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期刊编辑发展方向

医学期刊编辑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医学期刊编辑发展方向

医学期刊的编辑比较烧脑,要看的文章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写的专业论文,能看懂他们所写只是初级,作为编辑,要比作者更深入了解他所做的东西,才能挑出问题。有时从实验设计就会出问题,有时是数据处理统计学有问题,有时候结果讨论一团糟,这些是医学方面的领域;编辑方面就要学习国标,基础知识和编辑实务。如果能接受枯燥乏味一遍遍读论文,可以试试看~老编辑经验很丰富,一般会提携新编辑,不仅从业务方面,还有精神方面。我见过的老编辑都认真到令人发指,一般都会自觉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没什么钱可赚,但真的承担着为祖国医学事业把关的使命,这就是核心期刊编辑的操守。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我们用的大学教材都是人卫出版的呀~关于图书医学编辑这个岗位,其实还好,只是需要编辑、审核的篇幅比期刊长了一点,内容多了一点,流程也多了一点,周期也长了一点,别的没有太大区别的。前景的话,看你想往哪方面发展。想往专业性书籍发展,或者就是想多点提成,这是不一样的。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做的服务药企的医学编辑,对于你说的不太了解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医学杂志编辑发展方向

一、不离开医院、医学院1.医院、医学院办公室路线: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医务处、院感办公室、医保办公室、科研处、宣传部、人事处、规培办公室甚至财务处、党支部、档案室、图书馆、后勤处。2.专职教师:专门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组胚、细胞生物学等等的医学院老师,平时除了教学还承担一些科研任务。3.专职搞基础、搞科研:在医院的中心实验室、XX重点实验室或者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院做PI做实验做科研搞基金发文章。或者干脆跳到综合大学的生科院搞教学搞科研发文章。二、离开医院、医学院,但不离开医疗领域1.医学类门户网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收入虽然没有外企高,但性价比还可以。2.医学杂志编辑。4.医药公司:做代表、市场部、医学部、研发部、培训部、注册部、药物安全部什么的。5.医疗检验公司:做医院检验科做不了或者不想做的项目,做做蛋白、测测序、搞搞生信、分析分析数据,当然也分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 6.体检中心。7.医学翻译、医学同传;10.心理咨询师:考证很简单,去国外读个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很好。三、离开医疗领域,但不离开生命科学领域1.生物门户网站、科普网站他。2.外包公司:代做实验、代分析数据、代编数据、代写代投文章、卖现成的文章。3.生物试剂公司:可以做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4.生物仪器公司:卖测序仪啊、PCR仪啊、分光光度计啊、显微镜啊、流式细胞仪啊啥的。可以做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四、彻底离开生命科学领域1.快销行业:快销是个很包容的领域 。2.投行/咨询公司:他们需要医疗背景的人才,需要专业的视角。3.保险公司:医疗理赔需要专业人才。4.律师:专打医疗官司搞医闹简直杠杠的。5.培训行业:比如医学教育网这种从事医考培训的公司。6.猎头公司、HR:挖掘生物医药背景的人才还是需要生物背景的人才去挥铲子的。7.银行:取决于你的背景。8.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一秒钟从奴隶变上帝,感觉棒棒哒!五、自由职业/个体户1.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少奶奶。2.餐饮:开奶茶店、咖啡店、大排档、餐馆。3.艺术文化:作家、诗人、网络写手、艺术创作者、歌手。4.接手家族企业。看了上面的文章发现医学生离开临床岗位能从事的职业依然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职业,祝大家求职成功!祝愿大家都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医学期刊的编辑比较烧脑,要看的文章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写的专业论文,能看懂他们所写只是初级,作为编辑,要比作者更深入了解他所做的东西,才能挑出问题。有时从实验设计就会出问题,有时是数据处理统计学有问题,有时候结果讨论一团糟,这些是医学方面的领域;编辑方面就要学习国标,基础知识和编辑实务。如果能接受枯燥乏味一遍遍读论文,可以试试看~老编辑经验很丰富,一般会提携新编辑,不仅从业务方面,还有精神方面。我见过的老编辑都认真到令人发指,一般都会自觉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没什么钱可赚,但真的承担着为祖国医学事业把关的使命,这就是核心期刊编辑的操守。

确定医学编辑的职业发展前景的前提是,要确定你的性格特质是否与这种岗位相符,如果不相符的话,相信它的发展前景如何都与你无关,你说对吗?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岗位,有的人发展的好,有的人发展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岗不匹配,错的人做了一份错误的工作。那你现在能确定你做哪份工作更合适吗?

