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3篇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3篇

发布时间: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3篇

我有现成的 给你参考今天刚交了这个作业呵呵~~你凑或看看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渗透熏陶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认为,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不要管理了,这是一种误解,某些大学生由于道德认识局限,情感不稳定,易冲动,控制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动辄训斥,不是把学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最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最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的长时间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只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才能达到完满的德育效果。

2要采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发展。学生在出生以后,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对有的要求能接受,经过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对有的要求可能产生抗拒的情绪,当消极因素占了上风时,就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品德,甚至成为不良品德。因此,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当旧的矛盾解决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学生中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勇敢,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把粗野行为当成是勇敢,犯了错误。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以指导道德行为。

(2)能力性质的矛盾。

学生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自己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但遇到某种特殊情景,学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经不起外界引诱,以导致犯错误。如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知道不能骂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破口大骂,甚至打人。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事迹锻炼,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以解决能力性质的矛盾

(3)思想性质的矛盾。

由于学生已经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又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因而犯了错误。对于这种矛盾,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质,以后不再做类似的错事,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个好学生,使他有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是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剧。当然,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的传递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间接的经验传授于人,而必须让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亲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对于儿童来说,开始接触父母、亲属、邻居,以后接触教师、同学,逐步深入社会,参与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认识,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培养了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如果学生离开了社会的活动和交往,心理得不到发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并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由于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际交往较多,更能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式团体,并能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的培养,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多了解研究学生,多钻研材料,多阅读有关的辅导书籍,多与同事交流讨论,并根据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

浅谈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学生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对小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育,还要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摆正德育教育的位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德育教育的科研能力,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1.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使小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

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小学生较早地感受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残酷性。他们有的可能深刻体会到与同龄人之间生活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过早地开始考虑自己所要走的路,因此更加重视个人未来的发展。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落后使小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当前大多数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方式滞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常规的,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过于程式化,而不会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深入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一味地表面说教,不深入、多层次、多角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只会让现今个性十足的小学生产生逆反心里,在心中对这种灌输嗤之以鼻。

3.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使小学生性格出现缺失

当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再使孩子受老一辈的苦,成为众多家庭养儿育女的基本准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千万百计地为孩子提供家长力所能及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为了袒护孩子,家长甚至不能够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找各种理由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而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过分依赖且极度自我的性格倾向,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包容。

4.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小学的必修课。学生们在接受科技的先进带给他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被动接受着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的侵蚀。小学生处于一个自制力相对薄弱的阶段,往往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小学生经常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因为没有自控力而沉迷。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人长期沦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处于无措状态。人际关系淡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行为随之频现,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1.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和对道德品质深刻正确的理解是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的重要力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期望情感往往决定学生行为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满足学生相互尊敬的情感需要。同时,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表现的高尚道德品质,也使学生的道德理想具有现实的基础,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此外,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2.教学是一项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学校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被历代教育家们所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教育途径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常识、品德修养常识、社会发展史等,不仅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认识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提供理智工具。

3.学校的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的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

4.家庭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有一些父母关系不和的矛盾家庭,孩子长期生活于恐惧、惊慌的状态中,家长自身品德粗劣对孩子成长起着很坏的影响。

5.社会因素

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得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三、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工作始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上的一得一失,更重要的是长大以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贡献。

2.改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工作模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推陈出新,真正地从本质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现存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平等的交流、友善的劝导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体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小学生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积极进步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求网络文化逐步走向积极、文明,广大民众也热切期盼着一片纯净的网络空间,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深受其影响。加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坚决肃清网络文化中所存在的负面的、消极的、有危害性的内容,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和身心健康的侵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积极进步的一面,利用其传播优势,使小学生广泛接受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思想道德议论文

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本论部分: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 “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例紧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论据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品德,谓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请你就品德写一篇 作文 吧。我带来品德优秀 议论文 ,供你参阅。

在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大家庭中,有许多人不讲礼貌,没有最起码的做人道德。这些人,已经丢失了人生中最值钱、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品德。在此,我想就这一点说一说,帮助那些人找回丢失的品德。

自古以来,中国就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时候的中国人,懂礼貌,讲诚信,因此得名。可现在呢?虽然有大多数人仍然拥有基本的品德,但是有些人就不同了。小至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至杀人抢劫,伤天害理。这些人无恶不做,不仅丢失了品德,也扰乱了社会治安。在此,我想问一问这些人,你们对得起“礼仪之邦”这个高尚的称号么?你们那些最起码的品德去哪了?

