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都说我们专业的一区就两个期刊,如果按JCR分区来计算,那我们专业就8个期刊被SCI检索,可是JCR显示我们这个方向有50多个,所以影响因子位于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应该有10多个,各种不解。JCR分区应该是JCR数据库按影响因子自然划分的四个区;SCI分区应该是中科院搞的吧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
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汤森路透JCR分区法:
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
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
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
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
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
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
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
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
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在说两种分区前,首先说说什么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通俗地讲,影响因子就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大小的评价指标,一般影响因子越高,期刊越好。 而SCI的两种分区都是基于SCI 收录的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的—— 一种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司制定的分区,即JCR分区,一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 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这就是JCR分区。 在JCR分区中,期刊的数量平均分为四个部分。 中科院分区是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综合性期刊13大类,然后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分别将每个类别划分为以下4个区:前5%的期刊为1区,6%-20%的期刊为2区,21%-50%的期刊为3区,剩下的就是4区期刊。 在中科院的分区中,期刊数量呈金字塔状分布。 由此可以总结出两种分区的区别: 1.学科类别上的,JCR划分了176个具体的学科,中科院只划分了13个大类; 2.分区的比例不一样,中科院一区的期刊是在13个类别中,选取其中的5%,这样一区的期刊就很少,导致有些期刊再JCR上能排到Q1,但是在中科院分区中,只能处于2区或3区。 尽管两种分区方式都比较权威,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JCR分区,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中科院分区。当然,实际生活中,不同机构对两种分区认可度不同,有的单位甚至还有自己的分区,因此,作者投稿前最好先确认自己单位认可哪个分区,或者究竟是怎么分区的,避免出错。
JCR分区是指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所采用的一种期刊评价方法。JCR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姆森路透)发布的一个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数据库,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期刊评价工具之一。
JCR将期刊分为四个分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是高水平期刊分区,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是中等水平期刊分区,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是新兴期刊分区。期刊的分区是根据其在同领域期刊中的影响力和被引用情况来决定的,分区等级越高,代表着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JCR分区的目的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期刊评价的参考,帮助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期刊,同时也是科研机构、出版社、政府等决策者进行科研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CR2区是,中科院3区工程技术类SCI期刊。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sci期刊的分区有两种,一种是jcr的分区,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分区,这两类分区很类似,都是分为四个区,分区的标准也都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至于不同区的期刊的区别,很显然的区别就是这四个区是按照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的,一区期刊是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四区期刊就是四个区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一类刊物。
一区期刊不论是jcr分区的一区,还是中科院的一区,只要是一区期刊,都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期刊,这部分期刊发表难度是非常大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的,对于普通作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文章难写,对作者身份职务可能都会有一定门槛。
一区期刊是不适合不同作者发表的,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
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
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都说我们专业的一区就两个期刊,如果按JCR分区来计算,那我们专业就8个期刊被SCI检索,可是JCR显示我们这个方向有50多个,所以影响因子位于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应该有10多个,各种不解。JCR分区应该是JCR数据库按影响因子自然划分的四个区;SCI分区应该是中科院搞的吧
目前SCI核心库加上扩展库(网络版)有6000余种期刊,SCI库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更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6000余种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
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汤森路透JCR分区法:
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
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
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
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
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
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
