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大全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 目的 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
策略 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 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 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在日常护理时需做到细心、严谨工作以及体贴护理, 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
【关键词】 眼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节奏亦逐渐加快。
而与此同时, 由于交通事故与建筑工程事故的逐渐增加, 眼科急诊患者也逐渐增加。
而由于这些患者均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患有眼科疾病, 因此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以至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与医患风险, 从而对患者的救治与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就当前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总结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眼科1~12月期间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当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例, 女116例, 工作人员的年龄23~46岁。
1. 2 策略 通过本院编制的眼科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所选120例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依据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将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 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3. 1 心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眼科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自身对当前医院病区住院环境具有一定陌生感, 以至于患者往往会在此期间出现悲观与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同时由于视力的骤然下降与消失, 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严重阻碍, 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情况具有一定影响。
而针对这些情况, 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 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心理调节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 并针对这些心理理由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消除理由,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
3. 2 生活能力降低风险的解决措施 有些眼科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双眼或是单眼被遮盖的情况, 视力也因此出现一定下降或是因此造成失明,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 眼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 协助有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进行起居、进食等。
此外, 医院病房在进行布局时应当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保证病床附近的救助呼叫器能够正常使用, 保持地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 对于走廊、厕所中的扶手需定期检查, 对于损坏的部分需及时予以修理, 确保这些辅助器具能够正常使用[2]。
3. 3 感染风险的预防策略 由于患者手术创面的存在以及术后卫生习惯不良等理由, 致使患者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 从而在术后极易出现创口感染等症状。
对于这些感染风险, 在手术之前, 眼科护理人员需做好卫生宣教, 同时在术后保持患者眼部患处周围的清洁性, 禁止患者用手或是其他物品接触眼部患处, 对于日常用具, 如:洗漱用品、洗脸毛巾等做好消毒清理工作, 每天安排人员做好病房通风工作, 使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时刻关注患者眼部患处的变化, 看有无液体渗出或是渗血等情况, 若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尽量做到早发现感染, 早治疗。
3. 4 睡眠障碍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以及日常生活环境的转变, 从而往往会出现睡眠紊乱症状, 进而引发睡眠障碍。
对于此类症状, 医护人员需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通过交流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并通过读书、看电视等策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几率。
3. 5 体位不适风险的预防措施 患者往往会因治疗性的手术反应、强迫性卧位、局部感染、眼压升高以及缝头线刺激等因素而出现体位不适的情况, 对于这一类情况, 眼科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引发不适的理由、程度以及性质等信息, 并针对这些信息采用合适的解决措施解决理由[3]。
3. 6 便秘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会由于精神紧张、长期卧床、食物结构发生转变以及排便习惯发生转变的理由而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于此类患者, 医护人员需依据引发便秘的理由,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如:多食用水果、蔬菜, 指导患者做一些床上锻炼等, 必要时可给与适量的缓泻剂帮助患者进行排便。
参考文献
[1]俞翠萍.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9):45-46.
[2]黄小华,戴香,冯翠萍.眼科护理风险的理由分析及防范措施.求医问药, 2011,9(12):336.
[3]赵娟,顾恩华,任永霞.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后恢复室喉罩拔出的护理.上海医学, 2010,33(8):764-765.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2】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对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性差异(p<)。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心理护理;影响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性出血。
此病常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先天性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也可并发出血,多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人。
其特点: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眼球同向偏视、歪嘴、偏瘫等突出症状[1]。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进行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急,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情绪,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及肢体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通过治疗,试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心理特点
绝望心理
急性期患者意识一旦恢复,发现自己肢体瘫痪或失语等症状时,会普遍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易激惹等负性情绪[2]。
恢复期起初阶段,患者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较快,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
但是,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的患者能够说出含糊不清的言语后,恢复的速度会开始减慢甚至停止,患者往往悲观失望,重新失去信心,表现得消沉、焦虑、失望甚至绝望[3]。
角色认识冲突
眼科视光护士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简要概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的目的、现状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2. 研究方法:阐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研究结果:描述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和发现,可以采用数据或实验结果加以解释。4. 结论和建议:归纳总结研究的结论,并提出针对问题的改进和未来方向的建议。摘要一般长度在200-300字左右,需要精简表达,并尽可能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摘要示例:本研究旨在探索眼科视光护士在角膜接触镜配戴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调查了多家医院的眼科护理人员及角膜接触镜配戴患者。结果显示,护士在角膜接触镜配戴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其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是影响其角色表现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眼科护理服务。
眼科护理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性的工作,在护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眼科护理带来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眼科护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只有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眼科作为一个小科室,在许多护理同仁的眼中,是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不起眼和不被重视的地方。1疾病只限于眼睛,患者95%以上可以自理;2病情很轻,不会危及生命;3工作量不大,用药简单,即使打针发药发生差错,也不会造成伤残或生命危险;4一般护理部都会将需要照顾的护士或能力相对较弱的护士配备给眼科。
1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要素
高度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精神,是发自内心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负责,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所以护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有深入细微的工作作风,才能洞察到病情变化。
