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毕业论文配伍禁忌

药学毕业论文配伍禁忌

发布时间:

药学毕业论文配伍禁忌

一般采用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以上配伍禁忌,可作为用药参考,但非绝对如此。在古今配方应用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这些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另有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一、药理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1.中药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药不宜与APC、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合用,以免发汗过多,引起虚脱。

2.含麻黄的中成药,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如地高辛、西地兰等并用,因麻黄中所含麻黄碱能兴奋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强心甙的作用,引发心率失常;与氨茶碱同用,有协同平喘作用,而毒性增加,可产生头痛、头昏、心率失常等,故合用时宜减少剂量。罗布麻、夹竹桃、蟾酥等含强心甙成分的中药与强心甙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易引发洋地黄中毒,应避免合用。

3.中药石决明、石膏、瓦楞子、龙骨、牡蛎等含钙离子的中药能与强心甙协同加强心肌收缩力,抑制Na+-K+-ATP酶活性,使强心甙毒性增加。

4.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益心丸等中成药不能与心律平、奎尼丁同服,他们合用可使心跳骤停而发生危险。

5.含甘草次酸的中成药(如快胃片、补中益气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当归丸、牛黄上清丸、安神补脑液、复方甘草合剂)及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成药如鹿茸等与激素类、水杨酸类衍生物长期合用,均具有胃肠道刺激性,增加胃肠溃疡的发病率;与利尿酸、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药联用,常发生低血钾;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能使体内钾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心脏对强心甙的敏感性增高而引起中毒。

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1.含麻黄的中成药与催眠剂同用,有中枢兴奋作用的麻黄碱可对抗催眠药的作用(但巴比妥可减轻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使其疗效降低;与氯丙嗪合用,可使血压下降过低,因麻黄碱能促进肾上腺能神经介质的释放,对β受体、α受体都有兴奋作用,而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同用时,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将被拮抗,血管扩张作用单独表现出来,产生降压效果。

2.含甘草的中成药及含鹿茸的制剂(如健脑补肾丸、乳癖消、鹿胎膏、参茸安神丸等)不宜与降血糖药胰岛素、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等合用。因前者均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可引起血糖上升,抵消降血糖药的部分降糖作用,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3、含淀粉酶较多的六曲、麦芽组成的中成药(复方青黛丸、脑立清、小儿至宝丸等)与抗生素(尤其是口服抗生素)、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烟酸并用时,可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如必须联用,至少要间隔2小时。

增加毒副作用

1.含氰甙成分的桃仁、苦杏仁、银杏、枇杷仁等组成的中成药,不能与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止咳药如可待因、吗啡、杜冷丁、阿片制剂、苯巴比妥、利眠宁、安定等联用,它们合用会引起延髓呼吸中枢抑制甚至呼吸衰竭,并损害肝功能。含桃仁的步长脑心通胶囊,含杏仁的蛇胆川贝液等复方制剂与此类西药合用时也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

2.雷公藤与氯霉素长期合用,两者都能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产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含牛黄的中成药与苯巴比妥、吗啡、水合氯醛等中枢抑制药物合用时,因牛黄会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故西药应减量服用。

4.大活络丹、九分散、半夏露冲剂等含麻黄的中成药与呋喃唑酮、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前者所含的麻黄碱可促使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后者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造成上述神经递质蓄积于神经末梢中,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溢血。

二、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含金属离子的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1.含钙较多的石膏、龙骨、龙齿、牡蛎、珍珠、蛤壳、瓦楞子等中药所组成的中成药,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由于这类西药为氢化并四苯的衍生物,其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钙离子形成络合物而降低其溶解度,使四环素类药物的疗效降低。含铁、镁、铝、铋较多的磁石、代赭石、赤石脂、自然铜、礞石等所组成的中成药,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在体内也可生成难吸收的络合物,使血药浓度下降,抗菌作用降低。

2.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五味子、女贞子、山楂、山荣草、乌梅等组成的中成药,与西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同服,由于酸碱中和,使中西药均失去疗效;与红霉素同服,可使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的杀菌力大大减弱,甚至使化学结构遭到破坏,降低生物利用度,影响疗效。

3.含有碱性成分硼砂、碳酸氢钠的中成药与左旋多巴同服,可使相当部分的左旋多巴分子降解,生成无生物活性的黑色素,降低疗效。

4.含生物碱的川乌、黄连、黄柏、槟榔、马钱子等组成的中成药与含碘离子的碘喉片、碘化钾、碘化钠同用,在胃酸作用下,碘离子能沉淀大部分生物碱,降低疗效;与重金属盐类的西药如次硝酸铋、硫酸亚铁、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硫酸镁联用,也可产生沉淀反应,疗效降低。

5.含甙类的人参、黄芩、大黄、龙胆草等所组成的中成药,与酸性较强的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蛋白酶合剂等合用,在酸性过强的条件下,可使甙类分解成甙元和糖,使中成药疗效降低。

6.含丹参的中成药,与胃舒平同用时,丹参酚与胃舒平中的铝离子结合,生成丹参酚-铝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丹参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混合静滴,丹参酮中的酚羟基可与后者所含铁离子形成络合物,使药液混浊,致使两药的作用降低。

7.含有柴胡、桑叶组成的中成药,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硫酸镁、硫酸亚铁、次硝酸铋等合用,能产生络合物而降低疗效。

8.含有朱砂的中药如朱砂安神丸、人丹、七厘散、紫血丹、苏合香丸磁朱丸等不宜与溴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朱砂所含的汞离子可被还原产生溴化汞、碘化汞等有刺激性的沉淀物,引起药源性肠炎。

9.含有雄黄的中药如六神丸、喉症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酶制剂合用,这些中药中所含砷化物可结合酶制剂中的活性基团而使酶失活,降低疗效。上述中药也不宜与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同服,因雄黄所含硫化砷易被氧化而增加毒性。

中西药相互作用影响吸收

1.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服,可减少抗生素的吸收,降低抗菌活性,影响疗效。

2.含颠茄类生物碱的药物(如洋金花、天仙子、曼佗罗、华山参、颠茄酊、颠茄合剂)不宜与强心甙类药物同服,同服将使强心甙类药物的吸收增多,诱发中毒。

3.含生物碱的中成药与碱性较强的西药碳酸氢钠合用,会降低生物碱类药物的溶解度,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中西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分布

硼砂及其制剂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合用将增加脑中的药物浓度,使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加强。

中西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代谢、排泄

1.含有碱性成分硼砂、碳酸氢钠的中成药,与弱酸性西药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呋喃坦啶、抗菌增效剂、头孢菌素、羟氨苄青霉素同服,可使这些药物离子化程度增高,肾小管对其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影响疗效;与奎尼丁同服,因碱性中成药能碱化尿液,增加肾小管对奎尼丁的重吸收,排泄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引起奎尼丁中毒。

2.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泽泻、金钱草、白茅根不宜与保钾类利尿药安体舒通(螺内酯)、氨苯喋啶等合用,合用将引起钾离子排泄减少,导致高血钾等副作用。

3.山楂、乌梅、生脉散、五味子丸、保和丸等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这些药物能酸化尿液,使尿中的磺胺类药物结晶析出,引起泌尿道出血。

