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网址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网址

耳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戴耳机听歌的。但是因为耳鸣往往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关系。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往往和噪音的长期以及音量过大的接触有关系。而戴耳机,尤其是耳道式的耳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对于音量放的过大,而接触的时间过久,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听神经的功能出现受损,从而出现耳鸣。一般戴耳机的时间连续小于一个小时,而且分贝数小于60分贝,不会对听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使出现耳鸣,也能恢复。睡觉前,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避免睡着之后,长时间播放音乐,对听力、听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当耳机的分贝数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会造成对内耳毛细胞的永久性伤害,而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和耳鸣。

编者按: 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身边的手机,刷一刷昨晚睡觉错过的朋友圈,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 随着很多睡眠监测 app 的流行,很多人习惯晚上把 app 点开,来测试自己昨晚睡眠情况,于是有了这样的朋友圈: “昨晚睡眠还不错,我深睡眠时间有6个小时!” “惨了,昨天睡觉好差,我深睡眠时间竟然只有4个小时!” 手机上的那些数字和曲线图,真的能如实反映你的睡眠状况吗? 不能。 深睡眠占整体睡眠的22%-25%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 睡眠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又分为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其中中睡期和深睡期又合称为慢波睡眠期。 当人入睡的时候,先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再慢慢有深睡眠进入浅睡眠,如此循环,大概60-90分钟一个周期。 很多人只知道深睡眠对“休养生息”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知道,其实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深睡眠6小时的人,可能只是睡觉时没翻身 市面上的睡眠监测产品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手腕的接触,来监测人的动作的。 换句话说,智能手环主要通过体动频率获知睡眠的状态,动作多说明睡眠浅,深度睡眠的人体动相对较少。 在人心情平静,无大幅度动作的情况下,手环已经判定其为睡眠状态,而实际上受试者依然保持清醒。 若使用者在打开睡眠模式后,并未带上手环,睡眠记录中也会认为这段时间为睡眠状态。再如早晨醒来时,若忘记关闭睡眠功能,则也会对总体睡眠时长产生影响。 深睡眠记录了6个小时的人,可能只是晚上睡觉没有翻身,或者手环放错了位置罢了。 手环监测的睡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既然手环监测的睡眠状态有很大的误差,那是不是智能手环测试睡眠毫无价值? 也不是。 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睡眠研究中评判睡眠好坏的金标准,然而,它有诸多不足:比如价格昂贵,佩戴后影响睡眠,耗费个人和睡眠医师的时间,不能在家中并且不能长期记录睡眠情况等。 手环传感器和处理算法的应用让监测睡眠更加方便,为追踪个人的长期睡眠状况提供了可能性。 与传统的多导睡眠监测相比,手环监测几乎对睡眠无任何影响,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的精确程度和可用类型不断增加,核心算法的不断升级,对个人的睡眠预测正确率也会不断提升。 在因睡眠问题就医时,手环提供的睡眠数据相比于病人对病症的主观描述的睡眠日记更加客观,相比于去医院长时监测更加方便。 作为以青中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产品而 言,它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睡眠质量的好奇和了解。 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智能手环就可以真正识别深浅睡眠,在该醒来的时候智能把你叫醒呢。 参考资料: [1]王司敏,秦浩,顾伟.睡眠监测手环在31例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0):83-85+96. [2]高一乐.智能运动手环的发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202+204. [3]谢作如,金孜达.测一测你的睡眠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29-131. [4]李红岩,段莹,卢烨,常远,佟雅婧,孙瑶,孙书臣.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6):341-344. [5]王菡侨. 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分期的最新判读标准指南解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06):575-578

3月21日 ---“”(World Sleep Day) ★关注睡眠健康 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 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和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睡眠和,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将世界睡眠日定在3月21日,是因为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睡眠的规律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睡眠占据着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据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两万余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症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动物试验表明,如果超过6天不睡眠,就会出现的症状,直至电低、消失而死亡。相比起,人类对睡眠的依赖性更强,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活4天。 据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发生率为,高于国外的发生率。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 此外,失眠与躯体疾病关系密切。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实践还证明,手术后的病人如睡眠不好,伤口愈合的时间会明显延长。儿童如患有严重睡眠不足,可影响其身体发育。因为在睡眠时,特别是在深睡期,儿童脑的最多,这是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主要物质。 说世界睡眠日,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团体-,正是该团体推动了世界睡眠日在我国的系列。该隶属于,是我国睡眠科技领域最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国家一级。中国睡眠研究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睡眠医学与睡眠科技的发展,引导睡眠,促进睡眠产业整体进步。“科学的睡眠消费”已被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确定为2007年中国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之一,2007年研究会在的支持下启动了中国促进工程。 ★由来 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与健康的关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因为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节变换的周期性,睡眠的规律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项活动的重点是引起全民对睡眠质量和睡眠重要性的关注。今年,也参与这项主题为“开启,睡眠”的活动,并于是日启动一个全球性的睡眠,我国负责对1万名进行,结果则汇总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的报告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这次活动得到了法国拉堡集团公司的支持。 进入全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也在30%以上,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失眠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现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和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历届世界睡眠日主题是: 2001年主题是:“睁开眼睛睡” 2002年主题是:“开启,睡眠”。 2003年主题是:“睡出健康来” 2004年主题是:“睡眠,健康的选择”,提醒大家关注睡眠,保持健康。 2005年主题是:“睡眠与女性!” 2006年主题是:“进社区” 2007年主题是: “与”

shuì mián yī xué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2007年是睡眠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美国内科医师考试委员会设立了睡眠医学专业考试,标志

