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进展杂志编委会

药学进展杂志编委会

发布时间:

药学进展杂志编委会

龚兆龙:男,1964年出生,美国国籍,博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6年获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8年在NIH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任美国FDA新药审评员。2008年回国后先后担任昭衍新药研究中心首席技术官,莱博药业CEO和百济神州新药开发和药政事务副总裁。现任思路迪医药董事长兼CEO、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药杂志编委,药学进展杂志编委,AAALAC理事会成员,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委员,舒泰神独立董事。

《抗感染药学》是二类期刊,是省级期刊。

《抗感染药学》创刊于1997年,是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

据2019年第12期期刊内页显示,《抗感染药学》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88人;编辑部有编辑3人。

据2020年3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抗感染药学》共出版文献量5441篇、总下载次数376379次、总被引次数1008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20年3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抗感染药学》共载文4169篇、被引量9189次、下载量35192次,基金论文量为325篇,2017年影响因子为。

《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国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抗感染药学

曹于平:男,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住权,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曹于平先生于1985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1985年7月至1988年9月,任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人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神经药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8年10月,任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教师;1998年10月至2014年4月,任南京泽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月起,担任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4年4月起,任镇江德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8年6月起,担任高研(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2018年6月起,担任安徽海辰药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现兼任江苏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药学进展》杂志编委、栖霞区慈善协会副会长。

药学进展杂志青年编委

龚兆龙:男,1964年出生,美国国籍,博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6年获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8年在NIH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任美国FDA新药审评员。2008年回国后先后担任昭衍新药研究中心首席技术官,莱博药业CEO和百济神州新药开发和药政事务副总裁。现任思路迪医药董事长兼CEO、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药杂志编委,药学进展杂志编委,AAALAC理事会成员,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委员,舒泰神独立董事。

吴伟,男,1971年1月生,药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毕业于该院并获医学(药剂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并获理学(药剂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药剂科,2000年10月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工作,2007-2012年曾任副院长。现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专家、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生物颗粒学会委员、上海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常务委员、中药制剂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中药药剂学学会常务理事;AAPS PharmSciTech、Arch Pharm Res、J Chin Pharm Sci、Asian J Pharm Sci、Nanomed Nanobiol、《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南药学》、《药学进展》、《世界临床药物》、《药学研究》编委、J Bas Clin Pharm(Associate Editor)。现主讲本科生《药剂学II》、开设并主讲研究生课程《药学实验设计优化法》、《药剂学交叉学科前沿问题追踪》,辅讲《高等药剂学选论》、《药物靶向传释系统》。研究方向为缓控释给药系统、微粒和纳米给药系统、制剂新技术与制剂过程研究。已培养博士生19名,硕士生25名,在读博士生5名,硕士生6名。已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8项,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与Roche、Novo Nordisk、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国际合作研究项目5项。2002年入选复旦大学“世纪之星”培养计划,2003年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计划 。

中医药学会杂志编委会

韩学杰,女,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城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务)。从事中医临床20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自96年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沈绍功教授,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专业研究生,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为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2007年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聘为知名专家。

王亚利,男, 中共党员。 1986 年考取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 2002 年考取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5 年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2 年、 1993 年先后任河北中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主任。 1996 年、 2001 年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2006 年任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 2010 年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2011年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任河北省中医院院长。兼任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华中医药学刊》等 4 家杂志社编委会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2013年9月12日鉴于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河北省中医院划归河北中医学院,王亚利同志不再担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院长,河北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职务 。

