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哈佛大学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哈佛大学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哈佛大学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到℃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关于石正丽的论文解析如下:

《自然》论文提到,石正丽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这一结论,与该团队1月23日公布在论文预印网站上的结果一致。

冠状病毒是人类传染病流行的一个来源,过去20年里,冠状病毒已经引发2次大规模的流行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前已有研究发出提示,主要存在于蝙蝠体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可能会导致未来疾病的爆发。

此次论文显示,石正丽及其同事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样本,其中6人为武汉海鲜市场内的工人,该海鲜市场在2019年12月已首次发现病例。研究团队发现在其中5名病人身上获取的全长度基因组序列,彼此之间几乎完全一致——相似度超过,与SARS冠状病毒有的序列一致。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中国菊头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RaTG13 )的基因相似,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

同时,研究团队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路径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即通过ACE2细胞受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体内的抗体显示出在低血清稀释度下中和病毒的潜力,但是抗SARS病毒抗体是否能与新型冠状病毒交叉反应,仍需用从SARS病毒感染中痊愈的病人的血清来确认。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将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所有人类冠状病毒区分开的测试,并展示在最初的口腔拭子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但随后(大约十天后)采集的样本没有显示阳性病毒结果。

这项发现表明,最有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个体的呼吸道,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其他途径亦不无可能,仍需更多患者数据来进一步研究传播途径。

据新华社电以两名旅美中国学者为主的一个研究小组15日宣布,他们首次获得了非典病毒表面刺突蛋白和人类细胞的受体蛋白结合在一起的晶体,通过对这种蛋白质复合体的分析,揭示了非典病毒感染细胞关键的第一步。 对非典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分析,还显示了非典病毒的高度危险性。据研究人员在16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仅仅两个氨基酸的变化,就能使非典病毒从野 生宿主跃迁到人类身上、传染力增强几十倍、并在人类之间互相传染。 论文的两位主要作者李放和李文辉都是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中国籍学者。他们认为,这项突破将对非典病毒机理研究、预测病毒未来的传染性变化、以及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李放说:“从刺突蛋白来看,非典病毒的变异非常快。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就能使病毒从果子狸感染人类,其传染性增强了几十倍。而另一个氨基酸的突变使病毒能在人群间传染。” 他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非典病毒和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机理,也可以根据刺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病毒变异,还可以用来指导合成更有效的非典疫苗,“用刺突蛋白为基础合成疫苗比用灭活病毒更有效,灭活病毒可能变异,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李放强调,目前非典疫情已被控制,但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病毒的真正野生宿主还没有找到,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病毒可能潜伏在野生宿主身上继续快速变异,直至获得更强的传染力引发新疫情。

非典通过呼吸道传播。非典是专门的一个病,不是随便什么一个感冒发烧都可以叫非典的非典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甲类管理。如果不是国家权威部门发布信息,任何人不可随意发布

哈佛大学病毒研究论文

哈佛学者研究表示,人类之所以能拥有嗅觉,是因为嗅觉神经元将信息传递到大脑。新冠病毒并不是直接影响嗅觉神经元,来使患者失去嗅觉,而是通过破坏支持嗅觉神经元的细胞,使嗅觉丧失,痊愈后即可恢复。

全球首富马斯克成了一篇新冠抗体研究论文的作者,论文还发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 据悉,这篇关于新冠疫情的研究论文是马斯克与自己公司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不惜豁出四千多名员工参与新冠研究。消息一出便引发外界的质疑和关注,大家纷纷猜测他这样做的原因。马斯克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啥考虑?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马斯克此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新冠病毒。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康复者的特定抗体水平没有达到保护阈值。要验证这一想法,就需要跟踪新冠患者和他们之后再次接触病毒后的状况。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4300人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跟踪,发现了有300人感染了新冠。研究人员选取了感染者中120人的数据,更深入地研究他们的感染情况和随后的抗体水平。其中有73人(61%)未产生任何感染症状,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体内都有高度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抗体,这些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在1ng/ml至11μg/ml之间。在产生抗体的患者中,有48名接受了至少一项额外的随访测试,其中有44名(%)保持血清抗体阳性,而4名康复者失去了抗体反应。而且在多个时间点上观察到的曲线表明,抗体滴度均匀衰变的证据有限。

