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文创产品类的论文题目

文创产品类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文创产品类的论文题目

第一章 导论作为本文研究的开端,本章的目的主要在于阐明选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对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进行背景介绍和概念界定之后,将会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最后列明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都出现了显著地增长。不论是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吸引外商投资,沿海地区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某些沿海城市和地区更是获得了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大量的投资者和制造商选择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许多互相关联的产业慢慢地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产业则出现了一定的萎缩,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程度都显著高出内陆地区。需求方面,持续扩充的集聚产业需要劳动力要素的支撑;供给方面,受到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吸引,我国的劳动力大规模地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包括地区之间的流动和地区内部的流动,本文着重研究前者),给沿海地区的集聚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集聚。供需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扩大,从1982年的657万上升至2009年的亿人。这一时期,劳动力流动的流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中西部人口密集的省份全部成为主要的净迁出省份,如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而沿海省份则成为主要的净迁入省份,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劳动力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流动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地区集聚性流动;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和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导向的劳动力流动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和特征的不断变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开放背景下,东、中西部的经济开放条件和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量集聚,东部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在技术、资金上的优势,使化工、电子通信、机械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相当快,在东部地区形成制造业集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的产业集聚又使得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加大,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则是中国东部产业集聚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中国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这三者之间是如何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本文旨在研究这三者互相影响的理论机制,特别关注经济开放因素在东部产业集聚过程中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处于封闭经济状态,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程度也不高,但全国范围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各个区域也具备相对平衡的一定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我国整体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然而经济开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等。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如何在保持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工业化稳步提高的同时,实现全国范围不同区域经济相对平衡发展成为了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清楚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互动关系不仅仅提供了一个适宜分析中国特色情况解释实际现象的理论框架,更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制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发展地方经济政策、人口流动和对外贸易政策以达到整体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中的经济开放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政策含义,主要指一个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国际间流动的限制程度,限制越少表明该国经济开放程度越大;另一层是现实含义,主要是指由于一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之后带来的经济开放现象,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和跨国直接投资的自由流动。本文主要采用劳动力流动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进行研究,而新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在此作简单介绍。新经济地理学 (新地理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现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造业带和农业带的差别、城市的存在以及产业集群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说,这些集中的形成和延续都源于某种形式的集聚经济。在这种集聚经济中,空间集中本身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从而支撑了进一步或持续的集中。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们各自有三个来源:向心力来自关联效应、厚实的市场、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离心力来自不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土地租金/运输成本、拥塞和其他外部不经济。本文关注的产业集聚现象的内涵比较宽泛。第一,产业不局限于制造业或工业,还涉及整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具体模型讨论的产业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制造业,甚至被赋予了种种脱离现实的苛刻特征,但这是模型进行数理分析所必需的抽象,根据模型理解、分析现实显然不必拘泥于模型的具体假设,第三产业,或者至少是第三产业的很多行业,其实也同样具有制造业的集聚特征,在某种意义上,第三产业或某些服务业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制造业或工业、第二产业内部的部门。第二,在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含义既包括产业通过跨区转移而在空间上集中,也包括产业在区域内部的集中和自生生长,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前者。“集聚”一词既可以表示产业在空间上集中或成长的过程,又可以表示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状态,其具体含义将由上下文的语境表明。第三,集聚必然涉及它的对立面,通常用“分散”一词来表示集聚过程的对立面,集聚和分散都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此外,集聚与分散具有辩证的统一性,不可孤立看待。例如,地球表面上分布着众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是产业的集聚体,但众多城市又是分散分布于地表的;再如,某些发达国家的产业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这对发达国家而言是产业分散,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又是产业集聚;又如,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产业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导致城市形成多中心结构,对整个城市而言,我们显然很难绝对地用“集聚”还是“分散”来界定这一现象。因此,本文在提及“集聚”的标题中内在地包含了“分散”。人们流动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为了与外地的家人团聚,为了躲避家乡的天灾人祸等等,但劳动力流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收益。从区域角度划分,劳动力流动又可以分为区域内流动和跨区域流动,比如我国省内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流动形式就属于区域内流动,而我国内陆地区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流动就属于跨区域流动,本文主要研究后者。因此,本文中的劳动力流动指人们以就业为目的跨越区域的移动行为。另外,在此说明,后文我们研究中的“人口迁移”、“移民”、“人口移动”、“人口转移”等等词语都代表这种定义下的劳动力流动。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中国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这三者互相影响的理论机制,特别关注经济开放因素在东部产业集聚过程中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全文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适应于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关系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由此建立经济开放、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互相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剥离出产业集聚过程中中国经济开放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并在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中得到验证。第一步,为了给模型的假设和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在建立理论模型之前,先回顾相关的劳动力流动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文献并对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假设和主要机制提供经验事实;第二步,依据理论文献的重要结论和经验事实的主要结果对模型进行设定和构建,计算出模型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构建模型时,本文以Hu Dapeng(2002)为基础,丰富了迁移函数的部分。我们把劳动力流动分成近视迁移和远视迁移。在构建近视迁移函数的时候主要以标准CP模型中的迁移动态方程为基础,加入了劳动力流动的迁移成本;在构建远视迁移函数的时候主要借鉴Baldwin(2001)的做法,我们加入了一个由公共交通部门确定的迁移成本和由上一期和当期劳动力流动决定的拥塞成本,这样能够更好地贴近现实中的情况,改善模型的现实含义。第三步,对模型机理进行分析,包括对模型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第四步,依据中国的情况选取参数对构建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一般均衡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实施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核心结论。第五步,对理论模型和数据模拟的核心结论进行经验上的验证,并对理论模型无法说明的部分进行经验上的补充,比如FDI对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以及FDI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劳动力流动。第六步,根据以上五步得出主要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统计分析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于第三章对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经验事实的分析中,在整理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列表、绘图进行详尽的描述性分析。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刻画、比较不同区域的动态关系,能简明、直观地体现时间和空间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影响,便于从动态上把握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现实情况,揭示现象背后的内在机制;第二,数学建模法。为了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问题,研究在符合中国情况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把实际现象抽象为数学式子,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在本文的第四章我们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适合于中国的一般均衡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对方程式进行数学解析得到了模型的机理和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第三,数值模拟法。在第四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五章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通过设定合理参数对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实施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最终得到了经济开放促进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等重要结论;第四,计量回归法。该方法应用于第六章研究产业集聚过程中中国经济开放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具体来说本文采用的是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2SLS回归的方法。在搜集和筛选中国1990-2005面板数据之后,本文利用计量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验证了上文提出的经济开放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并得到了各种机制的实际效果。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根据上一节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思路,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论文的基本结构图第二章 理论文献综述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发生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因素对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不论后面的理论模型部分,还是实证检验部分,都是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以本章对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模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在后面建立一个适合于中国分析核心问题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另外,我们比较关注整个产业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问题,而且在后面的模型和实证中,我们主要对劳动力流动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在理论文献综述部分,我们有必要整理和归纳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以便于更好地改进和分析理论模型中的迁移函数和实证检验的解释变量。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理论文献综述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文献跨越了相当长的时间,普遍认同的第一位研究劳动力流动的学者是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他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七大迁移律:劳动力的迁移与迁移距离负相关;劳动力流动具有阶段性和分级递进特征;人口迁移,主迁移流与流向相反的逆迁移流并存,后者是因主迁移流而产生的反向补偿性迁移;劳动力迁移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短距离人口流动中女性居多;技术和商业的发展使劳动力流动规模呈现增加的趋势;经济因素是人们迁移的最主要动机。经济学家在劳动力流动问题上的理论贡献是卓越的。在一个经济学的框架中,宏观方面,劳动力流动可以看作劳动力要素在地区间和产业间的流动;微观方面,劳动力流动被看作流动的个体(或者家庭)对较好机会的一种决定。一般认为,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收益和经济个体的个人效用。经济学家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迁出或迁入对迁出地或迁入地经济、社会的影响;(2)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要素市场的平衡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潜在的迁移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作出的回应;(4)把劳动力流动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衡量其给个人或家庭带来的收益和成本;(5)劳动力流动与其他经济现象或者活动之间的关系,比如贸易、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等等。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劳动力流动理论的主要文献,为后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发展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流动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在较早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流动能够带来整个经济体收益的提高。所以,当时的经济学家比较关注如何加速劳动力流动的进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Lewis, 1954)。图2. 1 刘易斯模型该模型将乡—城劳动力的流动看作是一种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机制,它能使劳动力由劳动力过剩的农业部门向劳动力不足的工业部门转移,从而在这两个部门中实现工资或收入的均等化。这个模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二元经济:一个部门是存在大量劳动力边际生产率近于零的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部门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图 反映了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D1, D2和D3代表不同物质资本积累K1, K2和K3下的不同劳动力需求;SS’代表劳动力供给;wu代表城市工业部门工资下限;wa代表农业中生存水平的工资。刘易斯模型有一个重要假定——无限劳动力供给:城市工业部门能够以一个不变水平的工资从农业部门中获得无限数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在传统的农业部门,资本投资较少,土地资源有限,然而农村快速增加的人口使得劳动力资源日益丰富,而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降至很低的水平。可以说农业中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Guillaumont, 1985)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水平wa很低,仅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工业部门工资的下限wu。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初期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在现行的城市工业部门工资wu下,工业部门为了扩张总是能从农业部门中获得它所需要的劳动力。刘易斯认为无限劳动力供给也包括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力,例如临时工、小商贩、家庭妇女等,但相对于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来说,这部分比重较少。可以看到,刘易斯模型是比较吻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正因为此该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流动问题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刘易斯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例如:(1)有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无限劳动力供给假设不合理。Schultz(1964)认为,虽然传统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但部门内部的资源分配是有效的,所以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者的情况是不存在的。(2)刘易斯过分关注工业部门的扩张,而不关心农业部门的发展。虽然传统农业中有一些劳动力生产率低下,但其生产率仍不可忽视。按照刘易斯的推断,农业劳动力属于无限供给的范畴。然而当劳动力完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在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的产出将会减少,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工业部门的发展。(3)刘易斯模型隐含了一个假设:资本与劳动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对劳动力的边际需求呈递减趋势。拉尼斯和费景汉(Ranis和Fei, 1961)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他们仍然假设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他们的工作在于进一步明确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到了经济进入刘易斯模型的第二阶段的必要条件,即只有在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流动速度超过人口增长的时候经济才会到达第二阶段。首先,拉尼斯和费景汉弥补了上述提到的刘易斯理论的第(2)点不足,他们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仅需要农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农业部门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农业产出和农民自我消费量之间的差额。如果农业部门的剩余产品不能满足工业扩张的需要,劳动力的流动将会停滞。其次,拉尼斯和费景汉弥补了上述提到的刘易斯理论的第(3)点不足,刘易斯模型中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比率是固定。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对就业机会的贡献非常有限。拉尼斯和费景汉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再次,刘易斯认为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本的积累速度,所以人口增长并不会阻碍经济发展。拉尼斯和费景汉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明确指出,高速的人口增长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他们在扩展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也为发展中国家调控人口增长的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便是顺应了拉尼斯和费景汉的理论。同样,拉尼斯和费景汉的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拉尼斯和费景汉的模型中工资水平是固定的,他们认为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被制度性地固定了。由于工业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是根据农产品价格计算的,因此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是固定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是上升的,尽管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口。 乔根森模型1961年乔根森(Jorgenson, 1961)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经济模型,这两个部门和刘易斯模型一样:农村农业部门和城市工业部门。与前面模型不同的是:乔根森假定劳动力不是无限供给的(也就是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不为零),而且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率和资本积累率决定。乔根森假设:农业部门只有劳动要素,土地数量不变,投入的劳动要素越多农业的产出越大;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是由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决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两个部门的产出同时增加。乔根森认为人口的增长由粮食的供给决定,如果供给充足,人口增长率将会达到一个生理上的极大值。当粮食供给的增长率大于这个极大值时,就出现了农业剩余。农业剩余的不断增加使得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工业部门流动,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就越大(Jorgenson, 1967)。在乔根森的模型中,农业剩余是劳动力流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农业剩余,所有劳动力不会流动到工业部门只会留在农业部门。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研究深圳油画村——大芬村的经济地理现象。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高端文化产品日用化,现在已引起国际地理学界的注意与研究。

