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以俩只青蛙为素材的议论文

以俩只青蛙为素材的议论文

发布时间:

以俩只青蛙为素材的议论文

方向1,寓言故事(高分:延展,眼光要独到;落笔要狠)方向2,写实生活(高分:个性,流畅)方向3,评头论足(高分:以理服人)方向4,自由发挥!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① 以井底之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给个思路也行

井底之蛙 从前,有两只青蛙住在井底。一日,水暴甚,涨到井口。两只青蛙都想到看到外面的世界,于是,它们从井里跳出,一只往东,一只往西…… 这两只青蛙中,往西的那只曾听到路人说,在很远很远的西方,有一个地方叫九寨沟,那里风景优美,堪称人间仙境。所以,这次它要亲眼去看看九寨沟…… 它不停地走,走了有些日子,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只见山高林密,水流潺潺,不时有美丽的鸟儿飞过。青蛙暗想:这地方好美,莫非就是九寨沟吗?它于是向上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它看到一只乌鸦,便问道:“乌鸦姐姐,这就是九寨沟吧?”“九寨沟,哈哈哈哈,九寨沟在西北方向呢,这可是道教名山——武当山呀!难道你不知道吗!”“不知道,谢谢乌鸦姐姐的指点。”说罢,青蛙迅速下山,往西北方向而去…… 走啊走啊,大概有两月有余,青蛙渐渐地累了,但九寨沟好像遥遥无期。这时,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横在了面前,青蛙正感到为难之时,恰巧有一只游轮开来,青蛙纵身一跃,跳到了游轮上。只听到里面的人说:我们这次的终点是九寨沟……青蛙一听到“九寨沟”三个字,差点蹦了起来。哈哈,我这次可要免费旅行了。 几天后,游轮靠了岸,青蛙立即向岸上狂跳,一边跳,一边高喊:“九寨沟,我来了!九寨沟,我来了!…”蹦着蹦着,青蛙发现前面有一个棕色的大家伙。啊,这是什么动物,我从来没有见过。“我是大熊猫,欢迎你到秦岭来做客。”“啊

② 用井底之蛙重新编一个故事作文250字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叙述了一只常年生存在井底的青蛙遇到从东海来的一只大鳖后所各自谈论的自己的生存环境。谈论中,青蛙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满意,并向大鳖大肆炫耀,殊不知大鳖的生存环境——大海比它的一口枯井要好上多少倍呢! 也许,青蛙不曾想过,这口令它自豪的枯井其实是那么地渺小,也不曾想到在自己的这块“小天地”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无边的天空……青蛙不知道自己的眼光是那么狭窄,心态是那么自满,只会满足与自己的那块“小天地”的它是永远不会明白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的。 《井底之蛙》的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些认为学好书上的知识就足够了的同学。可是,他们错了,光学好课内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刊物,这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而多翻阅一些报纸、杂志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量,让我们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只学好了课内的知识,那我们的目光就太浅短了,那不就是一只真正的“井底之蛙”了吗? 这就正如顾宪成先生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让我们跳出井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成为21世纪的小主人。

③ 作文 给井底之蛙编一个故事

美丽的东海边有一口快干枯的废井,里面住着两只青蛙。 两只青蛙一老回一小,都答在井里孤独地呆着。小青蛙每天只看见井口大的天空,于是它很想爬出井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可大青蛙却皱着眉头说:“不要再想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正当小青蛙放弃的时候,一只老乌龟爬到井边大声说:“外面大着呢,快出来吧!外面可好玩了。”小青蛙听了乌龟的话特别高兴,它很想爬上去和其他的动物玩。老青蛙还固执地说:“别爬!井壁很滑,你爬不上去!”小青蛙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爬。就这样,爬上去又摔下来,爬上去又摔下来。小青蛙累得筋疲力尽了,但它仍然不放弃,继续向上爬。老青蛙看见小青蛙那个样子,哈哈大笑,心里想:“谁要你不听我的话,要不然的话,就那样这么糟糕了。”

④ 编个井底之蛙想像作文

有一个井底之蛙,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地水井中,从来没有到过外面看一看,内小青蛙早就已经对外面的世容界充满了好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自从听了爷爷讲的“坐井观天”的故事后,更加想要到外面去看一看了。 小青蛙哼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抱着对外界的向往,跃上了井边。小青蛙蹲在井边东瞧瞧西望望,还没发现什么,就被迎面扑来的一股臭气熏得东倒西歪了。他发现面前有一只被熏得黑乎乎的鸟儿,鸟儿好心地递给它一个防毒面罩,戴上面罩,小青蛙觉得闷得透不过气来。 小青蛙想起爷爷给他描述的那个美丽、绿色的世界,他禁不住问:“那太阳呢?蓝天呢?白云呢?草地呢?”小鸟说:“工厂排出的废气挡住了灿烂的阳光,蓝天被废气熏黑了,白云也不复存在了,天上只有黑乎乎的云,还时不时下酸雨。” 小青蛙抱怨着老天爷,小鸟说:“其实这都是人类干的,他们已经让地球变成黑色的了。” 小青蛙说:“人类啊!再不爱护环境,地球就不能生存了。”

⑤ 作文素材关于井底之蛙的例子 急

摘抄茅史抄华的 我有许多藏着袭知识的宝库,可是我却不懂得欣赏。 今天,我们学习《小音乐家扬科》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列举几个外国作家及作品时,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也不甘落后。当老师叫到我时,我说了一个“牛顿”。“哈哈哈……”我连忙改口:“不是,是茅盾。”老师微笑着看着我说:“茅盾什么时候加入外国国籍了?”我真是无地自容。我在座位上一个劲地责备自己:“茅史华啊茅史华,平时叫你多看课外书你不看,整天只知玩还说课外书没多大用处,今天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自作自受。”听到同学们说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泰戈尔、雨果……不要说读他们的作品,就连名字我都没听说过。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井底之蛙”,真是孤陋寡闻。 傍晚,老师布置去查找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业。我想今天回家一定要去狂补,让尘封的知识宝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吃晚饭时,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华华,课内知识要抓牢,就如吃饭,饭要吃饱;课外也不能放松,就如吃菜,品种要多,这样才能营养全面。”我若有所思,觉得爸爸的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我想只有自己主动地去吸收的知识,才能不做“井底之蛙”。

