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俺这,应该有你要的.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各县(市)教体局、市直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挖掘总结教师队伍中的德育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我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新成绩,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担任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心理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二)优秀班主任评选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任班主任。(三)优秀德育论文参评范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二、评选条件(一)德育先进工作者评选条件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科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学科德育实践方面效果显著。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后进生转化、降低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等方面成绩显著。4.在校从事德育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5.近2年内荣获市级以上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以上者。(二)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2.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了解学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言传身教,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满意度高,在同行和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3.注重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积极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道德学习过程,探索有效的育人规律和班主任工作规律;善于团结协作,重视发挥学科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群体作用。4.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目标明确,学生个性发展良好,班级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5.注重班主任工作研究。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改革,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状况,能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反思,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每学年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反思、案例或论文。6.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且成绩优异,所带班级对口升学上线人数多、升学率(就业率)高。7.教龄满五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含2年)。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论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原则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德育工作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可以的,多少字

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论文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有一定生理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学生( 比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多重残疾等), 他们特有的生理缺陷导致了其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和生活障碍。 他们心理上的自卑、退缩、冲动、自我怀疑和自我迷失等表现较为明显,他们与正常人在心理、品德等方面有哪些共性和个性,他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应该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探究。

一、常规工作是基础是保障。

( 一) 狠抓安全教育保证学生安全、学校稳定。 德育无小事,学生安全更是大事。 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理障碍各异,安全工作极其重要,比如智力障碍学生没有触电危险的意识,易触碰电路、容易互相伤害和自残;自闭症学生喜欢单独行动和做重复性机械性动作、盲生看不到看不清生活中的环境易发生危险[1]、聋 生对安全规则的接受性最差且在体育运动中爱做危险性动作等等[2],都需要重点关注和有针对性矫正:对于培智学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等需要每学期初、学期中段及学期末,定期进行开安全主题班会等。 从夯实学生基本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出发, 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外生活里的用电、防火、防灾、防雷电,注意交通安全、注意煤气使用安全,防溺水、火灾脱险和自然灾害逃生等等,并且坚持抓反复、反复抓。

( 二) 做好班主任思想工作,强化班主任的育人责任意识。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广大教师的德育意识, 提高其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中的德育渗透的能力和自觉性, 要做好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强化其责任意识。

让班主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和最终目标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班主任津贴和评优晋先。 另一方面帮助其理顺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明确班主任的权利职责,努力施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及人性化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路径和思维方法的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实施更具人文关怀、更具实效性的班级管理工作。 同时要求班主任定期上交一份班级管理总结反思,并以此为根本,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总结活动,以便相互借鉴学习推广。

( 三) 做好学校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与培训工作。 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还能真正利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起到带头、示范和表率作用。俗话说,好的学生干部顶半个班主任。 首先就要做好品德优良、行为习惯正确、学习成绩较好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潜力学生的选拔工作。特殊学校尤其是类似于我校这样聋哑学生占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智力环境与品德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其次,以定期、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会干部的品德修养, 塑造他们起标杆作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沟通协调及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在各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并逐步让这股力量成为学校正确价值导向、健康积极舆论氛围的无形打造者。

二、坚持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规律,实施重难点突出的德育教育。

( 一) 稳抓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极其重要,故学校应加大低年龄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常规训练,明确目标,每周的德育重点和常规训练要求是学生行动的准则。

根据重大节日、学校的中心活动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系列、有重点地坚持公布“ 一周一要求”. 每周的要求力求做到语言生动、目标明确、易懂,针对小学部和中学部的各自特点,分步分批次要求,形成特色。 为了使“ 一周一要求”真正得到落实,得到效果,德育处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进行国旗下讲话,针对每周的要求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动。 坚持常规评比,形成机制,因为常规评比是确保学校各项制度的落实,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种激励措施,比如,我校的常规评比内容是:早读、早操、课间、食堂、午休和卫生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常规评比内容,以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班级量化考核。 德育处要结合《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要求和各类残疾儿童身心特点,拟定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标准、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品质素养方面的具体方案,尤其是针对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给予重点关注与突破。

( 二) 以“ 爱 ”为主线 ,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渗透 .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其中包括师爱、亲情爱、社会爱、同伴爱等。 积极倡导学校教师要全面关心残疾学生成长,无微不至,用特殊教育教师师德要求实施教育工作,当然,必须坚持严格、严肃、严厉要求与尊重、关爱并重的教育思路和德育方式,必要的惩罚和适时的纠正是肯定的,但一定要注意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学生意识到惩罚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接受道德熏陶最早的地方,学校应注意引导父母应将爱的雨露更多播洒在残疾孩子身上,让他们享受到亲情温暖。 学校应多与社会各界联系,鼓励社会成员为残疾学生献爱心。 学校教育方式上要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激人和以理服人,抛弃单纯的德育知识的单项灌输方式,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体,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实实在在的道德活动。

如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角色扮演的体验模式,如日常生活中进敬老院、 自然灾害面前的互助互帮及捐款捐物活动、两难生活情景的道德判断与抉择等方式。