什么是配伍禁忌 两种以上的药物互相配合后,产生药物疗效降低、失效、毒性增强等不适当的结果,就叫配伍禁忌。按照药物作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药理性配伍禁忌。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后,即发生分离、析出、潮解、液化等物理顶化,称为物理性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成分与成分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如沉淀、变色、产气、燃烧或爆炸等现象,称为化学性配伍禁忌。两种药物作用相反,配合应用时,使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弱或抵消,称为药理性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 一般采用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以上配伍禁忌,可作为用药参考,但非绝对如此。在古今配方应用中也有一些顶畏同用的,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这些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另有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药物的配伍禁忌是什么意思! 配伍禁忌 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梗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理化性质是直观现象!药理性 药理性配伍禁忌即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互相配伍后,由于药理作用相反,使药效降低、甚至抵消的现象,属于本类配伍禁忌的药物很多,如中枢神经兴奋药与中枢神经抑制药、氧化剂与还原剂、泻药与止泻药、胆碱药与抗胆碱药等;因此,只有正确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才能在临床用药时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另外,必须了解本类药配伍禁忌也是根据临床用药的情况出现的,有时会出现转化,它们在发挥其防治作用时是配伍禁忌,而当某一药物中毒时应用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进行解救,即不属于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什么意思?? 药物配伍(patibility)在药剂制造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称为配伍。在配伍时,若发生不利于质量或治疗的变化则称配伍禁忌。药物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如选择适当的附加剂以使药剂稳定,口服亚铁盐时加用维生素C可以增加吸收等。但是配伍禁忌也常发生。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理性三类。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指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状变化,如某些药物研合时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破坏外观性状,造成使用困难。化学性配伍禁忌是指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发生沉淀、氧化还原、变色反应,使药物分解失效。药理学配伍禁忌是指配伍后发生的药效变化,增加毒性等。 药品配伍禁忌是指: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方药的配伍禁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叫作中药的配伍。中药通过配伍,可以对较复杂的病情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获得安全及更高的疗效。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认识与实践,对药物的配伍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将其总结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合用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2)相使:即性能不相同的药物相伍为用,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如补气之黄芪与利水之茯苓合用,能增强补气利水之功。(3)相畏:即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抑制。如半夏和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和南星畏生姜。(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芜花。以上六个方面中,相须,相使属药物的协同作用;相畏相杀属药物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相恶、相反属药物配伍禁忌。此外,尚有不用其它药物辅助,依靠单味药发挥作用的,叫单行,如独参汤及其它单方。 即两种药物伍用产生毒、副作用或使疗效降低或消除,前人有“十八反”与“十九畏的记述,所谓反者即指“相反”而言,所谓畏者即指“相恶”而言。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芫化、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梭;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上述配伍禁忌,只供用药时参考,不是绝对的。在古今配方中也有反、畏同用的例子,如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腹水,可以更好地发挥甘遂泻水的药效;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胃脘痛,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而药效无损。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妊娠期间服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胎动不安,甚至造成流产。根据药物对胎儿影响程度大小,分禁用与慎用两类。禁用药大多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如剧烈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逐水药芫花,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催吐药瓜蒂、藜芦; *** 闹羊花;破血通经药干漆、三棱、莪术、阿魏、水蛭、虻虫;通窍药麝香、蟾酥、穿山甲;其它剧毒药如水银、砒霜、生附子、轻粉等。慎用药大多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如泻下药大黄、芒硝;活血祛瘀药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益母草、五灵脂等;通淋利水药冬葵子、薏苡仁;重镇降逆药磁石;其它如办夏、南星、牛黄、贯众等。凡禁用药都不能使用,慎用药则应根据孕妇病情酌情使用。可用可不用者,都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1)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纯净,达到用量准确,疗效可靠。(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地黄生用性寒而凉血,制熟则微温而补血;首乌生用导泻,制熟用则补肝肾、乌须发;蒲黄生用破血行瘀,炒用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白术土炒补脾和中力强;柴胡醒制舒肝解郁效增。(3)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如乌头、附子为剧毒之品,经反复浸泡漂煮,有毒成分被水解、溶出,毒性大减;半夏、南星经生姜、明矾制后可降低毒性,祛除激喉催吐之物;女贞子盐水拌蒸,去其寒性,避免腹泻等。(4)矫味、矫臭。蜜炙、酒炙、醋炙通常都有矫味、矫臭作用。如五灵脂醋炒去恶味等。(5)便于制剂、煎服及贮藏。如贝壳类药材炮制后便于粉碎,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白芥子、莱菔子炒熟以去其酶,才能保存有效成分不被分解等。 (1)水制法能使药物达到洁净、...... 什么是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有什么实践价值 配伍禁忌就是某种药物不能和另外一种或者几种药物同时配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某种佶抗作用,或者降低疗效,……等等不良反应。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呈现协调作用,共同对抗致病微生物。

这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太多了,大的方面讲有:1.配伍禁忌2.病症禁忌3.特殊人群禁忌(老、弱、孕、产等)4.服药禁忌5.有毒药品禁忌。

中药学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近年来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偏重于讨论体内的相互影响,这当然是重要一方面。但在药剂的应用和产生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成分配伍不当而造成严重的制品质量事故,因此有必要讨论药物及制剂要配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章的内容将包括一些药物成分在制剂、贮存以及应用过程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合理解决的办法。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 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疗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 1.疗效的配伍变化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中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药物的这些盯互作用有些用利于治疗,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而有些则少利于治疗,如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用使副作用加强。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的配伍禁忌。 2.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可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物理变化学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果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则属于禁忌。例如含树脂的醇性制剂在水性制剂中析出树脂,含共熔成分多的制剂失掉干燥均匀的结聚状态。吸时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掏土等)与剂量较小的生物碱盐物配伍时,能因后者被吸附而在机体中不完全释放。微晶的药物(如醋酸可的松)在水溶液中由于某些物质的溶解能逐渐使之聚结成大晶型等。物理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 (2)化学配伍变化:是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化而失效。化学作用的产生一般表现在产生沉淀、变、润湿或液化、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象上,但亦有许多药物的分解、取代、聚合、加成等化学难以从外观看出来。应注意并不应把有意进行的化学反应看做是配伍禁忌。应当着重指出,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其结果也必然影响到疗效。所以在分析配伍禁忌处方的决不可单独考虑一方面而疏忽另一方面,特别是药理和疗效方面。许多药物配伍制成某些剂型后,在贮存及应用过程中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降低了它的稳定性。如青霉素G钠或钾盐与药物水溶液配伍时青霉素或多少地发生变化,不过由于条件不同(如pH值、温度等)有时分解快些,有时分解慢些,只有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不能用于临床。另外发生配伍上的变化也不都是不利的。临床上经常利用药物之间拮抗作用来解决药物中毒。如有机磷轻度毒时采用与有机磷作用拮抗的阿托品来解毒。有利用拮抗作用消除另一药物副作用,如麻黄素治哮喘时,用巴比当类药物对抗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因此判断药物配伍变化是否会影响制剂质量及治疗效果,需要对具体问题体分析。 二、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 药物间的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由于所处理状态或剂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变化的基本机理是相同的。 (一)固体药物的生理化学配伍变化固体状态下配伍的物理变化主要是配伍时出现润湿、液化、硬结、变色、分解型时及产生气体等现象。 1.润湿与液化制造固体型时为了有利于成型,大多数成分保持固态,但有时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体药物配伍时在制造或贮存过程中发生润温和液化,给制造上带来因难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现在毕业论文都需要查重,不能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下面列举不同目的下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获取方式。你如果是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你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药学专业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药物的一门学科,是现代药学和临床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学科把过去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重点从药物转向患者,这是目前和未来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研究方向,目前临床药学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临床药学工作从抵触到认可,从强行到自觉,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具体工作实践