睡眠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一个独立的专业。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在国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临床睡眠医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脑电活动特别是睡眠脑电图的认识。1953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又发现人整夜的睡眠存在周期性,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睡眠交替进行。通过脑电及其它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可以全面客观了解人的睡眠结构。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发作性睡病与异常REM睡眠的关系被阐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疾病,1968年出版了人睡眠分期的国际标准图谱,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在睡眠发生机制及睡眠物质研究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正是基础研究知识的积累及大量患者的需求促进了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成为国际上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综观国际睡眠医学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 *** 高度重视,全民认知度高:美国继1996年第一次发表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外,2003年再次发表120页的国家研究计划,指导睡眠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组织机构健全: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设立了国家睡眠障碍研究中心,负责该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事务及与其它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制定了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在美国睡眠协会(1987)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睡眠科学院(1999),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及执业规范、具体执行科研及教育计划的实施。目前已有5000余名会员。另外还有许多专门基金会,支持科研及科普教育活动。在国际上,已于1987年成立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成员包括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美国睡眠科学院(AASM)、澳大利亚睡眠协会(ASA)、加拿大睡眠研究会(CSS)、欧洲睡眠研究会(ESRS)、拉丁美洲睡眠研究会(LASS)及美国睡眠研究会(SRS)。 为适应临床睡眠医学发展的需要,近来又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为促进临床睡眠医学的国际交流,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于2004年成立。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2个亚洲地区的睡眠研究会作为成员。中国睡眠研究会是发起国之一。

(三)学术交流活跃:欧洲及美国每年均召开睡眠年会,以美国睡眠年会规模最大,2004年年会收到论文摘要达940篇。参加者达5000余人。

(四)学术刊物种类及睡眠专著出版量增大:随睡眠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医学的进展,睡眠相关的著作大量出版。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均发表大量的睡眠相关论文。睡眠专业杂志的种类迅速增加,到2004年为止,除Sleep (美国)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欧洲)外, Sleep and Breathing (德国), Sleep Medicine (美国), Sleep Medicine Review(法国),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日本)均是近几年出版发行。近年来出版了大量的睡眠医学学术专著, 具不完全统计,多达八十多种。

(五)多学科协作,睡眠医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床睡眠医学逐渐成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独立的认证体系,特别是在美国,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需,将于2007年出台更为宽松的考试政策,2003年底2004年初通过认证的专业医师已达2500人;2、专业学会通过认证、制定诊断及治疗指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3、建立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2003年底2004年初AASM认可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达50个。美国胸科学会还发表了有关呼吸科医师从事睡眠专业的培训及技能纲要。除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外,医学院的教科书如希氏内科学等均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讲解。4,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医院如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均已设立独立的睡眠医学科。

近年来,国际睡眠医学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临床睡眠医师为主要成员的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成立并在德国柏林成功召开第一届学术大会。原有的以基础睡眠研究为主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也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二,有睡眠医学领域"圣经"之称的《睡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第四版发行,《睡眠疾病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第二版出版。这两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除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外,特别突出了临床医学实用的特点。三,美国决定睡眠医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将相关内容纳入医学生必修内容,2007年开始在内科医师执业考试中正式纳入独立的睡眠专业医师考试,一改过去由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单独进行的模式。

从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睡眠呼吸障碍(SDB)诊疗及研究方面的巨大进展是推动睡眠医学成型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SDB 为多发病、常见病,但尚待认识。国外的人群患病率达24%,国内也不低于此数。随老年、体重增加,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SDB的患病率与COPD及哮喘不相上下。二,SDB 是一严重疾患,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显著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三,SDB可以治疗。特别是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能够彻底逆转SDB的病理生理改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其它睡眠疾患均为少见病或无重要病理意义,例如失眠尽管患病率高,但多数患者并无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增加死亡率,相反有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的寿命略长。在国外的睡眠中心中,SDB患者占就诊者的80%以上,也是睡眠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80%以上),在国内该比例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大家对失眠等睡眠疾患的诊疗有很长的历史,但只有在认识了SDB且其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睡眠医学才得以发展的原因。在美国,除少数为可以诊治各种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外,多数为只诊治SDB的睡眠实验室。随大家对SDB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肺科医师在睡眠医学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其它疾病的关系及睡眠疾患本身对健康的影响应该得到呼吸科医师的重视。国外的初步调查表明,呼吸科医师门诊过程中约10%40%的就诊患者可能与SDB有关。例如不少长期慢性咽炎患者的病因可能就是SDB。生理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变及通气量降低在正常人并无重要病理意义,但对存在基础呼吸疾病的患者,这些改变可能加速白天的血气紊乱,诱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在成功撤离机械通气后,可能在睡眠时出现CO2升高而需重新插管,导致撤机失败。例如,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患者白天的CO2潴留常与呼吸肌力降低不平行,呼吸衰竭的发生可能与睡眠通气不足有关;COPD患者如合并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其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发生早、程度重,部分患者只需在睡眠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即可纠正白天的呼吸衰竭。SDB的本质是一种呼吸衰竭,深入认识睡眠呼吸生理对提高呼吸衰竭救治的水平十分必要。另外,非呼吸性睡眠障碍也常常可能是某些呼吸系统疾患的并发症,例如茶堿、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失眠,夜间哮喘发作导致的睡眠紊乱等。由于目前从事睡眠专业的医师较少,呼吸科医师也常遇到有关SDB甚至其它非呼吸性睡眠障碍的会诊及咨询请求。特别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正压呼吸机,其发明及改进均有赖于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正是在全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SDB患者身上积累了较丰富的应用经验,然后才推广应用于病情较复杂的呼吸衰竭患者。另外,在临床睡眠呼吸医学实践中,培养了相关的呼吸治疗人员。

