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新冠解剖报告法医学杂志

新冠解剖报告法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新冠解剖报告法医学杂志

大概是从2020的新年开始,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新冠肺炎的存在了,大家都说这病毒是从武汉传播过来呢,是因为有人吃了野生动物“蝙蝠”,可能是由于野生的蝙蝠体内不干净,带有病毒吧!人们都还说这种病早在2019的月底就已经开始隐藏了,只是我们发现得有点晚而已,从新冠肺炎发生到现在为止,已经有数不清的人为此丧命,从一开始,专家们并不知道存在新冠肺炎这种病,被传染的人会开始很用力的咳嗽,像患了重感冒一样,通过人体解剖,也才知道这种新型病的存在。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刘良,刘良1961年出生,性别男,汉族,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法医师, 法医病理学和法医毒理学专家。曾经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和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主任,他就是那个中国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的主刀医生,就是他亲自解剖,我们才知道了这种病叫新冠肺炎。

他从事法医专业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的经验丰富,知识丰富,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公布,引发各大人民的广泛关注,原来这份报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刘良教授亲自带队完成解剖手术并观察到最后研究的成果,通过研究知道这种新型的病,报道上说,在17年前,他还曾对SARS逝者做过遗体解剖,这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教授了。

这真的是一份很艰难的工作,而且我们都知道,解剖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刘教授说再困难的事也总得有人去做,这次新冠肺炎的解剖,他走在前面,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难,解剖过程会如此艰辛,可是他还是主动请求完成这个任务,经过自己团队的多天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尸解是了解病毒最快的手段,可是得经过家人的同意,他看着病毒人数越来越多,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努力说服家长,早日搞懂病毒的来源,这样才好研究出治疗方法,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位负责任、有爱心的老博士。

2003年非典时期,刘良和团队一起进行了一例疑似非典患者的遗体解剖。2020年也不是刘良第一次解剖,但心境还是不一样的,压力也挺大的,作为一名医生不管是法医还是普通的临床医生,在手术时,压力都是很大的,还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这远比想象中的要困难很多,常常与逝者打交道、为逝者发声的他,有这样一个迫切的愿望:不再有人因新冠肺炎离开。

感谢这位伟大的教授,因为有了他的付出,后续的研究工作才能继续发展,我们都不希望有人再因为新冠肺炎失去生命,刘教授也不希望看到还有这样的情况,致敬每一个为了新冠肺炎在前线奋斗的医学领域者。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就目前现有公布的资料来说,新冠肺炎是有痰的,只是痰多痰少的问题。而目前的医疗环境上看,痰多的容易治愈,而痰少的重症,在救治方面难度较大,具体可以看这个肺炎的具体数据,就可以了解整个新冠的情况。

一、关于新冠肺炎的感染症状表现。

(1)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表现跟感冒差不多,咳嗽、流鼻涕、头痛、咽痛、发热等。这几个症状的引起原因就是肺部感染,那么它的症状就表现在人体:

① 会咳嗽是因为肺部的不舒服,内外压的不平衡,引起了身体的自排反应,应是咳嗽,因为部分病毒感染产生的痰液,会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是肺部疾病最初的排毒反应。

② 流鼻涕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肺部在病毒感染之后,会产生粘液,而这些粘液有部分通过呼吸道外排,症状的表现上就是流鼻涕,而部分人员会因为这种体液感染,就是因为这本身是带病毒的体液。

③ 头痛其实痛的不是头,而是肺部与气管的综合反应,如果有游泳的人会有一种发现,就是呛水之后会出现短暂的头痛,而按人体的机能来说,新型肺炎的内部是有粘液的,这部分在某些人的自我身体修复的情况下,会出现气管排出但又回流的情况,就会引起头痛,而这种头痛不是瞬间发生的,所以大家会认为这是持续的症状,其实身体机能上跟呛水差不多。

④ 咽痛的症状来自扁桃体发炎。扁桃体是淋巴体,身体发生病变之后,淋巴细胞就会开始对病毒细肥进行吞噬,这部分吞噬在平时的小病小痛,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而较大的病变的时候,它就会产生症状,原理就是淋巴细胞跟病毒打架,而病毒越来越多,淋巴细胞急需支援,它就会给身体的其它部分发送信号,所以就会咽痛,而有些人还会双腋下疼痛,同样是淋巴细胞在打仗。

