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甘肃省医学杂志社

甘肃省医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甘肃省医学杂志社

李应存,男,生于1966年11月,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人。博士、教授、中医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医文献杂志》编委,甘肃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中医方剂学科学术带头人,甘肃省省级中医药师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

不是核心期刊,刊名: 卫生职业教育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主办: 甘肃省卫生厅;卫生部科教司;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周期: 半月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1246CN: 62-1167/R邮发代号: 54-8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卫生职业教育曾用刊名:中等医学教育创刊时间:1983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兰州晚报》为甘肃地区第一大报,全省日均发行30万份、年广告总量1亿元人民币、社会影响力创办报以来的历史新高,已在甘肃、西部乃至全国报界独树一帜。甘肃报纸:■ 甘肃日报 ■ 甘肃农民报 ■ 甘肃科技报 ■ 兰州日报 ■ 人民军队报 ■ 甘肃工人报 ■ 兰州晚报 ■ 甘肃经济日报 ■ 中学生导报 ■ 信息导报 ■ 甘肃青年报 ■ 法制导报 ■ 生活环境报 ■ 甘南报(藏) ■ 甘南报(汉) ■ 平凉日报 ■ 民族报 ■ 天水日报 ■ 武威日报 ■ 陇东报 ■ 甘肃工商报 ■ 民主协商报 ■ 甘肃体育报 ■ 陇南报 ■ 白银日报 ■ 张掖日报 ■ 甘肃法制报 ■ 甘肃交通安全报 ■ 甘肃邮电报 ■ 中学生导报(初中版) ■ 甘肃电力报 ■ 平凉时报 ■ 兰州晨报 ■ 西部商报 ■ 西部发展报 ■ 中学生导报(高中版) ■ 天水晚报 ■ 都市天地报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三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版)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 ■ 新世纪小学生报 ■ 新旅游报 ■ 科技鑫报 甘肃杂志:■ 党的建设 ■ 视野 ■ 草原与草坪 ■ 中国沙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合成橡胶工业 ■ 质量指南 ■ 石油化工设备 ■ 石油矿场机械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化工机械 ■ 故事作文 ■ 读者·乡村版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西北地震学报 ■ 冰川冻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兽医科技 ■ 飞碟探索 ■ 阳关 ■ 红柳 ■ 甘肃科技纵横 ■ 金城 ■ 膜科学与技术 ■ 华夏装璜 ■ 西部人 ■ 甘肃社会科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新一代 ■ 飞天 ■ 小演奏家 ■ 娱乐世界 ■ 甘肃农业科技 ■ 甘肃教育 ■ 摩擦学学报 ■ 高原气象 ■ 标准化报道 ■ 沉积学报 ■ 石油化工自动化 ■ 现代妇女 ■ 开发研究 ■ 甘肃畜牧兽医 ■ 数学教学研究 ■ 草业科学 ■ 老年博览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金星 ■ 中兽医医药杂志 ■ 秘书之友 ■ 中国草食动物 ■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 科学.经济.社会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兰州医学院学报 ■ 敦煌研究 ■ 甘肃医药 ■ 甘肃林业 ■ 现代涂料与涂装 ■ 甘肃科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北军事文学 ■ 西北人口 ■ 分子催化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兰州学刊 ■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 妈妈画刊 ■ 图书与情报 ■ 甘肃科技 ■ 甘肃中医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财会研究 ■ 甘肃农业 ■ 电化教育研究 ■ 世界沙漠研究 ■ 草业学报 ■ 卫生职业教育 ■ 地球科学进展 ■ 丝绸之路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电气传动自动化 ■ 甘肃理论学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甘肃农村科技 ■ 人大研究 ■ 游戏机实用技术 ■ 现代青年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石化技术与应用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求知与探险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三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合订本) ■ 西部论丛 ■ 黄金科学技术 ■ 幸福生活与科学 ■ 读者 青海报刊青海日报

《卫生职业教育》是省级普刊,如果想在这本刊上发表文章可以联系论文一点通小编

甘肃省药学杂志社官网

医学教育类杂志主要分为国内跟国外两类。国内医学教育类杂志有很多:比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药学学报》、《药学教育》等等。国外医学教育类杂志也有很多,比如:《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Nature》等。

药学专升本主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药学本科自考的科目与你的主考院校有关,每个学校的药学自考科目都是不同的,更有甚者同一个学校不同年份的药学自考科目都会不同。不过自考的课程是相似的,大体课程如下仅供参考!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英语(二)4、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5、有机化学(五)6、分子生物学7、物理化学8、药理学(四)(含实践)9、药物分析(三)(含实践)10、药物化学(二)(含实践)11、药剂学(二)(含实践)12、数理统计13、药事管理学(二)14、药用植物与生药学15、思想道德修养