1.查房与临床药学工作的结合

药师要定科室查房与巡回查房相结合,并指定用药方案,及时解决用药问题,可以安排指定的药师选择相对固定的科室,如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等,每周定期到其他科室进行巡回查房。设计药师查房记录单,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的介绍、查房意见、基本用药情况。药师查房之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临床用药建议,重点是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1]。药师查房记录单要一式两份,一份在病历中,另一份则有药师自己保管,并要求主治医师将药师的意见写在病程记录中,同意则执行,不同意则写明理由。临床药师通过查房,增加了与临床医生接触的机会,并逐步熟悉了有关科室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可以将新的药物知识,配伍禁忌等及时传递给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医药互补的优势。通过药师的不断女里,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加强科室用药监督

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均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我院在应用抗生素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临床药师要每月抽查一定比例(30%)的出院病历[2],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逐一进行登记,统计全院和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并对每个医生的抗生素用药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对科室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到各个科室,也可以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

3.对门诊用药情况的监督

临床药师可以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每月抽查一定比例的门诊处方和麻醉处方,按照事先制定的表格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用药情况,每次将查出的书写不规范或者用药不合理的处方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医生,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医务科,按规定进行处罚[3],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通报和公示,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缺项、书写潦草、无临床诊断或者不规范、未使用药品通用名、没有剂型或者规格,中英文混写等,抗生素用药不规范主要包括剂量不准确、诊断与用药不符合、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通过坚持检查,我院的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

4.做好用药咨询工作

院内设置药用咨询室,并挂有明显的标志,并向患者和医护人员公布咨询电话,每天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药师轮流值班咨询,并配备专业书籍,认真填写咨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的名称、联系方式、咨询内容、解答情况等。通过用药咨询,药师与患者和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门诊用药的依从性,解答了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疑虑,及时纠正了一些患者不正确的用药方法,配合了临床医生的工作。

5.尝试性建立病历

针对长期用药的患者建立病历,基本思路是对于目标患者建立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主要疾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同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相关重要检查,建议用药的治疗计划,和病史小结,用药记录要包括用药开始的时间,实际用药情况、停止用药的时间,疗效评价等,及时补充患者新的用药信息,用药病历的用药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档案要留在临床药学室并进行长期保存,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电子病历。

6.药品不良反应

各个临床科室要要有指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员,发现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是应该及时通知临床药学室,药学人员进行登记、上报,临床药学人员要认真咨询、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善于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定期退出临床药讯,内容涉及查房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交流经验、新药知识和收集到的药学知识,并发到各个临床医技科室供翻阅参考,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捐稿,努力让临床药讯成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生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总结

临床药师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帮助临床解决了医学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药学服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开始医生和患者的陌生、抵触、怀疑到逐渐认可、信任和接受,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优于人员有限、知识不系统等方面的原因,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有些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广大药师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浅谈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中医药学从我国古代有文字出现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神奇的医疗效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疗体系,但现在大多数已经消失,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取代,中医药学作为少有的独立医疗体系能与现代医学并存,并且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以人体生理平衡为基础,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各个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密切相关。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2]。

把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寻找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后来又有医生用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当时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在这种病因观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作用,从中寻找良药祛除病源也就成了当时医药学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各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上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一样,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一旦人类的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人类的灭绝。中医药学的实践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

