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学困生研究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学困生研究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

关于学困生研究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一、障碍消除: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过多地经受了学习失败的体验,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学习动机不强,信心不足,热情不高,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前提。

(一)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学困生普遍存在动机不强、动力不足。激发学习动机,首要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一要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校学习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长远动机;二要了解各门学科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有关知识的具体意义,以提高对相应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性。这样,使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既是自已切身利益的需要,又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积极进取心态替代惰性心理,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树立学习信心。尽管许多学困生对学习上的失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要使他们消除自卑、树立信心,首先应明白道理,教师要引导学困生认识到每个发育正常的人都有着雄厚的学习潜力,没有天生的“聪明”与“愚笨”之分,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强,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其次要体验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增加他们成功的心理体验,分享满足的心理感受,久而久之,就会弥补自信心丧失的心理创伤,逐渐树立自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如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不用提醒,也能专心致志,是因为有了兴趣。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学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培养学习兴趣是促使学困生由“苦学”变成“乐学”的'一个有效手段。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把学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四)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即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使其受益终生。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体验使得他们很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客观地自我评价,找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自我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调控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一方面,坚持悦纳原则,教师不仅要善于愉快地接纳每一个学生,而且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悦纳情感,使学困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制定目标及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学困生保持适度的学习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效;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将心理活动与行动效果紧密结合,学会总结学习失败的教训和进步的经验,增强自我约束、监督和调控能力,促使学习不断进步。

二、外因影响: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环境育人是一种非常奏效的无声教育,运用得当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能激励人朝某一个方向去奋进去努力。因此,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优化学习环境,克服和避免各种学习困难诱因的产生,是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的重要条件。

(一)正面肯定每一个学生。教育最大的责任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重、自强的良好品质。对待学困生,教师需要牢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古训。因为积极的鼓励总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欣慰,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动力;而消极的惩罚带给人更多是回避和退缩,使人失去自信,失去乐趣。所以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总是立足于从正面肯定,积极强化,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以唤起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减少失败给他们的打击,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

(二)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学困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也样样差劲。教师要用慈母一般的心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禀性、兴趣、爱好、特长和长处。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发挥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和长处,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正面表现自己,如让他们担任出墙报、做值日、检查督促卫生保洁等工作。使其从自己在老师帮助、鼓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长于别人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肯定,反过来更好地促进学习。

(三)营造“帮学”氛围。教师可以鼓励本班或高年级的学习优秀者与学困生结交朋友,并向他们交流学习经验与方法。这种努力不仅使后者在学习方法上乃至具体学习上得到帮助,还可使他们感到受尊重与信任,有助于摆脱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的自卑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和集体归属感使学生一直处于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缩小班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学习及心理上的差距,优化学困生的转化条件,避免他们成为“尖子教育”的牺牲品。

三、操作路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如何学习,是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里的一个响亮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学习困难,就只满足于向他们灌输知识,殊不知灌输的结果,只会使他们越来越被动,甚至越来越反感。因此,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内容。

(一)紧密结合学科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在指导学困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怎样阅读、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怎样复习和做练习、如何掌握记忆的技巧、知识的组织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困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近来的学业成功得益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就会增强学习动机,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强化学习技能训练。帮助学困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应用性知识,也是一项心智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训练,将学习方法转化为习惯或能力,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由此,对学习技能和习惯欠缺的学困生,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技能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多次在教师或家长的直接帮助和监督下进行学习,甚至需要手把手地示范、陪读、检查或另加作业项目等,以使受到训练的学生获得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这种训练需要教师或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习方法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应用,及时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思考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哪些方法对自己不适宜,逐渐“自悟”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困生设立学习目标,而目标设立的基本要求是适当和具体化,因为适当的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内部动力,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加快各方面的进步;具体化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初始阶段就能体验获得成功的感觉,从而有信心逐步承担起更困难的学习任务和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因此,在确定目标时,需要教师与学困生共同探讨,共同协商,在全面了解、深入认识学困生现有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设立既有利于他们发展提高,又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学习目标。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学会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困生需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主要努力的方向包括:克服懒惰习性,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克服害羞心理,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克服粗心大意毛病,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克服学习拖拉习性,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克服依赖习性,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克服学习骄傲情绪,养成虚心好学的习惯;克服学习盲目习性,养成科学安排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学生会终生受益。

归论:

帮助每个学生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正确认识学困生现象,承认差别,承认过程,深入到他们心灵深处,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内化,开发他们精神世界的宝藏,选好促进其进步的突破口,因势利导,为他们早日成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国力由弱变强,国民由穷变富的原因,教育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开发出强大的人力资源.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把那些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差生及时加以转化,坚决杜绝低文化、低素质状态流入社会,以避免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优化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数学学困生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数据显示: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近30%的数学学困生,大约涉及6000多万个家庭,即全国有6000多万个独生子女的双亲为其子女的数学学习差而困扰,他们中有很多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子女数学学习上的困扰,必将分散他们做好工作的精力.数学学困生问题,或许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样看来,成功的转化数学学困生,受益的不仅仅是数学学困生,还有他们的亲人乃至社会.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听:我们的孩子在辩论争鸣;看,我们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鲜活,还时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这是令每一位教师都感到欣喜的事情。但当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审视的时候,不难发现,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上,是谁表现得如此出色,是谁把课堂气氛烘托得如此精彩,当然是优等生。那么,还有一些人呢?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吗?他们学会了新知吗?是否我们的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让学生“热热闹闹”地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后却不得不为课堂上许多没接受新知的学生费力地在补课呢?这样的审视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戒:应关注新型数学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群体的学习状况。[现象]1: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各种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孩子们变得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争论。看着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教师们自然十分高兴。但当我们低下头,透过如林的小手,便可以看到许多“安静”的端坐在位子上的“忠实听众”,这些甘于当听众的多数是学困生

我的论文是关于研究我们公司的

你的题目不适合本科生操作,题目太大,太空了,不够具体!或者是换一个题目,或者是继续完善这个题目!

我知道怎么肯定了解我来完成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资料可以在万方、维普、CNKI找到。 数据资料可以在百度文库、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对于这个题目,您可以根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来确定论文的具体写作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向和建议供您参考:研究资金周转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这个方向上,您可以阐述资金周转率的概念、如何计算和解释其含义。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资金周转率的主要因素,如企业规模、行业属性、经营管理水平等。分析不同行业、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在这个方向上,您可以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资金周转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行业、企业间资金运转的共性与特点。探讨提高资金周转率的策略:在这个方向上,您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探讨提高资金周转率的策略和措施。例如,优化库存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内部措施,以及改善资本市场环境、拓展融资渠道等外部措施。研究资金周转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这个方向上,您可以探讨资金周转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等方式,探讨资金周转率对企业利润、市场地位、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为企业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评估不同资金周转率水平的风险:在这个方向上,您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评估不同资金周转率水平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例如,资金周转率过高可能导致企业长期负债或无法承受突发事件,而资金周转率过低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错失商机等。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方向和建议,具体还需要根据您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制定。建议您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达到研究目的并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课程实施研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一、运筹学学科特点

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其核心是研究优化的理论与方法。运筹学内容丰富、分支众多,已经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领域:运筹学应用、运筹学科学和运筹学数学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运筹学课程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运筹学课程已逐渐成为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系统科学、信息管理、计算机、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运筹学课程必须既能满足理工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又能兼顾经管类等专业的要求。

运筹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量分析。 运筹学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和逻辑判断方法,对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化的决策支持。

(2)最优性。 所谓最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空间上来讲,寻求整体最优;二是从时间上来讲,寻求全过程最优。

(3)实用性。 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工程优化设计、工程优化控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治理等。

(4) 多分支性。 由于运筹学是面向实际问题的,因此运筹学形成了很多分支,而且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运筹学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模型、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排序与统筹方法、决策分析、动态规划、预测、搜索论、随机服务理论和可靠性理论等。

(5)以计算机为工具求解问题。 由于实际问题通常变量较多,运用运筹学理论手工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且常常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应该借助于计算机工具求解。实际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本校的运筹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理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管理学科专业(包括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管理专业)以及工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源,管理类专业中除部分专业为文科生源,其余专业又为文理生源兼有。相比而言,理科生源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如何做到在同一时空内,让学生们都能认识、理解、领会和掌握该门课程,并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尝试与改革。目前,我校在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日益增强,只对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它课程则仅仅追求达到学分要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难主动和教师形成互动,整体学习效果一般。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计算方法和步骤也采用死记的方法。

