶了大法 6.环境设置 7. 合适奖励 8.想象的力量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拖延症的危害、形成及克制方法所属分类: 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尤其是互联网的产生和兴盛,吸引个体注意力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很难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任务。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拖延已经成为个体身上普遍存在的行为现象。“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拖延行为反映出个体的心境、自控力水平、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每个个体都会在不同事情上有不同程度的拖延,那些选择主动拖延的人相比被动拖延的人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所以并不是每一种拖延行为都被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目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术语,学术界也没有对此形成统一的定义,因此我所理解的拖延症就是“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完成必须的任务,直至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拖延症具有巨大的危害,严重者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纠正,比如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暴露疗法等使拖延者转变认知观念,纠正拖延行为。1 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似乎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尤其在学校和职场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学生总是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到最后时刻不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在职场中,尤其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人们更倾向于拖延,然而拖延症具有明显的危害,拖延者不到必须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坚决不会开始行动,因此必定会严重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在团队合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团体总进度和工作效率,甚至使团队蒙受巨大的损失。往往这个时候拖延者会产生焦躁、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因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不仅要在生理、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增长和发展自己。”因此没有任何人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自甘堕落和消极怠工。拖延者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时,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是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却还是一再拖延,久而久之,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这种恶性循环将极大破坏主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 拖延症的形成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支撑它的理由,拖延亦是如此。为了短暂的、虚假的快乐,或是害怕失败、害怕成功,亦或追求完美,拖延者无论大事小事总是选择一拖再拖,一次次的拖延直至个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比如深深的自责、内疚、烦躁却依然无法下定决心行动起来,使拖延症愈演愈烈。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分析拖延者选择拖延的原因。 客观原因 情境因素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并受到影响。人们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同事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短暂性地逃避任务,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使他们轻而易举地从任务中脱离开来,形成拖延。 任务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个体必须完成的任务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而言,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而言,有的时间限制长,有的时间限制短;从趣味性而言,有的枯燥难耐,有的趣味十足;从任务对个体需求满足的角度而言,有的任务能调动个体参与和完成的积极性,有的对个体而言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完成任务的情绪和选择,往往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枯燥难耐、对个体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越容易引起拖延。 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趋利避害是人的生物本能,因此如果任务的完成能使个体及时获得认同的反馈,得到相应的奖励,那么个体的行为将更趋向于“追求成功”;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个体至少会为了避免惩罚而选择在最后期限“避免失败”从而选择完成任务。往往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与个体是否拖延成反比,即奖惩越大越及时,人们越趋向于拒绝拖延。 主观原因 人格不同的人格特征与是否拖延有很大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以及责任心与拖延相关, 其中责任心更是特质拖延的根源。”责任意识缺乏,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懒散和拖延,那些经常感到忧伤、焦虑、抑郁、脆弱、敏感、细腻,情绪容易波动的人也在拖延症群体中占据重大比重。在专制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可能通过拖延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抗拒,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因为懒散的个性也会有拖延行为。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那些追求完美,畏惧失败和依赖别人评价活着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容易拖延,他们总是设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再完成任务,往往却总是浪费大量时间。同样,对任务的抵制心理和抗拒被命令的心理所产生的负性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内部驱动力的丧失使完成任务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而超前超额高质量完成任务更是成为幻想。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具有成功达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一般而言,个体对自我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低估自己对任务的胜任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体验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他们因为缺乏对成功的期望,在完成任务时缺乏信心,注重别人的评价,常常感到自卑、畏惧,通过拖延的方式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也有人因为过分自信而故意拖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3 战胜拖延症拖延症会对个体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困扰,战胜拖延症不仅利于心理健康,也能使拖延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生活环境的营造。拖延症通过拖延这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心理学专业方法使个体摆脱拖延。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它强调对非理性信念的批判,其基本理论——ABC理论对战胜拖延有很好的作用。任务作为诱发性事件(Activiting events)并不直接引起个体拖延的情绪和行为,个体对完成任务的信念(Beliefsystem)和态度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Conseqences 即个体决定是否拖延和拖延程度。通过对拖延、拖延的短暂快乐、“何时完成任务无所谓”、“必须完美完成任务”、“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不合理和非理性的信念进行批判和驳斥,通过转变个体对拖延的积极态度使拖延者建立战胜拖延的信念和信心,并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巩固和强化,使拖延者更多依靠自身的积极行动解决情绪困扰和生活困扰,摆脱拖延。 