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认知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认知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发布时间:

认知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我分享几个现代语言学这本期刊的文献标题给你看看哈,你可以参考参考:京剧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俄语前置词研究可视化分析国外性别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理论嬗变新闻漫画中“中美关系”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非洲媒体涉华新冠疫情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外语学习动机领域国际姿态的研究焦点与发展趋势流行语“摆烂”的语用及来源探析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与中国社会特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11、学科教学论题目: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论文题目又称文题、标题或篇名,对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言学论文题目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11)论“京派小说

12)论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或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13)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14)论李健吾的剧作

15)论胡风的文艺思想

16)论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17)论徐讦的小说

18)论穆旦的诗

19)论陈白尘的剧作

20)中国当代部分文学

21)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22)论秦牧的散文

23)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24)论张洁的小说

25)论谌容的小说

26)论王蒙的反思小说

27)论张贤亮的小说

28)论王安忆的小说

29)论“寻根文学”

30)论佘华的小说创作

31)论“新写实”小说 ‘

32)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33)论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34)论“第三代诗人”

35)论沙叶新的戏剧创作

36)论“京派”对老舍风格的继承

37)论陈忠实的《白鹿原》

38)论巴金的散文创作

39)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小说

40)论90年代的“女性小说”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认知语言学方向论文题目

名词化的语篇功能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356浅议译者能力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443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44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446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447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448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449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450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451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研究453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454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458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462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比较468英语道歉方式研究

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那语言学的论文题目要怎么选呢?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语言学论文选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论修辞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2、论修辞本质的现代意义

3、论修辞学的性质

4、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

5、修辞学的研究任务

6、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范围

7、论汉语修辞的民族特点

8、论修辞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9、论修辞学与语法学的关系

10、修辞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1、修辞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2、论修辞学与美学的关系

13、论修辞学与哲学的关系

14、论修辞与传播的关系

15、修辞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16、修辞学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

17、修辞学与广告学的关系

18、论修辞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19、论修辞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20、修辞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科学

21、修辞学研究的多维方法

22、论现代修辞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方法

23、论社会心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24、社会修辞学研究概述

25、论修辞研究的心理学方法

26、结构修辞学及其研究

27、语言修辞学及其研究

28、言语修辞学及其研究

29、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发展

30、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趋势

31、当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

32、20世纪中国修辞学概述

33、21世纪中国修辞学发展展望

34、现代修辞学的体系建构

35、中西古典修辞学研究比较

36、中西修辞学研究方法比较

37、论修辞中的辩证法

38、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39、话语建构与语境的关系

40、修辞关涉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修辞价值

41、语境与话语理解

42、语境与修辞效果评价

43、语境学研究及其发展

44、语境学与现代传播学

45、语境的构成

46、认知修辞学及其发展

47、比喻的传播价值

48、修辞与真理

49、论修辞交际中的伦理法则

50、修辞研究中的伦理学方法

1、论修辞手段的定义及其构成

2、修辞方法及其构成

3、汉语修辞方法的民族性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4、同义修辞手段

5、同义修辞手段研究概述

6、模糊修辞及其研究

7、寻常词语的艺术化

8、论辞格的本质

9、辞格及其定义

10、辞格的分类标准

11、汉语修辞格研究概说

12、汉语修辞格研究的进展

13、新闻标题中的比喻及其功能

14、比喻的结构

15、汉语比喻的民族特点

16、汉语喻体中的民族审美心理

17、花类喻体的文化含义

18、动物喻体的文化含义

19、比喻的民族心理基础

20、比喻与认知模式

21、夸张的民族特点

22、汉语借代的民族特点

23、反复的修辞功能

24、双关的语义结构

25、比拟的修辞功能及其语体分布

26、现代汉语公众称谓的变迁与社会心理

27、道德观念与汉语词语的伦理分化

28、汉语新修辞格探析

29、移就及其语义结构

30、句式的整散调配与话语风格

31、话语句式的长短转换方法

32、句式的雅俗分化及其调配

33、话语句式语气变化的修辞价值

34、话语句式的杂糅及其修辞价值

35、话语建构中的句式调配

36、话语句式调配的原则

37、话语句式调配的方法

38、词语选择的方法

39、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及其类别

40、词语的态度标示功能及其修辞价值

41、词语的语体标示功能

42、词语理性意义的轻重与运用

43、话语组织的原则

44、句际衔接的方法

45、话语句际组合的原则

大学汉语言论文题目大全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论文的质量具有影响力。下面我将为你推荐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2. 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3. 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4. 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 广告语言艺术