2、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运筹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很多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法,教学手段不够灵活,信息量少,如讲解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方法时,一节课画一张单纯形表,解一道迭代三次的题目时间可能就不够用了,教师只在黑板上孤立的画表格,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师生互动性差,教与学信息反馈不及时,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教师是重点高校数学专业出身,在给本科生上运筹学课程时,过多注重定义的解释,定理的推导,手工演算的培训上,对应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授不多,从而造成学生对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求解方法多有较好的掌握,但当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却都显得茫然无措。很少有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不会用运筹学优化软件(如lingo、lindo、mathematic、matlab等)求解最基本的运筹优化问题,更难去解决实际问题。

4、课程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以学生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效果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会套用书上算法,机械的进行手工计算,忽视了运筹学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偏离了运筹学的本质。

三、教学改革建议

1、分专业教学,体现专业特色。

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运筹学知识,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并有所侧重,如应用数学专业更应强调运筹学数学和运筹学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算法的证明和原理推导,还应具有一定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运筹学的基本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掌握课程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及其应用;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更应强调运筹学应用和运筹学科学,教学目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本方法的应用上,使学生通过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多种灵活多变的实践方式,解决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教学手段、方式进行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时,对于举例求解约束条件只有两个的例子时,可以选两个层次不同的同学当堂练习,启发学生用图解法求解,从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2)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突出应用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板书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段休息、思考准备的时间,但有时显得单调和低效、课堂信息量少,而且可观性差。对于运筹学这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推理和运算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组合应用,实现运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须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最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交互式教育,使学生及时了解运筹学发展动态,领悟新思路、掌握新方法,增强运筹学课程的前瞻性和应用性。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好地为实际应用服务。

(3)改进教学方式。

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为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计算机实验、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能较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动态,为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性人才打下基础;开展计算机实验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创建计算机能识别的运筹学模型、编写运筹学算法程序和运用计算软件去求解模型这三个环节去实现;参与社会实践则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筹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生产实践的活动中接受检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本课程的实践需要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获得成就感。

(4)建立多种联系方式和学习的平台。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以学校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起师生交互式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将电子教案和其他教学资源放在网络系统里,供学生查阅、复习或下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给学生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通过qq,e—mail等现代科技技术加强联系,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大案例分析和建模培训力度。

单纯的讲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例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运筹学在理论上很完美,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目的性。第二,真实性。第三,结果的优化性。加强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筹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而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都来自于运筹学的内容。目前来说,建模竞赛几乎受到了所有高校的高度重视,我校从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将数学建模带入课堂,适当介绍建模竞赛的历年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竞赛,通过竞赛来带动运筹学的教学。

4、改变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但是传统考试方式考核的只是理论知识与解题技巧,而运筹学的考核重点应该是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与其他课程相比,运筹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用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算法的理解及应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的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应用运筹学理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几道应用型的题目,并且只建模不必非求出解;创新能力考核主要是通过布置几道优化方面的数学建模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优化方法求解,不仅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能运用相关优化软件求解出精确的结果。

5、适当介绍分支由来和现今理论前沿。

不同的运筹学分支有各自的特点和经典方法,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非线性规划的kuhn—tucker条件,对策论的划线法,这些经典方法都有着各自的创始人和来龙去脉,通过对各分支名人和历史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把握运筹学的发展史,从宏观上对运筹学各个分支有整体的认识。同时,通过名人的介绍还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运筹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对运筹学课程教学做一系列的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既掌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 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令人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取向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进程,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评价取向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3分);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3分);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性格。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3分)。

浅谈自由教育视域下的蒙台梭利课程及其启示论文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是西方历史上继福禄贝尔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将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研究,于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进行长期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构建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自由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卢梭等人关于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于此,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曾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幼儿教育改革,直至今日,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教学仍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自由:蒙台梭利教育的理想诉求

什么是自由?自由与教育是什么关系?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精神实质何在?这是我们关于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研究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自由”的基本概念

“自由”,一个美丽且使整个人类向往的词汇,更是历史上中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与讨论的焦点。以思辨的方式,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康德和黑格尔在理论上对自由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彰显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争。北京大学王海明老师在详尽探讨西方历史上“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辨析后指出:“自由,就其本身来说,就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就是不存在外在障碍因而能够按照自己意志进行的行为。”自由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为达到“自由”需要三个条件:行为的主体、不受限制、想做或不想做的事件。

