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报告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报告

医学统计论文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和作出推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医学统计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关 键词 :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称为显著性,不应误解为差别很大或者在医学上有显著的价值。统计推断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为依据,说明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试验中的差异不能用抽象误差进行解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试验既定的条件下,差异可能是因抽象误差引起的,在增加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563.

[2]关红阳,郭轶男.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的知识你可以登陆:创新医学网 创新医学网上有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视频、医学论文写作辅导范文、医学论文写作视频、医学论文写作电子书等等,统计学分析的所有信息创新医学网上有很多资料,都是可以查看的。 卫生统计在医学期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科研设计、实验研究都离不开统计方法,而统计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我们在编审稿件过程中,经常遇到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等问题。 数理统计的基础是概率论,对统计分析的资料下结论的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一般统计上习惯把概率P≤或P≤认为是小概率事件[1]。当通过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获得P>时,认为是大概率事件,说明在这一次试验中很可能发生,因此接受假设,认为差异无显著意义(差异不显著)。

缺失值的处理:缺失值是人群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偏倚,因此,详细报告数据清理过程中缺失值的处理方法有助于读者对潜在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例如,瑞舒伐他汀试验在统计分析部分详细说明了缺失值的填补策略,包括:将二分类结局中的缺失值视为未发生事件;将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测量中的缺失值进行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为了证明缺失值处理的合理性和填补结果的稳定性,研究还比较了多重填补与完整数据(complete-case)分析的结果。2、数据的预处理:实施统计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对连续变量进行函数转换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基于原始数据构建衍生变量,将连续变量拆分为分类变量或将分类变量的不同类别进行合并等。医学论文应报告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及依据,瑞舒伐他汀试验即在统计分析部分描述了对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对数转换。3、变量分布特征描述:确定统计分析使用的变量,并针对每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是决定研究选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医学期刊虽然普遍对此提出要求,但作者往往套用常用方法,如: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等。事实上,应根据研究设计类型、统计分析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恰当的描述方法。例如,CKB选择采用年龄、性别和地区校正的均值和率来描述人群分布特征,而非简单的报告连续变量的均数和分类变量的构成比。4、主要分析(primary analysis):指针对研究结局的统计分析,是研究论文的核心证据。因此,医学论文应详细描述主要分析的实施过程和适用性。在试验性研究中,应明确统计分析数据集、试验效应指标、相对或绝对风险及其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假设检验的方法。

我也没做过,关注一下,希望可以找到答案!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

医学统计论文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和作出推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医学统计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关 键词 :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称为显著性,不应误解为差别很大或者在医学上有显著的价值。统计推断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为依据,说明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试验中的差异不能用抽象误差进行解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试验既定的条件下,差异可能是因抽象误差引起的,在增加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563.

[2]关红阳,郭轶男.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的知识你可以登陆:创新医学网 创新医学网上有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视频、医学论文写作辅导范文、医学论文写作视频、医学论文写作电子书等等,统计学分析的所有信息创新医学网上有很多资料,都是可以查看的。 卫生统计在医学期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科研设计、实验研究都离不开统计方法,而统计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我们在编审稿件过程中,经常遇到统计学方法使用不当等问题。 数理统计的基础是概率论,对统计分析的资料下结论的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一般统计上习惯把概率P≤或P≤认为是小概率事件[1]。当通过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获得P>时,认为是大概率事件,说明在这一次试验中很可能发生,因此接受假设,认为差异无显著意义(差异不显著)。

缺失值的处理:缺失值是人群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偏倚,因此,详细报告数据清理过程中缺失值的处理方法有助于读者对潜在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例如,瑞舒伐他汀试验在统计分析部分详细说明了缺失值的填补策略,包括:将二分类结局中的缺失值视为未发生事件;将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测量中的缺失值进行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为了证明缺失值处理的合理性和填补结果的稳定性,研究还比较了多重填补与完整数据(complete-case)分析的结果。2、数据的预处理:实施统计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对连续变量进行函数转换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基于原始数据构建衍生变量,将连续变量拆分为分类变量或将分类变量的不同类别进行合并等。医学论文应报告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及依据,瑞舒伐他汀试验即在统计分析部分描述了对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对数转换。3、变量分布特征描述:确定统计分析使用的变量,并针对每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是决定研究选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医学期刊虽然普遍对此提出要求,但作者往往套用常用方法,如: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等。事实上,应根据研究设计类型、统计分析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恰当的描述方法。例如,CKB选择采用年龄、性别和地区校正的均值和率来描述人群分布特征,而非简单的报告连续变量的均数和分类变量的构成比。4、主要分析(primary analysis):指针对研究结局的统计分析,是研究论文的核心证据。因此,医学论文应详细描述主要分析的实施过程和适用性。在试验性研究中,应明确统计分析数据集、试验效应指标、相对或绝对风险及其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假设检验的方法。

我也没做过,关注一下,希望可以找到答案!