⑥ 寻找井底之蛙这篇小短文

井底之蛙读后感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叙述了一只常年生存在井底的青蛙遇到从东海来的一只大乌龟后所各自谈论的自己的生存环境。谈论中,青蛙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满意,并向大乌龟大肆炫耀,殊不知大乌龟的生存环境——大海比它的一口枯井要好上多少倍呢! 青蛙不知道,这口令它自豪的枯井其实是那么地渺小,也不曾想到在自己的这块“小天地”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无边的天空……它也不知道自己的眼光是那么狭窄,心态是那么自满,只会满足与自己的那块“小天地”的它是永远不会明白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的。 自从我读了《井底之蛙》后,有了许多感想。 短文告诉我们,光学好课内的一些“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刊物,这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而多翻阅一些报纸、杂志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量,让我们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只学好了课内的知识,那我们的目光就太浅短了,那不就是一只真正的“井底之蛙”了吗? 同学们,让我们跳出井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成为21世纪的小主人。 成语故事《井底之蛙》叙述了一只常年生存在井底的青蛙遇到从东海来的一只大鳖后所各自谈论的自己的生存环境。谈论中,青蛙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满意,并向大鳖大肆炫耀,殊不知大鳖的生存环境——大海比它的一口枯井要好上多少倍呢! 也许,青蛙不曾想过,这口令它自豪的枯井其实是那么地渺小,也不曾想到在自己的这块“小天地”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辽阔无边的天空……青蛙不知道自己的眼光是那么狭窄,心态是那么自满,只会满足与自己的那块“小天地”的它是永远不会明白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的。 《井底之蛙》的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些认为学好书上的知识就足够了的同学。可是,他们错了,光学好课内的一些“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课外书籍、刊物,这对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而多翻阅一些报纸、杂志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量,让我们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只学好了课内的知识,那我们的目光就太浅短了,那不就是一只真正的“井底之蛙”了吗? 这就正如顾宪成先生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让我们跳出井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成为21世纪的小主人。 有一只青蛙它住在井底下,有一天它出来找食物,青蛙就向海边走去,忽然看见一只海鳖正在地上玩,青蛙问道:“你要不要去我家看看啊?”海鳖答应了,就跟着青蛙到了青蛙的家。青蛙又问道:“海鳖兄,你要不要进去瞧一瞧啊?”当海鳖左腿还没伸进去完的时候,它就跌倒了,海鳖气呼呼的回家去了。青蛙出来一看,自己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原来天是很大很大的。 今天我看了井底之蛙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青蛙住在井底,它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任谁说天空很大都不相信。还嘲笑别人见识短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光短浅的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相信人别,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小世界,永远见识不到事物的本质!

⑦ 我要一篇井底之蛙逃生记的作文 300字以上 四年级 拜托啦~

井底之蛙逃生记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天上飞来的小鸟。 青蛙就对海小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步。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小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还没飞进去,突然间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外面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在这只能看到天空,但你有所不知,这外面的世界除了天空还有花草树木,还有宽敞的地方让我高声歌唱,那才是真的快乐呢!” 住在井底的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之后,先是怀疑,然后说:哼!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了不起的,再大也不过是井口一般,你这臭小鸟别人啦!过后它满意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青蛙莫名其妙地感到孤独和寂寞,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可是它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在这里养儿育女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过了一个星期,青蛙终于忍不住了。它召来全家人,开了一个大会,说:"我们一定要逃出这个又大又窄又黑的井底,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青蛙的大儿子很惊奇,它注意到爸爸用了"逃"这个字。它说:"爸爸,我们为什么逃离这里呢?""不许多说!"青蛙粗暴地吼道。它仰天大叫:"小鸟!小鸟!快帮助我逃出这个井底!"小鸟其实并没有飞远。它飞到井边,嘲弄地说道:"怎么,我现在不是‘臭'小鸟了?""行了行了!"青蛙不耐烦地挥挥手,"好小鸟,好小鸟!""这才差不多!"小鸟乐开了花。"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上来。"青蛙恳求道。"恩,这个......"小鸟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才说,"我看井边有个人们打水的工具,我把绳子放下去,你抓住绳子爬上来。" "加把劲儿!加油啊!"小鸟不时低下头来向井中的青蛙喊道。青蛙紧紧地抓着绳子,吃力地往上爬,小鸟拼命喊加油,青蛙一家总算爬出了那口井。"咦,这就是你常对我说的外边的天空吗?怎么这么难看呀!"青蛙生气地对小鸟嚷道,"灰蒙蒙的天空,地上高楼林立,工厂的"直插青天"的大烟囱不停地"喷云吐雾",我可不喜欢这儿。"这,这......"小鸟尴尬地说道,"可是三个月前这儿还是一片美景呢!再说了,我把你从井里就出来,让你见识见识这个大世界,这也是为了你好嘛!""哼,既然如此,为了我和我的后代的生存,我就不领你的好意了,拜拜!"说着,青蛙和它的子女,又"扑通"一声逃到了那口又小又黑的井里。 小鸟呆住了。 ============================== 我有写到青蛙本来逃出去,可因为赌气,所以又跑回井里 希望你满意!

