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农业效益化研究论文

农业效益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农业效益化研究论文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论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引起相关产业成本的降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带动相关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滚动效应,使得相关产业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效益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成本中物质资料消耗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料的质量和价值水平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农业经济效益受许多因素影响,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制约因素

自然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是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贫乏或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的自然生产率的高低,从而决定着农业产量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

农业生产投入

成本和经济效益构成农产品商品的价值,成本与经济效益在价值中处于此增彼减的矛盾之中,成本低则经济效益高,成本高则经济效益低。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努力降低单位农产品的成本。单位农产品的成本与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直接因果关系。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会带来农业生产力的递增、递减或不变三种状态。最佳的农业集约度,能实现单位农产品成本最小,经济效益最大。

农业经营规模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不同的农业经营规模表现出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同的结合度。它们的有效结合程度越高,各生产力要素的利用越充分,经济效益就越高。相反,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程度越低,其中有些生产力要素的利用就不充分,经济效益就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和农户既是农业劳动者又是农业经营者,他们既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又要销售农产品,两方面的价格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高低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成反比;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成正比。

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农业先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物质技术现代化。两者对实现农业高产、高品质、高效率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时,要正确处理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三者关系,尽量实现三者的高度统一。在三者难以兼顾的条件下,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优先位置;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增产减收的农业技术。

实行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作业环节多,成本高,有机质还田量低,耕层结构变差,资源能源双消耗。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比较有如下优点: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水土流失80%;减少大风沙60%左右;提高水分利用率17%~25%;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节约人畜用工50%~60%;提高经济效益,收入增加20%~30%。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是等量投入获得更多产出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应根据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把各种农作物和畜群布局在自然条件最适宜的区域,充分利用各地的生产实际,提高农作物和畜群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优化专业区域结构,把农产品的生产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适宜区域,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开发农副产品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农村教育科技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科技事业,既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广大农村,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农业科技推广事业,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成为科学种田和科学养殖的能手。

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农业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体系才能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市场保障。

加强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在市场竞争中,农民得到公正的待遇,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条件。国家对农业的合理保护,使农业经济效益在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农民与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增强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和发展农业的经济实力。当前,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农民实行自我保护等,并使主要的农业保护政策法制化,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积极加强对农业现代化最新知识学习,努力探索适合在本地区使用的各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和方法,更好的发挥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不断促进生产、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作用,切实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是周口市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1】关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周口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村面貌变化较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但是,就周口市农业收入现状来看,农民收入趋缓,收入渠道狭窄,农业经济增长乏力等一些现实问题。

一、周口市农业经济效益现状

1.农民收入现状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752元,增长。

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808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57元,增长6%。

其中来自第一产业收入2290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89元,增长4%。

第一产业中:农业收入人均1953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05元,增长。

批零贸易业、饮食业纯收入增长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012年,农民批零贸易餐饮业纯收入人均316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11元,增长,远远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全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向好的趋势和态势,是近年来发展质量最优、效益提升最快的一年。

周口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5亿千克大关,达到亿千克,连续九年丰产增收,周口市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8个县市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影响农业经济增加的因素

(1)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下滑。

其一,因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丰年有余,致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副产品出口受阻。

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

其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使农民增收大打折扣。

(2)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业产业链条短。

农副产品品种落后,科技含量低,且一直处于低价位销售状况。

(3)种植结构调整缓慢,农民收入构成不合理。

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比重高,经济作物比重低。

二是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占、和。

在一产收入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分别占、和。

(4)农业投入不足,科技棚架严重。

(5)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小城镇带动力弱化。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问题。

二是具有龙头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基地少,不能带动大量的农户进行规模生产。

三是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6)“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负担仍然较重。

另外,许多群众反映,由于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时有出现。

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从周口经济发展现状看,还存在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对国家和省财政依赖程度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因素。

要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最根本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的契机,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和条件,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

所以,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1.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大,2011 年底,我市农业比重仍然超过20%高位。

因此,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就必需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通过兑现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科技兴农、保证政府服务等措施来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的稳定。

其次,积极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让他们为农民提供便利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不断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第三,利用招商引资来改造、提升农业,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因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规模效应、增加土地产出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规模生产、龙头企业引进,实现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分离出来,转移出来。

2.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

2011年,我市工业化率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因此,我市工业化进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十二五”期间,我市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发展的推进期。

这就需要:一方面要改造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我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多,201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大类中大部分行业是传统行业。

因此,从传统优势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入手,强化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现实选择。

通过对主导行业、龙头企业载体,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3.突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比重。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

服务业是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发展速度不快,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长,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加大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我市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但目前产业规模还不大。

在旅游业方面,我市存在点多、分散,单个景点内容含量不足等现象。

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丰富各景点内容,加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合作、沟通和联系,打造周口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充分发挥各旅行社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快速做大旅游产业。

4.加快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注重创新能力培育。

2011年以来,周口市把产业转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依托资源和承接思路,加强承接能力建设,使承接转移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链,带动了就业,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如: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和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省政府评为“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和“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在招商引资中,要紧紧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按照经济转型要求,充分发挥我市资源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等优势条件,促进高端人才和科技资源等高端要素向周口集聚;引资要侧重于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和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项目,努力做到在发展中转型。

注重要素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水平,提高引资竞争力,政府应研究出台更多政策,鼓励、支持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有能力的“能人”和企业创业、做大、做强。

5.探索金融业制度创新,促进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

我市民间资金比较充裕,截止2011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增长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亿元,增长。

金融机构应积极推进地方金融制度创新,努力促进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向产业资本转化,为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提供合法渠道。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政府存量资金运用渠道,借助金融保险工具创新,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要结合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设立产业资本平台(如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兼并、新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发展。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

6.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

我市2011年城镇化率仅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我市城市化率明显偏低。

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障碍。

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潮流日渐浩荡,既有田园气息,又具城市文明,中原大地风生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缩影,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河南的先行实践。

我肯定可以农村好的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立足之本,其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能称为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我国在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都与之相差较远,加之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不够集中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业经济造成制约。由此可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刻不容缓,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1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经济,不仅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在实现社会公平效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以农业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一旦农业经济落后势必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另外,我国农业人口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结果可知,我国农业人口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农业劳动力市场十分广阔。鉴于此,可知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中央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并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且结合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创新农业技术和模式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状态,一些较发达地区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然而完善的农业经济需要与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尚存缺陷,有待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劳动力,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比例依然较大,其社保制度相对以前来说大为改善,但依然不够健全,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养老有形无实,这使农业劳动力无法安心于农业生产,一部分年轻劳动力放弃农业而进城务工,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我国今年来比较重视工业化生产,使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精力分配较少,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程度相对与工业来说较为缓慢。农业经济结构在比较单一,网络化也较差,使农产品的市场扩展受到阻碍。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质量低、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等问题,农田灌溉水质较低,电力较低等问题都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另外信息化覆盖面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模式的生产经营是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较慢的直接因素。由于区域性所形成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充分说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区别,在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一些落后地区则依然受到传统自然经济影响而进步缓慢。其次,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的导向性不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与制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未像计划一般顺利。加之一些农村党组织相对不够健全完善,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较低,使村级建设发展较慢,进而影响惠农政策等的执行,致使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3我国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是时代的要求,只有着力将我国农业经济打造为具有市场化、科学化、商品化以及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特点才能高效快速地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其均有适应自我国情与发展状况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可知,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才是发展之道,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

我国未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土地资源广泛开发,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土地与环境资源保护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科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多品种农业经济作物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目标。并通过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来开发周边产品,如农业观光旅游、农作物文化节等项目,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充分开发利用,进而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同时也是我国生态农业经济转向新阶段的标志。

多元化立体化农业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所谓立体化农业经济,就是将生产空间划分出空间层次结构,分别在广泛性、深度和高度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开展相应的农业经济项目,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这种多元化的立体农业经济模式相较于传统平面型农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并成功使各层次间的多种农产品供需形成良性内部循环,并且一些项目搭配还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

我国未来发展将趋向于科学化集约型的农业经济

集约型农业经济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型农业经济大致分为劳动集约、技术集约和资金集约三大类,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多以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资金集约则依然还在进行试点实验中。劳动集约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为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技术集约则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劳动技术集约化,生产意识生态化,生产设备的科技化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化。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已走在高效高产的道路上,全面实现科学化集约型农业经济势在必行。

4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在,只有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地位大幅提升。以下针对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措施,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

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基本情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来对农业加以改造、对新型农作物加以研发来提升现代农业体系、用现代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来管理引领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的水利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需要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步伐,进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化力量不仅能充分发挥扩大农业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优势,更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农业产出率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关键因素。科技兴农战略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创新农业体系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变革。鉴于此,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速度以保证农业技术的研究创新能使科技发展适应农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交流与推广活动,将新技术新观念渗透到一些落后地区中去,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基础与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通过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和有效统筹,配以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未来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国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并配以立体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先进观念,将推动我国尽快迈向成熟的现代化农业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唐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农业经济,2012-04-15.

[2]关明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3-02-15.

[3]许卫星.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05.