医学论文统计分析报告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3 试谈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期末考试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试题,以四项全能考核机制进行总评,并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成绩分析的方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法;应用效果 医学基础学科由于内容较多而学时相对较少,与临床学科相比显得更为枯燥和抽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难度较高,且缺乏学习兴趣[1]。基于此,本文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与临床相关病例,实现知识融合、学以致用的效果,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两班均为男女混合,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科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1)病例资料的研究与准备。按照教学目的选择典型病例资料,确保针对性,依次分为课堂病例分析、举例以及深化资料。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入的阅读和分析,积极掌握临床以及护理学科相关知识,明确临床营养学知识以及基础知识原理,找出特定病例的疾病、检验以及诊断资料,汇总后确立其中针对性最高的病例。在严格筛查所选病例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病例资料,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结合病例资料确认最佳展示时间,可通过角色扮演、印发纸质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病例,带领学生体验患者和医师的感受,从而能够积极投入课堂,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在课堂举例中应用病例资料时可先就知识点作简单讲述,然后结合病例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便于强化学生记忆,深化所学知识。课后根据深化学习内容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讨论。(3)采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础医学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度,这直接对病例分析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2]。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随机个别提问等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将知识点与病例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可利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平时积分衡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对于不积极者即便分数再高也不予及格. 效果评价 [3-4]利用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试卷考察法依次对学生课堂积极性或参与程度、 教学方法 满意度或知识掌握程度、两班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展开评价。另采用四项全能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包括课堂参与活动累计分数、撰写论文与达标水平、病例分析达标水平以及实验成绩,四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0%、10%、50%、10%。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病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调临床实践中基础医学学科的应用要点,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临床实践相贴近,通过临床病理以及生理问题来促进知识的融合贯通。而病例分析教学恰恰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进而对专业目标以及所学知识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领悟其中的概念[5]。本次研究以病例分析教学为主,通过多媒体技术支持来设计各部分的教学环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强化其分析探究能力。与此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是一种主动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勤于思考和探究,主动去研究发掘新的知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学生期中以及期末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提示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效果满意。综上所述,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永芬,喻国丹,范浩,等.案例分析式医学教学学习体会[J]. 教育 教学论坛,2013,16(23):99-100. [2]王齐,陈辉,戴寒晶,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86-488. [3]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74. [4]朱子诚,温跃春,王林,等.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4):172-174. [5]董国凯,李周儒,殷文江,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法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32(45):9-1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4 浅析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 [摘要] 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 目前现状 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 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 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 培养对策 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 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 总结 ”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及沟通能力。 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 学习方法 ,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 热点 ,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1.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临床医学的毕业论文 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一: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思考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装置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重要内容,可为疾病诊治、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诊断和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故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1]。本次调查选取临床检验患者,随机分组,就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成效展开对比,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检验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别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具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在检验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重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质量控制问题:***1***标本采集问题:受检者饮食、运动、所用药物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民族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集标本时,需嘱患者将正在使用的药物停用,在安静或正常活动下对标本采集。但若操作不当,如完成静脉血采集后,将血液直接在试管内注入,而针头不拔掉,会出现标本溶血。从正输液的手臂血管行采血操作,会稀释血液标本。***2***试验和检验装置问题:仪器保养不妥、仪器老化,均可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在准确性上出现问题;因检验人员水平有限,或未掌握仪器的功能,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引发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试剂更换时,相关仪器引数未改变,规范储存样品的意识不强,诱导操作失误,促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所应用的试剂,未按规范要求设定,有误差事件发生。***3***人为问题:医疗科技在近年发展迅猛,检验仪器渐趋高阶,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但仍需人来对各项操作完成。故检测试验中,检验人员操作误差是引发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样品暴露时间过长、操作习惯不标准、样品检测峰面积积分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及对检测结果的重视度不足等,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4***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即室内质量控制,重视室内质控的开展是监测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操作环境、过程、试剂等稳定性检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获取正确检验结果的风向标。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为室间质评,加强室间质评,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评价,确保结果与其他单位一致或具可比性。***5***检验分析后问题:医学检验中,结果的复查和稽核为最后一道保障质量的防线,检验人员通常对先进仪器装置过分依赖,易有出错报告的情况,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未按人工规则复查,出具错误报告等。