你好,我觉得文创产品必须尊重文化,进而兼具创意。要认真学习和思考传统文化内涵,在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发散,设计出既能传递文化又能带有创意的文创产品。要结合实际的风景和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特点,进行艺术性的多重表达。文创产品主要的还是要特殊,要有意义反正现在去旅游景点啥的就觉得那些东西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意义要有收留价值,还要对景点或者东西有显著的表达效果的可以把旅游景点的某个特别显著的特别作为主要元素,然后设计的东西要用的到,或者恨精美很精美就比如香山的香山雪糕。做成树叶的样子,虽然没有收藏价值。但是做成树叶形状,这就很对旅游特色,在了没吃过。所以买尝尝。主要还是特色吧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案例分析——以文创产品的发展 这个是题目 我负责建议这个部分就是带有文化特色元素,不要千篇一律。让各界文化工作者保持创新,不应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不断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形成传统文化创新之间的竞争态势,而不是没有文化价值的特色,一味趋同

平面设计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关于平面设计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面设计类 毕业 论文题目

1、《与秋》平面设计系列作品

2、探讨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4、探析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

6、分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7、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8、印染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评《中国传统印染 文化 研究》

9、基于人工智能AlphaGd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发展思考

10、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方法 探究

11、 传统文化 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浅谈绘画性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3、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14、基于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多维表现研究

15、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

16、分析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多维化表现方式

17、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18、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9、论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

21、点、线、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表达

22、平面设计教学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3、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

24、浅谈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25、浅析中 国画 基本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26、浅析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7、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构建意义及策略

28、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构建研究

29、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李能建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2、柳芳、陈佳莹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3、以"玉环文旦"为例谈中职平面设计社团的实践创新

34、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艺术成就探讨

35、民间染织 刺绣 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6、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浅议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38、平面设计中两极原理应用研究

39、油画风景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与应用

40、电子商务冲击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41、网站建设中的平面设计方式研究

42、 广告 学专业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43、火力发电厂总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44、平面设计在外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5、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46、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7、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8、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49、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研究

