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心脏病1. 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2.与遗传有关 。二、后天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心脏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2.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三、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四、肺性心脏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五、心肌病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六、心脏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诊断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 ,需要高枕而睡。◆出现下肢浮肿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左肩痛长期不愈。高发人群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2.吸烟者。3.高血压患者。4、糖尿病患者。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7.肥胖者。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先天性心脏病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同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或兄弟姐妹中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并不少见,但确切的联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也很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较高。一般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有少数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然恢复,有的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并发症会渐渐增多,病情也逐渐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另外,什么时候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请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如孩子的病有无自愈的可能性,将来的病情演变趋势如何,指导合理用药,科学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能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一般较差,容易生病,所以法定的预防接种也应按时进行。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缺损。法鲁氏四联症不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且肺血减少。一些年轻的父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一听说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只要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通过手术彻底根治,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1.在怀孕早期(3个月之前)尽量别在电脑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地方坐太长时间因这时的胎儿还不稳定各个器官还正在成形阶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2.不要接触宠物因宠物身上的细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最佳治疗法健康饮食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1]判断心脏病判断心脏病的方法?心率失常是否是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心跳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脏其他组织所引起,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有些学者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障碍,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心律失常可见于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在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紧张下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为多见。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感染等引起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变引起,因此说心律失常不能说是心脏病,而心脏病有的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治疗取决于其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在治疗上应注意尽量运用小剂量药物能达到使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即可,不宜用大剂量非要使心律失常完全消失不可。因为用大剂量药物时所承担的毒副作用的风险要比早搏的危险大得多。而且控制心律失常后,停药容易引起复发。运用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西药不能替代的优势,一是毒副作用小;二是显效后疗效巩固;三是可以从整体上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全面消除患者的症状。推荐两个心脏病的食疗方子(1)红花三七蒸乳鸽原料:三七5克,红花6克,乳鸽1只,料酒10克,精盐3克,葱10克,姜5克,酱油10克,红糖5克,菜胆100克。做法:1. 把红花摘去杂质;三七研成粉末;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洗干净;姜切丝,葱切段;菜胆切成4厘米长的段。2. 把乳鸽放入蒸杯内,,加入料酒、酱油、红塘、姜、葱、精盐腌30分钟,再放入三七、红花、菜胆。3. 把蒸杯置于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约50分钟即成。功效:活血化瘀,滋补气血。适合于瘀阻心络型冠心病患者食用。用法:每日一次,佐餐或单食。宜忌:孕妇忌食(2)红花三七蒸鸽蛋原料:三七粉10克,红花6克,鸽蛋5个,精盐3克,鸡汤200毫升。做法:1. 红花去杂质,鸽蛋煮熟去壳。2. 将鸡汤放入炖锅内,放入三七粉、红花、精盐、熟鸽蛋,同煮25分钟即成。功效:补气血、化瘀阻。适于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食法:每日一次。宜忌:孕妇忌食。《大众养生药膳系列---心脏病药膳食疗》广东旅游出版社心脏病患者的食疗禁忌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4.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5.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6.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7.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诱发心脏病-不良习惯许多人以为多运动、少吃油腻食品、戒烟戒酒就可躲过心脏病的魔爪。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完全,因为还有些日常忽视的生活细节也会谋杀你的心脏。1.雾天在户外运动。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雾天里进行户外锻炼会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从而使血液更容易凝结。2.陪着别人吸烟。如果一个人每周三次,每次暴露在别人吸烟时吐出的烟雾30分钟,那么他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很少被动吸烟的要高26%。3.怒斥会对心脏造成巨大的冲击。4.事业至上,忽视减压。精神压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压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钟会减少你25%以上的焦虑和抑郁。5.终日愁眉苦脸。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观察150位健康的男性长达十年,最后发现,在这次试验一开始态度就非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态度比较悲观的人要小一半。6.做运动,一定要时间长。任何经常性的身体活动都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即便每次只运动5到10分钟。7.吃烧烤。高温烧烤的食物会产生一种称为晚期糖化终产物的血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减少细胞的弹性,并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8.油炸食物。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记录了八万名女性长达十四年的锻炼及营养习惯。研究人员发现,与心脏病关系最大的是摄入的食物中含有的转脂肪酸,它是一种降低HDL胆固醇含量并增加对人体有害的LDL胆固醇含量的变异脂肪,而罪魁祸首就是炸薯条。9.压抑愤怒。压抑愤怒会加大对心脏的压力,如果发泄出来,会使心脏感到更舒适,降低心律不齐、心绞痛的几率。10.终日懒洋洋。终日浑身懒洋洋的人比经常强迫自己做剧烈锻炼的男性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28%。11.狂热一时的节食计划。体重波动非常大的人与体重缓慢下降而很好地保持下去的人相比,心脏要弱得多,血流要差得多。12.三餐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致使性的心肌梗塞。因此,中老年患者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一般七八成即可。13.远离朋友。在工作中结交朋友最少的人,其心率也最高,血压指数也最不健康,即使是在非常时期也是如此。14.临时的婚外性关系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医生们发现,75%在性交的过程中突然死亡的病例都与婚外情有关,同许多年轻女性有亲密关系的男性的死亡风险最大。在调查与配偶保持长期忠贞的男性中,医生们几乎没有发现心脏病发作的风险。15.尚未起床就盘算着当日的工作计划。血压在早上会激增。不过听音乐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从而使早上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降低。16.打呼噜不碍事。