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主编简介:丛玉隆,男,1947年5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医技部临床检验科主任兼全军医学检验指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1994年以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编辑等职。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着重报道具有创新性和临床转化前瞻的基础研究论文、临床创新科研论文及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推动学术进步服务。 ● 第2、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收录期刊●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8、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期刊● Google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现刊目次数据库*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510180电话/传真:E-mail:接受三种方式的投稿,即登录我们的网页投稿、通过E-mail投稿、向我编辑部寄来纸质打印稿投稿。我们推荐作者以第一种方式投稿,因为该方式方便。如果以纸质打印稿投稿,请务必在投稿后将原稿电子版发E-mail到我刊邮箱,并注明“补盘”二字。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在机构发展与建设方面,以促进广东省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宗旨,以医学科技和政策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公益性信息服务为特色,积极做好两厅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卫生发展研究,推进广东省医疗改革及卫生决策;搭建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和卫生政策研究平台,促进业内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设有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查新咨询中心、广东省人事厅(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医学》杂志编辑部、《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等科室(部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服务广东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决策为宗旨,以开放模式,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中心工作,加强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依托本所丰富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通过医学科学的发展现状、重大成就、最新进展、重要理论、实验技术、未来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数据等的分析,为政府科研决策管理提供战略研究及政策咨询研究。协助政府完成医疗卫生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的制定。着力为广东省医疗卫生改革、医学科技发展、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防治、农村卫生及社区和妇幼保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决策服务。中心成立不久,已为广东省医疗改革办公室提供了10期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改革决策参考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下设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年鉴编辑部,承担了广东省医药卫生文献资源的保存建设、岭南医古籍的的修复、保存和电子化工作。并依据省科技厅2005年立项的“十一五”重大项目----科技基础平台医药卫生分平台建设宗旨,为全省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提供公益性的专业信息服务。负责《广东卫生年鉴》及《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的编撰工作,同时承担广东卫生厅委托的所有科教公益事务性工作,具体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重点专科申报受理及形式审查工作,省卫生厅省级继教学分的审查等工作。广东医学图书馆是广东省唯一一家独具特色的公共医学专业图书馆,是经省编办、省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26个成员馆之一,承担着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任务以及服务基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职责,是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设施,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面向全省近40万的医务人员。其馆藏专业书刊20多万册。并重点收藏国内生物医学连续出版物及国外著名医药核心刊物,完整保存1974年以来的中文期刊文献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重要医药外文期刊、WHO专题资料等。还珍藏了7500余册线装中医元、明、清时代及岭南特色的古医籍线装书,其中岭南独有的中医古籍有8大类27种100余册,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岭南中医科技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书刊之珍贵和价值不可估量。广东医学图书馆作为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分中心的承建馆,在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加大了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购买、租用、共享、自建等方式,完善和丰富了分中心的文献资源,成为广东省医药文献资源的中心,为广东省和周边省如贵州、海南、浙江等医疗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公益信息服务,社会影响巨大。研究所拥有电子资源有: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中国医药现刊目次(CMCC)、中国医药会议录目次(CMAC);3、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CNKI);4、维普全文库(1989至今);5、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6、FMJS 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 ;7、中文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CMCI等);8、科学引文索引(SCI) ;9、其他的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PROQUEST、SPRINGER、MICROMEDEX临床暨循证医药学数据库、CA等);10、省级科技文献联机联合馆藏编目数据库; 11、建成印度《东方药剂师》杂志论文题录库 ;12、馆藏医古籍书目数据库 ;13 历年省级医学科技项目立项数据库、医学专家库。《广东省志·卫生志》编辑部承担卫生行业志书编撰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记载某阶段广东省医疗卫生的发展脉络和成果成就以及改革管理经验等各方面资料,同时展现特定时期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为广东卫生发展保存历史资料。并通过《广东卫生志》的编修,建设广东省医疗卫生地情库,为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后世子孙研读这个时代的医疗卫生状况提供借鉴。修志工作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是一项完全公益的事业。目前为止,负责承担的医疗卫生篇已通过一审。《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负责记述和编修广东省医药卫生行业当年在管理和业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是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宣传窗口和广东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广东卫生的重要史料和工具。