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肠外营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肠外营养

发布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肠外营养

想知道自己胖不胖?BMI是最方便的指标。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两次以米为单位的身高,比如75/,就是你的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i]给出的国人正常值是,以下是消瘦,24-28为超重,28以上是肥胖。顺便提醒一下,虽然BMI适用于多数人,但是对老年人和运动员却不合适。

再就是腰围,对我国24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倍。换言之腰围男性控制在二尺七、女性控制在二尺五以内为宜。对于个人来说,腰围最大的用处是衡量腹部脂肪囤积程度,以及评价自己短时间内减肥的效果,恩,效果图大家已经看到了。

本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一篇文章:《关于肥胖的神话、推测和事实》[ii],该文基于高证据强度的要求,把诸多广为流行的体重控制理论都给推翻了(甚至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是不是我们就此放弃这些减肥技巧了?我的理解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你不用管别人用这些方法有没有效,自己瘦了才是王道。我分享的这些减肥建议或许没有双盲随机对照实验的证据支持,但却结合了我个人经验并考虑了大家的具体条件,只要能量守恒定律没出错那就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肥胖早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个月投票表决把肥胖开始作为一种疾病来应对。AMA指出,美国的肥胖率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翻了一番,2011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有11个州的肥胖率超过30%。

从进化角度来说,现在人类的身体构造其实和原始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食物和体力活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了,大鱼大肉、肥美佳肴、含糖饮料、沙发电视、刷微博…… 在这个快递发达的时代不少人连家门都不愿意出,这能不胖吗?除了生活方式外还有很多因素会造成个体肥胖:

【家庭因素】一方面是肥胖基因,另一方面肥胖也可能是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结果。

【药物因素】类固醇、胰岛素、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

【情绪影响】无聊、悲伤、愤怒的时候很容易暴饮暴食。

肥胖会增加下列疾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脂

高血压

肾脏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某些癌症

关节炎

生育问题

……

好消息是其实只需要减少5%的体重就可以改善血压、胆固醇、血糖等,从而有效降低疾病风险。[iii]

每当别人问到如何减肥,我回答少吃多运动以外,肯定会提醒的就是减肥一定要慢,一个月减去3、4斤就非常不错了。极低热量饮食虽可降低总体重,但除了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也会丢失,代谢率也可能降低,不但体重会像溜溜球那样反弹,还可以造成心理疾患、皮肤粗糙、脱发、女性闭经……我们的目的是健康地享受生活,几天之内瘦下来那必然会毁身体的,而且过程单调、枯燥,你真的要选择这条路吗?

潘石屹和张欣曾发微博表示自己只吃果蔬减肥,某教主的“宇宙减肥法“也是以大量果蔬为特征,这种减肥方法的优点:①能量低会减重 ②低脂高纤降血脂 ③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符合“清肠” 、“健康”想象。然而缺点也很明显:①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分解,对肾脏、心脏产生永久性损伤 ②瘦体组织减少基础代谢减缓更容易反弹 ③糖、纤维过多对血管、胃肠不利

1979年,时年54岁的撒切尔夫人在曾在大选前依靠高蛋白质饮食法减肥(据食谱她一周会吃28个鸡蛋),结果是她在两周内瘦了约9公斤。高蛋白减肥法口感相对容易接受,比起光吃蔬菜水果减肥也有助于预防肌肉流失,确实比较适合短期减重,但同时也会增加肝肾的负担,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出现口臭、大脑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危险性。

首先是保健食品,酵素、左旋肉碱对于运动量不多的普通人来说其实都没啥用,如果真的明显有效那就要怀疑是否添加了什么非法物质了,FDA曾对二十多个减肥产品发布警告[iv],我国CFDA也曾通报减肥保健品常常会添加西布曲明(减肥药)、酚酞(泻药)。

至于负热量食物根本就不存在(冰水不算),

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或无脂肪牛奶,配合规律的运动。

多吃这些:

蔬菜水果(每天300-500g,深色为好)

五谷杂粮(全日干重三、五两为宜,比如早餐燕麦牛奶,午餐在单位白米饭,晚餐杂豆粥或薯类)

鱼虾、瘦肉、去皮禽肉、蛋类(1cm厚度半个手掌大小即可,蛋清可以多吃几个,蛋黄不要超过1个)

低脂肪或无脂肪奶制品(全脂牛奶的好处是可以补充脂溶性维生素D,但有些非常香的全脂牛奶脂肪可以达到4g/100ml,以我本人每天500ml饮奶量计算就是有20g脂肪,仅这部分脂肪产热就有180kcal,要知道我全日能量消耗大概2400kcal,脂肪应限制在80g以内,乳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

少吃这些:

含糖饮料和甜点(简单的糖类会很快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而且饿起来也更快)

室温下是固体的脂肪,比如肥肉、油炸食品、糕点。(脂肪热量高,饱和脂肪酸还会诱发多种炎症反应)

白面包、米饭、面食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没有其他杂粮粗粮的时候再选择)

1.改进饮食找营养师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营养门诊,对象包括糖尿病、痛风、高血脂、消化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需增重或减肥,进食差、术后或放疗化疗引起营养不良者,婴幼儿、学生、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评价手段除身高体重体脂膳食史分析还有人体成分分析、生化检查等。手段除膳食指导还有各种肠内营养制剂、营养补充剂等。我们@北京友谊医院 营养门诊是每周一三五下午。