半数男性有睡眠窒息症(人们在睡眠时一度出现呼吸暂停长达一分钟的情况),还有高血压症,通常是由体内含量高的荷尔蒙醛固酮引起的。要消除睡眠窒息症,也要降低血压。17.感冒发烧随它去。感冒发热时,对心脏功能的直接影响,如感冒发热,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易诱发心律失常。18.胸前口袋放手机。男士习惯把手机装在上衣左边的口袋里,紧贴着心脏。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对心脏有多大的影响,但手机最好不要装在上衣左边的口袋里,手机开启的瞬间,也最好远离身体。产前检查产前一旦诊断胎儿心脏病,可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如对于手术效果差、预后不良的复杂型先心病所采取的治疗性引产,可有效地降低复杂先心病的出生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对于治疗效果良好的严重、单纯型先心病,产前诊断可以争取时间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因此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降低复杂先心病的出生率、早期根治并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手段。妊娠18周才能进行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妊娠早期感染、接触放射线、服用烟酒、毒物、致畸药物等有关,家族中有心脏病史或以往有孕育死胎、死产、先心病胎儿的孕妇,孕育先心病胎儿的几率明显高于常人,因此这些孕妇在产前都应做好胎儿心脏的筛查和诊断。妊娠18周以后就可以进行此项检查。最佳的探查时间在24~34周,此时可以获得较清晰的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当然,任何检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胎儿超声检查也如此。比如一些简单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受胎儿期特殊的血流动力学、仪器设备及胎位等因素的影响,产前也有漏诊的可能,但一些严重复杂的先心病产前多数都可以诊断,因此要求医生一定要具备先心病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和误诊。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新生儿、婴幼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生存质量。我国每年有14万~2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4万~5万为严重或复杂类型的先心病,医治这些先心病需耗资130亿~150亿元。更重要的是一些严重、复杂的先心病目前尚无法根治或即使手术也难以取得良好疗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假牙病人心脏病护理1989年芬兰学者Mattila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口腔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报告,他们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心肌梗塞患者的各类检查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OGISTIC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因素后,牙周健康状况对冠心病仍有影响。自此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病的关系。De Stefano等在美国的调查中,采用牙周病严重程度,口腔卫生指数,恒牙龋损数等指标评估了9760名个体的牙齿健康状况,并追踪观察其冠心病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没有牙周炎的患者高25%,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1594),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高于非牙周炎患者,说明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牙周炎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Arbes等对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后,重度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相比,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高倍。Abnet等发表了一项对29584名中国农村成人的15年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年龄段人群中,失牙多的人由于心肌梗死死亡和脑卒中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失牙程度中等的人。学者们对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联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许多探讨研究,且仍在研究中。目前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关联机制,主要是牙周微生物的感染会导致菌血症,毒血症,并导致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从而:1.对血小板产生直接作用,诱导血小板的凝聚;2.细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了牙周致病菌;或巨噬细胞摄入牙周致病菌而转化为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的形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动物感染牙周致病菌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自身免疫反应,有研究发现,抗牙周致病菌的抗体与抗人热休克蛋白抗体之间有交叉反应;4.炎症介质的作用,如C反应蛋白等炎症介质的作用。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的全身炎症介质水平升高,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今年来已有学者们开始观察牙周治疗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虽然研究有限,但结果显示牙周治疗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一些重要指标,如血清标志物和内皮功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开展对龈下菌斑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晽单胞菌的同源性检测,结果发现龈下斑中的基因与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说明牙周致病菌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牙周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牙周专性厌氧菌,是牙周病特别是慢性牙周炎病变区和活动部最主要的优势菌。牙周致病菌感染可进入循环系统造成反复的菌血症从而引起血管慢性炎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动脉斑块可能起到一个收集血循环中细菌的筛漏作用,提出口腔源性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可在循环系统中造成无症状型的菌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的血管内膜泡沫细胞形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样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表达的血小板聚集相关蛋白质(PAAP)诱发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研究还发现,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住院人数比无牙周炎者高25%。有牙病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没有牙病者的倍。医学上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假牙清洁方法不当、不彻底,很容易产生异味、牙石、菌斑,从而间接引发心脏病,再加上假牙松动,咀嚼疼痛,直接影响饮食、降低肠胃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口腔癌以及内脏疾病,后果非常严重。假牙镶配者的心脏病护理和普通的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有不同,统计发现:即使假牙制作再精良,也难做到100%贴合口腔;中老年人唾液少、黏度低,牙槽骨的逐年变形都会导致假牙松动、戴不牢;戴假牙吃饭时,食物残渣塞入假牙与牙床间,不敢咀嚼,直接影响进食;如果牙槽骨严重吸收低平,假牙更加无法戴牢。因此,基于这些客观的因素,医学界一致认为假牙镶配者的心脏病部分是由于镶配假牙且护理不当引发牙周疾病而间接引起的,所以就需要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护理。由于目前假牙护理常识在国内还不是很普及,导致我国中老年消费者的假牙很少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除了极少数人可以从国外购买此类产品外,大多数人都是用简易的“土办法”,如清洁方面就是拿水泡、拿牙膏牙刷等,而假牙固位方面就更加没有办法。于是假牙不清洁和不稳固间接引起的中老年人心脏病病例便逐年增多。市场上目前出现的安全、方便、有效的假牙护理产品还很少,国内只有雅克菱通过了欧盟CE认证,推出了假牙伴侣系列产品,并结合专家建议和国际通行护理办法,提出了“每日摘、泡、粘,科学护假牙”的假牙护理理念,对假牙配戴者的心脏病预防效果较为明显。
