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北方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北方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北方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曾系统讲授过 《 医用高等数学》, 《 线性代数》《 概率论》, 《数理统计》, 并曾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医用模糊数学》、《计量医学》、《药物与受体动力学》、《统计遗传学》、《DNA蛋白质序列分析》、《医学统计模型生物医用中的随机过程》及《医学计算与仿真分析软件》等。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复杂疾病基因连锁定位作图方法, 生物医学信息学,基因芯片相关信息学技术,药物基因组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论著成果一、 主持与参加项目26项:在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2项,863高科技2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基因复杂遗传疾病基因作图的模式识别与特征提取技术(30170515),主持(第一名),2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复杂疾病基因表达谱特征基因识别的数据挖掘技术。主持(第一名),2003。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药抑癌分子机理基因芯片技术平台, 副组长,2003。4.省科学计划项目:基因功能和药物靶点发现的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主持(第一名),2003。5.哈医科大211项目:生物信息学开放实验室与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主持(第一名)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原位合成基因芯片技术的研发, 参加,2003。7.市科学计划项目: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的高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主持,2003。8.省教育厅:应用数值系统分类技术寻找复杂疾病基因,参加。9.省卫生厅:基于神经网络和基因芯片表达谱的人类疾病分类技术,参加。完成项目17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方法与优化策略(39970397), 第二名。2.省科学计划(攻关)项目:人类基因定位、识别的计算机方法与应用。第二名。3.省自然科学基金:人工神经网络多基因复杂疾病基因作图技术的研究。主持(第一名)。4.市科学计划(攻关)项目: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数学计算机方法及应用。主持(第一名)。5.省自然科学基金:DNA与蛋白质序列分析的方法、程序与应用,主持(第一名)。6.省科学计划(攻关)项目:人类基因定位、识别的计算机方法与应用,第二名。7.市科学计划项目: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数学计算机方法及应用,第二名,已完成。8.省教委课题:人类遗传群体与家系资料计算机分析系统, 第二名,已完成。9.省卫生厅课题:自动化药物动力学分析软件包,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0.省科委青年课题:治疗囊虫病药物的定量研究及个体最优化给药方案设计,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1.省计生委课题:优生优育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查询系统, 第四名,已完成。12.省教委课题:酶与受体动力学计算机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第三名,已完成。13.省中医管理局课题:B型超声图象定量分析及其在肝疾患中医辨证中的应用,第三名,已完成。14.市科委课题:骨科专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开发,第三名,已完成。15.省教委课题:遗传病复发风险估计计算机分析,主持(第一名),已完成。16.航天工业部课题:《我国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战略选择研究》,第5名。17.省卫生厅课题:利用小家系资料进行基因定位。省卫生厅课题:利用小家系资料进行基因定位,第2名。二、主要获奖成果:1.《复杂疾病基因作图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获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省政府自然科学2等奖。2005,第1名。2.《 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获省教委一等奖,省政府三等奖。1996,第3名。3.《自动化药物动力学分析系统》, 获省卫生厅二等奖,省政府四等奖。1996,第1名。4.《遗传优生计算机咨询、诊断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获省计生委一等奖。卫生部优秀医学视听教材奖。1997,第5名。5.《生理系统(药物、受体、酶与免疫)动力学数据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获省教委三等奖,1998,第3名。6.《猪囊虫病系列研究》, 已完成获省教委一等奖,省政府三等奖。1998,第11名。7.《我国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战略选择研究》1993年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第5名。三、发表论文(100篇): Li et al. Gene Mining: A Novel and Powerful Ensemble Decision Approach to Hunting for Disease Genes Using Microarray Expression Profiling.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4;32(9),2685-2694;(2002年影响因子:)(SCI),Zhang T .An ensemble method for gene discovery based on DNA microarray dat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2004;34(4).(SCI) X, Rao S, Moser KL, Elston RC, Olson JM, Guo Z, Zhang T: Genetic mapping of complex discrete human diseases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 12:431-437.(SCI) X, Rao S, Elston RC, Olson JM, Moser KL, Zhang T, Guo Z: Locating the genes underlying a simulated complex disease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Genet Epidemiol 2001,21 Suppl 1:S516-521.(SCI)96.李霞,张田文,郭政,一种基于分类树的集成特征基因选择方法,计算机学报,2004;27(5)(SCI) S, Li X. Strategies for genetic mapping of categorical traits. Genetica, 2000; BG51:1-15.(SCI) Guo, Li X Multivariate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phenotypes by three step-wise analysis approaches, BMC Genetics,2003,4:S68.(SCI) S, Li L, Li X, Moser KL, Guo Z,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Hypertensive Phenotypes Using Three Summary Measures, 2002;BMC Genetics 2003 4(Suppl 1):S48(SCI) Rao, X Li, T Zhang, Z Guo, KL Moser, EJ Topol, Q Wang: Mining disease-relevant genes from DNA microarray data by an ensemble decision approach. Genet Epidemiol 2003, 25:267.(SCI) Rao, X Li, T-W Zhang, Z Guo, KL Moser, EJ Topol, Q Wang: An ensemble method for gene discovery based on DNA microarray dat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3, 73:604.(SCI) X, Rao S, Moser KL, Elston RC, Olson JM, Guo Z, Zhang T: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Complex Diseases via Pattern Recognition. In: Polygenic Diseases and Human Health-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for Complex Traits. Changsa, China; X, Zhang T, Jiang W, Rao S, Li L, Guo Z: Reverse engineering of multiple time-delayed gene regulatory Beijing Li, S Rao, RC Elston, JM Olson, KL Moser, T Zhang, Z Guo: Locating the genes underlying a simulated complex disease by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Genetic Workshop 12,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0; San Antonio, TX, .李霞,张田文,李丽,郭政,决策树特征基因选择方法对SVM有效性的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 23(1):66-7286.李霞,张田文,饶绍奇,李丽,特征基因挖掘的决策森林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36(4). S, Li X, Guo Z, et al: An analysis-of-variance (ANOVA) approach for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complex ordinal human diseases.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2,11:3; S. Li X. and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f Ordinal Traits Using a Structural Heteroskedastic Threshold Model: I. Mathematica Applica, 2001,14(3): S. Guo Z. and Li X.