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
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
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中科院sci分区和JCR分区是不同的。
JCR分区:
JCR分区是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的上一年的影响因子按降序排列,然后进行等分,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所占的比例是相等的,均为25%,一区:前25%;二区25%~50%;三区50%~75%;四区75%~100%。
中科院SCI分区:
中科院SCI分区是按期刊的三年的平均影响因子来划分的,一区:前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后50%;
二者的区别:
1、两种分区方式参考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年限不同,JCR分区参考的是各个期刊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而中科院SCI分区参考的是期刊前三年的平均影响因子。
2、对期刊的分区阈值选取不同,JCR是按等比例划分的,中科院SCI则是指定阈值,中科院SCI分区的一区、二区和三区的影响因子均高于JCR分区。
3、期刊学科分类存在差异,JCR分区按照小类的专业划分,共有176个,而中科院SCI分区是基于JCR分区,将176个小类专业合并为了医学、生物学等14个学科。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是中国唯一英文百年老刊 ,创刊于1887年,当时名称为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后经数次更名,最终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该刊为中华医学会会刊,目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我国唯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该刊2013年11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6年8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 1)载文范围CMJ 主要刊载医学领域与健康、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技术和临床研究。 2)载文情况CMJ 每年载文均未超过1000篇;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99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至今年发文量均未超过600篇;2020年至今已发表427篇。作为一本旨在传播中国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英文期刊,每年中国作者载文量一般都在90%以上。 3)影响因子:CMJ作为百年老刊,近3年影响因子一直稳定在左右。 4)据2019 JCR报告,CMJ 位于医学:综合性和内科Q3。据2020年1月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CMJ位于医学三区、医学:内科三区 。 论文翻译润色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凭借在这一领域内多年的经验,和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已经拥有的一个值得信赖并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可以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英语母语化润色服务。 回答参考资料
jcr和中科院分区区别如下:
中科院分区是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综合性期刊13大类,然后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分别将每个类别划分为以下4个区:
前5%的期刊为1区,6%-20%的期刊为2区,21%-50%的期刊为3区,剩下的就是4区期刊。
1、学科类别上的,JCR划分了176个具体的学科,中科院只划分了13个大类;
2、分区的比例不一样,中科院一区的期刊是在13个类别中,选取其中的5%,这样一区的期刊就很少,导致有些期刊再JCR上能排到Q1,但是在中科院分区中,只能处于2区或3区。
尽管两种分区方式都比较权威,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JCR分区,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中科院分区。当然,实际生活中,不同机构对两种分区认可度不同,有的单位甚至还有自己的分区,因此,作者投稿前最好先确认自己单位认可哪个分区,或者究竟是怎么分区的,避免出错。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1963年美国SCI诞生时,其创始人加菲尔德()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种更新颖更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其后,以普赖斯()为代表的科学计量学家将SCI用于科学活动规律的研究,以致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科学技术评价工具。SCI作为论文与引文分析的重要手段,也被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所重视,不少单位把它作为科研业绩考核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
都说我们专业的一区就两个期刊,如果按JCR分区来计算,那我们专业就8个期刊被SCI检索,可是JCR显示我们这个方向有50多个,所以影响因子位于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应该有10多个,各种不解。JCR分区应该是JCR数据库按影响因子自然划分的四个区;SCI分区应该是中科院搞的吧
在说两种分区前,首先说说什么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通俗地讲,影响因子就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大小的评价指标,一般影响因子越高,期刊越好。 而SCI的两种分区都是基于SCI 收录的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的—— 一种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公司制定的分区,即JCR分区,一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 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这就是JCR分区。 在JCR分区中,期刊的数量平均分为四个部分。 中科院分区是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综合性期刊13大类,然后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分别将每个类别划分为以下4个区:前5%的期刊为1区,6%-20%的期刊为2区,21%-50%的期刊为3区,剩下的就是4区期刊。 在中科院的分区中,期刊数量呈金字塔状分布。 由此可以总结出两种分区的区别: 1.学科类别上的,JCR划分了176个具体的学科,中科院只划分了13个大类; 2.分区的比例不一样,中科院一区的期刊是在13个类别中,选取其中的5%,这样一区的期刊就很少,导致有些期刊再JCR上能排到Q1,但是在中科院分区中,只能处于2区或3区。 尽管两种分区方式都比较权威,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JCR分区,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中科院分区。当然,实际生活中,不同机构对两种分区认可度不同,有的单位甚至还有自己的分区,因此,作者投稿前最好先确认自己单位认可哪个分区,或者究竟是怎么分区的,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