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IM收录30多篇。主要如下:1、 Meixiang Xiang, Jian-an Wang, Emel Kaplan, et al. Anti-apoptotic role from implanted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aging ra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ournal of Geratology,2006 ( In press)2、Validation of the use of foreign gas rebreathing method for non-invasive determination of cardiac output in heart disease patients. Zhejiang Univ SCIENCE 2005 6(12):1157-11623、Segmen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 ostia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guidance. J Zhejiang Univ SCIENCE B 2005 6(12):1153-11564、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optim al m 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Zhejiang UnivSCI 2005 6B(9)877-8845、The effects of sotalol o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during exercise. Zhejiang Univ SCI 2005 6B(4):249-2536、Human bone marrow-derie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ed into the damaged heart to improve heart function. Zhejiang Univ SCI 2005 6B(4) 242—2487、Us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evaluation of ear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117(8) :1130-11348、Allograftic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ed into heart infarcted model of rabbit to renovate infarcted heart.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4; 5(10):1279-12859、AntiCoaguIation therapy in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ISation:Does IABP really need anti—coagulation? Zhejiang Univ SCI 2003 4(5)607—61110、Hypercoagulability existing in the local left atrium of patient with mitral stenosis Chin Med J (Engl) 2003Aug; 116(8) :1198-20211、Utrasound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s for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 4(5):745-74812、Application of GlycoProtein IIb/IIIa antagonist(Integrilin)in peri-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atheter angioplast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in Chinese.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2. 3(3):371-37313、The effect of transient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mitral valve 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spontaneous echo Cardiol. 2000 Jul;23(7):501-614、The effect of transient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mitral valve 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a comparison in sinus rhythm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113(5) :412-41715、Effects of flecainide on exercise hemodynamics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out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Clin Cardiol. 1995 Mar;18(3):、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receptor 1 depletion on hindlimb ischemia.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5(3):197-202. 1.王建安.积极预防,合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再可怕[J].健康人生,2008(5):.高峰(摘译) 王建安(校).冠脉搭桥与药物支架术对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8,6(9):.高峰(摘译) 王建安(校).Intermountain心脏注册研究:外科血运重建和经皮支架术对多支血管病变长期愈后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8,6(8):.王建安(摘译).噻吩吡啶类相关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两种机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8,6(8):.陈涵(摘译) 王建安(校).决奈达龙在房颤/房扑中维持窦律的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8,6(7):.王建安.心房颤动治疗:心率和心律控制[J].心电学杂志,2008,27(1):.王建安.国产伊布利特将影响我国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现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刘新文 王建安.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1):.王建安 李佳慧.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国内应用状况与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3):.朱莹 项美香 马骥 王建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2):.王建安.2007美国心律学会年会热点解读[J].心电学杂志,2007,26(4):.周京红 王韶屏 王建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脾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360-363,.李剑 王建安.索他洛尔对运动时QTc和JTc间期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5):.王建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重视肥厚型心肌病的多重心电图表现[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蒋峻 魏玲 王建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信号通路的改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7):.陈洁 王建安 胡新央 骆荣华 谢小洁 李佳慧 何爱娜 孙勇.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7):.王建安.起搏器诊断功能在心力衰竭综合管理中的运用[J].心电学杂志,2007,26(1):.王建安 蒋峻.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否安全有效: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继续前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6):.魏玲(综述) 王建安(审校).骨髓基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1):.蒋云(综述) 王建安(审校).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新观点及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1):.石恒(综述) 王建安(审校).ED和CAD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1):.朱莹 蒋珍妮 王建安 T.Kurz.应用荧光高效液相法检测心肌磷脂酶D的活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201-202,.项美香 王建安 Min JY.循环胚胎干细胞定位于损伤心肌及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杨倩 赵博文 王建安 唐海林 徐海珊 寿金朵 吕江红.系列Tei指数综合定量评估房间隔缺损患者Amplatzer伞片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8):.孙勇 盛夏 王建安.冠状静脉系统三维螺旋CT成像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刘志国 唐礼江 薛迎生 陈晓锋 王建安 刘先宝.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4):.刘新文 王建安.早期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3):.王建安.关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最优化的对策[J].心电学杂志,2006,25(2):.杨倩 王建安 董梁 周斌全 盛夏 孙勇 蒋晨阳.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双心室优化起搏与同步起搏即刻室壁运动不同步性[J].心电学杂志,2006,25(2):.王方正 张澍 黄德嘉 华伟 孙宝贵 沈法荣 吴书林 王建安 方全 吴立群 王景峰 王冬梅 郭涛 陈新.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2):.朱莹 傅国胜 王建安 G.Richardt.利用小鼠离体工作心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王建安 谢小洁.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王建安.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前景[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4):.陈洁 王建安 骆荣华 胡新央 谢小洁 李佳慧 何爱娜 孙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4):.蒋晨阳 王建安 何红 孙勇 周斌全.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1):.费晓红 王建安.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J].科技通报,2006,22(2):191-195,.蒋峻 李长岭 魏玲 王建安.TNFα 1型受体敲除对小鼠急性后肢缺血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王建安 谢小洁 何红 孙勇 蒋峻 骆荣华 樊友启 董梁.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杜来景 王建安 樊友启.血浆脑钠肽前体N端片段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通报,2006,22(1):.王建安 谢小洁 孙勇 何红 蒋晨阳 周斌全 骆荣华 董梁.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近期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2):996-999.