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of Ordinal Traits Using a Structural Heteroskedastic Threshold Model: II. Numerical Application. Theory. Mathematica Applica, 2001,14(3): Guo, Qi Wang, Hui Yu, Xia Li. Precise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Types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nalysis of Gene Function Expression Profiles, SNPD Beijing L, Jiang W, Rao S, Guo Z, LI X: Feature gene selection based on a hybrid between genetic algorith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NPD Beijing Z, Li X, Rao S, Moser KL, Gong B, Shen G, Li L, Cannata R, Zirzow E, Topol EJ, Wang Q: Discriminant sib-pair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phenotypes. In: Genetic Workshop 13,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2; New Orleans, LA, Rao, L Li, X Li, KL Moser, Z Guo, G Shen, R Cannata, E Zirzow, EJ Topol, Q Wang: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mmary measures (mean, slop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hypertensive phenotypes. In: Genetic Workshop 13, Intern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Society; 2002; New Orleans, LA, USA. Rao, G Shen, R Cannata, E Zirzow, RC Elston, X Li, L Li, EF Plow, EJ Topol, Q Wang: Heritability and linkage analysis of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related traits based on a study of 428 ascertained multiplex families. Genetic Epidemiology 2002, 23:301.(SCI)77.李丽,李霞,郭政,汪强虎, 两种过滤特征基因选择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生命科学研究, 2003, 7(4):.李传星, 李 霞, 调控通路内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遗传,.王海芸,李 霞,郭 政,张瑞杰,四种模式分类方法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比较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74.宫滨生,李霞,郭政, SAGE遗传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173.徐娜,李霞,郭政,杜磊,李丽,功能驱使的基因表达相似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2003,37(6).郭政,张田文,李霞,屠康,喻辉,徐建震,王辰光.利用GeneHub软件多角度分析基因功能相关与表达相关的联系,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已接受)71.喻辉,郭政,李霞,屠康.与实验条件相关的基因功能模块聚类分析方法.生物物理学报,2004(已接受)70.王磊,郭政,李霞,屠康,徐建震,喻辉,宫滨生,互作蛋白质对应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朱晶,郭政,李霞,宫滨生,屠康,喻辉,徐建震,编码蛋白位于同一个信号传导通路内的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68.刘帅,郭政,李霞.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系统性变异的聚类分析,CCML,2004。67.喻辉,郭政,李霞.基于GO与基因表达谱挖掘挖掘特征基因功能类.生物信息学.2003,1(1), .王琦许杰郭政李霞. 基因表达谱信息分析软件IDEA与WebGEA. 生物信息学, (1):33-3665.屠康,喻辉,郭政,李霞.GO功能类与基因差异表达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已接受)64.高广信,李霞,郭政.遗传异质性问题的统计方法与程序,中国卫生统计2001,18(3),李霞郭政何颖,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II)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1)62.李霞郭政何颖,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Ⅲ)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1)61.李霞郭政何颖,遗传咨询中复发风险估计方法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2)(P92)60.张瑞杰,郭政,李霞,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一种非参数得分算法及其界值确定方法,2002; 数理医药学杂志59.郭政, 李霞, 用仿真方法对用基因芯片检测基因突变类型可行性的研究, 2002; 数理医药学杂志58.宫滨生, 李霞,郭政.SAGE系统简介及应用,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0257.许杰,郭政,李霞.,通过表达谱区分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性的仿真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56.许杰,郭政,李霞. 具有单隐含层与双隐含层神经元的神经网络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效果比较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第35卷 第6期 2001-1255.张瑞洁,许杰, 郭政,李霞.微阵列差异表达基因识别的一种非参数方法,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54.江荣才浦佩玉许杰郭政李霞 等 不同类型胶质瘤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癌症杂志 2002-1053.张瑞杰许杰郭政李霞李康, 利用基因表达谱对组织样品分类方法的研究,中国卫生统计 2002,52.王慕洁,郭政,李霞按一级吸收(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设计:血管外给药,生物数学学报,200251.张世谦,李霞,郭政, 心血管疾病遗传连锁分析及发病风险因子的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200250.(李霞郭政何颖) (根据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注射, 医药信息处理与研究1997;5(1)(P7)49.(郭政何颖 李霞)遗传异质性研究的若干统计方法及其程序应用, 医学研究与实践 1996;4(5)(P395)48.李霞郭政何颖)群体药物动力学分析系统与药物动力学仿真系统, 医学研究与实践1996;4(5)(P437)47.(李霞郭政何颖)应用药物动力学评价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生物数学学报1996;11(4)(P131)46.(郭政李霞)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稳态性质分析的数值解法, 生物数学学报1996;11(4)(P210)45.(李霞郭政张瑞杰)遗传度估计的计算方法, 疾病监测1996;11(3-A)(P222)44.(李霞郭政王宏志)遗传学研究中的通径分析方法及其程序与应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11)(P41)43.(李霞 郭政 何颖)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给药方案设计与评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6;6(3)(P11)42.(李霞郭政王慕洁)应用药物动力学评价按(一级并行)米氏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注射, 数理医学杂志1996;9(3)(P198)41.(何颖 高治文 李霞)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给药方案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6;9(4)(P343)40.(李晶李霞郭政)B超图像定量分析及在肝疾患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报 1996;1(P56)39.(李霞郭政王宏志)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伤残医学杂志1996;4(3)(P118)38.(李霞郭政何颖)单体型关联与连锁分析,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6;19(6)(P293)37.(郭政何颖 李霞)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与菜单结构(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4(6)(P7)36.(郭政李霞 刘权章)畸形综合征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查询系统简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5;3(5)(P2)35.(高广信,李霞,郭政)疾病遗传度估计的程序与应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6)(P55)34.(郭政李霞 何颖)一个中国人群中血清尿酸浓度的混合分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5;3(6)(P48)33.(郭政李霞 何颖) 评价给药方案计算机系统, 医药与计算机 1995;3(P290)32.(李霞 郭政 何颖) 通用药物动力学计算机分析系统, 医药与计算机 1995;3(P288)31.(何颖郭政李霞) 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给药方案:静脉点滴, 医药与计算机 1995;4(P286)30.(郭政李霞) 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与发病风险分析,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5;18(2)(P98)29.(郭政李霞) 数量性状主效应因素成分检测的混合分析法,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5;18(3)(P128)28.(郭政王慕洁 李霞)按一级过程消除药物的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方案设计, 医药信息处理与研究 1995;3(2)(P13)27.(郭政何颖 李霞)我国北方人群中血糖浓度分布的混合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1995;2(2)(P49)26.(李霞 王慕洁郭政)遗传方式分析的AGFAP法及其程序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2)(P145)25.(何颖郭政李霞)多位点单倍型频率及连锁不平衡参数估计:程序与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3)(P269)24.(郭政李霞 王慕洁)个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脂浓度分布的混合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29(1)(P9)23.(郭政李霞 何颖)群体药物动力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与程序,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1994;2(1)(P24)22.(何颖郭政高治文)遗传方式分析的MASC法及其计算机程序,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1994;2(1)四、主要著作:1.《药物、受体、酶与免疫反应动力学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第一著者,1996;2.《计算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信息学》,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 第二著者, 1998;3.《医学遗传学与遗传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第二著者, 1996;4.《医用模糊数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二著者, 1993;5.《医用高等数学》,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主审, 2000;6.《医学统计学习题集》,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主审, 2000;7.《医学信息分析方法》,哈尔滨出版社,第二著者, 2001;8.《医用高等数学》,哈尔滨出版社(主编2001);9.《概率论与信息论基础》,哈尔滨出版社,(主审2003);10.《现代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主编,2005年11月出版。