2.如果有糖尿病或激素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请咨询内分泌科医生

3.请运动医学专家或健身房私教帮你制定运动计划

4.有关减肥药物(如奥利司他)的注意事项请咨询药师。

5.如果你生活方式减肥无效BMI 30以上同时有并发症可以咨询外科医生考虑手术

6.如果你有抑郁症或感到巨大的压力,请咨询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很多人都知道应该控制总热量,但是对控制在多少却没有概念。其实正常的轻体力青年女性每日推荐能量大约是2100kcal,男性2400kcal,而减肥者在1200-1600kcal比较合适。如果要准确一点的数字可以先用你以厘米为单位的身高减去105,得出的数字就是你的理想体重,可以把它作为你减肥的目标,全天减肥食谱的能量供给就用你的理想体重*25,这就是你减肥时的能量供给标准了,严格照着这个标准肯定是能减肥的。如:160(身高)-105=55kg(理想体重) 55*25=1375kcal。具体的食谱安排可以参考糖尿病原则。由于减肥膳食中的营养素数量下降,建议补充复合营养素。

1.餐前20分钟喝一大杯水 不喝甜饮料 尽量不吃零食和甜点 若非不得已的情况 拒绝任何酒类 吃饭的时候先吃素材再喝汤然后吃饭 最后再吃肉 一定注意细嚼慢咽 每顿保证吃半个小时 这样的话你的血糖可以在你进食的过程中就升高 你也就不容易觉得饿 而且吃菜喝汤这些容易让你有饱腹感

2.进食速度要放慢 每吃一口把盘碗往远处推一推 盛好饭后一定取掉一勺 吃什么都要剩一口 切忌吃饱了就睡觉

3. 只在一个地方吃东西 在餐桌外的任何地方绝对不碰食物 切忌边看电视或者上网这些边吃东西 这样你就会不知不觉中吃了好多东西 而且也不容易觉得饱

相对于传统佛家的过午不食和“不吃晚饭减肥”,我更建议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少食多餐,这样有助于使血糖平稳,对于减少脂肪囤积、维护皮肤健康、预防低血糖都很有意义。但少食多餐最大的困难在于一般人不可能有条件准备5顿像晚餐一样丰盛健康的菜肴,因此就需要准备一些适合自己快捷、健康、卫生的零食。坚果、乳制品、水果都不错,不过注意肚子饿的时候可别去逛食品店或者超市,容易买多。

你可能听过无数的减肥技巧,但关键还是怎样使之自然地融入你的生活。

建议

1.做出承诺

2.了解你现有的资源

比如每周能回家吃几顿饭,单位午餐是否健康,学校食堂油脂是否太多,会不会有同事拉着去聚餐,小区里有没有健身设施?打算请私教或营养师?此人资质够不够?(顺便广告一下小顾我还是高圆圆的营养师,当然了,她需要的不是减肥…… )减肥是件长期工程,我的预算够我选择的这套付费方案吗?(食物费用、膳食补充剂费用、健身房会费、锻炼身体而不能去赚钱的时间成本……)

3.设定具体的目标

“多吃蔬菜水果“、”多出去锻炼“这些都不叫目标,你应当精确到具体数字。比如每天吃多少,锻炼多久,体重讲到多少等等。

4.知道哪里获得指导

营养门诊关注@营养师顾中一 的微博和微信

5.不断确定自己正在计划的推进中,给予奖励

学过时间管理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记录表的功能,它可以帮助你发现平时所忽视的问题,而且如果你能拿着这样一份记录表来营养门诊,也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

提醒:包括各种零食,尽量形象描述

运动的好处包括降低心脏病风险、锻炼心肺功能、强健肌肉和关节、缓解骨质流失以及更好地放松、舒缓压力等,甚至还是一个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好机会。如果你减肥时不做运动,那么减去的可不光是脂肪,还有肌肉。如果你增肥时不做运动,那么增加的可没有肌肉,全是脂肪……

什么样的强度?稍微让你觉得有点呼吸困难,一般成年人为了维持基本的健康每周至少150分钟,要想获得预防心脏病等益处需要300分钟,当然,北京的雾霾天气还是不建议你去户外互动,可以选择游泳馆游泳、健身房椭圆机等。

能和家人或朋友进行一些有乐趣的活动更好,比如打篮球、踢足球。

抗阻力训练

哑铃(器械)、俯卧撑(自身重力)等都是非常简单的方法,建议每周至少2天进行大肌肉群的训练,注意这两天之间至少间隔1天,其实我个人最为推荐的是在每天吃完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开始进行1个小时的交替快走,具体就是以最快的步幅坚持走5分钟,然后不休息再随意地走5分钟,再快走……这样交替进行,既保证了总量又容易坚持,还比较有意思。

我一位瘦了40斤的好基友曾跟我分享他减肥的秘诀,那就是每天晚上到三里屯边走路边看美女,一走走4个小时……一周3-5个小时的快走,这个时间上可以拆开,最新一些研究认为实在太忙的人只要一周进行几次4分钟(你没看错)的激烈运动也是可以改善血糖血脂的,只不过对于减重就没啥效果了。

你不是一个运动员,所以你也可以

一位朋友送了我一个30分钟的沙漏,我现在就用它来提醒自己在电脑前坐久了需要去活动活动

你需要坚持至少1年的时间,不管在假期还是朋友聚餐,需要坚持,另外每天吃一份健康的早餐,有兴趣的可以在微博上搜索#完爆小顾营养师的早餐#,有400多份健康早餐供您参考。

好消息:

即便你戒烟后体重会增加,但此时对你健康带来的危害

多吃粥、喝汤、饮水,至少每天6杯200ml的水

进食速度过快(你的目标是缓解饥饿,而不是清除眼前的食物,顺便说一下我不建议教条地执行“光盘行动”,吃撑了再去减肥是最大的浪费)

确定你真的是饿了而不是渴了、心里没底等情感需要,这时候找男朋友聊聊天……神马?没男朋友?饿……

总吃甜食

不吃早餐

工作太忙晚饭没点儿

……

这时候你就要思考,这些情况可否避免?比如办公室准备一点利乐包装保质期长的牛奶或者坚果、水果备荒,以免自己忍不住路过面包房买甜食?