卫生年鉴的编写在年代上和志书接轨,在内容上更为翔实,两者结合,真正实现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从事业发端至今的完整而系统的文献记录和保存,并为下一论志书的编修提供基础资料。出版编撰2007、2008卷。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是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广东金科网医药卫生分中心、科技厅重点攻关课题“广东数字医学研究”等大中型项目的网络化建设研究,负责“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及“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网”的建设和管理,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广东省医学专家库、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科研立项数据库及医学科普知识专题数据库、公共卫生专题数据库等近80个大中型数据库。是全省医疗卫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平台,也是两厅科教政务电子化平台,多年来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医药科技信息,为政府组建并发布医疗卫生政策及公共卫生专题信息,网站保持卫生系统公共网站点击率之首。自2003年起牵头研发了《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医学图书馆管理系统》、《医学科技统计系统》、《广东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系统》、《医院网站系统》等大中型实用性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查新咨询中心是最早的卫生部定点查新单位,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一批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为国内、省内各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立项和成果鉴定提供文献学新颖性评价;配合广东省医疗鉴定、医学重点专科、重要学术带头人建设和培养的需要,陆续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查引查收等文献服务,为广东省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鉴定及医学学术带头人的选拔、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中心还为广东卫生厅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包括重点学科发展趋势、学术团队科研能力评价和科研绩效考核、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多项战略决策咨询,获卫生厅表彰。2005年,中心启用了本所研发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完全实现查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客户远程申报各项业务,获得了政府和医疗科技人员的一致认可。省人事厅继教基地成立于1995年,为广东省的医学相关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英语、日语、古汉语、“十五”计划公修课、基层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药学及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培训,推动了我省医学科技人才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广东医学》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报道我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唯一代表性刊物。本刊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4年版、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列入其核心的千种表内,2009年起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多种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统计显示,《广东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逐年稳步提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在2004—2008年5年间《广东医学》的学科影响指标分别为:、、、及;影响因子分别为:、、、及;总被引频次为:576、697、962、991及2345;基金论文比分别为:、、、及;他引率分别为94%、92%、93%、94%及97%;各项指标均稳步提高,特别是他引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更能客观地证明《广东医学》在国内医药卫生领域中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交流媒介作用。《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本所主办的一种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2000年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连续荣获广东省第二、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显示,《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总被引频次:4 185次,影响因子:,引用刊数:767种,地区分布数:30个,机构分布数:948个,5年被引频次:3 072次,5年影响因子:。我所获得省级以上基金资助课题20多项,获得广东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出版了《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信息服务及其利用》、《医药新进展》、《粤港医药卫生大全》、《求医问药指南》、《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医学论文写作概要》、《名中医治疗肾病的奇方妙法》、《名中医治疗难治性皮肤病性病奇方妙法》、《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等图书,每年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
李春生简介李春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我国著名的中医宫廷医学肥胖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具有48年的临床经验,曾承担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保健医),并受派遣赴香港进行学术交流,并在香港从事肥胖病科研临床五年,长期从事肥胖症医学、宫廷修身医学、慢性病医学、养生康复医学等医学研究。擅长治疗肥胖症、肥胖引发的并发症、高龄和老年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引发内科疾病等病症,对于肥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消化系统疾病、不孕不育等都有独特的诊疗方式。李春生教授——中医减肥名家李春生,北京华康中医医院中医减肥学科带头人,历任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病研究会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香港医管局中医药组委员等社会职务。曾承担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并受派遣赴香港应诊五年,长期从事肥胖病医学、宫廷修身医学、慢性病医学、养生康复医学等医学研究,具有48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李春生教授——对医疗事业的贡献李春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方药中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我国著名的中医宫廷医学肥胖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弘扬中医精粹,将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结合,在诊断和治疗世界难题肥胖症问题上,被誉为中医肥胖症领军人。李春生教授治疗肥胖症注重辨证分型因体施治,切实解决引发肥胖的根本问题,内调外养,根源减肥效果极佳。同时对于肥胖并发症也有独特的诊疗效果,近五十年对肥胖病、老年病的研究诊疗,成绩斐然。
