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研究师生关系的论文

研究师生关系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师生关系的论文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与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交往关系的好坏。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合作精神,即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这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师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做到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其次,师爱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只有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才可能有良好互动的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深化课堂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深知糟糕的师生关系只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却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与教师相处感到十分愉快;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该数据来自《文摘周报》)。

这一数据显示了师生关系存在较大的隔阂。国外有关研究资料也指出:学校暴力事件与缺乏师生交往也有一定程度关联。与父母、教师有良好交往的学生很少制造暴力事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一、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 黑色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黑色旅游发展中拥有直接的经济、法律和道德利益的个人或群体,包括黑色旅游地社区(包括当地居民)、当地政府、黑色旅游者、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等。 紧密层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给黑色旅游发展带来机会和威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旅游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 of A TE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and exh。 。TERremainderdisjoint aust X with exception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志愿组织、社会团体、环保组织、学术界、媒体),其他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的工商、农业、林业、土地、环保部门等),旅游市场(竞争者、合作者、旅游行业协会等)。外围层利益相关者指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二、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有不同于一般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当地社区。目前社会学一般认为“社区是指居于一定地域的、具有共同联系、归属感和彼此交往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及其活动区域。黑色旅游地当地社区通常包括:1.当地人口;2.所在地域;3.当地社区公共设施;4.当地居民的归属感。” 保继刚(2002)指出当地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旅游业的最终受益人,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社区居民希望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获得合理的报酬,增加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并享有旅游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并在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尊重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美国的师生关系研究论文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在教学中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