6. 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7.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8. 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9. 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10. 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11. 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12. 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13. 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14. 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15. 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16. 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1. 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2. 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 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4. 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5. 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6. 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7. "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8. 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9. 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10. 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11. 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12. 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13. 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14. 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15. 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16. 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17. 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18. 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19. 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20. 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21. 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22. 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23. 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认知语言学论文文献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

论文摘 要 :作为抽象的时间,认知学和学家们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最有效手法。隐喻的使用说明了其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也很受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将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语义域概念映现或投射于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手段,它实际上表达了两个不相似或不同领域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它存在于人的广泛的认知系统里。Lakoff和Johnson(1980,1999)强调指出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系统的大部分都是由隐喻性的关系构成的。时间概念隐喻是用隐喻的方法来表达时间的。由于时间具有着很强的抽象性,所以人们在认识、表述时间时就得用一些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来代替表达,即借助于另一个语义范畴里的某个相关概念、表述来表达时间,如“时间就是金钱”、“时光飞转”等。当然如若文化不同,那么对于时间的概念隐喻也就不同了;即使时间概念隐喻相同,和这些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也有差异。英汉文化中均有“时间是实体”、“时间是空间”的概念隐喻,但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全都相同。Lakoff和Johnson的研究表明,“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和经验。”隐喻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达不可表达的事物和思想。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列举的隐喻大致分为三类: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其结构的基本形式为“A是B”:A是被描写的对象,即目标;B是用来描写对象的项,即喻源。概念隐喻是将喻源域的结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上,投射实现的依据是意象图式。 一、英中时间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由于人类在概念形成上具有相似性,很多语言都有着类似的隐喻表达,英汉有很多时间隐喻同时为两种文化都共有的,即反映出相同的认知方式。(汪少华,2006)时间概念隐喻有三大类:时间是金钱(Time is money)、时间是实体(Time is entity)、时间是空间(Time is space)的隐喻概念。 (一)时间是金钱——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构建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来谈论另一概念。通常是用喻源域中具体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抽象的或比较陌生的概念。两个概念表现的客观事物不同,不过认知结构不变,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不变的对应关系。把时间比做金钱或有价的东西,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隐喻。劳动是人们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把劳动的时间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时间也就变成了具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商品以后,时间和金钱的就有着更紧密关系了。例1:时间是金钱(Time is money);例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例3:时间宝贵、节省时间、计划好时间、浪费时间、花时间、用光时间。在中如例1以及汉语中如例2,时间都直接被比做金钱,另外两种语言更是把金钱和时间看成一样的,通过“金钱”这个喻源概念来构造“时间”这个目标概念。谈论money的所有词语都可以用于谈论time,时间被当作金钱一样宝贵的`东西。时间和金钱一样,也可以花、浪费、节省和计划。 英:How did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汉:他花了两天才完成作业。 两种语言都把时间比成金钱,这就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即英语和汉语中时间是金钱的相似的隐喻概念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二)时间是实体——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人们最初的生存是物质性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派生出另一类隐喻——实体隐喻(束定方,2000)。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就如同人类空间方位的基本经验导致了方向性隐喻一样,有关物体为各种不同的本体隐喻提供了参考。时间也是这样,如“时间给他开了个玩笑”,这句话将时间隐喻为人;“时间好像静止了”,此句将时间看作一个运动的实体。这种隐喻在语言中很多,以至于我们都意识不到它们是隐喻。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地区,甚至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也看作一个容器。尽管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无始无终,无边无涯,人们却都将时间设想成有边界的实体,我们可以看到某一相对的时间有边界,可以丈量。如半夜里、三小时之外、今天之外、一个星期内(中)、一年内。 1、半夜里,寺院里钟声不断。 2、两年时间里,学校一直在为新一轮的本科评估做准备。 3、The world exists in space and time. 4、He ran the mile in record time. (三)时间是空间——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隐喻概念。空间防卫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的,用在时间的表达,如: 1、昨天下午,在天安门广场有一场公益演出。 2、两天后,我收到了广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3、Time is up. 4、Michal Jackson were a bit before my time. 