雷锋叔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的,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那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也许有人会说,雷锋已经过时了,他的品德不值得我们学习了。不,他没有过时,他的品德也没有过时。你看,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也有“活雷锋”出现么:公车上,“雷锋”给需要座位的人让座;街道上,“雷锋”给老人和小孩让路,草坪旁,“雷锋”正……难道这一个个“活雷锋”,就不值得我们去追寻吗?

记得寒假里,我跟奶奶出去玩。上了一辆公交车,由于是节假日,车上特别多人,已经没有座位了。奶奶刚刚走到公交车中间,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乘客都站起身来让座。最终,奶奶坐在了一个年轻的大哥哥的座位。看到这一情景,我不禁从心底里感激、敬佩这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也许这次让座只是他们高尚品德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他们这善意的举动,却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人。除了让座,还有很多很多,例如:买票时,大家都有秩序的排队;上下车时,大家都有秩序的谦让;交通灯前,大家都耐心地等待绿灯……

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需要,也是人们品德高尚的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遵守社会公德,就是遵守公共场所和学校、家庭以外的公共生活之中的行为准则,例如: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千万别小看这些一举一动,因为讲公德守秩序是一种文明行为,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而,它也能看出我们的品德是否高尚。

只要人人遵守社会公德,那丢失的品德就会找回来,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材料中提到:在填空杯子时,应依次放石头、沙子和水。在生活中道理也是如此:先掌握大的方面,如品德等,再去处理细枝末节。

有好品德使我们受到尊敬。古往今来,有多少品德高尚的人受到世人的尊敬。刘备,做官时与百姓秋毫无犯,不贿赂上司督邮;当了皇帝爱民如子,三国时期尤为受到百姓的爱戴,皆言玄德公乃仁义之君。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才肯降曹,关云长挂印封金,华容道义释曹操,可言关羽最讲忠义,一心辅佐刘皇叔匡扶汉室?今关公庙岂止几座,足见具有好的品德的人是受到人民的尊敬的。

有好品德使我们升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由此可见,诸葛孔明先生的品德之高。《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孔明作为“智慧”和“忠贞”的化身。在“刘先主遗诏托孤儿”一回中,刘备对诸葛亮说“如嗣子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由此足见高尚的品德使人升华,不争名夺利,尽忠贞之节。

有好品德使我们成功。汉高祖刘邦入关之后“财务不敢有所取,妇女不敢有所兴。”终于灭秦兴汉。而夏桀、商纣荒淫无道,残害百姓,终究失民心失天下,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以上都证明只有具备优良的品德,才能成功。

有好品德使我们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有好品德使我们升华,传为千古佳话;好品德使我们成功,得到天下。

浪花虽小却能折射大海的光辉。让我们都往具有高尚品德的方向去努力吧!那样就等于正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

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视。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去年的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和政府为什么对我们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如此重视呢?因为我们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亿,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兴衰。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就能够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能够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不仅在金牌数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现了道德风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评。给我印象很深的中国男子花剑团体的运动健儿们和俄罗斯 体操 运动员涅莫夫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一切服从裁判”的道德行为,告诉每了一位运动员和我们这样观众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尚,那么虽然可能会失去项目上的金牌,但一定会得到观众心中的金牌。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开展的“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手拉手”、“雏鹰行动”等有意义的活动外,还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文化 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外貌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华丽的外衣并不是真正的美,道德才是最纯朴的美。

美在于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如没有了灵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从此而改变;一个人如果拥有了道德,关爱、温暖、快乐……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颗宝石,用道德镶边,人生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光彩耀人。

美在于心灵。道德在人生旅途中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只船,道德便是船桨,只要拥有道德的人,船就会有前进动力,一步步到达成功的彼岸,到达人生的最巅峰;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船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回到原点,这个人的一生就没有任何意义;但重新找到它却很难,就如大海捞针。

小行为,大道德。的确,从一个人的 言行举止 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思想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讲道德是一种美,最纯朴的美,它会给我们的人生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拥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你会快乐一生,终身受用。

看一个人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品质如何、道德如何,这样的人才会成功,如果再有文化与知识,没有道德的支撑也是没有用的。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渗透熏陶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认为,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不要管理了,这是一种误解,某些大学生由于道德认识局限,情感不稳定,易冲动,控制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动辄训斥,不是把学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最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最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的长时间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只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才能达到完满的德育效果。

2要采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发展。学生在出生以后,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对有的要求能接受,经过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对有的要求可能产生抗拒的情绪,当消极因素占了上风时,就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品德,甚至成为不良品德。因此,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当旧的矛盾解决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学生中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勇敢,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把粗野行为当成是勇敢,犯了错误。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以指导道德行为。

