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论文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论文

发布时间: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论文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及主题表现

导语:《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故事。下面是我收集的浅谈《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及主题表现,欢迎阅读。

摘要:

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纯洁的女子被玷污的性道德问题。作者托马斯.哈代把一个失身的女子写成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小说中的苔丝就是这种龌龊的发人深省的性道德的牺牲品,让人为之怜悯。

关键词:

《 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

Summary:

This is a world-renowned classics, it is a description of a pure woman disgraced Victorian sexual morality issues. Author Thomas Hardy wrote to a woman virginity is a "pure" women. The great thing about the novel is not only Hardy to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e ugly reality, and that as a male writer to go beyond traditional male perspective, female justice, his own sharp strokes directed Victorian moral standards. Novel Tess is this sordid sexual morality victim thought-provoking, people to whom mercy.

Keyword:

"Tess"; Writing Techniques

象征主义手法及小说主题的表现

哈代是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一书就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又带有点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苔丝》中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中哈代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表现人与自然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人类应该遵守大自然的法则来繁衍生息,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原有规则,那么人类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付出一定的代价。小说中是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的:

一 、苔丝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乡村女孩,苔丝的周围不少的就是家畜,因此她与这些牲畜之间有着一种紧密的联系。作者这样描写是为了用苔丝与动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来说明小说的主题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小说中苔丝家的牲口之死就暗示着苔丝将会有厄运降临。因为在当时,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他们来说拥有一匹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辆车,拥有了交通工具,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所在。不幸的是,苔丝的马死了,她开始害怕、无助、失望,因为她深知这匹马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于是,她决定补偿家里。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厄运开始了。她决定顺从父母的意愿去拜访那个所谓的贵族亲戚。

小说中这匹马就象征着大自然,而苔丝就象征着人类。无论苔丝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这匹马死了,她的大意导致了这个活物的死亡。也就是说人类伤害了自然,所以她就应该承受自然给她所带来的恶果。所以说,人类不要轻易破坏自然的存在,践踏了自然,也就伤害了自己。

二、两个男主人公亚力克和安吉尔与苔丝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出现了两位男主人公:亚力克和安吉尔,他们都是非常的爱苔丝的,但是他们的爱却是以不同方式伤害了苔丝。是他们给苔丝带来了悲惨的命运。亚力克是一个浪荡的贵族公子,他被苔丝的美貌纯洁所吸引,所以他奸污了苔丝,这就是苔丝厄运的起因。虽然,小说中后来亚力克试图补偿苔丝,因为他真的爱苔丝,但是他当初的冲动的行为使一个纯洁少女不再冰清玉洁,承受了生孩之痛,死孩之苦等,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另一位男主人公,安吉尔,就是苔丝的至爱,他虽然很爱很爱苔丝,但是当他知道苔丝不是纯洁之身时,他竟然离家出走,抛弃了苔丝,剩下她一个人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却仍然坚定地等着他的归来。想想男人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冲动。尽管苔丝不再是纯洁之身,但是她也是被强迫的,她也是受害者,不应该将这些罪恶嫁祸于一个无知的小女人身上。尽管,这两位男主人公都深爱着苔丝,但是却都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可想而知,最终这两个男人也都没有好的下场。

小说中作者使用者两个男主人公来象征人类,运用纯洁无知的苔丝来象征大自然。这两个男人深深地伤害了苔丝,也就是说人类给大自然带来了破坏,没有接受大自然的发展,所以说人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就像最终这两个男人一样,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个死去了,另一个抑郁悔恨的生活着。这就告诉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遵守自然法则,破坏了自然规律就是在伤害人类自己。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是 19 世纪末期的一位英国作家,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哈代作品中所表达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便是展现哈代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重要成果。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主人公苔丝那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对主人公不幸的命运,爱情与婚姻的失败进行描写,并对其表达了同情之情。而另一部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与前者一样,同样塑造了一位拥有着不幸命运,并且努力对现实做出反抗的人物,只不过这一次主人公从女性转变成了男性。两部小说出版后都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各种非议。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发觉,作品中所展现的主题思想是非常相似的,他的风格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而哈代关注的不仅仅是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悲惨境遇,而是关注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痛苦。本文则更多的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的探讨,以求从中发掘作者融于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精神,并思索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技巧与形式。

二、两部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现代主义文学思想通常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种关系中展现出不可逆转的矛盾,扩大人物内心中的创伤,导致其心理状态异化。本文就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对这几种关系的描写,来研究作者现代主义文学精神。

