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官网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官网

等行家解答,,,不清楚

是要评职称吗?按照单位的要去发就可以了

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 PS:大概有这么几种,合适请采纳 :)

你是用在哪一方面的呢?期刊有分等级来的,省级,一般。 希望采纳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

一直就没有被评上过北大核心。不是核心期刊。而且12版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也还没有最终下来。刊名: 江苏教育研究 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主办: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期: 旬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9094CN: 32-1777/G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教育研究创刊时间:1984

江苏省的可不多,

就五本的样子。

还都不是特别好的。

一直就没有被评上过北大核心。不是核心期刊。而且12版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也还没有最终下来。刊名:江苏教育研究JiangsuEducationResearch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期:旬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3-9094CN:32-1777/G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教育研究创刊时间:1984

学院现有17校园文化生活(13张)个系,设有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技术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现代文秘、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英语、经贸英语、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网络与多媒体等30多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自2003年起,学院面向全省5年制师范毕业生先后开办了汉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音乐、美术等7个“专转本”专业。学院设有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人口教育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中心等教育科研和教学辅助机构。 物理系以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中学物理教师以及向教学科研机构输送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适应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除物理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强化了信息技术和其他综合性课程,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优秀的教师素养和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目前物理系设有物理学普通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理学专业在专业基础课修完后分为物理师范类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在中学教师(专升本)物理专业中分设物理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同时积极参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多次举办物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和其他各类培训班。物理系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占40%以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学传统。毕业的学生中已有特级教师多人,不少学生走上各类学校的领导岗位。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德藩本科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物理系。物理系对本科生的要求严格,使得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物理教学的任务,各中学名校如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等遍布物理系的校友,同时在各大研究型名校(南京大学等)深造的同学表现优异。物理系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物理系等,其中数位教师曾出国出境访问学习如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台湾各高校等。物理系下设四个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 电子技术教研室 、中学物理教研室。实验室有:普通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实验室等 地理系创建于1952年10月,1958年2月组建成地理科学。1978年3月学院复办,开始复建地理专业,1984年恢复地理专修科并招收普高专科生。1987年9月成立地理系,招收函授地理教育本科和普高地理教育专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普高地理专业本科生。目前,地理系已发展成为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并重,本科、专科并举,职前职后联系,培养、培训兼顾的教学机构。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两个普高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中澳联合办学)三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高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600多人。地理系已建成了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在职专业教师20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 %。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 5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获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 %。教师队伍中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学科带头人3人,院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队伍敬业精神强,团结协作好。另外该系还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还常聘请南师大、南大等校外专家来校讲学。 地理系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现建有天文观测室,气象气候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GIS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该系建有资料室,有几万册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向教师和学生开放。该系还建有野外实习基地,地理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实习基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中文教育系始建于1952年初创时期。1958设语文教研组。同年7月,设中文系;8月,改设中国语文学科,并建立党支部。1959年5月9日,经省高教厅批复同意,中文科 改建为系。“文革”结束,学院复办后,1980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正式建立,并于同年招收首届“专升本”班,是全国同级教育学院中最先成立的专业之一。目前中文系的任务,主要是承担我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学科,中文教育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全系师生以“崇德、敬业、求真、创新”为工作和学习的准则。复办以来截至2001年底已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近7000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2000余人),专科生4000余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3000余人)。同时,本专业也逐步成为培养优秀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的摇篮,迄今为止,已有30余名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育战线上的特级教师。 中文教育系目前分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文艺理论及学科教育等四个教研室,能开设必修、选修课程近40门,专业设置比较合理。 外语系是一个具有师范性质的英语专业系科,承担着四年制英语本科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专升本教育以及师范类专转本教育等任务,同时还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和本科的主考单位,也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外语系现有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外籍教师3人。曾先后有多名教师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丹麦、泰国等国家长期进修或短期考察。此外该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3人,还较固定地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其中既有高校英语专业教授,也有中学特级教师及省级名教师。