内分泌医生须知的降脂新方法(转载自医学界) 2015-07-16医学界导语:感谢各位医师朋友参加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并关注欧淬恩!欧淬恩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愿与你们共同探讨Omega-3的临床意义。 以下文章转载自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众所周知肥胖是三高、心脑血管病的根源。然而有人笑问,为什么重达上百吨、脂肪层肥厚的鲸鱼却能活过一百岁,成为海洋寿星?这其中不无道理,研究发现,从鲸鱼体内提取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净化血液、软化血管、降低心率和血压的作用,被誉为“深海黄金”。 作为膳食补充剂,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已为普通医患所熟悉。但看似寻常的它,也具有和处方药类似的临床地位。早在10多年前,高纯深海鱼油产品(90%Omega-3乙酯高纯深海鱼油软胶囊)就已经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预防性治疗心血管疾病。 2004年,美国FDA也批准其用Lovaza的商品名加入处方药的阵营。至2013年时,该产品在美国的年销量已达亿美元,在欧洲的销量超过6亿美元。 Omega-3脂肪酸有何疗效? 脂肪酸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等,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从脂肪酸家族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出众的治疗效果。 Omega-3脂肪酸明确具有降低血甘油三酯(TG)的作用。研究发现,它可抑制肝内TG合成,并可增强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从而促进TG的分解。同时,它还具有减少肝脏脂肪合成、增进脂肪酸的β-氧化及促进apoB-100降解的功效[1]。 有研究对4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进行干预,令患者每日服用4g 90% Omega-3乙酯持续4个月,干预期后患者平均TG浓度、胆固醇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以及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相比基线水平值分别降低45%、15%、32%和20%,而HDL-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则分别上升了13%和31%[2]。而在降低TG时,服用Omega-3脂肪酸的量越多,其降脂效果越好[3]。 同常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联用时,Omega-3脂肪酸也能收到良好的疗效。COMBOS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让254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接受90% Omega-3乙酯高纯度深海鱼油4g/d或安慰剂+辛伐他汀进行治疗,8周后干预组TG及VLD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4](图1);Omega-3脂肪酸与阿托伐他汀联用也有类似的效果,245例血脂异常患者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90% Omega-3乙酯4g/d或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起始8周阿托伐他汀剂量均为10mg/d,随后4周增至20mg/d,之后4周增至40mg/d,共16周),联合治疗组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幅度较阿托伐他汀单用更大[5](图2)。 图1COMBOS研究Omega-3组较对照组TG及VLDL下降更显著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图2 阿托伐他汀联合90%Omega-3乙酯降低non-HDL-C幅度更大 此外,Omega-3脂肪酸在抗心律失常,降低心率、血压,抗血栓作用上都具有效果。它可以在增加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浓度的同时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即PAI-1)的浓度,从而减少PAI-1所致的胰岛素抵抗,使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降低;在炎症治疗方面,其可抑制中性粒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5-脂氧合酶路径及抑制LTB5中白三烯B4的功能,通过改善炎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6]。 意大利一个心肌梗死生存研究小组(GISSI-P)曾进行了深入研究,11324名发生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在90%Omega-3乙酯干预年后,其联合终点(心血管疾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等)中出现了死亡率大幅降低的现象[7](图3)。 图3 90%Omega-3乙酯组较对照组终点事件相对风险下降
你好,想要降血脂的话建议从饮食着手。多吃蔬菜类,饮食尽量从简,少大鱼大肉不喝酒。另一种方法是可以服用鱼油。据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服用高纯度的欧米伽三鱼油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同时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因为鱼油中的有效成分Omega-3是由EPA和DHA,ALA等物质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血脂。但是选择鱼油时,一定要选择高纯度欧米伽三的鱼油。因为高纯度的欧米伽三鱼油中欧米伽三的含量高,而其他杂质的含量就相对低纯度的鱼油少得多,多服用高纯度欧米伽三深海鱼油则可以使血液中的omega-3含量增高。市面上有90%omega-3纯度鱼油,已经算纯度很高的医药级鱼油。如果需要降血脂的话,可以考虑考虑。
1.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2.海带、紫菜、木耳、金针、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饮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 3.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少吃花生,因其中含油甚多,但可以食用核桃肉、瓜子仁、果仁等。 4.胆固醇过高者应少食蛋黄、肉类(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甘油三酯过高者要忌糖、忌甜食,并应限制总食量。 5.饮食治疗应持之以恒,降脂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并坚持不懈,以利于脂肪的消耗。
(一)欧洲心脏协会将CK-MB扫进历史垃圾堆,他们错了吗 近日,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建议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很快,国内某三甲临床医生孔令秋博士从临床应用角度撰文《欧洲专家建议把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错了吗?》进行辩证。孔博士的文章指出:“这句话(建议将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挺让我震惊的。也许人家(欧洲心脏协会)有更好的流程进行心肌梗死的鉴别,但是这种模式肯定不适合中国,尤其基层、一线的心内科医生。医学和临床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肌钙蛋白再好,它不是万能的,不能用判断心肌损伤唯一标准。”那么,欧洲心脏协会和孔博士究竟孰是孰非,我将从临床和市场两个角度,探讨现在以及未来心梗三项的应用趋势。(二)国内大咖已论定,肌钙蛋白是否成熟可靠是关键! 在2017 ESC STEMI指南和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中,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几乎只字未提,这是否意味着临床中不再需要检测CK-MB和肌红蛋白了呢?在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科梁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检验科蔺亚辉教授和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张真路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许俊堂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肌红蛋白到底有没有价值、是否需要取消,这一非常敏感的问题。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但不可视为心肌梗死标志物,只有当存在缺血这样一个前提下肌钙蛋白升高才能诊断心肌梗死。随着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出现和普及,肌钙蛋白不但是心肌损伤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还变成了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我国传统的心梗三项包括肌钙蛋白、CK-MB和肌红蛋白,既然肌钙蛋白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所有优点于一身,其他两种标志物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重新审视CK-MB和肌红蛋白的留存问题。 实际上,单纯的肌钙蛋白并不能解决临床上所有的胸痛、呼吸困难诊断及重症监测等问题。一种新的心脏检查组合(肌钙蛋白、BNP和D-二聚体)作为胸痛/呼吸困难/重症患者诊断、鉴别诊断、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手段,现在推荐心脏三项是正合事宜,还是太过超前,随后我们也将共同探讨。 第一个问题,在2017 ESC STEMI指南和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中,对CK-MB和肌红蛋白没有推荐甚至没有提及,这是否意味着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这两个指标不再需要了? 张真路教授: 在第四版定义中强调了急性心肌损伤与AC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因此肌钙蛋白升高或降低后面有一个潜台词就是:诊断心肌梗死要找到心肌缺血的证据。对此,我的理解是:由于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之前常规的肌钙蛋白和心梗三项无法检测出的心肌损伤,它都能检测出来;而高敏肌钙蛋白仅具有器官特异性而无疾病特异性。敏感性提高带来的有利之处,同时也给临床带来了困扰。