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是否有更健康的替代方案?比如没空吃晚饭的时候吃麦当劳肯德基配一片善存也比路边的小吃或零食要健康许多。

不要对自己太苛责,可以固定自己一周有一天能够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最后一句话:只要持之以恒,将这些行为上的改进变成自己的终生习惯,肯定对维持健康体重大有好处。加油!~

初级护师超级宝典03外科护理学02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03肠外营养:人体每天糖代谢量,肠外输入途径以及并发症,注意事项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定义

肠外营养: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全胃肠外营养液注意事项

1、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入一般不宜过快,应保持恒定,并注意有无异性蛋白输入引起过敏反应。

2、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高渗葡萄糖、氨基酸与脂肪乳剂等混合装入营养大袋内经静脉滴入。也可用双滴管,将氨基酸溶液与高渗葡萄糖等同时滴入双滴管中,混合后再进入静脉。输液装置中,由进气管进入的空气,应经75%乙醇溶液过滤消毒。

3、输液完毕,可用枸橼酸溶液2-3ml注入中心静脉导管内,用无菌“堵针器”堵塞针栓,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次日输液时,去除“堵针器”,接上双滴管装置。可根据液体总量在24h内持续滴入。

4、全胃肠外营养输液导管,不宜作抽血、输血、输血浆、输血小板等用,并应防止回血,避免堵塞导管。

5、患者如发高热,应寻找病因,如怀疑为静脉导管引起,或找不到其他病因,均应拔除导管,并将末端剪去一段,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周围静脉补充适量液体。

6、输液过程中,每2-3d测定血电解质1次,必要时每天测定。如有条件,应测定每天氮平衡情况。最初几天应每6h测定尿糖,每天测血糖1次,以后每天测尿糖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7、注意观察有无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症状,如血糖>(200mg/dl)或尿糖超过(+++),应增加胰岛素用量,并减慢滴速。

8、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如病情需要,应每周输血或血浆1-2次。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1.技术性并发症:

气胸、血胸、水胸、臂丛神经损伤、出血、空气栓塞、导管扭曲或折断等。以空气栓塞最严重,可导致死亡。

预防:熟悉解剖、正确穿刺。

2.代谢性并发症:

(1)补充不足包括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等医学|教育网整理。预防: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性补充。

(2)糖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用量不当引起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和葡萄糖用量过多引起的肝损害(脂肪肝)。预防:注意胰岛素用量及速度。

(3)肠外营养本身的并发症如胆汁淤滞、胆泥及胆石形成、肝酶谱升高和肠屏障功能减退及继发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和肠源性感染。预防:适当整理补充谷氨酰胺类肠粘膜保护剂和及早改用肠内营养。

3.感染性并发症:

导管性脓毒症;

(1)原因:插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插管后局部伤口处理欠妥和营养液在配置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

(2)临床表现:突发寒战、高热,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预防:导管置入和营养液配置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导管的护理。

4.怀疑有此并发症后:

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作细菌培养。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应拔去导管,改用经周围静脉输注和经胃肠道补给。(如果24小时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用抗生素)。

更多特医相关资讯可以咨询冬泽特医官方网站(网页链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营养

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食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更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

作为调味料,盐被誉为“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

除了调味,食盐(化学成分是“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是人体极其重要的两种元素,能维持体内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在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一个正常人的体内,大约需要保持100克左右的钠。人通过出汗、排尿,会不断排泄掉一部分钠,因此,人每天还必须补入一部分盐。

一旦补充不足,人体含钠量下降 ,就会出现疲乏、倦怠、眩晕,甚至在直立时可发生昏厥、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脉细弱,严重时有肌肉挛痛、阵挛性腹痛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食盐性味咸、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止呕消炎等功能,真可谓“百病无不用之”。

盐摄入量增多,过多的钠离子会引起体内水分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

盐摄入量增多,还会引起细胞水肿,使血管腔变窄,导致高血压。

盐摄入量增多,增加血管对儿茶酚胺类收缩血管因子的敏感性,增高血压。

盐摄入量增多,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也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又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大量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与脑卒中、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

据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165万人因吃盐过多引发心血管疾病致死!

现代研究也证明,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而人体约95%的盐分是以尿液形式,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过量的食盐会加重肾脏负担,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水肿,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肾脏负担。

此外,盐过量会使得尿液中的蛋白质升高,而这尿蛋白升高正是肾脏功能受到损害的危险信号!

早在2600年前,《黄帝内经》就有“咸入肾”、“咸者,脉弦也”的论断,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盐摄入不当,对肾脏、心血管会有影响。

唐代孙思邈也讲过,水肿病要“断盐”、“限额盐”。

钠是食盐中的主要成分,而人体钠的排出机制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肾脏没排泄1000毫克的钠(月克盐),大约耗损26毫克钙,也就是说人体摄入的钠越多,排掉的钠就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

当外来钙质供应不足时,骨骼就会释放钙质,补充血液和细胞中的钙质,结果引起骨骼密度下降,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食盐是构成胃液的基本物质。胃液以盐酸为主,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去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盐酸还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并能起到抑制和杀死食品中有害细菌的作用。

可当食盐摄入量过高,导致胃液的氯离子增多时,会使胃酸浓度升高,高浓度的胃酸会腐蚀胃粘膜,进而诱发各种胃病。

据伦敦大学调查发现,2010年,英国胃癌患者约有1/4的人与日常的高盐饮食相关。

英国呼吸疾患专家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食盐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而且能加重哮喘。研究人员指出,高敏感的支气管平滑肌对钠可渗透,钠对支气管收缩的作用与它对血压的作用基本类似。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着“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因此,哮喘病人忌食盐过多。