美国教育的论文篇三:《论早期美国总统与美国教育》 摘要:美国教育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美国教育的发展与美国民主进程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历史上历届总统的努力分不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早期美国总统对美国教育和民主建设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养成公民民主意识;初建联邦教育体系;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民主的政策建设。 关键词:美国教育;民主建设;总统 作者简介:赵玉闪(1963-),女,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102206)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因此,美国的教育史既无东方古国的神秘与悠远,亦无西欧远溯至古希腊、罗马教育的漫长与深邃。没有欧洲教育的移植,就不会有美国早期教育的萌芽;但同样毋庸质疑的是,如果仅仅是欧洲教育的移植而无美国教育的创新,也不会有今日之美国教育。“从英国于1607年在北美洲开始殖民,至今仅三百余年,一片莽莽荒原竟然成为世界教育超级大国,被众多学者称为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1]这一奇迹的实现与美国早期总统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试图借鉴美国教育的外国学者,抑或美国自己的学者回首“美国教育以三百余年走过了欧洲国家千百年走过的道路”[2],都不能忽略美国教育初建与发展过程中多届总统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 美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建设民主国家的重任决定了美国总统围绕民主这个政治主题来创建和发展美国教育。在这个主题之下,早期美国总统对美国教育建设基本上侧重于三个方面:养成公民民主意识;初建联邦教育体系;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民主的政策建设。 一、教育是民主的工具 美国建国初期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而培养公民意识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前提。因此,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任期1789~1797年)、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任期1801~1809年)等共和国的缔造者都一致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工具,是建立民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开国总统华盛顿也是热心教育的总统。他曾倡议建立国立大学,为国储才,并立遗嘱捐赠资产促其实现。华盛顿的理想是:“在这所大学之中,使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得受艺术、科学和文学的陶冶,在他们青年时代就建立起彼此间的感情,养成了他们的习惯,使他们团结一致,使全国各地青年结为一体,从而逐步地理解到全国各地互相敌视和矛盾是没有理由的。”[3]他和随后的几任总统都有意在首都创立一所兼有学术和政治意义的学府。尽管因种种原因华盛顿的理想未得实现,但他于1790年在国会咨文中诚恳地告诫说“在任何国家,知识都是增进人民福利的最可靠的基础”。[4]他在1796年卸任总统职务的告别演说中讲道:“请把传播知识的机关培植起来,并把这项任务当做极为重要的任务。因为政府既依靠群众意见来施政,群众就必须受到启发而免于愚昧。”[4]他殷切希望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把提高学校水平、传播知识作为首要问题来抓,目的依然是要通过教育发扬民主。 杰佛逊同样是教育事业的呼吁者和争取者。1779年,他建议弗吉尼亚议会将威廉-玛丽学院改为州立大学,但未被通过。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比一切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人民都受到教育。因为我相信最安全的保障人类自由的方法是使人民都有善良的思想。”[4]杰佛逊同样认为建立公办学校体系旨在为民主发展教育。他写到:“我们相信,防止暴政的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尽可能启发全体民众的头脑。”[5]他又说:“在一个文明的世界里,企求一个国家,一方面是无知的,一方面是自由的,事实上是办不到的。”[6]詹姆斯・麦迪逊总统(James Madison,任期1809~1817年)也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他指出:“真正成为自己统治者的人民,必须以知识赋予的力量来武装自己。”[6]詹姆斯・麦迪逊在国会咨文中反复重申教育为民主服务的主题。 很多知名人士也强烈意识到教育对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学家和独立宣言的签署者本杰明・软什于1787年给费城的公民写了一封信(该信发表在《独立的盖兹蒂尔》杂志上),强烈要求穷人孩子免费入学,他担心未受教育的公民会损害新建立的民主。他认为:“无知、堕落的民族不会长久,也不会幸福。”[5]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由此看来,教育首先作为民主的工具或手段,引起总统们对教育格外重视。 从19世纪直到20世纪早期,美国总统对教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不过,从林肯(Abraham Lincoln,任期1861~1865年)签署旨在支持农业的《毛雷尔法案》直到20世纪早期,伍德罗・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任期1913~1921年)才开始意识到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联邦教育体系及其管理机构的政策变化 1.教育地方分权体制的确立 建立美国教育体系是早期美国总统一个从未间断的重要任务,他们对于移植过来的欧洲教育的美国化表现出高度的清醒,主张要有分辨地吸取别国之长,把美国的教育和欧洲封建教育划清界限。美国教育领导分权制的确立实际上就是在早期美国总统教育政策的两难摇摆中形成的、极具美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曾有人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采行中央集权制;也曾有人主张防止中央的权利集中,采行分权制。在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上,有人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把地方设的学校、县设的文实学校、州立的学院以及国家的大学完全归纳于一套内容广泛的组织之中。其上设置教育部负责统辖,教育部又在各州设置代表,负责各州的教育领导事宜,从而使相同的学校都有同样的课程、教科书和要求达到的水准。他们认为,这样便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良。这将使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公民养成联邦统治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人主张分权制。他们认为中央垄断政权过多,一旦成为暴政,是可怕的。中央统得过甚,便会失去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这些争议使得美国于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不曾提及教育问题。数年之后,才于1791年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中,在第10条内规定:凡宪法不曾赋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划归各州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人民的权利。教育恰恰是既未赋予联邦又未限制由州举办的事业,从此便属于各州的职权。教育领导管理的分权制从此便正式确立。这种富于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体制为以后美国教育自由而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联邦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立 美国南北战争后,从小学到大学,各级教育发达;从北部到南部,各州教育发达。学校众多,学生众多,教授众多,教室众多,设备众多,经费众多;与此同时,出现了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州和州之间、各州和联邦之间都需谋取协调配合。联邦在教育领导方面虽不能集权,却不得不与日俱进地加紧过问教育和处理教育事宜。联邦教育及设立联邦政府领导管理教育事务的机构就摆到了美国早期总统们的议事日程上。 在美国建国之初,这种急切需要就被人们意识到了。开国元勋华盛顿呼吁建立国立大学于首都,它既是培育人才的学府,又承担全国教育建设和指导的责任。历经了将近百年之久,1866年美国各州和各城市教育厅局长协会举行会议时,俄亥俄州教育厅长怀特曾提议建立联邦教育局。同时,当时该州国会议员加菲尔德在国会提出在中央设教育署,任务是负责收集各州和各地区教育发展的统计资料,交流全国教育组织领导、学制和教学方面的情报。1867年3月2日,该议案以极少量的多数票通过,随即于联邦设立教育署,由总统任命署长,署长仅系总统佐理人员,不属于内阁成员,每年由署长向国会提交教育报告。但是,由于反对派顾虑教育走向集权,教育署成立的次年既缩减署中职员人数,又大大削减署中的经费开支。1870年,独立设置的联邦教育署改称为教育局,隶属于联邦内政部。1939年,联邦政府调整机构,教育局又脱离内政部,改为联邦安全部所属,在美国教育协会等呼吁下又改为联邦教育局。直到二战之前,无论是教育署,还是教育局都不曾对全国教育发挥较大的领导和管理作用。 然而,教育署和教育局的职责从整体来看仍是逐步扩充的,规模是逐步扩大的。1867年初成立时,署中仅有人员5人,到二战前已经增至500余人,管理的项目日趋增多,逐渐成为拥有多种职权的中央教育领导机构了。1953年,联邦政府成立卫生、教育、福利部,教育局随而改为该部的教育总署。1976年国会参议院才通过设置联邦教育部的议案,俾能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大计,并对于全国处于分散状态的教育工作进行协调。同年10月,成立联邦教育部的法案终于由卡特总统(James Carter,任期1977~1981年)签署,联邦教育部乃得成立。