正如Gluckberg ,Keysar&McGlone所说:“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我们都找到了以上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还有更多这样的表达。 二、英中时间概念隐喻的差异性 时间隐喻是指将非时间概念结构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上的隐喻。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也不具有能感知时间的器官,所以时间必须靠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表述,要借事物、运动、方位等观念以隐喻的方式来理解,这是时间隐喻形成的生理基础。理解时间的来源不同,时间隐喻方式不同。英汉在这方面有相似性,就像上文提到的三种隐喻模式。同时,虽然隐喻模式相似,但由于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又导致许多不同的时间隐喻表达,如汉语里常把时间喻作“箭”,有“光阴似箭”之说,而则把时间比做“鸟”,有“How time flies”、“the bird of time”的说法。再如东方人根据对自然周期云状的观察,如昼夜更替、月份和季节的周期轮换,人的生老病死和生长周期、劳作更迭,归纳出时间自身复归的观念(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圆),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人的活动和思维方式、性格及交际行为(方略、方式、风格)。而西方的则认为时间有起点,它或者在创造万物的上帝那儿,或从创世纪开始,它也必有终端这样,时间就是一条直线,单向地持续运动:时间在前进,流逝,飞行……“岁月飞快地消逝”;“我的生命行程”;“岁月刚刚结束它的进程”。这种时间观念显然与东方文化时间观念相去甚远,这种时间观念自然塑造了与其相适应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和交际行为(贾玉新,1997)。 三、结束语 以上例证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它是由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及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汉语和英语中有关于时间的相似表达说明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是有其普遍性的。区别是不同民族的认知活动是基于其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对隐喻的理解又得借助于它自身的文化背景来理解。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庄恩平.东差异与对外交流[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5、Johnson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 6、Lakofff &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束定方.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ACKYQ083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姜媛媛,女,山东曲阜人,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阐释○姜媛媛(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摘 要] 习语是使用该语言的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浓缩,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具有承传性。本文介绍了习语的相关定义,并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习语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习语的意义的理据性。[关键词] 习语; 认知; 概念隐喻中图分类号: H31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10 (2009) 03 - 0085 - 03习语是语言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作为语言艺术的精华沉淀了大量的文化因素,体现着该语言文化的特点,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成语或俗语。恰当地使用习语,可以使人们的表达更加精练、生动、形象,往往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习语的掌握水平往往被看做语言习得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语还是语言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必要对习语进行更多的研究。传统上人们认为习语的意义是不可分析的,是“死喻”,强调其意义的任意性。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习语进行分析,并认为习语意义是有理据的,是与人们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习语的内涵及外延习语,英语称为idioms,从广义说来看,习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且久经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或语句,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箴言、格言、惯用语等语言单位。(一)汉语习语汉语中的习语俯拾皆是,且多半是四字格成语。就本质而言,这种“四字格成语”就是习语,无非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说法而已[ 1 ]。因此,我们可以将汉语中的习语与成语一词看作同一概念。根据《现代汉语》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例如: 水深火热、一箭双雕。当然,汉语习语或成语也不止“四字格成语”,还包括像“戴高帽”、“穿小鞋”之类的三字格熟语,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谚语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英语习语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English (1974)把idiom分为两义:( 1 ) language of a peop le or country, specificcharacter of this.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殊之点。(2) ( gram) succession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2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rnt as awhole. [语法]连串之词表示整体意义而不表示各单个意义者。如give way (退让,不能支持) , in order to (为了) , be hard put to (为难,陷入困境)等。以上两义只有第二义相当于成语。二、传统与认知语言学派对习语的观点(一)传统语言学派对习语的观点在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习语的研究中,习语的可分析性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持不可分析性观点(K·vecses, Szabo称之为“传统观点”[ 2 ] )的人认为习语的语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语义已无法从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语义中推测出来,而各个词在组合中也相应丧失了它们原来在语义上的独立性,这类习语被称之为无理据习语。传统观点还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 dead metaphor) ,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由于习语意义的不可分析性使得习语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然而,这种传统观点正逐渐受到挑战。以Carter和McCarthy 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习语只是一种纯语言现象,主张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特点等语言层面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观倾向于将习语的认知置于纯语言层次,认为习语是独立于人的概念系统及常规只是— 85 —语文学刊 2009年第3期之外的,忽视了习语研究的认知本质。(二)认知视角下的习语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任意性提出了疑问,认为语言的共性说明语言不完全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在不可分析为更小单位的词素上有一定的任意性,或者有些已经丧失了理据,但是在构成上位或下属范畴的词语或词组及在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是有动因的、有理据的、可论证的。只是其动因和理据不在于语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反映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语言是由人的认知、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促动的符号系统作为语言一个重要部分的习语亦是如此[ 3 ]。鉴于传统观点对习语研究的局限性,认知语言学家对习语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下文中我们将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三、习语的隐喻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习和掌握习语不能只靠单纯记忆、模仿,还应该尽量理解习语的隐喻概念,注意习语的组成成分与习语整体意义的内在联系,使自己具有创造性活用习语的能力。(一)概念隐喻理论基础概念隐喻就是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现和对应。