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高压氧治疗减压病论文

高压氧治疗减压病论文

发布时间:

高压氧治疗减压病论文

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吸入纯氧,从而提高血氧含量,迅速改善或纠正组织缺氧,防止或减轻缺氧性损害的发生和发展,高压氧治疗的机制:(1)、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和组织氧含量;(2)、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3)、高压氧下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减轻,也相应的降低了颅内压;(4)、脑组织血管丰富,高压氧不仅可以促进侧枝循环形成保护“缺血半影区”内的神经细胞,而且大量的微血管形成能修复某些病变的脑血管;(5)、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吸收;(6)、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7)、促醒作用:1974年Hayakwa试验证明,在2ooKPa氧压下,椎动脉血流量增加18%,使脑干网状结构系统氧风压增高,有利于上行激活系统,促进觉醒及生命中枢功能活动;(8)、高压氧治疗可以及时纠正代谢障碍、防止心肌缺血、缺氧及肺水肿、肺内感染,改善肝、肾功能,促进解毒、排尿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等,有利于提高机体整体防卫功能。高压氧 脑出血高压氧治疗原理1、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中,迅速降低颅内压。2、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3、高压氧下可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可弥补因脑水肿使毛细血管间距离加大而出现的缺氧区域。4、高压氧下可增加对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影区)的受损细胞的供氧,加速受损细胞恢复。5、高压氧可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

什么是?

是患者在密闭的压力容器内加压(超过一个大气压)吸入纯氧治疗某些。高压氧对某些急、慢性缺血缺氧性和因缺氧引起的继发性起到独特的治疗。目前高压氧治疗疾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尤其在、感染、中毒、减压、气栓症等方面应用广泛。

高压氧治疗与普通吸氧治疗有什么不同?

普通的吸氧是在常压(即在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吸一定浓度的氧气,

而高压氧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常常个大气压)的高压环境下吸入的纯氧。治疗的环境压力和吸入的氧浓度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治疗发生了质的变化,是普通吸氧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高压氧有什么治疗作用?

高压氧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增加机体的含氧量;提高机体代谢,改善循环;促进有害气体的排出;减轻水肿,减少渗出;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肿瘤放、化疗的疗效并防治其并发症;促进神经鞘膜的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力和美容、作用。

、【原理】【高压氧】

氧中毒:指高压或常压下,吸入高浓度的氧达一定时程后,氧对机体产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氧中毒可分为中枢型、肺型、溶血型和眼型。无论发生哪一型氧中毒,整个机体均同时受害。临床上,在高于压力下吸氧,常规治疗时随意延长吸氧时间,常压下长时间吸入浓度高于50%的氧是氧中毒的常见原因。 其机理大致有三个方面:1、 氧对中枢代谢的毒性作用; 2、 氧对酶的毒性作用; 3、 自由基的过量产生。 氧中毒一发生,立即停止吸氧,一般可以缓解症状。维生素E、C、K、镁离子制剂等可以预防氧中毒。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置于高压氧环境中进行治疗,旨在改善机体组织的供氧状态,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以下是高压氧治疗的一些好处:1.促进伤口愈合: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氧气在身体中的溶解度,加快氧气的输送速度,使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提高,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高压氧舱多少钱一台2.缓解炎症: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体内氧分子的数量,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促进炎症的缓解和消退。3.促进代谢:高压氧治疗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的速度,提高能量供应,增强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4.改善神经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和供氧状况,促进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和修复。5.预防并缓解高山病:高压氧治疗可以缓解高山缺氧症状,预防和治疗高山病。6.缓解心脏病的症状: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机体的供氧量,降低心肌缺氧和心脏负担,缓解心脏病的症状,并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总之,高压氧治疗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氧气,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一些疾病和损伤的恢复非常有益。O2BOX高压氧舱(日本制造)作为全球民用高压氧舱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公司成立二十四年来,专业研发氧舱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从氧气量控制到模块感知、再到面板功能细分的氧舱数字化全面打造,让氧疗更便捷、更舒适,从而深受高端用户的喜爱与推崇。

糖尿病足高压氧治疗论文

研究高压氧治疗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是我为各位临床专业的同学准备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中所发挥的作用。

结果:15例取皮后的供皮区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快,平均时间为10天,供皮区创面愈合的色泽红润,内层敷料脱落早,无创面感染。