1、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思考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作者将人与社会的关系描绘得极度恶劣,主人公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异常尖锐的,而通常主人公都会被社会异化力量而压迫,最终产生具有强烈扭曲状态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少女苔丝首先便是被社会所不容的典型角色,她本是情感的受害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社会排斥。少女时期被侵犯失贞,再到后来被未婚夫抛弃,直接导致她在打击与压力下走向了毁灭的深渊。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苔丝悲剧的描写,展现出他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质疑,这种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人精神痛苦的源头,通过对苔丝这个并不“纯洁”的角色的歌颂,对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进行反思。而同样的,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将这种反思变本加厉地进行了扩大,主人公裘德与自己的表妹之间,发生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而他们的爱情却与社会伦理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他们还是婚外情,这更加不为社会所容忍。而作者对其表达出同情的态度,认为裘德是勇敢追求爱情的人。作者认为苔丝与裘德都是社会的受害者,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人精神层次的抹杀,人应当对其做出反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人与人的角度思考

现代文学主义思想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一项重要探讨话题,而这种关系更偏向于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同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再次失衡。苔丝在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对她展现出不和谐的疏离感,至亲的家人非但没能为苔丝提供应有的来自家人的温暖,而是对苔丝展现出不理解与不信任,未婚夫虽然与苔丝真心相爱,但是最终却在种种因素中将她抛弃,其他人更是对她不闻不问。

3、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思考

人与自我是一个人类思考已久的问题,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下,人的本身发生了转变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话题。弗洛伊德认为,人自身可以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而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三者失去原有的平衡,会导致人自身产生分裂。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苔丝本是天真善良的少女,她对世界充满了憧憬与希望,然而在被侵犯失去贞操后,她的人生观发生了第一次转变,在这种环境下,苔丝本有的善良逐渐开始褪色。

4、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思考

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他时常针对资本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进行描写,从而将人与自然间的冲突与矛盾展现出来,并且对这种尖锐而畸形的关系加以批判,这些都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人与自然关系分裂的话题重合。在他的作品中,哈代会对因人类的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被影响生存的自然界生灵表达了同情与关心。在哈代的小说中,他也会对人类这种只顾发展自身而忽视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而,这样的主题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所占篇幅较少,只在少数几段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出现,并非重点描写,笔者在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哈代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达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重视人物内心变化与主观思想,认为本能才能够认清真理与真实,提倡用内心去感受事物并对其认知,反对理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本文便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这两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内心的描写进行分析,来认知哈代的现代主义文学表达形式与技巧。

1、作者对梦境的描写

梦境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也可以看清人物潜意识中的思想,作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便对苔丝的梦境有一次详细的描写。苔丝在父亲醉酒后,为了能够将蜂箱准时送到,不得不同弟弟一起驾着马车赶夜路,在这样疲惫的环境中,苔丝做了一个错综复杂却又荒诞的梦。梦中她看到父亲成为了古老贵族的后裔,拥有着其特有的虚荣与骄傲,也看到母亲向往苔丝的结婚对象,一个本应风度翩翩的绅士,却做出与自身身份不相符的鬼脸,并且对她的身份与先人发出了嘲讽。

2、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小说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也是非常具有哈代本人特点的,例如,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当未婚夫抛弃了苔丝之后,她独自外出寻找工作,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归宿,苔丝无奈在野外过夜。在这段情节中,作者对苔丝进行了心理描写,这段描写是具有意识流手法中“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的特征。其中写道:“她想起了她的丈夫:他大概正在地球另一面的一个温暖的地方吧?可她却躺在这儿的寒冷中。”在苔丝的内心中,空间方位从一个冰冷的荒郊野外,跳转到遥远的地球的另一边。

3、作者对人物幻觉及直觉的描写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曾经描写了主人公两次产生幻觉,第一次出现幻觉是裘德走入基督寺中,裘德看到了他在书中看到的那些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变成了真人,来往于他的身边并且和他交谈。这个幻觉让裘德穿越了时间与空间,是他和这些拥有超前思想的贤者见面,而在这一场景中,裘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他的意识的转变,场景中的人物也在不断转变。第二次幻觉则是裘德看望淑之后再次来到基督寺。这时他看到的不再是贤者,而是诸多死者的灵魂。