《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

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生态文明主要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经济的目标,医药学作为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为了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文化带给人类的健康,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中医药学理论和西方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从传统中药中选择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中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植物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运用先进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活性和质量进行监测和监控,开发出更多的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新药;另一方面,将中医药学理论中的精华与西方医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上的花费,相应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 摘要: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等优点,但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如配伍不合理,会产生单一药没有的不良反应,合用后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增加毒性。因此深入探讨中西药的配伍变化,对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下从几个方面对中西药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做一简析。 1 对药动学的影响 对吸收的影响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根据中药的成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络合、螯合作用对吸收的影响:主要含有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铋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因此类药物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药合用后。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虎骨、龙骨、龙齿、牡蛎、蛤壳、瓦楞子等;含铝离子的有明矾;含铁离子的有代赭石、自然铜、禹余粮;含铁、镁离子的有礞石;含镁、铝离子的有滑石;含铁、镁、铝的有磁石;含铁、铝、镁、钙的有赤石脂,钟乳石等。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维生素B1、B6形成螯合物使两者的作用均受影响。 ②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这类药物与含有铁盐的西药同服时,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砷酸盐,不利于机体吸收,导致其疗效降低;朱砂的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含朱砂的中药和中成药与还原性溴化钾、碘化钾、三溴合剂配伍时,汞离子可与溴或碘络合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腐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引起药源性肠炎;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含有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地高辛等强心药生成盐沉淀,难于吸收;含有有机酸成份的中药可与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等金属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 ③吸附作用影响吸收: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炮姜炭、地榆炭、棕榈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由于其吸附作用,影响其吸收;吸附作用还表现在含鞣质的中药及其制剂中,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使上述药物的透膜吸收减少。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侧柏叶、地榆、枣树皮、仙鹤草等。 酸碱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碱性较强的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中药合用,而含有机酸的中药不宜与在碱性环境中吸收的中药合用。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女金丹等,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浓度,使其毒付作用增强,故长期应用时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增加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使其抗菌作用明显降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木瓜、陈皮、川芎、女贞子等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血尿;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强,当与山楂冲剂同服时,可使血浆pH值降低,导致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 含有皂苷的中药如人参、三七、桔梗等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维生素C同服,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效;含有蒽醌类物质的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故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如含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中成药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等不宜与小檗碱同服,因其所含蛋白质等成份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可拮抗小檗碱的抗菌效果,影响其抗杆菌的疗效;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含氰苷的药物不宜与吗啡、杜冷丁等麻醉、镇静、止咳药及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合用,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含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豉及其制剂,不宜与抗生素类同服,产生拮抗作用,不仅降低前者的药物活性,也降低后者的抗菌活性,如果联用要间隔3h。 其它 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甘草、鹿茸、何首乌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可使甘油、乳酸等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到降血糖药物的疗效;含碘的中药与异烟肼合用,在胃酸条件下,碘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可使后者的抗痨作用下降;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提高主动脉内皮细胞钙离子水平,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引起中毒,临床上两药合用时,注意适当降低地高辛的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同服,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同服,因为颠茄类生物碱可抑制胃排空和肠蠕动,使强心苷类药物吸收增加,易引起中毒;颠茄类生物碱药物与红霉素合用时,可使红霉素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对分布的影响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的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分布。如绣球葡属植物和黑柳可以取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治疗效果;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对代谢的影响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醑剂、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在与西药如苯巴妥、苯妥英钠、利福平、二甲双胍等具有酶促用的药物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哮喘冲剂、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合用,如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甲基苄肼、异烟肼等。二者合用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未梢中,而麻黄中的有效成份麻黄碱,可促使这些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运动失调及心肌梗塞、严重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对排泄的影响 尿液的酸碱性会影响肾脏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尿液可促进或减少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的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时,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2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若中西药配伍不当会使两者在疗效上产生拈抗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使阿斯匹林所致的溃疡的发生率增加,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糖药的疗效;甘草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使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率增加;麻黄及含有麻黄的制剂不能与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可收缩动脉血管,使血压升高,台用时产生药理性拮抗。关于药理性的拮抗在影响吸收的因素中已经说过,对吸收的影响是药动学方面的,对药效学的影响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其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影响临床联合用药的目的。 3讨论 上面主要阐述了中西药配伍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由于中药成份的特殊性。中西药配伍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中西药配伍禁忌还不止于此,如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间仍然存在着配伍禁忌,关于中西药配伍的问题还有待于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注意,不断探索,使中西药合用更加合理,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2:《中西药配伍中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如下。 1有些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 中西药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含Fe2+、Fe3+、Mg2+、Al3+、Ca2+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阳离子的中成药,如桔红丸、明目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丸、复方五味子片、追风丸等,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中西药配伍形成沉淀,导致变性或失活 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金属离子制剂、强心苷、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等合用,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发生沉淀、变性、失活而降低药物疗效。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合用,会使上述酶制剂灭活,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B6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黄连、黄柏、川乌、附子、麻黄、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等含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酶制剂、金属盐类、碘化物联用,会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中西药合用影响疗效 甘草、鹿茸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甘草片、参茸片、鹿茸片等与本药降糖药胰岛素、优降糖、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同服,因甘草、鹿茸的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血糖作用,多而降低了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药酒、骨刺消痛液等药酒,若与西药鲁米那、苯妥英纳、安乃近、胰岛素、甲苯磺丁脲等同服,因乙醇能增强肝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速,从而降低疗效。 麻黄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能对抗降压药的作用,故不宜与复方降压片、降压灵、胍乙腚等药物合用,也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如氯丙嗪等联用。 延胡索及其制剂不宜与咖啡因、苯丙胺等同用,因延胡索所含的生物碱有对抗中枢兴奋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含雄黄的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2有些中西药联用,发生毒副反应 中西药联用,可能造成中毒 含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能增加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故不宜长期合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这些西药在胃液里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ASS氧化,增加毒性。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中西药配伍不恰当可发生危险 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哮喘片、止嗽定喘丸等,若与西药单胺转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苯乙肼等并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而麻黄里的麻黄碱可促使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桃仁、苦杏仁、白果、枇杷仁等含氰苷的中药及制剂若同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合用,会引起严重的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甘草及其制剂不宜与利尿酸、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因为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有可能加重引起低血钾的危险。 中西药合用,有时可使用毒副反应增强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肾上腺素联用,因麻黄碱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若与肾上腺素配伍应用,可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不宜与异烟肼联用,联用会使副作用增强;不宜与氨茶碱并用,虽二者均为平喘药,但临床观察表明,两药合用,疗效不仅不及单独使用,而且毒副反应如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3小结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可能存在的的配伍禁忌也许不止这些,这就要求广大医药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 总结 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3]夏秋欣.临床护理药理学手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 [4]朱璐卡,胡国华,王井和,等.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E,IL-4,TNT-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2265-2266. [5]李宁.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65.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3:《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 方法 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 药效学方法 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 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按药效学分类 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可导致低血钾症的发生。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可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现象,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物相拮抗。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毒性反应。另外,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减弱降压药降压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难以控制,严重者可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改变用药途径 如选择分开服用或注射用药,可避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 调整药量 主要指相加作用的配伍或监测血药浓度。 临床观察及血生化监测 主要指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拒绝调剂 无法用药剂方法解决的配伍应禁止伍用,请医师修改后再进行调剂。 4 配伍禁忌 四环素与异烟肼等不能与石膏、龙骨、牡蛎等含钙、镁离子丰富的药并用,因会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影响前者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 胺则能加强胃肠收缩,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降低疗效。 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帕吉林不能同时服用,因前三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能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联合应用影响降压效果。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时服用,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有抑制呼吸作用,同时服用易致呼吸衰竭产生[2]。 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时服用,因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 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因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烟酸、氧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其中的黄连素成份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消化能力。 磺胺类药不能与富含有机酸的乌梅、五味子、山楂等同用,因可导致磺胺药在尿中形成结晶[3]。 双黄连注射剂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有沉淀产生;双黄连注射剂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变为棕黑色。 头孢曲松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后,可产生白色混浊及结晶;川芎嗪注射液与青霉素G配伍可产生沉淀。 红霉素注射液与菌栀黄注射液混合后可产生浑浊。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穿琥宁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2 小结 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若用之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师与西医师,应在中西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联合应用时,应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顺序、用药时间、剂量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了解中西药配伍禁忌,掌握配伍原则,力求进行最佳的配伍,谨慎用药,从而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瑜红,黄川峰.116张不合理中西药配伍处方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37. [2] 席秋红,任光瑞,马雅斌.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剖析.新疆中医药,2007,25(4):86-87. [3] 李靖.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预防.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10):92-93.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医药的文化养生 2. 药学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合理用药的论文 4. 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 5.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6. 关于药学的论文

药学配伍禁忌论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药物的一门学科,是现代药学和临床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学科把过去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重点从药物转向患者,这是目前和未来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研究方向,目前临床药学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临床药学工作从抵触到认可,从强行到自觉,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具体工作实践

1.查房与临床药学工作的结合

药师要定科室查房与巡回查房相结合,并指定用药方案,及时解决用药问题,可以安排指定的药师选择相对固定的科室,如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等,每周定期到其他科室进行巡回查房。设计药师查房记录单,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的介绍、查房意见、基本用药情况。药师查房之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临床用药建议,重点是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1]。药师查房记录单要一式两份,一份在病历中,另一份则有药师自己保管,并要求主治医师将药师的意见写在病程记录中,同意则执行,不同意则写明理由。临床药师通过查房,增加了与临床医生接触的机会,并逐步熟悉了有关科室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可以将新的药物知识,配伍禁忌等及时传递给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医药互补的优势。通过药师的不断女里,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加强科室用药监督

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均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我院在应用抗生素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临床药师要每月抽查一定比例(30%)的出院病历[2],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逐一进行登记,统计全院和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并对每个医生的抗生素用药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对科室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到各个科室,也可以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

3.对门诊用药情况的监督

临床药师可以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每月抽查一定比例的门诊处方和麻醉处方,按照事先制定的表格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用药情况,每次将查出的书写不规范或者用药不合理的处方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医生,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医务科,按规定进行处罚[3],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通报和公示,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缺项、书写潦草、无临床诊断或者不规范、未使用药品通用名、没有剂型或者规格,中英文混写等,抗生素用药不规范主要包括剂量不准确、诊断与用药不符合、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通过坚持检查,我院的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