睡眠呼吸医学本身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只局限于睡眠打鼾。SDB的疾病谱很广,成人SDB即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H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hypoventilationsyndrome) 、与COPD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SDB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陈施呼吸。睡眠呼吸紊乱的模式除包括传统的阻塞型、混合型及中枢型SA三种外,由上气道部分塌陷时导致的睡眠通气不足(Sleephypopnea)、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甚至气流受限(Flow limitation)等均具有重要病理意义。而且,上述呼吸紊乱具有相互关联、渐进发展的趋势(图一),成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

正常呼吸 气流受限 打鼾 UARS 低通气(Hypopnea)

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

SDB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睡眠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国外该领域的从业医师来源主要于呼吸、神经、精神、心理、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国内与此基本相同,但耳鼻喉科医师的比例较高,而且在学科建设方面耳鼻喉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书籍的出版、学习班的举办等,最重要的是OSA的诊疗已列入耳鼻喉科十五攻关项目。从美国睡眠学会(AASM)认证的从业医师构成情况1995到2004 年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单纯从事睡眠医学工作的睡眠科医师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具有呼吸专业背景。普通内科大夫在该领域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于多数病人来源于心血管科、老年科,将来睡眠医学的队伍中这些专业背景的医师也会增多,但呼吸科医师一直是睡眠呼吸医学的主力军,随简便的初筛仪的应用日益广泛,无创呼吸机在治疗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呼吸科医师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美国目前的认证、培训工作主要由AASM完成,由于肺科医师的主导地位,将来很有可能在呼吸专业学会(如ACCP)内部建立独立的认证、培训体系,以利于学科的发展。

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及广大患者的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机会。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上气道的呼吸功能;二,呼吸调控及睡眠呼吸生理从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三,为无创通气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通气技术、呼吸治疗人员保障。

近年来国内在呼吸学会的领导下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成立了呼吸学会睡眠学组,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流调,出版了诊疗指南,开展了靶器官损害的多中心研究,组织编写睡眠呼吸医学,相关内容已列入医学生教材。在新制定的专科医师培养方案中,有关SDB的相关知识已列入其中。但在学科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制定正规的培训要求及方案。

(二)建立技师的培训及认证体系。

(三)在医学生课程、呼吸专业研究生及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必修内容。

(四)条件成熟时开展睡眠中心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Wagner PD, Epstein LJ, Kvale PA. Pulmonary physicians in the practice of sleep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11):13578. Chest. 2005;128:378890. Sleep. 2005;28:14967.

2. Strohl KP, et al. Curriculum and Competency Asses *** ent Tools for Sleep Disorders in Pulmonary Fellowship Training Program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72: 391397

3. Shepard J, Buysse D, Chesson A, et 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05 (1):6183.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 National Sleep Disorders Research Plan,2003。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

编者按: 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身边的手机,刷一刷昨晚睡觉错过的朋友圈,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 随着很多睡眠监测 app 的流行,很多人习惯晚上把 app 点开,来测试自己昨晚睡眠情况,于是有了这样的朋友圈: “昨晚睡眠还不错,我深睡眠时间有6个小时!” “惨了,昨天睡觉好差,我深睡眠时间竟然只有4个小时!” 手机上的那些数字和曲线图,真的能如实反映你的睡眠状况吗? 不能。 深睡眠占整体睡眠的22%-25%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 睡眠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又分为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其中中睡期和深睡期又合称为慢波睡眠期。 当人入睡的时候,先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再慢慢有深睡眠进入浅睡眠,如此循环,大概60-90分钟一个周期。 很多人只知道深睡眠对“休养生息”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知道,其实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深睡眠6小时的人,可能只是睡觉时没翻身 市面上的睡眠监测产品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手腕的接触,来监测人的动作的。 换句话说,智能手环主要通过体动频率获知睡眠的状态,动作多说明睡眠浅,深度睡眠的人体动相对较少。 在人心情平静,无大幅度动作的情况下,手环已经判定其为睡眠状态,而实际上受试者依然保持清醒。 若使用者在打开睡眠模式后,并未带上手环,睡眠记录中也会认为这段时间为睡眠状态。再如早晨醒来时,若忘记关闭睡眠功能,则也会对总体睡眠时长产生影响。 深睡眠记录了6个小时的人,可能只是晚上睡觉没有翻身,或者手环放错了位置罢了。 手环监测的睡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既然手环监测的睡眠状态有很大的误差,那是不是智能手环测试睡眠毫无价值? 也不是。 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睡眠研究中评判睡眠好坏的金标准,然而,它有诸多不足:比如价格昂贵,佩戴后影响睡眠,耗费个人和睡眠医师的时间,不能在家中并且不能长期记录睡眠情况等。 手环传感器和处理算法的应用让监测睡眠更加方便,为追踪个人的长期睡眠状况提供了可能性。 与传统的多导睡眠监测相比,手环监测几乎对睡眠无任何影响,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的精确程度和可用类型不断增加,核心算法的不断升级,对个人的睡眠预测正确率也会不断提升。 在因睡眠问题就医时,手环提供的睡眠数据相比于病人对病症的主观描述的睡眠日记更加客观,相比于去医院长时监测更加方便。 作为以青中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产品而 言,它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睡眠质量的好奇和了解。 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智能手环就可以真正识别深浅睡眠,在该醒来的时候智能把你叫醒呢。 参考资料: [1]王司敏,秦浩,顾伟.睡眠监测手环在31例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0):83-85+96. [2]高一乐.智能运动手环的发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202+204. [3]谢作如,金孜达.测一测你的睡眠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29-131. [4]李红岩,段莹,卢烨,常远,佟雅婧,孙瑶,孙书臣.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6):341-344. [5]王菡侨. 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分期的最新判读标准指南解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06):575-578