身体中过多的盐会改变身体制造和代谢脂肪的“习惯”。

有研究表明,高盐的饮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过量的胰岛素会让你的身体认为,目前的糖分储备不足,造成的结果就是,身体按照胰岛素的指示继续储备糖分,而这些多余的糖分则会被身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那么体重可想而知也会跟着增长。

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的研究成果显示,“吃太咸可能也是导致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每天多吃1克盐,都会增加人的肥胖风险。

食物中盐含量一览表(部分)

日摄盐量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

点击关注不迷路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以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 健康 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乳制品被推广为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强健骨骼。但乳制品真的对 健康 有益吗?来看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综述怎么说。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 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孕中期、孕晚期及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一杯牛奶(200ml)中含有200~350毫克的钙(具体取决于品牌以及牛奶的类型)且含有(或额外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质量。

乳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预防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男性每天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每天摄入55克蛋白质。 一杯牛奶(200ml)中大约含有克蛋白质。

但是 乳制品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也可以从其它食物中摄取 。如,吃100g小白菜,就可以摄入117毫克钙、克蛋白质。吃一个鸡蛋就可以摄入克蛋白质、毫克钙。其他食物来源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各种肉类等。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能不是必须。 一个人的最佳乳制品摄入量取决于整体的饮食质量 : 如果饮食质量低,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食用乳制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 如果本身饮食质量高,那么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不太可能带来实质性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的关键。这些氨基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浓度,从而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而亮氨酸会特异性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靶标,从而促进细胞复制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人体身高对 健康 的影响是复杂的,高大的身材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与许多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较高风险相关。

血压,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牛奶中钾的含量相对较高、钠的含量较低,这提示增加牛奶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且随机试验显示,在降低血压方面结果不一致,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均未明确与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相关。因为试验中如果用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牛奶代替坚果、豆类或整个水果,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认为,牛奶蛋白和胰岛细胞之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队列研究表明,摄入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适度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牛奶(乳糖耐受性)与糖尿病风险无关。且食用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食用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但 喝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喝咖啡的人 。

先前的研究表明,乳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牛奶的摄入对血浆IGF-I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风险相关性最高。此外,乳制品的总摄入量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与乳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

但还有研究表明, 食用牛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 ,其原因可能是钙含量高。但现有文献中几乎所有研究都在中年或以上的人群中展开,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起作用。此外,在一项针对青少年饮食的研究中发现, 牛奶的摄入可能与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关。

过敏和不耐受

约有4%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并引起相当多的营养问题。有报告表明, 牛奶的摄入可能会使婴儿更容易患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接受牛奶的婴儿 相比,被随机分配接受水解蛋白配方的婴儿,发生任何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更低。还有研究证明,儿童食用豆浆时症状也会减轻。

总死亡率

总体来说,牛奶的摄入量(总脂肪,高脂和低脂)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未下结论。但是乳制品优于加工红肉或者含糖饮料,但不如坚果等植物蛋白。同时,目前尚未证明低脂乳制品明确优于全乳制品。

牛奶中含有的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可促进人体 健康 ,但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对于成年人而言, 总体证据并不支持大量食用乳制品可以减少骨折 。此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系。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会降低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者目前 建议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结合实际营养状况,无需刻意大量增加 。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 健康 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高、富、帅,被一些人列为选择交往对象的指标;但你知道吗?体型的高矮,不只影响视觉观感的外表印象,没想到还跟人体的心脏健康有关系!

身高较高心脏运输较耗能

过去曾有一派学者,认为身高较高的人,因心脏需要耗较多的力气将血液运送至全身,所以心脏功能较弱。他们追踪了500位义大利男性,发现矮的人比高的人平均多活两年,而且心脏运送血液的能力和细胞更新的能力,及DNA受损较少,研究也指出矮个子的女性较长寿。

但生物统计分析后却发现矮个子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较高

研究人员,根据前项研究分析了19万人的资料后发现,却推翻了前项的研究,反而是矮个子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高,结果报告并刊登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团队分别蒐集调查了对照组名万无心脏病者与实验组万名罹患心脏病者的基因数据资料库,并特别聚焦在和罹患心脏病有关的基因,结果发现矮的人(男性低于165公分,女性身于公分),较容易拥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基因。

当身高每矮公分,罹患心脏病的机率就增加了。所以和身高180公分的人相比,165公分的人,罹患心脏病的机率高了31%。但这也不代表高个子就可以抽菸和喝酒,而不会得心脏病。

芬兰统计研究分析矮个子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比高个子高50%

芬兰的研究人员,也曾对全世界对于身高与心脏病之关联性的52项研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指出矮个子较高个子的人高50%。

研究人员推论,可能矮个子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所以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或是荷尔蒙不平衡,造成的身高较矮,也会损伤心脏。此外,矮个子的冠状动脉较细,所以当循环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堵塞,造成冠心病。

而《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指出,当年龄、体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都考虑进去时,超过6英尺的男性,患冠心病的机率比矮他们几英吋的男性低25%。