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任期1929~1933年)是在联邦教育机构变迁过程中值得一提的一位总统。他试图把教育署提高到内阁的地位,达到部级。他所提出的第一批议案之一是任命一个国家教育顾问委员会,由50位教育家组成,考虑国家的教育政策。1929年,在对国会的首次咨文中,胡佛陈述道:“鉴于 对联 邦政府应该实行的教育政策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任命了一个由重要的教育协会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来调查并提供推荐。”[7]胡佛还说,重新组建教育服务部门是必要的。胡佛的国家教育顾问委员会签署了一个引起争议的报告。此报告要求中央政府加强而不是放松对教育的控制。由于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复杂的问题不断涌现,致使胡佛无瑕顾及他感兴趣的教育问题。 三、关于受教育权利与教育民主 在创建美国教育的进程中,从制度上逐步实现并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应该说是美国教育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当然也是极为漫长的一幕。总统们很早就从许多方面来思考逐步实施平等的教育。杰佛逊是这方面最积极的倡导者,并领导与推动了多项教育改革。为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推动教育民主,由于在任前后为教育事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被誉为“教育总统”。应该说,个人经历使这位总统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定执着的建设意识。杰佛逊集学者、建筑学家、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于一身。他用“如饥似渴”来描述自己的求知欲。他是这样来概述自己的教育哲学的:“良好的教育会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开阔人们的思维,为议会指明方向,为工业提供指导,并能增强国力,繁荣社会,幸福百姓。”[8]因此,教育应是普及的、民主的。 在关于受教育的权利方面,杰佛逊建议女孩也有上学的权利。他力主消除教育上的性别歧视,使男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他重视教育的意识和建设教育的举措是超前的。他在弗吉尼亚州的学校规划在当时也是激进的。杰佛逊广泛普及科学的计划被当代学者称为美国公共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观念的建议。 杰佛逊对于教育民主进程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建立公立的、免费的、面向大众的学校,并通过选拔机制来保证学生均等地进一步深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杰佛逊曾建议在弗吉尼亚州建立100所前三年免费的学校,然后设立十所文法学校。在文法学校里,学生应缴纳学费和伙食费,但是那些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按杰佛逊的说法应为20名),以便发现最有前途的天才学生,进入威廉-玛丽学院深造。由于种种原因,杰佛逊的计划在弗吉尼亚州没有成为现实,但公立学校的概念却保留了下来。 消除种族歧视同样是美国教育民主进程中的里程碑。作为总统,倡导黑人教育应该是林肯最富建设性的突出贡献。《独立宣言》宣称,人生来是平等的,但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如华盛顿和杰佛逊都是大 种植 园主和大奴隶主。华盛顿主张维系奴隶制,而杰佛逊虽然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曾抨击奴隶制,但也是废奴的缓进派,后因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奴隶商的反对而改变态度。在《独立宣言》中根本未涉及蹂躏民权最甚的蓄奴制。以后在联邦宪法中竟然允许20年内不限制买卖黑人。19世纪20年代兴起的废奴运动历数奴隶制的罪恶,呼吁解放黑人。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于1862年6月19日颁布了法律,在美国实行禁止奴隶制。继而,与同年7月22日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规定从1863年 元旦 起凡参加叛乱的南方各州种植园主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与此同时,政府还建议北方在战后进行这项改革。1865年国会批准了《宣言》的内容,成为联邦宪法的第13条修正案。1866年又批准了联邦宪法修正案,规定:“凡在美利坚共和国出生或划归美利坚共和国而受其管理之人,都是美利坚合众国及其所居之州的公民。”[9]这样美国黑人的公民地位就确定了,随而各州宪法确认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黑人受教育权利在法律上得到肯定乃是历史上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美国黑人仍然在为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而奋斗。 1862年林肯签署的《毛雷尔法案》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此以后,美国教育和经济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毛雷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便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三万英亩,可用其收入作为开办工、农学院的基金。这种学院一般修业四年,培养发展所需专业人才。由于它适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很快培养出大批人才,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这时建立起来的理工科高校。《毛雷尔法案》公布前美国州立大学不多,法案公布后州立大学迅速增加,对美国工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种倾向,便是在欧洲世俗大学重视学术水平的影响下,美国也努力发展专重学术研究的大学。 从根本上说,《毛雷尔法案》也是平等主义的延伸,它向下等阶层的学生打开了大学之门。此外,《毛雷尔法案》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赠地大学的建立是同传统的局限于学术研究观念的分离。美国服务性大学的发展使象牙塔中开放的花朵能在农业市场中结出累累硕果。 “进步教育家”威尔逊总统是美国教育民主化进程中又一位重要的总统,他把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推进到师生民主关系的建设与民主生活的保障上。他提出了两项重要改革,使他博得了“进步教育家”的美誉。第一项改革是实行导师制。威尔逊认为,单靠课堂教育和考试来训练学生是不够的,主张增加学生与导师的接触机会,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这一改革使普林斯顿大学成为许多大学的楷模。第二项改革是关于改组大学学生整个生活的计划。威尔逊设想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模式,把全校分成若干“生活区”,以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加强交往,主要想消除富豪子弟与普通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界限,以利于他的导师制的贯彻。这也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威尔逊坚信19世纪关于教育为民主服务的信仰。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高峰期,威尔逊反复向全国的教师陈述这一观点。他提醒教师们说,爱国教育始终是美国学校教育的责任。他恳请他们对政府的基本原则能够深深地理解。对威尔逊来说,美国是民主之火的保持者,既然这个国家必须主要依赖于教师来教育国家的新一代,因此,他告诫全国的教师说:“在你们的教育下,孩子们应该理解严峻的责任和至上的荣幸,这些都属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民主规则的主要的解释者。我们相信,只有这些民主规则是唯一的力量,它能够消灭世界上的所有的不平等,并给人类带来和平和幸福。”[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总统对教育的科学决策是促进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教育的水平与早期美国总统民主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而培养公民意识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前提。因此,自华盛顿开始,美国总统就注意培养公民意识。最初总统对教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但到20世纪早期,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开始意识到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后相应的教育体制逐渐发展。而今美国成为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 [3]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1. [4]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2. [5]Maurice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14. [6][台湾]徐宗林.西洋教育史[M].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675. [7]Maurice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27. [8]Maurice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18. [9]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5. [10]Maurice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26. 猜你喜欢: 1. 浅谈美国大学教育的相关论文 2. 有关美国教育的英语文章 3. 美国教育制度的探讨论文 4. 美国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