甘肃是一座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的西北省份,这里是古代河西走廊和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狭长的地理构造给予当地居民太多的生存本能,下面给大家分享甘肃旅游景点大全最新排行榜。提起甘肃,您会想到什么?是上古神话中的人文始祖伏羲,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厚重敦煌,亦或是豪情万丈的边塞诗歌?历史上的甘肃为人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宝藏。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以下就为您盘点一下甘肃十大最美旅游地。一、莫高窟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价格:200元/人次二、麦积山麦积山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麦积山石窟则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是中国大型石窟群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艺术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门票价格麦积山景区门票90元,包括景区和石窟票。60岁以上者、解放军及学生半价,记得带老人证、身份证、士兵证和学生证。开放时间夏季:8:30~17:30。冬季:9:00,5:00。最佳旅游时间7月-10月最佳。深秋时节,红枫满山,如果遇上蒙蒙细雨天,正好可以看见麦积烟雨,犹如人间仙境。春天麦积山春意盎然,文景并茂,桃花灿烂。夏季麦积山内树荫繁密,为避暑最佳去处。冬天淡季,人少,听导游慢慢讲解,细细感受石窟的美。特别提醒可带相机与包,但为保护文物,最好不要开闪光灯。由于麦积山是人文景观,建议请导游讲解讲解。三、嘉峪关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关之一(山海关、镇北台、嘉峪关的美称。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外城的雄关水寨可以远摄关城外景,进入内城登上城楼,祁连山麓在远方连绵。嘉峪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开放时间08:30—18:00门票价格旺季(5月1日—10月31日:元/人淡季(11月1日—4月30日:元/人景区内电瓶观光车票:10元/人免票:儿童身高米以下、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残疾人持残疾证、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持身份证免大门票优惠:米—米儿童、60周岁至69周岁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购景区优惠大门票交通指南嘉峪关火车站公交2路转4路终点四、崆峒山崆峒山崆峒山距离平凉市区12公里,东至西安市300多公里。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景区泾河环绕,最高峰海拔2100米,是六盘山的支脉,属于上三迭系紫红色尖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山上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并有日月峡、羽仙峰、气心峰、千丈岩、绣球峰、蓬花岩、归云洞、黄龙泉、丹梯崖等名胜。相传黄帝曾在此问道于广成子,附近还有伏羲故里,是中国人文发源地之一。自秦汉以来,直到宋、元、明、清均曾在此修建庙宇,铸铜钟、铜佛30余件,刻碑40余处,并将山下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最佳旅游季节秋染崆峒秋染崆峒最适合旅游季节:春、夏、秋季温度适宜,但要注意防晒。沿途推荐游览平凉市柳湖公园、宝塔公园、王母宫、大云寺、云崖寺石窟、;天水市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交通指南乘汽车或火车到平凉市崆峒区后,可以乘坐9路、13路、21路、双层观光巴士公交车可直达崆峒古镇游客中心乘景区交通工具,也可以乘坐13路公交车直达崆峒山山底登山上去(用时较多,从市区打车去景区费用也不超过30元。景区交通工具+费用价格:1.崆峒古镇—中台:单程32元/人。2.崆峒古镇—香山(最高峰:单程48元/人。3.索道(缆车:单程50元/人。4.游艇:单程30元/人,环湖50元/人。5.滑道暂停。景区天气平凉市区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夏季最热为7月份,历史最高温42℃。冬季最冷为12月份~1月份,最低温零下20℃,降雨量较甘肃西部多。五、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多少甘肃旅游的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遐思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位于敦煌市南5公里,是丝绸之路上神奇瑰丽的甘肃旅游景点。地处甘肃省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最高峰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泉形酷似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开放时间:06:00~20:00门票价格:120元/人六、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拉卜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门票价格:元/人开放时间:08:00-18:00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游客在景区内能看到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特别是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处造型奇特的山地丘陵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曾经被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知名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选为外景地。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开放时间:夏季7:00-18:00,冬季7:30-17:00门票票价:54元/人.次八、玉门关玉门关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随丝绸之路的兴盛而繁盛起来,曾经是西域商贾和中原人士络绎往来的必经之地。因为和田美玉自古从这里输入中原,所以被人称为玉门关。曾随丝绸之路的三通三绝而屡次兴废,最后终于沦为废墟。真正使玉门关声名大噪则是来源于古人的文学作品,其中以王之涣的《凉州词》最为脍炙人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悲壮苍凉,引发人们对古老边塞的向往。随着千百年来岁月的侵蚀,玉门关早已损失了当年的样貌。虽已没有了当年的壮观,但进入茫茫戈壁之上挺立的小城,可以在废墟中想象当年的盛景,感叹历史和时光的沧桑变化,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莫不是一种特别的体验。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价格:元/人九、首阳山首阳山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颗瑰丽明珠。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于此地而闻名全国。首阳山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崖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对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沿十五里天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开放时间:09:00-17:00门票价格:30元/人十、西汉酒泉胜迹西汉酒泉胜迹西汉酒泉胜迹,又名酒泉公园,位于酒泉市肃州区城东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酒泉,因传说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史传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获全胜于此,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故有“酒泉”之名。今泉犹在,园林式建筑、牌楼历经修葺,保存完好,园内有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及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成为游客酒泉之行的必游之地。此外,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公交:1路9路西汉胜迹站下票价:1元出租:直达(6元起价轻轨(规划中:1号线(西汉酒泉胜迹-嘉峪关火车站西汉酒泉胜迹站5号线(酒泉高铁-北大河风景区东西汉酒泉胜迹站票价:免费