外语系拥有设施一流的多媒体语言教学系统,红外线双向语言教学系统及语言实验室。外语系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创始单位之一,而江苏省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曾长期挂靠本系,由本系领导担任理事长和秘书长。目前本系是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有1位同志担任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位同志分别担任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2位同志担任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2位同志获曾宪梓基金会教师奖,1位同志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外语系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泰国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可以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进修并获得相应的学士、硕士学位。 1952年设置了数学专修班;1958年2月设立数学科,1958年成立数学系;1978年设立数学教研室,教师主要来自江苏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1984年恢复数学系;从此,数学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4年计算机专业分离出去,成立信息技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再次更名为数学系。数学系目前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全系共有在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余名。在学分制模式下,实行强基础、宽口径、出精品、求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战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每位本科生入学后,都由一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导师。自1984年恢复数学系以来,已培养数学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500多名。有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教学名师,有数十人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有5名在著名高校工作,有的已为博士生导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2位成特级教师,更多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单位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除此以外,数学系现有省内函授点20余个,班级40多个,函授学员近2000名。建系50多年来,数学系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本专科毕业生近万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数学系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3位教授, 7位副教授,2位讲师。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位博士在读,一位硕士在读。有两位教师分别在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兼授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担任硕士生导师。一位教授主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3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有2位教师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位教师被评为院学术带头人。1位教师参与了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国标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在中学数学界享有盛誉。数学系设有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函数论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和中学数学教育教研室。经过长期的重视和建设,各教研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概率统计、函数论、图论与组合优化、中学数学教育等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数学系研究队伍阵容强,后劲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喜人的成果。特别是近五年来,在 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2位教师分别获得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优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在两院举行的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有2人次,获得三等奖的1人次,多位教师获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一、二等奖;1位获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位青年教师获院“十佳园丁”称号。多位教师在院举办的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取得嘉绩。 生物系始建于1958年,1961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84年恢复生物专修科建制,1988年撤科建系。生物系现设有四年制生物科学(师范类)一个本科专业,三年制科学教育(师范类)和生物制品营销(非师范)两个专科专业,在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35人、成人专升本函授学员202人。生物系拥有一支师德好、教学与科研俱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2名,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人,院重点培养的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等。生物系下设现代生物学和基础生物学两个教研室,一个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下设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室、中心实验室和中学生物学技术等10个实验分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四年制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生物系教师十分重视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开发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7项,市级以上项目多项;在国外科学刊物及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教学研究方面,该系教师先后主持全国教育规划“九五”“十五”部委级重点课题及江苏分课题、教育部师范教育课题、江苏省教委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主持编写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1本,主编和参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各种教材、教参近20本、中学生物电教片多部,网络课程建设和多媒体 教学课件制作也都走在学院前列。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学研究室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幼儿教育研究所 特殊教育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职业教育研究所 终身教育研究所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期刊:《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物理学系普通物理实验室 无线电物理实验室 中学物理实验室 近代物理实验室 电子电工实验室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 EDA实验室化学系无机化学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室 中学化学教研室 有机化学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 化学化工教研室生物系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 汉语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文学教研室 综合教研室历史系中国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 教学法研究实习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黄桥新四军纪念馆音乐系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教学研究中心 计算机音乐教学研究中心 合唱艺术教学研究中心美术系国画教研室 西画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理论教研室 电脑美术工作室数学系函数论教研室 代数几何教研室 应用数学教研室 数学教育教研室地理系天文观测室 气象气候实验室 地质实验室 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GIS实验室 模拟导游实训室 模拟前厅实训室 客房实训室 中西餐饮实训室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 公共课教研室 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管理系教育学教研室 心理学教研室 管理学教研室 政治经济系政治教研室 经济教研室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投稿