扎实的理论基础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病情的等值,迅速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疼痛甚至抢救生命。
丰富的临床经验 把护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不仅会用视、听、触、哭等感觉得到病人病情的主观症状,而且要善于从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体态以及言语行为的变化洞察病人的内心活动和躯体情况。
2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大内科工作近20年调至眼科,刚开始也错误的认为眼科工作与大内、大外科相比要简单许多,但护理许多眼病并发其他科疾病的患者后,认为眼科病人潜在的危险非常多,需要护士不仅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重症患者不会在自己岗位发生生命危险。我科于2007年至2009年3年时间,共转出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共7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汉族42名, *** 尔族28名, *** 2名,蒙古族2名。内科病历45例,年龄在21-84岁,平均年龄55岁。外科病历29例,年龄在8-86岁,平均年龄39岁。内科疾病中以糖尿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多见。
外科疾病以颅脑损伤多见,现将典型病历介绍如下: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维族,以“左眼巩膜裂伤”收入我科,因酒后骑摩托车摔倒后导致左眼外伤,在当地医院做初步处理,行头颅CT无异常后送至我院急救中心,在我院再次行头颅CT仍未发现异常,平车推入我科,患者酒醉未醒,烦躁,颜面部及左眼外伤,行清创缝合,遵医嘱给予醒酒对症处理。次日,观察患者未见明显好转,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告知护士长,并通知主管医生,行头颅CT检查,结果回报:蛛网膜下腔出血,转至神经外科专科诊治。 病例2:患者女性,51岁,汉族,以“右眼急性视 *** 炎”收入我科,在询问病史时,患者主诉右眼视物不清,并伴有背部、腹部疼痛、腰部麻木,曾到乌市医科大就诊检查,未发现异常,未做治疗。次日晨12时,发现患者步态不稳,行走时需扶墙栏,有跌倒的危险,感到很意外,立即上前搀扶患者入病室,协助其上床休息,仔细询问,患者主诉:胸部以下麻木,感觉迟钝,右下肢较左下肢无力,感到患者可能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立即将心中疑问汇报给护士长,并通知值班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及检查,查体:胸四平面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张力减退,双下肢膝反射+++,双侧踝反射++,右侧Babinski+,左侧chardark征+-,考虑:多发性硬化病,建议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在74例转出患者中,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外科患者青壮年居多,且多为酒醉驾车撞车或摔伤致颅脑损伤,病情较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3 讨论
观察病情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先决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瞳孔意识的变化,精神状态的紊乱,排泄物的异常等,都能提示危重病人的状况。因此,通过护士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患者是否处于危机状态。并依靠仪器的帮助来提高观察的效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呼叫医生,并详细询问病史,监测生命体征,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早痊愈。
敏锐的观察力是现代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之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感是敏锐观察力的基础,只有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病情观察,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使护理人员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达到病情治愈甚至抢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孙慧玉.浅谈护士观察力的重要性及其构成要素.护理研究杂志, 2010,51.
[2]陈静,闽南华.临床带教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75-476.
[3]陈维英.病情的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基础护理学,1995,103:196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视窗,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著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护理论文大全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摘要】 目的 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
策略 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 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 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在日常护理时需做到细心、严谨工作以及体贴护理, 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
【关键词】 眼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节奏亦逐渐加快。
而与此同时, 由于交通事故与建筑工程事故的逐渐增加, 眼科急诊患者也逐渐增加。
而由于这些患者均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患有眼科疾病, 因此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以至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与医患风险, 从而对患者的救治与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就当前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总结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眼科1~12月期间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当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例, 女116例, 工作人员的年龄23~46岁。
1. 2 策略 通过本院编制的眼科护理工作调查问卷对所选120例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依据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将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 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结果
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3. 1 心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眼科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自身对当前医院病区住院环境具有一定陌生感, 以至于患者往往会在此期间出现悲观与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同时由于视力的骤然下降与消失, 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严重阻碍, 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康复情况具有一定影响。
而针对这些情况, 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 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心理调节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 并针对这些心理理由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来消除理由,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
3. 2 生活能力降低风险的解决措施 有些眼科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双眼或是单眼被遮盖的情况, 视力也因此出现一定下降或是因此造成失明,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 眼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 协助有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进行起居、进食等。
此外, 医院病房在进行布局时应当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同时保证病床附近的救助呼叫器能够正常使用, 保持地面环境的干净与整洁, 对于走廊、厕所中的扶手需定期检查, 对于损坏的部分需及时予以修理, 确保这些辅助器具能够正常使用[2]。
3. 3 感染风险的预防策略 由于患者手术创面的存在以及术后卫生习惯不良等理由, 致使患者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 从而在术后极易出现创口感染等症状。
对于这些感染风险, 在手术之前, 眼科护理人员需做好卫生宣教, 同时在术后保持患者眼部患处周围的清洁性, 禁止患者用手或是其他物品接触眼部患处, 对于日常用具, 如:洗漱用品、洗脸毛巾等做好消毒清理工作, 每天安排人员做好病房通风工作, 使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时刻关注患者眼部患处的变化, 看有无液体渗出或是渗血等情况, 若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尽量做到早发现感染, 早治疗。
3. 4 睡眠障碍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以及日常生活环境的转变, 从而往往会出现睡眠紊乱症状, 进而引发睡眠障碍。
对于此类症状, 医护人员需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通过交流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 并通过读书、看电视等策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几率。
3. 5 体位不适风险的预防措施 患者往往会因治疗性的手术反应、强迫性卧位、局部感染、眼压升高以及缝头线刺激等因素而出现体位不适的情况, 对于这一类情况, 眼科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引发不适的理由、程度以及性质等信息, 并针对这些信息采用合适的解决措施解决理由[3]。
3. 6 便秘风险的预防策略 大多数眼科患者会由于精神紧张、长期卧床、食物结构发生转变以及排便习惯发生转变的理由而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于此类患者, 医护人员需依据引发便秘的理由,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如:多食用水果、蔬菜, 指导患者做一些床上锻炼等, 必要时可给与适量的缓泻剂帮助患者进行排便。
参考文献
[1]俞翠萍.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9):45-46.