美国人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在中国,“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流传久远,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美国的师生之间很少有从属的关系,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与事业空间,不会事事听从老师的意见。老师只是他们在学习与专业领域的引路人。2004年的一天,正在读博士的我听说导师要搬家,就对她说如果需要我帮助,请一定不要客气。导师只向我表示了感谢,没说什么。当她要搬家时,却没有通知任何人,而是自己花钱请了搬家公司。有一次,我意外地在图书馆发现了一篇中文文章,正好与导师研究的课题有关,就告诉了她。导师立即去图书馆查阅了那篇文章。在发表论文时,还特别提到哪些工作是我帮她做的。在那段时间里,导师从来没打听过我的家庭情况,也没有想着要影响我的专业发展方向。她只是我在学业上的引路人,修行让我自己来做。老师与学生间的这种界限感,给学生带来了相当宽阔的发展空间。此外,老师们绝不会借用学生之手,将学生的劳动据为己有,更禁止与学生谈恋爱或建立情人关系,一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师将身败名裂!如果你问一位已毕业的美国学生是否是某位教授的学生时,他(她)的回答往往是“过去曾经是”,就是说,学生毕业后,与老师的关系就恢复到之前的关系或是朋友关系,不再是师生关系了。但毕业之后,学生也会与自己的老师保持原来的友谊,但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对方独立的基础之上,老师绝不会让自己的学生一辈子成为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唯命是从。美国人的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在美国,领导与下属之间也很注意相互尊重,保持彼此的自由和隐私。我在美国工作了11年,待过好几个单位,在此期间,我的各级领导从来没有主动打听过我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因为这些事情与工作无关,而他们的职责只是在工作上指导下属。当然,如果有生活方面的需求,领导会当仁不让地全力帮助你。美国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是绝不能把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主要是身高、体重以及残疾等)、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作为前提条件,更不会以貌取人,如对漂亮年轻的女子优先选择等等。所以在求职时,女孩不必为成功而美容或整容。在我工作过的一家博物馆,馆长的秘书是一位身高超过了180厘米、体态粗壮的年过50岁的妇女,而馆里长相最美年仅25岁的女子,却在展览策划部做普通工作。上下级间的界限感,保障了员工的隐私和个人权利,也很好地维持着上下级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论文