50、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1、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的技术技巧

52、浅谈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53、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

54、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OL]

55、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视觉构成的形式美研究

56、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建设初探

57、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58、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59、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0、传统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平面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1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2 计算机平面设计创新教学 措施 探讨

3 试论动画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

4 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及创意研究

5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平面设计教学

6 谈电脑软件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7 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8 论平面设计在中职 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

9 探究极简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应用

10 论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11 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研究

12 简析20世纪初期未来主义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3 大理喜州白族图形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14 基于文字、图形、色彩语言艺术的平面设计运用

15 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初探

16 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的多维化表现

17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18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方法分析

19 高职《Photoshop平面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20 刍议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21 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构建

22 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

23 摇滚乐产品平面设计应用研究

24 关于涂鸦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研究

25 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融合研究

26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核心价值的研究

27 平面设计中汉字符号演绎的创意思维研究

28 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

29 摄影术的传入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手法与观念

30 平面设计语言在动态设计中的维度互联研究

31 动态化平面设计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与创新

32 平面设计元素在跨媒体平台动态设计中的视觉形态研究

33 平面设计立体视觉表现探索

34 儿童 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5 女性参与: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近代平面设计探究

36 展陈中的平面设计视角与平面设计中的展览意识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平面设计的指导

38 中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与应用

39 平面设计的多维性研究及思考

40 平面设计在影视广告中的视听应用研究

包装设计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6、基于淘宝SEO的度尾文旦柚包装设计

17、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产品包装研究

18、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贺岁生肖纪念瓷包装策略研究

20、网红思维角度下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研究

21、中老年降压药品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22、中国风视觉语言在国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炖锅包装设计与仿真分析

24、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纸质运输包装设计

25、民国时期“三星”牌膏类化妆品包装设计解读

26、洛阳地域文化在葡萄酒包装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洛阳宝石酒庄包装设计为例

27、木版 年画 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8、电饭煲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分析

29、糕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四喜岷县点心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0、蜂蜜包装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Miel(蜜尒)蜂蜜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1、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2、浅谈视觉阅览顺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宋玉洁

33、以茶产业为例谈中小型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推广研析

34、论茶包装的设计维度

35、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36、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吉林人参为例

3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民族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型应用研究

39、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0、浅析趣味性包装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

41、探究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包装设计

42、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43、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4、包装的色彩运用与广告效果探究

45、动漫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学术论文(2)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论文2000字范文