四、结语

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作品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苔丝与裘德都曾是有理想的普通人,然而在与社会、与人、与自己的相处中,逐渐被迫走向悲剧,展现出作者对于人精神追求迷茫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理想。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分析苔丝悲剧摘要:在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关键词: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一、 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二、 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 ,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三、 性格悲剧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的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哈代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她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都应有更深的思索。参考文献:[1] 托马斯•哈代. 苔丝. . .[2] 张中载. 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5] 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6] 王梅兰[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8]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注释:○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2《早年的哈代》第230页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文献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19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时代背景是在19世纪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情”地侵入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造成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给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幸和厄运。      苔丝的一生是短暂而悲惨的。有人认为,苔丝的悲剧是她所处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使然;有人评论,苔丝的不幸是当时扭曲沦丧的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有人议论, 苔丝是由于遇上了“恶魔”亚雷才导致了悲惨的命运。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因素摧毁了苔丝这位纯洁的年轻女性?      苔丝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根据博古家考据,她是英国中古时代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但家族早已衰落,家族古迹上只余些许断垣残壁。苔丝之父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贪慕虚荣,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任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苔丝作为这样一个家庭中的长女,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在饲养场、牛奶厂和农田劳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支撑起这个家。对于家庭的付出可以被视为是她悲惨一生的导火索。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几乎都对亚雷深恶痛绝,认为他毁了纯真苔丝的一生,是苔丝短暂悲惨命运的缔造者。人们批判这位资本主义时期的纨绔子弟,甚至全盘否定他对苔丝的感情。实则不然,笔者认为哈代对这个人物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某些字里行间中也流露了亚雷对于苔丝的爱。只不过, 亚雷是资本主义时期富家子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认为的爱情就是物质上的给予,让对方过上与自己一样优裕的生活。      在他看来,衣食无忧是所有女人的梦想,他把爱情想当然地当成了一笔交易。但苔丝却不是爱慕虚荣、攀龙附凤之人,她只希望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简单的生活,她对充满铜臭味的物质感情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和反感,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被迫几次接受亚雷的物质给予,对他产生了矛盾的情感。亚雷铸造了“物质”爱情的宝塔,想用它来囚禁苔丝,苔丝无法克服现实的困境,但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尊的她又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于是苔丝努力挣脱宝塔的束缚,这样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双方的悲剧和悲惨的结局。      贪图虚荣的父母,希望通过苔丝的贵族认亲,从而使他们获得物质上的帮助,这就给亚雷和苔丝随后的交集奠定了物质交易的第一步。亚雷从第一眼见到苔丝,就萌生了爱意。于是,他使出富家子弟惯用的伎俩用财物来栓住苔丝。当他了解到苔丝家的困境后,主动帮苔丝安排了挣钱的活儿 (在他家管理鸡场) ,并送给她家一匹马, 以解决她家的燃眉之急。他想这样苔丝就会讨好他并任由他摆布了,但当他欲轻薄她时,她极力反抗并表现出的反感和厌恶,却是亚雷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更激发了他对苔丝强烈的占有欲。      亚雷于是转变策略,他帮助苔丝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帮她应付自己那刁钻古怪的母亲, 并对苔丝说:“你要是碰到什么困难, 需要人帮忙, 你就直接来找我好了。”他经常跟她说一些逗趣的话,处心积虑让她和自己慢慢熟悉起来。通过这些细节,说明亚雷对苔丝还是有真感情的,但他内心深处的物质爱情观和占有欲还是给苔丝带来了巨大伤害。      于是,在某一个周末,当苔丝被同行人欺负时,亚雷骑马带着她离开,他想和苔丝多亲近一会,就故意走错了路,进入了一片树林, 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在此玷污了苔丝。他让苔丝失贞后,也深觉懊悔不已,但他仍然用物质来表达他的歉意。在他的观念里,认为肉体和灵魂皆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易的,但他不懂这正是自尊、自强的苔丝所厌恶和憎恨的,于是,她不顾世俗的道德观念毅然离开了亚雷。      当亚雷和苔丝再次偶遇时,他发现苔丝被丈夫抛弃了, 而且在农场干着受苦受累的活,他想让苔丝回到他的身边, 用物质来挑战苔丝的道德底线,显然苔丝是不会答应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苔丝家的变故使得全家人居无定所、山穷水尽,在这种情况下, 亚雷再次抛出橄榄枝,暂时在物质宝塔内囚禁了苔丝,但却无法囚禁她的思想和自尊的灵魂, 最终只能引发悲剧。      亚雷给予苔丝的物质爱情,虽能够一时解决苔丝的生活困顿,但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真正的爱情不应完全成为利益化的商品,商业交易的物质爱情必定不会长久,而苔丝对于亚雷的感激——厌恶——抗争——默许,这种种矛盾的情感最后终于摧毁了自己。      也许很多人都对苔丝和克莱的结局感到惋惜,而且普遍认为,如果苔丝没有被奸污,他们一定会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苔丝与克莱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吗?笔者认为他俩之间也不过就是一种对于爱情的幻想,乌托邦式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要求绝对完美、纯洁,毫无瑕疵,这种被神话了的爱情,如果出现一点挫折就会分崩离析。也就是说,苔丝与克莱之间的“乌托邦”爱情只是镜花水月的幻想,无法逾越现实的鸿沟,最终只能走上断头崖。        我们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美丽的农家姑娘苔丝渴求拥有真正的爱情,但似乎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接连遇到了两个错的人。亚雷把爱情当成了一笔想当然的物质交易,而自尊自爱的苔丝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所以,这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而克莱给予苔丝的“乌托邦”爱情,使苔丝深陷对完美爱情的幻想中,当幻想最终成为了泡影,沉重的情感打击无疑将苔丝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因此,苔丝的悲剧一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苔丝的悲剧性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根本原因是贫穷。资本主义入侵农村,苔丝家属于破产农民,自然逃脱不了受压迫的厄运。为生活所迫到德波假当雇工,由此遭到亚雷的蹂躏,造成她终生的不幸;而苔丝他们整天随着机器的转动而紧张的工作,受着残酷的剥削,贫穷再次使她陷入亚雷的魔爪,把她逼上绝路。 其次 ,亚蕾和克莱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压迫苔丝的社会力量。亚雷考金钱胡作非为,他对苔丝的帮助是以伪善的手段来达到罪恶的目的,但他没有受到社会的谴责,而被迫害者却被指责为伤风败俗,他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罪魁祸首。克莱从最初表现看,是个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青年,理想主义者,他爱苔丝,和她结婚,但当他知道苔丝失身,就把她看作是不洁的女人,对于克莱的遗弃,从精神上道德上打击了苔丝,造成了苔丝后来的悲剧。 作者通过苔丝的悲剧,真实的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体农民贫困的悲惨状况,愤怒的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否定了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所以在文章的副标题上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