找到一篇,不知道满足你的要求不?论高校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摘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同时着手,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原文地址,可以免费下载的,你自己下载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师生之间,总有一些关怀打动着人们的心扉,温暖世人的双眸,点亮我们的成长道路,也同时传递着那些不变的情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师生之间的议论文,仅供参考。

师生之间的议论文篇一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知识的火花,智慧的金钥匙;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默默的呵护,无私的奉献;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虔诚的敬重,太多的感激。

人性中许多美好而闪光的情感在师生之间得以体现,许多朴素却动人的镜头在师生之间悄然上演。

难忘一幅画面:简陋的教室内,一排排破旧却被摆放得很整齐的桌子,孩子们的脸蛋大多都脏兮兮的,但他们仰着脸,清澈的眼神叫人无法忽视:似乎带着沉重,隐忍的难过、自责和无言的感动,而他们的老师,正站在讲台旁,背着自己在襁褓中自己的孩子,手捧着书本,平静地讲着课。照片没有照到她的正面,但我猜她应该是个平凡却动人的美丽女子。照片旁的文字解说是:“那天,老师这样来上课了,我们心里也都不好受。”胶片定格住了这师生之间的美丽画面,在这幅照片中,我看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责任心,我看到了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我看到了师生之间朴素动人的情谊。

你也许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在贫困的山区,一群尚在天真年纪的孩子们围着新来的老师,他们稚嫩的脸庞和对知识渴求眼神让无数大学生们选择了留在那些与繁华无关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可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难过时得到老师的安慰,害怕时得到过老师的鼓励,犯错时听到过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而每一个老师,都在学生们上课时认真听讲的神情中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在一句简单的“老师好”的问候中不自觉地露出微笑,在学生们每一次学习和成长方面的进步里觉得欣慰。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学生就是老师们除了家人,最不舍的牵挂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教师——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最幸福的身份也许就是学生了。老师们传播知识的火种,也照亮了学生头顶上方的那片天空。师生之间,总有爱与温暖互相传递。有了老师和学生,这个世界上便永远存在一种奉献的爱不计代价和回报,一种默默无闻的呵护如丝般细细缠绕,一种由衷的敬意似黑暗中看见光明的灯塔,一种真诚的感恩像清晨的露珠对待朝阳,许多美好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传递着,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师生之间,总有一些关怀打动着人们的心扉,温暖世人的双眸,点亮我们的成长道路,也同时传递着那些不变的情感。

师生之间的议论文篇二

时间的指针一圈圈地画弧,记忆也被一层层地裹上厚厚的罗裙,三年,一个局限,而你我之间永无距离。

还记得三年前,您身着白色的衬衣,外面套着针织背心,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抑扬顿挫地发表开学演讲,尽管您给我第一印象不是威严。但那种老师都是威严的这种想法根深蒂固扎根在脑中,我小心翼翼地告诉自己:“他是我的老师。”

日后一切平平淡淡,师生之间,维系着简单机械的重复。您给我们上课,我们听您讲课。师生之间就仅仅如此吗?不,随着大家相互了解磨合,师生关系突然像胀开的核桃散发出清香。

那天,您当着全班同学们大声骂我:“作为班干部,上课不知道带头回答问题……”我不敢抬头,不敢看您怒气冲冲的脸,您的怒气随声波传至教室的各个角落,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浑身不自在,您那充满怒意的目光让我不禁想:“他只是老师,威严的老师。”

下课后,您将我单独喊到办公室,告诉我刚才完全是杀一儆百。“你是班干,骂你那么凶,完全为了提醒全班同学,你要理解。”一时间,朋友般真诚的解释让我眼里噙满了泪水。您认为是我觉得委屈,告诉我回答问题可以使头脑更灵活开发智力,也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你要知道,要让自己成为学习能力都超棒的人,这也是我对你的希望。”您的话像极了朋友的安慰鼓励,轻轻地掸去了我内心的不安与难过。

师生之间,应该如此吧,亦师亦友。

三年来,你我之间早已经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父母没来接,要我打个电话吗?”“晚上要睡早点。”“作业没做,写检讨。”这些话语零零碎碎地躺在我的记忆长河中。

三年来,您游刃有余地扮演着朋友与老师,我也耐心地扮演着朋友与学生。三年累积的点滴早已被师生之间的真情铭记。

师生之间,有威严,有关心,有真情。

感谢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伴我走过青春年华,我也会用一生维系这段真挚的师生情,直至不能呼吸。

师生之间需要真情。

师生之间的议论文篇三

煮一杯清茗,他们便能侃侃而谈,上及天文地理,下及国际之事,他们谈人生、谈梦想、谈未来;撑一只小船,他们便能泛舟游湖,谈李白杜甫,谈狂生,谈古朝旧都,指点江山。他们既是师生之间,也是朋友关系。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哪个人不是你的老师。天下之大,又何患无师?但学校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他们是天天见面的人,像朋友,像上下级,像家长与孩子……

师生之间可以有玩笑与欢乐。曾有一老师,有着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子、圆圆的手……咱班同学送了个外号,曰:陈圆圆。此老师听到后,圆圆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还直夸我班同学有才。但此老师却在我班威望最高,光辉事迹最多。