1.抗细菌、真菌作用 芦荟的抗细菌作用源于Aloin的细胞素功能,这种具有相对进攻性的生化性质,使得芦荟可以直接杀死细菌。 2.抗滤过性病原体 有文献报道,芦荟可促进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和人类的康复。这些文献中提到了猫白血病毒和艾滋病,在被病毒感染的猫的康复过程中,芦荟所起的作用是惊人的。还有一些论文报道了芦荟中碳水化合物的类似物可以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物--干扰素。 3.免疫刺激剂作用 芦荟免疫刺激剂的作用是芦荟对人体的基础作用。芦荟对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使得芦荟在治疗一些由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时具有显著的疗效。 4.消炎作用 消炎是芦荟凝胶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论是烧伤、物理性伤害、腐蚀性化学物质伤害还是紫外线、热辐射引起的发炎,芦荟凝胶都具有镇痛、消炎作用。实验表明,用芦荟凝胶做成的消炎药,其药效与现代化学合成的消炎药相当,而芦荟凝胶不含有害的成分,对人体无论任何副作用。 5.伤口愈合作用 芦荟凝胶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伤口愈合。芦荟在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体表任何一个部位或组织受伤,伤口愈合都是其主要问题,芦荟凝胶可参与这种愈合过程。 6.增强噬菌、解毒及清洁功能 芦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显著的"噬菌"作用。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噬菌"作用将体内的细菌、感染物和细胞死亡后的残骸清除出去。一方面,免疫刺激剂具有噬菌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解毒和清洁功能也具有噬菌作用。对于机体来说,细菌和细菌的残骸都是体内必须清除的毒物。体内被细菌感染并死掉的细胞对机体也是有害的,这些死亡的细胞和它体内的毒素就要通过噬菌作用清除出体内。因此,增强噬菌作用就是增强了体内解毒和清洁功能。如果一个人由于体内细胞或组织的毒素积累而得了慢性病,而又要坚持自然疗法,那么服用由芦荟做成的药物,就可以明显地增强机体排毒和清洁功能。据报道,芦荟对于一百多种慢性病都具有治疗作用。 7.免疫与抗肿瘤作用 芦荟中所含的多糖类可以提高免疫力并具有很强的抑制或破坏异常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三、人类对芦荟的认识过程 芦荟自古以来就有"万应良药"和"急救植物"的美称。芦荟可以治疗灼伤,且可以避免伤后留下疤痕。外用芦荟的汁液,有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收敛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疗效。可治刀伤、擦伤、外伤和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搔痒、红肿、发疹、痔疮、龟裂、皮肤粗糙、青春痘、痱子等症,外敷芦荟都有显著疗效。 芦荟作为民间草药和美容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德国籍的古埃及学者耶比鲁斯在埃及特洛伊古城金字塔的木乃伊棺里发现的纸莎草纸,是人类发现最早有关芦荟记载的文字。此书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被推定为公元前1550年的医书,它记载着芦荟的药效。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时期,使用芦荟更加普遍,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迪斯把芦荟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上。 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自然史》中记载了用芦荟配制的各种混合物可以治疗鸡眼和痔疮等多种疾病。 古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皇帝尼禄大帝的御医编著的《希腊本草》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芦荟的多方面药效和制作方法,此书对芦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古罗马帝国之后,又出现了历史上极其繁荣的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在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史上,留有芦荟作为缓泻药的广泛记载。阿拉伯医学的最兴旺时期是公元8-11世纪,神父、传教士们传授的同时也携带芦荟同行。芦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也传启蒙欧洲各地。12世纪芦荟被收入《德意志药典》。随后,20多个国家的药典都收录了芦荟,普遍认定了芦荟的药效。 芦荟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传入我国的。在我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芦荟记载的是隋末唐初甄权著《药性本草》。唐开元年间,陈芷器所著的《本草拾遗》称芦荟为纳会、象胆。唐代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在其医书《传言方》里收录了用芦荟治疗顽癣的经验,对芦荟效能颇加赞赏。 宋朝的《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政和本草》中都对芦荟做了记载,有的是图文并存。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收集了芦荟。以后的医书记录芦荟就更多了。 从古代医书记载内容分析,宋朝以前人们认识的芦荟,只是块状的黑色树脂,味苦,误被认为是龟胆,又名为象胆。明朝之后,植物芦荟才从海上传播到中国的南方。从此在医书中才将芦荟描述为一种植物。 芦荟在西方世界的一度盛名,随着罗马帝国的衰退而衰退。若干世纪之后,随随着着西方文明的逐渐恢复,带来了一个人类光明的时代。但由于芦荟生长在低纬度地区,为了适应地处高纬度的北方新科学中心,试验所用芦荟叶子是在干燥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当时他们不知道新鲜芦荟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其添加量和纯度对用途与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他们是在基本上误解芦荟的情况下开展的芦荟科研工作。