耳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戴耳机听歌的。但是因为耳鸣往往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关系。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往往和噪音的长期以及音量过大的接触有关系。而戴耳机,尤其是耳道式的耳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对于音量放的过大,而接触的时间过久,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听神经的功能出现受损,从而出现耳鸣。一般戴耳机的时间连续小于一个小时,而且分贝数小于60分贝,不会对听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使出现耳鸣,也能恢复。睡觉前,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避免睡着之后,长时间播放音乐,对听力、听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当耳机的分贝数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会造成对内耳毛细胞的永久性伤害,而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和耳鸣。

我们这卖一万四千八,能起的一千块钱的作用就不错了,就是一个不用点的电褥子。听课老人每人一天给五块钱,老人都爱贪小便宜,就容易上当。我妈也被洗脑了,全家人劝不了,我妈一个月退休金不到二千,都快一年的退休金钱了。那些昧着良心赚老人钱的。我想说:钱不是好道来的也会从你那不从好道走,希望在你们身上体现出来……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方网站

耳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戴耳机听歌的。但是因为耳鸣往往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关系。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往往和噪音的长期以及音量过大的接触有关系。而戴耳机,尤其是耳道式的耳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对于音量放的过大,而接触的时间过久,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听神经的功能出现受损,从而出现耳鸣。一般戴耳机的时间连续小于一个小时,而且分贝数小于60分贝,不会对听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使出现耳鸣,也能恢复。睡觉前,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避免睡着之后,长时间播放音乐,对听力、听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当耳机的分贝数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会造成对内耳毛细胞的永久性伤害,而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和耳鸣。

2019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

世界睡眠日有多个版本,其一是3月21日,它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另一个版本是由世界睡眠医学学会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健康计划,并提议将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三月的第3个星期五。

根据维基百科,世界睡眠日是三月第二个完整周的周五(Friday of the second full week of March)。

扩展资料:

中国历年主题内容如下:

2009年世界睡眠日:“让孩子多睡一小时”

2010年世界睡眠日:“关爱儿童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1年世界睡眠日:“关注老人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2年世界睡眠日:“关注睡眠品质 多睡一小时”

2013年世界睡眠日:“自然深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平安出行”

2015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多睡一天"

2016年世界睡眠日:“美好睡眠,放飞梦想”

2017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2018年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

编者按: 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身边的手机,刷一刷昨晚睡觉错过的朋友圈,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 随着很多睡眠监测 app 的流行,很多人习惯晚上把 app 点开,来测试自己昨晚睡眠情况,于是有了这样的朋友圈: “昨晚睡眠还不错,我深睡眠时间有6个小时!” “惨了,昨天睡觉好差,我深睡眠时间竟然只有4个小时!” 手机上的那些数字和曲线图,真的能如实反映你的睡眠状况吗? 不能。 深睡眠占整体睡眠的22%-25%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 睡眠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又分为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其中中睡期和深睡期又合称为慢波睡眠期。 当人入睡的时候,先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再慢慢有深睡眠进入浅睡眠,如此循环,大概60-90分钟一个周期。 很多人只知道深睡眠对“休养生息”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知道,其实深睡眠只占了整个睡眠时间的22%--25%,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些,而盲目的追求过多的深睡眠,其实深睡眠太长,反应出机体也是不正常的。 深睡眠6小时的人,可能只是睡觉时没翻身 市面上的睡眠监测产品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手腕的接触,来监测人的动作的。 换句话说,智能手环主要通过体动频率获知睡眠的状态,动作多说明睡眠浅,深度睡眠的人体动相对较少。 在人心情平静,无大幅度动作的情况下,手环已经判定其为睡眠状态,而实际上受试者依然保持清醒。 若使用者在打开睡眠模式后,并未带上手环,睡眠记录中也会认为这段时间为睡眠状态。再如早晨醒来时,若忘记关闭睡眠功能,则也会对总体睡眠时长产生影响。 深睡眠记录了6个小时的人,可能只是晚上睡觉没有翻身,或者手环放错了位置罢了。 手环监测的睡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既然手环监测的睡眠状态有很大的误差,那是不是智能手环测试睡眠毫无价值? 也不是。 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睡眠研究中评判睡眠好坏的金标准,然而,它有诸多不足:比如价格昂贵,佩戴后影响睡眠,耗费个人和睡眠医师的时间,不能在家中并且不能长期记录睡眠情况等。 手环传感器和处理算法的应用让监测睡眠更加方便,为追踪个人的长期睡眠状况提供了可能性。 与传统的多导睡眠监测相比,手环监测几乎对睡眠无任何影响,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的精确程度和可用类型不断增加,核心算法的不断升级,对个人的睡眠预测正确率也会不断提升。 在因睡眠问题就医时,手环提供的睡眠数据相比于病人对病症的主观描述的睡眠日记更加客观,相比于去医院长时监测更加方便。 作为以青中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产品而 言,它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自己睡眠质量的好奇和了解。 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智能手环就可以真正识别深浅睡眠,在该醒来的时候智能把你叫醒呢。 参考资料: [1]王司敏,秦浩,顾伟.睡眠监测手环在31例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0):83-85+96. [2]高一乐.智能运动手环的发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202+204. [3]谢作如,金孜达.测一测你的睡眠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29-131. [4]李红岩,段莹,卢烨,常远,佟雅婧,孙瑶,孙书臣.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6):341-344. [5]王菡侨. 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分期的最新判读标准指南解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06):575-578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首页