德伯家的苔丝研究论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德伯家的苔丝》的作家是托马斯·哈代。这些不同因素综合起来酿成了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通过叙述家境贫困出身卑微的农家少女苔丝的不幸遭遇和悲剧结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看似繁荣强盛的国度下隐藏的巨大社会危机,深深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的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贫苦农民和无产阶级的深刻同情。造成苔丝的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个人出身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宗教道德观念。(1)社会和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英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大量的农民破产,他们的生活受到了灾难性的影响,大量的农民选择给大资本家和农场主打工,不仅经济上受到控制,命运同样受到摆布,苔丝的命运就是由这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2)宗教和家庭环境: 苔丝是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独立且勤劳,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像一位母亲一样照顾着她的三个妹妹和两个兄弟。一次意外使她的家庭生计被迫终结,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苔丝同意了她那贪婪的父亲和爱慕虚荣的母亲的请求,到一个自称德伯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那里攀亲戚,以求获得经济上的援助,但在那里苔丝被老太婆的儿子诱奸并怀孕,这个私生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这是苔丝悲剧的开始。(三)性格因素: 对于苔丝的性格,她的天真和纯洁是与生俱来的,从她的善良、对家庭和朋友的无私奉献和对爱情的忠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经过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以后,苔丝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女人,她不再默默地忍受,而是奋起反抗命运的不公,作者在这里试图蔑视和批判宗教的虚伪,同时赞扬苔丝的坚强不屈,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归因于人们邪恶的本性和虚伪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四)命运的因素: 哈代善于在作品中加入偶然的因素,这一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有所体现,苔丝的苦难是由一系列神秘和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即命运的因素,也就是说,苔丝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造成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概述。

论文文献综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的作家是托马斯·哈代。这些不同因素综合起来酿成了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通过叙述家境贫困出身卑微的农家少女苔丝的不幸遭遇和悲剧结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看似繁荣强盛的国度下隐藏的巨大社会危机,深深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的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贫苦农民和无产阶级的深刻同情。造成苔丝的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个人出身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宗教道德观念。(1)社会和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英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大量的农民破产,他们的生活受到了灾难性的影响,大量的农民选择给大资本家和农场主打工,不仅经济上受到控制,命运同样受到摆布,苔丝的命运就是由这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2)宗教和家庭环境: 苔丝是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独立且勤劳,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像一位母亲一样照顾着她的三个妹妹和两个兄弟。一次意外使她的家庭生计被迫终结,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苔丝同意了她那贪婪的父亲和爱慕虚荣的母亲的请求,到一个自称德伯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那里攀亲戚,以求获得经济上的援助,但在那里苔丝被老太婆的儿子诱奸并怀孕,这个私生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这是苔丝悲剧的开始。(三)性格因素: 对于苔丝的性格,她的天真和纯洁是与生俱来的,从她的善良、对家庭和朋友的无私奉献和对爱情的忠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经过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以后,苔丝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女人,她不再默默地忍受,而是奋起反抗命运的不公,作者在这里试图蔑视和批判宗教的虚伪,同时赞扬苔丝的坚强不屈,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归因于人们邪恶的本性和虚伪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四)命运的因素: 哈代善于在作品中加入偶然的因素,这一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有所体现,苔丝的苦难是由一系列神秘和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即命运的因素,也就是说,苔丝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造成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概述。