师生之间可以有认真与灿烂。一老师,平日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严格、很认真。每次考试没考好,都会被喊出去“问讯”,老师仔细地帮我们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从不懈怠。我们要有什么问题把她给问住了,她从来不敷衍了事。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或是努力去找答案。老师是个朴素的美丽的女人。一次教师节,我心血来潮地送了老师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她说完“谢谢你”之后送了我一个灿烂的阳光般温暖的微笑。那一瞬,我觉得她好漂亮,阳光般的耀眼、动人。我当时愣住了,待我缓过神来,她留给我的却是一个匆匆的背影。

师生之间可以有别扭与矛盾。老师有时会很生气地指责我们怎么不好,我们有时会很不满地在心中咒骂她;有时她会在班级大发雷霆,迁怒到每一个人,有时我们会暗中做小动作。可是她在课下不动声色地关心着每一个人,而在外班我们也会很极力维护老师的高大形象……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懂得尊敬师长,不懂得师生之间的情谊,可是他不知道我们曾经为了老师的感受,多么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有人说师生之间就像猫与老鼠,水火不相容,可是他不知道,我们曾经是多么认真为这个集体的成绩而共同努力着;有人说师生之间就像上下级,可是他不知道我们一同度过的日子是那么的不计利益,唯有真诚;有人说师生之间……

师生之间有喜、有忧、有玩笑、有误解、有悲愁、有同甘共苦、有风雨同舟……可是在师生之间的那种特别的情谊,是任何风雨都不能消磨的。

若把老师比作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们便是星星。从月亮那儿汲取智慧的星光,在夜空中努力散发点点星光装点黑暗。

如同月亮星星一同装点夜空,我们师生也将会一同书写这人生的画卷,泼洒浓墨。

师生之间的相关议论文:

1. 以师生之间为题的作文

2. 关于师生情的中考满分作文4篇

3. 师生情作文2000字

4. 关于师生情的作文

5. 师生情征文

国外有关师生关系的论文研究

师生沟通的艺术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也是世界性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十年来对师生沟通的艺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的繁荣,为进一步深化师生关系的认识,拓宽师生关系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前提。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含义与本质研究。学者们对师生关系含义与本质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2、师生沟通的艺术模式研究。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研究者从师生关系信息传递的特点及教育功能发挥充分与否的角度,对师生沟通的艺术模式进行了探析。 3、师生沟通的艺术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有学者从理论思辨或实证调查的角度探究了师生沟通的艺术的现状特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4、优化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对策研究。对如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协调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者们浓墨重彩,献智献策,使得优化师生沟通艺术的对策研究成为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