耳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戴耳机听歌的。但是因为耳鸣往往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有一定的关系。而听神经的功能受损往往和噪音的长期以及音量过大的接触有关系。而戴耳机,尤其是耳道式的耳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对于音量放的过大,而接触的时间过久,这些情况就容易导致听神经的功能出现受损,从而出现耳鸣。一般戴耳机的时间连续小于一个小时,而且分贝数小于60分贝,不会对听神经造成永久性伤害,即使出现耳鸣,也能恢复。睡觉前,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避免睡着之后,长时间播放音乐,对听力、听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当耳机的分贝数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会造成对内耳毛细胞的永久性伤害,而产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和耳鸣。

2019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

世界睡眠日有多个版本,其一是3月21日,它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另一个版本是由世界睡眠医学学会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健康计划,并提议将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三月的第3个星期五。

根据维基百科,世界睡眠日是三月第二个完整周的周五(Friday of the second full week of March)。

扩展资料:

中国历年主题内容如下:

2009年世界睡眠日:“让孩子多睡一小时”

2010年世界睡眠日:“关爱儿童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1年世界睡眠日:“关注老人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2年世界睡眠日:“关注睡眠品质 多睡一小时”

2013年世界睡眠日:“自然深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平安出行”

2015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多睡一天"

2016年世界睡眠日:“美好睡眠,放飞梦想”

2017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2018年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