⑤ 发热就是发烧,在我们的淋巴细胞都干不过病毒的情况下,我们的白细胞就会开始支援,而白细胞的增多,就会发热,病毒在高温下的活性更弱,也就出现了一个梗“病毒在40度以上活不长,但人类在40度以上也活不长”。

(2)肠道及神经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的身上。具体原理为:

①肠道感染。婴幼儿的身体机能还没有成人那么完善,对于病毒,在婴幼儿的排毒表现,大部分都以拉肚子的形式,所以新冠肺炎在婴幼儿身上就会出现腹泻、拉稀的情况,这种排出来的粪便,也是带病毒的,所以如果不加防护去照顾一个婴幼儿,被感染的机率会更高。

② 神经系统感染在目前的数据中并不多,所以对它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二、关于新冠肺炎的痰。

新冠肺炎逝者解剖工作的主持者刘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解剖中发现死者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而这种分泌物就是痰。

相信看过刘良的发布会的人,都知道刘良所强调的,就是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肺部,含有大部分的黏液,而这些黏液无法排出,就会导至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的就会导致死亡,而这些是在解剖报告出来之前,是被忽略了的。

部分痰多的患者,会通过自己的身体机能,把黏液以痰的方式排出,在药物双重作用下,对非冠病毒进行了系统化的排毒,而这些排出来的黏液,是最具传染性的,但是只要排出了,对患者本身的痊愈,就是一个好的表现。

而痰少的患者并不是因为没痰,而是黏液存在于肺部出不来。它出不来就会产生重症症状,而这时候如果不能有效的清痰、排黏液,他的抢救就更为困难,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医护手段,在清痰方面的难度是最大的,这就是部分患者没撑过去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在刘良教授的解剖工作已经指出了这个缘由之后,我们的新冠患治愈的人数就越来越多,重症出院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相信不久的将来,疫情就会结束。

刊名 级别 刊期 发表周期《医学信息上》 国家级 旬刊 3个月左右《医学信息下》 国家级 旬刊 2个月左右《中国社区医师》 国家级 旬刊 3-4个月《按摩与康复医学》 国家级 旬刊 1-2个月《内蒙古中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健康必读》 省级 月刊 20之前当月《中外健康文摘》 国家级 旬刊 2-3个月《临床合理用药》 省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外妇儿健康》 省级 月刊 2-3个月《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省级 月刊 2-3个月《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中国医药指南》* 国家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国卫生产业》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健康研究》 省级 双月刊 2-3个月《医药前沿》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检验医学与临床》 省级 半月刊《中国伤残医学》* 国家级 双月刊 2-3月《亚太传统医药》 国家级(不收护理) 月刊 4个月《上海医药》* 省级 月刊 3-4个月《北方药学》 省级 月刊 《哈尔滨医药》 省级 月刊 5-6个月《中国医学工程》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

这个举措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从而研发更多抵抗病毒的药品和防护手段,可以让更多人的生命受到保障

法医学杂志新冠解剖

男俯女仰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言:溺水而亡的人,男性会面朝下,而女性则是面朝上。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而是有人做过细致的分析的。而且从古到今,各种解释的版本非常多。

比如:在中国古代著名法医宋慈有,他也被认为是法医的鼻祖,他有一本著名的《洗冤集录》,在这本书中的《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记载着许多关于溺亡的鉴别方式,其中就记载这这样的一段话:

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

这句话讲的就是溺水而亡的人的姿势,男性是面朝下,女性是面朝上。

宋慈的这个论述大概是他在多年的法医生涯中总结下来的经验,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除了宋慈,现代医学也有相关的阐述,主要是集中在人体结构上。尤其是男性与女性的盆骨形状、大小是不同的,导致重心会随着骨盆的形状略有不同。人在直立的时候,骨盆口平面与水平面是呈现一定的角度,这也被称为骨盆倾斜度。

而女性的骨盆倾斜度比男性的骨盆倾斜角度会更大一些,这使得女性的重心相比男性更偏向后方。不过,如果尸体上挂上了重物,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但关键还是看重心在哪里。

传统的看法基本上都聚焦在人体的身体结构对重心的影响,尤其是探讨男性和女性身体结构不同,导致重心发生了些微的变化。那么这个看法到底对不对呢?