(二)教育对自由的追寻

自由不仅是人的存在标志,甚至是人成为人乃至人的全部之特质。自由之人能够达成其内心需求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融合,进而创造文化改造世界。然而历史警示我们,在自由化的进程中,自由人往往被残酷的外部世界所奴化,人失去自由失去个性。教育的价值就是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由,成为真正的自由存在者。自由使人性得以解放,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形成,人性的解放是其基础,教育对自由的追寻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因而,对于自由与教育关系人们形成了普遍的共识,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成为人实现自由的必要途径。

在西方历史中,最早正式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当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倡导的自由学科其核心是人的理性之发展,目的是要在具备闲暇时间的前提下获得高深理论知识,达到道德、智慧及身体的和谐发展,并形成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分。加上这一时期的“七艺”课程为自由教育思想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被堪称古典的、完美的教育。文艺复兴以后,自由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文特征,要将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人性的独立自由。在课程体系中,发展了“七艺”课程,调整了中世纪的神学内容,以自然和人本身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文学科,从体育、智育、德育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界定,集中反映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对儿童的热爱。

(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的内核探究

当历史跨入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时期,教育学者们将目光转向了对儿童本性及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表征着科学教育学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蒙台梭利在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经过4年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观点,在她的著作里蕴涵着深刻的自由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儿童具有“内在生命潜能”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从生物学角度来认识“自由”叫,认为物种的固有特性不会改变,它们只会稍有变异,教育不能创造生命,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命的存在方式。儿童的生长不是因为给予了它充足的营养,而是他潜在的生命在发展,是因为生物学的规律在指引着生命本身发展着。在这里,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自我成长的个体,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发展的潜能,具有“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曾说:“我们会注意到孩子有一种极力向外扩展的个性,他有主动性,他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并坚持做下去,他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来改变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并满怀喜悦地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2.“自由”与“纪律”同行

给予儿童自由,并不是让儿童放任自流。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儿童发自内心需求的自主活动,它并不排斥纪律。因为儿童的自由是有条件的,他不能损害集体的利益,要正确使用教具,除此之外的任何有益于儿童发展的行为,教师都应智慧地去观察和理解儿童,为其自我教育提供条件,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那么对于纪律如何理解呢?蒙台梭利曾说:“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的概念既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这不同于旧式教育中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3.首次提出“工作”的概念

“工作”是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同于成人的工作。儿童的工作是自由活动,是其内在发展的需要,不是强制的,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成人的工作要遵循社会规则和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蒙台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概括了儿童工作的特点川:第一,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本能需求;第二,无外在目的,以自我实现为内在目标;第三,是一种创造性与建构性工作;第四,须独立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以环境为媒介来改造自己,形成自身的个性品质;第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由此看出,儿童的工作具有自由、独立、自主的特点,是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3至7岁的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她的“儿童之家”里“有准备的环境”为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提供各种工作,在工作中将儿童的活动与周围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的内在潜能通过外在的自由活动自发地表现出来。

二、自由教育: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中的灵魂

蒙台梭利课程作为蒙台梭利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倍受关注,蒙台梭利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儿童健全人格。自由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在指引着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使儿童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一)游戏是儿童学习经验的组织者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强调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课程组织者,而突出了游戏在课程实施中对儿童学习经验的迁移和建构。蒙台梭利本人对游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蒙台梭利著作中反映的是她对漫无目的的闲暇游戏的反对,而是宣扬以现实为基础的有意义的游戏,并提出游戏是儿童身心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认为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只有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才更符合儿童内心发展的需要。但儿童自由选择游戏的场所和游戏材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对儿童来说是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自由选择的游戏应具有秩序感和目的性双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蒙台梭利创设了许多游戏活动来训练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在感官训练中,进行“找朋友游戏”、“蒙眼游戏”,数学区有“邮票游戏”、“蛇形游戏”、“做数字卷”等等。游戏可以使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材料的设计者和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指导者,而儿童经验的真正组织者和课程的真正实施者是游戏。