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拖延者往往沉迷于拖延所带来的短暂欢乐或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刺激而故意拖延,转变其认知观念首先应该让个体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价,相比短暂快乐后因任务未完成所引起的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和别人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评价和行为,拖延者更应该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动”的长远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应该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力量,树立成功的信念,建立完成任务的内部驱动力,追求成功。那些具有完美主义情节的人应该抛弃那种绝对化的思维,那些畏难心理的个体应该抛弃自己无能自卑的念头,相信对完成任务这种事情的评价并不代表对个人的评价,抛弃那些“必须”、“一定要”等词语,尽量在认知上变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对待任务的情绪上变得积极,通过交互抑制的方法忍耐对任务的不喜欢,设想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的懒散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即刻行动,摆脱拖延ABC理论既是心理学中强调被咨询者主动教育和引导咨询者,被咨询者占主导的理论,也是注重咨询者通过自身行为不断自我教育的方法,强调咨询者以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行动,咨询者应积极完成被咨询者布置的任务,在拖延思想出现的时候使用思维阻断法,立即对自己的拖延思维说“停止”,并用“即刻行动”的思想抑制它,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厌恶拖延,用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约束行为,积极行动,一步一步战胜拖延。 日常生活管理 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使有机体健康运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体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使拖延者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导致的拖延。健康的身体 充沛的精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拒绝悲观失望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确立目标,分化任务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高级生物,做事情有目的性,确立目标、明确最后期限可以激励个体不断行动,但是对拖延者而言,任务本身就是目标,却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其拖延行为,因此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分化任务,使任务看上去更简单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对个人事务进行优先等级排列,借鉴番茄工作法将有效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即集中25 min时间工作,休息5 min,继续工作25 min,休息5 min,连续“种4个番茄”后可以休息15 ~ 20 min,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为奖励。严格时间限制,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务,生活方面则可使用To-do List 记录和管理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立奖惩制度进行强化奖惩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体制对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可以设置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得到与任务大小、难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奖励进行正强化,没有完成任务则实施相应的惩罚进行负强化,比如请朋友监督,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则请他吃饭或者买东西送给他。通过这样一些实际行动和附属驱动力来摆脱拖延也是积极有效的。 强加限制,减少选择“美国专栏作家James Surowiecki在给《纽约客》写的一篇关于拖延症的专栏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自愿地放弃自由’,随后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维克多 · 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他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他该写作的时候就无法外出了。”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应尽量保证环境的干净、简单,使视觉不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因为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持网络的断开,手机的远离,尽量寻找其他人都很认真工作的氛围,督促自己不可懈怠。拖延几乎是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现象,它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积极主动的拖延也有消极被动的拖延,我们应该克服那些消极被动的拖延,尤其要战胜那些因为拖延行为引起强烈消极情绪如负罪感、自责感的拖延症,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和想象厌恶法、思维阻断法,采用家庭作业等方式,树立合理信念,培养积极情绪和思维方法,结合奖惩机制,立即行动战胜拖延。参考文献[1]威廉·克瑙斯.陶婧, 于海成, 卢伊丽, 等,译. 终结拖延症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唐柏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3]蒙茜, 郑涌. 拖延研究述评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2(4): 11.[4]陈洪岩.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20): 2573 - 2574.[5]丁小云. 7天治愈拖延症 [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有关拖延症的论文题目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对于拖延,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为一个字——懒。的确,几乎跟“拖延症”同时崛起,并被许多人自我确诊的另一种绝症,就是“懒癌”了。但有一些拖延症非常严重的人,也并不懒,他们在迟迟无法开始工作或学习的同时,做了很多其他的事,并没有闲着。 那么,拖延症究竟都有哪些成因呢? 未来的好处,在现在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未来的烦恼,在现在看起来,也不那么可怕。这是一种人之常情。简单来说就是更倾向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有花堪折直须折,今朝有酒今朝醉。 拖延也是一样,被拖延的任务往往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少会被一直拖延下去。 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金钱报酬,都需要等到做完它之后才能得到。就算一直拖下去,最后真的搞砸了,后果也是要到截止日以后才会降临的。 可是,玩游戏、看电影立马就可以得到快乐,做小件的其他工作也可以很快完成,于是在选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时,就总是把复杂庞大的任务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艰巨任务不断地被其他事情“插队”,就形成了拖延。 多想想自己为什么选择做了这些“插队”的事情,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让自己有拖延的余地。 被一拖再拖的,往往是被安排、被指派的工作,要么是做完了就会得到奖励,要么是做不完会有相应的惩罚。 一项任务本来就是要做的,而且人们选择职业时多多少少考虑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原本对任务或许还抱有一丝兴趣,可是一旦上司制定了什么奖励或惩罚的规则,这项任务在人们心里就更加变成了一件“唉,好烦,不想做可是不得不做啊……”的事情。 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外在激励,会削弱人们心里原本存在的内在激励,也就是原有的对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最可怕的是,给自己类似奖惩的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也常常会收到反效果。给自己指派工作,会让自己感到这任务“不是我自己想做,是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才被迫去做的”,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拖延也就随之而来。 “写完论文之后我就约三五好友去KTV玩个爽”、“做完这个企划就去吃一顿犒劳自己”、“交稿之前绝不看电影”,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不要过多地想工作做完后会怎么样,做不完会怎么样,去做就好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工作里面,任务就会不知不觉地逐渐接近终点的。 在面临某种重要的任务时,为了避免自己表现不佳,有些人会故意为自己制造障碍。 如果没有做好,就安慰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是因为缺乏天时地利人和”;而如果做得好,可以想“看我多棒,即使如此我还是能做好”。这样就能减轻失败带来的心理伤害,因为遇到障碍而失败,总比“我已经尽了全力却还是做不好”要容易接受得多。