⑧ 小学生作文:井底之蛙新传

话说“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在与大雁交谈后,方知天空远比井底大得多。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它竟爬到了井外。首先使它大吃一惊的是那广阔无际的天空,接着它又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画卷: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活泼可爱的蝴蝶在五彩斑斓的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柔和的春风轻吻着世间万物……这只井底之蛙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陶醉。它对世间的一切都很好奇,正是这颗好奇的心害了它。 井底之蛙从此迷恋于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它想弥补以前没有享受这个大自然母亲的爱。它还结交了诸多朋友,有麻雀、小兔、蜗牛……有了这些朋友,它的生活丰富多了,从此告别了“孤单”。因此,它还憧憬着与人类交朋友。 有一天,它如愿以偿的碰到了一个人。于是,它高兴地跳过去,准备圆了自己的梦。可天有不测风云,它万万没想到碰到的这个人竟然是要自己性命的捕蛙者。捕蛙人未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捕获,并把它卖给了一家“野味餐馆”。这时,井底之蛙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因为它看到了自己许多同类也被关在玻璃缸里,它预测到了等待它们的将是一场任人宰割的厄运。还未来得及后悔,它便被餐馆里的刽子手——厨师抓起来放在“断头台”上,就在厨师手起刀落的须臾间,也许是出自求生的本能,它奋力一搏,竟从厨师手中挣脱,真是“天无绝蛙之路”。它不顾一切地逃出“野味餐馆”,“嗖”的一声跳入井中,又回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弹指间,几年过去了,原本无知的井底之蛙,如今已经是一位十分贤惠的母亲。它常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述井外那多姿多彩的世界,但也时刻提醒孩子,千万别出去,外面世界虽美,但到处隐藏“杀机”。那只井底之蛙的子子孙孙再也没出过那口井,一直生活在那儿,它们感到井底虽小,但却能过上安全祥和的生活

⑨ 改编预言故事的作文(井底之蛙)

灵感的喷薄而出, 源自积累的深厚 诗意的美景 其实,让画笔发愁 内心与诗歌结缘 生活的记录( 文

⑩ 麻烦 一个井底之蛙的作文故事

随着最后一声下课 *** 响过之后,同学们兴奋地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家。因为明天就是期盼已久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了,三天小长假,或外出旅游,或自由玩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就在这时,语文韦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我们为什么放假呀?”韦老师问同学们。 “因为明天是五一节”,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说。 “答对了,每位同学加10分。首先呢,韦老师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并祝愿你们的爸爸妈妈节日快乐。那么,请问同学们,五一节是什么节日呀?”韦老师继续发问。 “国际劳动节”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回答说。 “又答对了,每位同学再加10分。不错,是国际劳动节。韦老师受所有老师委托,今天给同学们送一份五一礼物,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韦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因为五一放假高兴,更因为受到五一礼物更加高兴。所有的眼睛中充满了期盼的眼神,都瞪大眼睛看着韦老师,希望第一个拿到五一礼物。 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韦老师问:“同学们,劳动节嘛,以劳动光荣为主题,是不是?!” “是”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回答说。 “哈哈,同学们太聪明了,再加10分。五一节,你们的爸爸妈妈以辛勤的劳动,为石化的经济发展在默默工作。今天,老师们送一套《新课堂•同步训练》,作为五一礼物,希望你们在五一放假期间,通过脑力劳动,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 “啊”同学们惊愕之中,眼睛瞪得快要凸出,几乎晕倒。手里拿着韦老师送给的五一礼物,心情一落千丈,失望之中满含着无穷无尽抱怨。 我为了“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回到家,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老师送给的“五一礼物”,写写画画起来。写着写着,我便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五一去旅游,“五一礼物”变成了一座大山,我用力爬呀爬呀,但始终爬不到山顶。我站在半山腰,看桌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山顶,我累得气喘吁吁,着急得快要发疯了……

以古为鉴的议论文素材

有个成语是:玩物丧志,大人人每次看见自己的小孩在玩耍时,摇头叹气,批评声连连,认为玩是百害之首,百害无一利;认为玩是一个罪恶,玩物可以丧志作文.可,这这样认为是缺乏辩证法观点的.玩,只有太过于贪玩,太过于迷恋,玩得不知天昏地暗,为了玩而玩的确,对于人是有害,忘记了学习.但玩得有规律,玩的时间适当,还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和道理,学习更容易进步.玩物不一定丧志,反而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名人李开复玩电脑游戏——打桥牌,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了计算机系以第一名.可知玩物有时还可以给人带来好处.有些教师,家长,一看孩子眼离书,手离笔,就认为不务正业,对孩子批评,动武,从来不让孩子玩一小会,这样的珍惜时间对孩子来说好吗?玩一下,一定是不正确的么?不,不是这样的,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睡觉是一种休息,那玩不更是一种更好的休息吗?学习学累了,玩一玩,休息休息,可以放松一下头脑,更利于学习啊!连玩都不玩一下,只知道学习的人,不留给大脑一点空隙,学习也学得不够好,适当的玩一下,哪里会丧志?而是利于心身,助于学习,和朋友递进关系等益处啊!玩物未必丧志,让我们适当的玩一玩,玩出成绩,玩出奇迹……《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政论小文,讲的是后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中学生作文《玩物可以丧志作文》.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当相对一哭矣!此二君皆玩物丧志者之典范也.一个玩伶人,一个玩美人,只玩得废寝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冲天之志都玩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玩出个国破身亡的结局.历代君王中玩物丧志者数不胜数,而普通人里玩物丧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赌博的丧家财,丧人格;沉湎于脂粉的丧豪气,丧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贪玩把功课丢了的.可见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后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难了,实所谓玩物丧志.可见,丧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丧志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拉琴于我思考大有裨益.这哪里是玩物丧志?玩物得志差不多!怪哉,同为玩物,结果怎么大不相同呢?这得从志说起.这个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某种目标,二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辈,在达到了某种目标之后,在外物的引诱下,就放弃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树起新的目标,因此丧志.而爱因斯坦则相反,他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靠着它不断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虽玩物,不丧志.可见,玩物只是外因,关键在于志是否坚定纯洁.志向坚定纯洁,则玩物可以有助奋进;志向不坚定,则难免落得玩物丧志的下场.古今成败之事,都不违反这个规律.所以,我们批判玩物丧志,不仅是要约束玩物,更重要的是要坚定志向.有了坚定的志向,则无往而不胜,一点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何呢?一句话,坚定志向,就不怕玩物丧志.