(二)主张区域教学,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区域教学在各国的兴起源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生活区及科学文化区5个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区域教学,而大部分情况下需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教学。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在蒙台梭利教学环节中,除了主题活动,“自由选择工作”中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愿自由自主地选择某个区域的某个教具进行工作,而教师作为观察者并进行个别指导。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蒙台梭利课程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个别指导做保障。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在蒙台梭利课程实施中,区域教学的开展一般与主题活动密不可分,通常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各区域教学内容融合其中。各区域的教学内容为主题活动目标服务,而主题活动目标也成为各区域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融合了各区域教学内容,很好地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升。例如:以“圣诞老人的礼物”为主题活动开展的各区域教学,在感官区可投放各种圣诞节礼物的配对或者“神秘袋”的活动,在数学区可创设一个在圣诞树上挂苹果的活动进行数数练习,在语言区可选择几本关于圣诞节的绘本进行阅读并讲解圣诞节的来历,在科学文化区准备各种彩色纸张和笔制作圣诞节礼物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等等。总之,这样的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在主题活动的指引下,儿童可以自主地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开展各区域的活动。

2.以个别指导做保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敏感期在具体时间上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表现出每位儿童会有其独特的内在需求。因此,蒙台梭利教学中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关注到每位儿童,特别是在“自由选择工作”教学环节中,儿童可以不受课程领域的限制自由选择工作,自主确定完成工作的进度。在具体活动中,还可以将儿童分组,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儿童完全由自己决定工作的内容、时间、频次及工作合作伙伴,能够使儿童获得个性的发展。教师会在不影响儿童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指导儿童对教具的正当使用,这里所说的正当使用是指儿童不能破坏教具、乱放教具,同时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适时地介入指导。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个别指导能够关注到每位儿童的个性需求,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以形成。

(三)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环境”要素。她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开发儿童的潜能,使其获得自由发展。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在蒙台梭利看来,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动物,首先是具有自然本性的自然体,对待儿童的生命首先要将其看作植物动物的生长,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满足其身体发育,儿童的精神生命更需要与大地万物的融合满足其心灵慰藉。因此,要创设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在蒙台梭利课程中为儿童准备的环境应该是物质环境及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的。

1.创设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中所关注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其中以蒙台梭利教具为代表。教具是为了儿童的“工作”而设计的,它也被称为工作材料。蒙台梭利课程内容就蕴涵在教具中,共分为感觉、数学、生活、语言和科学文化5个领域的教具。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具的选择和安排应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如幼儿园小班应以生活区的教具为主,因为小班的儿童需要生活自理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儿童在操作教具过程中需要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协同合作,因此在中班应选择大量的感官区教具,尽早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为其他能力特别是智力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到了大班应以数学区、语言区和科学文化区的教具为主,这时的儿童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当然这三个年龄段课程内容的安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划分的,在某一个阶段以某一个区域为主的同时,考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将其他区域的一部分教具也要投放进来。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安排不断调整教具材料的投放,以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儿童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

2.创设心理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重视心理环境的准备,它包括教室布置及和谐师幼关系。一方面,在教室的布置上,她强调一切遵循“自然”。教师要考虑房间是否适合于孩子们使用的,桌椅是否符合孩子的身高,是否便于孩子移动,教具孩子是否够得着,教具是否适合孩子使用……整个房间应该是为孩子设计,并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潜能才能自发地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其天性才能自然地流露。蒙台梭利谈及教室环境布置时强调教室内每样物品都应有自己的固定位置,为儿童营造的是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为儿童形成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室环境一定是自由的、有秩序的、温馨的和吸引人的。另一方面,在师幼关系的建立上,蒙台梭利对教师角色和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蒙台梭利教师是儿童自由活动的保障者,教师要明确其任务是为儿童准备适宜的环境,排除影响儿童自由发展的障碍,激发儿童潜能。因此,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这样的气氛下儿童才能获得自由发展,才能实现自我教育。

(四)“无奖惩”是蒙台梭利课程评价的主题

蒙台梭利曾猛烈地抨击旧教育中用奖励和惩罚来诱惑和强制儿童服从的做法,提出了“无奖惩”的教育,主张儿童“自律”。当然自律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有准备的环境,如“教室常规”,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制定的,当儿童违反教室常规时,儿童会自然地接纳违反教室常规带来的后果。在教具使用过程中,教具本身存在自我纠正,教师无需提示“你做错了”或者是“你太棒了”,对于儿童的成功,教师可以给予微笑并引导儿童回想是怎么做到的来总结成功的经验,使儿童获得自我的肯定,而不是外人给予的赞许;对于儿童的失败,教师仍然给予微笑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蒙台梭利的“无奖惩”评价更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更能反映儿童发展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展示着最自然的最全面的特征,同时,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儿童的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为教师进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依据。