在第四版定义中所强调的肌钙蛋白实际上就是高敏肌钙蛋白,其检测心肌损伤的范围较普通肌钙蛋白大很多,肌钙蛋白心脏特异性几乎100%,现在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敏感性有大幅度提高,故在诊断AMI,特别是ACS危险分层方面肌红蛋白和CK-MB就不惧优势,不提(不用)是在所难免! 蔺亚晖教授: 许教授提出的问题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从之前的一些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来看,至少在心肌损伤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肌钙蛋白作为首要标志物毋庸置疑、全球公认。今年年初CC(Clinical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篇包含全球2000多家医疗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96%的机构已将肌钙蛋白作为首选标志物。然而,高敏肌钙蛋白在全球的平均使用率为41%,欧洲为60%,中国为34%,在美国则仅为7%。这是因为在今年美国才批准高敏肌钙蛋白I用于临床。对于肌红蛋白,从2013 ESC指南开始,指南中便再未提及。对于CK-MB,在2015 ESC指南、2017 STEMI指南、2017年亚太高敏肌钙蛋白指南及最新的第四版定义中,均认为其是肌钙蛋白的最佳替代物。当肌钙蛋白无法获得或结果存在异议时可进行CK-MB检测。另外,第四版定义提到,在诊断5型心梗时,CK-MB同样有效。因此,将CK-MB完全舍弃仍有待商榷。 许俊堂教授: 单就心肌梗死的诊断来讲,我认为肌钙蛋白已经足够。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再梗死、评估重症或者化疗患者的心肌损伤等情况下,CK-MB和肌红蛋白还有意义吗?对CK-MB是否仍有需求? 张真路教授: 肌钙蛋白的敏感性提高以后,不仅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能灵敏快速检测出来,同时如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心脏压力增加、侵润性病变导致的心肌损伤,以及化疗药物、肾功能损伤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心肌损伤或心脏毒性也会被检测出来,这是高敏肌钙蛋白带来的临床获益,普通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CK-MB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但我认为“心梗三项”在围术期心肌梗死判断及心肌梗死病程判断中有价值。 许俊堂教授: 目前的心衰指南常规推荐在进行BNP检测的同时进行肌钙蛋白检测,一个是功能评价,一个是结构评价,而没有推荐CK-MB和肌红蛋白。我认为,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再梗死的问题。之前遇到的一例患者,在入院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CK-MB同步升高,进行择期PCI后,肌钙蛋白再次升高,结合胸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确诊为再梗死,但患者的CK-MB和肌红蛋白监测正常,且从症状、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增加的幅度来看,患者的再梗死面积较大。对此各位教授有什么看法? 张真路教授: 肌钙蛋白T在血液中的存在时间为10-14天,肌钙蛋白I为7-10天。CK-MB一般在24-36h便恢复正常,肌红蛋白在18-24h可恢复正常,因此在10多年前肌红蛋白便作为早期标志物存在。另外,PCI后患者的血管开通、血流恢复,前次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所产生的肌钙蛋白大量释放,提前达到峰值(冲刷现象)。所以,我担心如果前次较大面积心梗引起肌钙蛋白很高浓度产生,且处于缓慢下降期间,如果此期间发生较小面积的心梗,引起肌钙蛋白升高的幅度不足以对抗前次心梗肌钙蛋白下降的势头。还有本病例,肌红蛋白,CK-MB检测的时机也很重要。 许俊堂教授: 去年,我接触到一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称他们医院早在十年前就不做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了。下面请梁教授结合急诊工作的切身体会,谈谈在高敏肌钙蛋白时代,是不是运用一个高敏肌钙蛋白就足够了,其他两项指标到底还有没有价值? 梁岩教授: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肌红蛋白在既往8-10年间还在使用,主要是因为肌红蛋白的峰值出现较早,在发生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约时,肌红蛋白便已升高,此时肌钙蛋白刚开始升高,而CK-MB的达峰时间不如肌红蛋白早,因此肌红蛋白被认为是心肌梗死早期的标志。在NSTEMI患者中,肌红蛋白不如肌钙蛋白敏感(后者有轻微心肌损伤就会升高),而且肌红蛋白的特异性差,不仅存在于心肌内,在骨骼肌内同样存在,但其在既往特定阶段可能仍有一定意义。目前来讲,随着肌钙蛋白和高敏肌钙蛋白的进展,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2h左右,在肌红蛋白出现峰值时,高敏肌钙蛋白也会明显升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肌钙蛋白较肌红蛋白的优势更大。 对于CK-MB,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如肌钙蛋白,但CK-MB可在4-6h达到峰值,在24h左右下降,在24-48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尽管心梗后肌钙蛋白升高的持续时间较长,但对于再次损伤或再次心梗,CK-MB和肌钙蛋白均会再次出现增高和峰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肌钙蛋白也能在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诊断中取代CK-MB和肌红蛋白。 另外,刚才蔺教授也提到在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当中,对肌红蛋白只字未提,而CK-MB是在肌钙蛋白无法获得时作为其替代,并认为用肌钙蛋白质量浓度(MASS)的方法准确性更高。因此在临床上不单是运用哪种指标重要,指标检测的准确性同样非常重要,比如很多医院均在进行肌钙蛋白检测,如果方法不标准,则指标的可信度差,这同样对临床没有帮助,甚至会误导临床。因此,如果一家医院同时有CK-MB和肌钙蛋白检测,应确定其准确度,选择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的检测来指导临床。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建议使用肌钙蛋白,而且要用标准的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这样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帮助。 张真路教授: 我需要强调以下两点。第一,肌钙蛋白T在4-5天会有一个再峰。第二,患者第一次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时,肌钙蛋白的量很大,下降比较缓慢,此时如再发新的小梗死,常常会被掩盖。 蔺亚晖教授: 我认为是否取消CK-MB要看使用了哪种肌钙蛋白。如果使用的是检测质量非常高,质量控制非常好的高敏肌钙蛋白,则不需要CK-MB和肌红蛋白。如果是普通肌钙蛋白,尤其在胸痛早期,则肌钙蛋白的升高并不明显,此时可能需要CK-MB进行辅助判断。 许俊堂教授: 需要运用CK-MB进行辅助判断吗?目前,STEMI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症状加心电图。肌钙蛋白的主要用途是判断NSTEMI和不明原因的心肌损伤。对于NSTEMI患者并非一定要在1h内做出诊断,对其干预不需要太紧急,而是要准确、敏感、特异,这些肌钙蛋白都符合。而进行CK-MB检测或可出现非特异性问题,从而干扰患者诊断,增加误判的可能性。 张真路教授: 理论上是存在这种问题。但是提醒大家,尤其是从检验的角度,目前在我国肌钙蛋白检测的质量千差万别,特别是敏感性,可能相差成千上万倍,因此强烈建议,如果临床上要取消心梗三项,则一定要考虑肌钙蛋白的敏感性。如果敏感性不足,则取消CK-MB和肌红蛋白肯定会带来新的临床困惑。 最后,我认为肌钙蛋白是方法学的问题,运用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再回到许教授讲的NSTEMI问题,NSTEMI患者需要肌钙蛋白进行危险分层,这很重要,如果敏感性高则有助于提前进行临床分层,若敏感性不高则可能误导。 许俊堂教授: 对于新的肌钙蛋白+BNP+D-二聚体的组合,是否可以取代旧的心梗三项,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梁岩教授: D-二聚体和BNP对于临床判断非常重要,阜外医院还没有取消CK-MB和肌红蛋白,目前急诊检查心肺五项,即在心梗三项基础上加BNP和D-二聚体。BNP和D-二聚体在临床可用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鉴别呼吸困难是心源性还是肺源性,是否存在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血栓负荷增加的疾病,因此我认为肌钙蛋白、BNP、D-二聚体这三者的组合必不可少。至于CK-MB或肌红蛋白是否取消,我同意蔺教授的意见:当肌钙蛋白足够准确时,可以取消;但肌钙蛋白准确度不够时则可在一定阶段保留CK-MB质量浓度方法,并进一步完善肌钙蛋白检测。 许俊堂教授: 非常同意梁岩教授的观点,同时张教授和蔺教授提出的不同意见也使我们受益良多。 在临床应用中,我同样支持梁岩教授的观点,等肌钙蛋白成熟可靠后,CK-MB和肌红蛋白可能就没有必要再应用了。 对于新组合,肌钙蛋白评价结构损伤,BNP评价功能,D-二聚体评价胸痛、呼吸困难等是否由血栓引起,也可作为一种预后的指标。对于这三者的组合不但可用于肺栓塞、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断,还可排除一些其他病因,对于重症患者的评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组合。另外,我认为在将来这三个指标或可用于胸痛、呼吸困难,以及重症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排除诊断,以及危险因素和预后评估。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前沿的看法,其可行性尚需进一步评估。(三)国内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学繁杂,仍未实现标准化 据2021年1月27日对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实时数进行统计可知,目前肌钙蛋白国产商有近300家,共有肌钙蛋白试剂盒注册证571个(不含校准品和质控品);其中,使用层析法的胶体金和荧光试剂盒占比60%以上,使用比浊法试剂盒约19%,这些试剂盒大部分灵敏度低、且线性范围较化学发光窄,若cTnI单独使用,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漏诊或误诊。另一方面,临床上心梗诊断主要以肌钙蛋白I为主,而肌钙蛋白I由于厂家众多,方法学多,所用抗体特异性不同,这都影响了肌钙蛋白I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个成熟可靠的指标据美国循环杂志早期发表的一篇研究,肌钙蛋白单独应用于心梗诊断,能够确诊57%的心梗患者,虽然近几年化学发光技术等先进方法学发展迅速,但考虑到国内肌钙蛋白产品,尤其是临床科室,胶体金、荧光和生化等传统方法学试剂盒仍占很大比重及各厂家抗体特异性不同,这些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中心实验室或检验科仍有较大差距,单独检测肌钙蛋白,确诊率可能达不到90%甚至达不到80%,因此联检仍然很有必要。 