理论 vs 现实

其实传统的看法一点毛病没有,理论看起来很完美。但我们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曾经就有人对浮尸的情况进行统计,我找到了两篇相关的论文都有相关数据的呈现。首先,第一篇是《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统计了751具浮尸,其中有男性,也女性,并统计了这些尸体有多少是面朝上,有多少是面朝下的。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男性浮尸面朝下的有411,占比;面朝上的有104,占比。

女性浮尸面朝下的有182,占比;面朝上的有48,占比。

也就是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面朝下的多,而且比例接近于80%,面朝下的比例是20%左右,并没有因为性别不同,而呈现出不同。也就是说,和性别压根没有关系。

除了这篇论文,还有一篇名为《236例水浮尸俯仰机理分析》。

这篇论文章,作者对236具浮尸进行的统计分析,也对男性和女性分别进行了统计。

我们可以把三年的数据进行合并来看,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男性浮尸面朝下的有119,占比;面朝上的有28,占比。

女性浮尸面朝下的有71,占比;面朝上的有18,占比。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并不大,“面朝下”和“面朝上”都是接近于8:2,并没有呈现出性别区别。

因此,目前统计到的数据来看,浮尸的“俯仰姿势”和性别关系不大。两组数据能得到的共性是:“面朝下”的情况与“面朝上”的情况大概是八二开,也就是“面朝下”的情况更为普遍一些。那这背后有什么原理吗?

就有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来自于“太理想化”,有点类似于直接把实验室里解剖的那种尸体扔水里的情况,也就是假设了“不挣扎”。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现实情况,就会发现人在溺水时,由于求生欲以及对死的恐惧,就会不断地剧烈挣扎。

人一旦挣扎,由于人体是有有机的整体,就会带动着整个身体都在动。由于连接整个人体各部位的是颈部、肩关节、髋关节、上下肢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当这些关键部位弯曲时,大多都是像腹部这一侧的,所以人体一旦剧烈的挣扎,肢体都是向着腹部侧弯曲的。因此,人体的重心实际上是要靠向腹部侧的,这就使得人都是俯卧的,也就是面朝下的。

除非是溺水死后,尸体悬浮在水中发生了尸体痉挛,此时的尸体就会呈现角弓反张状,重心就会靠背部这一侧,那尸体最终就会是仰卧,也就是面朝上,只不过尸体痉挛的概率相对较小,所以这种情况就出现的相对较少一些。

因此,这才会出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浮尸大多都是面朝下的。传统的说法其实是少考虑了“人会挣扎”这个要素。

参考文献:

[1]祝家镇,法医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59).

[2]林彬,许操,李旭,236例水浮尸俯仰机理分析[J],广东省公安科技,2012(2):22-23.

[3]李学军,郭向东等,232 例水中尸体检验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5):298-307.

[4]李旭,龚茂华,林彬,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7(32):82-84

这个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溺水而亡面朝下还是面朝上,基本就是看一个人的浮力大小。