15例未行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慢,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且出院时内层敷料尚未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感染。

两组患者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标准,统计学软件分析,P<,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取皮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

[关键词] 高压氧;供皮区创面;促进;愈合

皮片移植是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常见临床上大面积皮片移植患者存在供皮区创面难以愈合,或者愈合时间较长,甚至出现感染,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

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浓度,促进创面愈合。

对15例背部取皮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与既往15例同类未行高压氧治疗的背部创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组创面愈合满意,临床效果确切。

1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术前检查无异常,其中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20~130g/L,因患有巨大黑毛痣、瘢痕挛缩、血管瘤等选择采用后背作为供皮区的中厚皮片游离移植,取皮面积大小相当,约10cm×6cm~8cm×8cm,平均年龄为24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血红蛋白、供皮区取皮大小、取皮厚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其中15例术后行高压氧治疗,术后连续行高压氧治疗6次,15例术后未行高压氧治疗。

方法

手术:患者术中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取皮鼓从背部取一定面积的中厚皮片,取皮后供皮区创面先用1:20万的肾上腺素盐水加压止血,然后行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外面加盖无菌大棉垫,最后行胸带加压包扎。

高压氧治疗:患者从术后第二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 6 次,高压氧舱压力为2个标准大气压(atmosphere absolute,ATA),吸入100%纯氧,增减压15min,稳压45min。

创面观察方法:外层敷料术后第7天打开外层包扎敷料,观察有无创面渗出和感染等情况,之后每天更换外层敷料,直至最内层敷料完全脱落,创面全部愈合,创面发生渗出,感染病例同时去除感染部位内层敷料,每日创面消毒,更换敷料,直至创面愈合。

统计学方法: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单位为天),以10天为标准,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结果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2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供皮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0天,有2例超过10天,7~10天可见内层敷料已脱落,且创面愈合后色泽佳(图1),无创面感染发生;非高压氧治疗组供皮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术后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1例8天出现出现而未行高压氧治疗组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大于10天,且出院时内层敷料尚难以完全脱落,见图2~4。

3讨论

慢性创面不愈合对健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创面局部的环境对愈合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氧气的存在是愈合的重要因素,与组织的氧气水平有直接关系,缺氧的环境不利于愈合,包括影响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合成,上皮生长和白细胞的杀菌能力[1]。

人体对氧的储备能力很差,常压下吸气的安全断血时间只有 min。

高压氧的使用改善了全身和局部的氧气含量,近年来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广泛应用,不单纯在呼吸内科局限使用,在其他科室中,尤其是对于创伤的愈合中取得了独到的效果,对愈合起了重要的`作用[1-2]。

取皮后供皮区创面的缺氧性损害[3-7]:氧气对于细胞内的需氧代谢(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胶原合成,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膜表面的胶原运输和上皮化的过程等)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的缺血缺氧(氧气水平低于30mmHg)会损害正常的代谢活动和伤口愈合:①伤口边缘的血管形成是由于氧气浓度差的存在来决定的,在缺氧的创面和周围正常的组织之间氧浓度梯度的形成可以刺激血管的形成,伤口的中央氧气少,而周围氧气丰富,浓度差驱使巨噬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直至朝向伤口中央的血管生成完成,对伤口的高浓度的氧气供应可以使伤口边缘到缺氧的中心的氧浓度差加大,促进毛细血管生成,进而促进伤口愈合;②缺氧损害机体抗感染能力,在缺氧组织中的细菌含量较高,高的氧气浓度可以增强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而杀死细菌。

高压氧的生理学效应及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机制[8-9]:在大于1个ATA的高压氧舱中,间断吸入100%纯氧,可以使组织的含氧水平增加10倍。

在正常情况下,98%的氧气结合血红蛋白,只有2%是溶解氧,根据Henry法则,大气压力越高,溶解氧的含量就会增大,而且溶解的氧含量在高压氧治疗后仍然可以高水平存在2~4h。

研究表明1个大气压下氧含量可以升高到1500mmHg,2~3个大气压下可以升高到2 000mmHg,后者足够供应组织所有的代谢活动,甚至在缺少血红蛋白的情况下。

在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的患者,通常的分压差为20~30mmHg,而正常为40~60mmHg,经过高压氧治疗后的分压差为200~400mmHg,可能会更高。