[2]黄小华,戴香,冯翠萍.眼科护理风险的理由分析及防范措施.求医问药, 2011,9(12):336.
[3]赵娟,顾恩华,任永霞.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后恢复室喉罩拔出的护理.上海医学, 2010,33(8):764-765.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2】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对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性差异(p<)。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治疗,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心理护理;影响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性出血。
此病常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先天性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也可并发出血,多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人。
其特点: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眼球同向偏视、歪嘴、偏瘫等突出症状[1]。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进行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急,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情绪,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心理治疗,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及肢体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通过治疗,试验组进行心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转归及疾病的认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心理特点
绝望心理
急性期患者意识一旦恢复,发现自己肢体瘫痪或失语等症状时,会普遍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易激惹等负性情绪[2]。
恢复期起初阶段,患者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较快,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
但是,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的患者能够说出含糊不清的言语后,恢复的速度会开始减慢甚至停止,患者往往悲观失望,重新失去信心,表现得消沉、焦虑、失望甚至绝望[3]。
角色认识冲突
门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家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问题来了,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门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 研究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门诊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情况、术后晕厥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门诊手术患者舒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的意义。
与整体护理的目的相一致。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相比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保持最愉快的身心状态,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护理模式更加强调理论化,而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更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更加个性化,如果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护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地拓展,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更明确,患者将更加受益。
舒适护理改变了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舒适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舒适方面的需求。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考虑细致周到,全面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工作重点,它要求护理人员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都要以患者舒适为首要的操作原则。有研究显示,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干预,保证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顺利实施,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舒适护理能多角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着眼,及时寻求舒适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解决,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将术后患者处于平卧位、实施放松疗法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和疼痛感。
3、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 国外研究进展。
南丁格尔曾强调病房的环境应清洁适宜,她的此种观点成为早期舒适护理萌芽;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Kolcaba在 1995 年提出舒适护理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是对护理艺术追求的体现,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基础护理及其研究充分地结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运而生,使护理领域开始有目的地将此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
临终舒适研究。
某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 care uint),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临终舒适关怀,如使用麻醉剂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困难,使临终患者处于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再痛苦而终;据夏威夷法律规定,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的离世;大量患者和医生认为,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侵入性治疗,肯定会产生痛苦、恐惧心理,患者对临终舒适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研究显示,现如今护理人员角色服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不光要为临终患者做好舒适护理,还需帮助他们抉择临终方式。
舒适调整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对象是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来。Kirchhoff指出舒适护理重点应该为能否够对患者提供恰到好处且合适的照护,希望将安慰疗法和治疗护理充分的融合,并调整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教育和支持都非常重要;Janice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而言,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置于明暗度、气味、声音、温湿度等适宜的感觉刺激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缺乏适当的刺激却容易引起患者厌倦及压抑,如向婴幼儿提供喜欢的玩具、活动的音乐盒等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一旦减少舒适护理容易引起患者身心失调。无论疾病治愈与否,护理人员均应积极向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疼痛等不适症状。
2 国内研究进展。
以研究具体的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目前,虽然有关各种疾病的舒适护理报道较多,但是舒适护理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将其确立下来尚有待商榷,国内尚无关于住院患者舒适护理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罗珊、马凤婵针对患者的特点,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将患者的主观意愿确立为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连续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 ,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社会及精神等方面都感到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李琳进行的关于呕吐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对其实施松弛疗法,让患者平卧,并调高病室内的温度至 17℃~18℃,略低于普通病室温度,综合应用各种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呕吐带来的痛苦感受。
3. 建立舒适护理病房。
目前,某些疗养性质的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舒适性服务的建设,对舒适性护理服务理念进行界定,对舒适性护理服务文化进行营造,对舒适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进行规范,建立了特需病房的基础上的舒适护理病房,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舒适需求。疗养性质的舒适护理服务与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充分展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氛围,赢得了广大疗养人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已经有效地应用于广大的临床护理工作,而且呈现出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多数研究和应用均集中在对问题的质性描述方面,多集中于陈述关于通过舒适护理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意义显着,而设计缜密的量性研究研究很少,主观判断较多,过于形式化,无法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外,目前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多局限于患者身上,而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舒适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舒适护理的开展,现阶段对护理人员自身进行的舒适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总之,关于舒适护理服务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需要后续研究加以完善。
4、论文提纲
第 1 章 绪论
护理模式的定义及发展
舒适护理模式概述
护理与舒适
舒适护理的概念
舒适护理的内涵
舒适护理的分类
舒适护理模式的特点
舒适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影响实施舒适护理的各种因素
舒适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进展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的意义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患者来源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分组方式
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干预措施
手术前舒适护理干预
手术中舒适护理干预
手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第 3 章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情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焦虑状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水平状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与基础血压差值情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状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与基础心率差值情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晕厥的发生情况比较
第 4 章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前焦虑水平状况的影响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围手术期血压与心率的影响
舒适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
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晕厥的影响
影响舒适护理模式的因素
促进舒适护理模式开展的有效手段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将 2012 年 6 月~2013 年 12 月在解放军第 208 医院接受门诊手术的 100 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式具有可比性(P>)。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模式。
术前用 Beck 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测验和评估;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测量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患者术后发生晕厥的情况并记录;手术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采用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两组间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为有统计学意义。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要加强相关内容的研究,并将所得成果回馈给患者,使患者受益,但现行的护理管理体制、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先进的护理产品准入等问题,均制约着护理人员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舒适护理计划的实施,要求患者、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一起共同努力,以便满足患者及其整个家庭的身心、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要求医院从方方面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医疗设施的投入到使用的护理措施等均能够使患者的舒适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7、预期的结果
1.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前,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及焦虑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2.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术前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差异具有显着性,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干预组患者术中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 干预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术后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存在差异(P<)。
6.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晕厥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略)
9、参考文献
[1]白继荣。基础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0-81.