4.做好用药咨询工作

院内设置药用咨询室,并挂有明显的标志,并向患者和医护人员公布咨询电话,每天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药师轮流值班咨询,并配备专业书籍,认真填写咨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的名称、联系方式、咨询内容、解答情况等。通过用药咨询,药师与患者和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门诊用药的依从性,解答了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疑虑,及时纠正了一些患者不正确的用药方法,配合了临床医生的工作。

5.尝试性建立病历

针对长期用药的患者建立病历,基本思路是对于目标患者建立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主要疾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同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相关重要检查,建议用药的治疗计划,和病史小结,用药记录要包括用药开始的时间,实际用药情况、停止用药的时间,疗效评价等,及时补充患者新的用药信息,用药病历的用药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档案要留在临床药学室并进行长期保存,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电子病历。

6.药品不良反应

各个临床科室要要有指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员,发现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是应该及时通知临床药学室,药学人员进行登记、上报,临床药学人员要认真咨询、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善于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定期退出临床药讯,内容涉及查房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交流经验、新药知识和收集到的药学知识,并发到各个临床医技科室供翻阅参考,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捐稿,努力让临床药讯成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生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总结

临床药师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帮助临床解决了医学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药学服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开始医生和患者的陌生、抵触、怀疑到逐渐认可、信任和接受,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优于人员有限、知识不系统等方面的原因,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有些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广大药师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浅谈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中医药学从我国古代有文字出现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神奇的医疗效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疗体系,但现在大多数已经消失,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取代,中医药学作为少有的独立医疗体系能与现代医学并存,并且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以人体生理平衡为基础,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各个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密切相关。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2]。

把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寻找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后来又有医生用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当时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在这种病因观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作用,从中寻找良药祛除病源也就成了当时医药学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各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上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一样,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一旦人类的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人类的灭绝。中医药学的实践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

《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

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生态文明主要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经济的目标,医药学作为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为了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文化带给人类的健康,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中医药学理论和西方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从传统中药中选择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中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植物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运用先进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活性和质量进行监测和监控,开发出更多的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新药;另一方面,将中医药学理论中的精华与西方医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上的花费,相应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 摘要: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等优点,但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如配伍不合理,会产生单一药没有的不良反应,合用后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增加毒性。因此深入探讨中西药的配伍变化,对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下从几个方面对中西药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做一简析。 1 对药动学的影响 对吸收的影响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根据中药的成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络合、螯合作用对吸收的影响:主要含有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铋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因此类药物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药合用后。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虎骨、龙骨、龙齿、牡蛎、蛤壳、瓦楞子等;含铝离子的有明矾;含铁离子的有代赭石、自然铜、禹余粮;含铁、镁离子的有礞石;含镁、铝离子的有滑石;含铁、镁、铝的有磁石;含铁、铝、镁、钙的有赤石脂,钟乳石等。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维生素B1、B6形成螯合物使两者的作用均受影响。 ②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这类药物与含有铁盐的西药同服时,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砷酸盐,不利于机体吸收,导致其疗效降低;朱砂的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含朱砂的中药和中成药与还原性溴化钾、碘化钾、三溴合剂配伍时,汞离子可与溴或碘络合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腐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引起药源性肠炎;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含有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地高辛等强心药生成盐沉淀,难于吸收;含有有机酸成份的中药可与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等金属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 ③吸附作用影响吸收: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炮姜炭、地榆炭、棕榈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由于其吸附作用,影响其吸收;吸附作用还表现在含鞣质的中药及其制剂中,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使上述药物的透膜吸收减少。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侧柏叶、地榆、枣树皮、仙鹤草等。 酸碱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碱性较强的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中药合用,而含有机酸的中药不宜与在碱性环境中吸收的中药合用。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女金丹等,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浓度,使其毒付作用增强,故长期应用时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增加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使其抗菌作用明显降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木瓜、陈皮、川芎、女贞子等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血尿;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强,当与山楂冲剂同服时,可使血浆pH值降低,导致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 含有皂苷的中药如人参、三七、桔梗等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维生素C同服,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效;含有蒽醌类物质的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故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如含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中成药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等不宜与小檗碱同服,因其所含蛋白质等成份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可拮抗小檗碱的抗菌效果,影响其抗杆菌的疗效;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含氰苷的药物不宜与吗啡、杜冷丁等麻醉、镇静、止咳药及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合用,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含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豉及其制剂,不宜与抗生素类同服,产生拮抗作用,不仅降低前者的药物活性,也降低后者的抗菌活性,如果联用要间隔3h。 其它 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甘草、鹿茸、何首乌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可使甘油、乳酸等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到降血糖药物的疗效;含碘的中药与异烟肼合用,在胃酸条件下,碘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可使后者的抗痨作用下降;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提高主动脉内皮细胞钙离子水平,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引起中毒,临床上两药合用时,注意适当降低地高辛的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同服,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同服,因为颠茄类生物碱可抑制胃排空和肠蠕动,使强心苷类药物吸收增加,易引起中毒;颠茄类生物碱药物与红霉素合用时,可使红霉素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对分布的影响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的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分布。如绣球葡属植物和黑柳可以取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治疗效果;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对代谢的影响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醑剂、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在与西药如苯巴妥、苯妥英钠、利福平、二甲双胍等具有酶促用的药物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哮喘冲剂、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合用,如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甲基苄肼、异烟肼等。二者合用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未梢中,而麻黄中的有效成份麻黄碱,可促使这些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运动失调及心肌梗塞、严重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对排泄的影响 尿液的酸碱性会影响肾脏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尿液可促进或减少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的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时,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2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若中西药配伍不当会使两者在疗效上产生拈抗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使阿斯匹林所致的溃疡的发生率增加,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糖药的疗效;甘草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使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率增加;麻黄及含有麻黄的制剂不能与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可收缩动脉血管,使血压升高,台用时产生药理性拮抗。关于药理性的拮抗在影响吸收的因素中已经说过,对吸收的影响是药动学方面的,对药效学的影响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其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影响临床联合用药的目的。 3讨论 上面主要阐述了中西药配伍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由于中药成份的特殊性。中西药配伍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中西药配伍禁忌还不止于此,如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间仍然存在着配伍禁忌,关于中西药配伍的问题还有待于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注意,不断探索,使中西药合用更加合理,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2:《中西药配伍中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如下。 1有些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 中西药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含Fe2+、Fe3+、Mg2+、Al3+、Ca2+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阳离子的中成药,如桔红丸、明目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丸、复方五味子片、追风丸等,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中西药配伍形成沉淀,导致变性或失活 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金属离子制剂、强心苷、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等合用,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发生沉淀、变性、失活而降低药物疗效。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合用,会使上述酶制剂灭活,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B6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黄连、黄柏、川乌、附子、麻黄、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等含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酶制剂、金属盐类、碘化物联用,会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中西药合用影响疗效 甘草、鹿茸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甘草片、参茸片、鹿茸片等与本药降糖药胰岛素、优降糖、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同服,因甘草、鹿茸的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血糖作用,多而降低了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药酒、骨刺消痛液等药酒,若与西药鲁米那、苯妥英纳、安乃近、胰岛素、甲苯磺丁脲等同服,因乙醇能增强肝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速,从而降低疗效。 麻黄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能对抗降压药的作用,故不宜与复方降压片、降压灵、胍乙腚等药物合用,也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如氯丙嗪等联用。 延胡索及其制剂不宜与咖啡因、苯丙胺等同用,因延胡索所含的生物碱有对抗中枢兴奋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含雄黄的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2有些中西药联用,发生毒副反应 中西药联用,可能造成中毒 含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能增加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故不宜长期合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这些西药在胃液里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ASS氧化,增加毒性。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中西药配伍不恰当可发生危险 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哮喘片、止嗽定喘丸等,若与西药单胺转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苯乙肼等并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而麻黄里的麻黄碱可促使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桃仁、苦杏仁、白果、枇杷仁等含氰苷的中药及制剂若同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合用,会引起严重的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甘草及其制剂不宜与利尿酸、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因为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有可能加重引起低血钾的危险。 中西药合用,有时可使用毒副反应增强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肾上腺素联用,因麻黄碱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若与肾上腺素配伍应用,可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不宜与异烟肼联用,联用会使副作用增强;不宜与氨茶碱并用,虽二者均为平喘药,但临床观察表明,两药合用,疗效不仅不及单独使用,而且毒副反应如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3小结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可能存在的的配伍禁忌也许不止这些,这就要求广大医药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 总结 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3]夏秋欣.临床护理药理学手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 [4]朱璐卡,胡国华,王井和,等.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E,IL-4,TNT-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2265-2266. [5]李宁.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65.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3:《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 方法 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 药效学方法 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 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按药效学分类 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可导致低血钾症的发生。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可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现象,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物相拮抗。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毒性反应。另外,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减弱降压药降压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难以控制,严重者可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改变用药途径 如选择分开服用或注射用药,可避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 调整药量 主要指相加作用的配伍或监测血药浓度。 临床观察及血生化监测 主要指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拒绝调剂 无法用药剂方法解决的配伍应禁止伍用,请医师修改后再进行调剂。 4 配伍禁忌 四环素与异烟肼等不能与石膏、龙骨、牡蛎等含钙、镁离子丰富的药并用,因会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影响前者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 胺则能加强胃肠收缩,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降低疗效。 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帕吉林不能同时服用,因前三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能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联合应用影响降压效果。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时服用,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有抑制呼吸作用,同时服用易致呼吸衰竭产生[2]。 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时服用,因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 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因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烟酸、氧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其中的黄连素成份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消化能力。 磺胺类药不能与富含有机酸的乌梅、五味子、山楂等同用,因可导致磺胺药在尿中形成结晶[3]。 双黄连注射剂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有沉淀产生;双黄连注射剂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变为棕黑色。 头孢曲松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后,可产生白色混浊及结晶;川芎嗪注射液与青霉素G配伍可产生沉淀。 红霉素注射液与菌栀黄注射液混合后可产生浑浊。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穿琥宁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2 小结 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若用之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师与西医师,应在中西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联合应用时,应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顺序、用药时间、剂量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了解中西药配伍禁忌,掌握配伍原则,力求进行最佳的配伍,谨慎用药,从而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瑜红,黄川峰.116张不合理中西药配伍处方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37. [2] 席秋红,任光瑞,马雅斌.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剖析.新疆中医药,2007,25(4):86-87. [3] 李靖.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预防.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10):92-93.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医药的文化养生 2. 药学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合理用药的论文 4. 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 5.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6. 关于药学的论文