源域( source category)多为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概念和范畴, 而目的域( targetcategory)则多为陌生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和范畴。例如,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中,MONEY是源域, TIME是目的域,源域所具有的特征通过隐喻概念传递给目的域,由此人们可以说“花时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隐喻概念也是通过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些表达方式称为“隐喻表达”(meta2phorical exp ression) 。大量的证据表明概念隐喻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体系之中。据Lakoff & Johnson统计,普通语言中, 70%以上的表达方式是源于概念隐喻。由此,他们提出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 4 ]。Lakoff的概念隐喻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的认知体系首先是一个充满隐喻性思维的体系,而思维过程中所示用的概念隐喻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那么,具体说来,概念隐喻是如何为一些习语提供语义理据的呢?(二)基于概念隐喻的习语认知推理The boss is up in arms about the company’s poorsales record in the past few years.该句中, to be up in arms的意义是通过源域概念“人通常会因情绪亢奋而举起双臂,抖动拳头”的实体意义映射到目的域“ANGER IS UP”的概念认识而被理解为to be angry,在这里,“ANGER IS UP”被称为概念隐喻,因而依据这一类似机制,下面各句中习语所体现的概念隐喻分别是:(1)Mrs. Smith sobbed her heart out at the newsof hermother’s HEART IS USED - UP RESOURCE: 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史密斯太太哭得死去活来。(2) Intellectuals have certainly come up since theopen policy reformation. H IGH STATUS IS UP: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无疑有了很大提高。( 3 ) The fire between them finally went IS FIRE:他们之间的爱火最终熄灭了。(4) The house changed hands many times. POS2SESSION IS HOLD ING SOMETH ING IN THE HAND:这幢房屋多次易主。上述例句说明,概念隐喻充当着两个彼此独立且截然不同的概念域之间的媒介,概念意义之间的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因此,解读“sobbed her hear out, come up, fire⋯ went out,changed hands”的意义要远比“used - up resource,high status, possession”等意义复杂。假如我们从概念隐喻所构成的思维体系与习语喻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习语,那么,理解这类习语自然以概念隐喻作为基础。另外,Barcelona指出概念结构是语言的心理体现,是词义运用的基础,是把语言和认知对应起来的中间层次[ 5 ]31 - 58。为了进一步揭示概念隐喻的认知表征,我们还可以从概念映射的动态过程着手,即概念结构的实体性对应与认知性对应加以对比分析。实体性对应是指源域和目的域中概念的静态意义对应。例如,习语“to sp it fire”的一般意义是“to be an2gry”,是根据概念隐喻ANGER IS F IRE一般概念结构得来的。认知性对应是人们运用了概念结构认识上的动态意义对应,是从一个认知领域到达另一个知识领域的隐喻思维过程中运用了推导。又如,为何习语“sp itting fire”和“smoke coming out of one’sears”的喻义为“more intense anger”,而不仅仅是“beangry”? 因为人们根据有关特定的概念隐喻知识,即“火变得浓烈而难以控制时是非常危险的”这一认识来解读“sp itting fire”和“smoke coming out ofone’s ears”的喻义。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在“fire”的概念结构上运用联想,把“fire”的特殊概念结构与人的情感变化关联起来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当怒气变得强烈且失去控制时同样也是非常危险的,而它的附加意义从“to be angry”到“to be becoming greatly— 86 —说文解字 姜媛媛/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阐释angry”程度的不同变化,则是根据源域“fire”和目的域“anger”的认知性对应得出。多数情况下决定一个习语的一般意义,即习语所涉及的概念时习语里所使用的概念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认知性对应。所以,在解释习语的认知性隐喻方面,我们发现后者要比前者更为复杂。以上是用概念隐喻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理解。汉语习语的语义也可以用概念隐喻解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汉语四字格习语“如胶似漆”。在这一习语中,我们只看到“胶”、“漆”这两个源域,而目标域却没有在习语中出现。那么,汉民族是如何将两个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去的? 我们知道,“胶”和“漆”都具有黏附力,两者结合无疑表示很强的粘固性。但是黏附必然会牵涉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粘与被粘。换言之,有粘的事物就必然具有被粘的事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此外,该成语中“如”和“似”均是达至语言隐喻目的的标记词,说“如胶似漆”,肯定隐含着某事和某人“如胶似漆”。其次是依据汉语的共有知识( shared knowledge) ,“如胶似漆”常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这一隐喻成语的解读首先是将“胶”和“漆”这两个源域整合在一起,再将已经整合的概念映射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目标域上,这样便得出一个新显结构:某人与某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深厚,难舍难分。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观点所认为的英汉习语意义的任意性、不可分析性是不成立的。英汉习语的意义是与我们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今后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汉习语。【参考文献】[ 1 ]王文斌,姚俊. 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 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础[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5).[ 2 ]K·vecses, Z. & Szabó, P. . Idioms: A view from cogni2tive linguistics[ J ]. App lied L inguistics, 1996 (3).[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We L ive By[M ].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5 ]Barcelona, A. . On the p lausibility of claiming a metonymicmotivation for concep tualmetaphor. InMetaphor andMeton2ymy at the Crossroads, ed[M ]. Mouton de Gruyter, 2000.(上接第68页)《广志》曰:“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饱人。”《广志》曰:“似‘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皮如玉色,滑而且美(在这个句子里,“而”字后面加了一个“且”字,但在句型的用法没有什么影响,算是一个变形。)2. (名词)如/似/若(名词) , (主谓短语)而(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所介绍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今鹿豆也,叶似大豆,根黄而香,蔓延生菲,似葍,茎粗,叶厚而长,有毛3. (主谓短语)如/似/若(名词) , (形容词)而(形容词) ,两个形容词表示所介绍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实白如肪,甘而多汁。4. 两个“(名词)如/似/若(名词) ”连用。枇杷,叶似栗,子似蒳,十十而丛生。五、句型分析总结“如/似/若”和“而”连用句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在《要术》以后的时代里它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因为,笔者在准备本文的过程中,隐约发现,在之前的《山海经》中,这种句式已经大量出现了,说明它的出现的时间上限还应该不晚于那个时代。另外,笔者还从本文分析中发现,这种句式在介绍事物类型的著作中出现的频率可能更高一些,也有待于日后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齐民要术》行文和引文中“如/似/若”和“而”连用句式的大量运用,说明这种句式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代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参考文献】[ 1 ]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附杂说[M ]. 中华书局, 1985.[ 2 ]汪维辉,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 J ]. 古汉语研究,2004 (4).[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 [M ]. 商务印书馆, 2000.— 87 —语文学刊 2009年第3期