甘肃省医学杂志

尚氏的起源尚(Shà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2、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3、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及小数民族有尚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②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③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④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⑤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尚姓迁徙分布: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 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 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 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属湖南)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 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三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一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一十九位门阀,人口约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左右,族人多以京兆、清河、上党、汲郡、琉球为郡望。尚氏最早得姓于夏王朝时期的贵族尚黑,后源起周王朝时期的齐国。尽管尚氏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史载不详,所以其早期的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氏族人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到了唐朝时期,尚氏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人(今河南汲县)尚献甫,还有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氏族人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氏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氏家族自此堂皇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上记载,尚氏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还有典型的琉球国。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朝及其以前,尚氏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氏入迁福建。宋朝后期,江南各地渐有尚氏家族出现。元朝时期,尚文由祁州深泽(今湖南祁州)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的特殊位置,所受战争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清之际,尚氏族人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尚氏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据史籍《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记载,明、清两朝,尚氏族人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广、浙江(均两名)外,还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过六名。北方诸省中以河南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为罗山人。其次为陕西(八名)和山东(五名)。需要提一下的还有奉天(今辽宁省),有三人入围。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这三省尚氏约占全国尚氏人口的60%以上。今甘肃省的兰州市、白银市、庆阳市宁县、陇南市武都县、武威市、平凉市泾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新民县、抚顺市新宾县、鞍山市海城市、铁岭市、锦州市、辽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本溪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肇源县,吉林省的吉林市龙潭区、长春市磐石县、松原市,山西省的太原市、吕梁市汾阳市、晋城市沁水县、大同市浑源县、运城市永济县、芮城县、原平县、万荣县、长治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定州市、高碑店市、安新县、邯郸市磁县、衡水市深县、武强县、廊坊市固安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宝鸡市陈仓区、咸阳市长武县、汉中市、渭南市,山东省的德洲市、临沂市、烟台市龙口市、泰安市、东营市利津县、淄博市、枣庄市滕州市、菏泽市成武县、郓城县、兖州市、青岛市胶南县、平度市、日照市五莲县、新泰市、泰安市肥城县、莱芜市、济宁市汶上县、嘉祥县、金乡县、潍坊市青州市、高密市、德州市禹城县,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孟津县、伊川县、宜阳县、开封市杞县、安阳市、新乡市长垣县、周口市太康县、商水县南阳市淅川县、商丘市宁陵县、濮阳市、鹤壁市、平顶山市鲁山县、汝州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阜阳市、滁州市凤阳县、六安市、蚌埠市,江苏省的南京市、连云港市赣榆县、宿迁市沭阳县、徐州市培县、丰县、盐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湖州市,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县、保康县、十堰市房县、随州市广水市、黄冈市红安县,湖南省的长沙市、岳阳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江西省的南昌市、吉安市、宜春市樟树市,四川省的成都市郫县、宜宾市、绵阳市江油县,云南省的昆明市、保山市腾冲县、昭通市镇雄县,贵州省的安顺市西秀区、毕节市、六盘水市水城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黄平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固阳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平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市,重庆市涪陵区、垫江县、酉阳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静海县,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国,新加坡,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韩国,朝鲜,美国,巴西,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均有尚氏族人分布。 