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热带寄生虫论文

热带寄生虫论文

发布时间:

热带寄生虫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它靠其他有机物质来生活,并不是说寄生虫就一定要寄生在生物体上。

我看过一集,但不是女的,是个美国男生,去南美的costarica热带雨林旅行,被蚊子叮,蚊子在他腿上下了两个虫卵,回到美国后,腿里面长出了两只蛆,蛆从里面吃他的肉,这种寄生虫叫肤蝇,热带雨林里有很多,你可以上网看,有好几个有关这方面的片子,都是真实的,很恐怖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其原因分析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范围广,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例如从洱海、程海和抚仙湖引进太湖新银鱼后鱼产量的变化来看,浮游动物为食性的银鱼不仅与本地鱼类的幼鱼发生强烈的食物竞争,而且与程海红鮊、大眼鲤、春鲤、洱海鲤、鱇[鱼良]白鱼等浮游动物食性的本地鱼类之间也产生强烈的食物竞争,导致本地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外来鱼类通过与本地鱼竞争食物并吞噬本地鱼类鱼卵使本地鱼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例子很多。以洱海为例,20世纪 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的鰕虎鱼和麦穗鱼主要生活于湖泊的浅水区,嗜噬本地鱼类产于浅水区的授精卵,结果导致本地鱼类种群急剧减少。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例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在云南各地,导致本地鱼类濒危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外来鱼类、围湖造田、水利工程、酷渔滥捕。滇西北主要的3个湖泊洱海、程海、泸沽湖,共有本地鱼类 34种。从鱼产量的历史资料来看,本地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均发生于引进新的鱼类种类之后。洱海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四大家鱼"时无意中夹带进鰕虎鱼和麦穗鱼等非经济性外来鱼类后,大理弓鱼等本地鱼类经历了第一次冲击,产量急剧下降,下降幅度在50~1000倍左右,同期鱼船的数量及捕捞强度的增加则仅为1倍左右;至80年代中期,鰕虎鱼和麦穗鱼等非经济性外来鱼类数量明显下降后,本地鱼类的产量又有所回升;80年代末期引进太湖新银鱼并在90年代初期形成产量后,土著鱼类又经历了第二次冲击,各种本地鱼类均陷于濒危状态。同期,泸沽湖有裂腹鱼遭受鰕虎鱼和麦穗鱼等排挤,程海有本地鱼遭受银鱼排挤的类似命运。这些资料表明,在外来鱼类、围湖造田、水利工程、酷渔滥捕等四大致危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危的最大因素。由于直接减少了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形成了单优群落,间接地使依赖于这些物种生存的当地其它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最后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改变或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其它的乔木就无法生长。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遭到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这些植物群落(包括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生态过程的改变,这包括正常的火循环周期被改变,火发生的频率及水资源的消耗增加,加重土壤的贫瘠化等。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另外一个更不易察觉的影响是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及遗传漂变。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不但可与同属植物杂交,还可与假蓍紫菀(Aster ptarmicoides)杂交。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在植被恢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如在华北和东北本地种落叶松(Larix)产区种植日本落叶松(),在海南本地的海桑属(Sonneratia)产区混植从孟加拉国引进的无瓣海桑(S. apetala),都存在相关问题,因为这些属已有一些种间杂交的报道[14]。从美国引进的红鲍(Haliotis rufescens)和绿鲍(H. fulgens),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我国本地种皱纹盘鲍(H. dscus hannai)杂交,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获得了杂交后代,如果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再成熟繁殖,与本地种更易杂交,结果必将对我国的遗传资源造成污染[3]。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逐渐恢复,而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即使停止继续引入,已传入的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继续大肆繁殖和扩散,这时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对外来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其中一些是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病毒是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类用疫苗成功地防治了天花、小儿麻痹、黄热病等病毒,但是对大量的病毒却束手无策。人类花费大量精力寻找爱滋病的疗法,却收效甚微。更糟糕的是,全球化会使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证。大凡新型的传染病,一些是直接通过旅行者无意带进来的,还有一些则是间接地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的动物体上传染的。[10]淋巴腺鼠疫(通常是由鼠疫杆菌Pasturella pestis引发的)由跳蚤携带,而跳蚤通过寄生于入侵物种--原产自印度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从中亚传播到北非、欧洲和中国[10]。随着欧洲殖民地的建立,麻疹和天花从欧洲大陆席卷了西半球。当地居民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很弱,这也促使了阿芝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衰落[10]。一些外来动物,如大瓶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给全世界很多国家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调查,1983年沈阳市人群发病率达 ,每到豚草开花散粉季节,过敏体质者便发生哮喘、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发生其他合并症并死亡[1]。大型工程,比如修建水坝、灌溉、土地开垦、道路建设和移民工程等,都可能导致疾病入侵,比如疟疾、骨痛热、血吸虫病和锥形虫病。人类开垦热带雨林地区,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以前只在野生动物寄主之间循环的出血性发烧病的病毒。3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严重危害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傣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区。由于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基。凤眼莲往往大面积覆盖河道、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影响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人们难以从水路乘船外出。4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来入侵物种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有许多不利影响。杂草使作物减产,增加控制成本;水源涵养区和淡水水源生态体系质量的下降会减少水的供应;旅游者无意中带入国家公园的外来物种,破坏了公园的生态体系,增加了管理成本;病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每年上百万人致死或致残。外来入侵种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已有5万多种外来种,虽然有害的入侵种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惊人的。美国每年有700 000 hm2 的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入侵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230亿美元!在美国受威胁和濒危的958个本地种中,有约400种主要由于外来种的竞争或危害而造成的,这种损失是难以用货币来计算的。入侵种给中国造成的损害尚未做出全面的评估。由于中国的生态环境破坏得更为严重,入侵种更为猖獗,加上本土物种的基数较大,估计受损程度要大于美国。入侵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保守估计,外来种每年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表2部分地显示了外来入侵种相关的经济花费。表2:我国外来入侵种相关的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和建筑等都可能直接带来经济危害。比如,外来的白蚁是破坏建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来种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贸易制裁的重要借口或手段。外来有害生物还可以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在云南省昆明市,20世纪70-80年代建成了大观河篆塘处-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市内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中的凤眼莲"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侧建设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他用,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给昆明的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材线虫扩展速度惊人,现在正威胁着著名的黄山和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区。一旦入侵,给这些风景区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很难估量的[1]。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间接损失的计算十分困难。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火灾、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比如,大量的凤眼莲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甚至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作用,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凤眼莲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对水体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热带病与寄生虫研究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第一章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约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目前尚有3亿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疟措施的非保护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为非保护区。为此,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疟疾。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亿人受感染,其中班氏丝虫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胁地区的居民约有9亿余,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热带国家尤为严重。蚋传播的盘尾丝虫引起皮肤丝虫病和河盲症,估计全世界有1760万病人,广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严重地区失明的患者达15%。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该病在东非正在扩散。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胁的人数约4500万;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数至少达1000万人。 此外,肠道原虫和蠕虫感染(intestinal protozoal and helminthic infections)也在威胁人类健康,其重要种类,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还有一些地方性肠道蠕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Peters(1989)估计全世界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人数分别为亿、亿、亿和亿。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如阴道毛滴虫的感染人数估计美国有250万、英国100万;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几乎接近流行。许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此外,一些本来不被重视的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隐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asis)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原虫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开始出现流行现象。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目前,由于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如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化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各有20余个省、市、区。由于对外交往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寄生虫和媒介节肢动物的输入,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居世界各国之前列。面临严峻的事实,表明寄生虫病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寄生虫猪带绦虫论文