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自1994年正式传入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如何使其经历了百年以后适用于我们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必将要考虑其本土化问题,必须要将蒙台梭利教育中的合理要素借鉴过来,逐步完善自身的幼儿教育理论。

(一)尊重儿童,追求儿童整体人格发展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中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源,这是一种现代的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显然,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教育模式己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渐渐认识到,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为本,并且以儿童的整体人格发展为宗旨。只有尊重儿童,才能了解儿童,才能研究儿童的内在需要,教师对待儿童不能以成人的要求为标准,无须严格的纪律,教师只须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自由地发展,其整个人格特征必将自然流露。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构建和谐师幼关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丰富的知识容量使得幼儿自身具有了现代化因素,此时的儿童比其他任何时期的儿童对自由平等的需求更高更强。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抛弃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教师应扮演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从而与儿童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依据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这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当前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的精髓,参加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幼教工作的热爱,了解儿童的需求,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具有创新精神,结合幼儿园实际研发儿童工作材料等等。

(三)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使每一位儿童都获得发展

早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个别指导的教学形式,如孔子的“因材施教”。但它并不是人们认识教学规律积极创造的产物,那时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已只不过是适应古代极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面产生的。目前,集体教学仍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般会将儿童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所明确强调的。众所周知,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特征平分秋色,在幼儿园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位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

(四)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注重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纲要》中将教育评价专门作为一个领域进行阐述。事实上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仍然没有一个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蒙台梭利课程评价理论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不断追求,发展性评价成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趋势。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档案袋评价运用广泛,作品取样系统也在一些幼儿园尝试开展,虽然在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儿童的评价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智商分数的足迹。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对评价方法本身的把握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似乎还没有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完全走出来。我们应打破传统观念,科学地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前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论文研究启示

说到学习,大家是觉得很快乐呢,还是很辛苦?可能有时候觉得很快了,有时候很辛苦。现在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启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吗?不是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初中的中学生,18岁以后要参加工作,50岁的老人都还在学习,所以说:“书是读不完得,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年纪,学习永远都是学不完的,所以我们要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作文怎样写才能写好。比方说:作文要写具体,写真实的事情。”有人说作文一定要有比喻句,设问句、拟人的修辞方法等。还有人说可以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我还要说明一点:“作文就像你喜爱的书,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作文要把它写得美丽、动听、像一首歌。”那么课外书对我们有没有帮助?有一些人说:“课外书可能对我们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些人说:“课外书嘛,对我们可能不但没有一点帮助,有的还有些毒害呢。

· 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论文都总结的话,就要把之前那个看的你说你所那个描述的事件的一个总结,以及你以后要对于这样的发展。