HBO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是[10-11]:增加组织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有利于病变血管的恢复;加快溃疡面愈合,抗感染,加速毛细血管增生,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解除血管痉挛,通过生成诱导血管生成的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高压氧在供皮区创面治疗的展望:以上研究中发现高压氧能明显缩短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及防止供皮区创面感染,使创面愈合质量较高。

笔者针对在手术中需要进行后背取皮的患者,术后动员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拟进行大规模临床资料分析,将高压氧治疗作为治疗供皮区创面的常规。

[参考文献]

[1]Bishop of oxygen in wound healing[J].J Wound Care,2008,17:399-409.

[2]Hunter S,Langemo DK,Anderson J,et al.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chronic wounds[J].Adv Skin Wound Care,2010,23(3):116-119.

[3]Yuan J,Handy RD,Moody AJ,et of blood vessels in vitro to hyperbaric oxygen(HBO):modulation of VEGF and NO(x) release by external lactate or arginine[J].Biochim Biophy Acta,2009,1787(7): 2009 Mar 17.

[4]Stirban A,Lentrodt S,Nandrean S,et changes in microcirculation during hyperbaric and normobaric oxygen therapy[J].Undersea Hyperb Med,2009,36(5):381-390.

[5]Thackham JA,McElwain DL,Long use of hyperbaric oxygen to treat chronic wounds[J].Wound Repair Regen,2008,16(3):321-330.

[6]Sander AL,Henrich D,Muth CM,et vivo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on wound angiogenesis and epithelialization[J].Wound Repair Regen,2009,17(2):179-184.

[7]Zhang Q,Chang Q,Cox RA,et oxygen attenuates apoptosis and decrease inflammation in an ischemic wound model[J].J Invest Dermatol,2008,128(2):2102-2112.

[8]Shinzawa H,Takeda A,Sone Y,et healing process of a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 model in rats[J].Int Surg,2007,92(2):63-72.

[9]Kairuz E,Upton Z,Dawson RA,et oxygen stimulates epidermal reconstruction in human skin equivalents[J].Wound Repair Regen,2007,15(2):266-274.

[10]Turhan V,Sacar S,Uzun G,et oxygen as adjunctive therapy in experimental mediastinitis[J].J Surg Res,2009,155(1):111-115.

[11]居兆钰,封兴华,官洁,等.高压氧对快速扩张皮肤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41(2):342-344.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弱,小小伤口照护不善,即可能因细菌感染而面临截肢的厄运。台中一名37岁陈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史,日前因脚底水泡破裂,感染细菌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所幸经高压氧直接杀菌,加速伤口愈合后,目前已顺利出院,免于被截肢的命运。

卫生署署立丰原医院骨科主任李永恒医师表示,这名糖尿病患者,平日喜欢穿钢头鞋及靴子类的鞋子,可能因为在密不透风的鞋里培养了细菌,或因浴室地板不干净,居然让脚底一个破掉的水泡感染细菌,引发坏死性筋膜炎,经电脑断层扫瞄显示,伤口感染有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的趋势,如果细菌的感染持续扩散,最后终须截肢。

幸运的是,患者经过抗生素、筋膜切开术、分层植皮手术、伤口清创手术和高压氧治疗后,终于在136天后复原,顺利出院。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常会侵犯表皮及皮下组织、肌肉及肌膜,造成组织坏疽、坏死,最后侵犯表皮神经,致死率约31%,平均截肢率达50%。不过,研究统计显示,合并高压氧治疗可以控制感染,降低致死率及截肢率,因此已被列为辅助治疗项目之一,在国内属于健保给付项目。