效率与效益研究论文

一、老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按部就班的生产组织习气会时常出现计划经济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都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安排,直接控制企业的行为,企业只要按政府指令走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企业自主思考和解决什么。尽管我们搞市场经济已近二十多年了,但由于国企特别是老国有企业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惯性东西,时常会跳出来制约企业发展,在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尤为突出。(1)等、靠、要思维总会做怪。表现在往往市场部门千辛万苦把订单拿回来后交给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则不慌不忙,总以自己节奏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分厂车间更不会提前介入,总等你安排,靠你推动,要你政策,方才行动。(2)一切唯计划是从,生产过程缺乏主动性。因几十年一惯制养成只认计划的习惯,在生产过程中即是发现什么问题也不会主动去沟通和解决,而只是保证自己按计划做就行了,根本就不讲计划只是指导,实际需要的是如何多快好省地把生产任务完成。二、市场经济对生产组织的要求最大特点是快捷、高效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经济,一切讲求效率、效益,只有你的产品或者说你的生产活动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会有生存空间,否则你的生产只是白生产。在此情况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组织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1)交货期短。任何一个客户总不想把自己的资金链拉长,多半是随要随买,这就决定了客户要求交货时间紧迫,生产厂家面临能否在短时间内交货的考验。同时生产厂家不仅是客户的供应商,而且是客户生意合作者,只有客户赢你也才会赢,这样缩短生产周期是每个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取胜必须而为的事。(2)产品转型快。如今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工艺、新需求在不断出现,并且任何企业都想低成本、高效率运转,这就意味着客户总喜欢能满足新需求的产品,相应下生产厂家就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否则你的企业就会失去市场。而新产品一上,你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也得跟上,以适应产品转型的需要。三、老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途径世上事情只有变才会通,不变则会死。老国企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胜,你就得变。笔者结合自己在生产管理实践,从生产管理者角度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不断努力。(1)要从观念上转变。在战略上要站在全局上考虑企业的生产管理,切实将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观念上来,筹划生产组织方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如何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在战术上要在生产系统不断探索和建立有效地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生产计划的管理协调职能,使生产组织中人员、设备、资源有机的协调统一,不断进行生产流程和组织机构的优化,达到高效运转的目的。(2)要运用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生产。生产活动是最具群体性活动,而对群体性活动的管理有效性,一直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命题,作为企业生产组织者就要不断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成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一是要根据企业实际,设置精干高效的生产组织机构。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产品快速交会市场,而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效率是设置生产组织机构的前提。要大胆尝试使计划管理、现场技术服务和生产组织过程及设备操作人员的有机统一性。二是在具体生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有灵活的方法与手段。即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以保证生产有章可循;形成工作计划、执行、检查、反馈闭环机制;对人对事奖罚分明;努力做到工具与技术优化。三是向科学的现场管理要效率。作为效率提升的起点,进行现场管理愈来愈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生产活动的重要切入点。从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准时生产、现场改善、5S管理等日本制造核心管理模式到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推行的精益生产模式,都集中在现场管理的实施和应用上,其中多数管理理念和操作工都可以成为效率改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改善作业环境,使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减少员工的疲劳感和对工作的厌恶感。进行5S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可使员工日益形成追求效率、效益的习惯。还有通过加强车间员工管理和设备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设备使用率。(3)在管理艺术上下功夫。作为生产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一股雷厉风行的作风,既要有勇于完成急、难任务的意志,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即做到心中有数,清楚了解生产工艺、设备性能,工序的瓶颈和影响生产进度的关键点。其次,要有统筹能力。会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不重要工作,把时间和精力应集中在重要工作管理上,能轻、重、缓、急把任务分派出去,做到管理有条不紊。第三,善于激发团队和广大员工不断进取。会运用有效的目标驱动、流程驱动、规则驱动、文化驱动工具以提升执行力,从而形成万马奔腾完成任务的局面。 提高生产效率要从观念上切实将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观念上来;要运用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生产;向科学的现场管理要效率;在管理艺术上下功夫。

对不起了!我无能为力,请另请高明吧! O(∩_∩)O~ (*^◎^*)

王传才认为:营销效益和效率是我们评判市场销售与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营销总监不仅要对定性的市场分析保持充分的敏感,还需要对营销市场业绩与市场效益的数字保持特别的敏锐!很多营销总监对于市场销售规范化管理缺乏兴趣,导致市场营销活动充满了机会主义色彩!要提高营销效率与效益,销售管理要逐步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行动,有预算有总结,有评估有改进,以实现目标创造效益为目的。

通过大资料分析平台辅助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中的资料分析,快速获取消费者对产品和营销的反馈,根据反馈资讯优化营销策略。

这恐怕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吧!10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行榜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货运系统” (Cargo Systems) 杂志每年会推出世界前100位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排行榜,这对集装箱码头经营商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工具,但是它在提供具体营运资讯方面仍然有局限性。 首先,全世界646座集装箱码头中的80%的码头吞吐量其实是相当小的,只有50万TEU或者更少。而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80%是由30到40个真正的大港口完成的。这些进入排行榜的100大港以及随后的更多港口,每个港口通常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码头。因此单从排行榜来看,这些港口内部各码头营运商之间在转口贸易以及进出口贸易或者集装箱尺寸方面的差异都看不到了。 其次,因为传统的TEU吞吐量的定义深入人心,中转集装箱计算为一次进口和一次出口,同单纯进口或出口的箱子来比较,显得很不公平。这种排名有点误导,比如在远东地区把上海港同新加坡港作比较。由于上海港的中转箱比重(40%左右)远远低于新加坡港(90%以上),所以如果按进出港口的自然箱来计算,上海港可能会超过新加坡港而名列世界大港的榜首。 第三,在评价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方面的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多式联运上。通过水运还是陆路进行集疏运,客户的要求完全不同。不仅在海运集装箱码头有一些基本的集装箱处理要求差异,而且在船公司也会根据不同的客户对道路和铁路服务的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服务。当然这些差异不只是在转运、转口贸易和驳船运输中,也存在于进出口贸易里,但是,不管采用何种集疏运方式,都存在许多独特的客户服务要求,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集装箱堆场的效率,这是对不同仓储系统的评价标准。 码头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性 作为服务业,港口不同于制造业。比如飞机制造业,对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力,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顾客(航空公司)会选购其中价效比比较高的产品或者说竞争力比较高的产品。但是由于港口在地域上有天然的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所以对于上海港和深圳港,比较这两者的码头生产效率就毫无意义。比如,不管上海港和深圳港排名次序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顺德生产的电器产品绝不会运到上海港出口;而昆山的集装箱也绝不会跑到深圳港去出口。码头投资商也绝不会根据你的排行榜来调整其投资的目标。因此这样的码头生产效率指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港口码头生产效率到底该同谁比较呢?显然,应该 是同一港口群内部各港之间的比较。 众所周知,近年来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内部各港口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有的港口群内甚至出现了压价竞争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来比较同一港口群内各港口的码头生产效率,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无论是 *** 、托运人、码头投资商、船公司,还是当地居民,都将因此而受益。 衡量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的首要标准就是区域差异性。远东的港口无法与欧洲和美国的港口相比。从表面来看,资金和操作成本也可能十分不同。因此,生产效率的比较应该是划分区域的,特别是拥有共同腹地的互相竞争的相邻港口之间进行比较才有现实意义。 事实上,一旦专门考虑泊位的吞吐量,资料的敏感性就变得十分明显了。因为在欧洲、美国以及远东地区根据所选择的不同的结果形式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而不是如预期的那么小。此外,极为重要的是,做出决策分析的关键就是将决策简单化。最成功的设计系统或产品往往总是那些简单的东西。因此,要评价不同码头之间的效率和效益并不需要很庞大的指标体系,而只要设计出够简单的单一指标。 集装箱码头效率指标设计 从系统设计角度看,一个海运集装箱码头有四个组成部分,即船到岸、岸到堆场、堆场到堆场、堆场到闸口。如果码头的核心是堆场,则其一方面与泊位相联络,另一方面与闸口相联络。因此,泊位服务以及闸口业务也许被视为评价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两个主要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堆场的效率。 堆场的效率是管理控制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这不是评判客户标准的关键指标。因此,如果分别以泊位与闸口为物件来分析码头的效率,就算同一个港口其结果往往也不尽相同。比如,南安普顿集装箱码头多年前发生的事件,闸口拥挤影响着整个码头的操作,人们称此现象为连锁效应。 虽然如此,我们认为泊位的生产效率是主要影响客户成本的因素。许多集装箱港口采用“每年每米泊位岸线的TEU”标准来衡量泊位的生产效率。只要一年内资本投资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分析用于内部测量评估港口变化,也是简单并且合适的。在同一座码头进行历史比较的时候要注意前后的可比性。如果增加一台岸边起重机,那么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这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减少工人的休息时间或减少机构改动时间可以提高工人的产出水平的话,那么直接的比较是合理的。如果给工人们一些额外的工具能使他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话,那么生产效率的分析也必须加入成本测量工具。 因此,比较码头生产效率的核心指标应该是“TEU/米泊位岸线/年”。基本的生产效率标准是在相似的操作情况或者现状下准确测量单个泊位的产出,但是当包含一些变动因素在内的话,则必须新增成本因素。 任何企业业务的主要目的均是提高服务水平,不管该企业是在制造、分配、专业服务、零售或者其他任何行业。事实证明客户愿意为较好的服务付更多的钱,特别是如果它能为客户降低经营成本的话。然而,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服务。它可以定义为送达时间或效率或企业对缺陷的态度,或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愿意及时改进的能力等等。但是有服务就有收费,可以提供比市场上实际需要的更好的服务,毫无疑问这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考虑到效用,泊位的利用率的标准就有个矛盾在里面。在这里,最优的泊位利用率被认为是65-70% ,这已经考虑到天气以及船期表的变化。如果利用率高于这个标准就可能会出现拥堵;而低于这个标准,那么就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来维持这超出的能力。