[2]陈蓓敏,陈清。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4):1039-1041.
[3]陈霞。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20(1):66-67.
[5]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6]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7]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23(4):53-54.
[8]周艳,刘晓丹,李勤,等。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22(12):3105-3106.
[9]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5,8(20):1721-1722.
[10]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1):62-63.
[11]唐永云,乔昌秀,李丽。萧氏舒适护理模式[J].全科护理,2009,7(4):992-993.
[12]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16]龚梅,王玥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B):95-96.
[17]苏冬梅,胡晓英,杨琼等。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2004,19(15):36-37.
[15]周锦云,张晓娜,李婧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28(6):377.
[19]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75.
[20]康华之。疗养舒适护理管理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03,9(3):40-42.
摘要 :[目的]观察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眼科门诊病人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观察组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眼科门诊病人护理质量,减少门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 :眼科门诊;护理质量;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 文章编号:1674-4748(2016)14-1485-02
眼科门诊病人由于发病突然,大多数病人可出现全身性病理症状,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加之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期望值过高,因此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1]。研究表明,对眼科门诊病人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眼科门诊护理风险[2]。顾问式护理服务是以顾客的形式帮助病人解决相关咨询问题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对病人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病人与护士间的沟通能力,确保病人能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3]。本研究将探讨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眼科门诊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选取我院眼科门诊病人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岁±岁;疾病种类:干眼症2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8例,沙眼52例,青光眼72例。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治疗的10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10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两组病人均为同一组医生、护士负责治疗与护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病人行视力、眼压、血糖、血压等常规性检查,对病人行眼部护理、预防感染、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实施顾问式全程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护理顾问团队顾问团成员主要由眼科门诊资深护士、眼科门诊护士长、眼科住院部专科护士组成,护士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眼科工作经历在3年以上,具备眼科专科操作技能,如裂隙灯的应用、眼压的观察及测量,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及奉献精神。
门诊服务病人首次就诊时由眼科中心护士热情接待,向病人介绍医院相关专家优势及擅长内容,根据病人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专家就诊。当病人在候诊区时由专科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向病人介绍疾病、健康饮食等相关情况。对病人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向病人提供眼科疾病宣传资料,指导病人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病人就诊后对其进行相关检查、用药知识、入院流程等方面指导。心理护理初诊病人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在候诊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护士应帮助病人参与诊疗,对就诊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病人心理不适感。输液护理穿刺时护理顾问在旁应采取安慰性语言消除病人对穿刺的恐惧感。输液过程中对病人加强巡视,密切留意病人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感,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立刻停止输液。
输液后护理由护理顾问向病人询问护理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个人需求,同时嘱病人输液结束后留在门诊观察20min后方能离开。
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由病人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门诊护士应用顾问式全程护理前后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6个项目进行调查,每个项目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②对两组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等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眼睛作为人体视力器官,当病人视力受损或出现障碍时,对病人身心容易造成较大的打击,病人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起护患纠纷[4]。传统的护理模式只能解除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并不能改善心理、精神等方面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使病人对护士的需求与实际需求产生心理差距,从而引发护患纠纷[5-6]。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贯穿在病人整个康复及医疗护理过程中,其核心是尊重病人生命价值,并为病人营造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及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7-8]。同时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获得眼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及配合,提高了眼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医院及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发展[9]。本院为了验证顾问式全程护理的效果,以眼科门诊作为试点,经过1年多的实践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及严谨化。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病人沟通能力等方面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及工作技能,将被动的护理工作变得主动,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眼科门诊护理意外事件、信息核查不到位、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表明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工作差错发生,从而促进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此外,为提高顾问式全程护理工作质量,在实施前应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顾问式全程护理理念的了解,使顾问式全程护理能更好地开展及实施,提高护理效果。综上所述,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眼科门诊病人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门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尽管顾问式全程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眼科门诊的护理质量,但由于实践时间尚短,工作中仍呈现一定的不足,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日后护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及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菊珍,谢秋菊.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实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1-92.
[2]林丽萍,黄玩英,吴素虹,等.眼科门诊治疗室精细化管理的成效[J].现代医院,2012,12(9):81-83.
[3]孙伍花,胡玉龙.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青光眼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8):2644-2645.
[4]林丽萍,黄思建,吴素虹,等.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107-109.
[5]杨君.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7(6):826-828.
[6]凡荣欢,肖建华,郭琼玲,等.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109-110.
[7]王岩,李俊莲.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门诊就诊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9-2090.
[8]张静女.眼科门诊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6):156-157.
[9]曲峰.眼科门诊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31-232.
[10]杨赛,李素云,习辉,等.创新病房设置顾问护士提供全程服务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6):49-51.