尚健民:(公元1923~今),安徽太和人。著名医务工作者。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安徽省阜阳私立民乐医院。曾任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原阜阳地区医院)外科主任。原安徽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阜阳地区医学分会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医学五十多年,1951年参加了阜阳地区中心卫生院搞外科工作。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提高外科的医疗和手术水平,培养出大批外科人才充实基层。1986年安徽省外科年会在阜阳召开,主导撰写的《本院外科1789例肠梗阻总结分析》在大会宣读,得到与会同道好评。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该科即可做心脏二尖瓣交界扩张术、缩窄性心包炎包制脱术、甲状腺癌颈大块切除清扫术;胸、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和肾上腺大部切除大网膜包裹术治疗上、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乏特氏壶腹癌的胰头十二根治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肝叶切除等较大手术,所做的五例婴儿脑脊膜膨出修补均获成功。在校期间,还开展了食管癌、胃、脾、胆囊切除等手术。撰写论文二十一篇《一家两例高雪氏病》、《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盆腔脓肿》、《缩窄性心包炎五例临床治疗与研讨》、《联体畸形治疗成功一例》、十二指肠胰腺肌瘤性错构瘤,误诊一例,在阜阳地区卫校新医病房主导撰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九例胃、十二指肠溃汤急性穿孔的初步体会》等文,分别登载于中华内、外科杂志、安徽卫生医院院刊、武汉医学杂志小儿外科附刊和阜阳医药情况等杂志上。1963~1965年两次当选阜阳县城关镇和阜城外地镇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1963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安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出席在合肥召开的大会;1986年和1988年,两次被评为阜阳行署卫生局先进工作者,授予奖状;一次被阜阳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并颁发奖状。尚培基:(公元1936~今),河南商丘人。著名防疫医学专家。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华医学会内蒙古分会地方病学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伊克昭盟卫生处地方病办公室副主任医师。1969年3月以鼠疫细菌学手段发现并证实鄂尔多斯长爪砂鼠自然疫源地。曾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著作有《鄂尔多斯沙鼠鼠疫疫源地的某些特点》、《沙狐感染鼠疫1例》、《鄂尔多斯荒漠草原鼠类群落的演替及疫源地宿主的多样性》。尚光立:(公元1936~今),山东成武人。著名财会专家。石河子绿洲会计师事务所顾问、审计部主任。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1957年毕业于中央轻工部南京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工业会计专业。曾任新疆石河子八一糖厂主管会计,行政上历任八一糖厂厂办室主任,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曾任石河子会计学会副会长,石河子税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农垦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轻工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石河子绿洲会计师事务所顾问、审计部主任。在企业工作期间,组织实施了三级核算,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核算基础工作,比较先进的定额、真实的原始记录,健全准确的计量检测手段,标准化和统计台帐等,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新疆制糖行业财会工作规范化起了示范作用,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在几十年的财会工作中,培养、培训了一批财会人员,撰写了《积极推进税务代理制的必要性》等多篇论文,有的在省市杂志上发表。尚仲鸣:(生卒年待考),陕西西安人。副主任医师、美容整形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员,兼任陕西省美容协会顾问,陕西省美容业公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理事,陕西东方美学专修学院尚氏美容专业教学部主任等职。他从医三十五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美容整形专业十五年来,为上万名求美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他亲自手术改变了形象和命运的顾客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日本、美国慕名前来的海外顾客。先后有中央和地方二十家新闻媒体前往采访报道。他发明的尚氏文饰美容法,美容效果确切、良好、逼真、自然。纹眉、纹眼线、纹全唇红均在无痛状态一次完成,不结痂,不脱色,不变色,效果保持终生。该方法的首篇学术论文曾于1990年在“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立暨首次学术会议上发表,得到全国美容界专家们的好评。尚氏法使文饰美容走向医学科学化,系统规范化,国际一流化,由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组织编写的美容教材的文饰美容部分己以尚氏法为蓝本。他参加了《美容医师手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等专著的编写,并在国际及全国医学美容学会议及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十五篇学术论文。为了促进美容事业的发展,陕西东方美学专修学院专门设立了尚氏美容专业,关键技术要领由尚仲鸣亲自面授,他还研究出在无痛状态一次性消除纹坏的眉、眼线,愈后不留疤痕的方法。为纹刺失败者提供了一种补救措施。他在眼鼻整形,小眼睛放大,消除眼袋及美容手术失败后的再修复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尚金锁:(公元1947~今),河北清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专业技术少将,现代军事理论专家。