成功的销售队伍应当精于市场分析之道。无论是市场出现剧变,还是变化刚刚初见端倪,销售部门都应该不断做出精确的评估。 基本动力 销售经理做出的基本决策会直接影响到销售部门的五大要素,所以销售队伍工作效率的动力正在于此。这些基本决策分为以下四类: 调查研究其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这些工作有助销售部门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了解每一市场环节的购买行为。 销售策略其包括确定销售队伍的适当规模、销售队伍的最佳组织结构并确定吸引与维持客户的措施与策略。这通常是高阶经理人员最为注重的决策。 客户互动其即那些对与客户的互动产生最大影响的决策。这些决策包括人员聘用、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与销售团队领导的选择。客户所最为看重的正是这些聘用和培训决策的结果,以及销售经理人创造并维护的"成功"气氛。 销售系统其即那些直接影响五大销售要素、同时对客户产生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这一方面的决策范围主要包括薪金、销售区域联盟、销售部门资讯、销售手段和其它增效计划。 这些动力就是销售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明智的决策可以限制支出、创造一种成功的文化、确定适当的销售活动令客户满意,从而对企业销售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绩效评估 销售方面的问题相当复杂,只有通过多个标准才能够对销售业绩进行综合评估。仅凭单一的标准无法涵盖销售部门的各个方面。 销售投入是比较易于掌握的一个标准。尽管这个问题通常由财务会计部门负责,销售经理同样需要密切关注支出情况,因为他们往往对销售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加了解。 对文化的评估可以用来检验企业的销售文化。这种评估从市场与竞争环境方面提出如下问题:销售部门对哪个更加重视?是顾客至上还是利润至上?是放权还是集权管理?是短期效益还是长期效益?销售部门如何进行交流? 客户反应是评估销售业绩的有效标准。通过与客户产生成功的互动,销售部门可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使客户满意并与他们建立可持续的生意关系。尽管客户的保持率、回头率和客户意见可以用来评估与客户的关系,但是在这些方面的改进和反馈太花时间,远不如客户满意度这一标准立竿见影。 对销售的评估能够揭示出问题所在,但是对解决问题的指导作用并不总是明显的。比如说,假设销售队伍无法发展新的业务,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聘用一些不同型别的人员;开展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更有效地吸引客户;或者精心制订一个奖励计划,鼓励销售人员拓展业务。 一旦确定了变革措施的实施顺序,就应当马上付诸行动。对销售部门来说,企业业绩是成功的最终标准。销售额、利润额、市场份额与订货数量都是评判企业业绩的指标。不过,有时尽管销售部门表现突出,企业仍然会业绩平平。毕竟,企业的成功不能只靠销售部门孤军奋战,否则,其它部门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这主要看是不是当红明星吧 当红明星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很有拉动力的,比在网上做几千几万个小广告都来得管用。明星代言相对来说具有公信力,消费者也愿意买账。 希望能帮到你

营销环境对提高市场营销效率的作用:

1.着眼全域性,防微杜渐; 2.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3.捕捉到对生命有意义的“蝴蝶”

网路营销,始终都是营销手法中的一种。 如何提高其效益? 1、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客户; 2、选对合适的网路营销推广方式; 3、制作好一个极富使用者体验又具有营销意图的网站。

你的问题太宽泛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喽

市场营销部管理制度 营销部经理职责 1、 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情况负责。 2、 对回款率的完成情况负责。 3、 对本部门员工制度执行情况负责。随时对部门员工进行监督和指导,向公司提出对员工的惩罚和奖励建议。 4、 对本部门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负责。每周定期对过去一周所发生的重点业务及技术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和学习。 5、 对本部门办公装置和车辆的使用及管理负责。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提出奖惩建议。 6、 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日工作计划,并负责监督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遇特殊情况需变更计划的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提出建议。 7、 对本部门工作严格负责,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协调与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对重大问题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对本部门各员工出现的所有问题负有连带责任。 二、 营销部工作流程 1、拜访新客户与回访老客户流程 1)销售员按照销售考核指标自行设计和计划个人月、周和每天的客户拜访计划以及书面记录每天工作日志 2)销售员在每周六上午的工作例会上向销售部经理汇报下周的客户拜访重点计划情况,并接受销售部经理的指导,并最终确定下周客户拜访与回访的重点 3)销售员按照客户拜访计划对客户进行拜访与回访 4)在拜访与回访结束后,应将相关资讯如实记录并正确填写《目标客户基本资讯情况统计表》 5)销售员在每周六上午的工作例会上将拜访与回访资讯向销售部经理汇报 6)销售部经理对销售员的工作予以指导和安排 2、产品报价、投标的流程 此项流程主要针对外协产品及 *** 农业管理部门统采的产品 1)销售员在得到使用者询价或招标的资讯后第一时间向部门经理汇报,由部门经理决定是否参加比价或投标(重大比价或投标需向公司领导请示) 2)对使用者的询价书或招标资讯进行整理(必要时由采购部和技术部协助) 3)技术部对疑难产品的型号、技术引数进行协助和支援 4)采购部对重点产品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及交货期进行调研 5)销售部经理对最终报价或标书进行稽核(重大比价或投标需向公司领导请示)确认后方可进行列印 6)制作出正规的报价单或投标书,装订成册盖章后发出参加比价或投标 3、商务谈判与签订合同的流程 1)销售员在给客户报价或投标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商务谈判 2)销售员在与客户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应及时向销售部经理通报相关情况(重大合同需向公司领导请示) 3)与原报价或投标档案发生偏离的任何技术和商务条款需经销售部经理或公司领导再次确认 4)待销售部经理或公司领导将所有问题均确认后方可签订销售合同 5)正式《销售合同》经销售部经理确认后由销售内勤于当日保管存档 6)对于因客户原因无法签订正式《销售合同》或客户电话/传真通知订货的必须由销售部经理(必要时向公司领导请示)确认后方可执行 4、发货流程 1)销售员或分部销售内勤根据《销售合同》填写〈需货申请单〉 2)〈需货申请单〉经分部经理稽核确认后上报销售部 3)由销售部经理稽核《销售合同》及〈需货申请单〉 3)由销售内勤根据销售部经理稽核的〈需货申请单〉开具《销售出库单》并将第二联交与库管 4)库管办理出库手续 5)将客户签字的《客户确认单》交销售内勤存档 5、回款流程 1)销售员催款 2)销售员填写收款申请单 3)销售部和财务部确认 4)反馈给客户 5)客户回款 6、开票流程 1)销售员填写开票申请单 2)销售部稽核 3)财务部开票 4)交客户签收 7、售后服务流程 1)接客户售后服务申请,由销售部经理确认 2)销售内勤填写《售后服务申请表》后发给技术部 3)技术部和客户沟通 4)技术部将服务状况、处理结果反馈给销售部经理及内勤 5)销售内勤与所属销售员进行内部沟通 8、退货(换货)流程 1)客户提出申请,由销售员报销售分部经理确认 2)由销售员核对欲退货(换货)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 3)由销售员配合技术部鉴定退货(换货)产品的真伪 4)由销售分部将核实无误后的《退货详单》即红字的(需货申请单)报销售部经理稽核 5)由销售内勤根据稽核的《退货详单》开具红票的《销售出库单》并将第二联交与库管 6)库管办理退货(换货)手续 三、营销部管理制度 1、对所辖区域内所有经销商的经营情况、终端使用者情况、竞争对手的产品结构及销售状况以及当地市场情况等资讯,销售员必须了如指掌 2、销售员不能私自收取经销商货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收取的应及时将该款项汇回公司 3、销售人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销售费用需事先向销售部经理请示 4、销售员不得擅自超越常规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超越常规的条款与价格应事先征得销售部经理的同意,并由销售部经理指导谈判的过程 5、对于任何客户提出的特殊费用(如市场促销费用、临时雇佣人员等费用)要求必须在征得销售部经理同意的情况下方可承诺 6、特殊费用的支付到底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向公司领导请示后方可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赔偿损失 7、正式《销售合同》形成后,若无正当理由销售内勤应在一个工作日内组织发货 8、销售内勤开出的〈销售出库单〉内容要详细、准确。因开票内容不正确或错误而造成损失的,由销售内勤承担责任 9、销售内勤对使用者的收货凭证或发货凭证要妥善储存,不得遗失。对送给使用者的发票及取回的支票、汇票要登记鉴收。与使用者的所有往来合同、账目、清单均应分类整理储存,销售员不得私自保管。 10、所有的出库申请及开票申请销售内勤要及时存档 11、销售内勤应每日向财务部了解回款情况,及时处理回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杜绝错帐、坏帐的发生 12、对于收到的支票、承兑汇票、银行汇票销售内勤要在当日将相关票据交财务部签收 13、销售员应在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与客户核对往来账目,并将结果报告销售部经理,并通报公司财务部 14、对于不能解决的现场售后服务问题,销售员应及时向销售部经理汇报,由销售部经理向公司主管领导申请协调解决 15、销售内勤每月5日前,将本部门上一月的所有《销售合同》原件编号整理成册 16、销售部必须按公司要求及时准确上报以下各种报表 1)周工作计划表 2)月工作计划表 3)销售情况周统计表 4)销售情况月统计表 5)销售员工作周统计表 6)销售员工作月统计表 7)市场状况周统计表 8)市场状况月统计表 9)经销商进货情况统计表 10)区域销售情况统计表 11)每月经销商管理汇总表 12)《目标客户基本资讯情况统计表》 17、违反上述规章制度,视情节罚款10—100元

