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录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录

发布时间: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录

核心期刊,一般9个月。一般期刊3~6月。

郑家伟,男,1964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研究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7月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邱蔚六院士的博士研究生,1999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2月-2008年11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2008年11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参与创办《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网》,成功使《上海口腔医学》被MEDLINE收录。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与发病机制。自1986年以来,在《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IJOMS》、《J Oral Maxillofac Surg, JOMS》、《Oral Oncol》、《Head Neck》、《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及评述273篇,其中第一作者(141)和通讯作者(63)207篇,被SCI收录60篇,教学论文32篇。发表译文、文摘165篇,发表各种述评171篇。主编专著4部(英文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23部(英文2部)。荣获1998年度宝钢教育奖,1998年度上海联合利华(Unilever)一等奖,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临床擅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致力于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领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Head Neck》上。与秦中平教授一起,率先在国际上采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取得显著效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率先在国内采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并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规范化治疗和指南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制定国内首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开展颈动脉切除重建的实验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临床。其英语水平出色,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或主持人。

如果是录用了,可以声明要加快发那样多交点钱就行了

郑家伟,1964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SSVA)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脉管性疾病学组副组长。《Chinese Medical Journal》(SCI收录)编委、《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美国,SCI收录)国际编委、《Head & Neck Oncology》(英国,SCI收录)编委,《上海口腔医学》(Medline收录)、《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组织国内外专家,制订了该领域的5部指南,先后在国际杂志发表,获得了广泛认可。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规范化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

核心期刊,一般9个月。一般期刊3~6月。

郑家伟,男,1964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研究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7月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邱蔚六院士的博士研究生,1999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2月-2008年11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2008年11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参与创办《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网》,成功使《上海口腔医学》被MEDLINE收录。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与发病机制。自1986年以来,在《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IJOMS》、《J Oral Maxillofac Surg, JOMS》、《Oral Oncol》、《Head Neck》、《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及评述273篇,其中第一作者(141)和通讯作者(63)207篇,被SCI收录60篇,教学论文32篇。发表译文、文摘165篇,发表各种述评171篇。主编专著4部(英文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23部(英文2部)。荣获1998年度宝钢教育奖,1998年度上海联合利华(Unilever)一等奖,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临床擅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致力于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领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Head Neck》上。与秦中平教授一起,率先在国际上采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取得显著效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率先在国内采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并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规范化治疗和指南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制定国内首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开展颈动脉切除重建的实验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临床。其英语水平出色,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或主持人。

如果是录用了,可以声明要加快发那样多交点钱就行了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元调整为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接收率

口腔医学杂志通常是1-3个月发表一期,口腔医学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口腔医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9月,是继《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之后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二本口腔医学专业杂志。原主办单位为常州市卫生局,原主编尹立乔教授,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为国内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2002年起转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在南京出版发行。

首先,医学论文分普刊,核心期刊。核心又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另外,需要纠正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医学论文发表,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本身文章质量要过关,第二是杂志社审稿,收录要快,第三是自己的科研背景要满足杂志社的条件。详细的医学论文发表经验优助医学更为擅长。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元调整为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期刊分类:口腔科学期刊快捷分类:医学期刊 邮发代号:4-561国际刊号:ISSN 1006-7248 国内刊号:CN 31-1705/R审稿时间:1-3个月 创刊时间:1992年发行地区:上海 期刊开本:A4周期:双月刊 人气:4896 语言:中文影响因子: 主编: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录用通知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要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做统计学处理)、书写工整、层次分明、合乎逻辑“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请附中英文摘要(按结构式书写)及3~5个关键词”文稿请打印或用16开400字方格稿纸正楷书写,字迹要清楚“凡字迹潦草不易识别的文稿一律退作者重新书写”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重新公布的5简化字总表6为准“医学名词以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5医学名词6为准”可以使用缩略词。 2、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写清作者联系地址、电话及E-mail,部队作者请写明所在省!市,不能只写部队番号或医院名称"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如在接到我刊收稿回执后6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说明该稿仍在审理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来信与我刊联系。 3、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 4、来稿审阅后同意发表者收取发表费(制图费另计),来稿一经刊出,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 来稿请寄: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83号河北医科大学内5现代口腔医学杂志6编辑部 邮编:050017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元调整为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已经接受了,肯定可以发。时间估计的话得半年,不过你要是着急的话可以和编辑部商量发加急的,一两个月就可以出,但是版面费估计要贵点。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核心期刊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等。口腔医学核心期刊是对已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更多关于口腔核心期刊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期刊分类:口腔科学期刊快捷分类:医学期刊 邮发代号:4-561国际刊号:ISSN 1006-7248 国内刊号:CN 31-1705/R审稿时间:1-3个月 创刊时间:1992年发行地区:上海 期刊开本:A4周期:双月刊 人气:4896 语言:中文影响因子: 主编:张志愿

郑家伟,1964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SSVA)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脉管性疾病学组副组长。《Chinese Medical Journal》(SCI收录)编委、《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美国,SCI收录)国际编委、《Head & Neck Oncology》(英国,SCI收录)编委,《上海口腔医学》(Medline收录)、《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组织国内外专家,制订了该领域的5部指南,先后在国际杂志发表,获得了广泛认可。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规范化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

  • 索引序列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录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收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接收率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录用通知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