197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和“空军先进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尚金锁被推选并一直担任国家级学会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军事辩证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被聘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教授讲学团客座教授、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多届多名,独著、主编或合著出版了《毛泽东与人民军队》、《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马恩列斯军事思想简论》、《略论以劣胜优》、《现代高科技战争丛书》、《邓小平国防理论研究》等学术专著三十余本,其中有四部独著具有理论体体系上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系填补空白之力作。尚金锁还在军内外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百三十多篇,有两篇收入《中国军事文库》。所有这些著作和论文,仅个人执笔部分累计三百六十多万字。在这些成果中,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及国家级和军队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和优秀论文奖多项。尚金锁学术活动频繁,多年以来一直活跃在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主持国家、全军和空军科研规划项目多个,多次应邀参加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项目的鉴定评审以及研究生讲课和学位论文答辩会,应邀参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有关学科框架的论证、条目的分审和统审数十次,应邀参加全国、全军和空军学术研讨会及学术成果评奖活动数十次,在军内外有一事实上的影响和知名度,是公认的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尚金锁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级三个立项重点课题的攻关研究。尚金锁曾入编《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高级技术专业人才辞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和《全军院校名师大典》等书。2001年7月19日,空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尚金锁被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空军院校教员队伍中的首位将军。尚金锁执教二十余年,获得国家和军队级科技成果二十多项,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荣立二等功一次。.家训:古人以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富贵兴旺之家族,向来重视教育,族人少不了学有所成并善用智慧之杰出人物。尚姓家族必须重视教育,勤劳致富,为子孙创造或提供学习条件,设法让其接受良好教育,使其求知学技,掌握文化,知晓科学,掌握生存发展本领,运用先进技术创造财富。家长要言传身教,使子女明事理,知礼节,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善等所有平等待我之人,独立自主而又团结他人,互惠互利而共赢。要知法守法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及其亲戚朋友,进而维护世间正义公平。无论务农、做工、经商、教书、行医、理政、从军,都应尽心尽责尽力,做出成果,力争成为杰出人才,对人类有所贡献。要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社会事务或者活动,了解社情民意,智晓社会形势,识别社会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环境,抢抓机遇,争取挤进并且有多人进入社会组织决策圈,发挥影响力,引领社会发展,左右形势,保护本族人的利益或让本族人多有发展空间。全族人要团结一致,以“你有我有全都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襟怀互相帮助,共谋发展良策,同做互利之事;先富者多作贡献,引导并提供条件帮助落后者,带动族人共同富裕、整体发展。待人要诚,做事求实。以保护家族利益为光荣,视侵害家族利益为羞耻。以卑鄙手段在内部争利益的是小人,凭本领到外面谋发展的算好汉。家族意见分歧是正常的,协商解决就行,切忌祸起萧墙。凡事都是从小到大,推而广之,先把自家事做好,再做好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家的事,直至做好包括本支、本房、本族、本姓的事。每一位尚姓人都要以开放的胸襟融入社会,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睦邻友好,相互尊重,互帮互助互学,取长补短益人利己,常行善举,多做好事,做事齐心,一人有事众人帮,救济困难家庭。每一位尚姓人都应自己争气,为家族增光。尚氏子孙每年应为先辈坟墓添土修茸,清除浸蚀坟墓的杂物,铲除墓园内荆棘杂草,使坟地整洁;堪察墓地是否遭遇侵占,如有垮踏,必须及时砌石培土加以修补,或者栽上界石,保护坟地完整;富裕家庭应率先自愿出资为先逝者立碑作记;清明必须到祖坟去祭祀先辈。严禁迁葬旧坟到祖坟墓地,新葬坟不得侵损原有老坟。年轻人去上坟时,顺便带上劳动工具,在祭祀的同时,尽义务修缮坟墓及其坟地。行善积德者,祖宗保佑;谁尽心尽力,祖宗保佑谁。七.字辈排行:山东德洲尚氏字辈:“文其明玉祥”。山东菏泽尚氏字辈:“德衍士传庆”。山东五莲尚氏字辈:“洪明兆善庆”。山东禹城尚氏字辈:“长玉先恒成明士富”。山东兖州尚氏字辈:“殿传延汝士明哲仁义广”。山东胶南尚氏字辈:“景运文明启荣华肇锡昌”。山东龙口尚氏字辈:“大德玉福振(宗)作书香世守乃祖”。山东泰安尚氏字辈:“其思永继元希荣绪廷先大德传宗广延庆佰世芳”。山东利津尚氏字辈:“育蕃应攸叙宪祖自熙淳世传忠孝德尊训久茂祥”。山东嘉祥尚氏字辈:“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建庆隆昌”。山东淄博尚氏字辈:“曰大维宏家声振宗善敬启广丕作保方良承佩贻肇锡庆长”。山东郓城尚氏字辈:“盛德伯作昭诗书可景习理成大宗兴志先文怀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延庆隆昌”。辽宁新民尚氏字辈:“世德尔祖……”辽宁辽阳尚氏字辈:“增明永德利富贵”。辽宁大连尚氏字辈:“文云思德肇志忠厚传家远诗”。辽宁新宾尚氏字辈:“传绪振恒衍庆修阳培源思茂承宗宜凝”。辽宁铁岭尚氏字辈:花耳山支派:“云起邦国永成明君发洪贵殿志文俊兴”。李千户支派:“宏玉新成庆尊崇国运昌德荣思守法宝善致发祥”。辽宁海城尚氏字辈:“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承效克适伟佩绍宪本大乃永纪惠汝述”。安徽尚氏一支字辈:“业来昌广……”安徽滁州尚氏字辈:“来昌广承宣德”。安徽阜阳尚氏字辈:“恒凤继成文殿志”。河北保定尚氏字辈:“昌其久世德尔祖”。河北固安尚氏字辈:“耀殿宝玉焕君景明祥兆瑞”。河北磁县尚氏字辈:“西古祖而显勤春林有清福禄禛祥庆大中正常生阳照苗盛旺万物广多兴”。河南淅川尚氏字辈:“德光宗士宏兴良善花荣胜店家占坤明”。河南孟津尚氏字辈:“汝师恒弘景全修德乃成廷怀连去际芳远照永清从玉金作宝如宗广来明道长世法有守存本建兴”。湖北广水尚氏字辈:“忠贞世济……”重庆涪陵尚氏字辈:“光明在朝廷”。云南镇雄尚氏字辈:“琏文启思正”。江苏连云港尚氏字辈:“永保德太平”。陕西陈仓尚氏字辈:“有登玉天九电德永明春”。黑龙江肇源尚氏字辈:“之国登永崇守泄廷万书广大教育群英圣为人瑞德乃家声”。吉林市郊尚氏字辈:“崇登士永国廷有中希文起瑞云殿昌荣名芳德峻才大声鸿百祥连汉万载丰恒”。尚氏一支字辈:“正金大光明富丰先永祥”。