所以,真的是如古人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肠

反复感染引起腹泻的艰难梭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对于这部分人群,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案。来自健康捐赠者的粪便,通过结肠镜检查并研究发现了可以帮助恢复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他们可以帮忙消除潜在的致命感染。一种含有从人类粪便中分离出的细菌孢子的药丸,现在已经成功进行了3 期试验,为首次批准此类药物铺平了道路。 艰难梭菌感染在老年患者中很常见,并且通常在抗生素耗尽其正常微生物组时开始(它几乎不受抗生素的影响),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可以打破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循环。不过,此前的研发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棘手问题,例如来自志愿者肠道的移植材料很难标准化。如果供体粪便筛查不充分,可能会将有害的新感染传播给患者。 为了确保安全,新的药丸产生了,它是从经过净化的人类粪便中提取出来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微生物,去除大多数对患者构成安全风险的病原体。预先筛选过的捐献者的粪便用乙醇处理,乙醇可以杀死许多病毒、真菌和处于生长和繁殖状态的“营养”细菌。遗留下来的细菌可以形成坚固的厚壁结构,称为孢子,其中许多孢子来自普通的厚壁菌门。这类孢子会占据艰难梭菌的空间、食物和碳源,并且改变肠道中胆汁酸的组成,恶化艰难梭菌的生存环境。 在2期试验中,由于处方剂量过低,新药丸未能显示出比安慰剂更大的疗效,第3阶段的试验则使用了更高剂量和更精确的筛选试验,包括182名感染艰难梭菌的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安慰剂,在一个标准的抗生素疗程之后。其中149人完成了为期8周的随访。研究人员今天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报道称,艰难梭菌感染在安慰剂组中复发的比例为40%,而在治疗组中仅为12%。 科学家认为新药是从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更个性化治疗的“一座很好的桥梁”,随着研究人员更好地分析患者个体的微生物群,并弄清楚他们需要哪些微生物种类,这种疗法将会出现。 新药丸研发公司计划在2022年年中向FDA提交药物的批准申请。其他几家竞争选手紧跟其后,研发也基本处于2期与3期试验中。新药丸的应用,使艰难梭菌感染者终于迎来新的希望。 实际上,不仅是肠道感染,此前研究报道显示通过粪便移植或许可治疗抑郁症、帮助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影响胰腺癌中的微生物,增加肿瘤中激活的T细胞,控制肿瘤生长等,期待这些研究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应用。 参考文献: News: Pill derived from human feces treats recurrent gut infections from NLRP3-deficient mice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byregulating astrocyte dysfunction via circHIPK2

医生从男子肠道中取出了一条长长的猪肉绦虫。

这条绦虫的学名是猪带绦虫,长近2米(英尺)。事实上,这是治疗这名男子的印度PVS纪念医院肝脏专家西里亚克·菲利普斯医生见过的最长的蠕虫,他说,

这名48岁的男子告诉医生,他在求医前两个月一直腹痛,今天(1月25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Philips告诉《生活科学》(Live Science),医生们做了一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人类结肠中有一段蠕动的蠕虫。飞利浦说,在绦虫患者中,医生通常会在肠道中发现寄生虫的片段。但在本例中,人体结肠中的寄生虫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接下来,医生们做了一个内窥镜检查,也就是说他们将一个摄像头插入人体的胃和小肠上部,以探索人体消化系统的上部,据报道,飞利浦说:

他们惊讶地发现一条完整的蠕虫蜷缩在人的小肠上部。

医生通过人的嘴把蠕虫 *** 。医生们写道,完整的绦虫跨度为米(英尺),根据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数据,

绦虫可以长到英尺(米)以上,在人体肠道中存活数年。NLM说,由于绦虫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了绦虫。然而,根据NLM的说法,在某些情况下,绦虫会引起腹痛。

整个过程,包括内窥镜检查和寄生虫清除,大约需要1小时15分钟,飞利浦说。飞利浦说,这名男子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镇静剂,

在绦虫被移除后,根据报告,这名男子被给予抗寄生虫药物以杀死绦虫的任何残余。医生们写道,在绦虫被切除一个月后,这名男子报告说没有其他症状。

在10月份,纽约的医生报告说,同一条绦虫引起的不同类型的感染有所增加,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人从猪肉绦虫中摄取卵子时。这些卵可以在全身形成囊肿,包括大脑。该报告的主要作者,纽约石溪大学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艾米·斯帕隆博士当时告诉《现场科学》,这种特殊类型的感染在美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楚。