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考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考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要: 企业的经营业绩好与差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企业要提高经营业绩,势必要追求利润,盈利就成了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和企业经济运行的中心。因此,作为企业要盈利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企业经济效益,思考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企业要提高经营业绩,势必要追求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经济的血液,企业要追求利润,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从宏观方面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目标实现;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微观方面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才有实现实施的人才战略、产业调整和市场扩张战略,才能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如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经济工作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就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企业的发展必须合理配置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也就是说,对人的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如何搞好对人的管理呢笔者认为,首先,管理者必须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按劳动法要求给予员工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了这一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只能是不能实现的良好愿望;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从而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第三,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不仅可以把经营目标、战略、经营观念,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而且还可以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把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必须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取得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其次,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占领更大的市场;第三,企业的生产同社会紧密相连,不断降低成本不仅为企业本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如企业价值补偿不足;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的直接生产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过低;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等,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实行全员成本管理。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不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其次,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三、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

笔者认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企业具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消耗,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企业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首先,企业要对职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和培养的活动,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任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搞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职工教育机构,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培训经费和其他培训条件。

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到了关键时刻,首先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形成提高质量人人有责的风气,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以质取胜,只有质量才是我们的根本。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制。企业法人作为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第三,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必须严字当头;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有效的质量创新技术。提高质量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把已有的产品做好,并且研发新的产品,不断提高我们的质量和档次;第四,建立健全技术保障制度。大家知道产品质量合格不合格需要检验,除了自身企业的检验还有国家的检验。同时,产品要出口也会遇到各个国家提出的不同标准要求和检验要求。因此,要建立健全技术保障制度。

五、正确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涉及的三个关系

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消耗的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

其次,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的关系。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是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否则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我们必须遵循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孝蓉,李峰主编.旅游经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

[2]梁小民著.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范家骧,高天虹著.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

[4][美]小艾尔非勒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英]布尔.旅游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固碳释氧效益研究论文

地表生态系统总效益评估方法

地表生态系统总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程序

根据前面的研究,地表生态系统总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程序可用图表示:

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程序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valuation procedures

地表生态系统总效益分类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受水区的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其中,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水源涵养、调节小气候和杀菌等方面;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大气调节等方面。

地表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总效益评估方法

根据已有研究,提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受水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价值计算公式。本研究区生态环境影响效益总价值可用式()表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为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效益总价值;Bij代表第i类典型生态系统第j项生态环境效益价值;Dij代表第i类典型生态系统第j项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价值;Ai代表第i类典型生态系统的面积;Cij为单位面积第i类典型生态系统每年产生的第j种生态环境效益的能力;Sij为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非市场价值法等计算第i类典型生态系统产生的第j种生态环境效益时,采用的替代价格或成本。式()是总体思路,具体到每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时,因生态系统服务本身的特点,本书选取了多种具体计算方法。

地表生态系统主要针对受水区的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将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益分别表示为B1、B2、B3,则有如下公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效益物质量的评估方法比较一致,物质量评价方法在后面具体介绍;生态环境效益价值量的评估方法比较灵活,且结果具有可加、可比性。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货币价值一律通过物价指数换算折合为按 2005年价格标准价计算的价值。“”中,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作了介绍,本书根据这些方法的适用性结合研究区内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对应的价值量评价方法。价值量评价方法主要运用了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具体的价值量评价方法如下:

(1)影子价格法

如“”所述,经济学家利用替代市场技术,先寻找“环境商品”的替代市场,再以市场上与其相同的产品价格来估算该“环境商品”的价值,这种相同产品的价格被称为“环境商品”的“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V为生态系统某项服务的价值;Q为该项服务的量;SP为该项服务的影子价格。

例如,评价水土保持林提供氧气的经济价值时,先计算出水土保持林每年提供氧气的总量并假设这些氧气可用于市场交换,再以氧气的市场价格作为“影子价格”,计算出水土保持林提供氧气的经济价值。碳税法是将生态系统每年固定CO2的量乘以碳税的影子价格,从而得出生态系统固定CO2价值的一种方法,也属于影子价格法。另外,本研究在计算净化空气效益时也采用本方法进行评估。

(2)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本研究在林地或绿地固持土壤效益中采用了机会成本法。

(3)费用分析法

用恢复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的费用来作为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最低经济损失,即恢复费用法和防护费用法。

本书运用了费用分析法中的恢复费用法来评估林地或绿地保持土壤肥力的能力。林地破坏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随着水土流失,损失了土壤中的养分。为了恢复流失掉的土壤养分,可以通过施用化肥的办法进行补偿,则所施用的化肥的数量乘以化肥的市场价格之积,就可以作为林地或绿地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

(4)影子工程法

又称替代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V为生态系统某项服务的价值;G为替代工程的造价;Xi为替代工程中i项目的建设费用。

当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影子工程的费用,来替代该环境的生态价值。如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这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很难直接进行价值量化。于是,可以寻找一个影子工程,如修建一座能储存与绿地涵养水源量同样水量的水库,则修建此水库的费用就是该绿地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价值。另外,在绿地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的效益时也运用了此方法。

地表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益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即对森林服务功能开展的实物量与价值量的评估。

本研究中的水土保持林是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保护环境在干渠沿线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中增加的水土保持林。由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林是线性分布在供水线路两侧,沿线长度较长,但并未形成大片林地,涵养水源作用对于线形的防护林来说并不突出,故不考虑其涵养水源的效益。另外,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的仅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河南受水区带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故不考虑其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的功能。经分析,本研究仅探讨水土保持林的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其评估指标如图所示。评估即对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的实物量与价值量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和单位价值量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不足部分结合国内相关区域研究成果进行补充。

图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B1)主要包括土壤保持(B11)、固碳释氧(B12)、净化大气环境(B13),用公式可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土壤保持效益

水土保持林土壤保持效益(B11)主要包括固持土壤效益、保肥效益及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效益,评估方法如下:

(1)固持土壤效益

A.固持土壤实物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11实为林分年固土量,t/a;A1为水土保持林面积,hm2;C11为单位面积林地每年防止土壤侵蚀的能力,取值为。

B.固持土壤价值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11价为固持土壤效益值,万元/a;ρ为土壤容重,取;B11实为林分年固土量,t/a;根据土壤侵蚀量和土壤耕作层的平均厚度来推算土地面积减少面积。以我国耕作土壤的平均厚度h=作为林地的土层厚度,则可计算出每年可能保持的土壤面积S,hm2。根据调查,我国林业生产的平均收益取S11=元 /hm2/a,对林地采用其生产的机会成本,即可估算林地固持土壤的经济价值。

(2)保肥效益

A.减少养分流失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减少养分流失量,t/a;A1为水土保持林面积,hm2; 为单位面积林地每年防止养分流失的能力,取。

B.保肥效益价值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保肥效益值,万元/a; 为土壤养分的影子价格,以当年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的春季化肥平均价格计取,取值为2300元/t。

(3)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的效益

A.防止滞留和淤积的泥沙量

据统计,全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河湖,则水土保持林防止滞留和淤积的泥沙量可用式()表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防止滞留和淤积的泥沙量,t/a。

B.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的价值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防止泥沙滞留和淤积的效益值,万元/a; 为防止滞留和淤积的泥沙量,t/a; 为防止滞留和淤积的单位重量泥沙的效益,元/t,按照工程替代法, 以单位库容造价计算,根据1993~1999年《中国水利年鉴》平均水库库容造价为元/t,计算当年价格指数为,则单位库容造价为元/t。

固碳释氧效益

固碳释氧效益(B12)指水土保持林固定CO2和供给O2的经济价值。

(1)固碳释氧实物量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植物形成1t干物质需要 CO2,放出 O2。据测定,中国北方森林的CO2吸收率为l12=。用公式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12实为固碳释氧实物量,t/a;A1为增加的水土保持林面积,hm2。

(2)固碳释氧价值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12价为固碳释氧效益值,万元/a;S12为固碳价格,采用瑞典碳税率,即S12=1200元/t; 为生产氧气的价格,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中计算当年春季氧气平均价格,即 =1000元/t。

净化大气环境效益

(1)吸收污染物和滞尘效益( )

吸收污染物和滞尘效益主要包括吸收有害气体SO2的效益(B131)、吸收氟化物的效益(B132)、吸收氮氧化物的效益(B133)和吸收粉尘的效益(B134)。

A.吸收污染物和滞尘的实物量(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13实′为吸收污染物和滞尘的实物量,kg/a;A1为增加的水土保持林面积,hm2;C131为单位面积林地吸收SO2 的能力,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中的数据,阔叶林吸收SO2平均值为,针叶林吸收SO2 平均值为 kg/hm2,本书取其较小值 kg/hm2;C132为单位面积林地吸收氟化物的能力,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测定,阔叶林和常绿树吸收氟化物平均值分别为、 kg/hm2,本书取其较小值 kg/hm2;C133为单位面积林地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据测定,当氮氧化物的发生量为1067000t时,森林的吸收量为 kg/hm2;C134 为单位面积林地吸收粉尘的能力,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中的数据,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本书取其较小值。

B.吸收污染物和滞尘的价值量(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吸收污染物和滞尘效益值,万元/a;根据《排污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中相应的排污收费标准,S131为SO2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元/kg;S132为氟化物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元/kg;S133氮氧化物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元/kg;S134为一般性粉尘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元/kg。