药学关于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药物的一门学科,是现代药学和临床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学科把过去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重点从药物转向患者,这是目前和未来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研究方向,目前临床药学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临床药学工作从抵触到认可,从强行到自觉,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具体工作实践

1.查房与临床药学工作的结合

药师要定科室查房与巡回查房相结合,并指定用药方案,及时解决用药问题,可以安排指定的药师选择相对固定的科室,如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等,每周定期到其他科室进行巡回查房。设计药师查房记录单,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的介绍、查房意见、基本用药情况。药师查房之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临床用药建议,重点是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1]。药师查房记录单要一式两份,一份在病历中,另一份则有药师自己保管,并要求主治医师将药师的意见写在病程记录中,同意则执行,不同意则写明理由。临床药师通过查房,增加了与临床医生接触的机会,并逐步熟悉了有关科室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可以将新的药物知识,配伍禁忌等及时传递给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医药互补的优势。通过药师的不断女里,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加强科室用药监督

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均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我院在应用抗生素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临床药师要每月抽查一定比例(30%)的出院病历[2],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逐一进行登记,统计全院和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并对每个医生的抗生素用药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对科室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到各个科室,也可以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

3.对门诊用药情况的监督

临床药师可以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每月抽查一定比例的门诊处方和麻醉处方,按照事先制定的表格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用药情况,每次将查出的书写不规范或者用药不合理的处方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医生,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医务科,按规定进行处罚[3],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通报和公示,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缺项、书写潦草、无临床诊断或者不规范、未使用药品通用名、没有剂型或者规格,中英文混写等,抗生素用药不规范主要包括剂量不准确、诊断与用药不符合、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通过坚持检查,我院的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

4.做好用药咨询工作

院内设置药用咨询室,并挂有明显的标志,并向患者和医护人员公布咨询电话,每天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药师轮流值班咨询,并配备专业书籍,认真填写咨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的名称、联系方式、咨询内容、解答情况等。通过用药咨询,药师与患者和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门诊用药的依从性,解答了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疑虑,及时纠正了一些患者不正确的用药方法,配合了临床医生的工作。

5.尝试性建立病历

针对长期用药的患者建立病历,基本思路是对于目标患者建立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主要疾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同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相关重要检查,建议用药的治疗计划,和病史小结,用药记录要包括用药开始的时间,实际用药情况、停止用药的时间,疗效评价等,及时补充患者新的用药信息,用药病历的用药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档案要留在临床药学室并进行长期保存,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电子病历。

6.药品不良反应

各个临床科室要要有指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员,发现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是应该及时通知临床药学室,药学人员进行登记、上报,临床药学人员要认真咨询、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善于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定期退出临床药讯,内容涉及查房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交流经验、新药知识和收集到的药学知识,并发到各个临床医技科室供翻阅参考,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捐稿,努力让临床药讯成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生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总结

临床药师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帮助临床解决了医学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药学服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开始医生和患者的陌生、抵触、怀疑到逐渐认可、信任和接受,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优于人员有限、知识不系统等方面的原因,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有些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广大药师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浅谈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中医药学从我国古代有文字出现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神奇的医疗效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疗体系,但现在大多数已经消失,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取代,中医药学作为少有的独立医疗体系能与现代医学并存,并且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其以人体生理平衡为基础,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各个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密切相关。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2]。

把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寻找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后来又有医生用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当时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在这种病因观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作用,从中寻找良药祛除病源也就成了当时医药学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各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上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一样,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一旦人类的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人类的灭绝。中医药学的实践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