应对措施分析:***1***检验前质量控制:①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样本前,重视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解释,对病情、情绪、生理变化了解,将所需检查专案的目的、意义、取样和自留样本注意事项、影响检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从,在平静、安静状态下完成采集,保障了样本的真实、合格,避免了由此引发的误差事件。②样品合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采集,确认和核查患者资讯,标本采集时,对时间、部位、 *** 、取样方式、数量严格要求。如采集血样,通常在空腹16h内,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静、安静正常状态进行。尿标本采集时,患者需饮食规律,避免性生活、体育运动、饮酒,女性月经后采集,需注意清洁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围面板清洁,以避免被经血、 *** 分泌物污染。样品一经采集,即具实效应,需及时送检,若不具备及时送检条件,需正确存放,以防变质或变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2***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仪器维护:仪器正常执行在检验过程中意义重大,检验人员需做好保养和维护,定期效能评价和校准,确保效能稳定和正常执行,一旦有问题出现,需向供应商及时通知,更换或修理。同时培训检验科医技人员,防止人为操作失误。②需保证检验试剂合格,对试剂储存环境、时效严格管理,启用前需注意防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因试剂失效或变质诱导结果错误。建立保管和使用试剂制度,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现代仪器均为精细化操作,检验人员需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和业务学习,娴熟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干扰因素、检测结果的图形、资料,报警的含义及如何维护,保养除错,掌握效能评价和校准标准,防范操作失误。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与自身技术水平结合,针对患者疑问,合理做出解释,主动与其他科室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与临床症状结合,对结果是否准确做出评估,以使自身检验能力提高。***4***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检测标本前,校准仪器,行室内质控,对仪器装置各项检验引数和效能检测,正常状态下,才可对标本检测。如失控,需记录,并分析原因,积极纠正,再行检测。注意质控品精密度。重视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其他单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体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显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水平[3]。引发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较多,需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积极防控,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针对检验前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员、仪器装置、试剂等因素引发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并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如重视采集标本前与患者沟通,加强仪器、装置保养和检测,重视针对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加以培养,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降低检验失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4]。本次结果证实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装置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莉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72-2673.

[2]毛颖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50-51.

[3]董大光.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43-1144.

[4]薛建丽.谈在检验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医学检验中的误差〔J〕. *** 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221.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基层就业是医学生重要的就业途径,其就业质量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质量已成为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到基层就业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并从3个方面提出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基层就业;就业质量;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1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据华禹教育网统计,我国大陆公办医***药***学专科学校达40余所,这些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医***药***学卫生人才近十万人。尽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已有一定规模,其毕业生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教育市场的抢占、教育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专科毕业生由于受学历层次、专业性质等影响,相比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实施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开展,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大多出现超负荷执行状态,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虽然引起了各级 *** 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与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与政策目标相比,相去甚远,效果不太理想[3]。王云鹏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中提出,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每年约有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基层医疗卫生呈现出资源缺、条件差、装置少、水平低等特点。潘日鸣等[4]对在校生进行“基层就业意向”调查发现,仅有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周静在“大学生参与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调查中发现,选择“积极参与”的只占。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援、就业岗位上逐年加大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在考研、公务员招录及事业单位人员录用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但多方调查资料显示,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缺乏正确认识,缺少理性选择。由此可见,医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存在较严重的就业倾向错位现象。

2到基层就业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在人才质量提高的同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促使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包括学历层次、综合能力等方面***也全面提高。近年来,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得大城市等医学人才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医学生就业市场向竞争性相对较小、岗位需求相对较多的中小城市、基层医疗单位倾斜。事实上,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已长期存在,特别是伴随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加速,到基层就业成为医学生特别是医学专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也是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体现。这种大趋势有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拓宽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促进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成长成才,长远看来,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5]。强调,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自我就业与成才的机遇。医学毕业生要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趋势,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做持之以恒的努力,放眼农村、基层的广阔空间和发展舞台,摆正就业定位,实现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合理、科学就业[6]。