耳鸣是一种很玄的疾病,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耳底,转眼~吞没我在噪音里,我无力抗拒 特别是夜里……相信很多耳鸣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半夜三更睡不戳,周围静悄悄又黑qu玛拱的时候,或者是头天熬了夜,脑阔有点昏的时候,或者是你感冒了,刚刚吃了药准备躺会儿的时候,这个声音就来了!有时候像电视机莫得信号的吱吱吱,有时候像蚊子飞的嗡嗡嗡,有时候还像弱弱的电流声嘤嘤嘤……嘤嘤嘤……嘤嘤嘤……耳鸣这件事,有些人的症状轻,偶尔发作,完全不影响生活。但有些人症状比较严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加上治疗有难度,甚至会引起失眠、焦虑等其它问题。今天,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中心教授、华西临床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系郑芸主任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耳鸣这件事。1、什么是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客观声响的情况下,人主观上却感觉有声音。比如文章一开头提到的,明明没有开任何电器,但却可以感觉到电流声,明明旁边没有蜜蜂、蚊虫在飞,但却感觉自己听得到蜜蜂、蚊虫的声音。根据美国最新版(2012)《临床耳鸣实践指南》综合多项高水平研究的数据报告显示,大概全世界有15~20%的人有耳鸣。(对头!全世界有至少10亿人耳鸣,是不是一下子就不孤独了?)2、耳鸣会听到哪些声音?根据我们医生从患者的描述发现,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类型以及来源都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描述不清楚耳朵头鸣的到底是啥子声音!除了我们上面形容的那些电流声啊、蜜蜂嗡嗡声,还可以有蝉鸣、尖锐的嘶嘶声等。音量呢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还要变个调,鸣累了偶尔还会歇几口气再响!嗯~是人工智能·交响曲没错了!至于这些声音在哪里响,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感觉是在耳朵头、有时候又在脑壳头、甚至还可能在空气中。不管咋个说,这些声音只有你个人才听得到,而且越安静,你觉得耳鸣越大声。问“医生,为啥子有时候反而越闹我觉得耳鸣越大声喃?!”答:这说明你就不止有耳鸣的问题了,还可能有对声音过敏的问题!3、幻听VS耳鸣问“医生,那我们隔壁有个邻居之前老说听到有人喊她、说他坏话,其实没得人这样做,是不是也是耳鸣呢?”答:不是!这种情况多半是属于幻听。耳鸣者感觉到的声音一定都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单调声音;而幻听就丰富了,比如可以有音乐啊、唱歌啊、有人说话或对话等。如果有幻听,就不是耳鼻喉科可以搞定的了,建议去心理门诊或者是精神专科找医生看看哦。4、耳鸣的影响轻度的耳鸣,通常声音较小,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一般只在很安静的时候耳鸣者才会注意到,所以影响不大!而比较严重的耳鸣,患者自己觉得耳鸣的声音太大影响了日常生活。嗯,没错,确实是他们自己觉得!事实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测过,耳鸣声的实际响度通常只有10分贝左右,差不多就是讲悄悄话那么大点儿声。因为自己老是去关注耳鸣的问题,随时都觉得在受它的影响,不仅担心、捉急,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焦虑、抑郁,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我们简单把耳鸣分为下面两种类型:继发性耳鸣、原发性耳鸣。1、继发性耳鸣继发性耳鸣是某些已知疾病引起的,比如常见的中耳炎、药物、噪声、外伤等可能会引起这类耳鸣。2、原发性耳鸣原发性耳鸣则指的找不到啥子原因引起的耳鸣,再说直接点就是,约等于运气撇。但是原发性耳鸣患者也不用悲桑,2012年中国耳鸣专家共识报告显示,90%左右的耳鸣都是原发性耳鸣,也就是说,全世界有起码有9亿人都运气撇,是不是又得到了安慰?1有耳鸣就一定会聋?到底会不会“十聋九鸣、久鸣必聋”,我们医生每次上门诊都会被问N遍!确实,有的时候耳鸣发生后,耳聋就跟到出现了,难道耳鸣en是要耳聋啊?!为了验证一下“十聋九鸣”和“久鸣必聋”这两句“民间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为了能更科学、更客观地回答大家的这个问题,为了彻底消除耳鸣者最常见的担心,我们做了个nian究——我们听力中心的医生随机选了400名耳鸣者跟踪研究发现,不是所有有耳鸣的人都会有听力减退,而在有听力减退最终出现双侧耳聋的人中,有部分人只有一侧耳朵有耳鸣。我们做了一堆堆的分析、一堆堆的证明得出结论——耳鸣与耳聋并非互为因果,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相关性。哎呀,意思就是:耳鸣≠耳聋,有耳鸣不一定会耳聋。目前,这项研究还在继续,已经对1000+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论仍然是这样。2戴耳机可以缓解耳鸣?很多有耳鸣的人会相互推荐用戴耳机,听其他声音的方式去应对耳鸣。但实话,这个方法有点像掩耳盗铃,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造成新的问题。医生在这里要给你们说清楚,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用,但要注意两点:① 建议你靠实没得其他办法、又靠实觉得耳鸣不舒服、特别是想睡觉又睡不戳的时候可以用;② 戴耳机的时候控制好耳机的音量。国际上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标准是85分贝,差不多就是一个车流量比较大的十字路口或者热闹的饭馆的声音那么大。不仅对耳鸣患者,即使是一般人,长期戴耳机开大音量,大到别个喊你都听不到的状态,都会导致听力受损哦!周围各种拉拉杂杂的噪音已经够多了,自己就不要再加码了!3偏方可以缓解甚至治好耳鸣?一看皮西西有点牙尖带鄙视的语气,你们应该就晓得,不管是啥子响铃草炖猪耳朵,还是这样清火药,那样解热散,给你们说统统都莫得用!都9102年了,还是靠“听别个说”来医病的人,真的,我也不晓得该用哪个年代的话劝你了!问“医生,戴耳机不得行,偏方又说用不得,我之前也看过好多医院、去了好多诊所、医院,不是就是被告知治不好,那你们华西伊万的专家说一哈,该咋个办嘛?”谈到耳鸣的治疗,确实是有难度滴,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就说肯定治不好!首先,医生要排除继发性耳鸣,把相关病因找到把病治好,耳鸣自然也就莫得了。其次,排除了继发性耳鸣后,医生还需从患者生活方式出发寻找耳鸣的原因,比如建议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晚睡、熬夜等。连这些都不给你分析一下的医生,悄悄咪咪给你说,憋憋不靠谱哟!更重要的是,虽然原发性耳鸣找不到明确病因,治疗确实有难度,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能治疗。我们华西医院的“耳鸣耳聋眩晕”专科门诊在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即使是高难度的原发性耳鸣,也是有希望治愈滴!你看,我们真的不是在开黄腔,这确确实实都是我们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上多次交流华西耳鸣临床治疗的疗效,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而临床上也遇到不少患者通过我们建议改善生活习惯的方式,让耳鸣得到了缓解甚至差不多可以跟它说拜拜了的案例。当然,也许最终还是有那么一些原发性耳鸣患者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按照2014年美国出版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提出,半年以上的耳鸣无法治愈,建议你学会与耳鸣和解。也就是说包容它,认同耳鸣的症状是你生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吃饭睡觉穿衣一样正常,不要天天随时想到,随时敌对到起,这样你的生活就会相对轻松很多。除了上面已经提到过的情况,耳鸣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还跟情绪问题、睡眠障碍有关,同时,在生活中还有这三点容易被忽视的影响因素:第一、耳屎太多,会引起耳鸣。如果处理干净了,就可以解决耳鸣的问题。第二、噪音环境下呆久了,会引起耳鸣。比如你切迪吧酒吧嗨一晚上、KTV吼一晚上,或者是长期在高噪音的环境下工作不做自我保护,非常容易引起耳鸣的。第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加重耳鸣。吃东西没有规律,无节制、吃得太过油腻、太多生冷食物等都是不健康的饮食。大家可能都不晓得,咖啡因可能会增加耳鸣的严重程度。耳鸣严重的人可以告一哈一段时间不喝咖啡、可可、茶,不抽烟,耳鸣可能会明显减轻哦。和自己和解是一种生活智慧。耳鸣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短了5公分的腿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皱纹、下垂和头顶只剩二分之一的发囊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常气得你吐血的背时娃儿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努力了还是改变不了,那就和解,人生豁然开朗。参考文献1.郑芸,刘蓬. 对耳鸣治疗的思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刘蓬. 耳鸣医师疗法的基本理念[J].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121-123,.刘蓬,耳鸣的中医治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3):180~.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 试 行) [R].北京:卫生部,.刘蓬,耳鸣的中医辩证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1(2):102~.曹晓丽,刘蓬.耳鸣分类的研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06:.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刘蓬,耳鸣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蓬,中医药治疗耳鸣的研究,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5):343~.刘蓬,李明,对耳鸣疗效评价的思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710~.刘蓬,阮紫娟,龚慧涵,郭恩钦,262例耳鸣患者听力损失情况的临床调查,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194~.刘蓬,耳鸣诊疗新概念,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9,8(2):32~.王洪田,李明,刘蓬,黄治物,胡岢,赖仁淙,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赵翠青,刘蓬,耳鸣的心理疗法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0,8(29):138~.刘蓬,李明,王洪田,黄治物,胡岢,原发性耳鸣刍议,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2):99~.刘蓬,如何接诊耳鸣患者,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10(1):23~.刘蓬,阮紫娟,龚慧涵,郭恩钦,安玲玲,不同原因耳聋患者耳鸣的发生率调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33~.陈楚丽,刘蓬,中耳炎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研究,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2,11(01):8~.刘蓬,徐桂丽,李明,等.耳鸣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2012,47:.曹祖威,刘蓬,从气机论治耳鸣,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3,12(2):42~.郭恩钦,刘蓬,郭华民,安玲玲. 耳鸣频率与蜗性听力损失患者DPOAE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31:.刘蓬,庞建华,郭华民,耵聍栓塞患者耳鸣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04):364~.刘蓬,翁振声,耳鸣中医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随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1):12~.陈楚丽,刘蓬,陈丽华,彭树文,苏宗海,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调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01):72~.曹祖威,岳凤娟,卢兢哲,陈艳芳,何伟平,刘蓬.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1:.何荣萍,郑芸,刘蓬.调整生活方式对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的疗效.世界睡眠医学杂志[J].2016,3(4):.刘蓬,陈艳芳,卢兢哲,等. 声敏感的临床特征及与耳鸣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7,32(4):.钟萍,卢兢哲,郑芸等. 医师疗法对146例长病程耳鸣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卢兢哲,钟萍,郑芸等. 应用医师疗法治疗难治性耳鸣的临床案例报道[J]. 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钟萍,卢兢哲,郑芸等. 基于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对265例耳鸣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卢兢哲,刘蓬,钟萍等. 原发性耳鸣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Lewis JE, Stephens SDG, McKenna L. Tinnitus and suicide[J]. 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1994,19(1):.Steven Can Do Better—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American Peopl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7,357(12):.Nondahl DM,Cruickshanks KJ,Huang GH,et al. Tinn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Beaver Dam Offspring Study[J].Int J Audiol,2011,50(5):.Tunkel DE, Bauer CA, Sun GH,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innitu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4,151(1 suppl):.McCormack A, Edmondson-Jones M, Mellor D, 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factors with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tinnitus in a middle-aged UK population. PloS one, 2014,9:.Dinu M,Abbate R,Gensini GF,et diets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Crit Rev Food Sci Nutr,2017,57(17):.Yu-Qing Liu,Zhi-Ji Chen, Gang Li et of Educational Counseling as Solitary Therapy forChronic Primary Tinnitus and Related Problem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6:1-9.(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郑芸教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电话