是个例子都可以

比如说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告诉我们要想做成功一件事,就要让人看到你的决心,要想做成功一件大事,还要树立起威望

以暖为题的议论文素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以暖为题的作文750字,欢迎大家分享。 温暖的阳光与爱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暖。不止阳光会带给我们温暖,在雨中、在夜晚得到的温暖才更令人难以忘怀。 雨到了冬季,就不再是牛毛般的雨丝,而是寒冷的如同刀片一般刮在脸上,有些生疼。 去年冬季的一日,下着雨,我陪爸爸去办事,车停在路边,难得有这样的空闲,我缓缓将车窗打开一条缝,扒着窗沿尽情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形形色色的路人打着各色的雨伞,悠闲地走在大街上。 “妈妈,我冷!”一个娇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只见一对母女从窗外闪过,她们没带伞,在雨中奔跑的'样子有些狼狈,这孩子也就五六岁吧!天这么冷,孩子的衣服都湿透了,真是怪可怜的。 “这位女士,您和您的女儿是没带伞吗?”一个男子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 “嗯,是的!”女子的神情有些尴尬。 “那这把伞给你,别把孩子冻坏了。”一个青年走了上来,递上了一把伞。 “啊!不用了,我们快到了!”女子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了,咧着嘴笑了一下。 “没事,拿着吧!孩子还小,天这么冷,我马上就到了,就在这楼上。”男子面带微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楼,将伞递给了她,没等女子言语,就戴上帽子,转身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思绪万千,他只有一把伞,却选择了独自离去,他或许被雨淋湿,但我相信,他的心一定是温暖的,而那对母女的心里,一定也是温暖如春!缓缓关上车窗,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份温暖,同样也浸满了我的整个冬天!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遇见。今年九月的一天,我回家晚了,走过了一条小巷子,路口的灯好像是坏了,四周一片漆黑,我心里怕极了,忙加快了脚步,却又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一阵狂风吹过,树叶子沙沙的响,我的手心不由得都出了汗。这时,一个人影从路旁的房子了走了出来,在门上挂了一盏灯,他一眼瞧见了我:“孩子,这么晚了,才回家啊!快走吧!爷爷给你照亮!”我忙道了一声谢,加快了脚步,那盏灯的光亮将我送出了小巷。回头望去,那束灯光依然明亮,我的心也瞬间踏实了许多。 生活中的遇见总能带给我们些许温暖,这份温暖又会时时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并带给我们希望、勇气与力量!

因为阳光,使大地感受到了温暖;因为和风,使柳枝感受到了温暖;因为那一幕使我感受到了温暖。蜷缩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这天汶川地震了,在地震中有位特殊的母亲。在地震来临之前,这位年轻的妈妈正在家里给嗷嗷待哺的宝宝喂奶。这位母亲当即之下,扔到奶瓶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宝宝迅速的躲到了墙角,并快速的掏出手机,在手机的键盘上艰难地拼写这字节。。按下保存键,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入了包裹着宝宝的小面被里,自己却跪着,身子呈一个弧形状弯着,把宝宝刚刚好遮盖住。那一幕,使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在内心蔓延开来……手拉手一起走你拉我,我拉你,我们一起走。走进汶川,走进教室。在地震中有许多的教学楼都倒下了,连同我们那些洋溢着青春、阳光的笑脸也离开了我们。但有个小班级的同学们却没有打的伤亡,有的也只是一点点的擦伤。是什么原因呢?这都是源于一个孩子,这小班干部,林浩。小小年纪就救了6、7个同学,让你感到不可思议吧。但事实如此。有记者当时就问了,你问什么会这样做呢?小林浩就只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班长。”那一幕,使我感受到了手拉手的一起走在传递着手中的温暖……团结的力量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许多的人自发的去当志愿者,援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有的人捐献物资,有的出一份力,帮助灾区的人民共渡难关,重建美好家园。那一幕,使我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温暖,吹入我心,传人手心,拨动那根心弦。那一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

这个世界,需要温暖,也不缺少温暖。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温暖的高中作文素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温暖

我从小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很爱我。

我曾看到电视上有的人家有花不完的钱,住着别墅,开着跑车,穿得也很时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那个家庭破裂了,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生活条件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的家庭虽然有些贫苦,但是一家人毕竟很好和谐,我们存在着“看得件摸得着”的亲情,在生活上互相体贴,有困难互相帮助,有快乐大家分享。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躺在床上,很难受的样子,我一摸她的额头---很烫,便迅速地找出体温计给妈妈量体温,不量不知道,妈妈竟高烧39度,我立刻打电话给爸爸,爸爸让我先陪妈妈上医院,他随后就到。然后我就陪妈妈上医院打了一针退烧剂,体温就渐渐地退下来了。回到家,我倒水,爸爸递药。通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护理下,妈妈终于康复了。

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我都及时向父母汇报,如果有不顺心的是也告诉妈妈,她都会帮我排忧解难。

有一次在学校,我与同学发生了口角,回到家里,爸爸好象看出了我的心事,我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了。爸爸告诉我要做到宽容,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把同学关系搞得支离破碎。我从爸爸的话中领悟到他的许多意图,第二天我就和那个同学和好如初了。

在我的家庭里,充满着亲情。我曾看到一本书上这样写到:“虽然我比她穷,但我比她快乐”。从这句里我才认识到拥有这个幸福的家是多么重要。

温暖

生活,如果没有温暖便是一碗清水;家庭,如果没有温暖,就没有温馨和快乐;而社会,如果没有温暖就无需存在。(报载:某市一名五岁儿童因车祸,无人救助失血过多死亡。)

——题记

我独自走在大街上,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忘带了什么,于是飞快的往回跑。然而,在回去的路上,一辆奔驰着的出租车撞倒了我,我倒下了,流了好多好多的血,那车却犹豫了一下便开走了。车里的司机叔叔,难道您没看见我吗?不,您一定看到了,那您为什么又把车开走了?想逃?哈,你逃不掉的!