3临床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的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不能仅用就业率来衡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判:第一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工资和待遇是人们常常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员工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评判;第二是工作环境和地点,这是人们对环境以及工作舒适度的考量;第三是专业以及发展前景;第四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7]。高质量就业是就业的再提升,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优劣的标尺。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专,只有高质量的就业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8]。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高可从以下3个方面实现。一是社会合力的驱动。 *** 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支援力度,改善其经济、社会环境,改善其医疗条件;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待遇,在薪酬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落实各项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并根据所在区域经济条件适当给予补助;鼓励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结对子”,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对口支援的力度,为医学毕业生提供学习机会,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职称晋升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等。可考虑制定基层工作相关制度,如根据毕业生基层服务工作年限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基层服务3~5年可减免学费的80%,超过5年减免学费的100%,并且根据工作需要不限制其到上一级医院发展。二是学校助力推动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地方 *** 对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医学生基层就业优秀形象,宣传医学生在基层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使医学生更多地了解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基层就业个人利益保障情况、基层就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优势等,营造基层就业文化氛围,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目前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定位,使毕业生自愿、主动、积极地争取去基层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应基层就业岗位的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单位人才需求开办专科方向***如麻醉、助产、康复***临床医学班,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和基层医疗单位联合开办“基层就业定向班”,由 *** 、医疗单位提供学费和补贴生活费,这既帮助贫困生解决了求学难问题,也为贫困医学生就业和基层医疗单位吸收人才开辟了一个新渠道。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到理事单位进行见习、顶岗实习,搭建双方交流平台,让医学生感受基层工作环境,强化医学生对基层工作的认识,缩短到基层就业后的适应期;加强基层就业引导,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医学生正确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把握自身条件,不以高阶专业人才自居,减少求职及职业定位的盲目性;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长效机制,根据其需求提供有助于职业稳定的帮助,如免费提供岗前培训、开展***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等。三是家庭支援和个人实力提升。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明确的导向和相应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家庭及个人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掌握并有效利用这些政策,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就业,既要尊重社会客观现实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阶段要摆正位置,不失时机地抓住就业机会,积极参加基层服务专案,主动选择基层就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面较窄,一方面,在平时更要注重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以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理性定位,在就业大军中找准自己的座标点,把握就业主动权,立足基层,维护职业稳定和提升个人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在择业就业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追求高薪、追求舒适的现象,导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过剩和人才缺乏的两极分化明显,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若仍以“精英”的观念去择业、就业,就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需求。因此,医学毕业生要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合理降低就业层次,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实践证明,基层是医学生锻炼成长、健康成长的沃土,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能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人才[9]。

参考文献:

[1]陈明雄,郭劲霞,邹自征,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点与定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5-6.

[2]李伯和,王凤枝,高素萍.“1+2m”人才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导向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18,120.

[3]周静,刘乐舟.大学生基层就业意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5***1***:20-21.

[4]潘日鸣,曾晓峰.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78-80.

[5]杨琼.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6]张天韧.基层就业大有可为———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必然性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4***:94-95.

[7]郑晓飞.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方法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02-203.

[8]党志平.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55-158.

[9]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90-792.

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解析论文

摘 要: 统计学方法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研究设计时的错误应用会否决整个科研研究方案,基于错误统计学方法上产生的结果会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编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方法应用,提高单篇文献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 统计学方法;医学论文;解析

一、引 言

医学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常需要应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由于有些作者对医学科研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缺乏深刻了解,在医学论文中错误应用统计学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错误。例如统计学图表、统计学指标、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等。因此,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有助于单篇论著的质量提高,现将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及其常见结果的错误解析如下。

二、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概况

医学论文的摘要是全文的高度浓缩[1],主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组成。一般要求要写明主要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研究结果和P值。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往往通过摘要的统计学结果部分就能判断。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表达直接影响单篇论著的科研水平。

(一)材料与方法部分

正文中,材料与方法部分必须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应用、统计学显著性的设定进行明确说明。通过对统计学方法的描述,读者应该清楚论著的统计学设计思路。材料部分要清楚说明样本或病例的来源、入组和排除标准、样本量大小、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设定条件、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研究、调查或者实验性研究、其他与研究有关的一般资料情况,其目的是表明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他人作相关研究时具备可重复性。方法部分应详细叙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处理过程、观察的具体指标、采用的测量技术,要具备可比较性和科学性,