1. Wang S, Ding YB, Chen GY, Xia JG, Wu ZY. Hypermethylation of Syk gene in promoter region associated with onc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12), 1815-18182. Ling LJ, Wang S*, Liu XA, Shen EC, Ding Q, Lu C, Xu J, Cao QH, Zhu HQ, Wang F. A novel mouse model of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with high CD44+CD24- /lower phenotype metastasis to human bone. Chin Med J (Engl), 2008, 121(20), 1980-19863. Ding Q, Yang LX, Yang HW, Jiang C, Wang YF, Wang S*. Cytotoxic and antibacterial triterpenoids derivatives from Clematis ganpiniana. .J Ethnopharmacol, 2009, 126(3), 382-3854. Wang J, Xia TS, Liu XA, Ding Q, Du Q, Yin H, Wang S*. A novel orthotopic and metastatic mouse model of breast cancer in human mammary microenvironment.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0(2), 337-3445. Xia TS, Wang J, Yin H, Ding Q, Zhang YF, Yang HW, Liu XA, Dong M, Du Q, Ling LJ, Zha XM, Fu W, Wang S*.Human tissue-specific microenvironment: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mouse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Oncol Rep, 2010, 24(1), . Liu X, Wang Z, Yu J, Lei G, Wang S*. Three polymorphisms in interleukin-1beta gene and risk for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4(3), 821-8257. Zhu J, Meng X, Yan F, Qin C, Wang M, Ding Q, Li P, Yang J, Ju X, Zhang Z, Wang S*, Yin C. A function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polymorphism, EGF serum level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 risk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J Hum Genet, 2010, 55(4), 236-2408. Ling LJ, Lu C, Zhou GP, Wang S*. Ectopic expression of RhoBTB2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Cancer Biol Ther, 2010, 10(11), 1115-11229. Zhou WB, Yin H, Liu XA, Zha XM, Chen L, Dai JC, Tao AD, Chen L, Ma JJ, Ling LJ, Wang S*. Incidence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menorrhea associated with epirubicin, docetaxel and navelbine in younge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MC Cancer, 2010, 10, 28110. Zou J, Zhang X, Yang H, Zhu Y, Ma H, Wang S*. Rapamycin-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inhibition of neointimal hyperplasia in experimental vein grafts. Ann Vasc Surg, 2011, 25(4), 538-54611. Zhou WB, Ding Q, Chen L, Liu XA, Wang S*. Toremifen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alternative to tamoxifen in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four randomized trial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 128(3), 625-63112. Zhou WB, Liu XA, Dai JC, Wang S*. Meta-analysis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t the time of prophylactic mastectomy of the breast. Can J Surg, 2011, 54(5), . Zhou WB, Xue DQ, Liu XA, Ding Q, Wang 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istory and histological stratification on breast cancer risk in women with benign breast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1, 137(7), 1053-106014. Ni XJ, Xia TS, Zhao YC, Ma JJ, Zhao J,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in situ breast cancer risk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8), 3917-392515. Wang M, Zhou W, Zhao Y, Xia T, Zha X, Ding Q, Liu X, Zhao Y, Ling L, Chen L, Wang S*.A novel finding of sentinel lymphatic channels in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ich may influence detection rate and false-negative rate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PLoS One, 2012, 7(12), . Chen L, Zhou WB, Zhao Y,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Cancer/testis antigen SSX2 enhances invasiveness in MCF-7 cells by repressing ERalpha signaling Int J Oncol, 2012, 40(6), 1986-199417. Zhou W, Zha X, Liu X, Ding Q, Chen L, Ni Y, Zhang Y, Xu Y, Chen L, Zhao Y, Wang S*. US-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of small breast cancers: a clinical study. Radiology, 2012, 263(2), . Wang X, Wang G, Zhao Y, Liu X, Ding Q, Shi J, Ding Y, Wang S*. STAT3 mediates resistance of CD44(+)CD24(-/low)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to tamoxifen in vitro. Biomed Res, 2012, 26(5), 325-33519. Xu L, Ju XB, Li P, Wang J, Shi ZM, Zheng MJ, Xue DD, Xu YJ, Yin YM, Wang S*, You YP.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Ku70-1310C/G promoter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a meta-analysis.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2), 683-68720. Zhao YC, Ni XJ, Wang MH, Zha XM, Zhao Y, Wang S*. Tumor-derived VEGF-C, but not VEGF-D, promotes sentinel lymph node lymphangiogenesis prior to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d Oncol, 2012, 29(4), 2594-260021. Zhou W, He Z, Xue J, Wang M, Zha X, Ling L, Chen L, Wang S*, Liu X. Molecular subtype classification is a determinant of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entinel lymph nodes. PLoS One, 2012, 7(4), e3588122. Zhou W, Ding Q, Liang X, He Z, Zha X, Liu X, Wang S*. The risk of amenorrhea i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induced leucopeni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epirubicin and taxane based chemotherapy. PLoS One, 2012, 7(5), e3724923. Zhou W, Ding Q, Liu X, Jiang Y, Chen L, Zhang Y, Xia T, Wang S*.