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始建于1955年,涉及口腔颌面整形,功能重建,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种植,口腔颌面创伤,口腔颌面炎症等.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性课题分工细,目 前成立的医疗中心有正颌外科中心,唇腭裂治疗中心,牙种植中心,颞下颌关节病及口腔面痛治疗中心,颌面创伤中心,涎腺病中心等;同时各医疗中心又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使我科一方面整体综合医疗水平高,一方面各分支学科能向纵深发展,与国内及市内相应专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1996年作为重点学科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作为重点临床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全面高水平,重点有特色的方向,以努力保持国内的领先和国际先进为目标,全面进行学科建设.北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目前共有病床111张,床位使用率达88%以上,平均住院日低于16天,年手术例数超过2000例.口腔颌面外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的博士学科点单位.1984年培养出我国的第一位博士,现已培养出博士59名,硕士40名,七年制本硕连读生20人,博士后5人. 口腔正畸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口腔正畸诊室,初期即具有一定规模。1977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口腔正畸科,并确定为口腔医学二级学科。1996年被批准确立为211重点工程学科。口腔医学专家毛燮均教授一手创建了学科,是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以来,共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4项,部市级科研成果21项,局级科研成果9项,在口腔界排名第一。承担科研基金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研基金9项,占据首位。目 前30名医师人员中,80%拥有博士学位,60%有一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拥有以毛燮均教授、黄金芳教授、傅民魁教授为代表的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口腔正畸学界享有极高学术声誉。在学科的创始阶段:毛燮均教授(1901-1979)是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教育家,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奠基人,为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创立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系,历任北京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口腔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口腔界仅有的一级教授。半个多世纪前他提出了“口腔医学是一门生物学科”,“口腔医学与其它医学各科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关系”,在学术思想上取得了重要建树。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促使狭隘的牙医学转变为口腔医学,并发展为一门有独立理论、操作基础的科学科目。今天,口腔医学与医学各科,生命科学,信息工程学科的结合使之飞速发展,更体现出毛燮均教授学术思想的精辟。黄金芳教授(1922-1997)于194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历任北京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学组第一任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顾问,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口腔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6种期刊编委和特约编委。经她的不懈努力,使口腔正畸学首批成为口腔医学的临床博士点,从口腔矫形学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教研室,出版全国统编的口腔学专科教材,任第一版《口腔正畸学》统编教材主编,为口腔正畸今天的蓬勃发展局面奠定了第一块最为坚实的基石,加快了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 修复科位于门诊楼的一层,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最大的门诊科室,全科共有大小诊室六间,口腔综合治疗台50台,日门诊220人次左右。修复科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在职人员45人,其中医师28人;护师14人;教辅人员3人。修复科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医师中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北京口腔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一人,常务理事一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技术学组副组长一人,常委一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2人,审稿人5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3人;国际牙科学会亚洲分会会员2人。 临床业务范围包括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与系统防治,牙齿硬组织发育缺陷的诊断与治疗,牙齿医疗美学修复等。目 前拥有牙科椅位数30,主任医师(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11人。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任务,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科室近五 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研究项目1项,卫生部研究项目2项,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室现任主任高学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留学英国和美国。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闫福华,男,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93年6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牙学院学习 。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全国高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中青年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亚太牙周病学会会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主译、主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牙周病学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前列。福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师德标兵、福建省卫生系统医德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口腔系本科,获学士学位,东北三省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牙体牙髓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二十年,精通牙体牙髓病科国内外新技术,新进展,掌握牙体牙髓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于根管治疗(包括残根、残冠、劈裂牙等)及前牙美容治疗。几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奖项4项,著作三部,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慢性根尖周炎骨缺损的研究为大学立项课题.每年都承担口腔专业本科生,专科省的理论与生产实习任务,同时,知道研究生立题、实验、临床实习工作,先后十几次被佳木斯大学及口腔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医生,优秀科主任.双十佳教师,优秀实习教师、优秀教学能手,2004年评为佳木斯市劳动模范。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医生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口腔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9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掌握牙体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及常规治疗,改良新技术的操作.特别擅长各种类型的龋病、非龋疾病的诊断治疗,四环素牙、外伤牙、变色牙的治疗,尤其对老年人牙体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包括牙齿美容、松动牙固定修复。全国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从事牙体病科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精通牙体病科国内外新技术、新进展,数年来培养硕士生8名,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奖项3项,著作2部.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医生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中共党员,1959年3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1989年于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省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主导师、中国农工民主党佳木斯市副主任委员、佳木斯市政协常委.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口腔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理事、《口腔医学纵横》杂志副主编.黑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兼口腔修复与正畸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始终把科研工作做为重要工作来抓,他结合临床实践,潜心钻研,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钙调控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胎儿肾小球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及意义》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动物粘膜白斑癌变过程中血管及温度变化特征》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科研课题一项在省教委立项,一项在省卫生厅立项,三项课题在大学立项.获卫生厅新技术应用奖四项,近五年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15篇.编写口腔医学专著2部,而且做为硕士研究生主导师肩负研究生培养的重任,在牙体牙髓病、口腔粘膜病的治疗和研究方面,成为黑龙江口腔医学界知名专家.