方法部分还要专门介绍统计分析方法及其采用的统计软件。不同的数据处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必须清楚的说明计数或者计量资料、两组或者多组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常用的有两组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的F检验,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有些遗传学研究方法还有专门的统计学方法,要在这里简要说明并给出参考文献,还要简单叙述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学软件要清楚的说明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如基于家系资料研究的版本。

(二)论文结果部分

论文结果部分要显示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统计量[2],所采用的统计学指标较多时,往往分开叙述。分组比较多时还要借助统计图表来准确表达统计结果。对于数据的精确度,除了与测量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外,还与样本本身的均数有关,所得值的单位一般采用紧邻均数除以三为原则。均数和标准差的有效位数要和原始数据一致。标准差或标准误差有时需要增加一个位数,百分比一般保留一个小数。在统计软件中,分析结果往往精确度比较高,一般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其靠近实验的实际情况,否则还会降低论文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结果部分的统计表采用统一的“三线”表,表题中要注明均数、标准差等数据类型。表格中的数值要按照行和列进行顺序放置,要求整齐美观,不能出现错行现象。要明确标注观察的例数,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统计图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结果,如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散点图可以显示个体值的散布情况。曲线图表达个体均值在不同组别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或者不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的结果。误差条图由均数加减标准误绘出,描述的是67%的置信区间,不是95%,提倡在误差条图采用95%的置信区间。

关于统计量,一般采用均数与标准差两个指标,均数不宜单独使用。使用均数的时候要明确变异指标标准差或者精确性指标标准误。关于百分比,分母的确定必须要符合逻辑,过小的样本会导致分母过小而出现百分比过大的情况。百分率的比较要写清两者中不同的变化,可以采用卡方检验。

1.假设检验的结果中,常见只写P值的情况,有时候会误导读者,也会隐藏计算失误的情况,因此写出具体的统计值,如F值、t值,可以增强可信度。对于率、相关系数、均数这类描述统计量,要清楚写明进行过统计学检验并将结果列出。P值一般取与作为检验显著性,对于结果的计算要求具体的P值,如P=或P=。

2.在对论文进行讨论时,作为统计学方法产生的结果往往要作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支持其科学假设,对统计结果的正确解释至关重要。P值很大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属于大概率事件,P值很小表明两组间没有差别的概率很小。当P<;,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与观察的样本量的大小有关联,当样本量小的时候,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大,P值也可能很大;当样本量大时,数据之间的差别即使很小,P值也可能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也与相关系数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的样本相关系数可能很小。因此,有统计学差异的描述并不一定意味着两组间差别很大,错判的危险性很大,显著性的检验为定性的结果,结合统计量大小方可判断是否具有专业意义。

变量间虚假的相关关系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相关,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并不表示变量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确定要根据专业知识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来考量。使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当两变量间具有显著性关系,但是从自变量推测因变量仍然不会很精确。相关或回归系数不能预测推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只是预测一个可信区间。诊断性检验应用于人群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灵敏度、特异度的高低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并不能很肯定。“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根据实际的需要不同要求并不一致,在疾病患病率很低时,出现假阳性也是正常的,要确诊疾病必须要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因此,这两个率的计算方法必须交待清楚。

三、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材料与方法”中统计学方法常见的问题主要为:对样本的选择或者研究对象的来源和分组描述很少或者过于简单。例如,临床入组病例分组只采用简单的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的方法,未描述是否双盲双模拟,未设置空白对照组,分组后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描述未进行统计学检验,对于特殊的统计学方法没有详细交代;动物实验分组的随机化原则描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说清完全随机、配对或分层随机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任何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有的只说明采用的分析软件而不交代在软件中采用的统计方法;没有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出现样本量过于小等情况。

(二)“结果”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常见错误

1.应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出现的结果表达并不一定正确。例如前文所述数据的精确度要求。医学论文常见错误中包括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等统计学指标与原始数据应保留的小数位数不同;对于率、例数、比值、比值比、相对危险度等统计学指标保留的小数点位数过多;罕见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现患率等指标没有选择好基数,导致结果没有整数位;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过多或者过少;常用的一些检验统计量,如F值、t值保留的位数不符合要求。

2.对统计学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时,一般采用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区分。计量资料常用三线表,在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说明,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加对数或其他的处理方式使其近似正态分布,否则只能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等指标进行描述。医学论文中常见未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的计算,影响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对于率、构成比等常用的计数资料指标,常见样本量过小的问题,采用率进行描述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绝对数进行说明会显得客观一些。还有一些文献将构成比误用为率,也是不可取的。