(2)能力性质的矛盾。

学生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自己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但遇到某种特殊情景,学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经不起外界引诱,以导致犯错误。如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知道不能骂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破口大骂,甚至打人。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事迹锻炼,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以解决能力性质的矛盾

(3)思想性质的矛盾。

由于学生已经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又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因而犯了错误。对于这种矛盾,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质,以后不再做类似的错事,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个好学生,使他有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是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剧。当然,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的传递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间接的经验传授于人,而必须让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亲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对于儿童来说,开始接触父母、亲属、邻居,以后接触教师、同学,逐步深入社会,参与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认识,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培养了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如果学生离开了社会的活动和交往,心理得不到发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并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由于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际交往较多,更能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式团体,并能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的培养,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多了解研究学生,多钻研材料,多阅读有关的辅导书籍,多与同事交流讨论,并根据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

思想道德论文100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一门课程。在未涉足这门课程之前,一直以为它与我们高中所学的政治是差不多的。但接触了这门课程之后开始发现,比起我们高中所涉及的政治,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所涉及的领域更广,更接近社会。它是针对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设立的一门课程,有助于帮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绪论是针对我们初来大学的一些指导,首次进入这样的环境,我们对一切都是陌生的,都说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那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初涉半个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的人生是有点迷茫的。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绪论恰恰是为了我们这些迷茫的大一新生而开设的。它引导我们如何适应大学这个不同于以前校园的人生的新阶段;告知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让我们充分的认识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也有了一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我们大学生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仅仅对大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是我们应该树立的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们较多的指导。它讲述了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教育我们如何树立理想信念,只有确立了理想信念,我们才不会像一只漫无目的的小船四处漂泊。只有有目标才能有方向的前进。它还教导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结果。还告诫我们理想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才回闪现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正确的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与顺境。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课程的第二章是强化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我们要秉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充分的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才能发挥我们大学生以爱国为己任的远大抱负。第三章和第四章讲述的是我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我们才能正确的明辨是非、善恶、丑美的界限,对于我们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大学生,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做好个人修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还要了解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比如一些《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只有知法,懂法,守法,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我们才能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去年国庆节前的钓鱼岛事件,因为一些不良分子的恶意参与,导致了青岛佳世客超市的惨烈现象,其实这场游行示威并不是合法的,它并没有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要求来做,没有通过政府机关和行政单位的认可,最终不但没有驳回任何权益反而给自己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除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律外,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走向社会,但对踏入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各项技巧却是一项也不能少的。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职业,我们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以此来加强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我们还要做足踏入社会的准备,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求职就业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要树立的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在锻炼和实践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这对于我们顺利就业是具有极大帮助的。事业固然重要,爱情婚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遵守恋爱道德,包括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尤其是我们大学生的恋爱,不能把友谊当爱情,错置爱情的地位,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只重过程不重后果。只要合法的爱情才会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婚姻法》的重要性,正确的看待爱情和婚姻,不要混淆爱情和婚姻的概念。对于爱情和婚姻,我们要负起责任,要为了以后的发展而从长计议,不能只关注眼前,毕竟婚姻是两个人长久的事情,如果只为了逞一时之快就妄下决定,对双方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开拓了视野,确定了理想和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我们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我们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为己任,艰苦奋斗,服务人民,为了祖国的未来而艰苦奋斗,争取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渗透熏陶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认为,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不要管理了,这是一种误解,某些大学生由于道德认识局限,情感不稳定,易冲动,控制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动辄训斥,不是把学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最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最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的长时间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只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才能达到完满的德育效果。

2要采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发展。学生在出生以后,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对有的要求能接受,经过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对有的要求可能产生抗拒的情绪,当消极因素占了上风时,就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品德,甚至成为不良品德。因此,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当旧的矛盾解决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学生中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勇敢,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把粗野行为当成是勇敢,犯了错误。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以指导道德行为。

(2)能力性质的矛盾。

学生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自己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但遇到某种特殊情景,学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经不起外界引诱,以导致犯错误。如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知道不能骂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破口大骂,甚至打人。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事迹锻炼,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以解决能力性质的矛盾