2019年发表的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也指出:所有急诊接诊的急性非创伤胸痛患者,如果存在高危胸痛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特征,且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时,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活动不稳定或心力衰竭,应及时对症处理,且尽早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BNP/NT-proBNP及D-二聚体;(四)心梗三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正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科梁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检验科蔺亚辉教授和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张真路教授所言,目前在我国肌钙蛋白检测的质量千差万别,方法学和抗体特异性也可能不同,此外,敏感性也可能相差成千上万倍,如果临床上要取消CK-MB,则可能会带来新的临床困惑。等日后肌钙蛋白成熟可靠后,CK-MB可能就没有必要再应用了,张真路教授也在多个学术会议讲过这个问题,CK-MB在临床上可能仍有3-5年的使用时间。同时,结合市场和临床现状,只要肌钙蛋白存在的问题,例如方法学的更替和检测的标准化未完全解决,盲目取消CK-MB就可能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风险。 未来,肌钙蛋白成为成熟可靠指标后,新的心梗三项可能是cTnI/NT-proBNP/D-Dimer,当然,这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目前,据国内BNP/NT-proBNP相关专家共识和近两年的急诊专家共识,短期的三五年来看,cTnI/CK-MB/Myo和NT-proBNP、D-Dimer可能仍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至于欧洲心脏协会建议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可能是该机构的建议不够严谨,未充分考虑中国的市场诊疗现状和肌钙蛋白I检测现状,给出了理论可行,临床不可行,仍然需要等待肌钙蛋白成熟后才能实施的建议。 临床盲目采纳可能将带来一系列临床困扰。同时,也建议欧洲心脏协会多花精力推动肌钙蛋白I的标准化,让肌钙蛋白I成为一个真正成熟可靠的指标,如果未来各个肌钙试剂盒统一了国际标准,能大幅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那么即使将CK-MB和Myo都扫进垃圾桶,我想包括心内科的临床全体医生可能也会一致支持。 在肌钙未完全标准化,标准化后漏诊误诊率未验证是否满足临床需求,建议欧洲心脏病协会暂时不要罔顾临床需求,发表一些标题党式的不严谨建议。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我为大家整理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溶栓前的准备、溶栓期间的护理以及溶栓后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 并给予溶栓前、中、后期密切全面地护理配合, 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率和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 有数据显示, 约为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于发病1 h内死亡[1], 该病发病急, 病死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形成的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相应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导致心肌坏死。及早给予救治是提高该病救治率的关键,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及时挽救即将濒死的心肌细胞, 缩小梗死病灶区域的范围, 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 实现心肌的血流灌注, 提高冠脉再通率, 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岁。32例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入院就诊, 经过分析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 符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且无溶栓禁忌[2]。前间壁心肌梗死15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 下壁心肌梗死5例, 下壁并侧壁心肌梗死2例。
1. 2 治疗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检查确诊后行血糖、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等血液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300 mg肠溶阿司匹林嚼服, 并给予8 mg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00 U肝素静脉注射, 于5 min内注射完毕。同时静脉滴注42 mg rt-PA, 于 h内滴完, 静脉微量持续泵入1000 U/h肝素, 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给予肝素的具体剂量, 注意维持ARTT时间保持约70 s。静脉微量泵入24 h停止后, 于皮下肌内注射肝素500 U, 连续6 d。
1. 3 护理
1. 3. 1 溶栓前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并行心电监护,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病房必须保证安静。持续给氧3~5 L/min, 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 以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症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 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为避免反复穿刺, 可采用留置针输液, 选择前臂较粗的血管, 比较容易固定。严格把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治疗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溶栓治疗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使患者呼吸困难, 有窒息感, 恐惧使患者紧张焦虑, 心率加快, 反而加重心肌缺血, 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让患者尽量消除恐惧紧张,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治疗所需的全部药物及仪器, 如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抢救药品以及血压监测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等抢救仪器。
1. 3. 2 溶栓期间的护理 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 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 溶栓后立即记录心电图, 每30分钟打印全导心电图1次, 连做4次, 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 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 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听取患者主诉, 溶栓时每15分钟记录患者胸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溶栓后2 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 以防止并发症,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 3. 3 溶栓后的护理 溶栓治疗结束后, 冠状动脉内仍然有残余狭窄, 容易造成二次心肌梗死, 可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治疗, 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 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以保证再通的冠状动脉避免发生血流堵塞情况[3]。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治疗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可有任何大幅度的动作, 防止脱落的栓子逆流。治疗后1 d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简单活动, 此时活动是最佳的康复时间[4]。但活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内容需科学合理,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面需注意少食多餐, 切勿过饱, 忌刺激性食物, 食物不可过热或过于粗糙, 否则会损伤消化道黏膜。
患者出院需给予其正确的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按时、正确地服药, 定期回院复查,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及时调整药物及用量, 一旦发现并发症可及时给予治疗。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简单的急救措施。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病情转好并出院,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 抢救无效后死亡。
3 小结
通过此次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溶栓护理可以体会到,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 使心肌及早得到保护。而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治疗各期的护理措施密切相关。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熟练掌握溶栓治疗的各个流程、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在溶栓治疗各期给予全面、全程的护理配合, 以帮助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凤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3):1316-1317.