天津药学杂志编委会

天津医科大学总的来说不差哦好歹也是211在天津名声很好的到时我就不清楚了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医院药事管理与中药临床药学:从事医院药事管理多年,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医院中药管理学》,主持开展了“医院中药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出版相关专著2部,该成果被评为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方面与曾聪彦主任中药师合作,带领团队申报开展“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防治措施规范化研究”的科研课题,发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该成果被评为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发起并组织承办了“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学术研讨会暨中药安全性问题研修班”, 率先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大部分是临床使用不当造成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支持。在中药处方点评方面,作为广东省药学会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起草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的起草工作,率先提出了“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并先后在深圳、广州、南京、天津、合肥等地为中药人员做了多场学术报告。较早关注中药安全性与合理使用,曾就“中药(或中成药)安全性及合理使用”为题在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学习班及科普论坛上作过30多场讲座或报告,深受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普通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全国第五次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暨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 “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十分重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早在2008年就在《中国药房》杂志上发表“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2009年又在《中国中医药报》(6月3日3版)上撰文“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亟待加强”,呼吁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并提出了“发挥中医药特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医院中药师应转变观念,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药疗服务;积极探索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模式;加大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包括中医药院校要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和参考目前西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模式把一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的三甲中医院设为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议。该文被2009年11月18日在广西梧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先后在中山、广州、重庆(《中国药房》编委会)、天津、北京(第五届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等地宣讲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北京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教授合作共同发起并担任主编、邀请全国16家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共同参与编写、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了我国首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作为项目负责人发起并承办了“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药临床药学研修班”,牵头组织参会代表向全国的医疗机构、医药高校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发出“关于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的倡议”,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 药物研究与开发:在故乡湖北蕲春工作期间,对李时珍故乡的地产、特产药材进行了深入研究,主编出版《蕲州药志》、《艾叶》等专著,特别是对家乡的特产药材艾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论证了蕲艾的优质性与道地性,围绕艾叶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主编出版艾叶专著2部 ,指导国内10多家艾叶生产企业开展艾叶系列产品研发工作,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推动艾叶研发及推广艾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中期来到广东后,梅教授把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开发工作列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向,带领他的技术团队以中药药理实验室为研究平台,以“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与开发”为研究方向先后带教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10届研究生戴卫波获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11届研究生范文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出版100多万字的《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专著,获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13届研究生李红念在读期间发表论文18篇,第1作者7篇(其中3篇为核心期刊),参编专著7部(均为编委),获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和2013届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近年来分别开展了广东土牛膝、三角草、广昆布、三丫苦、蛇鳞草、布渣叶、蛇泡簕等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在此基础上主编出版《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专著,并获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其中广东地产药材研究项目“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昆藻调脂制剂治疗脂肪肝的机理与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方土牛膝制剂治疗咽喉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药学史及本草研究:早期在故乡工作期间主要开展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研究,发表论文10多篇,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湖北蕲春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协助黄石著名的中药专家邓来送老师创办了《时珍国药研究》杂志。率先组织全国各地的的专家开展对《本草纲目》的补正研究,并主编出版了《本草纲目补正》一书。2012年应日本药学史学会会长津谷喜一郎教授的邀请,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时在日本东京大学举办的“日本药史学会柴田论坛”作“60年来纪念李时珍活动大事记”的学术报告。1993年南下广东后,积极开展对岭南医药学家葛洪的研究,发起并承办了“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中国药学会主办)”,发起成立了“葛洪(惠州)研究会”,担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并组织研究会的副主任委员郝近大、冉懋雄、胡晓峰等一起编译出版了《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一书。目前,正领导课题组开展广东省科技厅资助的中医专项研究项目“葛洪《肘后备急方》研究”课题。为积极推动广东的医药历史研究,发起成立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委职务。著作主编出版的专著有:《中成药的引申应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蕲州药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本草纲目补正》(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医院中药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现代中药药理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艾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中成药临床新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现代中成药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药海撷菁——梅全喜主任中药师从药二十年学术论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现代医院中药管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老药新用途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简明实用中药药理手册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鼻咽癌的最新研究与对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应对》(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现代医院药事管理论文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药熏蒸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艾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中药临床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2004年版、2007年版、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同步习题精选》(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集,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20部达1000多万字,参编并担任副主编、编委的专著有12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50多篇,科普文章80多篇。