医学期刊发展方向

学术版稿约《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本刊为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CN 13-1222/R;邮发代号:80-258。本刊宗旨:研究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主要读者为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从事全科医学的科研、教学及社区医务人员。�1、本刊设有栏目:述评、专家论坛、全科医疗专题研讨、论著、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社会·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调查研究、护理与康复、诊治思路、会诊与转诊、临床病例讨论、标准·方案·指南、用药指导、急诊急救、临床误诊分析与提示、全科医生技能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知识窗等栏目。�2、对来稿的要求�(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等字数一般不超过4000字,短篇不超过2000字。�(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 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4)摘要:论著需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ATP"应标引为"三磷腺苷"。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图表: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8)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等)。 �(9)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转行。�(10)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迄页;〔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专著中析出文献〕: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11)基金及获奖文稿: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为××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本刊设有科研基金项目"绿色通道",对基金项目论文优先刊用,并适当减免版面费。�(12)来稿格式:来稿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本刊欢迎软盘投稿,请将打印稿和存有相应文件的软盘一同寄至编辑部。文件以纯文本格式存盘。�(13)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具备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14)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接到回执后5个月未收到处理意见,可另投他刊。因本刊条件有限,恕不退稿,请自留底稿。�(15)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16)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30元,稿件确认刊登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本刊投稿指南�每本杂志都有其特定的办刊宗旨和读者对象,本刊定位于慢性病、老年病、常见病、流行病,院前急救以及预防、康复、保健、心理疾患,慢病监测与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卫生服务管理。编辑部在初筛稿件时,首先看稿件是否符合本刊宗旨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然后再看稿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同类稿件相比是否有独到之处,内容是否符合本刊稿约要求等,据此来决定稿件的取舍。因此,不用的稿件不一定是劣质的,刊用的稿件应是优秀而且"对路"。所以,不属本刊范围的稿件,请勿投本刊,以免影响论文正常发表。来稿请寄:北京市南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首都医科大学128信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编辑部;邮编:100069;电话:;传真:;E-mail:zgqkyx@126�com读者版稿约《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国内首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9572,CN 13-1222/R;邮发代号:80-348。《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办刊宗旨:创新办刊理念,期刊与网络有机结合;提供临床医生与专家交流互动平台;传授医生临床诊治技能;介绍医学标准与规范。办刊方向:改变医学期刊的严肃面孔,打破医学领域的沉闷气息,力求科学严谨,有趣可读、易懂实用、亲切自然。刊物特点:每期一个主题,均以病例分析为经线贯穿始终,充分体现“易懂、实用、便于收藏”的特点。1. 主要栏目专家在线(专家面对面、今日我出诊、每期一课)、指南·标准·方案·共识、临床点拨(专病、讲述、经典病例、循证、临床决策、查房记录、误诊剖析、用药指导、中医中药)、前沿与进展、争鸣、全科医学频道(慢性病管理、急救快车、康复广场、全科医生诊室)、杏林百味(医生·患者、医生与社会、职业发展、医苑杂坛)、临床工具、双语专栏、医生信箱等。2. 来稿要求(1)医学知识类文章要求具有科学性,突出实用性,淡化理论,语言通俗易懂,所介绍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便于基层医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医疗人文社会类文章(包括交流)要求积极向上,具有启迪性,对提升基层医生的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刊主要强调文章对基层医生的实用价值,一般不接收研究论著式稿件。(2)来稿提倡原创。如果非原创,请注明出处。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3)一般不超过2000字(最多不超过2500字)。3. 收稿形式本版长期收稿,作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将文章寄到本编辑部。本版部分内容将力邀相关领域专家做以专题讲解。同时跟踪报道、翻译、摘录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信息,争取把实用性的医疗知识及时、准确、大量地传递给一线医疗工作者。4. 稿费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按照统一标准支付给您一定稿酬,以致谢意。5. 出版形式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形式出版。本刊定位于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知识更新。编辑部在约稿和筛选稿件时,首先看稿件是否对基层医生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然后再看稿件是否具有实用性,据此来决定稿件的取舍。因此,不用的稿件不一定是劣质的,刊用的稿件应优秀而且实用。本编辑部联系方式如下:《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邮政编码:100069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分学术版和读者版,学术版对文章质量相对要高一些,偏向科研方面,读者版定位于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知识更新。