不错!这五个字确实都是中国的姓氏。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我敢保证。问题是现在有些链接进不来。

看这个:名师介绍姓名:蒋维国 性别:男1956年7月出生。1982年慈溪师范毕业,1986年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6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忠于事业,乐于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评为:慈溪市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 以“师者善领,生者多悟”为教学理念,以“学习---思考---行动”为工作策略,蒋维国老师凭借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把孩子们领进科学的大门,去悟做人的道理,悟做事的方略,悟科学的真理。潜心课堂教学,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结合,从80年代中后期研究实践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开始,相继对“分课型教学法”、“科学方法教育”和“参与---创新”教学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20余堂,获奖、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应邀作讲座10余次。所带徒弟沈盛磊老师参加教坛新秀评比获市一等奖,大市二等奖。专家介绍:蒋维国 1952年5月生,甘肃会宁县人。大专学历,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二甲)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9月和1991年9月分别毕业于定西地区卫校和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甘肃省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及保健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癫病、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25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4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22次,国际会议4次。主持和参加科技项目5项。B1988年-I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1994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丙型肝炎非血源性传播的研究"成果被评为1995年一1996年度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省科委审批下达主持GK942-1-%年省列科研项目"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达国内领先,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获'97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定西地区"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与遗传性疾病防治"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Athe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作过报道。lop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lop年9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四家授予"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荣誉称,。l994年、1996年2次被地委评为"全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997年8月被评选拔为地区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忡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内,1997年4月8日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和《世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曾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论著二等奖1997年10月在北京又获'98年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既世界名医成就颁奖大会一等奖,并领取奖杯。"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性别及年龄与患病率调查分析"等3篇论文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国际优秀奖。 蒋维国 男,1952年5月生。现任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是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难治性癫痫、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脑瘫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总结,22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18次。自1988至1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用五种药物治疗观察均收到了显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该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到1996年主持的"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对全区七县0至14岁的509550儿童进行三期流脑普查登记,共确诊脑瘫患儿987例,患病率为1.94%。。该项目由国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上,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两次在《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有过报道,曾被患者誉为"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等称号。1992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94年、96年两次被地委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跨世纪优秀人才。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等辞典。 蒋维明 1935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天津津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主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津市第五届会计学会理事。在任职期间,从1987年起先后在《中国化工会计》、《天津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化工管理》、《天津财会》等刊物上发表过8篇论文和学术报告,其中《企业扭亏转盈的措施》荣获化工部政策研究成果东北、华北区二等奖;《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荣获东北财经大学全国部分省、市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1995年天津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井在1997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上刊登。 蒋维森 1948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南充市轻工业局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四川省森林工业学院,历任四川省红光林业局财务股长,四川省丝绸会计学会理事,南充地区第二丝绸厂财务科长,南充轻工实业总公司财务科长,南充市轻工业局、南充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资财科科长。1987年12月提出丝绸销售一个月的战略决策并得以实施,为企业增加利润400多万元。撰写《林场成本核算办法》、《丝绸车间成本核算办法》、《服装成本核算办法》、《装饰成本核算办法》;撰写论文《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试论集体企业减免税形成资产的归属》、《试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平衡原理》,其中:《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一文获四川省"建国杯"优秀价格文章奖,被选编入《中国经济文库》书。 蒋维善 高级工程师。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市西南第一工业学校。现任职于长治淮海厂科技发展部。是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4年撰写了《低品位稀土硅铁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在五机部技术司和精密机械学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列为三、四、五、六机部稀土短训班学习资料。论文《稀土铸铁用于迫弹生产》,在1975年全国稀土大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稀土铸铁在迫弹弹体上的应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蒋维渭 男,1931年生,浙江人,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崇文区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系及工业会计专业。现为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会计》主编。主要业绩: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改革,加强管理,起草了"奖励与降低成本挂钩的方法"、"企业三基管理细则"、"培训财会人员素质的办法"、"推行标准电算化"、"内部银行管理办法"等,均取得可喜的效果。编写财会业务书刊、《经济责任制答询》,主编《建筑会计答询》,《中国建筑企业指南》,主审《建筑会计核算图解》,受中央建设部委托,主审培训教材《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编写函授大学、预算员培训教材财会4篇。在《建筑经济》、《建筑会计》杂志上发表论文"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建筑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须改革核算机制"、"浅论国营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编写金融知识讲座栏目:"债券"、"股票"、"股票价格"、"货币时间价值"、"储蓄利息计算"及"论现代企业理财几个问题"等。 蒋维垣 男,营口县人,1934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营口市工商联举办会计训练班,东北纺织管理局会计训练班,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业会计专修科学习。曾做统计、计划、财会工作。现任营口市财政局基建技改科科长。1983年评为会计师。曾多次起草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办法和规定颁发全地区工业企业执行。对工业企业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办法,使企业节约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取得了较好效果,1986年市政府授于荣誉证书;为了促进全民与集体企业联合经营,写出“全民与集体联合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在联营企业中得到实施并受到省工财处的表扬。 蒋维臻 1938年5月生,辽宁海城人,大学文化,政工师,任职于鞍钢技术中心。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泉粮友联谊会会员、辽宁省钱币学会会员、鞍钢文联职工钱币学会副会长、香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会员等。60年代开始收藏,主集钱币(侧重纸币)、粮票;兼集烟标、门券等。藏品较丰。多次参加市级藏品展览。业余坚持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千篇,计五十余万字,编写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广为流传;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组稿编辑等。同时,发表有《浅说中国古钱币》、《中国纸币沿革读说》等钱币研究文章。传略已入编《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蒋维中 副主任技师。男,1924年8月出生,四川简阳人。结业于国立牙医专科学校。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牙科技术员,第五军医大学病理技师,第四军医大学主管,病理技术大专班、提高班主任教师。退休后,返聘于四医大口腔医院,牙髓生物学实验室、创伤骨科研究所、四川计划生育研究所,陕西动物研究所,白求思医科大学口腔病技术顾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技术指导。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博士生技术指导等。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肿瘤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主要业绩:参加工作得到校院嘉奖4次,并荣立三等功1次,获科技优秀奖2次,并得军、地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次,并获得成都军区颁发的荣誉证书。主笔合作的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共30余篇,其中一文在国外用英、法两文发表;《领骨细胞染色比较及其方法》一文被《中华优秀科学论文》一书选载。著有《病理技术方法学》一书《供病理技术大专班教材》,同时写成一本《软、硬组织制片及染色技术》供病理技术员实际工作中使用。因工作需要设计并制出一台半自动磨刀机《磨病理切片刀》现在尚在使用。为军服务50年,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获得解放军三总部和四医大颁发的荣誉证书、军功章。1956年研究《牙齿磨片法》,被记人《中国口腔医学史》一书中,《牙齿切片磨片染色法》被《口腔和骨科的生物活性材料》一书选载。被称为"蒋氏切片染色法和蒋氏脱钙液",其中《牙齿磨片制作法》一文曾被前苏联专家带到列宁格勒医学院应用。被"红军博士徐通令"(原四医大校长)一书中视为磨片能手,也是难得的科技人才。1998年总结了一篇《生物活性材料动物实验组织制片法》(待发表)属于国内首创,在科学研究中很有实用价值。 蒋伟德 1953年 4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长。他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千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他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l次,记大功1次,记三等功3次,单项奖亚次。他任部门主管的4年中,单位年年被评为局先进集体。他不管是任区个协副秘书长,还是任工商所所长,他都凭着义无反顾的实干精神,使担任的部门面貌发生了变化。凡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称赞他为人的正直和章良,对待同志,他没半点虚假,批评同志,使人心悦诚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在摊位安排、市场管理、人员聘任、帮困扶贫、献爱心等方面。他把真情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高大形象。