最初发表在《现场科学》杂志上。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细胞》● 肠道细菌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T. Gewirtz课题组发现分段丝状细菌可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尽管清除轮状病毒通常需要适应性免疫,但研究者无意间构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推测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针对性抵抗RV。并且,这种RV抵抗性可通过共宿和粪便移植来传播。通过加热,过滤和抗菌剂来处理保护RV的微生物菌群,然后将稀释的处理过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并进行微生物组分析。这种方法表明分段的丝状细菌足以保护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关的腹泻。这种保护与先前定义的RV阻抗因素无关,包括干扰素、IL-17和IL-22。SFB在回肠的定植诱导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加速上皮细胞更新。在体外,将RV与含有SFB的粪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SFB可针对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和相关的腹泻病提供保护。据介绍,轮状病毒在各种微生物包围中接触肠道上皮细胞,从而提供了微生物影响RV感染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提出针对全基因组分析的“白皮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Roseann E. Peterson课题组阐述了遗传多样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机会、方法、缺陷和建议。2019年10月10日的《细胞》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为了方便和促进多族裔和混合人群的研究,研究者概述了主要的方法学考虑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机会,挑战,解决方案和需要发展的领域。尽管研究者认为很难分析来自不同人群的遗传数据,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拥有一个扩展的分析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关注欧洲裔人群,但重要的是,多样化的人群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参与者之间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将增进我们对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并确保遗传研究广泛适用性。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早产儿两种递增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on Dorling课题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进行了两种早产儿增加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组招募了2804名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快速增加组1224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30毫升母乳,缓慢增加组1246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18毫升母乳,直至达到正常喂养量。快速增加组中有802名婴儿获得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生存,缓慢增加组中有848名。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缓慢增加组为;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缓慢增长组为。总而言之,对于超早产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每天每公斤增加30毫升母乳与18毫升母乳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存活率。据悉,早产儿肠道喂养量的缓慢增加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但增加了晚发型败血症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命运决定机制获揭示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Thorsten R. Mempel研究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来预处理初始CD8阳性T细胞,从而确立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命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稳态期间,TGF-β在表观遗传学上调节了静息的初始CD8阳性T细胞,并为在皮肤疫苗接种小鼠模型中形成表皮常驻记忆T细胞做好准备。初始T细胞调节发生在淋巴结中,但不发生在脾脏中,这是通过与周围组织来源的迁移性D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依赖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并且取决于TGF-β激活αV型整合素在DC的表达。因此,通过限制LN的信号,免疫前T细胞库能够为向特异性记忆T细胞分化命运做好准备。据介绍,eTRM细胞是屏障组织中的前哨,以防御先前遇到的病原体。eTRM细胞的产生方式对通过免疫接种诱导自身形成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揭示前脑突触的节律调控机制2019年10月11日,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Shiva K. Tyagarajan和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组由时间调控,但其蛋白质组由睡眠驱动。采取生化方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本的积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日常节律,三分之二的突触转录本显示了与时间相关的丰度,而与体细胞的振荡无关。这些转录本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时间和功能簇,清晨之前的转录本与新陈代谢和翻译有关,而傍晚的转录本与突触传递有关。全天候表征突触蛋白质组证明了时间门控对突触过程和能量稳态的功能相关性。出乎意料的是,睡眠剥夺完全消除了蛋白质组,但转录本没有振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突触中信使RNA的昼夜节律,并且按照睡眠-清醒周期进行翻译。据介绍,神经元形成了将RNA和蛋白质转运到遥远的树突和轴突中的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揭示睡眠-清醒周期中突触蛋白质磷酸化动态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和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睡眠-清醒周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组磷酸化的日常动态。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24小时内分离出的小鼠前脑突触神经小体应用了先进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可准确定量近8000种磷酸肽。一半的突触磷酸化蛋白在休息-活动和活动-休息过渡时具有最大振幅的节律。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通过磷酸化对突触功能的总体时间控制,包括突触传递、细胞骨架重组和兴奋/抑制平衡。睡眠剥夺消除了突触神经小体中所有磷酸化周期的98%,这表明睡眠-清醒周期而非昼夜节律信号是突触磷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睡眠和觉醒压力均有反应。据悉,昼夜节律通过调节转录、蛋白质丰度和功能来驱动生理的日常变化,包括睡眠-清醒周期。昼夜节律性磷酸化调控外围器官中的细胞过程,但对其在脑功能和突触活动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受NMDA调控法国巴黎塞纳河神经科学大学M. A. Diana小组,研究发现甘氨酸门控GluN1/GluN3A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成年内侧缰核厌恶情绪的控制。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发现,GluN1 / GluN3A受体在小鼠成年MHb的神经元中起作用。在MHb中没有甘氨酸能神经元专长的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通过GluN1 / GluN3A受体调节神经元活性。降低MHb中的GluN1 / GluN3A受体水平可以防止产生厌恶情绪调控。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相关论文信息:● 数据分析揭示史前社会不平等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Heidi Deeg,Philipp W. Stockhammer和Alissa Mittnik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欧洲青铜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揭示和理解史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组合全基因组数据、同位素证据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数据,研究人员超越了考古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超区域方法,从而揭示了青铜时代社会地位、继承规则和迁徙的复杂性。他们采用了深层的微区域方法,并分析了来自德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中期的农庄相关墓地的104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几代的个体家庭包括一个高地位的核心家庭和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这种组织伴随着父权制和女性外来配偶,该体系在700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的系统回顾近日,加拿大西部大学教授Rodrigo Bagur及其研究团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从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中搜索2019年1月25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筛查口服抗血栓药物来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20个试验被纳入网络荟萃分析,共包括4803名成人参与者,9种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中度确定性证据支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隐静脉移植失败。在不同的抗血栓治疗中,大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试验的异质性和不连贯性差异较大。总之,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术后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充分权衡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直肠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肺癌基因”浮出水面吸烟增加肺癌危险,然而吸烟者也不是个个都会患肺癌。冰岛、法国、美国等国研究者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 2008, 452(7187): 633;638]和《自然遗传学》杂志(Nat Genet 4月2日在线发表)上的三项独立研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阐释:除吸烟及相关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影响肺癌发病危险。三组研究者都发现,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簇的变异,影响肺癌发病危险。另一项发表在11月2日《自然遗传学》杂志(Nat Genet)上的研究显示,位于5号染色体TERT和CRR9基因的变异也可使患肺癌的几率增加高达60%。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第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CRYSTAL、OPUS、EVEREST等研究及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8, 359(16): 1757]上的研究显示,对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有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明确相关,KRAS野生型患者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更大,而突变型患者并不能从联合化疗中获益,KRAS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2008年10月,KRAS基因检测被写入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预示靶向治疗效果不佳西班牙研究者在ASCO-NCI-EORTC第二届癌症分子标志物年会上报告,接受EGFR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EGFR基因突变,则其与只有肿瘤EGFR突变者相比生存转归较差。EGFR突变检测可作为基因分型无创辅助工具,用于EGFR拮抗剂个体化治疗患者选择。4.“解码”癌症基因美国科学家首次从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提供的细胞中,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发现10个与AML发生、进展相关的突变基因。这些基因以前未被其他基因研究发现,而且以抑癌基因的突变为主。研究者推荐对其他癌症患者也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可能在癌症致病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 2008,456:66)上。

点击关注不迷路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以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 健康 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乳制品被推广为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强健骨骼。但乳制品真的对 健康 有益吗?来看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综述怎么说。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 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孕中期、孕晚期及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一杯牛奶(200ml)中含有200~350毫克的钙(具体取决于品牌以及牛奶的类型)且含有(或额外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质量。