医学期刊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品种由少到多,内容由最初的综合性发展为专科甚至于专题。今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发展速度看,自1679年第一种医学期刊出现到1862年近200年间,世界生物医学期刊仅仅20种,到1962年约为6000种,现已达35000种,近30年中增长6倍,平均每5年增长一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今天,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以及治疗心脏病的起搏装置和治疗肾脏病的透析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中国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1981年为173种,1982年为200种,1983年为224种,1984年为246种,1988年为497种,截至1990年底,已达516种(其中检索性期刊64种)。从载体形态看,过去只有单一的印刷出版型,又出现了缩微型、视听型和机读型。当然印刷出版型仍为今天主要的载体形态。

1. 面向临床医生的,生产临床实用的专业内容;2. 面向大众的,生产靠谱的医学科普内容,与各种医疗健康谣言战斗;3. 面向药企的,为医药企业提供各种医学支持和专业服务。其实有没有前途真和岗位没太大关系,和个人的兴趣契合最重要。如果一个岗位人人都说好,但不是你的菜,干着不喜欢,那还是趁早走人。似乎“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岗位谁都喜欢,先不说这样的岗位是否真的存在,这么干真能体现你的价值吗?如果在工作中不能收获成就感,不能自我实现,那是杯具。我自己做了10年骨科医生,在丁香园论坛也混了10年,随着自己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原来的医院越来越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感,我选择了离开,加入丁香园。

医学期刊是以医学和与医学相关学科为内容的情报载体,按卷与期和(或)年与期的顺序编号,意欲长期印行下去的连续出版物。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直属机构、一级协会、地方性医学组织,医学院校、医院科研单位等承办的主要以刊载医学学术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

医学期刊融合发展方向

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医务人员的交叉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医疗、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养、医院自动化服务等已成为医务人员交叉融合的热点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精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未来医生,是赋予医科大学的使命和重大课题,推进医学与情报学融合(以下简称“医信融合”)教育是培养未来医生的核心内容。信息使医德教育成为可能,点滴滋养学生心灵医学是面对生命的学科。做好医学生德育工作是新医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医建设的基础。青年学生的成长受多样性背景的影响,在他们的德育中应更加重视性教育的培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默默熏陶和引导润物。山西医科大学推进“新医德”教育探索,通过三个“双贯通”互动,实现医德教育一体化、立体化和具体化。一是加强《新医德》课程的主渠道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贯通”探索,为思政课程注入医学元素,增强医学教育针对性; 在课程思政中挖掘医德要素,强化医学专业课程德育功能。二是加强“新医德”网络新媒体的熏陶。推进“思政网络与网络思政双重贯通”探索,利用易班、山医青年、思政在线和网络培训班等形式,实施“红网工程”,提升学生思政和医德教育深度; 整合全校网络平台,将医疗道德要素融入校内各组织,提高医疗道德教育浸润度。三是加强“新医德”培养全过程培养。推进“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并重”探索,在思政实践中融入医学因素,促进学生实现“新医德”培养; 在实践思政中突出医德要素,促进学生达到“新医德”。改革信息赋权课程,顺应时代优化知识结构目前,数字技术已与健康医疗深度融合,数字医疗技术为诊疗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认识、掌握、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医生的必备能力。为此,学校从2015年开始努力完善医学生信息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位教育等多层次分级课程。一是建立医信融合课程群。包括以“医学人工智能导论”为代表的通识课程群、以“Python医学数据挖掘”为代表的方法课程群、以“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评价”为代表的应用课程群。注重临床问题,交叉贯通课堂组内、组间,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巩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探索专业教育新范式。依托“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和“多源数据融合药物再定位平台”等“肺癌治疗新方案”“免疫调节新机制”等35个医学信息融合案例,贯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全过程,促进医学生临床信息思维发展加强信息能力重构课程,教育部长提高学习能力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多课堂融通的教学体系,内外改善医学生知识营造整体环境,有效落实“前进医学问题”、“前进临床接触”、“前进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思维和转化学习能力课堂理论教学。以“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基于案例的学习”( CBL )为主要学习方式,利用医信交叉理论和技术推进临床问题教学,落实“医学问题前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创新训练。通过学校引导、教师引导,以专题学术讲座、座谈、学习沙龙、跨学科项目学习等多种创新性学习和实践性训练为载体,系统构建熏陶浸染、模拟训练、项目实战交错的学生导向创新培养机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信息技术方法为支撑,推进“团队式学习”( TBL ),落实“科研前移”,提高学生“转化式”学习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课堂虚拟实践。通过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仿真医院等信息技术的场景应用,做到“临床接触前移”,让学生尽早感受临床情况,感受实际问题,感悟知识融合。课堂实战。依托山西省“136”兴医工程建设的10个领军临床专科,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以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多场景“互联网”医疗,将临床实践的不同场景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促进医学生整体化、系统化的临床思维形成。四个课堂相互融通、相互支撑,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从知识记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批评与创新的螺旋式提升。整合信息源、共治优化教育生态能否顺利运行机制,融通各种资源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将坚持开环、协同治理,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医信融合教学支撑系统。整合校内资源。在线搭建“五育”智能云平台——,通过E-联盟教育、虚拟仿真教育等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山医青年、乐跑、心理评估等平台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汇通省内资源。以15家直属、附属三甲医院为医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理事单位,覆盖全省,开展医信融合实践教学。汇款国内资源。与国内知名医学数据企业如“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平台、应用案例支持和技术研发指导。汇款国际资源。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韩国延世大学、比利时汶大学、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工智能健康实验室等多家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部门间合作顺畅。成立由学校领导组成的医信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医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为枢纽,构建多部门协作管理体系,健全师生协同应用机制,推动医信融合教育改革顺利实施; 通过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学工部门、医管处、国际教育学院,与附属医院、地方政府、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教育生态,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实践、研究平台,为学生呈现更高水平的知识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形成更高的学习目标。自2012年开始医信融合教育探索以来,学校在10年间开辟了一条清晰的教育改革道路。在医信融合培养模式下,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引导全校学生转化学习能力。学生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作者贺培凤是山西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解放军是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 2022年06月06日第9版作者:贺培凤解放军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医学期刊杂志编辑职业发展