李永恒医师表示,高压氧治疗原理是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内大气压下,给予间歇性100%纯氧,治疗时间约120分钟。在高浓度氧分压的情况下,组织内的氧分压会增加达到平常10至15倍,在急性感染期提高白血球的杀菌力,对部分的厌氧菌会产生直接的杀菌效果。在疾病的恢复期,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微血管的形成,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及胶原蛋白生成,也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高血压离你有多远#中医并无高血压一病,因本病多见头晕、头痛等症状,所以通常把高血压归于“头痛”、“眩晕”范畴。笔者认为:中医辨治高血压,不应仅围于“头痛”、“眩晕”而千篇一律沿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而应审证求因,方能取效。现举例说明: 5天后诉:头痛消失,其他诸证俱减,效不更方,调理半月,血压平稳,饮食睡眠都正常,二便调,没有其他不舒服。 体会:《伤寒论》厥阴病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病机为虚寒,浊阴上 逆。故患者有头痛、头晕沉、还有胸闷、气短、眠差的表现。根据仲景制方宗旨,紧扣“虚”“寒”“逆”的病机特点。只要详审病因,辩证无误,就会取得药到病除的佳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吴茱萸有降血压的作 用,加一味茯苓利湿,兼以安神。近年来对寒饮胃浊上逆的高血压病使用吴茱萸汤者较多。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中医里属“眩晕”病范畴, 病机为 “本虚标实”。

本期特邀嘉宾:

同仁堂中医总结了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7种最有效的治疗调理方法,被高血压困扰的中老年朋友们,快快收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根据中医五脏相互联系、影响、传变的思想, 虽肝为眩晕病的主要病变部位, 但与其他四脏也有重要的联系。 高血压病治肝, 亦治五脏。

1、平肝

高血压由肝失条畅, 出现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证型,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易怒、失眠多梦。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上述辨证,临证治予 石决牡蛎汤、莲椹汤、肝肾双补汤合赭决七味汤,辅以浴足方 。

高血压病主以平肝潜阳, 勿忘清肝泻火、疏肝降逆。并提出若患者出现眩晕欲倒者加 天麻 , 口渴者加 生地 , 动风者加 羚羊角粉 适量 (冲服) 。

大便干结加 酒军 , 恶心欲吐加 半夏 , 胁肋胀痛者加 枳实 。

肝应春木, 喜达恶郁, 肝郁生风, 气血并上, 兼夹风痰, 眩晕易发。治疗多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常以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 加减治之。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预防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发生。

2、补肾

眩晕病因肾水难润肝, 肝木气躁。眩晕耳鸣、目昏、腰膝酸软为其症。

常将肾虚引起的眩晕分为 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三类, 并且通过辨证论治, 以 左归丸、右归丸、和地黄饮子 分证治之, 亦加 何首乌、菟丝子、杜仲 等补肾药。

肝血、肾精亏损出现眩晕, 肾阴不养肝木, 致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而肝阳妄动, 又下动肾阴, 出现肾阴不足。

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经常用 平潜降压汤 和 滋养降压汤 加减治疗高血压。并常加入 磁石、珍珠母、天麻、钩藤、牛膝 等降压的药物, 以此达到降压的效果。

3、养心

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心肝阳亢, 肝肾(心)阴虚, 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头痛、头胀或痛处如针刺主要为气血失调导致。

在临床中常用 调气和血方 进行辨证论治, 方中包括丹参、代赭石、天仙藤、川芎、怀牛膝、大蓟、生槐米、广地龙等。

强调 头晕 加白蒺藜; 颈项强急 加葛根; 胸闷胸痛 加瓜蒌皮; 肢体不利 加鸡血藤、红花;

胸胁闷胀或窜痛 加柴胡、郁金; 妇女月经不调 加益母草等。

4、健脾

脾虚致气血生化乏源, 难濡清窍, 遂发眩晕,强调“脾宜健, 肝宜疏, 胃宜和”的治疗准则, 勿忘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等治则。

眩晕病常伴头晕、气短乏力、面黄、食欲下降等症状, 故经常用益气健脾之法, 常用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之。

眩晕者十之八九乃嗜食肥甘厚味, 饥饱无度或思虑劳倦, 脾气受损, 水谷难化精微, 清阳难升, 浊阴不降, 眩晕即成。

5、补肺

若肺气充沛, 则气机升降有调, 血液运行畅通。若肺气虚弱, 不能辅心行血, 则心血运行不畅, 气血不能上荣于脑, 遂发眩晕。

此时多表面为气短、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精神困倦, 此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 酌情增加补肺气的药物, 比如麦冬、桔梗、五味子、紫苑、浙贝等 , 使宗气充沛, 气机舒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五脏的重要性, 更要认识到邪气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力。