论文的研究与启示

· 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关于论文的研究意义怎么写呢?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而且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也要有详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作者的选题的意义所在。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写论文的总结报告篇一201x年5月30日上午,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了。当刘老师给我们送上人生的祝语时,一种即将离别的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开始眷恋培养我大学四年的母校,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过去的欢乐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我所走过的每条小道,每间教室都是那么的让人难以释怀,甚至,一草一木此刻都有了分别时难以割舍的眼泪。大学啊,当初充满憧憬的人间天堂;放飞梦想的游乐场;充满爱和善意的伊甸园,将与我永别了。人生不过一过客而已,驻脚不能永久,起航才是真正的目的。毕业了,青春散场了,而人生又踏上了另一个更加美好的征程。毕业论文的完成给我大学四年的读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预示着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里程。然而,毕业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顺利完成,虽说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艰辛的过程,但它是丰满的、充实的,让人引以自豪的。201x年1月初,我们开始了论文题目和导师的选择,我选择贺老师是因为她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深厚,待人和蔼。随后,贺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论题的解题和寒假任务的布置,较之别的组我们是第一个开始着手论文写作准备的,这与贺老师的治学严谨是分不开的。起初,在对解题上我和贺老师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出入,经过反复的探讨之后,结论是:我的论文重点是个人学习环境设计,即就是如何围绕博客来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贺老师还给我提供了一些国内外对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比较好的专家和学者的网站,指导我如何利用校园网中的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和收集Google、教育中文翻译、小桥流水等网站中的相关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源等等。我对贺老师所提供的这些丰富的资料在寒假期间进行了整理、分类、研读,并根据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写出了具体的提纲和撰写开题报告。201x年3月,我因找工作的缘故,没能和贺老师碰面,寒假期间的读书笔记、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的,而此刻和贺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主要依靠E-mail了。贺老师对我的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给予了一定的修改,比如论文提纲写的太简单,不够具体,重点不突出;开题报告中的任务要求和可行性分析部分不够严密科学以及文献综述中思维逻辑有些混乱等问题。我对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撰写。3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又非常艰难的一个月,真是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由于一边要为找工作而奔波,一边要为写论文而忙碌,工作关系到毕业后的去向,而论文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二者对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刻是论文的初写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论文提纲没写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于是我就努力克服困难与痛苦。为了能摆脱因找工作所带来的无奈与苦闷,我就使自己尽力的往论文里钻,以此来打发我那空闷、疲倦、伤痕累累的心灵,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3月中旬也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慰藉,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更好的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边工作边撰写论文。201x年4月,我通过与贺老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之后,在5月1日时我提交了论文初稿。从贺老师所回复的邮件中,对我的论文初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另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论文的大部分是陈述行的内容,真正融入个人的理解很少;论文结构有些松散,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不够,未能很好的理解博客文化与个人学习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格式不严格;参考文献也未标注。我反复的研读了贺老师给我所提出的宝贵建议,重新审读论文的题目并与贺老师及时的沟通,于201x年5月20日,我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论文二稿,贺老师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较之一稿有了很大的突破,不足之处就是细节上的问题太多,另外,对我所设计的基于博客文化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个人学习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论依据及技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支持。贺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关怀。201x年5月25日,我上交了论文三稿。贺老师对我的这次修改很满意,说注意一下格式方面的修改就基本可以定稿了。当我从电子邮件上看到这些文字时,我顿时很欣慰,也感觉到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看到自己所设计的有关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图时,很自豪,很满足。5月27日终于定稿了。28日早上我匆忙的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时间很紧迫。我反复熟悉和研读了我的论文内容,做了答辩时所必须的PPT文稿,同时也猜测了一下评委老师会问到的问题。答辩时虽有些紧张,但基本还算满意。这就是我大学四年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很艰辛,但也很幸福和自豪。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所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我的导师贺平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

首先,启示或者说结论,是毕业论文“起承转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个“合”字,也就是说,它跟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是相互呼应的,整篇论文的结构应该是“总-分-总”或者递进与分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把“合”字作为写作结论和启示的原则。但是,毕业论文也是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的,本硕博学位毕业论文写结论和启示的时候,三种方式是全然不同的,这必须按照三种不同层次来逐一说明。其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与启示。本科论文的篇幅一般小于2万字,而结论与启示部分基本写作也仅占一千字到三千字不到的篇幅,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和目的,目的在于简要归纳你在这篇论文当中得出了什么与前人不一样的结果,也就是对照和归纳,说明自己的贡献,以及对后人继续研究的意义和延伸。这个地方的原则是”合于结构“,你可以官话套话也好,但是必须与你前文的经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相合的,相互继承的观念。其二硕士毕业论文的结论和启示。硕士毕业论文一般在三万到七万不等,这个结论启示部分可能要有专门的六千字到数万字来归纳,那它的重点就在于“合于主题”,这就需要你必须从本科阶段的认识更进一步,不仅促进整个论文框架和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必须进一步突出主题,突出对主题的再反思,而不能仅停留于结论的表面。在这里必须叩问,我在研究中到底得到了什么深刻的感受,到底如何有别于我以前的认识,或者如何有别于自己在刚接触时受到别人给这个主题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学会这么问问题,这个结论启示写作基本就成了。第三博士毕业论文的结论和启示。对于硕士来说理解博士的结论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可以帮你更进一步地写作结论。博士阶段的核心方式是“合于概念”,因为越是到论文的创作的后期,越要“以小见大”,越要学会“小题大做”,这个时候,从某个概念出发写作一个主题成为其必要的且必然的一种学术能力。而“合于概念”正是在这里探索第三问,我主题之中的概念组合是否合理,我这里想要突出的某个词的内涵是否与前人不同,颠覆的是否合理,是否应该进一步明确,这样的明确能给学界带来什么价值?“合于概念”就是帮助我们返璞归真,凝聚关注点,把小问题做强做严谨。

  • 索引序列
  • 关于学困生研究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 我的论文是关于研究我们公司的
  • 课程实施研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 论文研究启示
  • 论文的研究与启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