(2)降低噪音效益( )

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方法是以造林成本的15%计,本研究也以此作为估算减弱噪声效益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 为减弱噪声效益值,万元/a;A1为增加的水土保持林面积,hm2; 为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综合国内研究和统计数据,取80m3/hm2; 为单位价值量,以平均造林成本元/m3计。

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B2)主要包括土壤保持(B21)、固碳释氧(B22)、净化大气环境效益(B23)、水源涵养(B24)、调节小气候(B25)、杀菌(B26)等方面。前3种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与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类似,下面仅介绍后3种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1)水源涵养效益(B24)

A.水源涵养实物量

涵养水源的物质量可以由受水区城市绿地面积和单位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得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24实为受水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m3/a;Ai为引江水可保育的某一城市的绿地面积,hm2;C24为单位面积城市绿地每年的水源涵养能力,据调查可以取值为1105m3/hm2。

B.水源涵养价值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24价为受水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值,万元/a;S24为影子工程成本,采用目前的单位库容造价,根据 1993~1999年《中国水利年鉴》平均水库库容造价为 元/t,计算当年价格指数为 ,则单位库容造价为 元/t。

(2)调节小气候效益(B25)

城市植被改善小气候效应最明显表现在降温和增湿两方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情况,绿化能使局地气温降低3~5℃,最大可降低12℃,增加相对湿度3%~12%,最大可增加33%。用公式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25为调节小气候效益值,万元/a;Ai 为引江水可保育的某一城市的绿地面积,hm2;CS25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每年调节气温的影子价格,取78019元/hm2。

(3)杀菌效益(B26)

杀菌效益的评估方法采用《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一书中的估算方法,即北京市森林资源杀菌效益占总环境效益的1%。用公式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包括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大气调节等功能。用公式表示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式中:B3为湿地生态系统效益值,万元/a;A3为北调水可保育的湿地面积,hm2;CS3 为湿地每年能产生的公益价值。根据Costanza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关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具体特征,CS3 为元/hm2,这里以此作为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价值。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2.多肉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3.南宁市彩叶植物研究概况4.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配置研究5.浅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综合防治6.佳木斯市园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应用调查研究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8.塔里木盆地园林工程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途径9.地锦育苗及园林绿化栽培技术10.陕西关中主要城市观花树种花的观赏性状分析1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12.广西地区15种典型园林观赏植物的耐阴性及光合特性13.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14.南京市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富集特征15.园林道路绿化种植的配置方法探索

专科相对好写。。。不知你是做设计还是要只写论文可以写你们地区某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分析、某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老城区或商业区的植物设计 也可以写一些特殊区域的,比如 工厂、矿区或者医院,这些地方在做植物设计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要求。

村落经济效益研究论文

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论文

自古以来,农业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愈加重视。高效农业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有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加土地的产出率,以规模经济的形势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村经济获得更快,更好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对高效农业的定义与效益进行了概述,以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为讨论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大国,有着很大的粮食需求量,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技术与理念,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高效农业提出,有助于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的提高,让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进而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筑牢基础。下文重点介绍了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并探讨了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高效农业概述

1.高效农业的定义

高效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在市场导向之下,最大限度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同时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实现了土地产出率的提升,避免了对资源的浪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增长,让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提高[1]。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改革步伐,其受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2.高效农业的效益

高效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其效益,分别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高效农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就是在实行高效农业的时候,所获得的一些经济利益。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也越来越现代化,人们逐步提升了对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2)高效农业的社会效益

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输出农产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社会效益,使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此,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引入高效农业,不但可极大地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带来更大的效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高效农业的生态效益

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业生产也更加现代化,人们不仅严格要求其经济效益,还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农业的出现,既让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运用,同时还贯彻了很多环保节能的理念,既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有效的保护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免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到生态环境[2]。

二、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为真正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在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尽快采取现代化的手段,最大限度提升土地的产出率。通过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粮食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土地产出率提高。

2.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高效农业的广泛运用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让粮食质量与产量都得到提升。将高效农业与农村独有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农村土地上应用农业领域科技,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让农村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让农村经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高效农业中,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化设备,在当地农村为他们进行具体演示,引导他们在进行农村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3.提升农民素质

农村建设并不受到农民自身素质的直接影响,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所以要将其作为基础,推行各项经济发展活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高效农业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素质与能力,需要农民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农业生产期间,要鼓励农民提升对先进农用机械的利用率,为农民传授科学的种养技术,进一步拓宽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在农村积极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3]。此外还要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组织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定期为农民播放相关法律视频,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新农村发展创造人才基础。要在农村营造出良好的法律氛围,保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严厉打击农村中各种违法行为,实现农村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

当前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这让服务型行业面临着发展新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而高效农业的推行,对农村产业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农村产业结构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发展模式也有了创新,让农业结构和市场导向保持一致,让高效农业朝着优质、多产的方向发展。

5.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形成规模经济

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让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这是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表现。发展高效农业,能够推动传统农业尽快朝着现代农业转变,从而不断提升规模经济,发挥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农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对相关策略的制定、实施予以重视,将高效农业的发展落到实处,促进土地资源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让生产经营模式囊括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实现统一。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欢迎阅读!

前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得以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之发展,现在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群众构建新农村的积极性。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农村现实需求提供了细致的分析,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指导,解决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

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并结合农村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制度,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速度。

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点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农业有目的性的进行发展,确立了农业在市场的地位,更有利于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制约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农村经济存在的众多制约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农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快速而平稳发展。

二、现代化农业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策略

面对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济管理者要结合农村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去解决问题。

1、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严格的制度能对管理目的进行约束并进行更加好的规划,要随时代的进步进行革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在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让农民群众对农业发展产生新认识与新观念,这样能加速农业结构的转型,促使经济发展。农产品方面则是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以往的外观,使其销售市场更为广阔,产业链更丰富,更保证了生产环节的安全,农民群众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1]。而农业经济管理体度建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个发展体制要科学并有效的将利益、冲突、权益进行统筹兼顾,解决群众的问题,保证群众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科技与农业相结合,能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立足农民群众,多种方式融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促使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在资金的支持下才能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与发展,然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除政府的拨款援助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此同时,吸引社会上的企业向农村投资,多方式融资的同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有助于建设新农村,同时也处理了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的问题,帮助资金上有问题的群众脱离难关。

3、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现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农业经济也需要信息化管理,实现农业与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农民群众实现创收。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平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发布,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根据数据进行规划,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4、组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也影响着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要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前期培训、后期检查,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组建成一支具备高责任感、高操作能力、高素质水平的经济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学会自我约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深入了解国家的农村经济政策,并不断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我。要多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的薪酬、奖励和提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为其营造良好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他们用其所学的知识与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为建设中的新农村注入新鲜血液[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而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还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缓解方案、解决方案,所以应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多方面融资,组建管理队伍,保证了策略的有效实行,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农村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新农村经济发展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全面现代化的实现意义重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范文 一:小康社会下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对于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而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其实现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党的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因此,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是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关键所在。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村经济;新农村

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

就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尽管产业结构方面有了一定的调整,却依旧是将传统的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很多农村居民依旧是将外出务工、粮食作物以及家禽养殖等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相关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局面中有大约百分之四十的收入是来自外出务工部分,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收入是来自农作物耕种,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收入是来自小家禽养殖。整体来说,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是将外出务工以及传统农作物耕种作为主要的部分,传统作物自身增收比较难,同时效益也较低,农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农村的劳动力涌向城市,继而使得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人员支撑。产业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农村在增强作物 种植 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对家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及投入依旧十分低。此外,农产品自身的输出以及相关销售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是很乐观,由于村民难以走出农村,加上经济发展理念和科学素质较低,很难真正找到销售和推广农产品的有效途径与 渠道 ,继而也就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二、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做出转变和调整,继而使得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加强对农村畜牧产业建设力度,使得畜牧产业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另外还应当进一步发展观赏种植业,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追求得到满足之后,也开始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加以完善和优化,继而有效避免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层面上的单一性。对传统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加以转变,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基础设施是其中一项硬性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做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农村的经济是否会实现较好发展,要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往往就只是一句话而已。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农村产业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能够确保我国农村各个产业都能够顺利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助于更好地引进优秀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 文化 ,真正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加强的同时,还应当依据自身的环境因素以及自身的地理位置等,突出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继而使得农村的产业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来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不断完善。