都是!紫姓 唐朝时期,平阳郡柴氏,为避祸改紫姓 紫凤鹏:1945年生,麒麟阁主人,原名子朝阳,字皓亮,号风流才子。云南大理宾川古底腾子坡人,彝族国际文学艺术家。他的硬书作品常写自撰的诗词楹联,读之引人入胜,馨香五洲四海。他拜师诸子百家,继承白居易的创作文风,歌颂新中国康乐盛景。紫报辉 1969年11月生,大专文化,共青团员,甘肃省正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他1992~1995年参与完成“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试验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1996年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993年完成“正宁县玉米喷施健壮素试验示范”项目,荣获正宁县199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参与完成“正宁县高寒阴湿区粮油丰收”工程,荣获正宁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参与完成“正宁县双千田工程建设”项目,荣获199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和张善选老师完成的《防治小麦根腐菌药剂效果的测试评价》在《农药》杂志上发表。1993年撰写的《旱源地“双五百田”栽培技术》在《农业科技与信息》12期上发表。1994年撰写的《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在《农业科技与信息》第9期上发表。 紫益民 1964年11月生,硕士,海南省人民医院外四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他从医近10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勤奋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具有独特创举的新方法,解决临床上的难题,使该院显微血管外科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自1995年8月以来,进行断指再植43例52指,成活48指达92.3%,其中5根末端指离断再植成功,国内文献报道同一水平再植成功仅有8指.他主要参与的“皮神经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上完成了16例,均获成功。他创造性地设计皮瓣与受区静脉吻合,变逆行皮瓣为顺行的新术式,临床上完成3例。他开展足内侧微形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开展多种类型的显微外科修复重建手术。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10多篇在医学杂志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他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紫慧娟 女,1934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国内贸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5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1992年被评为商业部部级专家,并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退休。长期从事粮食化学、综合利用及分析检测等研究工作。1979年她主持研究商业部重点项目“测定粮食中的砷”,在此研究中创造性地研制出了“热氢化原子化装置”,该装置可置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分析八种主要痕量元素。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多年来一直在全国推广应用。1982年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会,获发明证书。1986年她参加了商业部重点项目“小麦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该项目属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空白,1991年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91年她主持研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快速分析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共八种元素),完成四篇论文。1960年及1989年她先后主持研究商业部重大科研项目“棉籽饼去毒食用饲用技术”及棉籽在加工脱毒过程中其机理及各种成分变化研究”,完成论文七篇,为全国有关部门提供了各种去毒及理论依据。1987年及1988年她参加编写了《中国食品工程大典型》及《中国食品配方大全》,已于1989年出版,向全国发行。 蓝姓来源有四: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3、出自芈姓。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4、出自他族。今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雪姓是一个罕见的姓氏。它的来源不详,总人口亦不详,但现时的雪姓族群都是回族人,而且大多数聚居于华北,包括有北京市、呼和浩特及山东省的平度市,有超过600年的历史。香 ①姓查:神农氏炎帝—姜子牙后人,齐倾公姜无野之一子食采于楂邑为爵,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查开祥之燕冀贻谋。 ②姓氏辩证: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安徽、山西、甘肃民勤、蒙古、新疆奇台、吉木萨尔等地有香氏。 玉姓:玉(yù,潮音ghêg8(狱))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 玉姓在揭阳只有39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200位,占揭阳人口的。 玉姓在全国人口不多,但却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至少有8个民族有此姓。 汉族玉姓来源有四:1.源自姬姓,为上古颛顼帝之后。据《路史》记载:“颛顼之后有玉氏。”2.源自芈(mǐ,潮音bhi2(米))姓,为春秋楚国贵族传人,以官职为姓。春秋时楚国有掌玉玺之官,称玉尹,其后代以官职为氏。3.源自公玉姓,为复姓简化而来。汉武帝(前140~前87在位)时,有公玉带上《黄帝明堂图》献给武帝,其子孙后简改为玉氏。4.源自张姓。明初,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有弟兄两个张玉刚、张玉和被分流到河北省永年县姚寨村定居,两人改名为张刚、玉和。玉和遂成为姚寨村的玉姓始祖,直到上世纪90年代,该村仍保留着张、玉不通婚的习俗。 回族玉姓原为闪姓,后被赐姓玉。据《回教民族说》:“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自言姓闪,赐姓玉。” 满族中的玉姓,来自哈斯姓,因“哈斯”满语意义就是“玉”的意思。朝鲜族玉姓,源自王姓。高丽王朝被李朝替代后,王姓族人为避祸,将“王”字添笔改为玉、全、金等姓。 此外,壮、锡泊、傣、蒙古等民族也有玉姓。 玉姓虽然是我国稀姓,但因为多数民族有此姓,因此分布很广。以今广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等省区为多。 玉姓的历史名人不是很多,东汉有司徒玉况;宋代有进士玉珏;元代有镇国上将军、前卫系军都指挥使玉哇失,散曲家玉元鼎;明代有眉州判官玉恩。广东玉姓主要分布粤西一带。揭阳玉姓居民多于上世纪从外地迁来。

甘肃省药学杂志

药学学报,药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海洋药物,中草药, 中国药理学,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华西药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等

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2012版核心目录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级别: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审稿时间:2个月左右,由于杂志是双月刊,文章的出刊时间可能会有影响,相比旬刊、半月刊来说,见刊时间会比较久;《中国药学杂志》级别:中文核心(2017年版),CSCD核心(2019-2020),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出刊周期:半月刊,出刊时间很短,不过杂志级别很高,要想投稿的话,文章质量一定要保证,这类高级别的刊物,很看重文章的创新性。《儿科药学杂志》

甘肃医学杂志社

还是老话,没有容易发表的期刊,相对来说普刊肯定比核心期刊容易太多,具体还是要看各个期刊的编辑部审核流程和力度的!