(3)思想性质的矛盾。

由于学生已经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又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因而犯了错误。对于这种矛盾,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质,以后不再做类似的错事,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个好学生,使他有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是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剧。当然,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的传递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间接的经验传授于人,而必须让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亲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对于儿童来说,开始接触父母、亲属、邻居,以后接触教师、同学,逐步深入社会,参与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认识,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培养了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如果学生离开了社会的活动和交往,心理得不到发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并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由于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际交往较多,更能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式团体,并能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的培养,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多了解研究学生,多钻研材料,多阅读有关的辅导书籍,多与同事交流讨论,并根据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请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谈谈你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实践水平谈谈你的看法800字左右,急

思想道德论文文献

给你个范文 你自己少加修改就是一篇你要的好论文了 《关于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 搞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摘要】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都非常重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项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处于分别对待和开展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有必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从而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两者关系紧密相联,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两者的内容有重叠部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势政策》,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二)两者的实践形式有互通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思想道德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我们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特点和特殊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专题讲座、社会调研、公益活动等。“第二课堂” 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可以使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品质。 (三)两者的指导思想相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教学进程的一致性,还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给他们提供切合实际的指导,并鼓励和支持当代学生敢于冒尖,鼓励和支持他们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向权威质疑。同时也尊重当代学生的人格,正确看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两者都从学生立场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两者的目的一致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系统地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战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重在潜移默化,它如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组织和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实际,引导、组织学生成立理论学习社团,如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时事政治研讨社等,把理论学习社团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则应该亲临指导理论学习社团活动,经常与学生一起座谈、讨论、畅谈学习心得。学生在理论学习社团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到在课堂教学上难以系统学习的知识,同时,可以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应用到他们的业余学习中,使理论学习社团变成内化理论知识、提高个人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少数精英学生带动大部分学生,在学生中掀起学理论、促素质的局面。 (二)组织和举办专题讲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专题讲座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全面把握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从时代的发展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会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观察社会、审视世界,达到学以致用,应组织专题讲座,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针对性地、紧扣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认真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可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抽象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关心国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求真务实的良好人生态度。实践表明,高质量的理论与时事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是把学生从课堂教育带到社会中,它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实践活动教师都放给学生自己来进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简单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只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调动、利用校内各种教育力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与党建、团建相结合,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清明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要组织安排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则要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同时也可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意识。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邓小平理论进入学生头脑。 三、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主要领导统一负责,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分工负责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将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师资队伍保障 首先,师资队伍数量的保障,按师生比配备师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学生之比严重失调,思想政治工作专职教育者特别是专职辅导员和学生之比也严重失调,师资队伍数量明显偏少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应从学校和学生发展大局出发,按师生比合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其次,师资队伍质量的保障,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专职教育者的岗位培训。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出外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调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 (三)考评机制保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课堂的考评体系比较完善,相比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思想道德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的考评体系则需要建立和规范。为便于考评,应注意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尽量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考评标准。第二课堂活动要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考评坚持过程与结果、知与行、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应加大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和学分的比重,形成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教学考评体系。 (四)经费保障 学院要把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切实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3]王岩.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二识[J].江苏高教,2006,(2). [4]吕广南,罗丹桂.对高职“两课”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5]朱振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渗透熏陶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认为,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不要管理了,这是一种误解,某些大学生由于道德认识局限,情感不稳定,易冲动,控制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动辄训斥,不是把学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最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最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的长时间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只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才能达到完满的德育效果。

2要采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发展。学生在出生以后,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对有的要求能接受,经过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对有的要求可能产生抗拒的情绪,当消极因素占了上风时,就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品德,甚至成为不良品德。因此,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当旧的矛盾解决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学生中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勇敢,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把粗野行为当成是勇敢,犯了错误。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以指导道德行为。

(2)能力性质的矛盾。

学生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自己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但遇到某种特殊情景,学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经不起外界引诱,以导致犯错误。如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知道不能骂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破口大骂,甚至打人。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事迹锻炼,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以解决能力性质的矛盾

(3)思想性质的矛盾。

由于学生已经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又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因而犯了错误。对于这种矛盾,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质,以后不再做类似的错事,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个好学生,使他有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是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剧。当然,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的传递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间接的经验传授于人,而必须让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亲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对于儿童来说,开始接触父母、亲属、邻居,以后接触教师、同学,逐步深入社会,参与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认识,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培养了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如果学生离开了社会的活动和交往,心理得不到发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并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由于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际交往较多,更能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式团体,并能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的培养,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多了解研究学生,多钻研材料,多阅读有关的辅导书籍,多与同事交流讨论,并根据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道德论文2500字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 索引序列
  • 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论文3篇
  • 浅谈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 思想道德议论文
  • 思想道德论文1000
  • 思想道德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