★ 平面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文创产品论文题目

第一章 导论作为本文研究的开端,本章的目的主要在于阐明选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对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进行背景介绍和概念界定之后,将会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最后列明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都出现了显著地增长。不论是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吸引外商投资,沿海地区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某些沿海城市和地区更是获得了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大量的投资者和制造商选择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许多互相关联的产业慢慢地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产业则出现了一定的萎缩,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程度都显著高出内陆地区。需求方面,持续扩充的集聚产业需要劳动力要素的支撑;供给方面,受到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吸引,我国的劳动力大规模地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包括地区之间的流动和地区内部的流动,本文着重研究前者),给沿海地区的集聚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集聚。供需两方面的作用使得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扩大,从1982年的657万上升至2009年的亿人。这一时期,劳动力流动的流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中西部人口密集的省份全部成为主要的净迁出省份,如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而沿海省份则成为主要的净迁入省份,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劳动力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流动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地区集聚性流动;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和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导向的劳动力流动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和特征的不断变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开放背景下,东、中西部的经济开放条件和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量集聚,东部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在技术、资金上的优势,使化工、电子通信、机械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相当快,在东部地区形成制造业集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的产业集聚又使得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加大,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则是中国东部产业集聚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中国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这三者之间是如何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本文旨在研究这三者互相影响的理论机制,特别关注经济开放因素在东部产业集聚过程中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处于封闭经济状态,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程度也不高,但全国范围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各个区域也具备相对平衡的一定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我国整体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然而经济开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等。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如何在保持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工业化稳步提高的同时,实现全国范围不同区域经济相对平衡发展成为了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清楚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互动关系不仅仅提供了一个适宜分析中国特色情况解释实际现象的理论框架,更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制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发展地方经济政策、人口流动和对外贸易政策以达到整体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中的经济开放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政策含义,主要指一个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国际间流动的限制程度,限制越少表明该国经济开放程度越大;另一层是现实含义,主要是指由于一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之后带来的经济开放现象,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和跨国直接投资的自由流动。本文主要采用劳动力流动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进行研究,而新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在此作简单介绍。新经济地理学 (新地理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现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造业带和农业带的差别、城市的存在以及产业集群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说,这些集中的形成和延续都源于某种形式的集聚经济。在这种集聚经济中,空间集中本身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从而支撑了进一步或持续的集中。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们各自有三个来源:向心力来自关联效应、厚实的市场、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离心力来自不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土地租金/运输成本、拥塞和其他外部不经济。本文关注的产业集聚现象的内涵比较宽泛。第一,产业不局限于制造业或工业,还涉及整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具体模型讨论的产业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制造业,甚至被赋予了种种脱离现实的苛刻特征,但这是模型进行数理分析所必需的抽象,根据模型理解、分析现实显然不必拘泥于模型的具体假设,第三产业,或者至少是第三产业的很多行业,其实也同样具有制造业的集聚特征,在某种意义上,第三产业或某些服务业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制造业或工业、第二产业内部的部门。第二,在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含义既包括产业通过跨区转移而在空间上集中,也包括产业在区域内部的集中和自生生长,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前者。“集聚”一词既可以表示产业在空间上集中或成长的过程,又可以表示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状态,其具体含义将由上下文的语境表明。第三,集聚必然涉及它的对立面,通常用“分散”一词来表示集聚过程的对立面,集聚和分散都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此外,集聚与分散具有辩证的统一性,不可孤立看待。例如,地球表面上分布着众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是产业的集聚体,但众多城市又是分散分布于地表的;再如,某些发达国家的产业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这对发达国家而言是产业分散,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又是产业集聚;又如,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产业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导致城市形成多中心结构,对整个城市而言,我们显然很难绝对地用“集聚”还是“分散”来界定这一现象。因此,本文在提及“集聚”的标题中内在地包含了“分散”。人们流动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为了与外地的家人团聚,为了躲避家乡的天灾人祸等等,但劳动力流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收益。从区域角度划分,劳动力流动又可以分为区域内流动和跨区域流动,比如我国省内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流动形式就属于区域内流动,而我国内陆地区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流动就属于跨区域流动,本文主要研究后者。因此,本文中的劳动力流动指人们以就业为目的跨越区域的移动行为。另外,在此说明,后文我们研究中的“人口迁移”、“移民”、“人口移动”、“人口转移”等等词语都代表这种定义下的劳动力流动。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中国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这三者互相影响的理论机制,特别关注经济开放因素在东部产业集聚过程中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全文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适应于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关系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由此建立经济开放、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互相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剥离出产业集聚过程中中国经济开放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并在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中得到验证。第一步,为了给模型的假设和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在建立理论模型之前,先回顾相关的劳动力流动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文献并对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假设和主要机制提供经验事实;第二步,依据理论文献的重要结论和经验事实的主要结果对模型进行设定和构建,计算出模型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构建模型时,本文以Hu Dapeng(2002)为基础,丰富了迁移函数的部分。我们把劳动力流动分成近视迁移和远视迁移。在构建近视迁移函数的时候主要以标准CP模型中的迁移动态方程为基础,加入了劳动力流动的迁移成本;在构建远视迁移函数的时候主要借鉴Baldwin(2001)的做法,我们加入了一个由公共交通部门确定的迁移成本和由上一期和当期劳动力流动决定的拥塞成本,这样能够更好地贴近现实中的情况,改善模型的现实含义。第三步,对模型机理进行分析,包括对模型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第四步,依据中国的情况选取参数对构建的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一般均衡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实施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核心结论。第五步,对理论模型和数据模拟的核心结论进行经验上的验证,并对理论模型无法说明的部分进行经验上的补充,比如FDI对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以及FDI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劳动力流动。第六步,根据以上五步得出主要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统计分析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于第三章对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经验事实的分析中,在整理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列表、绘图进行详尽的描述性分析。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刻画、比较不同区域的动态关系,能简明、直观地体现时间和空间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影响,便于从动态上把握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现实情况,揭示现象背后的内在机制;第二,数学建模法。为了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经济开放、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问题,研究在符合中国情况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把实际现象抽象为数学式子,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在本文的第四章我们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适合于中国的一般均衡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并对方程式进行数学解析得到了模型的机理和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第三,数值模拟法。在第四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五章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通过设定合理参数对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实施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最终得到了经济开放促进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等重要结论;第四,计量回归法。该方法应用于第六章研究产业集聚过程中中国经济开放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具体来说本文采用的是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2SLS回归的方法。在搜集和筛选中国1990-2005面板数据之后,本文利用计量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验证了上文提出的经济开放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并得到了各种机制的实际效果。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根据上一节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思路,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论文的基本结构图第二章 理论文献综述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发生产业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因素对产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不论后面的理论模型部分,还是实证检验部分,都是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以本章对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模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在后面建立一个适合于中国分析核心问题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另外,我们比较关注整个产业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问题,而且在后面的模型和实证中,我们主要对劳动力流动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在理论文献综述部分,我们有必要整理和归纳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以便于更好地改进和分析理论模型中的迁移函数和实证检验的解释变量。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理论文献综述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文献跨越了相当长的时间,普遍认同的第一位研究劳动力流动的学者是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他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七大迁移律:劳动力的迁移与迁移距离负相关;劳动力流动具有阶段性和分级递进特征;人口迁移,主迁移流与流向相反的逆迁移流并存,后者是因主迁移流而产生的反向补偿性迁移;劳动力迁移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短距离人口流动中女性居多;技术和商业的发展使劳动力流动规模呈现增加的趋势;经济因素是人们迁移的最主要动机。经济学家在劳动力流动问题上的理论贡献是卓越的。在一个经济学的框架中,宏观方面,劳动力流动可以看作劳动力要素在地区间和产业间的流动;微观方面,劳动力流动被看作流动的个体(或者家庭)对较好机会的一种决定。一般认为,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收益和经济个体的个人效用。经济学家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迁出或迁入对迁出地或迁入地经济、社会的影响;(2)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要素市场的平衡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潜在的迁移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作出的回应;(4)把劳动力流动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衡量其给个人或家庭带来的收益和成本;(5)劳动力流动与其他经济现象或者活动之间的关系,比如贸易、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等等。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劳动力流动理论的主要文献,为后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发展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流动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在较早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流动能够带来整个经济体收益的提高。所以,当时的经济学家比较关注如何加速劳动力流动的进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Lewis, 1954)。图2. 1 刘易斯模型该模型将乡—城劳动力的流动看作是一种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机制,它能使劳动力由劳动力过剩的农业部门向劳动力不足的工业部门转移,从而在这两个部门中实现工资或收入的均等化。这个模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二元经济:一个部门是存在大量劳动力边际生产率近于零的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部门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图 反映了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D1, D2和D3代表不同物质资本积累K1, K2和K3下的不同劳动力需求;SS’代表劳动力供给;wu代表城市工业部门工资下限;wa代表农业中生存水平的工资。刘易斯模型有一个重要假定——无限劳动力供给:城市工业部门能够以一个不变水平的工资从农业部门中获得无限数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在传统的农业部门,资本投资较少,土地资源有限,然而农村快速增加的人口使得劳动力资源日益丰富,而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降至很低的水平。可以说农业中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Guillaumont, 1985)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水平wa很低,仅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工业部门工资的下限wu。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初期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在现行的城市工业部门工资wu下,工业部门为了扩张总是能从农业部门中获得它所需要的劳动力。刘易斯认为无限劳动力供给也包括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力,例如临时工、小商贩、家庭妇女等,但相对于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来说,这部分比重较少。可以看到,刘易斯模型是比较吻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正因为此该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流动问题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刘易斯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例如:(1)有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无限劳动力供给假设不合理。Schultz(1964)认为,虽然传统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但部门内部的资源分配是有效的,所以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者的情况是不存在的。(2)刘易斯过分关注工业部门的扩张,而不关心农业部门的发展。虽然传统农业中有一些劳动力生产率低下,但其生产率仍不可忽视。按照刘易斯的推断,农业劳动力属于无限供给的范畴。然而当劳动力完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在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的产出将会减少,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工业部门的发展。(3)刘易斯模型隐含了一个假设:资本与劳动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对劳动力的边际需求呈递减趋势。拉尼斯和费景汉(Ranis和Fei, 1961)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他们仍然假设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他们的工作在于进一步明确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到了经济进入刘易斯模型的第二阶段的必要条件,即只有在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流动速度超过人口增长的时候经济才会到达第二阶段。首先,拉尼斯和费景汉弥补了上述提到的刘易斯理论的第(2)点不足,他们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仅需要农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农业部门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农业产出和农民自我消费量之间的差额。如果农业部门的剩余产品不能满足工业扩张的需要,劳动力的流动将会停滞。其次,拉尼斯和费景汉弥补了上述提到的刘易斯理论的第(3)点不足,刘易斯模型中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比率是固定。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对就业机会的贡献非常有限。拉尼斯和费景汉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再次,刘易斯认为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本的积累速度,所以人口增长并不会阻碍经济发展。拉尼斯和费景汉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明确指出,高速的人口增长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他们在扩展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也为发展中国家调控人口增长的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便是顺应了拉尼斯和费景汉的理论。同样,拉尼斯和费景汉的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拉尼斯和费景汉的模型中工资水平是固定的,他们认为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被制度性地固定了。由于工业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是根据农产品价格计算的,因此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是固定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是上升的,尽管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口。 乔根森模型1961年乔根森(Jorgenson, 1961)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经济模型,这两个部门和刘易斯模型一样:农村农业部门和城市工业部门。与前面模型不同的是:乔根森假定劳动力不是无限供给的(也就是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不为零),而且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率和资本积累率决定。乔根森假设:农业部门只有劳动要素,土地数量不变,投入的劳动要素越多农业的产出越大;工业部门的生产函数是由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决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两个部门的产出同时增加。乔根森认为人口的增长由粮食的供给决定,如果供给充足,人口增长率将会达到一个生理上的极大值。当粮食供给的增长率大于这个极大值时,就出现了农业剩余。农业剩余的不断增加使得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工业部门流动,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就越大(Jorgenson, 1967)。在乔根森的模型中,农业剩余是劳动力流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农业剩余,所有劳动力不会流动到工业部门只会留在农业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园品牌培育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论文