2019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 益智护脑”。

世界睡眠日有多个版本,其一是3月21日,它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另一个版本是由世界睡眠医学学会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健康计划,并提议将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三月的第3个星期五。

根据维基百科,世界睡眠日是三月第二个完整周的周五(Friday of the second full week of March)。

扩展资料:

中国历年主题内容如下:

2009年世界睡眠日:“让孩子多睡一小时”

2010年世界睡眠日:“关爱儿童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1年世界睡眠日:“关注老人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2年世界睡眠日:“关注睡眠品质 多睡一小时”

2013年世界睡眠日:“自然深睡眠 多睡一小时”

201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平安出行”

2015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多睡一天"

2016年世界睡眠日:“美好睡眠,放飞梦想”

2017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2018年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shuì mián yī xué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2007年是睡眠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美国内科医师考试委员会设立了睡眠医学专业考试,标志

睡眠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一个独立的专业。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在国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临床睡眠医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脑电活动特别是睡眠脑电图的认识。1953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又发现人整夜的睡眠存在周期性,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睡眠交替进行。通过脑电及其它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可以全面客观了解人的睡眠结构。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发作性睡病与异常REM睡眠的关系被阐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疾病,1968年出版了人睡眠分期的国际标准图谱,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在睡眠发生机制及睡眠物质研究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正是基础研究知识的积累及大量患者的需求促进了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成为国际上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综观国际睡眠医学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 *** 高度重视,全民认知度高:美国继1996年第一次发表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外,2003年再次发表120页的国家研究计划,指导睡眠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组织机构健全: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设立了国家睡眠障碍研究中心,负责该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事务及与其它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制定了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在美国睡眠协会(1987)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睡眠科学院(1999),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及执业规范、具体执行科研及教育计划的实施。目前已有5000余名会员。另外还有许多专门基金会,支持科研及科普教育活动。在国际上,已于1987年成立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成员包括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美国睡眠科学院(AASM)、澳大利亚睡眠协会(ASA)、加拿大睡眠研究会(CSS)、欧洲睡眠研究会(ESRS)、拉丁美洲睡眠研究会(LASS)及美国睡眠研究会(SRS)。 为适应临床睡眠医学发展的需要,近来又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为促进临床睡眠医学的国际交流,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于2004年成立。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2个亚洲地区的睡眠研究会作为成员。中国睡眠研究会是发起国之一。

(三)学术交流活跃:欧洲及美国每年均召开睡眠年会,以美国睡眠年会规模最大,2004年年会收到论文摘要达940篇。参加者达5000余人。

(四)学术刊物种类及睡眠专著出版量增大:随睡眠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医学的进展,睡眠相关的著作大量出版。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均发表大量的睡眠相关论文。睡眠专业杂志的种类迅速增加,到2004年为止,除Sleep (美国)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欧洲)外, Sleep and Breathing (德国), Sleep Medicine (美国), Sleep Medicine Review(法国),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日本)均是近几年出版发行。近年来出版了大量的睡眠医学学术专著, 具不完全统计,多达八十多种。

(五)多学科协作,睡眠医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床睡眠医学逐渐成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独立的认证体系,特别是在美国,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需,将于2007年出台更为宽松的考试政策,2003年底2004年初通过认证的专业医师已达2500人;2、专业学会通过认证、制定诊断及治疗指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3、建立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2003年底2004年初AASM认可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达50个。美国胸科学会还发表了有关呼吸科医师从事睡眠专业的培训及技能纲要。除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外,医学院的教科书如希氏内科学等均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讲解。4,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医院如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均已设立独立的睡眠医学科。