( 三) 加强残疾学生挫折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学生自我自律教育。 由于残疾学生的生理残疾,致使其信念不坚定、意志脆弱、责任感意识不强、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 针对此问题,学校德育处应把学生的挫折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或者说首要位置。 残疾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待一辈子,老师不可能照看他们一生、家长也不可能照顾其一辈子, 作为社会中的少数量的弱势群体的残疾学生,走出社会、融入社会是无容置疑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费心思对残疾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针对残疾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榜样示范及引领教育, 结合多媒体直观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事迹、邀请英雄人物现身说法,让学生与他们亲密接触,增强学生对道德意志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树立主动锻炼自己意志的愿望;组织安排提高残疾学生意志力的活动,如登山活动、定期运动会、拔河比赛和大帮小等等。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和女生的自我保护方面, 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释放和心理疏导服务的场所与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成为学习的精神财富。 ”

教师、 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一味的讲解与灌输有时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师生关系。因此,要重视残疾学生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反省教育,最终实现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自觉。

三、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特殊学校德育工作效能。

( 一) 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强化班主任及教师的德育科研意识。 特殊学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且无比艰辛,因此要在学校营造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尤其在校内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例如,提炼班主任工作总结及反思,使之成为全校教育问题的良好对策,做好交流宣传工作,把相关成果迅速共享,帮助全校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再如,残疾学生尤其是聋生既容易接受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腐蚀,不懂得辨析是非,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不懂法。

针对这些情况,德育处应认真讨论和探究出适合某种残疾类型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可以让盲生收听相关收音机专题节目、到法院庭审现场聆听等;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聋生和有残余视力的盲生可以组织监狱参观,请派出所、法院的同志到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 用典型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观看禁毒图片展等,以期通过不懈努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辨别事非的能力。 还有关于学生健康上网、理性上网的问题, 也应该加以重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帮助自己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健康成长。

( 二) 构建回归生活的德育体验路径。 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头,各种德育理念来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失去德育自身的生命力与实效性。

真实生活在特殊学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生活。 学习是残疾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任务。 全体特殊学校教师应树立起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极其重要途径的意识,广大教师应帮助和引导残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教育,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残疾学生把努力学习和残而有为、自强不息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交往生活。比如聋生与盲生自身障碍使其体验较多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导致自我怀疑而失去自信,产生严重的人际生活自卑感。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残疾学生交往的任务, 尝试增设中、高年级人际交往课,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以多样化的灵活方式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平等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其顺利“ 回归主流”打好基础。

(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从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两方面入手。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校园物理环境,在宣传栏、教室走廊、班级内空间呈现正面积极的名人名言、模范人物传记等内容。 也要注意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引导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布置宿舍,使宿舍优雅温馨又不失文化韵味,让宿舍不但成为他们休憩的最佳场所,也成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软件文化方面主要从校风校纪、生活方式、文化娱乐及舆论风气等方面进行正面隐性营造。

例如,针对聋生的视觉优势、 形象思维能力发达与直观体验需要强烈的特点,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重视并多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道德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等教育。 由于一定的生理障碍,残疾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式没有健全人那么完整和丰富,最熟悉的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作用重大,因此一个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教育合力的共同作用。 要注意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经常沟通,在教育方法、评价方式、价值引导及情感教育方面要努力达成一致, 以便于教育作用的合力发挥。倡导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在言行着装等方面要适度得体,给学生良好的正面启发与引导。

( 四) 重视学校 、社会 、家庭三维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 特殊学校学生总人数都较普通学校少很多,但依然要重视校内少先队与团队活动的多样化开展,让残疾学生在享受到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少先队员和团员一样的权利同时,使他们认识并逐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在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特殊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授手语、盲文、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知识,指导和帮助家长学习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商育人之道。 也要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倡导人们树立正确认识、平等对待的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共同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形成三维一体的合力德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 M] .南 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2007:75-90.

[2]杨韶刚.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特殊教育的德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9):17-21.

[3]曾 昭皓.德 育动力机制研究 [D].西 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周朝坤.聋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J].南 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2):18-21.

[5]李晓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13(11):6-7.

[6]苏 霍姆林斯基.给 教师的建议[M].北 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47.

[7]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8):78-82.

[8]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美术课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美术教育,. [2]陈朝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实验教学与装备,,35-36. [3]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J].中国美术教育,. [4]陈朝峰.招贴画设计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小学各科教与学.. [5]陈朝峰.儿童美术创作辅导的.点滴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 [6]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教学的反璞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 [7]曹建林.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J].前沿论坛,. [8]王建林,陈朝峰、美术课程标准学习的几点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3,3,61-62. [9]张全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68-69. [10]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48-49.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高中生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我班的女生活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但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她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她很伤心,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她进行了交谈,我询问了她的心思,了解了她的家境。我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呢,你并不孤立。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屈红霞,毛春铧.可以这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会平.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吉姆贝利.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中国青年出版社。