因此,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们所发现的现象,采用了错误的推理方法,给芦荟扣上一个只具有很少的已知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坏名声,这对芦荟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强烈的偏见。 至16世纪,芦荟及其应用在许多媒介的促进下,又得到进一步地传播。历史常常反复,芦荟知识的传播刚开始便又夭折,它只能耐心地等待再次被发现。 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痛苦的记忆,但大战留下创伤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新的技术,战争期间开发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在和平时代的工业中得到补充和发展。医学领域的X射线新技术的发展使辐射成为现代医学技术的基础之一,但不幸的是过度暴露的辐射会导致疼痛与烧伤,甚至损伤外形。Zee 博士致力于烧伤的努力使翠叶芦荟得到应用,尽管很局限却引起人们对芦荟的潜在功效的极大兴趣,并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催化剂。20世纪30年代快结束时,芦荟的前景充满了光明。 20世纪40年代由于原子武器的使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被烧伤的居民使用了芦荟之后,产生了没有留下疤痕的奇效,因此重新引起了芦荟作为辐射烧伤治疗的研究兴趣。由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发表了一些误导性很强的资料,受其影响,Dleu Roul博士错误地解释了芦荟新鲜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关系,认为不论是新鲜的还是部分分解的芦荟,在使用中都显著同样的效果。实际上,Dleu Roul博士进行试验时,所用的芦荟叶已经部分分解了。不幸的是,这使芦荟几乎再次丧失了名誉。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岛的氢弹爆炸,造成受害地区以外的居民与附近海域的日本渔民的放射性灼伤,翠叶芦荟得到了另一次被认识的机会。试验显示,采用翠叶芦荟治疗灼伤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建立了翠叶芦荟凝胶的新鲜程度和有效性之间的直接联系。这一发现刺激了新的研究。美国密执安公共健康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翠叶芦荟中含有一种比其它抗菌剂有效的结核菌生长抑制剂。另一试验发现,翠叶芦荟含有75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抗病毒剂和抗真菌剂。芦荟的易得性和众多肯定的研究成果,引发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芦荟热。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是一个试图建立芦荟的医疗可用性时代,那么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就是一个建立某种一致性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搞清了翠叶芦荟的化学成分归一化学试验有误导作用。因为芦荟的效能似乎常常与它所含化学成分的准确量不一致,即各成分能如此出色地协调作用,而在单独存在时却显示很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证实了芦荟凝胶暴露在空气中时通过氧化而被分解,并开始丧失其化学性能。人们终于认识到芦荟的保鲜的重要性,从而使芦荟这一古老植物又开始焕发出新的青春。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回归大自然的影响,人们回顾走过的路程,重新发现周围存在着一个美妙的世界。正是这一时期,人们趋向于使用翠叶芦荟凝胶的稳定化,以保持其有用的化学性质。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稳定、保鲜、包装和加工芦荟,芦荟产业形成了,包括芦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芦荟产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的工业化生产及芦荟工业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制定、督促、检查等等日致完善。市场的货架上又一次摆上了芦荟产品,芦荟热再一次风靡美国,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芦荟的开发和研究。 我国从隋末唐初就对芦荟开始有所记载,从唐朝开始,随之在宋、元、明朝,芦荟应用于中医药已相当普及,芦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2年版)中有所收载:芦荟用于热结便秘,痔疮,胃肠病,口内炎,小儿疳积,惊风,外治烧伤、烫伤、湿癣具有疗效。《中国药学大辞典》有更详细记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开始对芦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也悄然掀起了一股芦荟热。 芦荟的品种繁多,据报道,芦荟有270多个种、上百个变种和栽培种,在繁多的芦荟品种中,具有上述功能且被人们开发利用的,只有5个品种以及1个变种。 1.翠叶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Aloe Vera Linn) 在西方仍被称为库拉索芦荟(Curasao Aloe),现在美国是翠叶芦荟最大的种植国,因此又被称为美国库拉索芦荟。它的叶子有长方形、尖点形和锯齿形3种,它的底部是一个很大的蔷薇花底座,底座中央会长出花基,顶端一茁一丛丛黄色或微红色的管状花。翠叶芦荟具有植株大、叶片宽厚和多汁的特点,主要用作食品、饮料及化妆品的原料。 2.木剑芦荟(Aloe Arborescen Miller) 也称木立芦荟、木本芦荟、大芦荟,在我国又称为鹿角芦荟。其特点是其灰绿色叶子细而长、叶厚、边缘锯齿状,茎像树杆,开橙红色花,在原产地可高达6米,木剑芦荟主要用于医药和保健品。 以上两种是我公司目前的主要种植加工品种。 3.开普芦荟(Cape Aloe) 主产于南非的开普州。开普芦荟可分为好望角芦荟、多刺芦荟和青鳄芦荟(Aloe ferox Miller)。开普芦荟是大型品种,它可高达6米,叶大而坚硬,长有锋利的刺,不长侧枝,繁殖能力低。它是芦荟中少有能结籽的芦荟。其叶子里的汁液经干燥后就是药典里的"芦荟末",主要用于医药。 4.皂素芦荟(Aloe Saponaria Haw.) 茎杆短,绿叶长达50厘米左右,稍向下弯,有美丽的白色斑纹。地下茎四周生长出子株,属群生,繁殖快。叶大肉质厚、含凝胶汁多及药性缓和,被大量用于药物。 5.斑纹芦荟[Aloe L.(Haw) Berger] 又被称为华芦荟,是翠叶芦荟的一个变种,其形态与翠叶芦荟相似。肉质叶茎基部有白斑,表皮绞翠叶芦荟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较翠叶芦荟低很多。斑纹芦荟主要用于开发食品和化妆品。