(三)进一步加强村民思想 教育 ,完善产业理念

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这样就需要基层的领导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宣传教育,继而使得村民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说在农村的宣传栏中鼓励以及支持村民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引导农村村民摒除等要靠等落后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宣传农民生活中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农村积极构建文化站来实现科技兴农,通过这一文化站为农民更好地引进生产和种植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增产和增加效益,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发多种振兴农业发展的产业项目,多为当前农村居民积极谋划致富的途径和渠道。这就需要基层的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多为农村产品拓展和寻找新的销售市场,积极招商引资以及创建新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农村中的人口有更多收入来源和机会,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通过多方面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人才加入农村建设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对于农村经济建设而言,大学生人才更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通过创造以及完善农村环境和条件,继而吸引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对于农民而言,农村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致富的空间与机会,可是当前我国农民自身的文化和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需要农村积极引入优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其中大学生村官的招录机制就是其中一个相抵较好的方式和途径,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文化素质较高,贴近农村之后,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民自身的实际状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科学知识和文化理念进行有效地结合,将其带入农村经济建设中来,使得农民自身的种植技术以及文化知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导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帮助农村领导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逐步完善,继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推动,这样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应当从财政等方面入手加大支持力度,使得对学生村官的待遇能够有所提高,使得其自身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能够更加明晰,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农村发展的支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社会需要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国家针对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依旧有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说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方面不够科学,农民自身的意识以及素质较低等等,这样就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对农民的生活条件进行逐步完善,继而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地推动,继而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金红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内涵界定与建设路径[J].湖湘论坛,.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新农村经济与金融支持体系创建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快速建设和迅猛发展,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举足轻重积极推动作用,金融业作为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针对农村发展的特定金融体系与服务也亟待完善和发展。研究分析新农村经济与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对于稳步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台鱼乡葛家庄村、小水村、宅仓村、先锋村等村落深入走访调查发现,在一些并不是很发达的山区农村,金融业还是相当欠缺,这已经严重影响到部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基于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构想进行了分析与 总结 ,在此基上探讨经济与金融发展对新农村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我国新农村对经济发展与金融业体系建设的强烈需求,然后进一步通过实践论证我国经济与金融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大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总结出新农村发展对经济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构想。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支持

一、引言

在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大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而重中之重又在偏远地区的山区农村。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来看,地域性经济、人文性经济尤为凸显,以地域经济来划分可粗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平原地区农村,二是山区分布的农村,从目前经济发展与金融建设体系的走向来看,平原地区农村的经济,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周边农村配套与服务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大部分山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与分布相对滞后,有一部分偏资源型山区农村除外。在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区几个村落调查中发现:目前,原有的信用站大部分基本已经撤销或者撤回乡镇,就连农民一些果品收入的钱款也必须去乡镇存取,一些小个体经营者、养殖和种植户的资金往来非常困难,更提不上小额贷款的金融支持了。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山区新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尽管关于经济与金融对新型农村建设的支持研究还处在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且没有形成固有的服务模式,但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经济与金融体系发展都是新型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为新型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与支持,促进经济与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为新型农村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农村经济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构想

经济与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新型农村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全方位、多领域改革与发展。在充分认识新型农村发展的趋势、路径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应更好地把握前瞻性和统筹性,不断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完善小微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功能,更为高效有力地促进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现状。在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区走访调查中发现,造成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农村因为地块分散,机械化程度较低,资源匮乏,甚至有的地方还是靠天吃饭,设立的金融机构(信用站)成了摆设,根本就完不成指标,所以金融机构为了压缩开支,干脆撤掉或者撤回乡镇;二是随着我国城镇的飞速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向城市做起了农民工,即便是想设立信用站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据一部分村民介绍:由于缺少监管,原来的信用站工作人员出现过私自放贷,挪用等非法行为,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由于信任的缺失,个别农户宁可把钱埋到地下,也不肯放在信用站;三是新型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缺少公信度,由于监管缺失,陷入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怪圈,其中也不乏卷钱跑路的个别现象。综上所述,建设发展具有符合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保证金融机构利益和安全的途径亟待产生。

(二)构想。在河北省石家庄政府官方网站一则报道中了解到:“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已连续7年被列为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活动内容。石家庄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作为这项公益活动的承办单位,已先后与山庄老酒、古贝春酒业、河北经济频道、河北农民频道、北国商城、大中电器、长城汽车、百事可乐、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长安区工会、裕华区工会、桥东区工会、新华区文体局、团省委等几十家重点企业和政府行政部门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宣传推介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已经在村村通的活动中受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走访地区几个农村发展的特点,不妨这样设想一下:把偏远山区农村的产业归为三大类:一类是从事个体经营商户、一类为从事养殖产业的专业户、另一类则是从事传统的种植产业者,这部分群体年龄偏高。而个体经商户和养殖专业户对金融体系完善的需求基本相同,其主要特点是长期需求。金融机构可尝试抽调部分业务人员培训这部分群体的网络金融能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装存取柜员机等便捷金融设备,既方便快捷,成本也相对低廉。而种植专业户的特点是:正如老百姓所说的,一年一个秋,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金融机构要求的服务时间段比较集中,一是春天播种的季节,一部分农民需要购进种子和化肥,一部分农民需要购进新型农机具等耕作设备。二是收获的季节,就是到了秋天。在走访的几个山区农村中,农民种植的品种大部分是:桃子、苹果、杏、柿子、葡萄等农副产品,在调查现场看到,一辆三轮车水果,以太行山磨盘柿为例,大概是卖700元左右,每天一个农户平均可采摘两车,由于采收的季节性很强,在抢收期间,大部分果农都把钱存放在家里,等到秋收结束后一次性存到乡镇的银行或信用机构,这不仅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白白地损耗了资源配置。可以有针对性、季节性地设立流动金融服务车,流动金融服务车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农民需求的季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农民播种的季节可以小额放贷,以便于农民对种子化肥和农机具的采购,在收获的季节集中存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随着农民土地流转政策与土地、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推行,其对于农民和金融机构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发展途径和机遇。此举能够完全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在一发达国家的农村与城镇化进程中,各国政府都有效地运用了各种金融服务支持和手段,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及投资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彻底实现了新型农村建设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资金融通渠道。

三、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大幅增收、经济快速发展、方便民众的长期有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城镇乡村和谐发展,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所以新农村发展对经济与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完善,探索新型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论文

2.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设计要点论文

3. 论公共图书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4.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论文