法医学简介 (forensic medicine):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法医学作用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又是法学的一个分支。 法医学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学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现代法医学分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法医学的原理和基础:后者则运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关问题。这包括受理杀人、伤害交通事故、亲子鉴定等案件的鉴定,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为制定死亡判定、脏器移植、现代生殖技术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来发现传染病,进行中毒和灾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处理。 由于司法实践给法医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代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就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最新技术手段,原来单一的法医学逐渐形成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这些学科包括:法医伦理学、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物证学、法医血清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法医化学、法医放射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昆虫学、医法学等。 法医学的历史 法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的出现、以及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医学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和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这时不仅法已经出现,而且医学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处理人命案件时,执法人已知征求医生的意见来处理案件。 如中国先秦时期就有了损伤检验,《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在已发掘的秦墓竹简中,亦有他杀、杀婴、自缢、外伤性流产等检验案例的记载。战国末期还有“令史”专门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 欧洲古代法医学的发展却缓慢得多,仅有个别案例的传闻,如公元前100~44年凯撒大帝被杀:身上有23处创伤,检验确定贯穿胸部第一、二肋间的是致命伤。 形成时期约为公元11~19世纪,这时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法制趋向健全,案件的鉴定有专业医生参与,开始有较系统的法医著作出现。 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国南宋理宗淳祜七年(1247)湖南提点刑狱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内容包括:检验总说、疑难杂说、初检、复检、验尸、四时变动、验骨、自缢,溺死、自刑、杀伤、火死、跌死、服毒及其他各种死共53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中世纪的欧洲,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法医学发展较快。1562年法国外科医师帕雷对升汞中毒作了第一例解剖,1575年他在《外科手术学》一书中,阐述了机械性窒息、杀婴、电击死处女鉴定等方法;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德利斯发表《医生关系论》一书,这是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 1642年,德国莱比锡大学首先开设系统的法医学讲座;1782年,柏林创办了第一份法医学杂志,从此法医科学初步形成它自己独立的体系。 发展和成熟时期 工业革命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8世纪以前的法医学主要靠肉眼观察活体、尸体现象,所得到的是直观的、浅显的结论,19世纪后则由于显微镜技术的出现和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法医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深入发展。 这个时期法国著名法医学者奥尔菲拉著有《论毒物》,俄国奈丁应用显微镜研究自缢与勒死的颈部索沟,以判断究系生前抑或死后形成。 1899年,西方近代法医学开始传入中国;1915年北京和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开设法医课;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创立法医教研究。1932年在上海建立法医研究所并出版《法医月刊》。 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法医学的发展,现代分析仪器的运用和新检验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现代法医学体系的形成。 法医学的研究对象 法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活体、尸体)和物。 活体检验包括检查被害人和被告人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内容、有损伤程度、劳动能力的鉴定;有关性犯罪、性功能、妊娠、堕胎的鉴定;个人识别检查、亲子鉴定;诈病、造作病(自残)的检查和诊断;司法精神病检查和诊断、精神状态和责任能力的鉴定;疾患(含外伤和疾病,职业性和公害引起的疾患);年龄鉴定(犯罪年龄的确定);酩酊检查(酒后肇事);毒品注射痕检查(兴奋剂和麻醉剂注射)等。 死体检验是法医学研究的最重要对象,主要检查目的是判明死亡原因、推断死亡时间、确定损伤部位、形状和程度,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以及受伤时间、伤后行为能力、推断致伤凶器、分析作案方式确定死亡性质(自杀、他杀、灾害)、有无中毒和疾病体貌特征检查。 法医学尸体检查包括尸表检查和尸体剖验。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法医解剖:涉及刑事案,必须经过尸体解剖才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需查明死因及性质者;急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因工、农业中毒或烈性传染病死亡,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 剖验要求全面系统,并应留取足够检材作组织切片、毒物分析和细菌学检查。一般应在一定期限内向委托单位发出尸体剖验报告。 物体检验包括人体的一部分(骨片、毛发、组织块、血痕等);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尿、汗液、粪便等及其斑迹);人体表面复制物(指纹、足迹);人体附着物(化妆品、垢、尘土);凶器与衣着;剩余食物饮料、药品、呕吐物、胃内容物等。 涉及人身伤亡的犯罪现场、灾害、事故现场也是法医研究的重要对象。法医鉴定人会同侦查人员及时赶赴命案现场,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检验尸体外表、发现并提取犯罪证据,这称为法医现场勘查。法医研究现场是为了查明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时间,了解死亡过程和致死手段和方法,推断致伤或致死工具,提取法医物证。 对案件具有证明意义的文字、图表资料均称书证。包括病历、诊疗意见书、死杀诊断书、现场勘查笔录、尸体剖验报告物证检验报告书,访问调查材料、法医学鉴定书等。法医鉴定人对书证进行审查,并按司法机关的要求,作出相应的结论,对于书证材料不足的,可要求补充材料。

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春秋时代)到公元10世纪期间(宋朝)法医学的历史 法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的出现、以及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医学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和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这时不仅法已经出现,而且医学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处理人命案件时,执法人已知征求医生的意见来处理案件。 如中国先秦时期就有了损伤检验,《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在已发掘的秦墓竹简中,亦有他杀、杀婴、自缢、外伤性流产等检验案例的记载。战国末期还有“令史”专门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 欧洲古代法医学的发展却缓慢得多,仅有个别案例的传闻,如公元前100~44年凯撒大帝被杀:身上有23处创伤,检验确定贯穿胸部第一、二肋间的是致命伤。 形成时期约为公元11~19世纪,这时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法制趋向健全,案件的鉴定有专业医生参与,开始有较系统的法医著作出现。 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国南宋理宗淳祜七年(1247)湖南提点刑狱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内容包括:检验总说、疑难杂说、初检、复检、验尸、四时变动、验骨、自缢,溺死、自刑、杀伤、火死、跌死、服毒及其他各种死共53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中世纪的欧洲,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法医学发展较快。1562年法国外科医师帕雷对升汞中毒作了第一例解剖,1575年他在《外科手术学》一书中,阐述了机械性窒息、杀婴、电击死处女鉴定等方法;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德利斯发表《医生关系论》一书,这是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 1642年,德国莱比锡大学首先开设系统的法医学讲座;1782年,柏林创办了第一份法医学杂志,从此法医科学初步形成它自己独立的体系。 发展和成熟时期 工业革命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8世纪以前的法医学主要靠肉眼观察活体、尸体现象,所得到的是直观的、浅显的结论,19世纪后则由于显微镜技术的出现和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法医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深入发展。 这个时期法国著名法医学者奥尔菲拉著有《论毒物》,俄国奈丁应用显微镜研究自缢与勒死的颈部索沟,以判断究系生前抑或死后形成。 1899年,西方近代法医学开始传入中国;1915年北京和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开设法医课;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创立法医教研究。1932年在上海建立法医研究所并出版《法医月刊》。 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法医学的发展,现代分析仪器的运用和新检验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现代法医学体系的形成。