二、回到最初的问题,马斯克一个世界首富,怎么就成了新冠论文作者了呢?其实,这篇文章不仅有马斯克,还有SpaceX公司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而贡献最大的,是没有登上姓名的来自SpaceX的4300名员工。原来,马斯克最大的“贡献”是为研究提供了4300名“打工人”,当然他们都是自愿的,论文也是符合医学伦理的。lter博士表示,马斯克对这项研究颇有兴趣,她还向SpaceX高管介绍了抗体和疫苗的工作原理。去年4月SpaceX与哈佛大学传染病专家Eric Nilles取得了联系。为了监测员工新冠病毒的感染率,SpaceX公司和麻省理工、哈佛的研究人员合作,对4300多名员工每个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SpaceX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为此制定了一个测试程序:招募来自不同州的员工,让他们从4月开始每月进行血液检查。

三、马斯克之所以研究新冠,更是为了自己公司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在去年5月,SpaceX在佛罗里达州成功用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至于当时佛罗里达州员工的状况,研究人员没有透露。不过反对归反对,政策还是要遵守的,马斯克还是对SpaceX和特斯拉下达了停工令。最终,在4300名经过多次测试的SpaceX员工中,有300名感染了新冠。而马斯克自己去年11月也在新冠测试中呈阳性。

新冠发烧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若新冠患者出现发烧症状时,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降温处理,并且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更好控制患者症状。1、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当机体感染新冠病毒时,病毒进入机体后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因子,进而刺激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发烧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浑身无力、咽喉肿痛等症状;2、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新冠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细菌感染机体后会导致白细胞升高,同时也会释放致热因子出现发烧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咳黄痰等症状。患者出现发烧症状,且体温<℃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式治疗,如湿毛巾、冰块冰敷头部以及温水擦拭身体等,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进而达到散热的效果。若体温≥℃时,还应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同时还需要针对病因给予药物治疗,若为病毒感染时,应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等,细菌感染时还应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如头孢克洛颗粒、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进行治疗。

新冠疫情来临后,“量体温”是很多人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的一种简单手段,这是因为发烧是发生各类感染的一个关键症状。大多数人可能会将身体的这一变化“归功于”免疫系统,认为出现了发烧、畏寒或身体乏力等感觉,就说明免疫系统自动开启了防御。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一切的背后是大脑在指挥。更具体一点来说,神经系统一直在与免疫系统“对接”,确认身体被感染后,会协调一系列行为和生理变化,包括出现那些令我们不太舒服的症状。本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科学家们通过小鼠实验,首次找到了一群特殊的脑细胞:这一小撮神经细胞在大脑中运筹帷幄,感知到免疫状态因为感染而发生变化后,操纵了发烧、畏寒、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的发生。▲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Dulac教授为通讯作者,知名华人科学家庄小威教授也参与了这项研究这群特殊的神经元位于下丘脑,一个以调节体温、进食、饮水、内分泌活动等重要机能而“闻名”的关键脑区。研究人员先设法使实验室小鼠因为细菌感染而发烧,然后在它们的大脑中搜寻此时被激活的神经细胞,最终注意到了位于下丘脑腹内侧视前区(VMPO)的神经元。为了确认这些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利用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等方法,对这群数量在1000个左右的神经元进行了精确控制,操纵它们传送信号。结果发现,VMPO神经元对于产生发热等症状至关重要。激活这些细胞后,小鼠体温升高,畏寒,食欲降低——表现与人类感染后常出现的一系列症状非常相像。此外,研究人员还确认,这群神经细胞投射到12个脑区,包括一些已知控制口渴、疼痛敏感性和社交互动的脑区,换句话说,其他一些感染后常有的症状表现也可能受到这群神经细胞的影响。图片来源:123RF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神经细胞是如何感知身体免疫状态的。他们发现,这些神经细胞有绝佳的地理位置:紧挨着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将大脑与循环血液隔开,也意味着这里是大脑和免疫系统相互交流的位置。研究人员指出,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可以释放出免疫信号,而邻近的下丘脑VMPO神经元又正好配置了接收免疫信号的一些受体,因此血脑屏障的细胞就通过一种叫做“旁分泌信号”的机制触发控制发热等症状的神经细胞。

武汉病毒所研究冠状病毒论文

德国的教授携带了新型病毒抑制剂来到了中国。这位教授是德国吕贝克大学的主任,对于病毒学很有研究,以前在非典的时候,他也来过中国。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有一则关于来自德国的希尔根菲尔德教授携带者研发出来的抗病毒药剂来到了中国,对武汉发生的疫情进行援助。这个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广泛的流传开,很多人都在考虑,这位德国的希尔根菲尔德教授到底是什么来头,而他所带来的抗病毒药剂是不是真的能对疫情起到作用。