1 文化创意产业园组织人力方面的保障。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合适的人才,才可以更高效更优质的完成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完成品牌培育的相关工作。

怡安翰威特最佳雇主调研数据显示,企业拥有领先的雇主品牌,能创造比其他企业高四成的利润增长,员工敬业度高出两成,员工流动率则降低近三成,并能有效节约招聘成本。领英发布的《2015年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也显示,87%的中国招聘负责人认为:除了高薪外,雇主品牌对企业聘请顶尖人才的影响重大。

品牌与人在一个企业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就没有企业,自然也没有了品牌,没有品牌文化,更无从谈起品牌培育。同时,品牌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企业所有人的文化,是企业领导者与所有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可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正是企业中每个员工在工作中所表达出的价值观的体现。因而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创造和丰富企业的文化。同时,企业的品牌文化也会反作用于企业中的所有人,为企业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也为每个人指明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LY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品牌培育的过程中,合适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本文仅探讨了LY在品牌培育工作中的相关战略及做法,但品牌培育需要全园所有人的配合。不仅企划部门在品牌培育工作中需要认同并传播品牌文化,在面对商户以及园区每一位消费者时,任何一位员工的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LY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品牌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品牌培育相关的企划部门上有所侧重。

首先,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园区品牌文化,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基于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积不大,商户较少,氛围较为轻松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权利下放,较为轻松零散的参与式人力资源战略,关注团队建设与员工成长。在工作团队规模和岗位设计上,除与品牌文化最为相关的企划部需要足够的专业人才外,招商部、物管部等部门也需要做好人员规划工作,为每个商户、每个来LY的消费者带来较好的文化体验。

其次,依据规划,做好人员的招募、甄选和评估工作。为了能够适应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品牌文化,表达出“文化底蕴”的内核,在招募和评估中,应对此做出相应的评判,并选择价值观念及职业目标与LY的品牌价值最为契合的员工。

再次,做好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除相应的工作技能外,必要的文化艺术常识、企业文化及品牌文化的培训也必不可少。通过鼓励员工参与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文化活动,鼓励员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领域,鼓励员工进行互相学习和自我潜能挖掘等方式,用熏陶的方法使员工认识品牌中文化的价值,并主动约束自身,实现品牌愿景。

最后,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对于LY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较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激励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趣的工作、多样化文化活动、与名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个人能力提升等等是非常重要的内在报酬,要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员工能够愉悦的完成工作。

2  文化创意产业园设施服务方面的保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品牌是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条件。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对于以租金为主要收入的文化园区是非常重要的保障。众多企业在选择办公地点或店铺地址时,地理位置以及优质服务是重要前提。位于CBD的LY文化创意产业园想要吸引众多步调一致的文化企业及文化艺术店铺、文化类餐厅的加盟,对设施和服务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为了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更好发展,必须做好设施和服务方面的保障工作。

LY文化创意产业园设施方面的保障。

在一家企业或店铺选择选择营业地址时,除地点的品牌增值、人流量等隐性价值外,设施环境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对于文化类企业尤其如此。舒适包容又自由的空间环境,才能吸引企业的长久驻足。在寸土寸金企业高密度增长的CBD园区,低密度、良好的园区环境、LOFT格局都是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其他写字楼的特点。

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前身是上世纪50-80年代的工业化遗址,是一片自身就有着一定优势的旧厂房。然而,旧的工业化厂区并不能直接作为新的办公室使用,在开放之前SBD对其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貌和记忆的同时,对厂房进行了加固,以及装饰物的增添。而在厂房内部,则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增添了互联网、商管系统、办公室改建、卫生设施等先进的管理设施,满足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园区整体的改建中,SBD没有将所有建筑完全改建成为办公区和商铺区进行租赁,而是完成了作为时尚艺展中心的大面积秀场改建,为园区乃至辐射CBD所有企业提供文化展览、艺术走秀、电影开幕等大型活动的服务保障。

对租住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和店铺来说,选择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不仅仅是在选择所租赁的办公区域,更是选择了低密度自然的空间环境,幽静的办公氛围,以及需要时的接待、活动场地支持。

LY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方面的保障。

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选择办公场地时,也同时选择了该场地所配套的服务。因而,LY文化创意产业园要想在企业中也形成口碑,优质的服务是前提。

LY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物业上的合作商是JWL置业,是一家有着十几年经验,服务众多高档别墅、高级公寓、办公及商业等项目的物业公司。在服务过程中,JWL置业注重“竭尽所能”的服务理念,并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商户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商务形象。

在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的服务过程中,JLW置业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式、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控制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保障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4*365的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跟踪回访的品质服务。接下来,JWL置业还会根据不同的商业形式设立专属的管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力争为选择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商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帮助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

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需要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企业文化相吻合。因此,LY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应该依据自身较为灵活、弹性的工作环境,以及以项目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管理制度。

首先,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针对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文化特点,选择团队型的管理,制定较为弹性化的,以任务和团队为核心的管理制度。LY应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三大职能部门--企划部、招商部和服管部为依托,搭配服务型部门--财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由经理统一管理。在具体的活动中,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依托项目,组成特定团队完成任务。同时,要将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不同岗位职责写入管理制度中,并针对日常工作管理以及活动团队的管理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具体化考核与奖惩制度,一并写入管理制度中。

其次,推行完整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将其下发至每个员工的手中,并将重要条款做成海报挂在墙上。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所有员工需在总经理和办公室的组织下,针对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确保每位员工明确制度内容,并给予一定的时间适应新规定。

再次,执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根本在于执行,没有执行或无法执行的制度就是一个空壳,企业必定陷入管理混乱中。在执行过程中,LY创意园区的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并落实到工作中去。在具体任务执行中,每个员工应该遵照管理制度,将制度与工作融合,在工作中体现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切实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去。在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鼓励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思考,提升企业认同感与工作执行力,并不断创新,做出更好的活动。

最后,做好考核与奖惩工作。一个好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落实,更能公开透明的做好考核和奖惩工作。虽然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自觉执行,但是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在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员工考核工作中,需要依据不同的岗位以及参与任务情况,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考核,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服管部等与企业商户接触密切的部门,在考核工作中,也需参考商户的意见,而对于招商部来说,不仅要评估新商户的招商结果,新商户与园区的匹配性也应作为考核指标一并纳入考核中去。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可给予物质奖励,特别优秀者可进行提拔。而对于连续几次考核不合格或出现重大失误者,也需要进行警告、罚款乃至辞退的惩罚措施。

4  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经费方面的保障。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培育以及整个园区的运营来说,投资经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在该园区运营的初始时期,建设和改造是需要大量注资的环节,并且,在开始的招商中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运营进入平稳状态后,日常经费主要投入在园区改造、物业服务及人员管理中。但为使园区有一定的知名度,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品牌培育上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管理公司SBD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主要用于园区的前期改造及初期的运营资金。作为SC集团为数不多的文化符号,SC集团在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资金投入上十分慷慨,同时也注入了优秀的工作人员。SBD作为SC集团的子公司,一定程度上拥有SC集团的客户人脉。因此,在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前期,资源比较充足。