路边的行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我不行了,来救救我吧,用您那饱经风霜的大手拉我一把吧!公路上行车的司机们,我不会忘记有乘客向您们招手时您那高兴的样子,可我,一个躺在大路上流着鲜血的幼小的生命在向您招手,装着没看见,甚至从我身边一擦而过,您每看见吗?不,您一定看见了,那您为什么不救救我呢?

我流的血太多了,我想妈妈,想我的家人,我竭尽全力大喊:“妈妈,妈妈,快来救救我吧!”可妈妈在哪呢?她听得见吗?在我身边,一辆辆汽车与我擦边而过,而我只是弥漫在这烟雾之中。我试着举了举手,可我举啊,举啊,怎么也举不起来。“妈妈,你在哪呢?快来救救我吧!”我哭着,喊着,可妈妈她听不见,路上的行人也当没看见,没听见。

忽然,我觉得心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黑洞,他正在把我往里吸,我挣扎着,挣扎着,可怎么也挣托不出来,我绝望了……

后记——

至今,我的脑子里还浮现着这五岁孩子的影子,路上那么多行人,却没有一个人来救他;公路上那么多汽车,却没有一辆停下来救他,哪怕给他妈妈打个电话。想一想,世上如果没有温暖,没有热心人,会变得多么残酷!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教训!尊敬的人们,请记住血的教训,让自己有一颗火热的心,让每个人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世间充满温暖!

温暖人心

在茫茫人海中,与我们相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有那么一些人,用他的实践行动,如春风一般,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爱心巴郎

相信大家一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他长得又高又壮,独自一人从新疆来到了贵州。刚到这里,他什么也没有,于是就向刘老二借了100元钱。一个独处异乡的青年,被异乡人所温暖了

他凭借着这100元钱,在贵州做起了羊肉串生意。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如此吝啬为那般?他到底为了什么?他刚得到贵州就参加了扑救这里的一次大火,政府奖励给他的钱,他将钱全部捐献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而他自己,每天就吃十块钱的生活费,他苦了自己那么的节约,只是为了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

阿里木,不时的用他的实际行动温暖着大家的心,深深的让大家感受到了这股温暖!

爱的翅膀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他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他就是无臂王子——刘伟

当命运开始向这位少年开起玩笑夺走了他的双臂后,他没有选择沉沦,也没有选择等死!而是选择了坚强的活着,骄傲的活着。他插上了梦的翅膀,用脚趾弹出了音乐的奇迹!就连用手指都很难完成的事,刘伟,用他坚强的意志,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学会了。刚失去双臂时,他也曾沮丧过,抱怨过,难受过,可是他是怎么挺过来的喃?那就是坚强的意志力。他坚决不要妈妈喂饭,坚决不要事事都要妈妈操心,他不断练习。失败失败再失败,锲而不舍的努力,就从来没向困难低过头。一个简单的动作,对我们来说,也许很简单,可是他却要练上一千遍一万遍也不一定会,只有付出了比别人还多的汗水,才能收获阳光!

能将脚趾用的和手指一样灵活,刘伟,用他的实际行动温暖了许多残疾人,可以说,她是残疾人当中的一面旗帜!始终温暖着大家。

妙手回春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就是神医——吴孟超

一个八旬老人,那里有病人呼唤,他就出现在那里。用他精湛的医术,在鬼门关前,拉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用他苍劲有力的双手,捧出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不向病人推荐贵药,没用的药,如果能用五块钱解决的病情,他绝不会夸大的用十块。

老医生用他的医生告诉大家,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他用实际行动,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以新闻为素材的议论文

最近的实时热点新闻可用作议论文的素材要求发给我,我帮你搞定:

1.、成瑞龙,广东涉嫌杀害13人凶犯被判死刑,以新闻为主的作文素材。从1996年至2005年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如进行抢劫、rape、杀人等作案,作案次数多,作案手段特别凶残。 题材:冷酷,无情,社会问题,人性 2、春运的孩子早当家--过完年回广东,大人提着大包小包,小朋友也有样学样,个个都是能干的娃。 题材:自强不息,穷孩子早当家,与"温室花朵"形成对比 3、苏永承,11岁盲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琴声打动观众。三岁时,双目失明,这样的不幸,也许会成为很多人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然而,正如他的名字"永承",苏永承不仅承受起了这不堪承受之重,还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年仅11岁,他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当然,在音乐至尊殿堂赢得掌声,对一名双目失明的11岁孩子来说,意味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题材:不向命运低头(可以代替贝多芬或者邰丽华千手观音的例子) 4、春节过后,网友比红包,比新年消费帐单现象 题材:奢侈,中国贫富差距悬殊, 5、长江大学10多名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落水少年,3人溺亡。 题材: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榜样,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6、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护卫学生 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题材:灾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 7、金晶--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由于极少数的脏读分子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无耻的"脏读"分子竟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试图要从金晶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作文素材《以新闻为主的作文素材》。 题材:骄傲,捍卫国家尊严 8、传媒采访李嘉诚,谈到对财富的认识与驾驭,李嘉诚抬起脚,指一指:"这双皮鞋穿了7年。"张艺谋开车,坐在身后的同事开玩笑,唱起:"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张艺谋在哄堂大笑中一脸不解,他不知道,也没听过风靡全国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他解释:我不会打字,从来不上网。但是,那双7年的旧皮鞋上,是一个身家数百亿美元的富豪;那位不会打字上网的导演,获国际大奖无数。创造了两亿五千万票房的中国电影神话。李嘉诚的旧皮鞋,证明了他的简朴,他在富贵之下有一颗常人难以达到的淡泊之心。张艺谋的无知。显示他对电影的.专注,心无旁骛。他们得到的是更深的仰慕与尊敬。一切用实力说话,实力是硬道理。无论是李超人还是张大师,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只有两点:生生不息的追求与百折不挠的精神。此外,即使十亿人,也会有十亿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道路。所以,让我们把自信心和皮鞋一起擦得锃亮,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行走,追寻。 9、在公司,有许多领导或者"老前辈",总喜欢倚老卖老,开口闭口:"以我十几年的经验…",来否定新人的创见,以为后辈太嫩,社会阅历不多,绝对要对他们服从。其实,领导或"老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学习,但年轻一代的新见解、新创见,不也是值得领导或"老前辈"研究及重视的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两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一个人的工作也许有完成的一天,但一个人的教育却没有终止。 10、春晚小品《捐助》演示生活的真实 揭示:需要受助的群体大有人在。 昭示:感恩也别乱致谢。 警示:有爱心能善举的人总有诸多无奈。 题材:关注民生,民声