眼科毕业论文写点创新的题目就行,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写的《眼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十分效率,很快就OK了中医院眼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中山眼科中心国际眼科会议筹备简况山东省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查创建眼科专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初探眼科住院医师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培训我国综合医院眼科人力资源调查分析鼻源性疾病眼科误诊分析我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山西省县区居民眼科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优先出版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眼科术后感染美国眼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如何改善眼科患者的遵医行为眼科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和效果分析强化综合医院眼科专科管理浅谈眼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眼科古籍《审视瑶函》图像探析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楼主你好。咱们是同行啊,我都是从医学好网上面拿到的,这个地方是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内容还很全,你要是喜欢你可以给其它人介绍下的。百度试试吧。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面对目前日趋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诱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护理人员不足,趋于年轻化。患儿治疗不配合,操作难度大,环境吵杂,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护士队伍年轻化,经验相对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技术欠娴熟,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1]。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现象还普遍存在[2]。本科是儿科,患儿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士就很少有时间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自己的高风险工作无正确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抽错血标本、标本丢失,在给患儿输液时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存在安全隐患。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患儿病情不了解,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有的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实习进修生管理松懈。实习进修生私自治疗甚至发生差错,不合理的解释等存在安全隐患。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存在安全隐患。
医疗设施、卫材、环境隐患因素。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病床无床档,床头、床尾质量差,存在坠床隐患。病房饮水机、热水瓶无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烫伤隐患。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存在跌倒隐患。
仪器有故障,未及时排除。卫材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前检查不细致,存在安全隐患。
就医环境差。病房人员多,环境嘈杂,有些家长不注意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不整齐,固定输液架用来挂衣服、食物等,走廊用来加收病人,以致病室环境差,家长心情烦闷,存在安全隐患。
患儿、家属因素。患儿是过敏体质易对胶布、贴膜等过敏,患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的喂养技巧不掌握,并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容易出现误吸、中毒等,存在安全隐患。
履行告知义务不够,缺乏耐心解释与沟通。护士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只忙于操作而未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对身体的影响等,造成患者或者家长随意调节滴速、拔管等。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提前记录,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治疗、收费不规范。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致费用过高。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患儿少时安排护士休息,治疗高峰期增加班次,每班实行新老搭配,每天排机动班,以便应急,遇节假日安排加强班,适当限制病人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这样就有效减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压力更大,科室还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是一个让护士姐妹们宣泄苦闷、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为护士们搭建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人员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儿,在患儿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合改革的新形势,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缺乏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引以为鉴并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事件产生的原因。
加强责任心,帮助护士认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上班期间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护士时刻与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给家庭、医院、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的现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定期培训与考核。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省略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好健康教育,护士长经常检查指导制度、操作规范的落实。
加强实习进修生管理。选择优秀的老师带教,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出学生入科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培训,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带教工作并向学生了解带教意见,以提高带教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家属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家属,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医疗设施、卫材、环境管理。
加强病房的硬件管理。病床加床档或靠墙摆放,床头、床尾损坏时及时更换,病房内饮水机、热水瓶放置位置合适,饮水机、卫生间热水器的开关外加罩。病房内更换大功率灯,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故障时及时维修,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提示,同时护士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并教育家长监护好患儿防止丢失、走失的发生,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对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科室定期专人检查、保养仪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如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维修。所有卫材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性能、有效期等,发现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病区环境。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内墙壁贴上彩色动画、各种卡通安全温馨提示、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减轻患儿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对医疗废物及时回收,防止医源性损伤。走廊尽量不加收患儿,护士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家长进行指导与教育。
对胶布、贴膜等使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防过敏胶布,对贴膜过敏者可免扎留置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奶嘴孔的大小、喂奶时患儿的合适体位、喂奶后的体位等,教育家长不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防止误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告知,及时解释。护士在技术操作前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并与患儿沟通有无不适,操作结束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时注意过敏史、配伍禁忌并向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等,对药物过敏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调整药物,使家长掌握观察要点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沟通艺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护士要着装整洁,保持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言语清晰、温和,给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好的印象。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件。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守科学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及时进行记录[4]。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护士在护理文件的记录中必须明确准确记录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简要、清晰地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件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合理检查、治疗、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治疗,护士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5]。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2012年下半年的95%提高到2013年上半年的,不良事件从4起降到2起。
参考文献
[1] 张燕.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2
[2] 熊晓关.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6(19):2
[3] 解颍.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364
[4] 王虎娥.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5] 马珍娟,马月萍.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306-307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 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 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 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 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 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加强 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剑源. 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 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4):123-124.
[3] 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5(6):173-174.
[4] 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4):914-915.
[5] 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273-274.