在发展过程中,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收入主要是商户的租金及物业费用,小部分收入来源于为企业提供活动场地的租金、服务费以及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费用等。地处CBD中心,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收入比价可观,足以承担目前涉及的人员成本、管理成本、外包物管公司的服务费用、文化活动的承办费用、品牌培育相关的广告公关公司的服务费用等。但作为子公司品牌,SBD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需保证股东SC集团的投资利润,并在决策上受到SC集团的约束,因而,在资金保障上,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SC集团的首肯。

在调整后的发展方案中,为了达成品牌培育的目标,需在品牌升级、活动推广、网络宣传等工作中增加投入。因此,初始投资不变的情况下,LY文化创意产业园需调整计划,增加对品牌培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将现有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品牌培育的专项资金进行使用。同时,财务部门需要保证现金流的充足合理,对于一些应收款项进行适当账期调整,以保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园区的品牌培育资金并非无回报的投入,在品牌培育有一定效果后,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人流量有所增加,知名度提升,则会吸引文化企业以及文化类商铺的加盟,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置率会有所下降,租金、物业管理收入增加;同时文化类活动举办时会选择LY文创园的秀场作为活动场地,秀场使用率提升,租金收入提高,总收入自然提升,可以进一步促进LY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资金流动,形成资金-品牌-资金的良性循环。在此循环的形成过程中,初始的资金投入是基础,也是必要条件。只有在初期保证品牌培育资金的合理使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LY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更高层次发展。

有数字类的文创产品,也就是比如“虎虎生威”、“浮面”、“福泽满天”等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数字文创产品的就是虚拟文创产品,关于该产品的建议也就是希望虚拟文创产品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个性化,且符合时代的要求。

平面设计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关于平面设计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面设计类 毕业 论文题目

1、《与秋》平面设计系列作品

2、探讨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4、探析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

6、分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7、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8、印染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评《中国传统印染 文化 研究》

9、基于人工智能AlphaGd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发展思考

10、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方法 探究

11、 传统文化 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浅谈绘画性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3、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14、基于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多维表现研究

15、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

16、分析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多维化表现方式

17、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18、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9、论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

21、点、线、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表达

22、平面设计教学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3、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

24、浅谈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25、浅析中 国画 基本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26、浅析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7、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构建意义及策略

28、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构建研究

29、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李能建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2、柳芳、陈佳莹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3、以"玉环文旦"为例谈中职平面设计社团的实践创新

34、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艺术成就探讨

35、民间染织 刺绣 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6、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浅议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38、平面设计中两极原理应用研究

39、油画风景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与应用

40、电子商务冲击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41、网站建设中的平面设计方式研究

42、 广告 学专业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43、火力发电厂总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44、平面设计在外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5、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46、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7、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8、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49、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研究

50、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1、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的技术技巧

52、浅谈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53、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

54、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OL]

55、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视觉构成的形式美研究

56、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建设初探

57、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58、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59、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60、传统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平面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1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2 计算机平面设计创新教学 措施 探讨

3 试论动画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

4 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及创意研究

5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平面设计教学

6 谈电脑软件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影响

7 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8 论平面设计在中职 教育 中的重要作用

9 探究极简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应用

10 论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11 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美术色彩研究

12 简析20世纪初期未来主义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13 大理喜州白族图形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14 基于文字、图形、色彩语言艺术的平面设计运用

15 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初探

16 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的多维化表现

17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18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方法分析

19 高职《Photoshop平面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20 刍议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21 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构建

22 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

23 摇滚乐产品平面设计应用研究

24 关于涂鸦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研究

25 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融合研究

26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核心价值的研究

27 平面设计中汉字符号演绎的创意思维研究

28 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

29 摄影术的传入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手法与观念

30 平面设计语言在动态设计中的维度互联研究

31 动态化平面设计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与创新

32 平面设计元素在跨媒体平台动态设计中的视觉形态研究

33 平面设计立体视觉表现探索

34 儿童 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5 女性参与: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近代平面设计探究

36 展陈中的平面设计视角与平面设计中的展览意识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平面设计的指导

38 中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与应用

39 平面设计的多维性研究及思考

40 平面设计在影视广告中的视听应用研究

包装设计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6、基于淘宝SEO的度尾文旦柚包装设计

17、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产品包装研究

18、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贺岁生肖纪念瓷包装策略研究

20、网红思维角度下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研究

21、中老年降压药品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22、中国风视觉语言在国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炖锅包装设计与仿真分析

24、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纸质运输包装设计

25、民国时期“三星”牌膏类化妆品包装设计解读

26、洛阳地域文化在葡萄酒包装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洛阳宝石酒庄包装设计为例

27、木版 年画 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8、电饭煲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分析

29、糕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四喜岷县点心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0、蜂蜜包装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Miel(蜜尒)蜂蜜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1、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2、浅谈视觉阅览顺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宋玉洁

33、以茶产业为例谈中小型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推广研析

34、论茶包装的设计维度

35、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36、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吉林人参为例

3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民族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型应用研究

39、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0、浅析趣味性包装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

41、探究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包装设计

42、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43、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4、包装的色彩运用与广告效果探究

45、动漫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类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

★ 平面设计研究论文范文

★ 平面设计学术论文(2)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平面设计的学术论文(2)

★ 平面设计论文2000字范文

★ 平面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文创产品毕业论文题目

大有大的写法,小有小的写法大的可以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国外差异研究小的可以以某一单个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或者地域为例,从传统的经济地理上的空间理论来研究也行,研究传播,扩散,分布。总结出发展模式。

论文的题目是选题的直接表达,是作者想要研究的问题,是一篇论文的主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工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模块化机器人设计

2. 智能行走监测机器人设计

3. 未来家电设计——互联网生活时代设计

4. 未来家电设计——互联网生活时代设计

5. 创意生活——电子小产品设计

6. 未来家电设计——为高度城市密集化和资源集约有限化的时空设计

7. 创意生活——电子小产品设计

8. 情趣化家居生活产品设计

9. “风”格“风”尚美的风扇创意设计

10. “广州手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11. 创意生活用品开发设计

12. 环保节能公共设施设计

13. 低碳环保文具设计

14. 厨卫产品开发设计

15. 手提旅行箱造型设计

16. 公交候车亭造型设计

17. 绿色环保灯具设计

18. 公用电话亭造型设计

19. 可携带式氧气瓶设计

20. 轻便式家用创意除湿机设计

1. 装载机驾驶室的工业设计研究

2. 产品设计中工业设计与工程技术设计衔接过程研究

3. 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整合研究

4. 反求工程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面向工程机械的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研究

6. 基于逆向工程开发模式的工业设计流程研究

7. 大型工业设计企业(TDI)发展战略的研究

8. 电工产品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统一性研究

9. 工业设计与船舶系统工程相关性研究

10. 工业设计中可用性工程的应用

11. 三一重工堆高机外观造型设计与研究

12. 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研究

13. 基于文化内涵的和谐之门体验设计

14. 基于产品形象的工程机械工业设计研究

15. 关于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16. 基于Alias的逆向工业设计实践研究