植被的生态效益研究论文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各种语言论文代写、发表、翻译、现存论文提供~~~~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湿地(Wetland),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Ramsar Converntion,伊朗1971)给地球表层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Wetland)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并以水成土和土壤水分饱和为其主要特征。1992年1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公约》(LWWPC)。同时在同年6月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列入议程并为优先项目。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并公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概念,已经从“湿地作为水禽及其栖息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即“保护湿地,更是为了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特别是保护湿地在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条件,支持了独特的适应此条件的生物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自然生产力。植被(Vegetation)是湿地的显著标志,沼泽(Marshland)是湿地的主要类型。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同时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水、光、热等条件,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成为许多重要野生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鱼类和珍稀水禽的栖息与繁衍区域,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与水、城市与湿地有着不解之缘,大凡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有湿地(水系),如北京的海(北海、中海和南海),上海的江(黄浦江),济南的湖(大明湖),而杭州兼具江(钱塘江)、湖(西湖)、河(运河)和溪(西溪),世界上的著名城市如纽约、东京、日内瓦、巴黎和堪培拉也是如此。但是,正由于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以及诱人的吸引力,湿地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影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许多地区的湿地,特别是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正受到严重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湿地盲目地开垦和侵占、工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动植物逃离和死亡、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干扰、湿地景观的破坏。城市(Urban)和城市边缘(Suburban)湿地,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最深,破坏程度最大。如何在搞好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恢复和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还湿地之本来面貌,已成为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规划中的当务之急,而在城市湿地生态恢复中,植被的恢复和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被关注的,从一定意义来讲,植物群落能否得到科学地营造,直接关系到城市湿地建设和城市湿地景观构建的原动力。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全国都处于前列,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净”工程,建设“绿色浙江”,全面进行生态省建设,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给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省建设首先是绿化建设,城市湿地的绿化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通过对我省重要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研究,提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和途经,保护、恢复和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改善城市湿地的景观,为中国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生态省建设和“绿色浙江”建设服务,为城市化推进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湿地是目前国际众多学者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但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国内外对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水文、湿地植物资源调查、湿地水污染、湿地分类、湿地鱼类、湿地鸟类等方面的研究。在湿地水文学研究方面:1869年,湖泊学创始人福艾专著《湖泊学专长概论》,奠定了湿地研究的开始;1923年,瑞士全国水文局领导人、日内瓦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地质学教授高莱写就的权威性《湖泊学》专著,主要对湿地水文学进行研究,专著中记载了距今100年前后的湿地水文研究深度。在湿地土壤研究方面:1979年,Cowardin等专家开始将“水成土”(hydric soil)术语引入到湿地土壤研究,20多年间,专家们对水成土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著名的有Mausbach and Richardson(1994);Richardson et al.(1994);Vepraskas(19994);Hurt et al.(1998);and Vepraskas and Sprecher(1997);杨青、吕先国(1998)研究了湿地基底呼吸活动;白军红、余国营等(2001)利用统计学定量研究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等。在湿地植物研究方面:1999年,朗惠卿主编《中国湿地植被》,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湿地植被的专著,首次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湿地植被的植物区系、植物生态、植物群落,并对植被分类、分布、区划以及形成、结构、演替过程、生产力与营养物循环深入探讨;2001年美国学者朱莉K.克朗克和M.修伯翰芬尼斯(Julie 和 Fennessy)合作出版了《湿地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Wetland plants: biology and ecology),对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学、湿地生物化学和植物作为湿地生态完整性的进行研究;陈吉泉研究了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1996);汤庚国、李湘萍、谢继步等对江苏湿地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1997);李湘萍、汤庚国、王定胜等研究了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91998);顾长明等对安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研究(2003)。在城市湿地研究方面:还刚刚开始,1999,陈运生对浙东湿地的古地理环境研究作了研究;杨学军、唐东芹提出了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与对策(2001);2002,陈久和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对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人类对城市湿地研究较迟,作为现代城市湿地生态设计的研究却是上个世纪才开始,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济(Jaques P. Thijsse)和园艺师西普克斯()在布罗门代尔(Bloemendaal)2公倾土地上创造了一座乡土植物的的园林,种植了一些湿地植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们在考虑对于自然湿地索取同时,开始重视如何保护湿地,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于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率先开展了生态园林的研究,其中有一部分专门研究城市湿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陈自新和北京林业大学苏雪痕等园林专家开始进行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课题科学地分析了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测定了近百种植物的环保效应和环境适应性,并提出了不同环境下的多种植物种植结构方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为园林环境生态设计的科学化作出了新的贡献。在理论研究突破同时,实践上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北京土城遗址公园、杭州西湖西进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从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来看,对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定量化设计还未见报道,而这却是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城市水生植物和城市水生动物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湿植物群落构建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湿地景观,让“地球之肾”发挥健康机能,为人类服务。参考文献1、中国花经,陈俊愉,程绪珂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82、中国高等植物,傅立国等主编,青岛出版社, 2000╱103、陈久和:《试论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181-183页。4、余国营:《论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地理学报》2002年第2期,第25~26页。5、陈运生:《浙东湿地的古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科学》1999年第3期,第35~36页。6、陈桥驿.浙江地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6.7、顾长明等,安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3):323-3288、汤庚国,李湘萍,谢继步,等,江苏湿地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4):47-529、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10、刘昉勋,等.江苏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6。10(2):115-12311、刘昉勋,等.江苏海滩植被演替的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1):13-1712、林文棣.中国海岸带林业.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3、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514、刘厚田.湿地生态环境.生态学杂志,1996,15(1):75—7815、殷康前,倪晋仁.湿地研究综述.生态学报,1998,18(5):439~、国家林业局等编制.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陈吉泉.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应用生态学报,1996,7(4).18、许木启,黄玉瑶.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生态学报,1998,18(5).19、李湘萍,汤庚国,王定胜等.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1).20、杨学军,唐东芹,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与对策,林业科技通讯,2001•721、Kenneth , Douglas T. Shaw, Kurt W. Weiler. Hydrologic design of a wetland: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model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4(1995)99-11622、Richardson,J. L. 2001. Wetland soils:genesis,hydrology,landscapes and classification23、Cronk,J. K. and M. Siobhan Fennessy. plants:biology and ecology24、Gopal, Brij. \iodiversity in wetlands:assessment,function and conservation.三、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1、研究内容①、城市湿地类型和湿地植物调研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主)主要城市湿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目前城市湿地的景观现状、生态特色和植物应用,分析城市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可应用湿地植物的丰富性。②、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构建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模型,研究湿地群落的安全性、稳定性、景观丰富性和美感可变性。总结出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植物群落特色。③、城市湿地生态效益评价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测定湿地植物的生长量、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建立光响应曲线,建立绿量回归方程,对城市湿地进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④、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选育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湿地植物30-50种,根据测定的生长指数、光响应曲线和绿量回归方程,初步定量地开展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克服城市湿地植物应用的随意性和设计的模糊性。⑤、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选育城市湿地特色植物8-10种,利用现代先进植物繁育技术和设施,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2、技术关键①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自然界的植被群落是植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演替的结果,而人工湿地植物群落不仅受湿地植物“装配式”地模仿自然构建,还受到水位、城市负载的影响,使得群落构建可变性和复杂性。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通过生长、生态因子测定,利用生态位的原理进行城市湿地植物定量设计,因受环境影响,测定数据会有偏差,导致设计的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富有挑战性。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初步研究计划和方案,吸取森林植被群落和城市陆地植物定量设计的经验,从我省城市湿地的实际出发,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通过认真测定、科学分析,结合不同类型湿地实际,解决好我们的城市湿地群落的不稳定性和景观丰富性,攻克技术难关。四、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发表湿地相关学术论文3-5篇,城市湿地专著1本②选育城市湿地特色植物30-50种,并进行扩繁;③测定20-25种湿地植物光响应曲线和绿量回归方程;④城市湿地植物设计样板工程(示范湿地)1-2处。2、应用或产业化前景① 可以整体改善城市湿地景观的单调性和生态脆弱性;② 提高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可持续性;③ 增加城市湿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④ 改善城市环境,减缓城市矛盾,提高城市的品位。本研究的产业化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素材、造景技术、设计品牌、模型指标等进行城市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推广湿地植物素材、群落模型、数据指标,引导城市湿地开发和生态建设。五、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1、研究方案本课题根据群落理论和生态原理开展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其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城市湿地植物调查和指标测定②、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景观设计③、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生态效益评价2、技术路线3、组织形式(1)、项目研究体系结构和组成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由浙江林学院园林、植物、生态等专业科研人员组成,为了使学科完整性和利于工作开展,适当邀请校外协作单位人员参加研究和样板湿地建设,共同团结、高效、严谨的课题研究组,其构成简单示意如下: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组织方式示意图(2)、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方法及步骤成立课题组,由浙江林学院蔡建国博士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苏雪痕教授担任顾问。课题组在项目下达以后,首先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各司其职、分头执行。在项目执行中,做到月月互通情况,半年一次汇报,一年一次汇总检查。项目研究中期全面检查,找出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保证项目研究顺利进行。项目结题,通过技术验收鉴定,达到预定的技术目标。4、课题分解子课题一:城市湿地类型和湿地植物子课题二:城市湿地植物生态效益评价子课题三: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设计子课题四: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计六、计划进度安排在项目实施年限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3年。分步实施:1、2005年1-10月:城市湿地调研分析;湿地植物选育和引种栽培。2、2005年11月-2006年10月,城市湿地植物选择和指标测定;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模型研究。3、2006年11月-2008年5月,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试点;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城市植物快繁技术研究。4、2008年6月-12月,材料总结和论文撰写;课题结题和验收。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课题组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基础条件。◆浙江林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课题组成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曾主持和参与研究的项目有省科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林业厅种苗站等研究项目10多项,并有多项成果获奖。浙江林学院现已有试验湿地和苗木基地,并有组织培养设备和设施齐备的温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重点学科,设备先进,基础好。◆主持人蔡建国博士:师从我国园林植物开发和园林植物造景权威苏雪痕教授,从事园林植物研究10余年,曾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林业厅种苗站项目多项,并如期完成研究任务,主持和参加研究的成果多次获奖,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并主持和参与安排及参与了多个良种基地、花木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使这些场均能成功建成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开展城市植物配置、植物优化、城镇绿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并主持完成多项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任务。◆课题组主要成员都是从事湿地植物、园林植物育种、景观生态、园林效益评估、园林设计和试验分析等教学、科研多年,对城市湿地和湿地植物较为了解。◆已完成的相关课题和成果已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已完成和在研相关课题5个(“浙江省城市林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技术研究”、“杭州市道路行道树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城市绿化观赏花木新优品种引繁与开发研究”、“滨海特色园林植物引繁与开发研究”和“农村小城镇绿化工程集成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完成有关规划设计项目多项。◆仪器设备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仪器一览表仪器名称 型 号 数 量 价格(元) 备 注照度计 ST-85 2 1860 租用负氧离子测定仪 1 16000 租用叶面积测定系统 AM-100 1 52705 租用温、湿、光照记录仪 HOBO H8系列 3 6000 租用数码相机 CANON 1 7000 已有笔记本电脑 NEC 1 15000 已有手持GPS定位仪 2 4000 已有八、经费预算预计所需的研究经费为15万元,具体见下表。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经费预算经费开支预 算(万元) 设备费 能源材料费 试验外协费 资料印刷费 会议及调研费2.4 1 租赁费 鉴定验收费 人员经费 管理费 其他费用1 1 0 1 1

专科相对好写。。。不知你是做设计还是要只写论文可以写你们地区某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分析、某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老城区或商业区的植物设计 也可以写一些特殊区域的,比如 工厂、矿区或者医院,这些地方在做植物设计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要求。