在期末考试、竞技体育、职场竞争等情境中,只要用成绩、排名来对参与者进行评比,就很可能会有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给自己设置障碍的行为。 自我妨碍只能带来心理安慰,而并不会让最终取得的成绩变得更好。正视可能面临的失败,积极努力地应对,反而可能结果超过预期。这样的经验多几次之后,就能逐渐建立一种正面的反馈,让人不再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拖延症都是从高中、大学阶段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我们要做的事很单一。但是随着人慢慢长大,要做的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些至关重要,有些无关紧要,有些火烧眉毛,有些时间充裕。 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记清楚自己手头全部的待办事项,更别提按照截止期限和重要程度排好这些任务的处理顺序。面临冗杂繁多的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剧拖延——只有一两件事没做,人就会打起精神来把它们消灭掉,有十件事没做,反而只想瘫在沙发上吃薯片看肥皂剧。 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工作越多越拖延的困扰。 至于先做什么工作更好,则是见仁见智的。有些人喜欢先做复杂的大项工作,以免做什么事的时候心里都惦记着它。也有人喜欢从小件的、简单的工作入手,带着成就感的愉快心情,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拖延症的危害、形成及克制方法所属分类: 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尤其是互联网的产生和兴盛,吸引个体注意力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很难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任务。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拖延已经成为个体身上普遍存在的行为现象。“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拖延行为反映出个体的心境、自控力水平、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每个个体都会在不同事情上有不同程度的拖延,那些选择主动拖延的人相比被动拖延的人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所以并不是每一种拖延行为都被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目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术语,学术界也没有对此形成统一的定义,因此我所理解的拖延症就是“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完成必须的任务,直至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拖延症具有巨大的危害,严重者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纠正,比如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暴露疗法等使拖延者转变认知观念,纠正拖延行为。1 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似乎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尤其在学校和职场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学生总是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到最后时刻不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在职场中,尤其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人们更倾向于拖延,然而拖延症具有明显的危害,拖延者不到必须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坚决不会开始行动,因此必定会严重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在团队合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团体总进度和工作效率,甚至使团队蒙受巨大的损失。往往这个时候拖延者会产生焦躁、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因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不仅要在生理、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增长和发展自己。”因此没有任何人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自甘堕落和消极怠工。拖延者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时,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是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却还是一再拖延,久而久之,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这种恶性循环将极大破坏主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 拖延症的形成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支撑它的理由,拖延亦是如此。为了短暂的、虚假的快乐,或是害怕失败、害怕成功,亦或追求完美,拖延者无论大事小事总是选择一拖再拖,一次次的拖延直至个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比如深深的自责、内疚、烦躁却依然无法下定决心行动起来,使拖延症愈演愈烈。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分析拖延者选择拖延的原因。 客观原因 情境因素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并受到影响。人们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同事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短暂性地逃避任务,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使他们轻而易举地从任务中脱离开来,形成拖延。 任务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个体必须完成的任务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而言,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而言,有的时间限制长,有的时间限制短;从趣味性而言,有的枯燥难耐,有的趣味十足;从任务对个体需求满足的角度而言,有的任务能调动个体参与和完成的积极性,有的对个体而言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完成任务的情绪和选择,往往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枯燥难耐、对个体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越容易引起拖延。 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趋利避害是人的生物本能,因此如果任务的完成能使个体及时获得认同的反馈,得到相应的奖励,那么个体的行为将更趋向于“追求成功”;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个体至少会为了避免惩罚而选择在最后期限“避免失败”从而选择完成任务。往往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与个体是否拖延成反比,即奖惩越大越及时,人们越趋向于拒绝拖延。 主观原因 人格不同的人格特征与是否拖延有很大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以及责任心与拖延相关, 其中责任心更是特质拖延的根源。”责任意识缺乏,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懒散和拖延,那些经常感到忧伤、焦虑、抑郁、脆弱、敏感、细腻,情绪容易波动的人也在拖延症群体中占据重大比重。在专制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可能通过拖延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抗拒,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因为懒散的个性也会有拖延行为。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那些追求完美,畏惧失败和依赖别人评价活着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容易拖延,他们总是设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再完成任务,往往却总是浪费大量时间。同样,对任务的抵制心理和抗拒被命令的心理所产生的负性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内部驱动力的丧失使完成任务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而超前超额高质量完成任务更是成为幻想。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具有成功达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一般而言,个体对自我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低估自己对任务的胜任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体验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他们因为缺乏对成功的期望,在完成任务时缺乏信心,注重别人的评价,常常感到自卑、畏惧,通过拖延的方式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也有人因为过分自信而故意拖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3 战胜拖延症拖延症会对个体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困扰,战胜拖延症不仅利于心理健康,也能使拖延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生活环境的营造。