1.医学信息

和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合作,联合主管主办,杂志级别定位为国家级,可以由国家医学发展中心授予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本刊以广大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医学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

2.口腔医学研究

分别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口腔系、海南医学院口腔系、遵义医学院附...

3.实验与检验医学

请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1984年版,英汉对照)》或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英文关键词应写全称,不得使用缩写字母。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应隔行打印。 第一作...

4.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反映本校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5.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滨州医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结...

论文:“小儿包虫病”刊《中华儿科杂志》;“隔下脓肿16例临床分析”刊《甘肃医药》;“先天性无阴道成形术”刊《中华甘肃医学分会妇产科文选》;“小肠广泛切除的有关问题”、“下消化道出血的探讨及外科治疗”、“小儿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的讨论”、“胃次全切除胃肠吻合术141例分析”刊《为中华甘肃医学分会第一届普外学会资料汇编》(198年),参加 1983年全国大外科天津会议;“洋金花复合麻醉在休克急诊手术的体会”参加(IT5年全国麻醉休克杭州会议,1979年北京图书馆收藏资料,并收入《1979年甘肃麻醉汇编》;《胃大部切除》B—Ⅱ刀式胃肠吻合术135例并发症及其预防”参加(1986年全国胃肠会议,并收入《1987年西北五省普外学会汇编》;“血液稀释及防治休克的意义”参加(1989年全国外科中青年河南会议并收入《河南医学会汇编》,发表于1990年《普外临床杂志》;“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参加1991年全国普外承德会议,1991年西北五省普外青海会议。传略收入《中国当代高级医师大全》。

《兰州晚报》为甘肃地区第一大报,全省日均发行30万份、年广告总量1亿元人民币、社会影响力创办报以来的历史新高,已在甘肃、西部乃至全国报界独树一帜。甘肃报纸:■ 甘肃日报 ■ 甘肃农民报 ■ 甘肃科技报 ■ 兰州日报 ■ 人民军队报 ■ 甘肃工人报 ■ 兰州晚报 ■ 甘肃经济日报 ■ 中学生导报 ■ 信息导报 ■ 甘肃青年报 ■ 法制导报 ■ 生活环境报 ■ 甘南报(藏) ■ 甘南报(汉) ■ 平凉日报 ■ 民族报 ■ 天水日报 ■ 武威日报 ■ 陇东报 ■ 甘肃工商报 ■ 民主协商报 ■ 甘肃体育报 ■ 陇南报 ■ 白银日报 ■ 张掖日报 ■ 甘肃法制报 ■ 甘肃交通安全报 ■ 甘肃邮电报 ■ 中学生导报(初中版) ■ 甘肃电力报 ■ 平凉时报 ■ 兰州晨报 ■ 西部商报 ■ 西部发展报 ■ 中学生导报(高中版) ■ 天水晚报 ■ 都市天地报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三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版)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 ■ 新世纪小学生报 ■ 新旅游报 ■ 科技鑫报 甘肃杂志:■ 党的建设 ■ 视野 ■ 草原与草坪 ■ 中国沙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合成橡胶工业 ■ 质量指南 ■ 石油化工设备 ■ 石油矿场机械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化工机械 ■ 故事作文 ■ 读者·乡村版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西北地震学报 ■ 冰川冻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兽医科技 ■ 飞碟探索 ■ 阳关 ■ 红柳 ■ 甘肃科技纵横 ■ 金城 ■ 膜科学与技术 ■ 华夏装璜 ■ 西部人 ■ 甘肃社会科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新一代 ■ 飞天 ■ 小演奏家 ■ 娱乐世界 ■ 甘肃农业科技 ■ 甘肃教育 ■ 摩擦学学报 ■ 高原气象 ■ 标准化报道 ■ 沉积学报 ■ 石油化工自动化 ■ 现代妇女 ■ 开发研究 ■ 甘肃畜牧兽医 ■ 数学教学研究 ■ 草业科学 ■ 老年博览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金星 ■ 中兽医医药杂志 ■ 秘书之友 ■ 中国草食动物 ■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 科学.经济.社会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兰州医学院学报 ■ 敦煌研究 ■ 甘肃医药 ■ 甘肃林业 ■ 现代涂料与涂装 ■ 甘肃科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北军事文学 ■ 西北人口 ■ 分子催化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兰州学刊 ■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 妈妈画刊 ■ 图书与情报 ■ 甘肃科技 ■ 甘肃中医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财会研究 ■ 甘肃农业 ■ 电化教育研究 ■ 世界沙漠研究 ■ 草业学报 ■ 卫生职业教育 ■ 地球科学进展 ■ 丝绸之路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电气传动自动化 ■ 甘肃理论学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甘肃农村科技 ■ 人大研究 ■ 游戏机实用技术 ■ 现代青年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石化技术与应用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求知与探险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三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合订本) ■ 西部论丛 ■ 黄金科学技术 ■ 幸福生活与科学 ■ 读者 青海报刊青海日报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 索引序列
  • 甘肃省医学杂志社
  • 甘肃省药学杂志社官网
  • 甘肃省医学杂志
  • 甘肃省药学杂志
  • 甘肃医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