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for eradication of VX2 tumors subcutaneously in rabbits. World J Surg Oncol, 2012, 10, 9724. Zheng MJ, Wang J, Chen YW, Xu L, Xue DD, Fu W, Zhang YF, Du Q, Zhao Y, Ling LJ, Ding Q, Liu XA, Zha XM, Zheng W, Xia TS, Wang S*.A novel mouse model of gastric cancer with human gastric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Lett, 2012, 325(1), 108-11525. Liu X, Qin Z, Shen H, Xue J, Jiang Y, Hu Z, Shen H, Wang S*. Genetic variants at 5p12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Han Chinese. J Hum Genet, 2012, 57(10), 638-64126. Xia TS, Shi JP, Ding Q, Liu XA, Zhao Y, Liu YX, Xia JG, Wang S*, Ding YB. Reactivation of Syk gene by AZA suppresses metastasis but not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Med Oncol, 2012, 29(2), 448-45327. Chen L, Zhou WB, Zhao Y, Liu XA, Ding Q, Zha XM, Wang S*. Bloody nipple discharge is a predictor of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2, 132(1), 9-1428. Cui YY, Qian JM, Yao AH, Ma ZY, Qian XF, Zha XM, Zhao Y, Ding Q, Zhao J, Wang S*, Wu J. SOD mimetic improves the functi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small-size liver graf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Transplantation, 2012, 94(7), 687-69429. Xia TS, Wang GZ, Ding Q, Liu XA, Zhou WB, Zhang YF, Zha XM, Du Q, Ni XJ, Wang J, Miao SY, Wang S*. Bone metastasis in a novel breast cancer mouse model containing human breast and human bone.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2, 132(2), 471-48630. Ni X, Ma J, Zhao Y, Wang Y, Wang S*. Meta-analysi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and ovarian cancer. Br J Clin Pharmacol, 2013, 75(1), 26-3531. Pan H, Xia K, Zhou W, Xue J, Liang X, Cheng L, Wu N, Liang M, Wu D, Ling L, Ding Q, Chen L, Zha X, Liu X, Wang S*. Low serum creatine kinase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 2013, 8(4), e6211232. Zhou W, Pan H, Liang M, Xia K, Liang X, Xue J, Cheng L, Xue J, Chen S, Liu X, Ding Q, Ling L, Wang S*. Family history and risk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World J Surg Oncol, 2013, 11, 24833. Ni X, Zhao Y, Ma J, Xia T, Liu X, Ding Q, Zha X, Wang S*. Hypoxia-induced factor-1 alpha upregul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to promote lymphang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 Biomed Res, 2013, 27(6), 478-48534. Zhou W, Liang M, Pan H, Liu X, Jiang Y, Wang Y, Ling L, Ding Q, Wang S*. Comparison of ablation zones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using 2450-MHz cooled-shaft microwave antenna: results in ex vivo porcine models. PLoS One, 2013, 8(8), e7187335. Zhou W, Liu X, Ding Q, Zha X, Wang S*. Long-term outcomes of breast cancer ablationRadiology, 2013, 269(1), 309-31036. Zhou W, Ding Q, Pan H, Wu N, Liang M, Huang Y, Chen L, Zha X, Liu X, Wang S*. Risk of breast cancer and family history of other cancer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in Chinese women: a case control study. BMC Cancer, 2014, 14, 66237. Ni X, Xia T, Zhao Y, Zhou W, Wu N, Liu X, Ding Q, Zha X, Sha J, Wang S*. Downregulation of miR-106b induced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otility in association with over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Cancer Sci, 2014, 105(1), 18-2538. Miao SY, Zhou W, Chen L, Wang S*, Liu XA. Influence of ABO blood group and Rhesus factor on breast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of 966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244,768 controls.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4, 10(2), 101-10839. Yang T, Xu F, Zhao Y, Wang S*, Yang M, Chen Y. A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based targeted proteomics approach for the assessment of transferrin receptor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roteomics Clin Appl, 2014, 8(9-10), 773-78240. Ren Y, Han X, Yu K, Sun S, Zhen L, Li Z, Wang S*. microRNA-200c downregulates XIAP expression to suppress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 apoptosis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Mol Med Rep, 2014, 10(1), 315-32141. Chen J, Jiang P, Wang HJ, Zhang JY, Xu Y, Guo MH, Zhang B, Tang CY, Cao HY, Wang S*. The efficacy of molecular subtyping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a 15-study meta-analysis. World J Surg Oncol, 2014, 12, 21242. Zhou W, Jiang Y, Chen L, Ling L, Liang M, Pan H, Wang S, Ding Q, Liu X, Wang S*. Image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 of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 Eur J Radiol, 2014, 83(10), 1771-177743. 