英语语言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2、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

3、福建省中学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4、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范畴与方法

6、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7、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

8、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9、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

10、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的意义

11、词汇注释与目的性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

1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3、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4、作为英语写作激发因素的电子邮件

15、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与对策

16、论母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7、句子组合——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8、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

19、英语教师课堂反思性教学

2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1、基于假设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2、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23、可理解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24、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25、论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6、中专学校外语学习动机初探

27、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实践

28、活动课堂英语教学

29、语料库与英语教学

30、论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

31、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32、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3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34、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

35、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初步调查及建议

36、探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教学法

37、论EFL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38、话语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39、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诸因素

40、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1、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42、初中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43、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4、初中英语拼读入门教学实验研究

45、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46、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

47、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现状调查

48、中专英语合作式教学法探析

49、WTO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50、试论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

5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

52、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53、论阅读策略与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54、优差生词汇运用策略分析研究

55、论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57、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58、职校生听说能力训练方法探索

59、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浪费’:表现、成因及对策

6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交际大纲的设计

62、论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63、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个案研究

64、任务型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

65、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英文)

66、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

6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英语课堂的应用(英文)

6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英文)

69、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关注中学生个性差异(英文)

70、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

71、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

72、语法在中学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及教法研究

73、初中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探讨

74、中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75、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76、计算机辅助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77、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语言教学方向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2、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3、“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4、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5、文化交往视角下中文商业广告英译研究6、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7、网络资源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关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8、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9、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10、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1、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12、庄子哲学英译研究新发展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3、邓罗对《三国演义》的译介14、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翻译的作用15、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及理解模型建构

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很多,只是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和对于论文中的内容事项进行,并且要按照相对应的论文选题原则来进行,有关更多的论文事项的问题,大家可以来期刊目录网看看。

  • 索引序列
  • 认知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认知语言学方向论文题目
  • 大学汉语言论文题目大全
  • 认知语言学论文文献
  • 英语语言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