一、生活史概括:1.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2.宿主: 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3.感染阶段: 囊尾蚴;虫卵。4.感染方式 感染囊尾蚴的方式:误食含有活的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痘猪肉)。 感染虫卵的方式:(1)自体内重复感染(因感染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逆蠕动时小肠内的孕节反流到胃里,其内虫卵得以散发)。(2)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的虫卵。(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 5.生活史循环 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二、对人体的危害1.成虫寄生引起猪带绦虫病。 相对轻,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2.囊尾蚴寄生引起猪囊尾蚴病。 很严重。引起的损害取决于所寄生部位,常见的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与肌肉囊尾蚴病等。三、防治预防:主要为不吃生、半生的猪肉; 注意饮食卫生,生熟砧板、刀具等分开使用。积极治疗绦虫病,可用槟榔、南瓜子。囊尾蚴病可用外科手术治疗。 题外:这可是我自己总结的呦,错不了地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在某地方性流行区患平均感染的成虫多至~条,中国报道一例最多感染19条。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最常见的患者求医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腹、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中国报告大腿皮下及甲状腺组织内成虫(虫体分别为15×和8cm×)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据报告约有16%~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伴有猪带绦虫寄生。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由1个至成千个;寄生部位很广,囊尾蚴依次好发于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5~8mm;在肌肉中略伸长;在脑氏部的长,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尾蚴。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数目可由1个至数千个。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约~,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发病时间以1个月至1年为最多,最长可达30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据资料记载,159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占61%。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对315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进行了腰穿检查,发现患者的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最近中国学者提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型是:①癫痫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④脑室型;⑤混合型;⑥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脑囊尾蚴病患者在脑炎的发病上起诱导作用,并可使脑炎病变加重而致死亡。3.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对452例眼囊尾蚴病患者做了眼底检查,其中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底异常,其中,视神经乳头水肿者占25%,有5%患者视神经萎缩,有41例表现为视神经水肿合并出血。在眼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11%患者有发烧史,29%的患者发生头痛,眼内囊尾蚴的寿命约为1~2年。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化,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猪带绦虫寄生虫论文