[4]孙云晓_我眼中的健康教育,时代文艺出版社。

论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原则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当下乃至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受高考压力下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门面工程,在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心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学工作的配角,更有甚者认为,德育工作是为教学工作所服务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德育工作是否为教学工作所服务

最近在一个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个教师的提问:按道理来说,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但事实上,各个重点高中都在为抓分数、抓重点人数而奋力拼搏。重点指标统领着全校的工作。那么德育工作呢?德育是为教学服务的。理由是德育工作做得好,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上升。

这其实是目前国内重点高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惑与无奈。德育与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不能简单地说谁为谁服务。对于学生而言,两者并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第一要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育人与育才的同等重要性。对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说,成人应该比成才更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做好“人师”要比做好“经师”更重要。班主任只有自我内心充满了正能量,才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正能量,学生才会敬重你,才会服从你的管教。这正是古人所说的:“教育有道,道在心灵。”

二、德育要追求养成与内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心态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知识,而是要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维护学生的心力,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内心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而学生这种尽力的生成是靠养成的,是一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

现代的高中生生活于网络时代,他们思想开放、心灵自由、行为自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得到家长与教师的理解,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从学生角度审视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与关爱。为此,笔者从高一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开始实行班级“五自”管理模式,即座位自由组合、住宿自由搭配、班委自主选举、活动自主设想、人格自我完善。其目的是为学生实现美好自我提供最大的空间,班主任对学生人格需求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配合,换来的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同与自豪感。那么学生都自主了,班主任要做什么?第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与生活态度,使其不会因为碰到小事就沮丧,就有挫败感。第二,控制底线。即允许违纪,不容再犯;可以吵架,不容打架;德劣违法,一概不容。班主任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积极心态的培育上,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学生有主见、能承担、有爱心是德育工作的目标。

三、最好的德育莫过于感染

一个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首先得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现如今,高中德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缺乏的,却要让学生拥有。岂非缘木求鱼?只有身心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有位教育专家说:“如果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必须成为那样的人。我希望他们举止优雅,我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我想对他们发火的时候,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他们气得我想扔他们到窗外,我也必须保持优雅。我想让孩子们努力,我自己就必须成为我孩子从没见过的那么努力工作的人。”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用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这样的德育教育必然成功。

总之,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守的教育方向与底线。

参考文献:

[1]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5-7.

[2] 戴智明,戴利民.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75-76.

[3]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跨国界的频繁往来,实现了多元思想大融合,也使得国内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相互碰撞。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底线与社会其他群体不同,具有一定的校园特色和政治氛围,凝聚了学校的`精神力量。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实现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百年计划夯实人才基础。德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标准中“五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等对学生都有关键影响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自身观念,成为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换言之,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即要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此外,高中生由于年龄特性,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受其他不良信息、舆论的引导,且价值取向和对人生的思考极易反复变化,再加上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经受压力能力较低,故此班主任更应自觉提升自我德育素养,以夯实自身德育基础,投入更多精力指引学生的价值导向。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思路

( 一) 对班级德育现状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德”是占据了首位的,是每一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内容。而由于个性特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每名学生体现在德育方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每个班级体现出来的德育氛围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可在每节课、每天生活和学习中密切观察学生,观察班级,观察其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成因并详细记录。通过不断观察、记录,便能发现其中规律,摸索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加以总结整理,以此指导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 二) 融入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理念,营造和谐风气。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班级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高中生需要朋辈关系的帮助---辅导介入。这种辅导并非知识性的教导,而是通过心理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兴趣、意志等。实践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于现实中广为学生所接受。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年龄特性决定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如青春叛逆、学业困惑等。

心理辅导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帮助个体、群体维护和发展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因此,关注高中生心理辅导,不仅有助缓和师生关系,推动班级和谐发展,还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如,定期开展心理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相互协作中解决现实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关系变得和谐,还能使班级更具凝聚力。

( 三) 坚持生本理念并发扬榜样作用,引导德育内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忠孝、诚信、仁义和爱国等美德的历史楷模不胜枚举,其所寓意的精神和道理代代相承,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以至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学生对这些或多或少产生了麻木情绪。因此,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对榜样事例的选择要适当做出调整和变革,秉承贴近生活、坚持真实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榜样事例的真实性与学习的可行性,避免因为年代久远和案例陈旧而导致厌倦和不屑。同时,坚持素质教育提倡的生本理念,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个体成绩的差异或是家庭背景而有所区别,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实践中切勿以高姿态控制学生、压迫学生,而应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德服人,方能获取信任和尊重,践行“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除上述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应注重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从教风入手,即要改善师资队伍素养,完善选拔机制,任用能力突出、品学兼优的教师为班主任,以形成名师效应,从而调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性; 再以教风带领学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在实践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转化学习态度; 最后端正校风,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效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结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德育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为了让学生成长更加全面与完善,班主任要在不断提升自我、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同时,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错误,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积极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素质水平,让德育工作成为推进学生成长和班级班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伟.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新视角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3).

[2]欧林革.中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心育”素养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马未燕.信息化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的探索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 索引序列
  •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 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德育工作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 高中生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