以屈原为素材的议论文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屈原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屈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试问中国四大佳节,春节,那是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清明,那是祭拜死去亲人朋友:中秋,那是与家人团圆的难逢佳节,而屈原一个人,就能为纪念他搞出一个端午……实在是,太厉害了,前无古人啊!我不佩服行吗,华夏几千年,屈原当真影响地深入骨髓啊。

屈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文采斐然,一人引领千万骚客,为人极为正直,与恶势力抗争决不妥协,更是一个一生尽心为国的伟人,无论是“王甚任之”还是“大困”,对祖国永远是一个坚贞不移,至死不悔。就是这么一个有治国之才,爱国之心,刚正不阿的浪漫诗人。

但,他并不值得我学习,做榜样。

屈原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的“忠”,我的确佩服甚至仰望,但那不过是“愚忠”。“王甚任之”时尽忠,无可厚非;但当整个王公贵族开始反对你,抛弃你,明明有康庄大道不走,依然一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模样。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这些儒学伦理战国之时还没有盛行,正是这位伟大的屈原屈大诗人屈大忠臣,将这种忠君报国,存君兴国的“伟大”“正义”的思想毫无保留深深的填入了这“更伟大”“更正义”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试问: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何来忠字?

就这样屈原的故事成为美传,中华美德,永垂不朽,成为一代代帝王的统治工具,成为万千百姓的道德楷模,成为人们过佳节的纪念对象!没有这忠君报国的汨罗一跳,也许,只能说也许,岳飞就不会惨死风波亭,直捣黄龙未必没有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不能战死沙场而死于帝王阴谋的悲剧!屈原的汨罗一跳,不管本着什么目的,什么初衷,他本想狠狠震惊一下警醒一下祖国也好,不忍看到楚国江河日下的悲剧也好,或者是干脆一了百了的消极逃避也罢,他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空前的!这样的伟人,他本身的人品越好,为祸却是越大!坏人为祸,为祸一时,为祸一世:好人为祸,为祸一代,为祸一民族!好人的“祸”——那些好人有意无意的光荣事迹,成了帝王们俘怒苍生的王牌,帝王们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人人尽而忠之,这种“忠”,当事人认为很伟大,世人亦然,唯有帝王风轻云淡心中一阵不屑:不过一条忠诚的狗罢了!

这种可怕的现象,两千多年不止!

屈原是冤枉的,他的君子品行的负面影响,任汨罗江水流干也不会知道一分。就让屈原安静一下吧,少讲讲他的“传世美德”,让它成为一个值得佩服、尊敬而不是一个被效仿,被榜样的人!

我总觉得屈原之死实在是不值得。我对他所做出的事情表示理解,但是对于这样的极端做法我并不赞同。

屈原本人自视甚高,这点结论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肇赐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些话中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知识分子”,清高是正常的,过分的谦逊才是不必要的,这样既没有魄力,也没有大家风范。他的理想也很美好,“不抚壮以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他虽然有这样的理想,也具备这样的才干,可是没有遇上“圣主“,在楚国日薄西山之际他投江自尽,但这或许不值得。

首先,我对“秦灭六国之时,楚是最冤的“这一论调持有否定态度。既然是诸侯割据,那弱肉强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楚怀王够傻,做出来的事情够离谱,也不懂知人善任,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就不能算冤。这样的国君领导的国家,不被灭掉才是对其它国家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屈原这样的行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对楚国民生疾苦的感慨,但是没有脱离愚忠这一范畴。

他大可以如管仲所言“不盖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当时,谋士效忠于不同的诸侯王是很正常的事情。改革政治不是件易事,不流血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在君主不重用时想凭一己之力改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就应该另寻圣主。助其以更少杀戮的方式夺下楚地,减少战争和不必要的伤亡才是良策。他一死了之,只能说明其境界未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地步。这里为宋荣子抱不平,为什么他这样的人却没有名气。当然,这是庸人自扰,宋荣子本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不是为明君,那么效忠国家就没有了意义。如伍子胥一般被杀的臣子还少吗?他爱的应该是国家、土地、人民而非其政治和国君。既然如此,投靠其它国家似乎就不是什么坏主意,毕竟这样对人民或许会更好。

无论如何,屈原最终选择了死,留给后人一个值得回味的题材。没有人会知道,站在江边的屈原究竟想到了什么,或许他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死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而已。所以不过是从个人自由还是从他本人的现实处境出发来说,我们都是不能对他的死做出任何客观评价的,我们所说的一切论断都带有因自己的联想而产生的主观性。