希尔根菲尔德是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研究所的主任,他平时在工作中主要研究的就是病毒学,对冠状性病毒还有流行性疾病深有研究,而且他曾经还因为“非典”有过一段不解之缘。在2003年的时候,“非典”疫情肆虐,他去了北京和蒋华良合作,为非典疫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他还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在2005年的时候,他也曾经提出过抗击冠状病毒抑制剂的想法,而且还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只不过这些项目一直停留在理论还有实验的层面上。

在非典结束了以后,希尔根菲尔德教授一直都把重心放在关于病毒还有流行病毒的研究上。这一次武汉爆发进行冠状病毒,希尔根菲尔德教授很有可能就带了抑制病毒的物资,而且希尔根菲尔德教授还表示,这一次的武汉病毒里面的结构和SARS病毒大致相同。在吕贝克大学的官方网站上,也表示希尔根菲尔德教授携带着对武汉病毒有帮助的物资。在德国除了希尔根菲尔德教授以外,还有其他的教授也在研究关于此方面病毒研究的抑制剂。

近期,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又流传着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一些猜测,诸如“新冠病毒人造论”“新冠病毒起源于实验室”等。然而,国际权威机构及多数病毒学、免疫学领域学者均表示,这些猜测缺乏科学支持,迄今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病毒并非人为制造。首先,现有科学证据已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征是人为操作不可能达到的,只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参与的国际团队3月17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比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基因组数据认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与人体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效率之高,是人类基因工程所无法达到的。此外,新冠病毒独有的分子架构也排除了它是实验室合成的可能,因为人们找不到一个类似的已知病毒分子架构来构建这种新病毒。“通过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与(其他)已知的冠状病毒毒株相比较,我们可以确定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过程。”领衔研究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副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在一份公报中说。其次,新冠病毒某些进化特征并非独有,科研人员在自然界可以找到相似进化事件,也进一步支持了它起源于自然的结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3月发布的一篇预印本论文说,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两个蛋白质亚基S1和S2之间的裂解位点有多个氨基酸插入,他们从云南蝙蝠体内所获冠状病毒毒株的S1和S2亚基之间也存在类似插入,这表明自然界完全可能出现此类插入。第三,科学家已在野生动物体内找到了与新冠病毒十分接近的冠状病毒毒株,表明这类病毒存在自然界宿主。迄今已知的与新冠病毒亲缘关系最近的冠状病毒是从云南蝙蝠体内分离的RaTG13毒株,与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一致性达96%;此外有研究显示,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亲缘关系也比较相近,尤其是在帮助病毒入侵细胞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上与新冠病毒相似度高达,表明穿山甲可能参与了新冠病毒的进化与传播。参与前述国际研究团队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病毒学研究人员爱德华·霍姆斯日前发表声明说,冠状病毒通常存在于野生动物中,并经常“跃迁”到新的宿主身上,这是对新冠病毒起源最可能的解释。他说,野生动物中冠状病毒的数量、多样性和进化情况均支持新冠病毒是自然进化产物的观点,确定新冠病毒的确切来源需要对自然界中的动物进行大规模采样检测。此外,认为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理由也很牵强。法国发展研究所热带病毒学专家埃里克·勒鲁瓦说,法国病毒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吕克·蒙塔尼耶等人认为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理由是,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某些片段与艾滋病病毒基因组的片段一样,但实际上某种病毒与其他病毒携有同样的微小基因片段很常见,因为基因组非常庞大。勒鲁瓦介绍,他们通过特定算法对比新冠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基因组后发现,如果所关注的基因片段越微小,就越会发现新冠病毒与关系很远的病毒携有相似的片段。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21日说,世卫组织目前正与两种“大流行”斗争,分别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虚假信息大流行”。多名专家也强调,要警惕“新冠病毒人造论”“新冠病毒起源于实验室”等谬论背后的政治目的。法国免疫学家、新冠疫情科学委员会负责人让-弗朗索瓦·德尔弗雷西表示,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的假设是“一种不属于真正科学范畴的阴谋论观点”。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流行病学副教授哈桑·瓦利指出,有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利用有关谣言,“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给谣言生存空间”。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下属“帕斯捷尔”流行病与微生物学科研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谢苗诺夫认为,有些人声称新冠病毒源自人工制造“是为了掩盖其卫生系统的无能或抵御疫情方面的过错”,这类说法实际上欲盖弥彰。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谭晓东,张玲,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1):1–5. [3]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7(1):36–40. [4] 马良坤,段艳平,郑睿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调整专家建议[J].协和医学杂志, –. [5] 李少闻,王悦,杨媛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34(2):135-142 . [6] 董人齐,周霞,焦小楠,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康复学报, 2020, 30(1):1–4. [7] 徐东。复盘思考迎接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流启示[N/OL]. [2020-02-24]. [8] 董炜疆,宫惠琳,刘文彬,等。新冠疫情下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25-128 [9] 吕海侠,王渊,张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35-14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EB/OL].[2020-0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EB/OL].[2020-02-06]. [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四川省实施细则(第一版)[S].成都,2020. [14] 姚宏武,索继江,杜明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200-2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EB/OL].[2012-08-01]. [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EB/OL].[2020-01-26]. [17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EB/OL].[2020-03-21]. [18] 孙晨,江亚南,赵继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21(3):47-52. [19] 徐燕,刘洪生,胡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癌患者临床管理[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3),136-141. [20] 杜娜雯,白日兰,崔久嵬。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26(4):454-46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3-1]. [22] 黄耿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实施普通外科手术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2):127-13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EB/OL].(2020-03-07)[2020-03-09]. [24] 王玲玲,杨丽,王彩虹,等。“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19)[2020-03-22]. [25] 李宝金,邬子林,胡波涌,等。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J].广东医学,2020,41(5):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2020-01-27)[2020-03-06]. [27] 周志强,孙星星,李世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J/OL].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2020-02-25)[2020-03-08]. [28] 李太生,曹炜,翁利,等。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J/OL].协和医学杂志,2020,11.(2020-01-30)[2020-03-03]. [29] 操静,温敏,石义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调查[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20)[2020-03-22]. [30]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2):73-79.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32] 孟凡慧,范红艳,闻智。SARS疑似患者急诊手术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9-10.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EB/OL].(2020-01-20)[2020-02-26]. [34] 韩光,韩景田。方舱医院在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8):117-118.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37] 刘俊峰,翟晓辉,向准,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方舱医院建设管理探讨[J/OL].中国医院管理,2020,40.(2020-03-02)[2020-03-04]. [38] 左惠敏,王冬。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管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6):62-64.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2012.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4)[2020-03-01]. [41] 孙润康,张晓祥,徐进,等。基于5G技术的COVID-19方舱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和应用探索[J/OL].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020-03-19)[2020-03-22]. [42] 郑喜灿,王志敏,赵丽,等。高原环境下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9):65-67. [43]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网信军民融合,2020(2):9-15. [44] 白莉,杨达伟,王洵,等。物联网辅助新冠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OL].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1):2-10+1[2020-04-09]. [45]王志心,刘治,刘兆军。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分析及预测[J/OL].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0(1):1-9[2020-02-21]. [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47] 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1-26)[2020-1-27]. [48]韩博学,张睢扬,韩永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9):1129-1133. [49]李硕,尹红波,刘杰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诊疗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3):67-69. [50] 倪力强,陶宏武,杨小林,等。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与分析[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8[2020-03-06].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料