小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面,不要长时间的摇晃他,如果你困的时候也不要抱宝宝,很容易产生意外。
家长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家长要时刻保持警惕,尽量避免孩子发生意外。
第一点,家长起好监护人作用,在孩子玩耍过程中,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有危险第一时间出手相助;第二点,家长不让孩子,在危险地段玩耍,避免从高处跌落摔伤。
问题一:如何提高幼儿安全自救意识与能力论文 在幼儿园里经常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要跑、跳、钻、爬、攀登等,所以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幼儿之间互相拥挤,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况。而且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呢?在我多年的保教工作中,结合我园的课题研究过程,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什么是规则意识呢?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意识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较差,但不能代表他们不能控制自己,有时他们只是不愿意控制自己,因为以前做错事,家长只是批评一下就没事了,时间长了,他们就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有许多规则需要孩子去熟悉和遵守,他们必须学习怎样与他人相处、合作,学会适应集体生活。 我班的孩子很爱玩大型运动玩具,每次一听去玩,便非常的兴奋,一窝蜂的挤着、跑着、队伍也排不好,有时还没等老师说完注意事项,他们便已经抢着去玩了。所以我在活动前要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怎样玩,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并要求孩子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以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二、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益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把另一名小朋友推到了,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推挤起来,他们以为这样很好玩,孩子们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危险性,如果这时老师对其中一位做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那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做得更好。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 三、选择多种形式,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1.个别教育,同伴影响。 在活动过程中要对个别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有的幼儿攀登架时,总喜欢从最上边往下跳,这时我提醒他: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仅自己会摔倒,还会碰到在底下玩的小朋友,这样很危险。教师的语言提示十分重要,他们只有在教师反复的指导下才能加深记忆,知道该怎么样去参加集体活动,才能玩的开心,得到快乐。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随机教育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如小朋友在喝水时时,我提醒小朋友不推不挤不抢,一个一个的来,还编成儿歌:“小朋友排好队,一人一个小茶杯,你不挤我不推,安安静静来喝水。”在选择玩具时,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的来,这样也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发生。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幼......>> 问题二: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论文 行为心里专家说 最诚实的人 每天也要说几十次谎 说谎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学什么的写这个论文 去网上七拼八凑应该也行吧 问题三:幼儿园多动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孩子该怎么和家长沟通 这个标题应该反过来。家长怎么和上幼儿园的多动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孩子沟通!!! 第一、先和孩子做朋友。 第二、站长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多动不是错误、不是弊端,是孩子的特性。家长应该和老师沟通,允许或者容忍这个孩子的多动特性。 第三、慢慢给孩子锻炼解决多动的问题。经常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看书、一起看电视等等,让他慢慢减少多动。 第四、和孩子做朋友,站长孩子的角度上,就能和孩子沟通了,没有特别的方法。 问题四:如何做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论文 浅谈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内容提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灵活采取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设情境,巧妙设计区域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真正树立起幼儿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指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幼儿生命和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安全工作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要因此而剥夺孩子们活动的权利,扼杀孩子们运动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事事包代替,使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有句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做好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主动的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结合实际,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1、创设环境,感悟安全教育。创设环境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浅显易懂的图画,能引发幼儿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在校园创设了文化教育墙,设立了安全教育专栏,张贴了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对同学们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随时要关注安全。一些简单形象的标志、符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安全标志进行识别,理解其含义,并在各个安全隐患处贴上了相应的警示标志。如:在电源插座旁边贴上标志,提醒幼儿这里有电、危险,不能去玩;在保温桶边设置标志,提醒幼儿桶里有开水,引导幼儿按次序排队接水,以免烫伤;在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幼儿不能攀爬,等等。这些大而醒目的标志符号起到了安全提示的作用。从那以后,我们发现拥挤着接水的少了,摸电插座的少了,攀爬栏杆的也逐渐减少了。一些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也学着制作了各种安全标志符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创设区域活动,引发安全意识。合理巧妙地创设区域活动,更能引发幼儿的安全意识。大班有一名幼儿喜欢玩打火机,有一次,竟然烧报纸玩。针对这一现象,我及时进行了教育。为此开设了展览馆和消防队区域角。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一些有关火的危害,火灾的预防,以及如何灭火等知识的图片,并特意请这位幼儿来扮演展览的解说员,为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同伴们讲解,宣传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的同时,使全班幼儿都能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过程与特点。在消防队区域角中,......>> 问题五:如何让幼儿树立向上心态论文 第―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问题六:幼儿绘画“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 导读:五、研究内容,1、创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向学生传授水、电、火、气、交通、地震、突发事件的处理及自我保护等相关的安全知识,3、传授自我保护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技能,使之形成能力,六、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资料,3、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对个别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 于日常生活中,以减少或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五、研究内容 1、创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2、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水、电、火、气、交通、地震、突发事件的处理及自我保护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3、传授自我保护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技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使之形成能力。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现状以及收集资料。 2、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资料 3、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对个别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4、总结研究法:教师从工作体会和经验中进行总结,力求以全面,科学的态度去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 5、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为、机智等,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并在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6、实践反思法:在活动开展中,不断反馈,及时调节活动的方法,内容,途径,使实践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研究对象 建设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组建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进行课题论证,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 的学习和培训。 ②、对我校小学生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现状调查;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2、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在教学活动和实践中进行研究,探索最有效的适用于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①设计家长、学生安全常识和自护能力问卷调查表,并汇总家长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学生与家长共同搜集安全常识与自护常识资料。全年级进行一次安全常识与自护知识竞赛。(评选出自护小标兵) ③定期开展家校合一的安全知识与自护能力专题教育活动课。(家长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生安全知识与自护能力专题讲座) ④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安全自护演练(反恐演练、防震演练、防火演练、溺水自救演练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小品、演讲等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评选出自护班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⑤充分利用黑板报和墙报第宣传阵地达到教育目的。(文字、图片) ⑥制定班级安全责任班规班约。 ⑦做好各项活动反馈记录。 ⑧组内成员的相关学习和讨论。(查阅资料和文献) ⑨个案分析。 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和方案。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写出阶段小结。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总研究情况。 ②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撰写相关论文。 ③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 九、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分析 (1)教学设备齐全。我校作为全县窗口示范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良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 经验积累丰富......>> 问题七: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论文 浅谈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 【内容提要】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灵活采取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设情境,巧妙设计区域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真正树立起幼儿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幼儿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指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幼儿生命和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 安全工作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要因此而剥夺孩子们活动的权利,扼杀孩子们运动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有句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做好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主动的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结合实际,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创设环境,感悟安全教育。 