这部小说生动展示了英国农村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其中,苔丝的形象丰满感人,她坚强、勤劳而富有反抗性,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苔丝的人道主义同情,认为她是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大胆地对资产阶级的法律和道德进行挑战。

清幽僻静,群山环绕的马洛特村有一户德伯菲尔人家,本来就贫困潦倒,却还要还生养众多,有六七个孩子呐;杰克、德伯菲尔是这家的男主人,喜欢借酒浇愁,常常用酒自我麻痹,十天有八天不是在去喝酒的途中就是在回来醉酒的路上,这不、、、,有一天他跌跌撞撞地在从馆喝酒回来,在路上遇到了本镇的牧师特林厄姆,牧师故意说漏嘴,说他家祖上曾经是高贵的约翰爵士德伯维尔家族,只是现在没落了,杰克、德伯菲尔这么一听,那还了得。从此,他就沉浸在炫耀他家祖坟是如何的高贵和气派,他逢人就说“俺家在玉陴有一大片祖坟,俺家那些被封为武将的祖宗们装在那儿的铅棺材里面哩!”

与杰克、德伯菲尔愚昧高傲虚荣完全不同的是他的大女儿德伯菲尔苔丝,苔丝十七八岁的样子,有一张灵性的牡丹唇,一双天真的大眼睛,一个自尊心极强,情态稚气,气韵清新,生动如画且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是未被染指的纯情少女。