拖延症通过拖延这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心理学专业方法使个体摆脱拖延。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它强调对非理性信念的批判,其基本理论——ABC理论对战胜拖延有很好的作用。任务作为诱发性事件(Activiting events)并不直接引起个体拖延的情绪和行为,个体对完成任务的信念(Beliefsystem)和态度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Conseqences 即个体决定是否拖延和拖延程度。通过对拖延、拖延的短暂快乐、“何时完成任务无所谓”、“必须完美完成任务”、“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不合理和非理性的信念进行批判和驳斥,通过转变个体对拖延的积极态度使拖延者建立战胜拖延的信念和信心,并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巩固和强化,使拖延者更多依靠自身的积极行动解决情绪困扰和生活困扰,摆脱拖延。 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拖延者往往沉迷于拖延所带来的短暂欢乐或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刺激而故意拖延,转变其认知观念首先应该让个体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价,相比短暂快乐后因任务未完成所引起的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和别人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评价和行为,拖延者更应该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动”的长远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应该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力量,树立成功的信念,建立完成任务的内部驱动力,追求成功。那些具有完美主义情节的人应该抛弃那种绝对化的思维,那些畏难心理的个体应该抛弃自己无能自卑的念头,相信对完成任务这种事情的评价并不代表对个人的评价,抛弃那些“必须”、“一定要”等词语,尽量在认知上变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对待任务的情绪上变得积极,通过交互抑制的方法忍耐对任务的不喜欢,设想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的懒散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即刻行动,摆脱拖延ABC理论既是心理学中强调被咨询者主动教育和引导咨询者,被咨询者占主导的理论,也是注重咨询者通过自身行为不断自我教育的方法,强调咨询者以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行动,咨询者应积极完成被咨询者布置的任务,在拖延思想出现的时候使用思维阻断法,立即对自己的拖延思维说“停止”,并用“即刻行动”的思想抑制它,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厌恶拖延,用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约束行为,积极行动,一步一步战胜拖延。 日常生活管理 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使有机体健康运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体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使拖延者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导致的拖延。健康的身体 充沛的精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拒绝悲观失望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确立目标,分化任务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高级生物,做事情有目的性,确立目标、明确最后期限可以激励个体不断行动,但是对拖延者而言,任务本身就是目标,却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其拖延行为,因此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分化任务,使任务看上去更简单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对个人事务进行优先等级排列,借鉴番茄工作法将有效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即集中25 min时间工作,休息5 min,继续工作25 min,休息5 min,连续“种4个番茄”后可以休息15 ~ 20 min,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为奖励。严格时间限制,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务,生活方面则可使用To-do List 记录和管理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立奖惩制度进行强化奖惩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体制对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可以设置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得到与任务大小、难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奖励进行正强化,没有完成任务则实施相应的惩罚进行负强化,比如请朋友监督,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则请他吃饭或者买东西送给他。通过这样一些实际行动和附属驱动力来摆脱拖延也是积极有效的。 强加限制,减少选择“美国专栏作家James Surowiecki在给《纽约客》写的一篇关于拖延症的专栏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自愿地放弃自由’,随后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维克多 · 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他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他该写作的时候就无法外出了。”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应尽量保证环境的干净、简单,使视觉不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因为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持网络的断开,手机的远离,尽量寻找其他人都很认真工作的氛围,督促自己不可懈怠。拖延几乎是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现象,它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积极主动的拖延也有消极被动的拖延,我们应该克服那些消极被动的拖延,尤其要战胜那些因为拖延行为引起强烈消极情绪如负罪感、自责感的拖延症,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和想象厌恶法、思维阻断法,采用家庭作业等方式,树立合理信念,培养积极情绪和思维方法,结合奖惩机制,立即行动战胜拖延。参考文献[1]威廉·克瑙斯.陶婧, 于海成, 卢伊丽, 等,译. 终结拖延症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唐柏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3]蒙茜, 郑涌. 拖延研究述评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2(4): 11.[4]陈洪岩.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20): 2573 - 2574.[5]丁小云. 7天治愈拖延症 [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因果 你回避困难的时候的时间越长,困难让你付出的代价就越大。那当你付出代价之后,一般人就会悔悟,决心直面困难,不再拖延。可是世间好多事没有在一次的机会,我们应该从一开始记住“因果”这一规律,时刻自省,做事前先想后果。朋友交往,出了问题,若是你一直回避,不去解决你们之间产生的问题,最终只能挥手说再见。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所以总有人,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吵架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是一种直面困难的行为,也许激烈了一些,但有助于感情的交流。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要等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堆积一起,全面爆发,才幡然悔悟,悔不当初。我们都知道我国南方常发洪水,又听闻我国南方建了些许水库。那为什么修了水库却解决不了问题?依旧是人们拖延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认清因果。他们花了大价钱,甚至不惜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搬迁居民,建设水库。建成之后不清淤,不管理。几年之后水库失修,哪还有蓄洪的作用?社会中,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要等到恶劣事件如洪水一般爆发,才悔恨为什么当初没有及时修缮。看了这么多事例,听了这么多大道理我们恐怕也深知因果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像勾践学习,每天卧薪尝胆,每天做一点,不拖延呢?为什么不能像乌龟那样,虽然爬得慢却每天都在爬,每天都看到自己与终点距离越来越近了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孩子的例子。老师家长说他不聪明,但很认真。因为他深谙因果之道。他知道,皇天不负苦心人,人在做,总有一天会有回报。佛曰,善因,有善报;恶因,有恶果。你对困难不作为,困难会一一反馈给你。你直面困难不畏惧,困难会屈服于你,膜拜你。如果你想过一个平淡美丽的生活,如果你梦想的未来很美好。请不要拖延,为了你明日之果,就种下今日之因。