还是老话,没有容易发表的期刊,相对来说普刊肯定比核心期刊容易太多,具体还是要看各个期刊的编辑部审核流程和力度的!

1.医学信息

和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合作,联合主管主办,杂志级别定位为国家级,可以由国家医学发展中心授予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本刊以广大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医学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

2.口腔医学研究

分别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口腔系、海南医学院口腔系、遵义医学院附...

3.实验与检验医学

请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1984年版,英汉对照)》或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英文关键词应写全称,不得使用缩写字母。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应隔行打印。 第一作...

4.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反映本校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5.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滨州医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结...

(药用)芦荟的分类:库拉索芦荟又称蕃拉芦荟,蕃拉为其种名的音译,又称美国芦荟。须根系,茎干短,叶簇生在茎顶。叶呈螺旋状排列,厚肥汁浓。叶长30—70厘米,宽4—15厘米,厚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阔;叶子呈粉绿色,布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的生长斑点逐渐消失,叶子四周长菜刺状小齿。其花茎单生,长有两三个高60—120厘米的分枝。总状花序散疏,花点垂下。 特怔:它能应用在食品、药品、美容品等方面。主要是提取芦荟原汁、浓缩汁、结晶粉,部分亦作家庭盆栽观赏用。 ------------------------------------------------------------------------------------------------- 中国芦荟又称斑纹芦荟,是库芦荟的变种。中国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子长约35厘米,宽5—6厘米,植株形似翠叶芦荟。闽南的中国芦荟植株个体明显比翠叶芦荟小。 产地:福建、广东、广西、云 南、四川、台湾等省。还有在云南元江地区、海南和雷州岛。 特征:具有药用和美容价值,嫩叶可做芦荟拉原料食用。 ------------------------------------------------------------------------------------------------- 上农大叶芦荟 是上海农学院植物科学系植物跗育种研究室从库拉索芦荟中培育出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的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嫩,叶片最大可达85厘米、宽12厘米,叶肉洁白丰厚无苦味,生长速度快,宜于保护,开发利用价值很大。但在盆载条件下分蘖能力弱大,主枝不分枝。 产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 木立芦荟又名小木芦荟。 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 产地:产地在南非。 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作食用的家庭菜。 特征:可用在医学上,也可用在美容上。 ------------------------------------------------------------------------------------------------- 开普芦荟 又称好望角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开普芦荟是中药新芦荟干块的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各国药典都有载列。 产地:主产于南非普州。 特征:可用有医学上。 ------------------------------------------------------------------------------------------------- 皂质芦荟 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呈半直立或平行状。其叶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腻。皂质芦荟变种较多,如广叶皂质芦荟,叶上有白色条斑、纹理清楚,叶片宽大,具有较高手观赏价值。皂质芦荟叶片薄,新鲜叶汁有护肤作用。但所含粘性叶汁不如库拉索芦荟丰富。多用于观赏,沿无大面积的产业化栽培。 特征:既作药用,又可用美容。 芦荟的成分 一、稳定化芦荟凝胶成份木质素、芦荟酸、皂素、蒽醌、芦荟素、肉桂酸醌、芦荟苷大、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苷、大黄素、蒽、酚、大黄根酸、 蒽Resistannol 二、维生素 维生素B1、叶酸 、维生素B2、维生素C③烟酰胺、维生素E、维生素B6、 维生素A胆碱、(B-胡萝卜素) 三、无机元素 Ca 、Mn、S、Mg、Cl、Zn、Cr、Cu 四、单糖和粘多糖纤维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术糖 五、酶氧化酶、脂酶、淀粉酶、Aliinase、过氧化氢酶 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芦荟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芦荟不仅具有各种药效,使用方法也非常多,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1、内服法最简单、最快获得药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生吃新鲜叶片。也可以把生的新鲜叶片制成薄片、糖醋渍品、液汁或油炒后食用。生嚼芦荟叶肉,能够起到较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每次生叶食量以15克为宜。生嚼芦荟叶片不适应者,可采取服用新鲜叶汁的方法。成人每次一匙,每天2-3次,小孩和老人用量可适当减少。用干燥的叶片泡制茶或酒、制成粉末或颗粒状药剂、制成液汁等都是内服的有效方法。 2、外用法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粘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剌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外用时直接用新鲜叶片涂抹,或使用芦荟制成的外用药酒。外用方法都比较安全,应注意选择成熟度高的芦荟叶片,这样疗效会更好。 二、注意事项 使用芦荟治病,首先鉴别是否是药用芦荟品种,切忌把龙舌兰、雷神或仅有观赏价值的芦荟品种用来防病、治病。应该选择芭用芦荟品种,注意其特点、用法并根据病因,做到对症下药。