《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

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生态文明主要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经济的目标,医药学作为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为了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文化带给人类的健康,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中医药学理论和西方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从传统中药中选择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中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植物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运用先进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活性和质量进行监测和监控,开发出更多的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新药;另一方面,将中医药学理论中的精华与西方医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上的花费,相应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 措施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1 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 方法 :提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学人员及各界人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 医学知识 ,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 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与医师、病人进行探讨、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使药学服务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做好用药咨询,解除病人疑患 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药学服务就是要做好咨询工作。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方法的规定和药学服务的要求,细致、耐心地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主动热情接受病人的咨询,详细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原来是否有过敏史、特异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应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理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某患者治病心切想通过增加服用次数提高疗效,询问复方新诺明(SMZ+TMP)能否改为3次/d,药师告知:SMZ的半衰期为11h[1],2次/d完全可以维持有效抑菌血液浓度,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应服从医嘱,不能改为3次/d。 3、针对特殊病人,用药慎之又慎 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儿童 、老年人、肝肾心肺严重不全者等特殊病人,是药学服务中应重点把握的事项。这类病人,用药应慎重,减量,严格把握药物适应性,禁忌症慎用情况,药物剂量及注意事项。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其确认或重开处方,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另有患者询问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的用法,药师告知最好与第一口饭一起嚼服,可增加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竞争性抑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空肠的迅速吸收,使其在整个小肠中逐渐被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2]。可见药师交代用法、用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有些药物如硫酸镁口服用于导泻和利胆、外用湿敷用于消肿、注射用于抗惊厥及妊娠高血压,由于其用法、用量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药物作用与用途。 4、讲究工作方法,树立道德观念 从事药学的工作人员,应该讲究工作方法,最忌态度暴躁生硬,造成医患关系困惑,对自己的工作会带来不利影响。发药过程中,如发现用药不当或问题,应直接与处方医师配合,不和病人争吵,更不能让病人直接找医师处理。事情解决后,再向病人解释。这样,病人无忧虑,医师也能理解药师的合理建议。医、药、患之间能充分理解信任,工作互相配合支持,树立道德观念,有利于药学服务的正常开展。 5、善于不耻下问,勤问好学 在药学中要善于不耻下问,不能不懂装懂,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医师请教,不能一知半解,或者向有 经验 的老药师请教,或者查阅药物 说明书 、参考资料,微笑解释问答,让病人满意。特殊病人,可以让病人和医师再一次咨询和用药咨询。这些都是药学服务工作,是工作的要求,更是药师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6、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合理用药 应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合理 用药知识 问答。如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电话咨询服务,应用宣传栏、宣传车、建设公众健康网页,传授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这样,有利于提高人们用药基本常识,不随意滥用药物。例如: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医师为其开具“欣络平”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从药房取出后发现与以前服用过的“麦利平”药名不一致,认为是医生开错了,即到用药咨询室咨询。咨询药师告知:这两个药成份相同均为氨氯地平,只是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而已,老人听明白后满意回家。另有一高龄患者称医师为其开具了“强筋松”但其不宜服激素,咨询“强筋松”是否同一种药,药师告知强筋松其通用名为苯丙氨酯,是肌松药,不是激素药,可以服用。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提出要求: 对症开药,供药及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本人恳切呼吁各界人士: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精益求精,掌握常用药物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够不滥用药,合理使用药,让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9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2 完善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将近30%以上的药品是在各类药店销售,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生及各类药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据WHO 报告 ,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一、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 》(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二、规范医疗行为 1 、实施临床路径(CP) 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 总结 、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 、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三、加强药学服务 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 各类药房是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床,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Cost)、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如DDD和DVT分析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用药量是否合理等,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药物警戒 (PV) 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DID)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不仅涉及ADR、DID,而且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DI)、用药差错(ME)等内容,从而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ADR、DID、DI、ME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5、指导药剂师合理用药 由于药剂师对药物方面的知识可能欠缺,特别是药品的保管、储存、配伍禁忌、药物的稳定性、滴注的速度、用药间隔等。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解决护士配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促进合理用药。 6、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原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药效不明显、自觉好转、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等,根本原因是对用药不依从的危害认识不足。 不遵医嘱服药易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自身中毒危险,导致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等严重后果。出现用药不依从的情况有随意换药、漏服、过早停药、剂量错误、不服药、服药期间错误等。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发药时做到认真查对、详细交待,态度要和蔼,取得患者信赖,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各类药店要设置药物咨询台或咨询窗口,并开设药学服务热线,随时回答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并建立回访制度。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沟通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就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阎玺宇,姚艳丽.开展药物咨询窗口服务,促进合理用药[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4,17.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药搭配使用越来越普遍了,但是两者搭配也有一些禁忌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 摘要: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日趋普遍,如若配伍不当,则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物配伍时发生的变化,谈谈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醒临床,注意中西药配伍的变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等优点,但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如配伍不合理,会产生单一药没有的不良反应,合用后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增加毒性。因此深入探讨中西药的配伍变化,对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下从几个方面对中西药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做一简析。 1 对药动学的影响 对吸收的影响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根据中药的成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①络合、螯合作用对吸收的影响:主要含有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铋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异烟肼等配伍。因此类药物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药合用后。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虎骨、龙骨、龙齿、牡蛎、蛤壳、瓦楞子等;含铝离子的有明矾;含铁离子的有代赭石、自然铜、禹余粮;含铁、镁离子的有礞石;含镁、铝离子的有滑石;含铁、镁、铝的有磁石;含铁、铝、镁、钙的有赤石脂,钟乳石等。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维生素B1、B6形成螯合物使两者的作用均受影响。 ②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这类药物与含有铁盐的西药同服时,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砷酸盐,不利于机体吸收,导致其疗效降低;朱砂的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含朱砂的中药和中成药与还原性溴化钾、碘化钾、三溴合剂配伍时,汞离子可与溴或碘络合生成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腐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引起药源性肠炎;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含有鞣质较多的中药可与地高辛等强心药生成盐沉淀,难于吸收;含有有机酸成份的中药可与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等金属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利于吸收。 ③吸附作用影响吸收:煅炭的中药如血余炭、蒲黄炭、炮姜炭、地榆炭、棕榈炭等,在炮制过程中可生成大量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使煅炭中药在胃肠道中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抗生素等,所以各种酶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不宜与之联用,由于其吸附作用,影响其吸收;吸附作用还表现在含鞣质的中药及其制剂中,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可使上述药物的透膜吸收减少。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侧柏叶、地榆、枣树皮、仙鹤草等。 酸碱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碱性较强的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中药合用,而含有机酸的中药不宜与在碱性环境中吸收的中药合用。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女金丹等,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浓度,使其毒付作用增强,故长期应用时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增加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使其抗菌作用明显降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木瓜、陈皮、川芎、女贞子等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血尿;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强,当与山楂冲剂同服时,可使血浆pH值降低,导致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 含有皂苷的中药如人参、三七、桔梗等中药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维生素C同服,酸性环境中皂苷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而失效;含有蒽醌类物质的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故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如含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中成药珍珠丸、清热解毒丸等不宜与小檗碱同服,因其所含蛋白质等成份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可拮抗小檗碱的抗菌效果,影响其抗杆菌的疗效;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含氰苷的药物不宜与吗啡、杜冷丁等麻醉、镇静、止咳药及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合用,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含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豉及其制剂,不宜与抗生素类同服,产生拮抗作用,不仅降低前者的药物活性,也降低后者的抗菌活性,如果联用要间隔3h。 