等行家解答,,,不清楚

是要评职称吗?按照单位的要去发就可以了

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 PS:大概有这么几种,合适请采纳 :)

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

江苏水利期刊官网

河海大学代码是1029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历史

老河海时期

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团队1个。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请问您是想问江苏省水利厅事业单位面试成绩怎么查询吗?江苏省水利厅事业单位面试成绩查询步骤:1、打开江苏省水利厅官网2、搜索面试成绩入口3、登录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即可。

江苏水利》(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江苏省水利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本刊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期刊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以服务于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以大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为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治水方针政策,探讨治水思路,支持改革创新,交流水利工作经验,传播水利科技信息。

江苏水利 属于省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江苏省水利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839CN: 32-147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水利曾用刊名:江苏水利科技创刊时间:1997

江苏教育论文模板官网

江苏省教海探航34届获奖的论文从江苏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查看。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教海探航34届征文所有获奖论文专有出版权归江苏教育编辑部所有,本次征文立足苏派教育实践,以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适合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本次征文竞赛评审结果将于2022年11月公布,届时可通过江苏教育微信公众号查看结果及获奖论文。

江苏教育网官网登录入口: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2005年原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普通高中会考办公室合并组建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主要承担全省高校招生考试的组织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管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及社会考试服务,承担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等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秉承“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考理念,确立“服务考生、服务院校、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全局统筹各类招生考试项目,全力深化各类招生考试改革,全速推进各类招生考试发展,全面开展各类招生考试服务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设置9个处室(中心),承担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招生、自学考试、社会考试等各类招生考试工作30多项,年均组织考试60多次,各类招生考试总规模达到600万人次,为全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江苏教育强省建设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江苏教育网官网入口地址: (2).江苏教育网官网入口: (3).江苏教师教育网登录入口地址【官网】 (4).江苏教师教育网登录官网: (5).江苏教师教育网官网登陆入口 (6).江苏教师教育网登录地址: (7).江苏教师教育网官网首页登录地址 (8).江苏教师教育网登录入口: 领导分工 袁靖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党委书记 主持省教育考试院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分管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高校招生处。 施邦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分管自学考试、成人招生与高中招生工作。分管自学考试处、成人招生与高中招生处。 邓洪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分管教育考试信息化工作,协助分管文秘、人事、宣传工作。分管网络信息中心,协管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王海林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分管纪检工作。侧重全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安全保密、考风考纪、信访、财务等方面监督管理工作。 袁桂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分管社会考试、招生考试服务保障、院工会和共青团工作,协助分管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分管社会考试处、招生考试服务中心,协管高校招生处。 方 苑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分管考试命题管理、教育考试招生研究与评价工作。分管考试命题中心、科研处。 ;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以优势专业为中心,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流动、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化 优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因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2]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被江苏省授予2013年 “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研究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的称号。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具有矿大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

1.学生的国际流动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扩大出国留学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规模,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有在校留学生180余人。就留学生的层次分布而言,大部分为学历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学历生数(non-degree seekers)。在学历生中,本科生的数量最多,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分为流入(国际留学生)和流出(本国学生接受时间不等的海外学习)两种形式。2013年,国际部会同教务部,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选拔了126名出国留学预备生。

同时国际部积极推进各个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加MBA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墨尔本皇家理工建环本科项目、俄罗斯奖学金项目、美国全球优秀本科生项目、奥尔登堡大学交换生项目以及其他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00多人。在鼓励本校学生短期访学的同时,2013年学校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矿大为他们的学校。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年招收留学生54人,其它各类学生29人,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70人,较之前有了增长。[4]

2.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还体现在学校对师资力量国际化的重视。师资力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矿业大学采取了培养与引进并行的办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首先,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经常组织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短期访学工作为便于教职工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积极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因公出访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同时推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在严格规范外事管理的同时,为教职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学校累计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访团组,共计296人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访问,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学校停办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团组海外进修项目也得以重新启动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职工自觉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5]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教师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同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积极拓展聘请渠道、强化服务措施等举措,学校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聘请15名语言外教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英语、德语外教分别承担了英德语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公共英语、同时承担了研究生英语及孙越崎学院等的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学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丹麦、日本、韩国、南非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次来校合作交流。 [6]

在优化本土教师学源背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2007年获批的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继续由国家重点资助并实施。2013年,学校聘专引智经费实现360万,其中含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项目3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项目2项,另外今年申报的第四个“111计划”――“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获批执行。[7]

3. 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

一个学校的国际化不但体现在学生和师资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实现教学的国际化。1996年,OECD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学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视野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8]

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稳步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中澳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列为校教学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制定并实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为中德学院、中澳学院授课,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每个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英语课。但是和其他项目相比,教学上的改革力度较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单一,接触不到原版教材,虽然引进了外籍教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4.国际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本校优势专业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师与学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的能力;同时依托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长葛世荣率团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论坛大会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位与会者发表了题为“中国未来能源与洁净煤技术”的演讲。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学锋副校长等一行七人于赴德执行考察访问任务,主要是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推进会”中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城市系统物流规划、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个产业化项目。 [9]

5.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奥尔登堡大学、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RWE公司、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卧龙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单位分别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美国南达科塔矿业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美矿业高等教育联盟拟以团体会员方式加入,联盟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学校新签约海外合作高校10所,续签7所。其中,新签约澳洲高校1所、续签4所;亚非高校新签约4所; 欧美合作高校5所、续签3所,布局日趋合理。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各单位对外交流实际情况,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分别选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为重点交流对象。目前,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基本实现至少与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使得我校国际交流工作更加务实。 [10]

二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及其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少量外国留学生,公派留学生,教师短期访问合作等方式发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层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经与国外一批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学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第二,参与主体的层次逐步从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国矿业大学早期的学生对外交流项目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近两年,矿大不断推进本科生短期访学交流项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推进短期访学项目的进行。第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发展中心,这一特点在国际会议的举办和国际合作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矿业大学还缺乏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国际留学生比例依然偏低。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国家来看,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多集中在亚非欠发达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其次,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借鉴不够。高校国际化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多数国际化办学方式都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会议为表现形式,缺乏系统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真正变革。再次,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在许多方面依然体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对于其他大学借鉴的多,输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借鉴,彼此的输出。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以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探索实践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探求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讲实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2] [8]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3] 网络搜索.

[4][5][6][7][8][9][10]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鉴[R].2013.

作者简介:朱潇潇,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师、讲师(江苏徐州 221000)

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B类(2012W57―思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索引序列
  •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官网
  •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
  • 江苏教育研究期刊投稿
  • 江苏水利期刊官网
  • 江苏教育论文模板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