正确使用芦荟,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切忌过量服用或急于求成。 正确区别中药芦荟(干块)和新鲜芦荟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特别是一些炎症,新鲜芦荟汁液,要比中药芦荟效果明显得多。 体质虚弱的少儿患者,不要过量服用芦荟,过敏者会出现皮肤红肿、粗糙的现象。 孕妇和经期中的女性严禁服用芦荟。在古代芦荟是作妇科药剂的,用于治疗闭经之类症状。因为芦荟能使女性骨盆内脏器充血,促进子宫的运动。故而孕妇或经期妇女服用容易引起腹痛,导致流血严重出血。 病人如有痔出血、鼻出血,也不应使用芦荟。 首次食用芦荟时应当先做皮试,如果没有异常现象,方能使用。因为有些人的体质对芦荟有过敏现象,如出现红肿、剌痛、起疙瘩、腹痛等,严重的腹部还会有灼热感。初次内服,若出现恶心、呕吐或下泻等症状,有的是暂时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次数较为频繁,则应暂停用药、减量服用或加热服用。过敏者如想食用,可少量外用或内服,等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增量。 美国FDA认证FDA认证的内用芦荟可以作为“结构/功能”性饮食补充剂,但不允许声称具有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的作用,也不允许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具有治疗作用。根据现行的FDA规定,合法的结构/功能描述方式包括“增强免疫力”和“增强心脏功能”,但诸如“可治疗艾滋病”和“可预防癌症”等说法则不允许,因为这些说法是用来指药品的。而外用芦荟则建议作为美容品成分。不允许有结构/功能性的药品说明。允许使用清洁和美容词汇比如“滋润”,“润滑”和“软化”等。美国管理委员会认证1975年芦荟经美国FDA认证为非处方类药物,用于治疗便秘。在1998年有三种芦荟获得认证。FDA要求生产厂家在1999年6月21日前递交附加安全资料,可能会限制出售芦荟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便秘。芦荟的美容作用 美丽的肌肤来自芦荟,用芦荟美容更白、更嫩、更光滑。 早在公元前14世纪,埃及皇后尼菲提就使用芦荟美容,从而使她拥有细嫩结白的肌肤和柔软光滑的头发。 我国古代也有芦荟作为美容品的记载,如《岭南杂记》:“......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长香尺余,破其叶,中有豪,好人涂掌以泽发代油......,有效,又名罗帏花,如山丹。”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许多国家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扩大了芦荟的作用面积,除药用,美食外,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品中。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省也进行了研究、利用,开发新产品。 我国在80年代末,曾兴起了芦荟美容热。上海家用化学品厂在1987年包括营养霜、营养蜜、防晒霜、洗面奶、粉饼、唇膏、面膜、防晒水、香波和护法素在内的美加净“爱萝丽”芦荟系列美容品。在国内占有很大的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芦荟汁液系天然萃取物,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保湿剂和营养效果。科学研究认为,芦荟中含有聚糖的水合产物葡萄糖、甘糖露、少量的糖醛酸和钙等成份;还有少量水合蛋白酶、生物激素、荷尔蒙、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芦荟便具备了如下功能,对美容效果极佳。 1、营养保湿作用 芦荟中能含的氨基酸和复合多糖物质构成有天然保湿因素(NMF)。这种天然保湿因素,能够补充皮肤中损失掉的部分水分,恢复胶朊蛋白的功能,防止面部皱纹,保持皮肤光滑、柔润、富有弹性。 由于芦荟中含有多糖及多种单糖,加上痕迹量乳酸镁的存在,使芦荟凝胶具有天然的湿润性能,并延缓水分从化妆品膏霜和香波中散失的速率。经实验证明,在水包油乳剂中,加芦荟凝胶能延缓水分的蒸发速率。 芦荟凝胶能增进水分渗透,它能渗入皮肤表层,使水分直接进入组织。芦荟凝胶增加对皮肤的渗透是由于水解,咬合及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使其增进对皮肤的渗透。而多糖及粘浆作为咬合封层形成坚固的复盖层,能阻止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 经过调查,芦荟凝胶可在各种产品中应用。已经指出,芦荟凝胶显然能在润湿产品中应用。凝胶不但能与阴离子而且也能与非离子,阳离子体系相容共存。 在肥皂中加入芦荟凝胶是格外有意义的想法。它的作用是使肥皂起清洁作用而不使皮肤干燥。由于凝胶的温和性质,所制成的肥皂不具有刺激的危险。 芦荟剃须膏是多糖类在肥皂型产品中的又一个应用。在推荐配方4中,凝胶即起润滑剂作用又起保湿剂作用。由于芦荟的粘稠性,差不多象硅类那样可以用来作为皮肤和胡须间的保护层。 在解除灼伤喷雾品方面,凝胶已在许多产品中应用,除了所称的愈伤之外,还能在损伤的皮肤上保持湿润,而湿润是愈伤的基本条件。一种已证明效果良好的极其简单的产品,是一种由列多因盐酸盐(Lidocaine HCl)和芦荟凝胶组成的解除烧伤喷雾品,它是一种基本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它是天然品,而不是医药品。 这些仅是能够使用芦荟凝胶产品的少数几个类型。芦荟凝胶可单独或和其它原料一起使用于需要温和湿润的任何系统中。因此芦荟凝胶是各种化妆品中理想的天然润肤保湿因子。 2、防晒作用太阳光线包括红外(>770nm)、可见(400~770nm)和紫外(< 400nm)范围的连续谱。波长280n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UVC)在大气层中(臭氧层)几乎全部被吸收,到达地球表面的数量很少。人类皮肤对不同波长范围的紫外线的反应。可见和红外范围(400~1400 nm)的辐射会使皮肤变红,但辐射过后很快消退;320~400nm(UVA)波长紫外线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一般不会引起红斑;280~320nm(UVB)波长紫外线会使皮肤引起急性皮炎(红斑)和灼伤。 80年代以前防晒制品主要防止UVB区紫外线的伤害,而对UVA区的紫外线注意甚少。 近年来,皮肤医学科学研究发现,UVA紫外线在到达人体的紫外线总能量中占98%,它对玻璃、衣物、水和人的皮肤穿透性远比UVB紫外线强,对人的皮肤虽然作用较缓慢,但日积月累可导致严重损害。UVA会诱发光致敏作用、光毒性反应等等。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皮肤癌。UVA已被认定为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的研究指出,当人们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形成晒伤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能降低和损害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皮肤降低了对外来微生物和疒毒的抵抗而引起疾疒,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形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的 Faith Strickland 博士指出,芦荟凝胶不但是阳光的屏蔽(Sunscreen),而且它能阻止紫外线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并能恢复被损伤的免疫功能,使晒伤获得痊愈,阻止皮肤癌的形成。