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手足口病的小论文

手足口病的小论文

发布时间:

手足口病的小论文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一)前置部分 ①文题;②作者;③摘要(概述性摘要,100字左右);④关键词;⑤英文摘要。(二)正文部分 1.前言(<300字) (1)病例选择的依据 叙述所选病例是否为少见特殊的病例,其特殊性在何处。 (2)个案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2.病例介绍或临床资料(<500字) 病例重点介绍与护理有关的内容,不要过多介绍医生的诊断治疗措施。病例简介包括:①患者一般情况;②病史;③医护过程及效果;④转归等。 3.护理(2000字左右) 此部分是个案护理写作的重点内容,应按护理类别详细介绍护理方法、护理措施及具体作法,特别是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的一些创新尝试和独特作法,要详细具体介绍,以体现文章的特色。护理类别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治疗护理 ①医嘱护理(执行医嘱):如用药护理、输液护理、给氧护理、导管护理等;②对症护理:如高热护理、疼痛护理、咳嗽护理、腹泻护理等。 (2)观察护理 ①病情观察与处理;②重症监护与抢救;③功能监护与指导;④伤口观察与护理;⑤并发症观察与护理;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 (3)生活护理 ①饮食护理;②排泄护理;③皮肤护理等。 (4)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等。 (5)消毒隔离 ①随时消毒,终末消毒;②传染病隔离,保护性隔离。 (6)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倾听解释、支持鼓励、保证指导)。 (7)健康教育 ①入院教育;②住院教育;③出院教育。 4.出院指导或家庭康复指导 此部分可并入“护理”项目中写作,也可不写此项内容。 5.讨论、体会或小结(<300字) (1)特殊病例的护理特点,与常规护理的不同之处。 (2)主要的护理问题,护理配合治疗的重点。 (3)重要的或关键的护理措施,独特护理的创新尝试、新见解、新作法。 (4)护理效果评价,可对比护理结果与预期护理目标进行评价,也可用患者的反映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5)护理体会,认真总结护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以及能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启迪。 (6)概述性总结,对主要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高度概括地作出总结(小结)。 (三)后置部分参考文献。 三、写作要求 1.特殊病个案护理报告的病例选择,最主要的原则是病例少见特殊,具有新、稀、奇、特等特点。 (1)复杂病例的护理临床少见,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大,但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成为成功治愈的案例。如“1例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1例髋关节离断术后切口及半骨盆严重感染患者的护理”等。 (2)危重病例的监护 如“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3)罕见病例的护理。 (4)常见病不常见表现病例的护理。 (5)药物少见不良反应病例的护理。 (6)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新措施病例的护理。 (7)误诊误治病例的护理。 (8)首发病例的护理 首次发现的病例,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没有现成的常规护理措施,故探讨其护理方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如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发生的世界首例SARS患者(我国简称“非典”)的护理,2003年发生的首例禽流感患者的护理,2009年发生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2008年我国安徽阜阳市发生的首例手足口病者的护理等。 2.亲护病例 个案护理报告的病例应来自护士自己亲自参与护理的病例。由于亲自护理,亲自记录护理病历,对病例十分熟悉,写作才会得心应手。 3.资料完整 选择的病例不仅要有特色,而且要求护理资料记录完整。从入院评估到每日评估,以及每天的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均有完整记录。因为写作不仅需要使用医生记录的诊疗资料,更需要使用护士记录的护理资料。 4.格式熟悉 要熟悉个案写作的格式与要求,阅读权威杂志的个案报告,可作为自己模仿写作的范文。 5.彰显独特 个案护理报告应该用“怎么做”的语气介绍自己独特的作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常规护理方法的介绍。因为病例特殊,所以需用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仅用常规护理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对特殊病例的独特护理,是一种创新尝试,介绍独特的新护理方法,可以彰显文章的特色。 6.评价效果 可将护理结果与预期护理目标进行对比,以评价护理效果;也可用患者的反应来评价护理的效果,为此需加强护患双方的互动交流与沟通。 7.认真修改 “文不厌改”,“玉越琢越美,文章越改越精”。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为了提高论文的质量,不仅要自行反复修改,也应虚心请教专家指导后认真修改,以求不断完善。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小儿手足口病的论文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表现: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药物治疗: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提示: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消毒隔离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饮食营养1、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2、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3、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口腔护理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2、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皮疹护理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碘伏。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1、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2、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3、体温在℃~℃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什么情况必须急诊看医生?●宝宝体温超过℃,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精神萎靡或出现不寻常的嗜睡;●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呕吐增多,甚至持续呕吐或呈现喷射样呕吐;●肌肉抽搐痉挛或颈部及肢体僵硬、意识模糊或昏迷;这时必须要马上就医! 如果已经确诊手足口病在家护理治疗,发现上述情况,也应立即到医院复诊。如何预防目前该病尚没有疫苗。对本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就地隔离避免接触。发现有手足口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它儿童。●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养成卫生习惯。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强化环境卫生。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平常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平时屋内用薰醋的方法消毒。试试用“莫匹罗星软膏”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行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出现手心、足心、臀部以及口腔的疱疹、丘疹并伴或不伴有有发热,大多数有发热,轻症一周左右自愈重症可危及生命,重症多有其他系统的病变,如脑炎、心肌炎、肺炎。。。。孩子易惊动、高热、心率快、呼吸快。。。你一定要到医院看看。如果病情可以,可喝一点流质的东西,在治疗吗,可别马虎!