王水,张保康,赵同生, Hassab 手术后肝硬变大鼠动脉血酮体比改变的意义,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1, (04), 302-30544. 王水,刘训良,陆辉,孔连宝, B 型 Niemann-Pick 病脾脏切除一例,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3, (02), 18645. 王水,沈亚勋, 老年原发性胆囊癌误诊 27 例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2), 7746. 王水,查小明,武正炎,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及其处理, 江苏医药, 2001, (03), 18047. 王水,查小明, 三苯氧胺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和卵巢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4), 320-32148. 王水,林红军,查小明, 三苯氧胺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卵巢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 2001, (05), 389-39049. 王水,武正炎,范萍,查小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6), 503-50550. 王水,查小明,范萍,武正炎, 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 2002, (02), 9051. 王水,刘晓,刘晓安,查小明,符德元,甄林林,范萍,武正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染料和手术时机选择,肿瘤学杂志, 2002, (06), 332-33552. 王水,刘晓安,武正炎,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的一些因素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02), 107-10953. 王水,范萍,武正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2004, (04), 31-3354. 王水,刘晓安,赵燕超,武正炎,采用异硫蓝和美蓝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江苏医药, 2004, (07), 506-50755. 王水,范萍,刘晓安,武正炎,乳腺癌骨髓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09), 54-5556. 耿强,王水,范萍,刘晓安,郑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和骨髓和外周血微小转移的联合检测,肿瘤防治杂志, 2005, (02), 85-8857. 徐鲲,刘晓安,王水,张小林,陆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染料选择的实验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01-20358. 徐鲲,刘晓安,王水,王振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用染料效果实验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05, (04), 433-43559. 徐鲲,刘晓安,王水,周青,耿强,中华墨汁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的实验研究,肿瘤防治杂志, 2005, (05), 321-32460.王水,刘晓安,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价值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04), 312-31461. 王水,赵佳,刘晓,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07), 503-50562.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06, (11), 748-75063. 曹勤洪,王水,徐鲲 ,刘晓安,刘力嘉,中华墨汁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新型示踪剂的实验研究,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6, (01), 36-3964. 郝汉霞,王水,刘力嘉,范萍,杜青,张伟民,王聪, 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 HIF-2α/EPAS1 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03), 169-17265. 王锋,王水,陆辉,郑伟,孙琳, 乳腺癌组织中 p21~(WAF1)、CDK4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江苏医药, 2006, (06), 520-52266. 赵佳,刘晓安,王水,刘力嘉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髓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06, (07), 813-81667. 邹汉青,王水,林红军,张智弘,刘晓安,彭晓静, 活体兔肌肉组织微波固化后病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07), 489-49168. 凌立君,魏惠华,曾莉,刘晓安,王凤良,赵佳,贾晓斌,王水,盐酸川芎嗪微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成药, 2006, (11), 1692-169369. 赵佳,王水,刘晓安,刘力嘉,IHC 和 PCR 法联合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微转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 (16), 1229-123170.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联合法观察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01), 35-3871. 王锋,王水,宣卓琦,孙琳,陆辉,乳腺癌细胞中 p53、C-erbB-2、p21~(WAF1)和 CDK4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70-7372. 凌立君,赵佳,王水,刘晓安,核素法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02), 16-1873. 王锋,夏添松,夏建国,陈国玉,王水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肝转移 18 例临床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7, (03), 191-19374. 许健,王水,许立生,杜青,刘晓安,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50-35575. 谢锡驹,王水,郑伟,查小明,乳腺癌患者血清 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江苏医药, 2007, (07), 672-67476. 王凤良,凌立君,沈恩超,刘晓安,王水,血清 Tracp5b 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7), 702-70577. 许健; 王水;许立生,杜青,刘晓安,赵佳,雌激素对 MCF-7 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09), 650-65278. 陈龙舟,赵佳,王凤良,凌立君,刘晓安,王水 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9), 939-94279. 许立生,王水,许健,杜青,无血清悬浮法培养MCF-7细胞系并筛选该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初步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0), 736-74080. 谢晖,曹勤洪,夏锴,刘晓安,王水乳腺癌组织 APRG1 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江苏医药, 2007, (10), 1006-100881. 刘月仙,夏添松,李俊芳,王水,共刺激分子 B7-2 基因转染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1), 1228-123282. 孙蓉,凌立君,刘晓安,赵佳,耿强,王水,联合法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7), 1328-133083. 王凤良,王水,凌立君,沈恩超,刘晓安,血清 Tracp5b 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及评价双膦酸盐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21), 1628-163184. 