17. 多功能睡床设计理论研究及工业设计实践

1. 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 限制性设计理论研究

2. 基于用户评价的房车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应用人机工程学研究

3. 面向家居产品定制设计的人机设计方法研究

4.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自动售药机的设计

5. 铁路客车设施设计新探讨

6. S180中老年人手机人性化设计研究

7. 宏茂科技的机床产品造型设计与研究

8. 安徽滁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9.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中心实验楼方案设计

10. 数控机床中人机工学应用研究

11. 非上路微型车新开发设计方法研究

12. 汽车驾驶室人机界面设计技术研究

13. 人机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4. 基于人机工程的数控机床外防护设计研究

15.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的虚拟人研究

16. “ETC3650”经济型数控车床防护结构设计

提供一些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探讨3、绿色设计与世纪未来4、浅谈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5、居住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6、论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与密封燃烧室新设计7、浅谈地铁车站的装修概念设计8、节能建筑设计与高新技术应用9、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10、市场经济下建筑设计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11、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12、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13、浅谈建筑造型设计14、建设设计中的虚拟现实15、21世纪未来住宅的设计16、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17、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18、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19、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20、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21、图形创意的表现22、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23、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24、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25、浅析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26、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27、包装设计的定位28、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29、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30、品牌包装设计31、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32、医药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33、中国平面设计-现实与展望34、浅议汉字标志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35、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36、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37、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38、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39、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0、城市空间艺术与可持续发展41、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42、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43、设计史的状况44、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45、“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46、试论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及方法

据学术堂了解,所谓广告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这个中间过程。广告设计是广告的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等五个要素构成的组合安排。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以下是关于广告设计的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1、浅析长沙开福万达广场设计管理2、基于功能的H5广告研究3、浅谈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4、户外广告的文明传承与创新研究5、基于无线传输的LED广告屏设计6、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观念创新及表现形式7、浅谈创意广告设计8、户外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综述9、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评《影视广告设计》10、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下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11、广告设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12、从国人传统思维到现代设计研究--字说广告的起源、发展、标准探析13、广告设计的新理论--评《新形态广告设计》14、新时期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应用研究15、工业产业经济中汽车广告设计策划研究

旅游文创产品论文题目

活动名称: xx学院第x届“文化艺术节”。

活动时间: xx年x月xx日——xx年x月xx日。

参赛对象: xx大学xx学院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 南校区x区和x区前空地。

主办单位: xx学院。

承办单位: xx院分团委宣传部和xx系。

赞助单位: 南校区xx校园专卖店、学生xx网。

助阵嘉宾: x校区xx社。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全校同学融入到高雅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弘扬国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质,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促进我们在大学期间更加积极地学习专业,提高创造能力,建设学校的优良学风。我院特举办此次文化艺术节,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且展现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

二、活动背景

伴随着xx年亚欧博览会在疆的成功举办,弘扬中华的优良传统,丰富中国文化内涵。

三、活动形式

1、向全院师生征集书法,绘画(如素描,水粉,国画,油画等),摄影,手工制作,建筑模型,专业结构设计,漫画等与艺术文化相关的各种作品(详见文化艺术节参赛须知)。

2、邀请本院领导老师及各学院代表到场观看。

3、活动开幕式进行文艺表演(街舞社或动漫社助演准备中)。

4、相关专业学生的书画作品展览为主题。

5、在南校区e区和f区前面空地进行展出。

6、对征集的作品进行群众评比、设意见簿等,凡参观者均有机会投票抽奖。

7、颁奖典礼(待定)。

四、展览板块

会场分三个大的板块布置。即展览区、评比投票区、宣传助演区。

展览区:包括书画手工制作展和专业构图模型展,主要展览学院老师及同学提供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包括书法、漫画、绘画、模型、摄影作品,手工制作,专业构图等。

评比区:主要用于观众对展出作品投票及留言,同时设立专区供学院领导、老师、学生以及兄弟学院代表投票,并设抽奖箱。

宣传助演区:主要为赞助单位和助演嘉宾提供场地。

五、现场板块

1、展览地点布置:在场区放置若干画架,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在画架和树中间用尼龙绳连接,挂上白色幕布为背景,除建筑模型和手工制作的作品以外剩余作品全部依附在幕布上展出,然后漫画书画专业制图作品展出三天,建筑模型和手工制作优秀作品展出一星期后将作品搬回e区。

2、由街舞社或动漫社成员进行开场助阵,而后由宣传部部员和动漫社成员,引导大家对各展区进行参观,并由建筑系同学对各建筑模型进行讲解。

3、现场设立参观留言簿、投票箱和抽奖箱,便于观众留言提建议以及投票选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

4、每日活动结束后,派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安放作品及现场卫生。

六、宣传及准备工作

1、拟定初步策划方案x月x日之前完成,并获得院校领导的同意与支持。

2、向学校申请场地(南校区e区和f区前面空地),x月x日之前完成。

3、通过各班团支书在院内征集作品,x月x日前征集完。

4、通过校广播站广播,教学楼e区二楼、a区大厅、二号楼大厅、超市楼旁公示栏张贴相关海报或展板进行宣传

5、通过院团委对各个系、班级进行动员工作,传达文化艺术节的宗旨。

6、向学校所有学院发活动请柬,邀请兄弟学院前来参加(待定)。

七活动总结及表彰

1、对南区活动现场获得的观众选票进行统计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再将这些作品邀请学院相关专业老师对作品进行专业评比出优秀作品。

2、在评比结果出来后开艺术节表彰大会,邀请学院领导、学办负责老师以及分团委副书记到场颁奖(待定,时间地点待定)

3、我部秘书及主要负责人撰写活动总结并出简报、团学动态、更新博客微博及时报道宣传。

参赛对象: xx学院全体学生。

参赛方式: 各院(系)选出三人的代表队参赛。

参赛形式: 19支代表队进行现场答辩。

比赛程序

一)比赛开始

(赛前已通过抽签将19支代表队编号1—19号,各队队员也已编号1、2、3)

1、必答题环节——步步为营

共六轮,每位选手必须选择一题作答,答对加100分,答错不扣分。本环节将题目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民-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版块,第一轮按代表队1→19的顺序有各对1号队员选择题目类型作答,其他选手不可代答,二轮三轮则分别由各队的2号3号作答,到4→6轮则按代表队19→1的顺序且队员按3、2、1的顺序作答,以示公平。每个版块设置八道题,若某版块中题目被选完,则只能选择其它版块的题目。本环节每队各有一次向观众求助的机会,求助时将事先为各队备好的一个求助娃娃由工作人员送予观众,以示该队求助机会已经用了。观众答对,该队加100分,答错不扣分。

2、抢答题环节——我们都是快枪手

此环节为抢答形式,但不记分,旨在让选手适应抢答环境。必答题结束,抢答题将开始,此时通过考官出题(一般关于时间或重要事件的名称),要求选手进行抢答,由各队谁先举手为准抢答。

二)比赛结束

若此时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的差度还没有形成,可对并列的代表队进行加赛;若已经形成一、二、三等奖,则有请嘉宾对本次百科知识竞赛进行点评。比赛结果稍后揭晓。