现在正值夏秋交替之时,手足口病又到了高发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多了解关于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地预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下面就为各位讲解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的相关知识。

手足口病症状

1、一般症状表现

(1)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急性起病。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部分手足口病的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以自愈,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

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引起的原因

病毒(25%)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免疫力(20%)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口蹄疫病毒(25%)

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严格按照上述的原则操作,我们是可以向手足口病说不的!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手足口病论文小结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你是需要平常的病例书写吗?入院记录姓名:李俊, 住址:住上海市**路1220号性别:男, 病史叙述者:儿母吕一敏,工年龄:9月, 入院时间:1991年12月6日晨9时籍贯: 上海籍, 病史记录时间9时40民族:汉族主诉:患儿因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天由急诊入院。。 现病史: 患儿于2009年12月1日起,在受凉后流清涕、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天后咳嗽加剧,有痰,不易咯出。第4天开始发热,~℃(肛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嗽浆。12月3日因症状加重赴地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粉剂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12月5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便干,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汗、咯血和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无呕吐、腹泻和抽搐。 出生史及生长发育史:一胎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生后apgar评分10分,混合喂养,以牛奶、奶粉为主,5个月始为蒸蛋、饼干等。6个月起间断服过钙粉,未加鱼肝油。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笑认妈,7个月能扶坐,并萌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 既往史:6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一次,平时睡眠易惊醒,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已接种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否认“结核“病史家族史及遗传病史:父母体健,祖母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 体温39℃(R),脉搏140/min,呼吸38/min ,体重8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轻度方颅,前囟×平。枕部环形脱发,面容对称,无浮肿。双外耳道无溢脓、溢液。轻度鼻扇,口唇哭闹时发绀,咽部充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呈圆桶状,对称,轻度三凹征,轻度郝民沟及肋缘外翻,无明显串珠。两肺呼吸动度稍受限,呼吸深快,两肺语颤略增强,双肺中下部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前区不隆起,心界不扩大,心率140/min,节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P2>A2。腹平软,无包块,全腹无压痛,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质软,脾脏下缘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质软。肠鸣不亢进。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肢端尚暖,两膝反射引出,巴彬斯奇征阴性。辅助资料:血象: Hb110g/L,×1012/L,×109/L,N70%,L30%, 粪,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两肺中下部斑点状模糊阴影,右肺为著。 初步诊断 1.支气管肺炎, 2.佝偻病,活动期 医师签名: ××这是我看了别人的资料后修改的,目前我们的病例书写基本事按此格式进行哦

你可以多看医学儿科的优秀论文范例,在·创新医学网·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另外也有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专家视频讲座,可以学习一下【摘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播流行;防控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1 疾病的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期间会在孩子的手掌、指端、足底和足趾及足趾外侧、臀部、下肢等部位,出现直径2~10 mm的皮疹或玫瑰色斑疹,中央有清澈透明的小水疱,成离心性分布。另外,在口腔黏膜会出现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前期多为上感症状,孩子经常会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疾病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污染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小儿手足口病论文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控制指南2017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这个问题是需要宝妈宝爸平时要注意观察,小儿手足口是一般都有2~8天的潜伏期,而且潜伏期期间也会传染的哦,手足病初期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如咳嗽、呕吐、恶心、发烧等,且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前一段时间朋友家的小孩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当时朋友很紧张,孩子脸上长了好多疹子,我也超级紧张,因为我们家宝宝之前和他家孩子一起玩过,以防万一看了很多资料,现在也算是了解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5岁以下年龄段)。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几个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如果感染EV71病毒,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部分的这个病不严重。约80%是较轻的,不需要住院,适合在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伴随着发热或者不发热的情况,通常都能在一周内会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更加严重的导致死亡,但这个比率占的比较少。

【有没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还没有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了解相关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应该问题不大。关于手足口病吃什么药?专家是说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和食疗比较好。

【手足口会有哪些并发症?】

较为严重的宝宝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一般是这种情况是在宝宝发热不退,持续发热引发的。