创设环境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 浅显易懂的图画,能引发幼儿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在校园创设了文化教育墙,设立了安全教育专栏,张贴了一些安全教育图片,对同学们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随时要关注安全。 一些简单形象的标志、符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安全标志进行识别,理解其含义,并在各个安全隐患处贴上了相应的警示标志。如:在电源插座旁边贴上标志,提醒幼儿这里有电、危险,不能去玩;在保温桶边设置标志,提醒幼儿桶里有开水,引导幼儿按次序排队接水,以免烫伤;在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幼儿不能攀爬,等等。这些大而醒目的标志符号起到了安全提示的作用。从那以后,我们发现拥挤着接水的少了,摸电插座的少了,攀爬栏杆的也逐渐减少了。一些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也学着制作了各种安全标志符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区域活动,引发安全意识 。 合理巧妙地创设区域活动,更能引发幼儿的安全意识。大班有一名幼儿喜欢玩打火机,有一次,竟然烧报纸玩。针对这一现象,我及时进行了教育。为此开设了展览馆和消防队区域角。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一些有关火的危害,火灾的预防,以及如何灭火等知识的图片,并特意请这位幼儿来扮演展览的解说员,为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同伴们讲解,宣传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的同时,使全班幼儿都能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过程与特点。......>>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安全隐患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面对目前日趋复杂的护理工作环境,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诱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护理人员不足,趋于年轻化。患儿治疗不配合,操作难度大,环境吵杂,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护士队伍年轻化,经验相对不足,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技术欠娴熟,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1]。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现象还普遍存在[2]。本科是儿科,患儿多,病情重,护士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士就很少有时间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存在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自己的高风险工作无正确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抽错血标本、标本丢失,在给患儿输液时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存在安全隐患。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患儿病情不了解,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有的未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存在安全隐患。
实习进修生管理松懈。实习进修生私自治疗甚至发生差错,不合理的解释等存在安全隐患。
服务态度差。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长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存在安全隐患。
医疗设施、卫材、环境隐患因素。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病床无床档,床头、床尾质量差,存在坠床隐患。病房饮水机、热水瓶无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烫伤隐患。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存在跌倒隐患。
仪器有故障,未及时排除。卫材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护士在使用前检查不细致,存在安全隐患。
就医环境差。病房人员多,环境嘈杂,有些家长不注意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不整齐,固定输液架用来挂衣服、食物等,走廊用来加收病人,以致病室环境差,家长心情烦闷,存在安全隐患。
患儿、家属因素。患儿是过敏体质易对胶布、贴膜等过敏,患儿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的喂养技巧不掌握,并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容易出现误吸、中毒等,存在安全隐患。
履行告知义务不够,缺乏耐心解释与沟通。护士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只忙于操作而未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对身体的影响等,造成患者或者家长随意调节滴速、拔管等。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提前记录,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治疗、收费不规范。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致费用过高。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2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患儿少时安排护士休息,治疗高峰期增加班次,每班实行新老搭配,每天排机动班,以便应急,遇节假日安排加强班,适当限制病人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这样就有效减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压力更大,科室还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是一个让护士姐妹们宣泄苦闷、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为护士们搭建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人员要用一颗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患儿,在患儿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部分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合改革的新形势,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缺乏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引以为鉴并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事件产生的原因。
加强责任心,帮助护士认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作风要严谨认真,上班期间注意力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于律己慎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护士时刻与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给家庭、医院、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记忆,增强其执行的自觉性,消除有章不循的现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制订护理操作常规的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定期培训与考核。因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是护士工作中的指导准则,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省略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好健康教育,护士长经常检查指导制度、操作规范的落实。
加强实习进修生管理。选择优秀的老师带教,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出学生入科培训内容,进行集体培训,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带教工作并向学生了解带教意见,以提高带教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当自己确实不明白时,应向家属讲明,待了解清楚后再告知家属,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能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恼怒,安抚家长的不满情绪。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医疗设施、卫材、环境管理。
加强病房的硬件管理。病床加床档或靠墙摆放,床头、床尾损坏时及时更换,病房内饮水机、热水瓶放置位置合适,饮水机、卫生间热水器的开关外加罩。病房内更换大功率灯,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故障时及时维修,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提示,同时护士应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并教育家长监护好患儿防止丢失、走失的发生,要尽一切力量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对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科室定期专人检查、保养仪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如故障时及时通知专业人员维修。所有卫材使用前认真检查其性能、有效期等,发现外观有缺陷或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病区环境。医院应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走廊、护士办公室、病房内墙壁贴上彩色动画、各种卡通安全温馨提示、儿歌、祝福的标语等。使用印有小动物的花床单,使病房不再是一片白色,而如同儿童乐园一样,减轻患儿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对医疗废物及时回收,防止医源性损伤。走廊尽量不加收患儿,护士长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家长进行指导与教育。
对胶布、贴膜等使用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防过敏胶布,对贴膜过敏者可免扎留置针。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奶嘴孔的大小、喂奶时患儿的合适体位、喂奶后的体位等,教育家长不给患儿提供整粒的瓜子、豆子等食品及锐利带毒的玩具及物品,防止误吸、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告知,及时解释。护士在技术操作前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并与患儿沟通有无不适,操作结束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使用药物时注意过敏史、配伍禁忌并向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滴速等,对药物过敏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调整药物,使家长掌握观察要点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讲究护患沟通艺术。沟通艺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护士要着装整洁,保持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言语清晰、温和,给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好的印象。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内心感受,解答家属的问题,体会他们的痛苦,并尽量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的同时,也得到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您好”为先,“请”字开头,“谢”字结尾,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沟通技巧,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
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件。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守科学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及时进行记录[4]。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护士在护理文件的记录中必须明确准确记录的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简要、清晰地书写各项护理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件为法律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合理检查、治疗、收费,降低医疗费用。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检查、治疗,护士要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记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要多记账或重复记账。对特殊的收费项目,使用前向家长说明。每天发放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每天告知家长预缴款所剩的余额,以便家长有足够时间准备所需的费用。在各病区要张贴由物价局所审核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护士在给患儿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5]。因此,儿科护士必须严密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2012年下半年的95%提高到2013年上半年的,不良事件从4起降到2起。
参考文献
[1] 张燕.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2
[2] 熊晓关.新形势下护理管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6(19):2
[3] 解颍.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364
[4] 王虎娥.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5] 马珍娟,马月萍.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306-307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 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 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 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 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 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加强 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剑源. 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 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4):123-124.