屈原的寂寞我不懂,也不想懂。

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屈原与楚怀王同姓,是楚国的王族。因此他只向楚国效忠。这并不是他的固执。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屈原可能认为,比起美好的生活、丰厚的俸禄,他更想让楚国强大。即使自己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展示不出什么功绩,但能帮上忙就好。这很可能是屈原的想法,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屈原真正的固执在于,他太相信怀王,相信怀王总有一天会醒悟,他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使怀王醒悟。

为了使楚国强大,屈原努力展示他的才华,终于可以让怀王“信任”他。但朝廷中有更多的人更注重名利,于是他们向怀王进了谗言,屈原一下子就被怀王抛弃了。我觉得屈原应该是很明白的。如果怀王真的信任他,那么就不会因为一两句谗言就疏远他。只有不了解周围人的皇帝,才会随意听信他人的谗言。屈原应该已察觉到,怀王有多么地不重视贤臣、不关心周围的人。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小人干的,是小人使怀王听不清、看不透。即使被怀王疏远抛弃了,屈原依然愿意相信怀王。

张仪诈怀王事件发生时,屈原已被罢黜,不在官位上。他虽然不在怀王身边,但仍然得知了这件事。屈原看着贪心的怀王又做了蠢事,他只进谏了一句话:“何不杀张仪?”虽然只是一句为时已晚的话,但足以显示出屈原的忠心和明察。

但怀王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屈原一句话。秦昭王要和楚联姻,要让楚怀王前往武关与秦相会,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楚国大将已接连损伤,秦国又是虎狼之国。屈原最诚恳的谏言怀王没有听,导致最后,怀王客死他乡。

屈原被怀王疏远而写了《离骚》。这时,他的心情不是愤怒而是悲伤。这就是他对怀王固执的最好的证明。他“忠而被谤”却仍相信怀王,而怀王又恰好是个不会任用贤臣的无能之王。屈原的这份固执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屈原执着的是对象——怀王,并不是一个贤明之人,那屈原就不应该对自己如此执着,他明知他自己的“怀瑾握瑜”怀王根本看不到,但还是固执到底。要在怀王的统治下救国,这不仅仅是不同流合污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屈原能不对楚王,不对自己那么固执,想一些其他的方法,说不定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作文

屈原是个薄脸皮的人。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受不了一点世俗的沾染的,同时他希望受到命运的青睐,与同样的高洁之士结朋交友。当以上两条愿望一条都不能实现时,清高的屈原也就决绝地离开了他认为的肮脏世界。

姑且不论这死是否值得,单是这勇气就足以让后人尊敬。这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它表明自己是拣枝而栖的凤凰,不能混混噩噩度世。

屈原投江的心境应该是极度悲凉的,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也是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一时之冲动。既然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那么何必性急?再看一眼楚国的大好河山吧,这是我的先人开辟的地方。秋风萧瑟,西风渐紧,远处的芦苇与近处的芦苇携起手撑开了一张秋天的网,把整个人的`愁苦攒紧,浓缩成一颗异常柔软的心,这心一旦溶于汩罗,便把整条江水都染得苦涩,而水又是一脉相通的,任意一瓢水,都使楚人想起家国江山,想起不可搀回的结局,涕泗横流。

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年了,代代传,传代代,再加上喜欢“盲目爱国主义”的统治阶级的宣传,于是屈原就成了所谓爱国的典范。

人们不会指责屈原的爱国,虽然那是更重视个人而不是更注重国家的时代,那是一个哪里有幸福哪里成就哪里就是家国的朝代。“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像屈原这样为出生之国而死的不多。

接下来我要谈谈屈原的观点问题,在屈原看来,只有凤凰之类的高洁鸟类才能发表言论,庸鸟安分守己便是;骏马是不必绳子拴的,跛驴当然是要干活的。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庸者叫不平,我同意给天才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庸者,其实对庸者、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性美。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精英文化,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食尽人间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说的仿佛都是阳春白雪不能与下里巴人来往交心。

从一个屈原,其实可以看出人格的坚守、家国的选择、传统思想的弊病等多个问题,不同于司马迁的爽然自失,我倒是豁然开朗了。

摆在屈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与世推移,另一条则是坚守节操。屈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

走到这一步,他需要极大的勇气:他需要抛弃的是他的生命,他的国家。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曾封他祖上为“屈”的那个家族血脉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曾经侍奉的那个又蠢又荒诞的王最终竟要死在他国;新立的王又变本加厉,不但不再诏用他,反而加他贬得越远越好。作为一名忠心为国的臣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再为之而“屈”,只能投入自己幻想的那个世界中。按照礼来说,臣子未尽忠,这是大罪,屈原也心怀这种想法,即使在自己创造的那片净土中,也不会掩盖自己内疚与罪责之感。这就是坚定地一心为国的代价。坚守着那个崇高的志向,那份痛苦谁又能知呢?

而放弃却只在一念之间。渔父与屈原对话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虽无法考证历史上是否真有如此一回,却又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圣人”们经常是与世推移的。“圣人”们飘然于世,过着最初的道家原型的生活。出事入世,随心所欲,内心中空空如也,无欲无求,也能成为一方“圣人”,此乐何及!放弃操守正如洗澡一般简单,一转眼,心中都被冲走,毫无保留。这在屈原看来,是永远不能接受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多么有气势对理想告白!内心被这样的想法包围,又怎么会想着苟且偷生呢!苟且偷生又怎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呢!宁愿在绝望中保全自我,也不会去做一名放弃道德、昧了良心的佞臣。

屈原把这一切看得如此透彻。“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贤之士也会生不逢时。既然自己无法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沉入那不再会绝望的世界也比苟且又内疚地存于世更有意义。对未来抱有信心的人一定是会选择坚守的。