闫大奇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大专学历,从事口腔临床24年,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等进修学习,在牙体牙髓、牙槽外科、口腔粘膜等口腔疾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郭 寅业务副院长、修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大专学历,从事口腔修复专业25年,90年代研修于日本国松本齿科大学,在全口义齿、烤瓷铸造修复技术等本地区处领先地位。2002年被市卫生局授予“市级名医称号”,2004年荣获市级劳动模范,2007年被选为“健康卫士”,市政府记三等功。张宗慧副主任医师,本科,多次到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修学习。从事口腔专业工作25年。熟练掌握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粘膜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擅长手术治疗牙周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李枢安特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院长助理、大专学历,从事口腔医疗工作25年,曾在北京市口腔医院进修学习,自1994年起开展“种植及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的诊疗技术,在口腔种植及弹性精密附着体—ERH及覆盖义齿修复方面有较高造诣。张翠芳口腔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大专学历,曾多次到北京市口腔医院及北大口腔医院进修及学习,从事本专业已有30多年之久。在口腔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上造诣颇深。姜春燕主治医师、本科学历,曾多次在北京市口腔医院及北医大口腔医院进修学习。从事本专业近30余年。擅长利用多种方法矫治儿童牙齿排列不齐。对成人错畸形及牙周病造成的错畸形的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经验。李芳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1975-1979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学习,1979-1982年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85-1987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工作至今。1994-2010年担任口腔修复科主任。期间于1990-1992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牙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在德国亚深大学牙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牙科学院作访问学者。兼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临床工作的业务专长为全口义齿,覆盖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及各类冠桥修复。开展各类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复杂牙列缺损的咬合重建修复以及先天缺牙的序列治疗。 蔡骏男,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大学本科;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后获得Lee Hysan基金会资助赴美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两年。1992年副教授;2000年主任医师;2001年教授;2002年博士生导师。1992-2010年担任口腔修复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学临床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编著有《总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2005、《口腔固定修复的临床设计》2006、《口腔修复专业护理教程》2007、《总义齿的?接触》2008、《后牙冠桥的?接触》2010。
月11-12日,由我院牙体牙髓病科主办的2019年“牙体牙髓病学新理论、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院纪委书记梅予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学习班邀请了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张成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梁景平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谭建国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王捍国副教授、上海徐汇区牙病防治所马晓晴副主任,以及我院种植修复科汤春波主任和口腔颌面外科袁华主任等,分别围绕牙体牙髓病学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及多学科诊疗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答:根据相关资料查询,赤峰泰康拜博口腔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临河街5062号。
口腔健康是人们整体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我国口腔学科不断完善突破,以迎合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审美需要。在数字医疗快速发展、逐美浪潮接连不断的今天,数字化口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6月2日-3日,泰康拜博口腔第四届国际学术论坛在京召开。本次国际学术论坛以“新生泰、共未来”为题,聚焦数字化口腔时代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热趋,邀请到国内外众多顶级权威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近500名口腔专家及医生莅临参加了学术论坛。开幕式上,中华口腔医学会俞光岩会长、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泰康拜博医疗集团董事长刘挺军,分别对大会进行了精彩致辞,泰康拜博口腔CEO朱正宏先生揭晓并颁发了泰康拜博口腔集团“2020年度最佳协助支持伙伴奖”。本次学术论坛口腔行业众星荟萃,共计有十八位国内外专家莅临现场进行了主题分享,并与到场医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不乏国内业内知名的大咖,包括香港大学牙医医学院名誉临床副教授周国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主委宿玉成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前任主委王佐林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谭建国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刘筱菁、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九院束蓉教授等。泰康拜博的专家团队,包括泰康拜博口腔专委会主席魏兵、种植专委会主任委员周磊教授、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沈刚教授、美学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梁钦业博士、牙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晓峰教授等也参加了学术论坛,进行了主题演讲并积极参与互动沙龙讨论。更有多位国际权威专家以云演讲远程连线加同传翻译的方式,参与到论坛中进行主题演讲,部分专家还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多学科融合:促进口腔健康利益最大化本次大会为数字化口腔的学术融合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由魏兵主持,周国辉教授、谭建国教授、沈刚教授、刘晓峰教授等人参与的学术沙龙上,诸位专家就“如何通过多学科联合促进口腔健康”的话题展开了探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口腔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知网显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为北大中文核心、CSCD核心刊物,双核心期刊,级别很高,因此审稿周期会相对长一些,审稿会比较严苛,一般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口腔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知网显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为北大中文核心、CSCD核心刊物,双核心期刊,级别很高,因此审稿周期会相对长一些,审稿会比较严苛,一般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