它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临床试验,用芦荟凝胶治疗晒伤,都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已由实验证明,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化妆品中,含有足够浓度的芦荟凝胶,能起到防晒的作用是无疑的,并能使晒伤获得治疗,阻止癌变。 3、消炎、止痛、烧伤、烫伤、割伤等疮伤的愈合作用 芦荟凝胶涂于疮伤表面,形成薄层,能阴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它能使干燥的伤口保持湿润,凝胶内的生长因子能直接刺激纤维细胞,使其获得再生和修复。芦荟凝胶能增进疮伤的拉伸强度,增进疮伤治疗,促进愈合。Purdue 大学的药物学教授Tyler 证明,称为Brandykinine的一种肽,它是能产生类似于烧伤疼痛的物质,芦荟凝胶能抑止Brandykinine 的作用,也就是芦荟凝胶能减轻和消除疼痛。芦荟凝胶的消炎、止痛、疮伤愈合的作用,也被所有使用过的人们所证实。据美国“预防杂志”对5000名读者的调查,97%的读者评价芦荟是最有用最流行的草药,它能减少痛苦和治愈疮伤。Tyler 教授的文章说到,芦荟在七种对健康有益草药中排行第一。 芦荟凝胶是非常理想的载体。例如当氢化可的松用于皮肤,99%不能渗入皮肤的表皮层都被浪费。当药物先放入芦荟凝胶中,凝胶能很好的渗入皮肤,将药物带入皮肤,增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芦荟凝胶也是传递各种药物的最好载体。 4、免疫调节剂 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正常是健康的标志。芦荟凝胶内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它们溶解在凝胶的极性水中,相互协同,对外界形成了强大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美国卡林顿实验室从芦荟凝胶中提取的多糖《Acemannan》,已获美国的FDA 批准应用于人体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震惊了芦荟工业。事实上,Acemannan 起了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抑止了微生物、病毒等对生物体的侵害和繁殖。并有研究者从芦荟中分离得到芦荟糖蛋白Aloc tin A ,它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芦荟用作糖尿病的治疗。长期服用得到抗衰老的效果等等,均有报导。近几年“国际芦荟科学协会”提出,芦荟除了作为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以外,还能作为功能性食品,可经常定量服用(Dietary Supplement)。 总之,芦荟虽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保健、美容和治疗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因此,人们理所当然的把它应用到化妆品、保健食品和药物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实属最佳选择。重要的是看这个,很多芦荟在一起比较肯定对你有用处. 而且有图片,作用更大了. 家庭种的一般是库拉索,上农大就是库拉索的一个品种.一般花市不多见.建议用库拉索代替. 上农大叶芦荟:学名Aloe vera L. var. SCA Gu,是上海农学院植物科学系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室从库拉索芦荟中选出的更适宜保护地栽培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绿,最大叶片长可达85厘米,宽可达12厘米,叶肉肥厚洁白且无苦味。在盆栽条件下分蘖能力极弱,主茎不分枝。它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保护地集约化、产业化芦荟生产适宜的优良变种,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生长速度快,也适宜家庭栽培。 中国芦荟又名斑纹芦荟。在日本观赏植物芦荟“千代田锦”也叫斑纹芦荟,但实际上是与中国芦荟不同的。 中国芦荟外形近似仙人掌,又似龙舌兰,在植物学上隶属于百合科,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芦荟,多年生草本……产地不明,有人认为原产中国。 龙舌兰在闽南的一些地方被称为“番仔芦荟”。闽南人有将外国来的东西称为“番XX”或“番仔XX”的习惯。例如:“番仔火”(火柴)、“番薯”、“番石榴”、“番椒”、“番鸭”等等。在“番仔”或“番”字后面的名词应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龙舌兰传入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了,这一点至少可以说明芦荟即使是“舶来品”也早在龙舌兰传入中国之前就已被中国人视为自己的物品而非“番仔货”。 中国芦荟是库拉索芦荟的一个变种,其外形也酷似库拉索芦荟,二者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相似。有实验指出,中国芦荟原汁的保湿作用比库拉索芦荟原汁强,这对于配制化妆品来说,是有利的,但对于炮制成中药材来说,则有不利之处。 在闽南、台湾、广东潮汕、广西北海地区、海南岛、云南和四川的局部地区,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盆栽芦荟的习惯,许多地方的妇女长期将它作为天然的护发珍品,因而流传至今。除了作为美容品外,民间还积累了使用芦荟的丰富经验。这种盆栽的小草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可以见到,很多人都认识这种小草和它的用途。当你一提起芦荟,上年纪的人大都记忆犹新,能够道其一二。 在云南南部,傣族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将野生的中国芦荟作为草药来使用,将芦荟叫做“烫伤草” 有人被汤火烫伤,即去山上采来芦荟叶,将表皮剖开后贴于患处,立时有冰凉感觉,并可止痛、消炎肿、防止溃疡。烫伤严重时把芦荟全株捣成浆敷贴,效果较好。更重要的是用芦荟治疗烫伤,痊愈后几乎不留疤痕。 一九三八年刊竣的《福建通志》第二十九册物产志草类中记载着:“龙舌草,‘闽产录异’云:产福州,形如龙舌而肥茁,两旁有刺,高者二、三尺,叶长者尺余,开红花,妇女以叶津粘鬓”。这里的“龙舌草”指的就是中国芦荟,不是龙舌兰。而鲁迅在《藤野先生在仙台》一文中提到的“芦荟”指的倒是龙舌兰,这位老先生在厦门住的时间不长,对闽南话不太了解,难怪出错。 日本木立芦荟:亦称日本芦荟、木剑芦荟、树芦荟,因其外形象直立的树木而得名。原产地南非开普州和德兰士瓦州的东部、北部及罗德西亚地区。木立芦荟在日本有大量的栽培,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近年来种植较多。木立芦荟可从基部或茎上形成分枝,利用分枝扦插繁殖极易成活。其特点是灰绿色叶子细而长、凝胶含量少、边缘锯齿状、茎像树杆、橙红色花,叶段面呈V字形。木立芦荟在其原产地株高可达六米,在温室也可达2米以上。目前在日本,木立芦荟已投入商业化生产,他们认为木立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木立芦荟也可用于食品加工。