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功,促使其形成了相应的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世界各国又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与建设,形成各有特点又反映教师职业共性的教师职业伦理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世界一些典型国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综合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各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从中借鉴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对推动我国的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 为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顺利实现,世界各国建立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机制,并逐渐发展为系统化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教师在实施学校道德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教师职业伦理规范具有世界性 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美国。早在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颁布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随后,各州相继仿效。1929年,美国通过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1941年和1952年进行了两次修订。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正式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也称NEA准则),1986年,全美教育协会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又作出了全面修订,并沿用至今。新的准则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恪守职业伦理准则的重要性,强调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个规范不仅成为美国教育界最有影响的执教行为规范,而且也成为其他国家制定师德准则的范例。此外,美国教育界先后确定了美国人事和指导协会的《伦理规范》、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家伦理规范》、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美国教授职业伦理声明》等这些教育伦理规范,涉及内容广泛,在实践中针对性较强。 法国对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国民教育部1997年的教学大纲指出,公民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过严格职业界限的高度义务感。在法国,道德教育已成为每个教师经常性的义不容辞的工作。 德国对教师讲授道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课堂上,教师进行道德教育不能是生硬的、矫揉造作的,教师不应该被学生理解为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布道者,应把道德教育变成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分析和评价道德问题的过程。 在日本的历史上,师德规范建设也同样得到了重视。日本近代学校创立之后,就大力创办师范学校,着眼于培养教师,并主张“师魂通士魂”,即要求教师应有武士风度。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宣告了军国主义天皇制国体结束,广大教师从政府发动侵略战争的反思中觉醒,力图追求民主主义的“现代教师形象”,1947年日本教职员组织成立,通过了以提高教职员地位与建设民主主义教育文化为目标的《宣言》。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伦理纲领》,作为正式的师德规范颁布,至今仍然被广泛运用。从1959年起,把“道德教育研究”列为师资培训课程的必修课目。日本各地区的假欧元科学所、道德研究中心负责培训教师,研究讨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道德问题,以提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 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于1954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第19次会议,到会的有中、法、德、英、苏、意等国家的教师代表,会上通过了《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宪章》中提出的各国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友谊的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建立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做法,这点我们还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则得到印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处理国际教育、科学、文化问题的权威机构,尽管没有专门就师德问题发表文件,但在有关教师作用、地位以及其他文件中,都有很多地方涉及教师道德问题的论述。例如,具有重大影响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1966年10月通过)就提出了师德理想及师德的原则与要求。 上述例子足以说明,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教师道德规范的制定,以保证教师职业的崇高的道德定位和对教师本人的道德行为的基本约束。 2.划分便于实施的师德规范结构层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因此,西方国家比较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这里,我们以美国师德规范为例,即可以斑窥豹。有研究表明,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师德理想,这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这种师德理想体现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即教师要“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就师德理想规定而言,不仅美国重视这个层次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师德理想也体现了这个方面的要求。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师德理想是应该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族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做的贡献上。 其次是师德原则,也即教师职业伦理准则和中级要求。师德原则受师德理想的制约,是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奉献学生”和“献身职业”两个方面。在奉献学生上,要关心和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要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在献身职业上,要求教师树立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履行职业责任,尽力提升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 再次是师德规则,它属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或者是教师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师德规范的核心部分,规定得更明确、具体、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教学行为。它包括,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不得无故压制学生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组织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必须做出合理的努力以保护学生不受对于学习或者健康和安全有害的环境影响;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原有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会或文化背景或者性别取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一个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专业关系牟取私利;如果不是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漏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这方面,美国的教师行为守则更为严格和细致。比如优秀教师必须做到,记住学生姓名、对学生不持偏见、锻炼处事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富于幽默感、认真备课、合理布置作业、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衣着整洁等等。第二,教师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要做到:不得在申请某一专业职位时故意作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与能力和资格有关的重要事实;不得出具不符事实的专业资格证明等等。 在1986年美国新修订的《教育职业伦理准则》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认识到追求真理、栽培人才、养育民主精神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这些目标的基础是保护学习和教学自由,保证对所有人教育机会平等。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坚持最高的道德准则。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固有责任的重要性。获得同事、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尊重和信任的愿望,为他们达到如何保持最高道德品质提供了源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师德理想和师德规则的有机结合。 上述划分一方面说明,师德规范不是空洞的师德理想,而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制约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将发挥不同的功能: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 3.把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实际内容,但从具体规定看,尤其强调师生关系这个维度,这是国外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原则。国外学者认为,教育和教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在学校教育中又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天然的教养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和最独特的关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直接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乃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关心和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这是教师职业要求的一个根本原则。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与理解,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强调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 二、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从国外对教师道德规范的研究和要求,可以看出,师德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师德规范体系,并使这种体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结合我国的国情,吸取以前的教训,我们应该从现实基础上去构建并细化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学校师德建设有章可循。 1.教师职业道德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高尚的师德固然需要崇高的理想来引导,但仅有“理想”是不够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只有道德理想的制约,而没有可遵循的具体规则的约束,往往只能约束少数人,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这一点早已被社会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因此,不能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重要和高尚而无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过高的道德期待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现实一些,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使教师首先从一个人、一个公民、一个公职人员的角色上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尽自己的道德义务。此外,还应借鉴移植国外重视“朴素”道德的做法,要求教师遵守那些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所必需的最起码的最简单的教育劳动行为准则,如坚持公道、保护学生隐私、不把学生作为“获利”的工具等等。如果我们的师德规范能从“高尚”回归“朴素”,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生活发展的实际,那么教师就更容易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行为就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2.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的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往往被定格为理想的“道德的化身”,由此对教师提出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自身人格修养要求。其实,这种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期待,缺乏坚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在西方国家,师德规范的提出是基于社会法律准绳的,各种行为规则都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它首先是对公民的义务要求,在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制定。例如,规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等关系的处理准则,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派生出来的。这样,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践行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来规定,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道德问题,而且涉及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组编.比较德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 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利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教育科学,2001(1). [4] 何仲山.美国高校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新视野,2000(6). (责任编辑付一静) 希望对你有帮助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良好的师生关系策略研究论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转,形成对立情绪。

2、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信任。

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3、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4、如何批评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不尴尬。

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班集体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在批评时既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改善自己。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师生关系》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融洽;聊天

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的追求目标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能够听到来自学生方面的对辅导员的抱怨和指责,这种不和谐的声音说明了现实中的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有效开展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当代学生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若满足了这种需要,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二、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与此同时,师生间也出现了一些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矛盾聚集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极端的冲突事件。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内外因素的错综交织。

1.从老师的角度看

一些教师中出现个人中心主义至上、奉献精神滑坡等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机会,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目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自己的事情,家庭孩子琐事、物质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和同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上的交流,师生间感情生疏、关系平淡。