一、生活史概括:1.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2.宿主: 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3.感染阶段: 囊尾蚴;虫卵。4.感染方式 感染囊尾蚴的方式:误食含有活的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痘猪肉)。 感染虫卵的方式:(1)自体内重复感染(因感染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逆蠕动时小肠内的孕节反流到胃里,其内虫卵得以散发)。(2)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的虫卵。(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 5.生活史循环 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二、对人体的危害1.成虫寄生引起猪带绦虫病。 相对轻,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2.囊尾蚴寄生引起猪囊尾蚴病。 很严重。引起的损害取决于所寄生部位,常见的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与肌肉囊尾蚴病等。三、防治预防:主要为不吃生、半生的猪肉; 注意饮食卫生,生熟砧板、刀具等分开使用。积极治疗绦虫病,可用槟榔、南瓜子。囊尾蚴病可用外科手术治疗。 题外:这可是我自己总结的呦,错不了地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在某地方性流行区患平均感染的成虫多至~条,中国报道一例最多感染19条。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最常见的患者求医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腹、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中国报告大腿皮下及甲状腺组织内成虫(虫体分别为15×和8cm×)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据报告约有16%~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伴有猪带绦虫寄生。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由1个至成千个;寄生部位很广,囊尾蚴依次好发于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5~8mm;在肌肉中略伸长;在脑氏部的长,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尾蚴。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数目可由1个至数千个。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约~,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发病时间以1个月至1年为最多,最长可达30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据资料记载,159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占61%。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对315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进行了腰穿检查,发现患者的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最近中国学者提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型是:①癫痫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④脑室型;⑤混合型;⑥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脑囊尾蚴病患者在脑炎的发病上起诱导作用,并可使脑炎病变加重而致死亡。3.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对452例眼囊尾蚴病患者做了眼底检查,其中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底异常,其中,视神经乳头水肿者占25%,有5%患者视神经萎缩,有41例表现为视神经水肿合并出血。在眼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11%患者有发烧史,29%的患者发生头痛,眼内囊尾蚴的寿命约为1~2年。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化,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人体寄生虫论文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的危害比牛带绦虫危害更大。因为在生活史上,人只能作为牛带绦虫的终宿主,而且是唯一的终宿主,牛带绦虫成虫感染人以后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因虫体大量吸取营养,并分泌毒素,故可导致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症状,偶尔因孕节的蠕动造成肠梗阻,阑尾炎。其他症状也主要表现在神经和胃肠方面。人体由于对牛囊尾蚴具有天然免疫力,故牛囊尾蚴不寄生在人体,总体来说牛带绦虫致病较轻或无。而对于猪带绦虫来说,人既可以作为终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当人作为终宿主的时候,致病与牛带相似,如腹膜炎,肠梗阻。当人作为中间宿主的时候,猪囊尾蚴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如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口腔囊尾蚴病,心脏囊尾蚴病,症状包括肌肉酸痛麻木,假性肥大,癫痫,高颅内压,脑膜炎,神经衰弱,白内障,虹膜炎,青光眼,视力减弱甚至失明,还可出现舌体肥大,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参考资料:《人体寄生虫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囊尾蚴寄生组织造成损害,猪带绦虫是我国常见的人寄生绦虫之一,其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瘦等。约的猪带绦虫病患者,可因自体感染而患猪囊虫病。囊虫可以寄生在人体的很多地方,比如皮下组织、肌肉、眼、心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囊虫寄生于不同的部位就会引发很多种疾病,尤其是寄生于脑部的时候会引起脑积水、脑室扩大等疾病,在晚期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脑萎缩、颅压增高以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囊虫病是很严重的疾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 索引序列
  • 热带寄生虫论文
  • 热带病与寄生虫研究论文
  • 寄生虫猪带绦虫论文
  • 猪带绦虫寄生虫论文
  • 人体寄生虫论文猪带绦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