拖延症毕业论文

从15年就开始计划买房 ,然后因为工作忙 ,或者是没有中意的价格 。期间中介多次打电话告知有合适房源 。一直拖着没去看 , 一拖就是一年 ,然后疯长 , 心里默念着 , 都是泡沫 , 会跌下来的 , 然后。2017年底高位上车了 。 价格比当初高了一倍 现在穷的泡面都吃不起了。拖延症害死人~

我曾因为拖延症发生过如下故事:

拖延症给我最沉重打击的,是我大学毕业论文那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实则我们都已经出来工作差不多一个学年。出来工作自然是不能和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相比,对于论文更是很不感冒,觉得好像上班上着,突然被叫回去学校上课的感觉。

这是我们大家当时的共同点。像我都是最完工交给老师的,但每次都被老师打回来重写,最后一次交稿,我是连着三天三夜没睡觉,靠咖啡因才勉强协议了一篇能看的论文交给了老师,才重重地睡了一个大觉。

最后老师勉强给了我一个合格,还是看在我平时多帮她们跑腿的份子上,但意外的是,院长竟然帮我拔高到了中等,也是对我三年在校表现良好的一个奖励吧,要不然我真的可能被延迟毕业!

现在工作了,依旧没有改掉拖延的坏毛病。其实我对事务是很焦虑和着急的,可是越是着急的事情,我越是能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写这篇东西的同事,手头也是有很多的事情,但却怎么也没心思去做。

情况一直在恶化,碰到自己觉得麻烦的事情,就变得一点精神都没有,还会时不时出现生理性的困倦,无论头一天晚上睡得够不够都会是这样,我是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一点,别那么拖拉。

我曾经因为拖延症发生过以下两起故事。第一。因为拖延延误了班机。那是去海南那边,因为也有人在等预定好了的。所以整个团队的计划要重新安排,搞得大家很不愉快。第二、因为拖延,延误了相亲。我们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对方认为我们是在摆架子,没有诚意。第二次再约的时候对方不来了。当然我也没有太沮丧,我自己想的这个可能是缘分吧,就是没有缘分。不成就不成吧,不过有拖延这个习惯确实不好,若在战场或者执行军令,这样肯定要出大事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的克服它。

Update: 文末有斯雯、吴小静、胡奎和段一邦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嫌文章太长的可以直接拉到底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deadline的时候都赶得要死要活,咬牙切齿发誓下次要早点开始做,就可以从容地慢慢来,结果下次又继续拖到不做就会死的程度再开始做。

反正我写论文是这样的。

去年开题答辩的时候要写开题报告,愣是拖到还剩一周要交才开始写,结果那周一直在崩溃地拼命写。答辩完和同学交流,信誓旦旦地立FLAG:要早点开始写论文正文,再也不要搞得这么赶了。

嗯,事实证明, FLAG立了是会被打脸的 。啪啪响。

由于今年年初被一个很想完成但没有能力去完成的项目卡住,整个1、2月份都处在丧失能量、放飞自我的状态,基本上什么事也没干,论文自然也就没动笔。

幸好,救星出现了——幸福进化俱乐部运营总监&项目总监、曾经我眼里的高冷女神李秀燕。她本质其实特别暖心又热情,知道我状态不对后非常关心我,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问我:哎,你最近放飞自我,放飞的怎么样了?我就很羞愧的说,嗯,我还在放飞。

她就说没关系,人本来就是要松弛有度的呀,我也经常放飞自我,还跟我分享她放飞自我的经历,让我心里好受一点。

然后我就继续去放飞自我了。

放飞自我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到3月份左右,我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是因为我的良知睡醒了,而是因为老师发了一个通知: 马上4月初就要交论文了。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在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事儿,永澄老师就建议我去找有相关经验的人,比如同济马博士。我就果断去问了,结果马博士无心的一句话给了我一个邪门思路:他问我,你是打算自己写还是XXX(你懂的)?

我还真有点小心动,因为deadline很近,而且自己也完全不想动。打消这个念头的不是我的良知,而是穷……我发现,一篇竟然要7k+起步,而且质量不一定有保障。那我还不如转换下思维,假装自己接了一篇7K的约稿呢。

然后我就继续问马博士,结果发现人家的论文是做实验的,和我们商科完全不一样,没有参考意义。不过,马博士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找光牧,去年刚MBA毕业,这事儿对口!

我就迅速跑去问光牧。光牧直接把他写论文的心得总结文发了给我,问我:你什么时候交论文?我说,4月2号。他看了眼时间,说: 你还是准备明年延期毕业吧 。

我瞬间好心塞,我不要延期毕业啊啊,听起来感觉弱爆了!这绝对会是我人生的污点!我还要再抢救一下。

本着不能自暴自弃的想法,我去找了同需要写论文的涂小鸦同志交流。 然后我就惊奇地发现:为什么都是还没写论文,人家如此淡定又从容,充满自信? 还嘚吧嘚吧给我讲她每个月的推进主题,学插画什么的,把我给羡慕坏了。

我就觉得我特别需要帮助,我也想找到这样的状态。

这个时候——此处应有聚光灯——秀燕姐神一样的出现了。

她说,要不我给你做个咨询吧。

于是我们就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她首先分析,任务完不成一般有两个方面,管理和技术。 管理就是对任务的规划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就是缺乏推进任务的相关技术,比如不知道写论文的方法和流程等。