有一天,苔丝的父亲杰克.德伯菲尔灌多了黄汤,于是就无法像往常一样在凌晨将蜂箱送到城里的市场去交易,换取来维持一家人所必需的生活开支,所以,这一次的运输任务落在了大女儿苔丝的身上,苔丝便带着他那还在睡眼惺忪的弟弟在凌晨驾着他家那匹又瘦又老的马拉着蜂箱出发了,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在漆黑的路上马车发生了事故,与迎面而来的一辆高大邮车撞在了一起,幸儿苔丝和弟弟只是受了点轻伤,但他家的老马却由于失血过多当场死亡,本来就赖以为继的生活在失去了老马后无异于更是雪上加霜。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19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时代背景是在19世纪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情”地侵入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造成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给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幸和厄运。      苔丝的一生是短暂而悲惨的。有人认为,苔丝的悲剧是她所处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使然;有人评论,苔丝的不幸是当时扭曲沦丧的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有人议论, 苔丝是由于遇上了“恶魔”亚雷才导致了悲惨的命运。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因素摧毁了苔丝这位纯洁的年轻女性?      苔丝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根据博古家考据,她是英国中古时代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但家族早已衰落,家族古迹上只余些许断垣残壁。苔丝之父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贪慕虚荣,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任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苔丝作为这样一个家庭中的长女,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在饲养场、牛奶厂和农田劳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任,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支撑起这个家。对于家庭的付出可以被视为是她悲惨一生的导火索。    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几乎都对亚雷深恶痛绝,认为他毁了纯真苔丝的一生,是苔丝短暂悲惨命运的缔造者。人们批判这位资本主义时期的纨绔子弟,甚至全盘否定他对苔丝的感情。实则不然,笔者认为哈代对这个人物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某些字里行间中也流露了亚雷对于苔丝的爱。只不过, 亚雷是资本主义时期富家子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认为的爱情就是物质上的给予,让对方过上与自己一样优裕的生活。      在他看来,衣食无忧是所有女人的梦想,他把爱情想当然地当成了一笔交易。但苔丝却不是爱慕虚荣、攀龙附凤之人,她只希望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简单的生活,她对充满铜臭味的物质感情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和反感,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被迫几次接受亚雷的物质给予,对他产生了矛盾的情感。亚雷铸造了“物质”爱情的宝塔,想用它来囚禁苔丝,苔丝无法克服现实的困境,但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尊的她又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于是苔丝努力挣脱宝塔的束缚,这样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双方的悲剧和悲惨的结局。      贪图虚荣的父母,希望通过苔丝的贵族认亲,从而使他们获得物质上的帮助,这就给亚雷和苔丝随后的交集奠定了物质交易的第一步。亚雷从第一眼见到苔丝,就萌生了爱意。于是,他使出富家子弟惯用的伎俩用财物来栓住苔丝。当他了解到苔丝家的困境后,主动帮苔丝安排了挣钱的活儿 (在他家管理鸡场) ,并送给她家一匹马, 以解决她家的燃眉之急。他想这样苔丝就会讨好他并任由他摆布了,但当他欲轻薄她时,她极力反抗并表现出的反感和厌恶,却是亚雷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更激发了他对苔丝强烈的占有欲。      亚雷于是转变策略,他帮助苔丝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帮她应付自己那刁钻古怪的母亲, 并对苔丝说:“你要是碰到什么困难, 需要人帮忙, 你就直接来找我好了。”他经常跟她说一些逗趣的话,处心积虑让她和自己慢慢熟悉起来。通过这些细节,说明亚雷对苔丝还是有真感情的,但他内心深处的物质爱情观和占有欲还是给苔丝带来了巨大伤害。      于是,在某一个周末,当苔丝被同行人欺负时,亚雷骑马带着她离开,他想和苔丝多亲近一会,就故意走错了路,进入了一片树林, 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在此玷污了苔丝。他让苔丝失贞后,也深觉懊悔不已,但他仍然用物质来表达他的歉意。在他的观念里,认为肉体和灵魂皆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易的,但他不懂这正是自尊、自强的苔丝所厌恶和憎恨的,于是,她不顾世俗的道德观念毅然离开了亚雷。      当亚雷和苔丝再次偶遇时,他发现苔丝被丈夫抛弃了, 而且在农场干着受苦受累的活,他想让苔丝回到他的身边, 用物质来挑战苔丝的道德底线,显然苔丝是不会答应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苔丝家的变故使得全家人居无定所、山穷水尽,在这种情况下, 亚雷再次抛出橄榄枝,暂时在物质宝塔内囚禁了苔丝,但却无法囚禁她的思想和自尊的灵魂, 最终只能引发悲剧。      亚雷给予苔丝的物质爱情,虽能够一时解决苔丝的生活困顿,但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真正的爱情不应完全成为利益化的商品,商业交易的物质爱情必定不会长久,而苔丝对于亚雷的感激——厌恶——抗争——默许,这种种矛盾的情感最后终于摧毁了自己。      也许很多人都对苔丝和克莱的结局感到惋惜,而且普遍认为,如果苔丝没有被奸污,他们一定会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苔丝与克莱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吗?笔者认为他俩之间也不过就是一种对于爱情的幻想,乌托邦式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要求绝对完美、纯洁,毫无瑕疵,这种被神话了的爱情,如果出现一点挫折就会分崩离析。也就是说,苔丝与克莱之间的“乌托邦”爱情只是镜花水月的幻想,无法逾越现实的鸿沟,最终只能走上断头崖。        我们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美丽的农家姑娘苔丝渴求拥有真正的爱情,但似乎命运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接连遇到了两个错的人。亚雷把爱情当成了一笔想当然的物质交易,而自尊自爱的苔丝不愿做爱情交易的牺牲品,所以,这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而克莱给予苔丝的“乌托邦”爱情,使苔丝深陷对完美爱情的幻想中,当幻想最终成为了泡影,沉重的情感打击无疑将苔丝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因此,苔丝的悲剧一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

一、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二、《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三、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四、作者简介: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英文题目

Tomas·Ha generation is that the nineteen ends of the century United Kingdom critical realism novelist prepares the poet , his excellent a lifetime work many,(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Tess of the D'urbeville " be that he represents the most excellent novel in work. This novel has depicted the badly off peasant family of family background,(《德伯家的苔丝》是他代表作品中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出身贫苦农家,)Have nature honest nature woman Tess tragedy lifetime.(具有大自然纯朴本性的女子苔丝的悲剧一生。)Tess tragedy is economy that time and society cause(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的经济及社会原因)Tradition moral concept (传统道德观念)Hero nature cause and Tess herself weakness is wait for the multiple factor to condense but able.(男主人公本质原因以及苔丝自身弱点等多重的因素凝聚而成的。 )Keywords: Tess , Tragedy , Economy and society cause tragedy, Tradition moral concept, Hero nature cause, Tess herself weakness