中国法医学杂志新冠解剖

刊名 级别 刊期 发表周期《医学信息上》 国家级 旬刊 3个月左右《医学信息下》 国家级 旬刊 2个月左右《中国社区医师》 国家级 旬刊 3-4个月《按摩与康复医学》 国家级 旬刊 1-2个月《内蒙古中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健康必读》 省级 月刊 20之前当月《中外健康文摘》 国家级 旬刊 2-3个月《临床合理用药》 省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外妇儿健康》 省级 月刊 2-3个月《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省级 月刊 2-3个月《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中国医药指南》* 国家级 半月刊 1-2个月《中国卫生产业》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健康研究》 省级 双月刊 2-3个月《医药前沿》 省级 半月刊 2-3个月《检验医学与临床》 省级 半月刊《中国伤残医学》* 国家级 双月刊 2-3月《亚太传统医药》 国家级(不收护理) 月刊 4个月《上海医药》* 省级 月刊 3-4个月《北方药学》 省级 月刊 《哈尔滨医药》 省级 月刊 5-6个月《中国医学工程》 国家级 月刊 1-2个月

《中国法医学杂志》。闵建雄的法医从业心得可以在《中国法医学杂志》找。国家司法鉴定人的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操作规范,利用各种技术或手段,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内,通过公对公调查,公对公取证,进行现场医学勘察、医疗跟踪取证、伤情的活体医学检查观察、尸体解剖、症状分析、测试比对、观察审讯、遗物鉴定、调取监控、特殊查体,进行的一套法律医学鉴定。

医学论文发表的期刊比较好的,北核的都比较好,但是比较难发:牙体牙髓牙周病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华医学遗传学杂航天医学与医学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吉林大学学报环境与职业医学中国法医学杂志解剖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现代免疫学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来源:360医学网。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办学26年来, 为全国培养法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800多名,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公、检、法、司系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经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工作成绩突出,成为各地法医技术骨干力量。在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法医学专业的316人中,有42人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占到。法医学院专业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已经形成以王英元为首席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郭大玮、王玉瑾、高彩荣、贠克明为学科(三级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担任国家“十五”规划和统编教材编委11人次,副主编1人;中国法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毒物与毒品检验委员会委员2人;中华医学会法医学分会常务理事 1,理事1人;中国法医学会理事 1人;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法医病理组副组长 1人;《中国法医学杂志》副主编 1人;《法医学杂志》编委1人。在实验室建设上,近几年法医学院进步较大。现有本科生教学实验室3个、法医DNA实验室1个、法医毒物实验室1个、法医免疫组化实验室1个、法医细胞生物学实验室1个、法医尸体解剖室1个。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310遗传分析系统、紫外分光光度仪、薄层色谱扫描仪、自动脱水系统、冷冻切片机、细胞培养设备、PCR仪、SQR3手动测序仪、蛋白核酸转膜系统、纯水系统、病理图像分析处理系统、五人共览显微镜、动物麻醉系统和人工气候箱等。已纳入学校计划,正在陆续购置的仪器设备还有600万元左右,实验设备和条件达到全国同类院校较先进水平。

法医学杂志新冠肺炎解剖

刘良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来法医学系的主任,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在1月7日出现因新冠肺炎第一例死亡的案例的时候。他就联系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做遗体解剖来了解病理改变。但是死者家属不同意,在1月22日的时候,他又一次提出了解剖的请求,但还是面临着很多的现实挑战。