【手足口病会留疤吗?】

普通的只有皮疹的话是不会留疤的。

【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其实每个季节都会发生,手足口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开始爆发,流行大多为季节夏季、秋季。

【手足口病有什么特点?】

有四个特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答:宝宝可能会吃到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者被其他患者感染。只要避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就可以了。

【手足口病会得两次吗?】

感染同种型号的病毒可以终生免疫。如果妈妈之前得过手足口病的话,那有喝母乳的宝宝,有着母乳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和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绿豆大小水泡、半球状,泡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手足口病的疱疹是不痒的',而疹子是会痒的。

【哪些是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

5岁以下(含5岁)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二,手足口病潜伏期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8天,前期症状通常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而且手足口病在潜伏期也会传染,需要注意哦!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高发期,生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的宝宝为主要的传染源。

1.疱疹液:手足口病的疱疹液在破溃时会溢出大量病毒,所以在接触得了手足口病宝宝时,需要注意。

2.空中飞沫: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手足口病毒也会通过空气来传播。

3.粪便:在病后数周内,在宝宝排出的粪便中仍有病毒存在。

4.交叉感染:在流行期间,在人群密集地,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容易受到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5.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6.物品: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7.不合格医院器械: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三,小儿手足口病症状

为了让宝妈们在宝宝患手足口病时能够应对自如,让宝妈更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护理,宝妈们快来参考吧!万一宝宝不小心患手足口病,新手妈妈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了解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能帮助妈妈们尽早做好防治与护理工作。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发热: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总结: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看了手足口病症状,妈妈们就能更好的了解手足口病的各种症状,为宝宝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岁以下的宝宝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注意宝宝卫生健康和环境卫生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小儿论文手足口病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控制指南2017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这个问题是需要宝妈宝爸平时要注意观察,小儿手足口是一般都有2~8天的潜伏期,而且潜伏期期间也会传染的哦,手足病初期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如咳嗽、呕吐、恶心、发烧等,且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前一段时间朋友家的小孩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当时朋友很紧张,孩子脸上长了好多疹子,我也超级紧张,因为我们家宝宝之前和他家孩子一起玩过,以防万一看了很多资料,现在也算是了解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5岁以下年龄段)。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几个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如果感染EV71病毒,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部分的这个病不严重。约80%是较轻的,不需要住院,适合在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伴随着发热或者不发热的情况,通常都能在一周内会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更加严重的导致死亡,但这个比率占的比较少。

【有没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还没有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了解相关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应该问题不大。关于手足口病吃什么药?专家是说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和食疗比较好。

【手足口会有哪些并发症?】

较为严重的宝宝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一般是这种情况是在宝宝发热不退,持续发热引发的。

【手足口病会留疤吗?】

普通的只有皮疹的话是不会留疤的。

【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其实每个季节都会发生,手足口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开始爆发,流行大多为季节夏季、秋季。

【手足口病有什么特点?】

有四个特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答:宝宝可能会吃到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者被其他患者感染。只要避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就可以了。

【手足口病会得两次吗?】

感染同种型号的病毒可以终生免疫。如果妈妈之前得过手足口病的话,那有喝母乳的宝宝,有着母乳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和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绿豆大小水泡、半球状,泡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手足口病的疱疹是不痒的',而疹子是会痒的。

【哪些是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

5岁以下(含5岁)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二,手足口病潜伏期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8天,前期症状通常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而且手足口病在潜伏期也会传染,需要注意哦!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高发期,生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的宝宝为主要的传染源。

1.疱疹液:手足口病的疱疹液在破溃时会溢出大量病毒,所以在接触得了手足口病宝宝时,需要注意。

2.空中飞沫: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手足口病毒也会通过空气来传播。

3.粪便:在病后数周内,在宝宝排出的粪便中仍有病毒存在。

4.交叉感染:在流行期间,在人群密集地,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容易受到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5.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6.物品: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7.不合格医院器械: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三,小儿手足口病症状

为了让宝妈们在宝宝患手足口病时能够应对自如,让宝妈更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护理,宝妈们快来参考吧!万一宝宝不小心患手足口病,新手妈妈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了解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能帮助妈妈们尽早做好防治与护理工作。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发热: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总结: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看了手足口病症状,妈妈们就能更好的了解手足口病的各种症状,为宝宝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现在正值夏秋交替之时,手足口病又到了高发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多了解关于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地预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下面就为各位讲解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的相关知识。

手足口病症状

1、一般症状表现

(1)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急性起病。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部分手足口病的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以自愈,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

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引起的原因

病毒(25%)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免疫力(20%)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口蹄疫病毒(25%)

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严格按照上述的原则操作,我们是可以向手足口病说不的!

  • 索引序列
  • 手足口病的小论文
  • 小儿手足口病的论文
  • 手足口病论文小结
  • 小儿手足口病论文
  • 小儿论文手足口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