近年来,国际睡眠医学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临床睡眠医师为主要成员的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成立并在德国柏林成功召开第一届学术大会。原有的以基础睡眠研究为主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也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二,有睡眠医学领域"圣经"之称的《睡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第四版发行,《睡眠疾病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第二版出版。这两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除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外,特别突出了临床医学实用的特点。三,美国决定睡眠医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将相关内容纳入医学生必修内容,2007年开始在内科医师执业考试中正式纳入独立的睡眠专业医师考试,一改过去由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单独进行的模式。

从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睡眠呼吸障碍(SDB)诊疗及研究方面的巨大进展是推动睡眠医学成型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SDB 为多发病、常见病,但尚待认识。国外的人群患病率达24%,国内也不低于此数。随老年、体重增加,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SDB的患病率与COPD及哮喘不相上下。二,SDB 是一严重疾患,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显著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三,SDB可以治疗。特别是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能够彻底逆转SDB的病理生理改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其它睡眠疾患均为少见病或无重要病理意义,例如失眠尽管患病率高,但多数患者并无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增加死亡率,相反有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的寿命略长。在国外的睡眠中心中,SDB患者占就诊者的80%以上,也是睡眠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80%以上),在国内该比例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大家对失眠等睡眠疾患的诊疗有很长的历史,但只有在认识了SDB且其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睡眠医学才得以发展的原因。在美国,除少数为可以诊治各种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外,多数为只诊治SDB的睡眠实验室。随大家对SDB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肺科医师在睡眠医学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其它疾病的关系及睡眠疾患本身对健康的影响应该得到呼吸科医师的重视。国外的初步调查表明,呼吸科医师门诊过程中约10%40%的就诊患者可能与SDB有关。例如不少长期慢性咽炎患者的病因可能就是SDB。生理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变及通气量降低在正常人并无重要病理意义,但对存在基础呼吸疾病的患者,这些改变可能加速白天的血气紊乱,诱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在成功撤离机械通气后,可能在睡眠时出现CO2升高而需重新插管,导致撤机失败。例如,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患者白天的CO2潴留常与呼吸肌力降低不平行,呼吸衰竭的发生可能与睡眠通气不足有关;COPD患者如合并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其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发生早、程度重,部分患者只需在睡眠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即可纠正白天的呼吸衰竭。SDB的本质是一种呼吸衰竭,深入认识睡眠呼吸生理对提高呼吸衰竭救治的水平十分必要。另外,非呼吸性睡眠障碍也常常可能是某些呼吸系统疾患的并发症,例如茶堿、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失眠,夜间哮喘发作导致的睡眠紊乱等。由于目前从事睡眠专业的医师较少,呼吸科医师也常遇到有关SDB甚至其它非呼吸性睡眠障碍的会诊及咨询请求。特别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正压呼吸机,其发明及改进均有赖于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正是在全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SDB患者身上积累了较丰富的应用经验,然后才推广应用于病情较复杂的呼吸衰竭患者。另外,在临床睡眠呼吸医学实践中,培养了相关的呼吸治疗人员。

睡眠呼吸医学本身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只局限于睡眠打鼾。SDB的疾病谱很广,成人SDB即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H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hypoventilationsyndrome) 、与COPD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SDB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陈施呼吸。睡眠呼吸紊乱的模式除包括传统的阻塞型、混合型及中枢型SA三种外,由上气道部分塌陷时导致的睡眠通气不足(Sleephypopnea)、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甚至气流受限(Flow limitation)等均具有重要病理意义。而且,上述呼吸紊乱具有相互关联、渐进发展的趋势(图一),成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

正常呼吸 气流受限 打鼾 UARS 低通气(Hypopnea)

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

SDB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睡眠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国外该领域的从业医师来源主要于呼吸、神经、精神、心理、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国内与此基本相同,但耳鼻喉科医师的比例较高,而且在学科建设方面耳鼻喉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书籍的出版、学习班的举办等,最重要的是OSA的诊疗已列入耳鼻喉科十五攻关项目。从美国睡眠学会(AASM)认证的从业医师构成情况1995到2004 年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单纯从事睡眠医学工作的睡眠科医师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具有呼吸专业背景。普通内科大夫在该领域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于多数病人来源于心血管科、老年科,将来睡眠医学的队伍中这些专业背景的医师也会增多,但呼吸科医师一直是睡眠呼吸医学的主力军,随简便的初筛仪的应用日益广泛,无创呼吸机在治疗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呼吸科医师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美国目前的认证、培训工作主要由AASM完成,由于肺科医师的主导地位,将来很有可能在呼吸专业学会(如ACCP)内部建立独立的认证、培训体系,以利于学科的发展。

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及广大患者的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机会。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上气道的呼吸功能;二,呼吸调控及睡眠呼吸生理从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三,为无创通气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通气技术、呼吸治疗人员保障。

近年来国内在呼吸学会的领导下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成立了呼吸学会睡眠学组,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流调,出版了诊疗指南,开展了靶器官损害的多中心研究,组织编写睡眠呼吸医学,相关内容已列入医学生教材。在新制定的专科医师培养方案中,有关SDB的相关知识已列入其中。但在学科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制定正规的培训要求及方案。

(二)建立技师的培训及认证体系。

(三)在医学生课程、呼吸专业研究生及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必修内容。

(四)条件成熟时开展睡眠中心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Wagner PD, Epstein LJ, Kvale PA. Pulmonary physicians in the practice of sleep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11):13578. Chest. 2005;128:378890. Sleep. 2005;28:14967.

2. Strohl KP, et al. Curriculum and Competency Asses *** ent Tools for Sleep Disorders in Pulmonary Fellowship Training Program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72: 391397

3. Shepard J, Buysse D, Chesson A, et 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05 (1):6183.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 National Sleep Disorders Research Plan,2003。

解答,一般情况下都是早睡早起身体好

  • 索引序列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网址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方网站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首页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官网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