但是在2月16日早晨的时候,第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已经解剖完成,到现在刘良已经获得了九例逝者的病理样本。在刘良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表示这个解剖遗体的事情是必须有人要去做的,这样可以提供一套非常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对于发病的机制和器官的损害都是有确切判断的,临床治疗上也会有借鉴。而事实上,治疗的方案是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相比原来的版本是有了更加详细的补充,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在突破当中,刘良也说他自己时刻都做好了准备。

刘良他是没有想到新冠肺炎试着遗体解剖工作的破局是非常难的,在1月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法医病理学研究室主任任亮找到了刘良,就是武汉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的死亡病例,应该通过尸检来进进一步的去了解。因为他们都是法医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认为尸检是了解病毒原理最快的办法。根据2020年1月10日国家省市专家组对收入医院的观察治疗患者的一些表现进行了判断,最后确诊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刘良迅速的向武汉市市为建委提出了结婚申请,并且联系了逝者的家属,希望可以同意。但是家属不同意,就算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办法的。

知道前段时间记者采访的时候,刘良仁是忙着处理几例遗体的解剖分析工作,他希望把观察到的所有情况可以更好的反馈给医院和临床的医护人员。

全国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相继完成的背后,是病人与家属的巨大贡献。查明死亡的真相,是为有尊严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 月 16 日凌晨 3 时许,全国第 1 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参与解剖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解剖报告还没正式公布,但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新冠肺炎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第1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之后,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与其团队至今已经获得了9例逝者的病理样本。此外,来自上海的团队也已在武汉完成了2例遗体解剖。截至2月25日,在这11例解剖的遗体中,已有3例遗体完成了病理的初步诊断。

“遗体解剖越早做越好。”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通过媒体发声。这也是众多业界同道的心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邓永键教授向本报表示,非常赞成刘良教授的观点。

钟南山也表示,新冠肺炎的遗体解剖非常重要,十七年前的非典,也是通过遗体解剖了解除了肺部以外,全身脏器受损情况。通过遗体解剖发现,这次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表现,和SARS有点不一样,没有严重纤维化,肺泡还在,但是炎症很厉害,还有大量的黏液,非常黏,这导致病人通气不顺。解剖还可以帮助认识病人特点,帮助病人在通气上改变一些方式。

遗体解剖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及剖验,提取有关检材和证据的过程。遗体解剖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阐明及疾病的预防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根据遗体解剖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目前我国学界一般将遗体解剖分为普通遗体解剖和司法遗体解剖两种。

前者主要是指医疗卫生部门的一般遗体解剖,如医院的病理解剖,以查明死因为主要目的。后者则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系统的法医学遗体检验,以及医学院校的法医学系或教研室受政法机关和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的法医解剖。此次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实际上就是一种病理解剖。通过病理解剖,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得知患者的致死因素,验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对导致死亡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合理的救治方法,有效提高医疗诊断和医治水。

2021年2月16日凌晨一点左右,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团队三人进入解剖间,开始新冠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而遗体解剖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对于为何这么久,刘良表示:“第一是第一例,要谨慎小心一点;第二确实是很难受。人在里面缺氧,到后面缝一针就大喘气,腰也不舒服。穿上那个服装,就跟宇航员一样,闷在里面汗不停地往下掉,会有脱水的情况。下半夜,也有饥饿的状态。”

刘良说:“解剖前,我们集体给他鞠躬,鞠躬时间特别长。我们对这位逝者是非常非常地尊敬,发自内心非常感谢这些人,他们是大爱。”

扩展资料

《一级响应》披露首例新冠逝者遗体捐献和解剖细节

4月9日晚,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5集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纪录片第三集《三月》披露了世界首例新冠逝者遗体捐献和解剖始末。

要找到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犯罪证据,唯一的办法就是尸检。要做尸检首先要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但能不能获得许可,谁的心里都没底。

2020年2月15日,金银潭医院医务科的于主任在与一位逝者家属通话时,电话那头的的一句“我同意”,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红十字会的相关规定,国家卫健委会给予捐献者家属经济上的补偿。在电话沟通中提到经济补偿时,家属表示说“这个是没必要的”,“如果能够帮到的话,我们都支持……多治几个人吧!”

