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发布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下属自然、人文、地信三个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招生人数较少,但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 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改为统考数学,在此之前,地理学报录比基本保持在10:1,如2020级地理学报录比为。2021年统考数学后地理学报录比为。目前华师还未公布2022报录比,但从官网录取学生分数可以看出,华师地理学的报录比或逐渐接近原来的报录比例。2022级计划统考招生9人,实际统招11人,最高分数为387分。

333人。比2021年明显上涨,且录取名额减少到12个。2023年拟定共录取33人,推免上限为23人,与2021年放出的名额差不多,但是近两年报名人数增加,分数线也提高了。

10年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最高分数 最低分数 平均分数 报录比人265 72 401 292 361 自116 40 394 316 352 图15 14 352 290 330 年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最高分数 最低分数 平均分数 报录比人193 65 413 330 371 自71 27 404 310 384 图19 7 379 304 343 年报考人数 招生人数 最高分数 最低分数 平均分数 报录比人139 67 413 302 354 自77 28 394 335 366 图20 11 420 323 357 注:人指人文地理,自指自然地理,图指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谁都不知道没公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报录比

在备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之前,请认真阅读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条件。从近几年的出题可以知道,统考的题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灵活。这就要求考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通过初试。华南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是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同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老师整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报录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报录比如下: 学校 学院 专业 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原理 61 21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156 42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史 39 9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比较教育学 64 16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学 48 12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高等教育学 17 7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成人教育学 22 7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领导科学 37 11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教育学 23 5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 80 18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1 18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62 18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计量心理学 52 18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 56 28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传播学 41 10 卓越与挑战并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是竞争最激烈的学院,对于很多考研华南师大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最重要的还是打牢基础知识,通过老师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少走弯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同学们既有勇气选择华南师大作为自己考研的目标,博仁的老师相信同学们同样有勇气面对考研路上任何的困难与艰辛,哪怕有的问题是之前意想不到的,所谓天道酬勤,老师相信大家能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努力,复习策略上的灵活、理性的调整一定会让你圆梦华南师大。

。根据查询华中师范大学官网显示,该校2022年统计学考研报录比为。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

59。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报考人数有59人。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及超大城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地理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生平简历 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 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3----2005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教师 2006---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展览 2002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展(南京) 2003四川优秀毕业创作展(重庆美术馆) 2005个展(香港世界画廊) 2006联展(香港世界画廊)(中国北京红T空间)(千年时间画廊) 2007联展798艺术节 2007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2008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个展 出版 《当代美术家》,《江苏画刊》,《四川美术学院历届优秀毕业创作》,《美术焦点》等 获奖 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奖(2002南京) 四川美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3) 四川美院学生年展二等奖(2002)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院系名称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万余册,其中图书 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万册,古籍文献 万余册,学位论文 万余册,非书资料 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各专业报录比基本在20%至30%之间,热门专业略低,冷门专业会高出平均水准。华中科技计算机考研报录比是。华中科技大学考研报考人数和实际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录取人数的比例。

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报录比约为30%,不同学院会有一定的浮动;其中工科类专业更低一点,毕竟工科是华科的强项。报录比是指录取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值,就是报名人数中录取人数所占的比值。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占地7000余亩,绿化覆盖率72%;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

设有10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中科技大学

23年华科研究生报考人数54327人。截止2022-12-05,2023华中科技大学考研报名人数为54327人。华中科技大学考研报名人数是呈增长趋势,预计明年还会增长。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报录比约为百分之30,不一样学院会有一定的浮动。这当中工科类专业更低一点,毕竟工科是华科的强项。报录比是指录取人员数量与报名人员数量的比值,就是报名人员数量中录取人员数量所占的比值。比如:经济学院:,基础数学:30.百分之30,无线电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生物物理学:生物制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长安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长安大学研究生报录比2022是76比1。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长安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486人,录取人数为195人,报录比为1486除以195等于76比1。

长安大学考研报录比2021是5比1。这个报录比是平均值,2021年长安大学报考人数为15000余人,全日制学硕录取1603人,全日制专硕录取1582人,非全日制录取457人,总体的报录比是5比1。

一般来讲,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

长安大学专业建设情况。

长安大学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84个本科专业,其中36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以上内容参考 长安大学——学校简介

5:1。长安大学学校官网显示,该学校在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共计5115人,考研报录比是5:1。长安大学座落于古都西安,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 索引序列
  •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报录比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地理
  • 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
  • 长安大学地理学报录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