王水,赵佳,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8, (02), 147-15285. 王水,赵佳,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8, (03), 255-26186. 王水,重视老年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老年医学, 2008, (04), 243-24487. 李昌文,刘晓安,林红军,章宜芬,王水冷循环微波固化家猪乳腺实验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6-1988. 沈恩超,凌立君,王水,刘晓安,朱海清,李凤山,SDF-1、CXCR4 在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江苏医药, 2008, (04), 367-36989. 钱超,夏锴,张静静,杜青,刘晓安,王水缺氧条件下雷帕霉素抗人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742-74690. 高泽俊,袁小青,沈捷,马向华,王水,MAPKs通路在Leptin促人乳腺癌细胞系增殖中的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1), 1410-141491.刘学敏,王水,夏添松,王珏,刘晓安 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对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38), 7507-751092.王水,乳管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诊疗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03), 261-26393. 顾则娟,王水,张镇静,王荣,谢晓峰,朱琳,戴晓冬,叶桂华,林征,方小平, 殷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0), 929-93194. 宋兵,沈历宗,徐皓,黄华兴,肇毅,史京萍,王水外科实习生出科量化考核结果的研究分析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05), 353-35595. 傅卫,王水,杜青,肇毅,查小明,刘晓安,巢式 RT-PCR 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6), 818-82196. 蒋超,丁强,王水,杨海伟,张炜明,FISH 检测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的酶消化时间的探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5), 2907-290997. 陈翔,王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01), 98-10298. 黄华兴,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PBL与LBL相结合在基础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3), 227-22999. 崔一尧,王水,临床推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05), 611-613100. 黄华兴,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徐皓,吴蔚,王水,外科学基础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6), 488-490101. 崔一尧,王水,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 (08), 41-42102. 史京萍,夏添松,丁强,刘晓安,査小明,王水,CpG 寡核苷酸促进 Toll 样受体 9 的表达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8), 1161-1163103. 崇梅红,王水,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0), 2970-2974104. 崇梅红,王水,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1), 3254-3257105.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沈恩超,钱超,人生长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天津医药, 2011, (12), 1141-1143106. 马晶晶,王水,郑明洁,缪苏宇,徐露,王珏,乳腺癌细胞株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江苏医药, 2011, (16), 1865-1867107. 刘钊,王水,孕激素及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 RANKL 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江苏医药, 2011, (16), 1874-1876108.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沈恩超,钱超,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1), 3877-3879109. 崇梅红,王水,查小明,刘晓安,凌立君,肇毅,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220-225110. 赵奕华,李鑫,王水,王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用耗材管理的困难与对策,中国医疗设备, 2012, (11), 100-102111.周茜,王水,钱宁,刘小丰,陆澄,骨桥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 p53 的关系,江苏医药, 2012, (20), 2387-2389112. 许立生,王水,黄中晶,赵志泓,沈恩超,钱超,ER、PR、VEGF、CA15-3、CA125 和 CEA 水平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1), 3565-3567113. 张桂普,王水,郑明洁,王珏,“人源性”乳腺微环境促进人源性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江苏医药, 2012, (22), 2652-2654114. 王水,刘钊,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03), 238-240115. 姚秀蕾,肇毅,姚志勇,王水,超声引导粗针活检在触诊阴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药导报, 2013, (02), 41-43116. 黄华兴,张永杰,沈历宗,肇毅,王水,整合外科与解剖教学,架构临床与基础桥梁,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3), 273-275117.周悦,黄华兴,骆金华,陈亮,王水,胸腔镜技术应用以提高胸心外科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 472-473118. 杨小冬,黄华兴,黄平,沈历宗,王水,浅谈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6), 564-566119. 朱倩男,夏添松,凌立君,王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机制及预防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06), 442-445120. 王若曦,王水,乳腺癌 ER、PR 及 HER-2 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江苏医药, 2013, (08), 958-961121.吴丹,刘晓安,查小明,王水,乳腺淋巴瘤 12 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 2013, (14), 1660-1662122.吴蔚,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黄华兴,王水,积极心理学在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3, (34), 141-142123.徐海萍,王娟,孙杰,王珏,王水,查小明,鲁婷婷,孙茹萍,杨晓文,优化乳腺癌健康宣教的探讨,江苏医药, 2014, (05), 604-606
乙肝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是因为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机能被激活,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导致肾功能出现损害。
肾内科护理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肾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儿童肾内科的科学护理应立足儿童肾内科的特殊性,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重视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护理,重视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使患儿更好地恢复健康。本文着重从心理护理、腹透护理、健康 教育 、护患沟通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儿童肾内科的科学护理。