世界首例新冠逝者遗体解剖12天后,2020年2月28日,尸解报告公布。报告显示,新冠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这为新冠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良是山东人,他是一名法医师主任,也是法医病理学和毒理学专家,就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主任,享有很高的声望。

法医学杂志新冠病毒解剖

刘良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来法医学系的主任,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在1月7日出现因新冠肺炎第一例死亡的案例的时候。他就联系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做遗体解剖来了解病理改变。但是死者家属不同意,在1月22日的时候,他又一次提出了解剖的请求,但还是面临着很多的现实挑战。

但是在2月16日早晨的时候,第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已经解剖完成,到现在刘良已经获得了九例逝者的病理样本。在刘良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表示这个解剖遗体的事情是必须有人要去做的,这样可以提供一套非常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对于发病的机制和器官的损害都是有确切判断的,临床治疗上也会有借鉴。而事实上,治疗的方案是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相比原来的版本是有了更加详细的补充,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在突破当中,刘良也说他自己时刻都做好了准备。

刘良他是没有想到新冠肺炎试着遗体解剖工作的破局是非常难的,在1月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法医病理学研究室主任任亮找到了刘良,就是武汉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的死亡病例,应该通过尸检来进进一步的去了解。因为他们都是法医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认为尸检是了解病毒原理最快的办法。根据2020年1月10日国家省市专家组对收入医院的观察治疗患者的一些表现进行了判断,最后确诊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刘良迅速的向武汉市市为建委提出了结婚申请,并且联系了逝者的家属,希望可以同意。但是家属不同意,就算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办法的。

知道前段时间记者采访的时候,刘良仁是忙着处理几例遗体的解剖分析工作,他希望把观察到的所有情况可以更好的反馈给医院和临床的医护人员。

新冠肺炎的第1个解剖的人叫刘良,他是一名法医,他也是冒着风险,解剖了新冠病人的遗体,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患者的肺是什么样儿的。

跟临床医生一样,要做各种防护,当然我们的防护级别要高。我们戴三层手套,两层口罩,帽子戴两层或者三层,然后护目镜加上防护屏。服装的规格也很高,密封性特别好,不透风不透气。这样就能把全身暴露的位置全部给封闭掉。

据悉,2月15日下午,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接到通知,有家属同意捐献亲人的遗体做病理解剖,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一间小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

解剖目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伤害了病人的什么地方,我们叫靶器官。第一,我们可以探讨它的传播途径。第二,我们要针对这个地方,研究用药。还有就是弄明白这个病毒是通过什么机制让肺受到损伤的。

如果找准的话,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没有尸体解剖的话,基本上就搞不清楚对手,也搞不清楚它打击你的方向,整个是茫然的。

扩展资料:

第一例遗体解剖持续近三个小时 是平日的三倍

2月16日凌晨一点左右,刘良团队三人进入解剖间,开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刘良表示:解剖前,我们集体给他鞠躬,鞠躬时间特别长。我们对这位逝者是非常非常地尊敬,发自内心非常感谢这些人,他们是大爱。

平时做一例解剖手术,刘良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几乎是平日的三倍,到凌晨三点五十分才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持续近3小时,法医透露细节

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介绍,目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伤害了病人的什么地方,我们叫靶器官。

第一,我们可以探讨它的传播途径。第二,我们要针对这个地方,研究用药。还有就是弄明白这个病毒是通过什么机制让肺受到损伤的。如果找准的话,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没有尸体解剖的话,基本上就搞不清楚对手,也搞不清楚它打击你的方向,整个是茫然的。

扩展资料

纪录片《一级响应》披露世界首例新冠逝者遗体捐献解剖始末:

4月9日晚,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5集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纪录片第三集《三月》披露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捐献和解剖始末。

要找到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犯罪证据,唯一的办法就是尸检。要做尸检首先要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但能不能获得许可,谁的心里都没底。

2020年2月15日,金银潭医院医务科的于主任在与一位逝者家属通话时,电话那头的的一句“我同意”,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红十字会的相关规定,国家卫健委会给予捐献者家属经济上的补偿。在电话沟通中提到经济补偿时,家属表示说“这个是没必要的”,“如果能够帮到的话,我们都支持……多治几个人吧!”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首例新冠逝者遗体解剖持续近3小时,法医透露细节

  • 索引序列
  • 新冠解剖报告法医学杂志
  • 法医学杂志新冠解剖
  • 中国法医学杂志新冠解剖
  • 法医学杂志新冠肺炎解剖
  • 法医学杂志新冠病毒解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