编辑晋升,可以参照所属行业的晋升标准或出版行业的晋升标准。这二个应该都可以。比如是医学期刊的编辑,晋升可以参照卫生系统的晋升标准,也可以参照出版行业的。这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文章是本行业的就可以,不一定是编辑专业相关的文章。

编辑要考出版专业的资格证书,这个和职称证书是一致的。初中级要考试,副高以上是评的。稿件必须要有和编辑专业相关的文章。在自己期刊发表的文章最多只能算两篇。目前我正在筹备评职称,可以加我交流

要有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拥有这些底蕴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医学编辑。

医学编辑是个复杂的职业,承载不同目的的文字需要在编辑的笔下生花。

一名优秀的医学编辑,是问题的理解者,是医学信息的分析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最后才是下笔如有神的码字员。

成为好的医学编辑,需要基本的医药知识背景,需要快速抓取重点的理解力,需要粗重有细地快速学习具体领域的执行力,需要缜密的逻辑整合出问题解决方向,需要足够的文字掌控力把解决方向落地。

概念信息

编辑,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

编辑是某一种具有专业素质,并从事该专业的文字工作的文职人员,最主要的任职单位包括出版社、杂志社、电视台、网络媒体等。

编辑的分类包括两种,文字编辑(Copy Editor)和美术编辑(Art editor)。前者主要负责行文措辞、知识点描述、内容结构,后者则需要揣摩分析著作的选题、中心思想、学术真伪、理论价值,所以编辑具有专业偏向性,比如文学、教育学、哲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都有相关的编辑工作。

不同于文字编辑,作为一种职业岗位,编辑不仅需要读懂某一种类型的图书还要能够评审一类专业性内容。一本书、一份论文、一篇文章的出版或是发表与否,编辑有决定性作用;文字编辑只负责对选定内容进行细致化的整理和修改。

  • 索引序列
  • 医学期刊编辑发展方向
  • 医学杂志编辑发展方向
  • 医学期刊发展方向
  • 医学期刊融合发展方向
  • 医学期刊杂志编辑职业发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