[2] 丁先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6):112-113.
[3] 曾尚梅.1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观察和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2(5):88-90.
我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面向医学或护理方面的论文选题。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您选择了“1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方案”这个题目,可能是因为这个课题符合以下一些条件:1. 实用性强:研究方案对于临床实践和护理实践有实际意义,能够通过研究结论提供实用性的指导。2. 知识空白:该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填补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3. 具备可操作性:这个课题能够设计实际可操作的研究方案,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样本容量和实验条件下得出足够的结论。4. 有价值性:通过研究对病人或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缩减等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为什么这个题目这么有价值,在选题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被纳入考虑。
声明:该答案来源于“知否AI问答”,一款全方位“智能问答”、“知识获取”和“内容生成”系统。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可比较。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观察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134.[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2476.[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850.[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42.[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1391.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我为大家整理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溶栓前的准备、溶栓期间的护理以及溶栓后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 并给予溶栓前、中、后期密切全面地护理配合, 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率和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 有数据显示, 约为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于发病1 h内死亡[1], 该病发病急, 病死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形成的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相应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导致心肌坏死。及早给予救治是提高该病救治率的关键,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及时挽救即将濒死的心肌细胞, 缩小梗死病灶区域的范围, 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 实现心肌的血流灌注, 提高冠脉再通率, 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岁。32例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入院就诊, 经过分析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 符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且无溶栓禁忌[2]。前间壁心肌梗死15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 下壁心肌梗死5例, 下壁并侧壁心肌梗死2例。
1. 2 治疗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检查确诊后行血糖、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等血液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300 mg肠溶阿司匹林嚼服, 并给予8 mg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00 U肝素静脉注射, 于5 min内注射完毕。同时静脉滴注42 mg rt-PA, 于 h内滴完, 静脉微量持续泵入1000 U/h肝素, 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给予肝素的具体剂量, 注意维持ARTT时间保持约70 s。静脉微量泵入24 h停止后, 于皮下肌内注射肝素500 U, 连续6 d。
1. 3 护理
1. 3. 1 溶栓前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并行心电监护,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病房必须保证安静。持续给氧3~5 L/min, 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 以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症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 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为避免反复穿刺, 可采用留置针输液, 选择前臂较粗的血管, 比较容易固定。严格把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治疗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溶栓治疗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使患者呼吸困难, 有窒息感, 恐惧使患者紧张焦虑, 心率加快, 反而加重心肌缺血, 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让患者尽量消除恐惧紧张,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治疗所需的全部药物及仪器, 如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抢救药品以及血压监测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等抢救仪器。
1. 3. 2 溶栓期间的护理 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 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 溶栓后立即记录心电图, 每30分钟打印全导心电图1次, 连做4次, 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 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 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听取患者主诉, 溶栓时每15分钟记录患者胸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溶栓后2 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 以防止并发症,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 3. 3 溶栓后的护理 溶栓治疗结束后, 冠状动脉内仍然有残余狭窄, 容易造成二次心肌梗死, 可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治疗, 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 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以保证再通的冠状动脉避免发生血流堵塞情况[3]。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治疗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可有任何大幅度的动作, 防止脱落的栓子逆流。治疗后1 d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简单活动, 此时活动是最佳的康复时间[4]。但活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内容需科学合理,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面需注意少食多餐, 切勿过饱, 忌刺激性食物, 食物不可过热或过于粗糙, 否则会损伤消化道黏膜。
患者出院需给予其正确的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按时、正确地服药, 定期回院复查,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及时调整药物及用量, 一旦发现并发症可及时给予治疗。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简单的急救措施。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病情转好并出院,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 抢救无效后死亡。
3 小结
通过此次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溶栓护理可以体会到,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 使心肌及早得到保护。而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治疗各期的护理措施密切相关。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熟练掌握溶栓治疗的各个流程、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在溶栓治疗各期给予全面、全程的护理配合, 以帮助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凤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3):1316-1317.