扩新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大年初一了,本以为我们会到亲戚家拜年,却见父母在厨房里忙活着。我疑惑地去问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去凯凯哥哥家呢?”“因为今年有冠状病毒感染,而且非常严重,去亲戚家聚会,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有今年只能‘窝’在家里头。”“啊,不去凯凯家了。”我不死心,又揪住还在赖床的懒哥哥,哥哥用很不屑的眼神看着我:“没文化的孩子真可怜,不要影响我睡觉。”我这懒哥哥又回到冬眠状态。不走亲戚不拜年,这年过得还有什么味儿呢?满心欢喜化为乌有,我失望极了。中午饭桌上,虽然妈妈一直在声明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但我充耳不闻,一口饭都不想吃。这举动引起大家的注意,爷爷奶奶赶紧问我是不是生病了。哥哥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赶紧多吃饭,增强免疫力,养得壮壮的,如果生病了,你就得被隔离了。我同学的爸爸在湖北打工,过年回家就被隔离了,连家人都不能见,老惨了。”我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赶紧扒饭!饭后,哥哥给我讲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听得我汗毛直竖。那以后,我在家闭关,每天认真温习功课,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每天观看新闻了解全国疫情播报。渐渐地,我对新冠状病毒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此次疫情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为了自己为了亲人的健康,踏踏实实“窝”在家里头是最好的选择。疫情的议论文2昨天,全国大学生共同上了一节网课,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位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了深情的讲解,2020年的春节,本来应该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喜庆的时候,却被这场疫情的爆发,给每个人的心理都带来了一片阴霾。病毒的来势汹汹,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是一个漫长的假期,不断增加的数字揪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但是,在这次严峻的疫情面前,总有能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地方。让我们有了可以战胜一切的勇气,在这个我们伟大的祖国,平凡的世界中,有大量的不畏惧灾难的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一些人连呆在家里都感觉的无聊难受的时候,家却是很多人都渴望但无法回去的地方。奋战的一线的所有人员都是无比的辛苦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一丝的抱怨,最危险,最容易被感染的就是他们,但是,他们没有人会退缩,他们就是无愧的英雄,我们身为青年,没有上场奋战的刀枪,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救治别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勤洗手,戴口罩,通风,不让自己生病,不给大家添麻烦、这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大的贡献,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相信所有努力奋战的人员,静静的等待春暖花开之时。疫情的议论文3今年的春节,原本是一个阖