[3] 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 5(6):173-174.
[4] 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4):914-915.
[5] 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273-27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20-02【关键词】:神经内科;跌倒;坠床;高危因素;预防 神经内科收住的患者大部分是脑卒中,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帕金森综合征,肌无力等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坠床跌倒的高危患者,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关注的主要对象,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是第二层次的需要[1]。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要,但对神经内科的这些患者是尤为重要。跌倒是指身体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2]。防范住院患者的跌倒与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4]。本文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与坠床的高危因素及预防作综述。 1 跌倒与坠床的原因 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5]。 跌倒与坠床的相关因素 年龄及性别 神经内科住着大部分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对象也是高龄人较多,老年人骨骼肌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而神经内科的患者伴有肢体部分瘫痪,躯体移动障碍,更加易引起跌倒。有资料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跌倒,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尝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骨质疏松着跌倒前如果有病理性骨折,跌倒后造成的后果更严重[6]。 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内科患者因脑供血不足,长期卧床,使用扩血管药物,降压药等,这些患者跌倒常发生在清晨起床,夜间入侧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跌倒。 疾病因素 感官系统 老年人因视力减退,白内障,脑足中引起的复视等易发生跌倒与坠床。 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伴意识不清患者的躁动,易发生跌倒与坠床。 神经系统 可能是患者本身植物神经不稳定,在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体位骤然转变,排尿屏气时易发生,也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使心排血量骤降,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跌倒 [7]。 骨骼及肌肉 肌无力,偏瘫,长期卧床者肌肉萎缩,严重关节炎,帕金森等使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踝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动作缓慢,行走是拖拉,容易发生跌倒。 药物因素 应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利尿脱水药,也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老年人的跌倒与这些因素是息息相关。 缺乏照顾 有许多患者因家属家务繁忙,又因经济条件差,不请保姆让患者一个人在医院住院,患者性格内向或固执,夜间入侧或起床活动不愿叫身边的人或护士帮忙,或因保姆不负责,对患者照顾不周,是临床发生跌倒坠床频率相对较高的事件。 环境因素 包括光线,地面的潮湿和光滑程度,走廊及厕所的扶手是否可靠牢固。 其他因素 值班护士的巡视力度,患者的鞋子或拖鞋是否防滑,衣服裤子大小是否合适,行动不便的患者有无使用辅助用具或有无陪人相随,这些也是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2.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 规章制度 跌倒与坠床的高危评估制度 护士采集病史要正确全面,对新入院时,转科时,病情发生变化时,特殊用药/治疗后等患者进行跌倒与坠床的高危因素评估。 交接班制度 评估结果为高危跌倒与坠床的患者,在床头做好醒目的标志,并与接班着做好床头的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要每周进行在评估一次。并要加强相关安全的宣教。 . 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 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最重要的人员[8]。因此,护士长要对全科的护士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学习相关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是我们每位护士能够懂法,知法,依法行护;针对患者跌倒或坠床的案例进行原因的分析,强调发生事故的责任人是护士,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公共设施合理布局及管理 病区的布局要合理,设施安全良好,走廊,厕所,浴室有护栏,地面铺防滑的地板或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灯光明亮,有水的地方要放“小心滑倒”的警示标志,病区及过道无杂务,保持整洁通畅。 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宣教工作 向患者或家属宣教安全的防范教育,告知跌倒或坠床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让患者或家属在知情书上签名,以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着装 穿合适的衣服,裤子,大小合适的鞋子,尽量不穿拖鞋。 活动 文献报道跌倒最易发生在卧室床旁或厕所,由于起床时发生一过眩晕或事物不清,站力不稳而跌倒,如厕时因地面湿滑而跌倒[9]。因此,告知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应遵循坐起30S,站力30S,再行走的三步曲;下床前先坐于床缘,自觉不明显不适后再下床活动,如在行走时出现头晕,因立即原地坐或靠墙或蹲下,患者行动不便并且床离厕所较远的,尽量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避免跌倒。 其他 高危跌倒与坠床的患者需要家属24小时陪护,并在墙壁身张贴预防跌倒与坠床的注意事项告知书,将患者常用的物品如眼镜,水杯,报纸,呼叫器等放在患者易取之处。 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者应将护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安全管理的理念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培养护士安全护理的态度和行为,并付诸于每天的工作实践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10]。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增加护士人数,以保证护理质量。 3. 小结 神经内科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安全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跌倒与坠床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跌倒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成本,还是患者在身体心理上产生伤害。因此,应不断研究和探讨跌倒与坠床的有效预防措施,给患者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参考文献 [1]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FaderG,Cryer,Donovan S,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people ov3er 65[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0,321:1007-1011. [3]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593):1-3. [4]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58. [5]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 [6] Miller KE,Zylstra RG,Standridge geriatric patient:asyste matic approach to maintaining health[J].Am Fam Physician,2000,61:1089. [7] Lipsitz PV,Killey MM,et al,Causes and correlates of recurrent falls in ambulatory frail elderly[J].H Gerontol,1991,46:114-122. [8] 周文琴.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与护理预案及其实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2):53-54. [9] 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3. [10] 王秀芳,黄炯.护理安全文化在预防护理差错中的探索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7,6(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