3.在判断临床疗效之一指标时,两组平均疗效有差别并不意味着两组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效或无效,必须通过计算有效率进行计算。如比较某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服药一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对血糖降低值分别为 ± 和 ± ( P = 1) 。按空腹血糖值低于的疗效判定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 ,尽管平均疗效相差较多,但也要注意到该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对假设检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P 值的表达提倡报告精确P值,如P = 或P = 等。目前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均可自动计算精确的P 值。例如常用的SAS,SPSS等,只要提供原始数据,就可以计算出t值、F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并可获得精确的P值。

四、小 结

提高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质量是编辑部值得重视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3],医学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和统计结果的表达正确与否,不仅体现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对于提高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传播也有着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 李敬文,吕相征,薛爱华.医学期刊评论性文章摘要的添加对期刊被引频次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23).

[2] 陈长生.生物医学论文中统计结果的表达及解释[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

[3] 潘明志.新时期复合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22).

[4] 张春军,董凯.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医学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

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报告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经常有人问到在论文或标书中应该如何写作统计分析部分。标准的答案是:你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每篇文章都是唯一的存在。好装,汗……。如果我们尝试去归纳和小结,这部分内容的写作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我曾经听过Thomas Allen Long教授关于论文写作的课,人很和蔼,他主编的书也不错,操作性很强。在他的书稿《How to Write, Publish & Present in the Health Sciences》第154页中他小结到,统计分析部分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统计描述部分、所有的基本统计方法以及分析方案(如ITT或PP等)、样本量的说明、分组方法、检验水准的设定和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同样在本书的第155页中也写得:统计分析人员可以帮助作者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解读,同时可以负责统计分析部分的撰写。他建议将统计分析人员作为作者之一,也许这样统计分析人员就不会粗枝大叶、不负责任了。关于医学统计分析的写作,其实他还有一本书《How to Report Statistics in Medicine》,在统计分析的报告上写得更专业。言归正传,本文既然是要小结“统计分析”部分,那就小结吧。个人觉得“统计分析”部分写作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样本量估算及随访/数据收集情况;(2)数据录入和管理的软件和方法;(3)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和分析方案;(4)统计描述的方法,分计量和计数资料两种;(5)统计推断的方法,分单因素和多因素两种;(6)检验水准的选取。由于某些“你懂的”原因,很多普通的论文没有进行样本量估算和区分不同的分析方案(ITT/PP)。所以简单举例如下:本研究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核查方式进行。采用……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对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ANOVA进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在多因素分析上,采用多重线性/逻辑回归分析……的影响因素。所有检验以双侧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人说我要写英文的“统计分析”部分,该怎么办?同样,你需要多阅读别人的优秀文章,然后用它们的句式来构建属于你自己统计分析内容。可供参考的句式有:(1)数据采集: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on standard forms, checked for completeness, and double keyed into an …… database.(2)统计软件: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AS version (SAS Institute Inc, Cary, North Carolina).(3)统计描述:…… were described using mean, medi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25thand 75th percentiles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frequencies and proportions were used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s.(4)单因素分析:A two sample independent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Nonparametric tests(Kruskal-Wallis test)/ Pearson’s x2 tests or Fisher exact test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5)多因素分析: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ultivariabl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6)检验水准:A p value of less than (2-sided significance testing)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all analyses.

《统计学与应用》这本期刊上的文献,你可以去看看学习学习的

医学统计论文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和作出推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医学统计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关 键词 :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称为显著性,不应误解为差别很大或者在医学上有显著的价值。统计推断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为依据,说明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试验中的差异不能用抽象误差进行解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试验既定的条件下,差异可能是因抽象误差引起的,在增加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563.

[2]关红阳,郭轶男.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医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

医学统计论文

医学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医学研究对象的数据和作出推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医学统计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研究者在书写医学论文时应根据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切记勿盲目套用。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医学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是充分利用试验研究获得的数据,也是最终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的必要条件。

关 键词 :医学统计;方法;运用;原理;选择

一、统计学方法简介

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检验水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医学论文中常提到检验水准即α,它是用来表示组间实际无差别而统计结果判断有差别,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实际工作中常取α=,当研究数据计算的P值小于时,组间差异比较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描述是指根据资料及原始数据分布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指标来描叙资料及数据的特征。而假设检验即组间差异性检验,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资料类型则包括能用具体数据表示的定量资料与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率、相对比和构成比。而参数法及非参数法是常用的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参数法一般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法常用的有秩和检验。

二、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原理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四、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五、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资料的统计处理不是医学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或者线索。因此,在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应把握统计学术语,对结论做出科学的分析跟解释。在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结论时研究者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习惯上将“P<”称为显著性,不应误解为差别很大或者在医学上有显著的价值。统计推断是以一定的概率界值为依据,说明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试验中的差异不能用抽象误差进行解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试验既定的条件下,差异可能是因抽象误差引起的,在增加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563.