今年的春节,原本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给打断了。那病毒叫“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会人传人的可怕的病毒。1月28日下午,有一群最美逆行者,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路途,他们就是我们长兴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可敬的“白衣天使”。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就这样战斗在一线,他们是人民群众健康和平安的忠实守护者,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坚强不屈的勇士。他们奉献的每一丝温情,每一份关爱,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真情,都不求任何回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一直都在无私的付出,是我们大家最好的榜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正因有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付出,我们才会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白衣天使”致敬!

新典型肺炎真的就是控制不了的病吗?根据这个论点来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数据证明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在新的一年里,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十分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疫情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以前热闹的街市,现已空无一人。被疫情吓坏的人们,已经在家里度过了十多天。但是,有一些战士们,永远都在前线战斗着。

被感染和被隔离的人,在病房中,是谁在与它们身上的病毒斗争?是医生,是白衣战士,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是穿着铠甲,披着斗篷。他们只戴着口罩,穿着隔离衣,拿着自己的工具,去挽救一个个生命。

他们日夜奋战,疲惫不堪,但是他们没有说放弃。每救一个人,他们会无比开心、无比自豪。

钟南山院士的智慧,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带着我们走进成功之门。而一些护士、大夫的殉职,也令我们无比地悲哀。

还有一些战士,他们不再拿着警棍,而是拿起了体温计,为了别人,宁愿放弃自己的幸福,坚守在岗位上,给回家的人们一份安全感,可陪伴他们的,只有孤独。

他们勇敢地“战斗”在第一线,毫不畏惧地与病魔做斗。我们只有“呆”在家中,才是对他们的帮助。

谢谢你们,就是因为有你们在,我们才能打败病毒。谢谢!

新年到了,老家门前的广场早早就挂起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贴满了春联。春联贴了,福气自然也就到了。但是今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这个新年过得心里很不畅快。

现在国家为了十几亿人民的安全,所有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这其中就有我的妈妈,我觉得很骄傲。当然,我也很担心她的安全。为病毒传播不再继续扩大,她努力工作,放弃休假。

本来的计划是爷爷奶奶弟弟先回老家,我跟老妈在年三十坐高铁回去。可到了年二九,妈妈退掉了车票,郑重其事地和我说:“妈妈因为临时工作原因,不能陪你回去了。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去,希望你能理解。”当时我就懵了,一想到自己从没有一个人出门这么远,心里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一路上爸爸妈妈打来的好多电话,我也是带着情绪交流。

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加上爷爷奶奶不断开导我:“妈妈是医护人员,这是她的责任。”我慢慢释怀,理解了妈妈,知道妈妈就是电视上说的“最美逆行者”。

我在老家很无聊,就畅想楼下的情景:楼下的广场舞大妈翩翩起舞,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广场上形成了一股人流,大家作揖拜年问候……现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广场空无一人。我一探脑袋,大声嚷道:“爷爷奶奶,今年广场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在家里难受啊!我想同学们了,真希望早点开学。”

家里最欢快的`,就数我那两岁的弟弟了。他时而冲出房间,时而扯着奶奶,时而拽着我。因为他,疫情好像并不存在,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年夜饭上桌了,虽然比不了大酒店的色香味俱全,爷爷也准备了一天。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子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我有时候在想:过年到底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团圆嘛。现在我深有体会了,妈妈舍小家为大家,虽不在身边,但是我心里觉得很幸福,也很光荣。我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只要勤洗手,不去找病毒,病毒自然也不会来找我们。

最后,我想对在外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新年快乐,我爱你们!”