[2] 丁先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6):112-113.
[3] 曾尚梅.1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观察和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2(5):88-90.
我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面向医学或护理方面的论文选题。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您选择了“1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方案”这个题目,可能是因为这个课题符合以下一些条件:1. 实用性强:研究方案对于临床实践和护理实践有实际意义,能够通过研究结论提供实用性的指导。2. 知识空白:该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填补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3. 具备可操作性:这个课题能够设计实际可操作的研究方案,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样本容量和实验条件下得出足够的结论。4. 有价值性:通过研究对病人或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缩减等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为什么这个题目这么有价值,在选题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被纳入考虑。
声明:该答案来源于“知否AI问答”,一款全方位“智能问答”、“知识获取”和“内容生成”系统。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我为大家整理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溶栓前的准备、溶栓期间的护理以及溶栓后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 并给予溶栓前、中、后期密切全面地护理配合, 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率和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 有数据显示, 约为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于发病1 h内死亡[1], 该病发病急, 病死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形成的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相应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导致心肌坏死。及早给予救治是提高该病救治率的关键,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及时挽救即将濒死的心肌细胞, 缩小梗死病灶区域的范围, 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 实现心肌的血流灌注, 提高冠脉再通率, 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高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岁。32例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入院就诊, 经过分析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 符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且无溶栓禁忌[2]。前间壁心肌梗死15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 下壁心肌梗死5例, 下壁并侧壁心肌梗死2例。
1. 2 治疗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检查确诊后行血糖、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等血液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300 mg肠溶阿司匹林嚼服, 并给予8 mg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00 U肝素静脉注射, 于5 min内注射完毕。同时静脉滴注42 mg rt-PA, 于 h内滴完, 静脉微量持续泵入1000 U/h肝素, 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给予肝素的具体剂量, 注意维持ARTT时间保持约70 s。静脉微量泵入24 h停止后, 于皮下肌内注射肝素500 U, 连续6 d。
1. 3 护理
1. 3. 1 溶栓前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并行心电监护,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病房必须保证安静。持续给氧3~5 L/min, 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 以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症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 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为避免反复穿刺, 可采用留置针输液, 选择前臂较粗的血管, 比较容易固定。严格把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治疗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溶栓治疗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使患者呼吸困难, 有窒息感, 恐惧使患者紧张焦虑, 心率加快, 反而加重心肌缺血, 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让患者尽量消除恐惧紧张,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治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治疗所需的全部药物及仪器, 如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抢救药品以及血压监测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等抢救仪器。
1. 3. 2 溶栓期间的护理 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 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 溶栓后立即记录心电图, 每30分钟打印全导心电图1次, 连做4次, 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 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 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听取患者主诉, 溶栓时每15分钟记录患者胸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溶栓后2 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 以防止并发症,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 3. 3 溶栓后的护理 溶栓治疗结束后, 冠状动脉内仍然有残余狭窄, 容易造成二次心肌梗死, 可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治疗, 口服拜阿司匹林、波立维, 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以保证再通的冠状动脉避免发生血流堵塞情况[3]。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治疗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不可有任何大幅度的动作, 防止脱落的栓子逆流。治疗后1 d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简单活动, 此时活动是最佳的康复时间[4]。但活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内容需科学合理,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面需注意少食多餐, 切勿过饱, 忌刺激性食物, 食物不可过热或过于粗糙, 否则会损伤消化道黏膜。
患者出院需给予其正确的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按时、正确地服药, 定期回院复查,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及时调整药物及用量, 一旦发现并发症可及时给予治疗。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简单的急救措施。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及护理措施, 26例患者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 再通率为(26/32), 病情转好并出院, 5例未达到再通标准, 1例由于急性左心衰竭, 抢救无效后死亡。
3 小结
通过此次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溶栓护理可以体会到,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 使心肌及早得到保护。而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治疗各期的护理措施密切相关。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熟练掌握溶栓治疗的各个流程、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在溶栓治疗各期给予全面、全程的护理配合, 以帮助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凤香.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3):1316-1317.
[2] 丁先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6):112-113.
[3] 曾尚梅.1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观察和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2(5):88-90.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可比较。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观察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134.[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2476.[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850.[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42.[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