[关键词] 儿童;肾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 编号]1673-7210(2007)08(c)-059-02
儿童肾内科的护理在医务护理工作中有其特殊性。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肾脏的病患不但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医院的陌生环境更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疑虑和恐惧,加上婴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给诊断和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做好儿童肾内科的护理工作。
1 重视对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功能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所以,护理工作既要重视患者的生理需要,又要注重其心理需要,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儿童护理[1]。
患儿由温暖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疑惧、不安,而亲眼目睹其他小朋友接受注射、输液、透析等治疗,更使他们产生了恐惧心理。护理工作者可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启发、疏导,消除他们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恐惧、不信任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检查、治疗,尽早康复。
婴儿
婴儿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怕生、易受惊吓,甚至对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会产生强烈的紧张心理。婴儿对外界事物还处于朦胧感知阶段,难以在语言、行动上配合医务人员。这时,护理工作者可以给予患儿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搂抱、抚摸等,让他们感受到护理工作者母亲般的关怀,有利于顺利开展护理工作。
幼儿
处于幼儿阶段的患儿,除了对医院这一陌生环境怀有恐惧心理外,还会对医护人员怀有不信任、违拗的心理。他们常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问话不理睬,拒绝检查、治疗,甚至反抗、逃跑。护理工作者可用亲切、主动的态度使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还可以通过讲 故事 、允许他们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医院,甚至和他们一起玩耍的方式让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也可以其他患儿为示范、榜样,打消他们对治疗的恐惧。
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患者,护理工作者可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例如有的患儿胆小、有的好强、有的喜欢得到夸奖,护理工作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特性、习惯,投其所好,采用不同的激励、抚慰方式。
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有集体生活的体验,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他们在接受治疗期间,除了对医院怀有一定的恐惧感之外,还集中在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带来严重后果,如影响学习、与老师同学分离等。另外还可能因为害羞而不配合体检、不愿回答关于个人生理卫生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护理工作者可与他们耐心交流,用事实和道理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在治疗中,可向患儿交代目的及操作过程,使他们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在体检等操作中,要注意尊重患儿的隐私,维护其自尊心。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会使治疗、护理工作更加顺利、有效。
2 腹膜透析的护理
透析是临床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透析的护理工作也是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的血管管径较细,血透操作困难,但儿童单位体重腹膜面积相对成人较大,故大多数肾衰患儿都采取腹膜透析(PD)治疗。
做好准备工作
操作前要检查透析液有无混浊物、絮状物,是否破漏及透析液的有效日期,并将其放于恒温箱中加温至℃左右,按医嘱于透析液中加入药物[2]。妥善固定好导管,检查导管有无裂口、是否通畅,注意严格消毒、无菌操作。
透析过程的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透析液的进出速度均匀。对一般患儿应控制在30 min左右,透析速度过快常会使患儿感觉腹部刺激剧烈。透析液量通常为25~30 ml/kg,每次不超过1 000 ml。儿童大网膜相对较长,出液不宜过快,要防止大网膜顺液流流入透析管。如导管被大网膜包裹状况严重,应考虑对部分大网膜进行必要的手术切除。儿童的腹膜较为脆嫩,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透析过程中尽量避免牵拉导管,导管出口处要防止创伤。
认真观察、严格记录
可用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氧饱和度。严格记录透析次数、透析液出入量、超滤量及体内停留时间。对患儿的静脉入量、饮入量、尿量等也要作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腹透治疗期间,每2~3 天做1次血钾、尿素氮、肌酐和血气分析,每天做透出液常规检查,每周做透出液细菌培养。
并发症的预防
腹膜透析期间患儿的腹腔最易感染,在透析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腹透液中可加抗生素预防感染,但要注意不能使用有损肾脏的药物。导管出口处应每日按规定方式清洗。另外应每日2次对透析室内空气进行消毒,认真观察透出液是否清亮、透明,有助于及早发现腹腔感染并发症。
此外,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低血钾、高血糖、低蛋白、水肿、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3 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儿建立健康行为,调动他们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达到利于患儿康复、降低疾病发病率的效果。
护理工作者可根据患儿本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多形式的个体教育。主要可分为 疾病知识 教育、用药及治疗指导、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复诊指导等。如在用药方面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服药种类、剂量、服用 方法 、注意事项与治疗目的,指导他们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不得随便增减药物。对重症患儿应建议卧床休息,轻者可以每天定量活动;对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儿,可教会患儿和家长如何做透析,以便患儿能够自由活动,甚至上学,需要透析时即可在家中进行。
做好患儿及其家属心理指导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儿的出院指导应以书面形式给出,按需要告知他们定期复查,预防感冒,并互留联系方式。
4 做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
护理工作者在与患儿沟通时要多微笑,多注意使用语言技巧,多采用激励性、保证性语言,消除患儿陌生、恐惧等不良心理,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由于儿童患者的身心发育未完全,语言表达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医护人员与患儿的沟通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护理工作者应体谅患儿家属的焦虑心情,认真倾听家属对患儿病症的描述,耐心向他们说明患儿的病情、治疗 措施 及必要性。当家属对某些治疗手段、用药、收费标准提出异议时,护理工作者应给予耐心、诚恳、合理的解释。有些患儿家属常常会将紧张、焦虑的情绪转化为对医护人员工作或医院环境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尽量灵活、诚恳地做出恰当的解释,不要急于反驳和批评。
[参考文献]
[1]孔令钦,魏杰,夏丽艳,等. 浅谈儿科患儿心理及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 2005,6(1):75.