然后她从管理方面开始问,用几个问题直接探求我做这件事背后的价值:

问题一个接一个,我突然发现,原来一直没动笔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很迫切的想法,觉得可有可无,动力不那么足,而且外面诱惑很多,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还在早起做《思考,快与慢》的共读笔记,而且对怎么写论文也完全没有概念。

我的思想和行为其实是偏离的,我觉得写论文很重要,但只是觉得而已。 行动迈不出去的原因就三条: 认知、诱惑、技术 。现在三个原因都同时出现了,我能动才怪了。

既然三个原因都找到了,那直接击破就可以了。

如果这件事情对我真的那么重要的话,我无论如何怎样都会去完成的。 我一直放在那里不完成,就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重视,觉得就算没完成它,也还是有退路,所以才会不去完成。 但是,我并不想承担没有完成带来的后果,所以我必须正视这件事,解决掉。

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暂时放弃共读等学习活动,集中精力突击论文。 秀燕姐说,一定要记得, 工具是为了目标服务的 。学到的那些工具,拿来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服务就好了。 学会放弃,学会舍弃。

找相关主题的优秀论文进行框架学习,再修改、完善、填充自己的框架。 学习最快的四种方式之二: 影随高手、做中学。

把三个问题都分析完后,我豁然开朗。 但是,这还不够,毕竟没有具体的行动规划。

秀燕姐说,做事情要有相关性。写论文就是一个项目,正好可以把其他学到的东西用起来。

比如,她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就会有以下几个目的:

听完我就给跪了,这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打个羽毛球都能整这么多。。。我。。

瑟瑟发抖中的我,又被问了一个问题:你XX号前要写完3万字的话,还剩2周时间,你准备怎么写?是前松后紧?前紧后松?还是平均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决定。 我想了想,决定第一周写个15000到17000,第二周再写个13000。 这样也算前紧后松,但差距也没那么大,心理上也过得去。

但这还没完,列了目标之后还要找风险,再调整。 要仔细想一想,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风险?

我列出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列完之后,针对每一条风险,秀燕姐都引导我给出了防范策略。

要完成一个目标,必须能够用3-4步的分解思路说清楚。 对于论文,我的思路是搜寻资料、寻找论点、填写内容。 这样,就知道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了: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和人沟通。 那么,在 安排日计划的时候必须明确当天的主线是什么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啥也做不好。

除了以上这些,秀燕姐还建议我写个 时间开销记录 ,看看实际做事情和预估投入时间的出入,然后分析具体的状态和差距出现在哪里。

她说,不要拼状态,只要觉得苦闷,就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调节一下。将快乐的事情作为补充,不是不能做,但是要有节制。

最后给我激励: 考验你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 想想看完成了这件事情!你有多么牛逼!两个礼拜写完论文!还有方法论!

恩,然后我就嗖嗖嗖开始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论文推进之旅。

第一步,先把开题报告里面的文献综述和背景那一块黏贴过来,这样一下子就有了七八千字,拿到了 首胜体验 ,觉得一下子就启动了这么多非常开心。

第二步,开始持续推进。我发现每天写3000字左右是一个在舒适区之外,但可以努力到达的目标,于是给自己下任务,每天无论怎样必须完成3000字。 如果我没写到这个数量,我晚上就是熬夜也要写,一定要逼着自己强行写完。

第三步,不断优化总结。根据时间开销记录,我发现,只要进入了沉浸的专注状态,效率就特别高,写起来非常快,但是有时候边和别人聊天边写,就非常慢,根本不能一心二用。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就会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第四步,请求家人支持。在两周时间中,有节假日和周末时间,我都和家人做好了沟通,请她们帮忙带宝宝,自己则把时间用来写论文。幸好,两边家长和队友都很支持我,我得以更好地投入到论文中去。

两周后,我的论文初稿顺利完成,38000字。后续的修改过程不再赘述。

这次论文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收获:

秀燕姐的咨询非常重要,她帮我建立了一种感觉: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而且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得到它,知道我每个时间点只要做好什么事,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完成目标,这是非常可贵的掌控感。 而且,这种掌控感并不是论文结束了就完了,而是可以萃取出来,迁移到别的目标达成过程里面的。

目标达成道路旁的一切光鲜亮丽的东西,看起来很好,其实都是诱惑和陷阱,吸引你去偏离自己的主干道,然后拉低你的效率。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暂时放弃了早上的共读和其他学习积累,集中精力做论文突击战。当然,这次是因为时间紧急,不得不如此。 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舍弃其他的东西,要统筹兼顾,但一定不要盲目做多,要做好取舍。

当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把看起来很难的任务分解掉,分解成一个一个很小很小的任务,然后你先去完成第一步,拿到首胜体验就好了,万事开头难。 只要完成了第一步,有了后续思路,接下来持续推进就会很变得轻松多了,不会再因为畏难而裹足不前,而且完成第一步的成就感和动力也会激励着自己往前走。

感谢秀燕姐的咨询,感谢家人在过程中给予的支持,感谢所有文中提到的人(不一一重复点名了),在论文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我的能量状态也渐渐回升了,其他的各项事情也都开始有序推进了。所以,当很丧、没有能量的时候,做点什么,让自己动起来就好了。