1 森林植被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3 ]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如土壤、水、空气、气候、物种繁衍和多样化等等,均与森林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而且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和降雨,生产和保护土壤,涵养和保护水源,调节水循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优化气候及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因此森林直接维系着地球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 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恶果2. 1 温室效应去森林消耗自然界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科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 5℃~310℃,高纬地区气温升高4℃~10℃,引起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0. 5米到1. 4米,沿海地区及城市将难逃淹没厄运[ 2 ] 。2. 2 气候异常,旱涝灾害[ 2 ]森林植被破坏一方面使土地丧失保水功能,空气中缺乏蒸发的水分而降雨稀少,出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失去森林对太阳幅射的遮挡,天气变得炎热高温,造成农作物失收,从而引发饥荒。另一方面减弱了土壤的渗水性,缩短了水分在地表停留时间,导致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 4 ] 。2. 3 水土流失[ 1 ]大面积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其一是大量表层耕作土壤流失、地力下降、作物减产。中国每年流失50多亿吨土壤中,含氮、磷、钾肥料4千多万吨,相当于中国肥料工业年产量1 /2。其二是淤积水库,缩减利用功能和寿命。建国以来全国水库库容已淤积1000 亿M3 ,占同期总库容25% ( 1993年) 。其三是淤塞江河湖泊[ 2 ] 。2. 4 动、植物资源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森林植被的毁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引起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首先,灭绝的物种切断了食物链之间构成的生物网,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使更多生物灭绝;其次,物种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近一步破坏生态平衡;第三,物种灭绝削弱了生态系统内各具特长的众多物种相互补充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抵御外界侵袭及重新恢复构造的能力;森林的破坏使自然界亿万年发展历史形成的物种大量消亡,生物灭绝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3 森林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的原因3. 1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人们大量地砍林开荒,加剧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森林植被的再生和恢复能力,造成对森林的严重破坏。3. 2 人口增加对林产品的强劲需求诱发过量采伐人口增长相应引起建筑、家具等对木材林产品需求的迅速扩大,造成林业的过量采伐,森林消耗量大大超过其生长量,森林资源陷于枯竭。3. 3 工业污染排放带来的酸雨对森林植被造成的损害酸雨是矿物燃料燃烧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与水汽化合生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与降水化合构成酸性雨。酸雨的直接损害是侵蚀树叶,阻碍树木呼吸,造成土壤酸化变质,腐蚀树木根系。3. 4 中国在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上指导思想和政策失误造成政策失灵和管理失灵建国后曾长时期实行的错误人口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典型的政策失误,造成人口几乎翻两番。目前的诸多社会经济、环境资源问题无不与剧增的人口有关。80年代以前“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战略违背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经济原则,破坏农林之间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造成森林资源环境的大破坏。“剪刀差”政策虽然加速工业基础的发展,却打击了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造成耗竭性开发利用,将林业当作单纯性原材料生产部门,重采伐,轻抚育,造成采伐大于更新,森林面积逐年缩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式导致资源市场价格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生态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使用者无须支付环境成本就可以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将生态环境损失转嫁社会和他人承担,造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上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权威性的统一管理体制,各地方各部门为局部利益抢夺资源和推诿责任,造成资源名为国有实为无主,破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有发生而执法部门难于遏止。3. 5 生产技术科学水平落后粗放式开发,缺乏替代能源研究。中国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落后,林地与蓄积量比例低,造林成活保存率、成林成材率都很低。原木制材损耗过高,工艺落后,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缺乏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造成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大。4 要提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由思想的形成到战略的提出。从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出版《增长的极限》,到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1987年联合国环发委员会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满足当代人的幸福,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再到1992年6月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经历由观念的形成到全球战略的提出和行动纲领付诸实施的阶段,得到许多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赞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发展虽然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滥用和破坏[ 3 ] ,并危及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两者关系密切[ 3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资源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只能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发展的认识飞跃和正确抉择。5 建立建全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3 ]5. 1 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增长范畴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宏观经济增长指标忽视了经济社会系统对森林生态的影响,没有将经济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和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考虑在内,往往助长以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加快经济产出的增长方式。因此在计算国民生产增长值时,应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减去生态环境损失和自然资源(资本)存量,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5. 2 将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实行森林的资源环境资本化和价格合理化[ 1 ]长期以来,中国在森林资源问题上存在着“产品高价,原料低价,环境无价”的严重价格扭曲现象,其主要根源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无价的观点及其派生的不合理定价方法,它既影响了资源开发部门生产积极性,阻碍这些部门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也导致森林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再加上资源环境成本的外部不经济性,结果造成市场失灵。为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利用者积极性的作用,保障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将资源及产品开发利用中造成的环境破坏成本纳入价格体系,使外部成本内在化。5. 3 完善资源产权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森林是国家重要财富,应当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3 ] ,防止国有资源部门化和地区化,造成国有资源流失。二是实行资源资本化,使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分开,对资源使用者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促使资源使用者保护森林资源。5. 4 保持稳定的森林资源基础,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持合理存量水平,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森林覆盖率。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一国的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30%并分布均匀,才能具备比较完善和明显的整体生态功能。而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只有12%,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植树造林,任重道远。二要建立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原生地,以保持生物多样性。按国家总体水平的标准,自然原生地应保持在5%以上,中国已达到4%,除了继续扩大保护区面积外,还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中国森林环境问题本质上主要是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造成的。人们长期把森林资源看成无价的公共物品,对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无动于衷。因此必须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的严重现实,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减缓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 1 法制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持续的稳定发展,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才能保证有效实施,只有法律的稳定性才能满足发展对政策稳定性的基本要求[ 3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涉及众多领域、行业和部门,既要求经济上的数量增长,又要求发展所需的质量改善,因此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才能予以调整;6. 2 法制建设包括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1 ]一方面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宪法、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及其具体实施规定,已形成基本的法律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禁止滥砍乱伐,贯彻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通过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建立一整套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施管理。6. 3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5 ]经济手段是通过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关系,从影响成本和效益入手, 使得价格反映全部社会成本[ 5 ] ,通过确立环境和资源的合理价格,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促使资源环境使用人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经济手段是多方面的[ 5 ] ,包括:在市场条件下,建立环境税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税费制度、资源政策定价等。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强化森林植被保护。6. 4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在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两难境地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应当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作为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科学技术进步轨道[ 1 ] 。因此一要确认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位置,逐渐加大政府保护的投入比重;二要加强环保的科研和开发,发挥科技在环保工作中的支持作用;三要做好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广,使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市场尽快投入到实用中产生效益。6. 5 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 1 ]公众参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是森林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破坏者。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世界观,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改变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 ]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群众参与至关重要。在中国,通过教育和宣传普及环保思想,通过公众讨论和建议参与立法,通过群众和舆论监督参与执法,特别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树立了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典范。

沈小杰 请采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植物的作用主要为对污染物的治理及其预防和监测。但由于各环境要素存在差异,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从各个环境要素出发,概括了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包括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在土壤保护中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环境保护 植物 环境要素 净化作用 监测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排放到环境的污染物日益增加,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减弱躁声,杀菌除尘,净化环境污染。同时,由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又可用来监测预报环境污染。本文将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个环境要素主要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植物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净化作用 植物对于大气的净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去除环境中微生物,对粉尘等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 绿色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栽植适当的绿化植物,可使大气中细菌数量下降。一方面绿化地区空气中灰尘减少,细菌失去滋生的场所,从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目前,已经发现许多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的挥发物质,例如洋葱的碎糊能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细菌;地榆的水浸液能在1分钟内杀死伤寒、副伤寒A和B的病原菌和痢疾杆菌的各菌系;柠檬桉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结核病和流感病毒等病菌;柑桔、迷迭香和吊兰,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植物一般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植物的叶面有皱纹、粗糙或分泌油脂,可吸附或粘着粉尘,从而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净化环境作用。蒙尘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此外,草坪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都可以吸纳灰尘。 植物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吸收、转化等方式去除一部分的化学物质。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降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如酚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参加糖代谢,和糖结合成酚糖苷,对植物无毒,贮存于细胞内;另一小部分呈游离酚,则会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变成CO2、水和其他无毒化合物,解除其毒性。氰化物在植物体内能分解转变为营养物质。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夹竹桃、丁香等吸收SO2能力较强,积累较多硫化物;垂柳、拐枣、油茶具有较大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可吸收甲醛。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天门冬可清除重金属微粒。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月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调节作用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除了能转化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之外,还能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监测作用 植物对大气污染还有监测和指示作用。植物监测是利用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物的反映,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或大气污染程度,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调查叶片受害症状,测量植物生长量、解析年轮等症状判断空气中的环境质量。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严重时出现鲱骨效应;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显示。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则是氯化物污染引起的。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 2.植物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种成本低廉,节约能源、效益较高的简便易行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部门正广泛应用生物处理措施净化污水。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实验水池中栽培了芦苇后,从水中排除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了33%。水池中的水经芦苇的净化,明显清洁多了。 植物对水域的净化,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是植物能分解和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在低浓度的情况下,植物能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并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和转化为无毒成分。例如,植物从水中吸收丁酚,丁酚进入植物体后,就能与其他物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其中最常见的为酚糖苷,它可以贮藏在液泡内变成对植物无毒的结合态物质,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被分解和利用,参加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其他苯、氰等也都有相似的情况;其次是植物的富集作用。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中的有毒物质,其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但一般可高于水中有毒物质浓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以上。 经试验证明,多种高等水生植物对氮、磷和各种金属以及酚、氰、农药等有机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转化的能力。其中,水葫芦、水花生、水葱、浮萍、紫萍、水浮莲等都能有效地吸收、积累、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多种有机污染物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通过试验进一步证明,在自然界中的多种水生植物,对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有去除作用。如水葫芦、水花生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除此之外,浮萍在夏秋也能大量吸收、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另外,水生植物还能净化废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 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方面各显神通: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植物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植物有较高的吸收水中重金属的能力。 我国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新的种类净化污水,还有很大潜力。 3.植物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污染可以由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而引起。工厂排出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气、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农业上施用化学农药、某些毒性除莠剂及污水灌溉等都会污染土壤。其他放射性物质也会对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后,能引起土壤酸化或碱化,以及影响有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利用某些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就能达到消除和净化的目的,降低土壤污染。 植物除能吸收有害物质外,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对于一些已经遭受污染或本身环境不好的土壤,植物也能够对此进行调节和改善,保护土地资源。这类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植物,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它们死亡腐烂后,土壤表层就留下了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 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这些植物大大的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4.结论: 植物以其特有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净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还能指示监测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在保护和预防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远不只此。植物能够降低噪声,减弱噪声污染。绿色的环境还能创造舒适环境,改善心情。另外,环境保护重在人人参与,发挥群众的作用。而植树造林,可以让大家见到环境保护的成果,改善环境,增强大家的环保信心与动力,更好地保护环境。由此可见,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用植物改善环境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巨大的。求采纳

  • 索引序列
  • 农业效益化研究论文
  • 效率与效益研究论文
  • 固碳释氧效益研究论文
  • 村落经济效益研究论文
  • 植被的生态效益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