原本春节是热闹的,可这一次的春节街上冷冷清清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

那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呢?原来“新型冠状病毒”是很小的,肉眼看不见,它通常外面是蛋白质外壳,里面是遗传物质DNA/RNA。它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别的细胞内维持生命。它外面带有突起像皇冠一样,所以称作“新型冠状病毒”。

这一天,吃完午饭,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看新闻的妈妈忽然叫了起来:“太可怕了,被感染的人又多了几十例!”爸爸听后,吓坏了,说“我这就去买口罩和菜!”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开车去菜场和超市,买生活必须品了。

疫情发后生,我们家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我和弟弟在家里很无聊,每天在家不是看书就是写作业,休息时也只能玩玩具,在院子里玩玩无人机和遥控汽车。

妈妈每天在家只得做做饭菜,看看新闻,很无聊。

爸爸在家和我们一样也很无聊,他每天教弟弟认字,其他时间只好玩手机和睡觉。

我多么想吃烤肉,多么想出去玩呀!

加油中国!加油白衣天使们,希望你们能消灭病毒,让我们摘下口罩,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奔跑吧!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到℃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谭晓东,张玲,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1):1–5. [3]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7(1):36–40. [4] 马良坤,段艳平,郑睿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调整专家建议[J].协和医学杂志, –. [5] 李少闻,王悦,杨媛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34(2):135-142 . [6] 董人齐,周霞,焦小楠,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康复学报, 2020, 30(1):1–4. [7] 徐东。复盘思考迎接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流启示[N/OL]. [2020-02-24]. [8] 董炜疆,宫惠琳,刘文彬,等。新冠疫情下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25-128 [9] 吕海侠,王渊,张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35-14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EB/OL].[2020-0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EB/OL].[2020-02-06]. [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四川省实施细则(第一版)[S].成都,2020. [14] 姚宏武,索继江,杜明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200-2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EB/OL].[2012-08-01]. [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EB/OL].[2020-01-26]. [17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EB/OL].[2020-03-21]. [18] 孙晨,江亚南,赵继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21(3):47-52. [19] 徐燕,刘洪生,胡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癌患者临床管理[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3),136-141. [20] 杜娜雯,白日兰,崔久嵬。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26(4):454-46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3-1]. [22] 黄耿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实施普通外科手术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2):127-13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EB/OL].(2020-03-07)[2020-03-09]. [24] 王玲玲,杨丽,王彩虹,等。“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19)[2020-03-22]. [25] 李宝金,邬子林,胡波涌,等。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J].广东医学,2020,41(5):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2020-01-27)[2020-03-06]. [27] 周志强,孙星星,李世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J/OL].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2020-02-25)[2020-03-08]. [28] 李太生,曹炜,翁利,等。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J/OL].协和医学杂志,2020,11.(2020-01-30)[2020-03-03]. [29] 操静,温敏,石义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调查[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20)[2020-03-22]. [30]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2):73-79.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32] 孟凡慧,范红艳,闻智。SARS疑似患者急诊手术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9-10.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EB/OL].(2020-01-20)[2020-02-26]. [34] 韩光,韩景田。方舱医院在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8):117-118.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37] 刘俊峰,翟晓辉,向准,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方舱医院建设管理探讨[J/OL].中国医院管理,2020,40.(2020-03-02)[2020-03-04]. [38] 左惠敏,王冬。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管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6):62-64.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2012.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4)[2020-03-01]. [41] 孙润康,张晓祥,徐进,等。基于5G技术的COVID-19方舱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和应用探索[J/OL].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020-03-19)[2020-03-22]. [42] 郑喜灿,王志敏,赵丽,等。高原环境下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9):65-67. [43]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网信军民融合,2020(2):9-15. [44] 白莉,杨达伟,王洵,等。物联网辅助新冠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OL].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1):2-10+1[2020-04-09]. [45]王志心,刘治,刘兆军。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分析及预测[J/OL].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0(1):1-9[2020-02-21]. [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47] 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1-26)[2020-1-27]. [48]韩博学,张睢扬,韩永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9):1129-1133. [49]李硕,尹红波,刘杰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诊疗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3):67-69. [50] 倪力强,陶宏武,杨小林,等。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与分析[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8[2020-03-06].

  • 索引序列
  • 哈佛大学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 哈佛大学病毒研究论文
  • 武汉病毒所研究冠状病毒论文
  • 扩新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