学院设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药学、临床药学、制剂工程、基础化学等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中药分析实验室200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药理学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已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五个硕士点。学院有药学、药物制剂两个本科专业。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本科生实习单位的有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以及该校所属的天津医大总医院、天津医大第二医院、天津医大肿瘤医院等。学院有教授10名(其中兼聘教授4名),副教授17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4名。2004年受聘为天津市特聘教授1名。兼任的重要学术职务有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数学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会常委、天津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临床药理学会委员、全国药物代谢学会委员、全国药理教学与科普学会委员等。姓 名: 胡人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0-0 工作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所在院系: 药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100706药理学 研究领域: 肿瘤药理学、毒理学的实验研究及新药开发工作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胡人杰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士学位。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药理一室教授,肿瘤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天津市药理学会理事、秘书长;天津市药品评审专家;《肿瘤防治杂志》编委。专业领域: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毒理学的实验研究及新药开发工作。每年向国内的制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高新药研发的技术服务,完成相应的临床前的研究工作和探索性工作。姓 名: 王平保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0-0 工作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所在院系: 药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100703生药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王平保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61年生。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编委。专业领域: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姓 名: 张铁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0-0 工作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所在院系: 药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100703生药学 研究领域: 中药新药研究与中药资源研究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张铁军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专业,获理学士学位。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研究部主任。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药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植物学会秘书长;天津市中药现代化专家组专家;天津市新药审评专家;《医药科技与信息》特约编委,《中草药》、《中国药学年鉴》编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天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药学院联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授衔专家。专业领域: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与中药资源研究。

社会兼职如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江苏省药品保健食品制剂审评专家、江苏省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九三学社医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和中南药学杂志编委。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主讲教师和教学负责人,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者,荣获部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奖15项。编写教材与专著16本(其中主编2本,副主编5本)。

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会

吴季俭 男,1934年7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浦江。由数学教师改行,于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药系。现为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临床药学研究室负责人,教授,主任药师。并任《儿科药学杂志》常务主编、《实用药学》杂志副总编及多家杂志编委。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医院儿科药学工作者联络=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重庆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先后被评为市、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1997年受到中国药学会的表彰。长期从事医院药学以及科研与教学工作。对临床药学特别是儿科药学、医院制剂等有较高专业水平与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儿科药学领域中活跃的核心人物之一。主编或出编出版著作有《临床用药》、《料用和科药物手册》、《临床药学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医院药房工作手册》、《实用药剂工作手册》等9本。发表主要论文40余篇。其中“关于碳酸氢钠注射液质量研究”获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乙酰螺旋霉素包衣片溶出度考察”、“皮炎乳膏治疗毒隐翅虫皮炎86例临床观察”、“常用助消化药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多塞平透皮剂的初步体外透皮试验”等分别被评为全国、省、市级优秀论文,或为国外文献摘载。此外还发表译文或文摘50余篇,发表科普作品数址篇。曾研究医院制剂“小儿退热灵”、“皮炎乳膏”、“肌肉铁注射液”等40余种,承担各级课题10多项。1997年起承担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我国儿科药学的近年进展与儿科用药特点”研究。其传统已收入《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中国药学人物辞典》、《现代名医大典》、《中国药学家辞典》、《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等数十种辞书中。

李廷玉,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院长。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留校,199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4月-2003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生理系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重庆分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和儿童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儿科药学杂志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重庆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香港大学博士论文海外答辩和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6项,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卫生部优秀青年人才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重庆市科委基金资助课题、重庆市卫生局基金资助课题和重庆市教委基金资助课题10余项,国际营养研究基金3项,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儿童环境健康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与美国辛辛拉提医学院儿童医学中心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发表及撰写文章90余篇,其中SCI9篇。获省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获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余瑜,男,1960年出生,重庆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院党总支委员。重庆市首批药物化学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医科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系重庆药学会理事,药物化学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及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委会委员,重庆药品监督局药品评审专家,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职评会化学学科组成员,重庆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从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5名。正在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9名。

  • 索引序列
  • 药学进展杂志编委会
  • 药学进展杂志青年编委
  • 中医药学会杂志编委会
  • 天津药学杂志编委会
  • 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