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的,比较爱出去玩的,建议不要来。
具体见浙江农林大学网站,点击“学术研究”——“科技处”页面右侧“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就可以看到。
学校环境很好,很大,比下沙所有的大学都要大。浙江出了浙大紫荆港外,我们学校是最漂亮的。至于这个学校好不好,要看你和什么大学比较。我们学校学术氛围很好,但是太偏了,在临安,临安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周围也就我们一所大学,感觉有点封闭了。还有你弟弟另外想上的是什么大学?说出来,我好对比下,更客观的说。
2009年至2013年10月,该校共承担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50篇,授权专利368件,出版专(编)著229部。学校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等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完成开发项目1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5月,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中国基本古籍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CALIS农学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资讯行(ChinaInfoBank)、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网上报告厅、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成果库、万方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 学术刊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原《浙江林学院学报》)是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园林学、动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生物技术、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简报。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Biosis),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是全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此前曾获首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二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
校园环境很好!。。。不过离杭州还是有点距离,近40公里!。。[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1958)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0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编辑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编辑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辑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3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浙江农业学报编辑部什么时候放假,根据统计与调查来看,浙江农业学报社编辑部是腊月29开始正式放假,希望采纳
还行吧,就是临安这个城市比较偏,学校也离市区有些距离
我是这个学校的新生,说实话我们学校的确很漂亮,但大一住宿条件不好,老师也很有实力,像我们英语老师真的很认真,和高中的一样抓得紧,但也有个别老师一般般了,学校图书馆如果你想学习是个好去处,每天都有不少人,至于学习氛围要看你们寝室的同学,像我们男生寝室基本都不怎么要好,女生有几个特别认真,但也有几个就一般般,学习还是得看自己,要好的学习氛围看你自己运气了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复试分数线:哲学323分。
浙江农林大学简介如下:
浙江农林大学(Zhejiang A&F University),简称“浙农林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0年与浙江农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9年2月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更名浙江农林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6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1个独立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有教职工2143人,全日制本科生17265人、研究生4775人、留学生962人。
学校还是很不错,环境优美。到杭州汽车西站有半小时的路程,距离稍微有点远,但还可以。学校适合读书,可以说是远离喧嚣。学校近几年发展很快,实力还是可以的。推荐你到学校来亲身体验下。
还行其实。环境很生态,当初我就是看中环境来的。非基础专业的基础课物理数学等老师差点,专业课老师还可以。其他一般虽然回家不方便,不过我觉得比在杭州好,杭州太热;学校在临安的山边上很舒服啊,夏天在宿舍都不热的反正就那样,但是浙大也就那样啊。整体感觉在我们学校比浙大还是舒服些
校园环境很好!。。。不过离杭州还是有点距离,近40公里!。。[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1958)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0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编辑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编辑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辑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3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如果你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的,比较爱出去玩的,建议不要来。
1DaveWenny,YongLiu,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刊2)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社科版.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EnglishEdition),1993,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259~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28~,5(3):13~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55~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85~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19~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22.第二作者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6,26(3):837~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3)22~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82(3):10~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3~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21~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4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138~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20~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3):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74.优秀论文奖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2009.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2009.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13):(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Guo-LeiLi,Hai-QunYu,(5):86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5):88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inustabulaeformisaerialseedingforests.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142:(SCI收录,影响因子).(SCI,correspondenceauthor)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还行吧,就是临安这个城市比较偏,学校也离市区有些距离
中文核心期刊吧,都不是很快!除非找低一点影响因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天津农林科技》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可以推荐杂志之家,因为我通过这个网站发过期刊。感觉整体都要比其他网站快一点!而且发表老师态度很好,不懂的问题一一解答!值得合作!
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S5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科学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淡水渔业 水利渔业 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 科学养鱼 水产科技情报 海洋渔业 渔业现代化
期刊尺寸:大1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5684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00/S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张冠宇是.摄影家。近日,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摄影家协会会员、知名摄影家张冠宇先生的《张冠宇摄影艺术作品集》由吉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摄影艺术作品集》共分为两册,一册为“海外风情”,另一册为“大美无疆”。张冠宇作品的艺术魅力两册《张冠宇摄影艺术作品集》收集了张冠宇先生几十年来的摄影作品精品,众多作品不仅展现了国内外美丽的风景、定格了珍贵的历史画面,同时也体现出了张冠宇先生对摄影及艺术的理解与造诣。张冠宇作品的艺术魅力张冠宇,原名张冠禹,笔名陆合、广予等。男,汉族,祖籍山东莱州,1953年5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其后通过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吉林大学文学概论(美学)、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新闻专业自学考试,获高级编辑从业资格。张冠宇作品的艺术魅力毕业后,曾在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工作;1981年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1984年调至吉林团省委《青年月刊》杂志社,负责重要栏目的采编业务;1990年,被选调到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社,任国内版编辑部主任,专刊部主任、主编、编审、编委,《中华儿女成功导刊》创办人、主编,团中央出版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暨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组委,《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丛书编委;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人民艺术家》《中华儿女》《妇女之友》等报刊特邀作者及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