[2]关红阳,郭轶男.医学统计t检验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14.

科学研究很早就已经从简单的定性分析深入到细致的定量分析,科研工作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问题,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直接影响着论文的结果分析。在医学科研写作中,实验设计的方法直接决定了数据采取何种统计学方法,因为每种统计方法都要求数据满足一定的前提和假定,所以论文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后将采取哪种数据统计方法更可靠。医学统计方法的错误千差万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不符,造成数据统计结果不可靠。下面,医刊汇编译列举一些常见的可以避免的问题和错误: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错误或不当。医学论文中,最常见的此类错误就是实验设计是多组研究,需要对数据使用方差分析的时候,而作者都采用了两样本的均数检验。二、统计方法阐述不清楚。在同一篇医学论文中,不同数据要采取不同统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作者清楚地描述出每个统计值采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但在许多使用一种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论文中,作者往往只是简单地把论文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了整体罗列,并没有对每个数据结果分析分别交代具体的统计方法,这就很难让读者确认某一具体结果作者到底采用的是何种数据分析方法。三、统计表和统计图缺失或者重复。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让读者了解统计结果。一个好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应该具有独立性,即作者即使不看文章内容,也可从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一些医学论文只是简单地堆砌了大量的统计数字,缺乏直观的统计图或表;或者虽然也列出了统计表或统计图,但表或图内缺项很多,让读者难以从中提取太多有用的信息。另外,也有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篇幅,同时列出统计表和统计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统计表的优点是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统计图(尤其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医学论文中对数据统计结果的解释,最常见的两个错误就是过度信赖P值(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和回避阴性结果。前一个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作者对P值含义理解有误,把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和研究的临床意义混淆。所以医学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单纯依靠统计值武断地得出一些结论,一定要把统计结果和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至于回避阴性结果,只提供阳性结果,是因为不少作者在研究设计时,难以摆脱的一种单向的思维定式就是主观地先认定自己所预想的某种结果结论。在归纳某种结果原因时,从一个方向的实验就下完美的结论,尤其是如果这个结论可能对实际情形非常有意义时。这样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统计差异的显著性,有时会刻意回避报道差异的不显著结果,不思考和探究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和意义,反而会因此忽视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

缺失值的处理:缺失值是人群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偏倚,因此,详细报告数据清理过程中缺失值的处理方法有助于读者对潜在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例如,瑞舒伐他汀试验在统计分析部分详细说明了缺失值的填补策略,包括:将二分类结局中的缺失值视为未发生事件;将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测量中的缺失值进行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为了证明缺失值处理的合理性和填补结果的稳定性,研究还比较了多重填补与完整数据(complete-case)分析的结果。2、数据的预处理:实施统计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对连续变量进行函数转换使其更接近正态分布,基于原始数据构建衍生变量,将连续变量拆分为分类变量或将分类变量的不同类别进行合并等。医学论文应报告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及依据,瑞舒伐他汀试验即在统计分析部分描述了对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对数转换。3、变量分布特征描述:确定统计分析使用的变量,并针对每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是决定研究选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医学期刊虽然普遍对此提出要求,但作者往往套用常用方法,如: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等。事实上,应根据研究设计类型、统计分析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恰当的描述方法。例如,CKB选择采用年龄、性别和地区校正的均值和率来描述人群分布特征,而非简单的报告连续变量的均数和分类变量的构成比。4、主要分析(primary analysis):指针对研究结局的统计分析,是研究论文的核心证据。因此,医学论文应详细描述主要分析的实施过程和适用性。在试验性研究中,应明确统计分析数据集、试验效应指标、相对或绝对风险及其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假设检验的方法。

我也没做过,关注一下,希望可以找到答案!

  • 索引序列
  •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报告
  • 医学论文统计结果分析
  • 医学论文统计分析报告
  • 医学论文统计学分析报告
  • 医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