其它 因素对吸收的影响甘草、鹿茸、何首乌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可使甘油、乳酸等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到降血糖药物的疗效;含碘的中药与异烟肼合用,在胃酸条件下,碘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可使后者的抗痨作用下降;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提高主动脉内皮细胞钙离子水平,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引起中毒,临床上两药合用时,注意适当降低地高辛的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同服,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强心苷类同服,因为颠茄类生物碱可抑制胃排空和肠蠕动,使强心苷类药物吸收增加,易引起中毒;颠茄类生物碱药物与红霉素合用时,可使红霉素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 对分布的影响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的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分布。如绣球葡属植物和黑柳可以取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治疗效果;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对代谢的影响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醑剂、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在与西药如苯巴妥、苯妥英钠、利福平、二甲双胍等具有酶促用的药物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哮喘冲剂、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合用,如痢特灵、优降宁、苯乙肼、甲基苄肼、异烟肼等。二者合用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未梢中,而麻黄中的有效成份麻黄碱,可促使这些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运动失调及心肌梗塞、严重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对排泄的影响 尿液的酸碱性会影响肾脏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尿液可促进或减少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的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时,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2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若中西药配伍不当会使两者在疗效上产生拈抗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使阿斯匹林所致的溃疡的发生率增加,会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降糖药的疗效;甘草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使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率增加;麻黄及含有麻黄的制剂不能与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可收缩动脉血管,使血压升高,台用时产生药理性拮抗。关于药理性的拮抗在影响吸收的因素中已经说过,对吸收的影响是药动学方面的,对药效学的影响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其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影响临床联合用药的目的。 3讨论 上面主要阐述了中西药配伍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由于中药成份的特殊性。中西药配伍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中西药配伍禁忌还不止于此,如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间仍然存在着配伍禁忌,关于中西药配伍的问题还有待于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注意,不断探索,使中西药合用更加合理,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2:《中西药配伍中的禁忌》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如下。 1有些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 中西药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含Fe2+、Fe3+、Mg2+、Al3+、Ca2+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阳离子的中成药,如桔红丸、明目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丸、复方五味子片、追风丸等,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联用,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中西药配伍形成沉淀,导致变性或失活 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金属离子制剂、强心苷、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等合用,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发生沉淀、变性、失活而降低药物疗效。含鞣质的中药及中成药与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合用,会使上述酶制剂灭活,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B6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黄连、黄柏、川乌、附子、麻黄、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等含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与酶制剂、金属盐类、碘化物联用,会产生沉淀反应,使药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 中西药合用影响疗效 甘草、鹿茸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甘草片、参茸片、鹿茸片等与本药降糖药胰岛素、优降糖、甲苯磺丁脲、降糖灵等同服,因甘草、鹿茸的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血糖作用,多而降低了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药酒、骨刺消痛液等药酒,若与西药鲁米那、苯妥英纳、安乃近、胰岛素、甲苯磺丁脲等同服,因乙醇能增强肝药酶活性,使上述西药在体内代谢加速,从而降低疗效。 麻黄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是交感神经兴奋剂,能对抗降压药的作用,故不宜与复方降压片、降压灵、胍乙腚等药物合用,也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如氯丙嗪等联用。 延胡索及其制剂不宜与咖啡因、苯丙胺等同用,因延胡索所含的生物碱有对抗中枢兴奋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含雄黄的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S,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2有些中西药联用,发生毒副反应 中西药联用,可能造成中毒 含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能增加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故不宜长期合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这些西药在胃液里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ASS氧化,增加毒性。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中西药配伍不恰当可发生危险 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哮喘片、止嗽定喘丸等,若与西药单胺转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苯乙肼等并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口服后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介质不被酶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而麻黄里的麻黄碱可促使贮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桃仁、苦杏仁、白果、枇杷仁等含氰苷的中药及制剂若同麻醉、镇静、止咳等西药合用,会引起严重的呼吸中枢抑制,甚至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甘草及其制剂不宜与利尿酸、氯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因为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有可能加重引起低血钾的危险。 中西药合用,有时可使用毒副反应增强 中药麻黄及制剂,不宜与肾上腺素联用,因麻黄碱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若与肾上腺素配伍应用,可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不宜与异烟肼联用,联用会使副作用增强;不宜与氨茶碱并用,虽二者均为平喘药,但临床观察表明,两药合用,疗效不仅不及单独使用,而且毒副反应如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3小结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可能存在的的配伍禁忌也许不止这些,这就要求广大医药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 总结 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3]夏秋欣.临床护理药理学手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 [4]朱璐卡,胡国华,王井和,等.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E,IL-4,TNT-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2265-2266. [5]李宁.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65. 中西药配伍禁忌论文篇3:《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 方法 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 药效学方法 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 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按药效学分类 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可导致低血钾症的发生。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可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现象,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物相拮抗。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毒性反应。另外,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减弱降压药降压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难以控制,严重者可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 3 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 改变用药途径 如选择分开服用或注射用药,可避免直接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和大多数影响药物吸收的配伍。 调整药量 主要指相加作用的配伍或监测血药浓度。 临床观察及血生化监测 主要指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拒绝调剂 无法用药剂方法解决的配伍应禁止伍用,请医师修改后再进行调剂。 4 配伍禁忌 四环素与异烟肼等不能与石膏、龙骨、牡蛎等含钙、镁离子丰富的药并用,因会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影响前者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 胺则能加强胃肠收缩,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降低疗效。 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帕吉林不能同时服用,因前三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能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联合应用影响降压效果。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时服用,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有抑制呼吸作用,同时服用易致呼吸衰竭产生[2]。 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时服用,因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 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因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烟酸、氧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其中的黄连素成份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消化能力。 磺胺类药不能与富含有机酸的乌梅、五味子、山楂等同用,因可导致磺胺药在尿中形成结晶[3]。 双黄连注射剂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有沉淀产生;双黄连注射剂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后,颜色变为棕黑色。 头孢曲松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后,可产生白色混浊及结晶;川芎嗪注射液与青霉素G配伍可产生沉淀。 红霉素注射液与菌栀黄注射液混合后可产生浑浊。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穿琥宁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注射液配伍后可有沉淀产生。 2 小结 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若用之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师与西医师,应在中西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联合应用时,应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顺序、用药时间、剂量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了解中西药配伍禁忌,掌握配伍原则,力求进行最佳的配伍,谨慎用药,从而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瑜红,黄川峰.116张不合理中西药配伍处方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37. [2] 席秋红,任光瑞,马雅斌.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剖析.新疆中医药,2007,25(4):86-87. [3] 李靖.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应用的预防.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10):92-93.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医药的文化养生 2. 药学论文精选 3. 关于安全合理用药的论文 4. 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 5.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6. 关于药学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药学毕业论文配伍禁忌
  • 中药学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 药学专业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 药学配伍禁忌论文
  • 药学关于配伍禁忌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