应该不用,我看书名的原文就是没有空格的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德伯家的苔丝》是他代表作品中一部分量颇重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出身贫苦农家,具有大自然纯朴本性的女子苔丝的悲剧一生。她为家庭境遇所迫,外出谋生,为富家子弟诱奸,从此在生活、婚姻等方面接二连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最后在绝望中走上杀人的道路,被处死,使悲剧达到项峰。苔丝的悲剧是凝聚着社会和个人多重的色彩,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这位生于自然,具有大地般朴实本性的女儿。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在作家的眼中,苔丝虽失身又杀人,但这位大地之女是无辜的。她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资质,是那种让人看了还想看的美,她具有草原一样的美好本性、良好品德,她勤劳纯朴、善良无私,能吃苦耐劳,不慕虚荣,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大自然之女慢慢走向了毁灭。一、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苔丝的悲剧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19世纪末的英国农村,主要是农场主和农村工人两个阶级构成,在这两个阶级之间,有个手工和小商人之类构成的阶层。这一阶层受农场主排挤,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房屋和土地,变得一贫如洗,苔丝的家庭正属于此。苔丝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她的父亲是个小贩,懒散而又愚昧虚荣。当他从多嘴的特令安牧师那儿听到有关自己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后,竟喝醉了酒,出了洋相。母亲先是挤奶工,后来洗衣,庸俗浅薄,不谙世事。苔丝共姐弟七人,家庭的沉重一开始就给她的命运笼上了阴影。苔丝一离开学校就帮人干活赚钱养家,把家务的担子慢慢移到自己年轻的肩上。苔丝在替父亲赶马车时弄死了家中唯一的宝贝马“王子”,她不惜抛下自尊去认“本家”,到养鸡场做工,才会使她失身于亚雷这个猎艳高手。在她父亲死后,她家的房屋土地租期也就到了,一家人被扫地出门,无处安身,她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当亚雷的情妇,从而换取家人的安顿。这就使她和克莱的重新团聚成为一种彻底的不可能,以致使她达到了绝望的极致。在苔丝失身以后,社会所有的贞操观念步步深刻影响着她的生活,最终成为她悲剧的思想根源。人们歧视她,她自己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使她不敢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本深爱着她的克莱也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能原谅她的过去,而选择了离开,最终使她在失望中委身为亚雷作情妇,从而失去了与悔悟后的克莱重聚的可能,在自己绝望的情况下,她把一切归为亚雷给她带来的失贞,杀了他。所以说,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家庭酿就了苔丝的悲剧。二、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自然之花。亚雷是自称“撒旦”的,是“那幻化作低等动物来诱惑你的家伙(撒旦)”。他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有名的猎艳高手,黑桃皇后和红方皇后都和他有暧昧关系。苔丝到养鸡场做工,他时时寻找时机接近她,尽管苔丝处处回避着他,但在这个风月老手的面前不堪一击。在赶集回来的那一晚,苔丝遭到同伴嘲讽,情急之下跳上了亚雷的马,来到围场——英国顶古老的一片林子里。这时月亮西沉,天特别地黑,大雾弥漫着整个树林,围场被淹没在沉沉黑暗中,亚雷诱奸了苔丝。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从此以后一道深不可测的社会鸿沟就把我们的女主人公的品行人格跟当初那个离开母亲的大门到川特城奇来碰碰运气的姑娘分隔了开来。”苔丝不再是处女了。这是她心灵上不可愈合的伤口,也是她思想上的一个沉重包袱,社会对她充满歧视,对她以后人生有根本的影响。亚雷残酷地玷污了自然之化,把苔丝推上了悲剧之路。苔丝的父亲死了,按照规定,房子只传到她父亲一辈,母亲和弟妹们被赶了出来,到处流浪,无处安身,而亚雷又来纠缠她,软硬兼施,她陷入独立无援的地步,为了家人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苔丝不得不被迫和亚雷在一起,充当他的情妇。事情发展到这里,悲剧有更大发展,苔丝陷入了火炕。原先那个纯洁、美丽的大自然的女儿不存在了,沦为一个得过且过,受人鄙视的少妇。大自然之花在亚雷的践踏下凋谢了。三、克莱始恋终弃,摧毁了她的精神和心灵,使她走到了生命的边缘。安琪·克莱在苔丝心中是个天使。他博览群书,相信科学,怀疑基督教义,瞧不起等级、财富等差异,具有民主、平等思想,对社会习俗和礼仪明显表示冷淡,是个当时社会中理想化的人物。他崇尚自然的生活和品格,他的理想是将来经营自己的农场为人类服务。他能克服中产阶级身份感和奶场的人打成一片,像理解朋友一样理解他们,能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他对苔丝的爱具有初恋的纯洁、炽热与真诚,深深地为苔丝的天真、纯朴所倾倒,在他眼里苔丝达到了物质美和精神美的极致,是美好的化身。他说苔丝“真是浑身洋溢着诗意;她就是诗的化身,她过的就是诗的生活——那种生活舞文弄墨的诗人只能在纸上写写罢了”。