[2]高金华.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腹膜透析1例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4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护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更是为了广大学生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方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探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训,为今后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综合素质;医德医风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4-01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项操作性强,需要丰富 经验 和很多技术作为支撑的工作。实际操作反应的是动手能力,而丰富经验和技术则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临床护理教学就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向实际临床工作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技术的一个方法。探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贡献。
1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思想道德品质永远是指引人们前进的重要风向标。只有具有高尚品德、优秀情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完美的奉献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效果达到最佳。肾内科临床护理,就是一个服务广大患者的“奉献性”工作,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具有奉献精神、满怀服务热情。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把握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增加信息量,更新知识组成,使教学质量得到加强和改进。在学生的实习期间、临床见习、临床带教的时候,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护理患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医德医风的培养。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充满服务意识,时刻清楚认识到患者既是服务对象,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上帝”,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热忱的服务,赢得患者的认可,融洽上下级的关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医德医风的新时代优秀临床护理医护工作者。
2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学科需要相对较强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同时作为一门临床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不论是专业性还是实际动手能力,又恰恰是教学中的两个难点。因此,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将覆盖面广、内容复杂的肾内科知识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随着医学科学越来越高度综合、高度分化,更加要求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综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创新 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肾内科临床护理知识,仅从知识层面上来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中不讲求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者为了教学而教学,肯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精华,同时大胆创新,改变思路。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到教学中。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单调、枯燥的专业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全面了解护理的前沿发展动态,抓住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实际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回归基础理论的思维,这样就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起来,实际工作以理论为指导,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大胆放手学生去做,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又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出现。
4 讨论
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以理论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点,以良好医德医风为培养目标,保证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更新前沿知识,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探究,不断思索,为今后的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书华,姜小鹰,邱 小雪 .临床路径在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7):1583-1584
[2] 叶静.浅谈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J].激光杂志,2008(29):86
[3] 饶春燕.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02-103
[4] 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05):245-246
用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免疫机制会被激活,并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让肾小球基底膜产生局部病变及炎症,造成膜性肾小球肾炎。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涉及生物样本的长期保存,结果令人担忧。研究团队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这篇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权威医学杂志《BMC医学》上。研究结论是HBsAg阳性与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男性,患病风险可增加77%。但2012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共有亿人。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么多人的肾脏不好?让我们现在读它。
在医学研究中,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乙肝引起的肝外病变,在乙肝患者中,乙肝患者常出现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尿、水肿等症状,肾组织活检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免疫复合物,说明乙肝病毒和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肾脏损害。但在过去的人口研究中,这一观点的证据并不清楚。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在中国高度流行,感染人数超过1亿。如果乙型肝炎感染增加了慢性肾病的风险,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利用精准医疗的关键专项资金,收集了近47万名30至79岁的成年人进行调查。本报告基于平均随访年的数据。
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男性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37%和77%;同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吸烟、少运动和糖尿病有协同作用;吸烟或吸烟较少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体力活动是普通人群的两倍,HBV感染糖尿病患者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
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感染者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接受基线治疗,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将增加4倍。从临床观察,重症肝病,如肝功能衰竭或晚期肝硬化、肾脏并发症多见。然而,在常见的乙型肝炎患者中,HBV相关性肾炎被称为HBV相关性肾炎。虽然这种现象最早于1971年被发现并被报道,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对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可接受的解释是,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机制会被激活,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局部病变和炎症,导致膜性肾小球肾炎。也有研究表明,HBV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嗜肝病毒,HBV可直接引起肾功能损害。这一理论的基础是通过病理检查发现肾脏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病毒颗粒和病毒抗原的复制。类似的研究尚未得出结论,但却让人怀疑,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名为“B型肾炎”的疾病?
课题组专家还指出,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肾损害作用,但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肾脏影响不大;阿德福韦酯有副作用,但剂量小;替比定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作用。因此,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并不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或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专家指出,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早戒烟,增加体力活动,预防糖尿病,管理和控制血糖,定期体检时要特别注意肾功能。
因为乙肝患者的免疫机制被激活,抗原与抗体产生免疫反应,会堆积在肾脏上,给肾脏造成压力,所以说乙肝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期刊一般的审稿周期在1-3个月,这个时间算是比较晚但还在审稿周期内,如果比较着急可以电话联系该杂志社,提交个人信息询问审稿情况。
没有,不过据了解,费用很高的,3000-5000吧。
1.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2.药理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3.临床研究: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如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另有报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预防脑CT增强扫描副作用800例,结果副作用明显减少,且止吐效果达
不是的,没有这个说法。我投过,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审稿费50元,版面费一般1500~2000元。没你说的那么高。他们有投稿网站的:,联系方式啥的都有,可以自己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