2.学生角度看

(1)随着经济发展学生观念改变,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他们不限于条条框框,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与传统的老师产生冲突,另外独生子女多,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加之承受能力不够强,一旦外在压力大会产生抑郁、抵触情绪、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职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加之我们是独立高校,封闭式管理,其中不少人内心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在我带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有违背老师的管理原则,对于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困难。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1.对辅导员自身要求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你为自己的榜样。

(2)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辅导员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曾深刻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辅导员若是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3)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辅导员应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安全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2.具体形式

(1)第一印象会关系到今后的相处。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非常关注新老师的性格和气质,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和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曾做过实验:在不同的训练连队采取不同的见面方式。在40连,我表现的很严厉,不停的强调纪律,学生表现的很害怕;在37连,我面带笑容自我介绍后,请学生自由向我提问。刚开始,学生有些拘束,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对于大家的问题我都一一做答。两个连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40连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很少和我交流,因为从一开始就拉开了距离,而37连的学生和我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印象就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2)开展校外活动,让师生关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现今,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师生交往的空间只能在学校里,也使教育的范围缩小。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去逛逛超市、书店,走走公园,从中更深一步了解彼此的校外生活,扩大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就像亲人朋友般的亲密和谐。

(3)我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学生宿舍,贴近学生生活,聊天让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就会想到我。我的一名学生张海波,家庭条件不错,请假回家没有准时回来,也没回家,几经周折找到他在同学家,他妈妈说这孩子平时也不和他们沟通,在家就钻进他的小屋,父亲看不惯就动手打他。张海波回校后自动找我说:“对不起张姐,不该让您操心,我不是好学生”我们聊了很久,走后我没想到他给我发了个短信:姐,快回去吧吃点药。(当时我发烧),我就发现他并不是他爸妈说的不懂事的孩子,后来经过几次和他聊天,并且我和他父母也进行沟通,告诉他们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要多鼓励支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久他的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真的谢谢你,海波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很懂事,太谢谢您啦。”再后来,就连张海波的发型不合适他妈妈也给我打电话催海波剪头。

(4)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学生一起聊天,有个同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您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惊醒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人。从那以后,我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刻意找机会与学生聊天,晚自习的时间在教室给大家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让我们在说笑中拉近距离,从中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3.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放下老师架子,做到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学会心理换位,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比如,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失恋啦……”如果我一味地对他讲:“好女孩多的是,不要吊在一棵树上,谈恋爱早了不好……”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站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或许他根本不需要你给建议,只是诉说。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再次,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儿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相通。

四、结论

教育工作是学生和老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化.教师素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王换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5]卢洁芳.《师生关系实质新观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 教育 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1:《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 教育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 社会快速 发展 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 质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 现代 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的效果、获得教育成功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认为 :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 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 兴趣 爱好 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 工作中,用看、聊、访的 方法 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 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 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 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 自然 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 教育 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 文献 : [1] 教师 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 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 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 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2):34-40.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建立 良好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处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尴尬境地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的行为,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死板、枯燥。而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作为学生则应将个性智能和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避免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学习风气的产生,要敢于创新。因此,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教师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据有关调查报道现如今是“知识传授的 渠道 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却在不断缩小”。其实,学生步入校门,对老师持有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老师是他们的榜样,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他们愿意学,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时间久了,学生与老师熟悉起来,他们获取地知识逐渐增多,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尔尔”的想法。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就要不断“充电”,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现代社会的教师光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而应该是一个“自来水的加工厂”,随时注入新鲜的水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课堂作为重要的 文化 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必定不会“使人昭昭”,如果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天文地理、科学艺术信手拈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良好的风范。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偶像,作为朋友。如此,师生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改变与学生的接触方式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班务活动,顶多加上个别谈话。而学生展示真面貌的时段往往不在此列,教师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了。因此,班主任应当千方百计巧妙地接触学生,创造能够让学生讲真话、表真情的契机。传统教育中,师生的接触总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另外,在接触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总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考虑得多,很少有意识地去“方便学生”。 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赏识教育,改变师生关系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人在社会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赏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曾经有过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在选拔班干部上,我注重选拔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并且强调随时可以更换,谁有能耐都可以当;组长轮流当,并定期评选优秀组长、班干。创造民主气氛,不把班级变成“一言堂”。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促使学生自激自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 总之,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是保障。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只有本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一颗心去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论文篇3:《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2. 容易导致僵化师生关系的说话方式 3. 教师讲奉献心得体会 4.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5. 师生关系教师演讲比赛主持稿

  • 索引序列
  • 研究师生关系的论文
  • 美国的师生关系研究论文
  • 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论文
  • 国外有关师生关系的论文研究
  • 良好的师生关系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