他对苔丝的爱带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是纯洁的、柏拉图式的、带着田园牧歌的情调。他是持着尊重态度、郑重的婚姻意识和苔丝接近的,在遭到拒绝时很痛苦却总耐心等待,决心是很坚定的。但是,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讲述了她的过去之后,一向思想开明的克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伤心、失望、苦恼,遭受着严重的精神折磨,甚至半夜跑到苔丝的房间抱起她梦游,走过佛鲁姆河,几乎把两人都淹死,口中念念有词“死了,死了”。他宁愿相信苔丝所说的是假的,一次又一次请苔丝否定所讲的一切,根本听不进苔丝自己是受害者的解释。当他确定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时,他选择了逃避,他不能谅解她。有人把克莱的思想归为“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这种说法显然是武断的。在这件事上,克莱也是悲剧角色,他对爱情纯洁美好的追求,虽然对他这个也有过荒唐事的人来说,带有明显的男权意识,但对他这个个体而言,不应该受到过分的指责,他的追求被无情的现实撕破了,他的痛苦不能简单地用阶级的概念去评判,这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仅从个人而言,克莱是受害者。在这一点上,苔丝是认可的。不然不会有后来追赶克莱,也不会有把自己的妹妹交给克莱。但是,正是这个同样是受害者的人,无情地伤害了苔丝,这使得苔丝的悲剧更具有了悲剧特质。可以说,亚雷的丑行残暴得毁了苔丝的洁白之身,克莱的远离则无情地摧跨了苔丝的纯真之心。他的痛苦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对苔丝的伤害不亚于亚雷对她的伤害,是致命的。四、苔丝本身的性格造成她美丽的悲剧正如纯洁的羔羊容易迷途,易被恶狼吞食一样,苔丝的纯洁善良易受社会龌龊虚伪的摧残;她的无私和自我牺牲精神,给邪恶的势力以机会;而她自身的追求纯洁和坦诚,也使她与幸福失之交臂。老马死后,任劳任怨的苔丝来到养鸡场,这就为被亚雷引诱埋下了隐患。在遭到同伴嘲讽的情况下,她竟跳上了亚雷的马,她的纯洁,她的心灵不设防使她步入了危险,而在天已黑、树林中无其他人的环境中,她没有更深地意识到亚雷这个花花公子的巨大危险。她对亚雷并不是丝毫不了解,但在此时她缺少了更多的防范,这是她纯真的一面,也不能不说是她性格中或者说意识缺少世事认识的一面。在评述苔丝失身一事时,多数人用被亚雷“诱奸”一词,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在她向克莱坦白自己过去时,同样表现了出来。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心灵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失身之后永远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一遇到这类问题就使她畏缩退让,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她一再拒绝克莱的求爱,正是这种心态在折磨她,使她内心陷入极大的矛盾中。在克莱不能原谅她时,她的自卑感突现明显,不断地解释请求,甚至表示愿意做他的奴隶,只要他愿意跟她生活在一起,甚至愿意为了他的利益跟他去死。她的纯洁、自尊,不会使她施展女性的魅力极力软化他,也不会大吵大闹、死磨硬缠他,但她的这种自尊的背后是自卑和负罪心理在作怪。在亚雷再次纠缠,家境陷入绝境的情况下,虽然她也怀着渺茫的希望等待克莱的宽恕,但她最终在善良本性和牺牲精神的促使下选择了屈服,其实在她内心深处也还有传统观念在作祟。她最后的反抗是激烈的,但促使她复仇的种子仍是亚雷夺去了她的贞节,剥夺了她爱的权利。可见,她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但她在社会面前是弱小的,自身的思想也有脆弱的一面,难以逃出世俗观念的羁绊。但是,无论是失身时少设防之心,对克莱的过分坦诚,还是传统观念对她的束缚,都不能否定她优良的本性,这就决定了她的悲剧是美丽的,悲剧更呈现了她的鲜艳无比,这种美更衬托出社会和世俗的黑暗与邪恶。作者认为最好的、最崇高的悲剧是有价值的东西为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毁灭的悲剧。美丽、纯洁的大自然之女毁灭了,是苔丝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人类文明在悲剧中被诘责。参考书目:1.《苔丝》,孙法理译,译林出版社,1993年3月版。2.《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之、赵萝蕤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3.《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杨慧林、张良村、赵秋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4.《名作欣赏》2001年第3期《明暗交替 张弛相间》。翻译成英文就OK了

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 索引序列
  •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论文
  •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文献
  • 德伯家的苔丝研究论文
  • 论文文献综德伯家的苔丝
  •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英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