不小心就写了3800字,下周答辩,祝我好运:)

斯雯根据本文萃取的方法论卡片: 180526-极致临时抱佛脚的原则方法-斯雯 吴小静萃取的卡片: 20180527-没时间又要高质量的项目推进方法论 胡奎的结构化之作: 战胜拖延-脱困五步曲 段一邦的结构化流程萃取之作: 20180529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论萃取 段一邦

拖延症议论文素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热点话题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零,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代表着没有。然而,我们仔细一想,零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如零度就表示一个温度值。它也不只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从零开始”等复杂的意蕴。

从零开始,就是把过去作为起点;不能从零开始,就是超越已经走过的历史。两者说法不一,前者是假定的,后者是实在的。能否从零开始,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是现实的还是哲学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被人们忽视的、看似简单平凡的琐事小事,以“零”为切入口,写出一篇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好文章。比如,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最美好的境界,成功意味着事业有成,人生有了收获。但要取得成功,必须经历一番风雨,经受一番磨难。如何对待这些风雨和磨难;成功以后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是从失败中崛起,走向成功,还是忘记过去,“从零开始”,创造永远的新天地?据此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坎坷,你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获得什么启发,是如何“从零开始”的,把这些经历写成一篇记叙文,既扣题意,又真实而生动。当然还可以通过编写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小小说等来表现有关“从零开始”的各种哲理。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

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潜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

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我上大学时,学英语,把托福听力存进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边听。反反复复听,每天听十小时以上,整个人都想吐,还是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我没有背单词。连单词都不认识,句子怎么可能听得懂?但是,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相信听得多总是好的。后来,它每讲一句话,我都知道下面要出来的是什么音节,但是没有用,什么意思还是不知道。

背单词,为了方便,只背第一个意思,而且只记拼写,不看音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单词我也背过,但因为不看音标,不知道怎么读,听听力时仍然听不出来,全部抓瞎了。后果就是,我过四级和过六级中间隔了五年,而且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英语,努力考试。为什么效果这么差?因为我把邪路认成正路,把错误的方法认成正确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认为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就不会错。哪怕没读懂,也有潜移默化的好处。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种解释让自己感觉更舒服而已。那种潜移默化留下的,就跟当年一天十小时托福听力在我耳朵里“潜移默化”留下的一样。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同样是上学,同样是一天七八个小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学了,有人要复习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潜移默化了呀!复习到高四高五的人,潜移默化的时间更长呢!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别不同的情况。什么时候该谈潜移默化?“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一次做坏事,很紧张,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没那么紧张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个人就完全变了。这种事上,一定要谈潜移默化。

但人们往往不爱在这种事情上谈潜移默化,倒爱在另外的事情上谈:看一本书,没看懂——“我潜移默化啦”;办一件事,掉链子了——“没事,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啦”。

为什么会这样?做了恶而无益的事,不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大过失看成小过失,把有过失看成无过失;做了劳而无功的事,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没长进看成有长进,把没功劳看成有功劳。人实际上滑头得很呢,总爱把事情往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讲“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样的地方还做砸,就是“不好学”。以“反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素材运用】

“潜移默化”,一直觉得是个很美妙的词儿,意味着总在无意间提升、丰富着自己,也坚信随着那种感觉,一定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细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潜移默化,原来是慢性毒药。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当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自我约束。——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

2.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德国剧作家莱辛

【适用话题】理性思考;不能想当然;做事方法

一部新电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先别去,拖着。通常,拖几天,就会有无数人告诉你:千万别去,不值得浪费那两个小时和几十块钱。当然,也有的时候,拖了几天,有无数人告诉你:这电影你得去看看,还是不错的`。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继续拖。拖几个月,再问他们,还觉得值得看吗?或者干脆拖几年,再回头看,还觉得那电影不看不行吗?

到那时候就根本不用问他们了。问问自己就够了:几年都过去了,我没看那电影,觉得有什么损失吗?有什么遗憾吗?真遗憾也没事儿,再找来看也没那么难。但基本上,没几部电影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拖延症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只要拖一拖,都会自行化解。如果没有,那是你拖得还不够久。

很多人认为拖延症耽误事,其实真的不是那样。

一般只有两种事儿你会拖着:你不喜欢做的和你觉得拖拖也没问题的。喜欢的事儿你不会拖着,不能拖的事儿你也不会拖着。所以说,拖延症其实是一种辨别、筛选机制,这是一种本能。因为你本能地觉得人生应该用在自己喜欢的事儿上,应该用在更紧急更重要的事儿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无关紧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烂事,让我们拖着,拖没了就好。拖不没,也至少把我们跟它们相处的时间压缩到最少。

拖延是拖延者的通行证,着急是着急者的墓志铭。会拖延走遍天下,爱着急寸步难行。为什么?因为越爱着急,越一步一个坎儿。很多坎儿是急出来的。“自扰”是庸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拖延是把问题留给自己,拖延是把问题留给时间。时间很厉害,至少比你英明、强大多了。都说“时间能治愈一切伤痛”“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那怎么让时间解决?还不就是拖着吗?