三)颁奖

主持人宣布获奖结果,并由嘉宾颁奖。各代表队颁发团体奖,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四)抽奖由嘉宾抽取三位幸运观众,观众凭入场券上的编号到前台领取精美小礼品

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六)参赛者、嘉宾及相关组织人员合影留恋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各代表队颁发团体奖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奖品如下:

一等奖(一队):获得一等奖荣誉证书本队每人发放一套毯子;

二等奖(一队):获得二等奖荣誉证书本队每人一套洗漱用品;

三等奖(一队):获得三等奖荣誉证书本队一人获得洗发水一瓶;

优胜奖(四队):获得优胜奖奖状。

七)费用合计

1、毯子一个150元(3套450元)

2、套洗漱用品80元(3套240元)

3、洗发水一瓶30元

4、4个奖状100元

八)合计820元整

为进一步营造我校浓厚的校园学术和创新的氛围,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校团委组织拟定于xx年x月x日至x月下旬举办——xx大学‘可口可乐杯’企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一、活动名称

集美大学“可口可乐杯”企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二、主办单位

校团委。

承办单位:各学院分团委、校学生会、校学生社团联合会、xx大学KAB大学生创业俱乐部。

协办单位:xx市xx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三、参赛对象

以学院为单位组队参赛,各学院至少组一队(共5人,其中指导老师1人,组长1人,参赛组员3人),共四十队。

四、活动主题

创意让生活更精彩。

五、活动方式

分为初赛、培训和决赛三个阶段。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以及报名:x月x日至x月x日。

2、启动仪式:x月x日晚xx启动仪式暨首场辅导讲座。

3、初赛:x月x日。

4、决赛前期培训(x月x日—x月x日):校团委组织对15支优胜队进行培训,包括辅导讲座和参观工厂。

5、决赛(初定x月x日周x举行)。

从15支参赛队伍中以得分高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且对各个学院根据各个学院选手的总得分评出一、二、三名。分别颁发奖杯、奖金和证书。

七、大赛地点

xx大xx楼学术报告厅。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显着的提升。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社会发展及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就文创产品来说,其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发展与国民思想意识改变的必然产物。有市场就会有变迁与发展。市场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使得现阶段各个高校开设了文创产品策划课程。因此,对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文创产品的概述

(一)文创产品定义

度具体价值没有办法进行量化处理。

(二)文创产品的`基本特征

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特征源于其基本社会价值表现,与实际应用价值表现。就文创产品的基本体现来说,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因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是立足于不同文化内涵的,同时文创产品的基本构成也包含了文化内容。同时文创产品的原创性与教育性同样十分的鲜明。第二个基本特征便是抽象性。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文化创意产品的最初设计理念是设计师的理念体现,但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本身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产品还是一样的产品,而每一个人观看之后的感受则是不同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独特性。因为幺每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决定了每一个产品都是具有独特性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就是价值性。文化创意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传播,这是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而其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将会形成特定的文化价值。

二、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未来发展趋势

就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来说,其最终的目的是人才的培养,并且希望通过此培养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当中,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竞争力。而各个高校之所以会在原有固定的教学体系当中加入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是因为市场当有明显的需求意向。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促进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势必会带动一系列的附加产业的发展。例如,纪念品就是文创产品的一个主要营销渠道。在市场不断增加的同时,社会对于文创产品策划设计的专业人员需求量也就不断的增加[3]。其次,为留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点“薪火”。近几年博物馆的建设从新的回到了人们的事业当中。但是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博物馆对于文创产品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再次,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决定了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必须具手绘与电脑绘图的综合能力,因此即使在几年之后社会对于该方面人员的需求量已经饱和。但是这方面的设计人员仍然可以靠着自身的专业知识谋求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立足于个体本位来说,高校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未来发展将会呈现一个递增的趋势。

三、结语

文创产品策划作为近几年的一个新型行业,已经出现便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与喜爱。其最终的产物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但是容易被当代人所接受的产物。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文创产品为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过程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了文创产品策划工作将会存在着一个大的人才需求市场。而各个高校现阶段的文创产品策划课程教育,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教育发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坚实的走好每一步。

文创产品该如何规划设计?

很多时候文创产品不好卖,其根本在于文创产品开发定位就出现了偏差,设计者对产品所面对的消费人群、使用痛点等等,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只是把一个图案拿过来简单复制,这种粗放的设计模式就导致不会有好的销量,文创设计师在商业考量上的集体失智主要由于市场大环境所致,但这并不代表设计师无法做出兼有文化和商业素质的产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绑定文化IP是一大重点。有必要再对文化IP做一些解释,这类IP应该有更加广泛的定义,例如成都的熊猫邮局,它是由熊猫作为一个核心呈现,熊猫是全国人民长期积累的共同心理意识所形成的文化符号,但你很难用某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去概括它。

传统产品运营看的是流量,而今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新媒体时代,产品运营需要全新的打法,好的内容必然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而作为自带内容的文创产品定要在此处大书特书。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

由于自古以来划分地域不同受到交通的制约,所以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风格,但相同的是文化是孕育我们人类的土壤,我们的文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代代传承。它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航标,引领着我们不断发展进步。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影响:

以“打动”为初衷,以更为细腻的情感体验为保证,以对民俗文化的系统化开发为方法之一,以理性、全面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为途径,旅游产品与民俗文化的设计创新,将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并为世界了解中国和本土民众了解自己建构起结实的桥梁。

扩展资料

一、文化产业的转型分析:

文创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它可以反映出消费者的心理意识。热衷于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选择传统手工艺品;爱好旅游的人也许会选择轻便小巧又富有寓意的产品。

对文创产品选择上的复杂性也会促使设计师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为文创产品的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局面。

二、人才培养影响分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文创产品设计是新型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的设计教育影响着艺术设计教育,为文创产业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促进文创创业的系列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化、人文化方向转型升级。

产品类论文题目怎么写

1、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2、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3、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4、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5、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扩展资料

标准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提供一些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探讨3、绿色设计与世纪未来4、浅谈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5、居住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6、论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与密封燃烧室新设计7、浅谈地铁车站的装修概念设计8、节能建筑设计与高新技术应用9、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10、市场经济下建筑设计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11、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12、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13、浅谈建筑造型设计14、建设设计中的虚拟现实15、21世纪未来住宅的设计16、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17、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18、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19、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20、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21、图形创意的表现22、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23、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24、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25、浅析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26、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27、包装设计的定位28、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29、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30、品牌包装设计31、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32、医药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33、中国平面设计-现实与展望34、浅议汉字标志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35、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36、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37、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38、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39、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0、城市空间艺术与可持续发展41、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42、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43、设计史的状况44、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45、“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46、试论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及方法

在题目中也许已经限定了写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如《我的辅导员》就限定了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写你身边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写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人的不同表现;有的题目是《爸爸变了》就要求你写以前和现在爸爸的不同样貌

产品设计我整理好发送你。

  • 索引序列
  • 文创产品类的论文题目
  • 文创产品论文题目
  • 文创产品毕业论文题目
  • 旅游文创产品论文题目
  • 产品类论文题目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