乳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预防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男性每天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每天摄入55克蛋白质。 一杯牛奶(200ml)中大约含有克蛋白质。

但是 乳制品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也可以从其它食物中摄取 。如,吃100g小白菜,就可以摄入117毫克钙、克蛋白质。吃一个鸡蛋就可以摄入克蛋白质、毫克钙。其他食物来源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各种肉类等。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能不是必须。 一个人的最佳乳制品摄入量取决于整体的饮食质量 : 如果饮食质量低,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食用乳制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 如果本身饮食质量高,那么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不太可能带来实质性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的关键。这些氨基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浓度,从而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而亮氨酸会特异性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靶标,从而促进细胞复制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人体身高对 健康 的影响是复杂的,高大的身材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与许多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较高风险相关。

血压,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牛奶中钾的含量相对较高、钠的含量较低,这提示增加牛奶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且随机试验显示,在降低血压方面结果不一致,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均未明确与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相关。因为试验中如果用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牛奶代替坚果、豆类或整个水果,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认为,牛奶蛋白和胰岛细胞之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队列研究表明,摄入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适度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牛奶(乳糖耐受性)与糖尿病风险无关。且食用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食用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但 喝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喝咖啡的人 。

先前的研究表明,乳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牛奶的摄入对血浆IGF-I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风险相关性最高。此外,乳制品的总摄入量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与乳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

但还有研究表明, 食用牛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 ,其原因可能是钙含量高。但现有文献中几乎所有研究都在中年或以上的人群中展开,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起作用。此外,在一项针对青少年饮食的研究中发现, 牛奶的摄入可能与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关。

过敏和不耐受

约有4%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并引起相当多的营养问题。有报告表明, 牛奶的摄入可能会使婴儿更容易患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接受牛奶的婴儿 相比,被随机分配接受水解蛋白配方的婴儿,发生任何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更低。还有研究证明,儿童食用豆浆时症状也会减轻。

总死亡率

总体来说,牛奶的摄入量(总脂肪,高脂和低脂)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未下结论。但是乳制品优于加工红肉或者含糖饮料,但不如坚果等植物蛋白。同时,目前尚未证明低脂乳制品明确优于全乳制品。

牛奶中含有的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可促进人体 健康 ,但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对于成年人而言, 总体证据并不支持大量食用乳制品可以减少骨折 。此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系。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会降低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者目前 建议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结合实际营养状况,无需刻意大量增加 。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 健康 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腹股沟几个回合时代光华

儿科肠内肠外营养论文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没有哪个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获得均衡营养。但是,即使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中,一些青少年仍会出现营养不良、体格消瘦、身高未达预期等诸多烦心事。 “吃得这么好,为什么孩子的身体还不够强壮呢?”这不是少数为人父母者的困惑。儿童和青少年,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体格发育特点,符合相应阶段体格发育平均水平,就是健康的。当各发育阶段需要某些特定营养素时,父母应该为他们增加摄入这些元素,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身体的特别需求期。 记住营养素补充关键词 孩子处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时候,有一些元素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它们就是钙、维生素D、铁和锌等。 1. 关键词:钙、维生素D 在婴幼儿期,为防佝偻病,家长一般都知道要给孩子补钙和维生素AD补充剂(或者鱼肝油制品)。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淡化了替孩子补钙的意识,认为孩子不会得佝偻病了,奶制品和日常饮食应该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对钙的需求了。 奶制品是很好的钙的来源,吸收也好。每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约含100~120毫克钙。8~18岁的青少年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约1200毫克,至少应保证800毫克的摄入。中国的营养学调查显示,中国人日常饮食模式中,日均可从饮食中摄入约400毫克的钙。对于青少年而言,要保证每日800~1200毫克钙的供应量,除了日常饮食外,还需要喝很多的牛奶。如果很难每天喝足牛奶(500毫升),选择钙补充剂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如今,儿童和青少年缺钙虽然极少表现为严重佝偻病所致的骨骼畸形,但可表现为骨软化、骨质疏松,孩子容易摔跤、骨折,还会表现为腿痛、腿酸、无力。单纯补钙,吸收率低,还应配上钙的最佳伴侣——维生素D。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50%以上,并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由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空气污染等因素也影响了阳光的照射效果。因此,美国、加拿大、欧洲,包括我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都推荐婴儿、儿童、青少年每日至少摄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相当严重,而正是维生素D缺乏更影响了钙的吸收。家长们注意了,不仅小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大孩子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补充非常必要,且不用特别担心多补,因为至少每日4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以上的量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还有,人的骨骼成分中不仅包含钙,还有其他矿物质、胶原组织等,其中镁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是促进钙沉积的有益因素。骨骼健康除了需要充足的钙、维生素D以外,镁等其他营养素也不可缺少。 骨骼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重视钙和能促进钙沉积的物质的摄入,这样可以为一生的骨骼健康打好基础。 2. 关键词:铁 青少年长得快,血容量扩增明显,血容量增加也就意味着血色素合成增加,对铁的需求就增加。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青春期还是一个肌肉快速增长的时期,肌肉中肌红蛋白的生成也需要铁。因此青春期男孩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缺铁性贫血。青春期女孩,则由于月经初潮失血以及月经初潮不规律,可能出现青春期功血,失血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血色素。当血色素低于120克/升时,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需经过2~3个月的正规的补铁治疗,并观察血色素的变化。同时,饮食加以调整,(猪肉)瘦肉和牛肉都是含铁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大多数铁剂会有铁腥味,对肠道也存在一定刺激,影响服用者的依从性。因此补铁要选择一款口味比较好的产品。由于铁在人体内代谢复杂,并非多多益善,因此强调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关键词:锌 缺锌和缺铁常伴发,青春期铁需要量大时,对锌的需求量也大。是否缺锌,目前唯一可能的判断指标就是血清锌检测,而这唯一的指标判断价值也并不高,这也是目前对是否缺锌判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关于何时可以补锌,临床上认为以下几个时期值得重视。 * 锌与儿童体格生长,特别是身高增长有关。在生长迅速的婴儿期以及青春期,需要充足的锌以保证生长。 * 锌具有促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儿童腹泻或发烧时,锌的丢失增加,需要补锌。此时补锌不仅可缩短病程,还具有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一般补2周左右即可,每天10~20毫克元素锌。 少数“胃口差”的孩子补锌可能也有作用,但由于“胃口差”的原因复杂,单纯以“胃口差”就是缺锌并随意补锌的做法并不科学。好在,补锌还是比较安全的,除非极大量摄入可引起不良反应,一般多补了就流失、浪费而已。由于人体储存锌比较少,需要不断从膳食中获得,因此多摄入含锌丰富的食物还是很重要的。其实,锌和铁的食物来源是一致的,富含铁的(猪肉)瘦肉和牛肉中也含有丰富的锌。烹饪手段不会对锌和铁产生影响,主妇们不用纠结于烹饪方法是否会破坏锌或铁。 4. 关键词: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人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万万不可低估其作用。 * 维生素A可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缺乏维生素A可能造成夜盲、暗视觉不良。维生素A有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给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补足维生素A后,他们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是动物肝脏,胡萝卜素在体内也可转换为维生素A,如果偏食、挑食,不吃上述食物,那么就可能维生素A缺乏。 *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烟酸、泛酸、胆碱等。B族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谷物的麸皮中,而现在人们所吃的米面都过于精细,人为去除了不少B族维生素,导致膳食中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出现唇干裂、口角炎等。新的研究还显示,B族维生素还参与DNA合成,保持基因组稳定,辅助DNA修复等。 * 儿童常见的贫血除了缺铁外,还可能是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 * 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减轻感冒症状和缩短感冒病程,应鼓励孩子们多吃水果和蔬菜。 要保证充足而均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膳食,粮食、肉类、蛋奶、水果和蔬菜,应帮助他们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提升免疫力不要过多寄望于吃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免疫力,因为正常的免疫力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对免疫力提升有明显贡献的,一是免疫接种,一是体育锻炼,饮食对免疫力的贡献不及这两者。免疫接种是直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免疫细胞产生;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接触病原菌等也有防病的作用。 虽然饮食对免疫力的提升作用不及免疫接种和体育锻炼,但若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根本就不健康,那么仍然会伤及免疫力以及损害身体。所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儿童和青少年要重点防范两种倾向:一是经常食用西式快餐,一是具有素食倾向。西式快餐中,食物经油炸后B族维生素被大量破坏,长期食用必然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另外,有的青少年受父母素食影响而拒绝荤菜,或受朋友影响要苗条,主动放弃了从瘦肉或牛肉中获得铁和锌的机会,容易造成铁和锌缺乏,也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