怎样获得成功的人生?从拖延症开始。拖延症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怎么才能笑到最后呢?答案就是最后再开始笑。真的,根据我的经验,最后再开始笑,笑到最后的概率会大很多。

我觉得拖延症应该有一个“症歌”,可以照着《夕阳红》的旋律唱:“最美不过拖延症,温馨,又从容。拖延出晚开的花啊,拖延出陈年的酒。”

你想啊,晚开的花、陈年的酒,不拖延,怎么“晚开”?怎么“陈年”?

【素材运用】

拖延,未必就是“消极”的同义词,因为拖延需要时间。而在拖延的这段时间里,人们可以尽情思考事情的价值,回望做事的初衷,为自己的行动厘定方向。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行程过快时,请拖延一下自己,等等我们的灵魂。

【速用名言】

1.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2.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印度诗人泰戈尔

【适用话题】等待的价值;思考需要时间;沉淀人生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星期天。因为,今天是我的十周岁生日。妈妈早就答应我,生日那天带我去吃肯德鸡。

清晨,我早早起了床,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做完作业刚刚十一点,我就囔着:“我等不及了,妈妈快带我去吃肯德鸡!”妈妈却说:“不行呀!现在有禽流感!唉,下次吧。”

中午,舅舅打电话说:“云云,祝你生日快乐,今天中午请你吃田园鸡。”我一想有禽流感,就回绝了。

下午,妈妈为补偿我没吃上肯德鸡的损失,特地带我到银座,让我挑选喜欢吃的东西。走到糕点专柜,我对妈妈说:“给我买包蛋黄派吧!”妈妈说:“蛋、蛋,还是有禽流感,以后吧!”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熟食专柜,我看到炸鸡排、鸡煺、鸡翅、鸡胸脯,它们好像都在向我招手,可我只能禁闭了眼睛,强咽下口水。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蛋、蛋、蛋,还是不能吃!

唉,气死我了!都是禽流感惹的祸,看我不让科学家们治治你!哼!

达芬奇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成名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叫作丹布朗的达芬奇的超级粉丝,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后,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达芬奇密码》,可以说这样的达芬奇是功成名就的,但是达芬奇其实是一个重度拖延症,一生画作都很出名,但是并不繁多(不超过二十幅,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确实是低产的)。据说当年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还有一段拖延症的故事,据说当年一个富商(贾孔多)找到达芬奇,希望达芬奇为自己的妻子画一幅画,并承诺给予达芬奇高昂的酬劳,达芬奇当时答应的十分爽快,也十分麻利的去准备了颜料和画笔。但是等到达芬奇来到画室以后,达芬奇还是没忍住,拖延症犯了,磨磨蹭蹭的天天浑水摸鱼,就这样四年过去了,即使达芬奇的甲方(富商贾孔多)经常催促达芬奇快点交稿,但是达芬奇就是脸皮很厚的表面答应,背后还在摸鱼的拖着,直到贾孔多再也受不了了,达芬奇才匆匆忙忙的提交了初稿(未完成)。由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可以看出来,其实历史上那些有才能的人也是人,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也是不爱工作,爱睡觉,甚至觉得干其它休闲娱乐的事比工作重要,其实拖延症没那么可怕,是一种人性的自然反应,你我有,伟人也有。

韩信当初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在韩信还是齐王的时候就看出刘邦会杀韩信劝韩信起兵造反韩信却不肯听从最后落魄的不行又想起这句话才决定造反结果又惦记着刘邦的恩情一直拖延最后被萧何发觉杀死韩信在皇宫内

拖延症作为当代青年不可避免的一种症状,但是不要以为这种症状只是当代有,其实这种症状可以说是很历史悠久了,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患有这种症状,今天小编就为小伙伴们讲一讲世界历史上这个总喜欢拖延工期的重度拖延症患者——达芬奇。达芬奇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成名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叫作丹布朗的达芬奇的超级粉丝,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后,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达芬奇密码》,可以说这样的达芬奇是功成名就的,但是达芬奇其实是一个重度拖延症,一生画作都很出名,但是并不繁多(不超过二十幅,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确实是低产的)。据说当年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还有一段拖延症的故事,据说当年一个富商(贾孔多)找到达芬奇,希望达芬奇为自己的妻子画一幅画,并承诺给予达芬奇高昂的酬劳,达芬奇当时答应的十分爽快,也十分麻利的去准备了颜料和画笔。但是等到达芬奇来到画室以后,达芬奇还是没忍住,拖延症犯了,磨磨蹭蹭的天天浑水摸鱼,就这样四年过去了,即使达芬奇的甲方(富商贾孔多)经常催促达芬奇快点交稿,但是达芬奇就是脸皮很厚的表面答应,背后还在摸鱼的拖着,直到贾孔多再也受不了了,达芬奇才匆匆忙忙的提交了初稿(未完成)。由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可以看出来,其实历史上那些有才能的人也是人,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也是不爱工作,爱睡觉,甚至觉得干其它休闲娱乐的事比工作重要,其实拖延症没那么可怕,是一种人性的自然反应,你我有,伟人也有。

  • 索引序列
  • 拖延症论文题目
  • 小学生拖延症论文题目
  • 有关拖延症的论文题目
  • 拖延症毕业论文
  • 拖延症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