北方药学杂志影响因子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是什么类型的?一般是有分普刊与核心的 普刊像《医学信息》,《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当代医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核心《西部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实用癌症杂志》都是可以的,还有不懂的也可以跟我们精品书厢了解下

北方药学杂志出刊后绝对上知网的。是省级的,评职称应该可以。《北方药学》是由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学会主办、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学会协办的全国性医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2004年6月。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8351,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33/R,64页qq: 6 9 5 5 4 8 2 6 2

还是老话,没有容易发表的期刊,相对来说普刊肯定比核心期刊容易太多,具体还是要看各个期刊的编辑部审核流程和力度的!

1.医学信息

和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合作,联合主管主办,杂志级别定位为国家级,可以由国家医学发展中心授予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本刊以广大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医学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

2.口腔医学研究

分别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口腔系、海南医学院口腔系、遵义医学院附...

3.实验与检验医学

请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1984年版,英汉对照)》或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英文关键词应写全称,不得使用缩写字母。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应隔行打印。 第一作...

4.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反映本校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5.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滨州医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结...

北方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最好,你说下期刊名称,      因为医学类的期刊比较多。这样问没有针对性的。

1、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of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需要的读者请到图书馆咨询部查询。具体可查阅“创新医学网期刊鉴别”栏目。

这个有很多了,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4.中国康复医学杂志5.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7.中国超声医学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0.中国输血杂志11.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临床检验杂志14.诊断病理学杂志15.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6.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7.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8.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你是要发表核心医学论文还是怎么

北美药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ejp杂志是药剂学、药物学、医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在研究报告中,医药学家研究出其影响因子为,这是多名医药学家经过长达十年研究检测出来的。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创刊于2008年,是一本非常年轻的期刊,由出版商Dove 发布,主编是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 Faris Farassati 博士,研究领域分别为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和 Oncology,目前分别在同领域中排名56/156 和 119/244位,JCR Q2,中科院3区,2019年影响因子. 1)影响因子:OncoTargets and Therapy 杂志的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在稳定增长,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增长趋势稳定。 2)自引率: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在近几年的自引率,2019年,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3)审稿周期:从提交到第一个决定需要22天,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时,官网给出的接收率为24%! 4)版面费:根据作者所在位置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中国是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0,彩色插图不收取额外费用。 回答参考资料

西北药学杂志影响因子

The Top 10 of Impact Factor in Reproductive Biology影响因子排名前十的生殖生物类杂志2009-10-17 20:34影响因子排名前十的生殖医学类杂志Title of Journal Impact Factor(old VS new)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and Sterility Reproduction of Reproduction Human Reproduction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附OTHERS-------仅!供参考REPROD TOXICOL BIOMED ONLINE BIOL ENDOCRIN FERT DEVELOP NUTR DEV SCI REPROD DEVELOP DOMEST ANIM REPROD MED

问题一: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2012年国内(不包括台湾地区)有150多种学术期刊被SCI收录,影响因子最高的是(CELL RES),影响因子>2的有15种,1-2之间的有40种,之间的有50种。影响因子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看你如何比较。 问题二:影响因子11,87算多高? 很高很高,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面说明了杂志的好坏,因子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面越被国内外研究学者认可。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一般生物医学类以及材料类的方向,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较多。一般来说,国内很多专业的老师,发文章的影响因子大约在5分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影响因子>10,在几乎所有领域都会认为很不错! 问题三: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影响因子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看你如何比较。 问题四:SCI期刊影响因子多少才算高 影响因子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看你如何比较。 问题五:sci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全世界SCI占据榜首的依然是《CA-CANCER J CLIN》(临床肿瘤杂志), 期刊名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中科院杂志分区 肿瘤学分类下的 1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 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出版社或管理机构 杂志由 WILEY-BLACKWELL 出版或管理。 ISSN号:0007-9235 杂志简介/稿件收录要求 Since beginning publication in 195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has served as the flagship journal for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providing a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containing solicited review articles of interest to oncologists,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nurses, and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terested in best practices for cancer prevention,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Although CA is an oncology journal, it is not a journal only for oncologists. Published six times per year, CA is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oncology journal in the world, mailing to over 100,000 individuals. 问题六:期刊影响因子算是高还是低 是外文期刊吧,相当不错的,普通SCI 也就1-3分,能达到4分以上很好了 问题七:SCI期刊影响因子多少才算高 对,就是sci统计的所有期刊就叫原刊物 问题八:SCI期刊影响因子多少才算高 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也就相对越大。 当然谁又能说被引用得越多,就越准确呢。 当然影响力大能够体现他内部的审核标准高, 要不然也不会得到这么多信任,所以只能说是一个重要标准,但是不是绝对。 问题九:sci影响因子是高好还是底好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 SCI影响因子越高越权威。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的话,看自己需要多大的分值,就发多大的分分值就行了。 不过据说现在if已经被放弃了。。 问题十:目前国内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哪个 根据JCR2016年出具的2015年期刊引证报告,SCI共收录期刊8757种,其中中国大陆有185种,最高被引的期刊是“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IF)为。 在中国大陆被收录的185种期刊中,IF>2的有2种,IF>5的有8种,IF>2的有39种,IF>1的有93种。 ――数据来源《化学通讯》2016年第4期

  • 索引序列
  • 北方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 北方药学杂志影响因子
  • 北方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 北美药药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 西北药学杂志影响因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