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 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 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患者静脉输入营养液后如有发热反应,应立即查明原因。如系营养液或导管感染所致,应立即停止输入拨去导管并给以相应的抗感染和其他抢救措施。 由于胃肠外营养的营养液是随血液直接进入机体组织和器官,因此对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其所供的热能主要以葡萄糖和乳化脂肪供给,氮源由氨基酸供给,各种氨基酸之间的配比组成要恰当,氮热之比,一般以150——200kcal:1g氮为妥。

1. 恶性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静息能量代谢变化.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25(4):318-3212. 全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幼兔模型的建立. 临床儿科杂志. 2004;22(2):107-1093. 胚胎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意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6):5556-55574. 谷氨酰胺预防幼兔全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9(5):393-3965. 恶性肿瘤患儿静息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42-1456. 谷胱甘肽防止幼兔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46-1497.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评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50-1538. 肥胖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评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13(3):154-1569. 新生儿手术前后能量代谢特点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26(3):113-11510. S-腺苷-L-蛋氨酸防治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的实验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4):239-24211. 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相关因素研究.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11):768-77012. 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发生率比较. 临床儿科杂志. 2005;23(10):724-72613. 新入学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调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25(9):932-93414. 双歧杆菌减轻肠外营养幼兔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27(3):155-15815. HPLC法测定血清肉碱的研究. 营养学报. 2006;28(2):177-179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幼兔粪便双歧杆菌的试验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4(14):1367-137117. 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6):643-64618. 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6):639-64219. 丹参减轻肠外营养所致新生兔肝细胞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27(11):588-59120. 小儿消化道手术时经皮穿刺造口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06-120821. 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15-121722. 胃肠外营养相关肝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01-120523. 5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1):1222-122424. Mounla营养评价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 临床儿科杂志. 2006;24(8):652-65425. 合理营养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病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6;14(2):115-11826.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3):183-18827. 液体摄入量对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3):229-23128.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7;10(3):170-17329.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远期营养评价和智力发育评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7;28(6):25-2930.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用于先天性食管气管瘘1例.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14(4) 250-25231. 短肠综合征患儿血清微量营养素状况评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10(4):338-34132. 儿科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评价.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15(4):214-21733.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11):838-8423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11):946-94935. 婴儿超短型短肠综合征肠康复治疗1例报告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6):378-38436. 应用real-time PCR测定幼兔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15(31):3278-328337. 成人不同体重指数对血清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上海医学 2007;30(2):77-8038.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支持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11(2):96-10039. 长期肠外营养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 2008;26(10):872-87440.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11(4):249-25341.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对外科手术新生儿喂养耐受的影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29(9):538-541

钱素云1962年出生,今年2022年已经60岁了,是一名儿童医院主任

  • 索引序列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肠外营养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营养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肠
  • 直肠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儿科肠内肠外营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