在他之后的几百年,诸侯混战,不再太平。直到司马迁所处的汉朝建立,局势才稳定下来。而与屈原相隔甚久的司马迁也与屈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受了宫刑的他,坚守意味着守住志向,而放弃此时却变为了死,死了就不用受这么多的苦了,便解脱了,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前人屈原正是因为觉得飘然于世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才自沉汨罗,此时司马迁只是以一个近似宦官的卑微身份,犯的又是耻辱之罪,人皆轻之如鸿毛,又怎能轻飘飘一句“不想活了”就断送宝贵人生呢?这样的人生是坚守还是放弃,便一目了然。面对灾祸,司马迁最终明了生死之义,坚守住他作为一个史官的价值。

更远一些,我想到了意大利的布鲁诺。直到被烧死的那一刻,当狂风卷起烈火,一句“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的价值的!”使顽固者们战栗。坚持真理,坚定自己的原则,放弃一切向教会低头的机会,他在历史中的功绩永世传诵。

这就是人类伟大的先人们所做的一切。面对现实的冲击,坚持自我,永远不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屈原不是赛艇运动员,却在汨罗江中划了几十年的船。水流很急很湍,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与屈原作对。终于有一天,他放弃了,停下桨,跃入江中。

汨罗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这么唤它。如果只是区区一条江,我相信屈原多喊几个帮手是能逆流而上的。只怕是,招来尼米兹级航母(不搁浅的话),也无法与这水流抗争。因为,这水流,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可看作没有历史。哪怕战国也好、明朝也罢,同时代的商鞅被车裂,袁崇焕因反间计以致凌迟于市,这些都是没有过去的历史。屈原觉得累,那是因为他遭遇到了时代的阻力。

使屈原能孤身奋战如此之久的,是他的爱国忠心。譬如陈平、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一看跟他干没前途,遂转投刘邦。而屈原是只会呆在楚国的。他认为自己是楚国贵族后代,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无论当朝国君如何昏庸无道,比日后阿斗还要像稀泥,他都得尽自己规定的义务,辅佐君王。

这就造成了麻烦。面对贤君,有屈原如此大臣,那自然良性循环、国泰民安,屈原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实现。但是贤君难逢、小人常有,只要君主判断稍有不慎,小人乘虚而入,屈原就更上下受敌了、这和作战类似,歹徒开枪肆无忌惮,警察确受诸多法规的限制。敌在暗我在明,谗人间之,闲话一多,屈原的政治斗争就失败了。

渔父的话若换个角度去理解,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顺应时代”。依旧是前文所说,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警察会利用卧底、线人、带罪立功等听起来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同样,屈原站在那儿,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频频提出对国家有益却明显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方案,怎么能不成为众矢之的?

范增虽有才能,遇上项羽这般人,越是直谏,效果也就越差。屈原若能稍稍隐藏一下自己的立场,暗中改革,兴许会有成效。

但最终屈原投江了。

他的死留下了什么呢?端午节?粽子?端午日人们赛龙舟、抓鸭子,不亦乐乎;我面对餐桌上时常出现的糯米食也再难联想起屈原。他的如此行为导致失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是必然结果,但失败并不等同与自杀,别的出路也是有的。反而,他的死无形中助长了只图利益的官员的嚣张气焰。

我更愿相信屈原是累了倦了失去动力了才放手的。因为若是他企图通过自己的一死换取世人的觉醒,那么他多半会大失所望。楚国灭亡,随后两千年间,只有更浑浊的江水,犹如一条条墨流。

在我印象里我一直都知道屈原这个人,和他的《离骚》,也仅此而已,从来没读过。不过,其实我还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也是因为他。我到了学《离骚》(节选)的时候才真正对他有所了解,但也仅此而已,譬如他如何爱国如何志向高洁。但这些也只是从书上或听说了解到的,不是我感悟出来的。读《离骚》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他很自恋。

但到了最近学的《屈原列传》,我觉得我了解得更多一些了,但可能还是不够深刻。最起码我现在了解了他的才华非同凡人,人家自恋点也是有资本的。但那也就不再是因为他自恋,而是极力表达自身还保持的高洁的情操,不愿与世俗同列。最让我敬佩的其实是他最后的投江自杀。似乎古代太多名士对气节十分看重,对于原则不会做出一点让步,当现实与自己所坚持的某些东西冲突而又无力改变时,他们往往选择死而不是妥协地苟活下去。屈原也是如此。当自己不被信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衰弱,他没有背叛它,而是以死表明对它的热爱。有些人认为这样太不值,也太固执,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似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适合这样的情境,而不是抱着石头就跳进去了。

可是我个人觉得他的选择更加令人佩服。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一个信念是他们活着的唯一支持力。当我不能坚持我的原则,我的信念时,生活于我已不再有意义了。这让我想到原来的哥斯拉兄弟,做鞋对他们而言就是生命,如果不能用心做鞋,做自己想做的鞋,那就不活也不会妥协。信念已变成信仰,为它而活或为此而死都在所不辞。

屈原也是如此。他坚持自己的高洁,对楚国的热爱。当小人当道,怀王不再信任他时,他依旧忠心耿耿。当楚国抛弃了他时,他却没有放弃楚国,仍日日心系怀王,心系楚国人民。当已无力回天,他选择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痛和对楚国的爱。你当他是固执吧,可正是他的固执成就了他。他的高洁孤傲传诵至今,他的爱国之情让历代人所赞诵。

世人皆浊,我只有以死来保守我的原则。这是一种气节。

而我非常敬佩甚至崇拜这种气节。似乎在读古文或了解历史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或相似的人。他们的这种品质吸引我想要了解他们,并敬佩他们。似乎这样的气节在如今不再有,这也是他们的时代更加令人神往。这应该就是我们不断探寻、追随古人事迹的原因吧,正如屈原,总能有让我们的心为之震颤的地方。屈原用死捍卫了自己的气节,自己的原则。我们因而敬佩他,缅怀他。

因为人,总要有原则。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懦怯。

  • 索引序列
  • 以俩只青蛙为素材的议论文
  • 以古为鉴的议论文素材
  • 以暖为题的议论文素材
  • 以新闻为素材的议论文
  • 以屈原为素材的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