1、祛风

风者可分内风和外风, 亦有虚实之别。肝阳化风之眩晕, 高血压者可见烦躁易怒, 失眠多梦, 面红口苦, 脉弦滑, 舌苔黄腻。

肝为风木, 体阴用阳, 性刚, 主升动, 情志郁结则化火生风, 风火相煽, 夹痰扰巅顶发为眩晕。给予羚羊饮子加天麻、紫贝齿等;

若外感风邪, 犯至巅顶, 发为眩晕, 川芎茶调散 加减治疗, 亦辨证加入 虫类药取搜风通络 之功,临床中注意熄风通络化瘀的治疗。

2、化痰

眩晕之病多因肝风夹痰, 上扰清窍。若急则治标, 眩晕衰其大半效果显著,以 眩晕汤 加减治疗眩晕病, 其包括石决明35g, 赭石35g, 夏枯草30g, 半夏15g, 泽泻20g, 茯苓15g。1剂/d, 分3~4次口服。

此方对高血压病有 迅速终止眩晕 的疗效, 临床中运用药理的研究, 对疾病也会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方中前三味平肝取制风止动之功, 半夏降逆祛痰, 泽泻、茯苓可利小便, 有利风痰下行, 秒在上病治下之功。组成虽简, 但疗效显著。

眩晕因痰湿夹热, 肝阳浮动, 治以 天麻半夏汤、温胆汤 为主, 佐以平肝潜阳之药。

3、补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忧思劳倦, 年老久病均可致脾虚不运, 脾气虚则脾阳不升, 血虚则脑失所养, 清窍无以濡养, 则为眩晕。用 干姜、甘草 , 治疗中焦正气不足, 临床中效果显著。

以上用药供您参考,具体用药需要临床医生辩证指导!

高压氧治疗内科疾病的论文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经过临床验证《高压负离子氧疗临床研究报告》指出高压负离子氧舱是以治疗与康复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的大型氧舱,有提高肺功能、改善机体缺氧、调节免疫平衡、增加机体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药物和呼吸训练体操,使良好的康复治疗效应得以巩固,这一氧疗方案走出了高压氧医学和哮喘、慢阻肺治疗的低谷,具有重要医学价值。1、报道负离子高压氧对致病菌有直接抑制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709例,其中普通感冒189例,急慢性支气管炎439例(部分伴有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29例,支气管扩张、肺气肿10例,肺部感染7例。每日治疗1-2次,每次15-20分钟,10-30日为一疗程,负离子浓度×106个/cm3,总有效率在97%以上。普通感冒吸入后鼻塞很快消失,其他症状缓解至消失,特点是无1例并发上呼吸道炎症。2、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后,炎症、咳痰等明显改善,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尤为显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吸入负离子高压氧后,胸闷、发给等症状消失,对喘息症状缓解作用明显。3、对30例急慢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负离子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了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对比,肺功能VC或FEV1有明显进步,血气PaO2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变。1年后随访,不复发的痊愈率达80%。4、应用负离子和药物气溶胶治疗呼吸系统感染347例,包括慢性支气管炎97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75例,肺心病伴呼吸道感染54例,慢性肺炎34例,肺结核伴呼吸道感染87例。药物气溶胶包括抗生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青霉素加链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鱼腥草提取液。必要时酌加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每日2次,12-15日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对照组65例(单独吸入药物气溶胶),有效率。高压负离子氧舱是以治疗与康复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的大型氧舱,有提高肺功能、改善机体缺氧、调节免疫平衡、增加机体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药物和呼吸训练体操,使良好的康复治疗效应得以巩固,这一氧疗方案走出了高压氧医学和哮喘、慢阻肺治疗的低谷,具有重要医学价值。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置于高压氧环境中进行治疗,旨在改善机体组织的供氧状态,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以下是高压氧治疗的一些好处:1.促进伤口愈合: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氧气在身体中的溶解度,加快氧气的输送速度,使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提高,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高压氧舱多少钱一台2.缓解炎症: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体内氧分子的数量,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促进炎症的缓解和消退。3.促进代谢:高压氧治疗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的速度,提高能量供应,增强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4.改善神经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和供氧状况,促进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和修复。5.预防并缓解高山病:高压氧治疗可以缓解高山缺氧症状,预防和治疗高山病。6.缓解心脏病的症状: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机体的供氧量,降低心肌缺氧和心脏负担,缓解心脏病的症状,并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总之,高压氧治疗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氧气,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一些疾病和损伤的恢复非常有益。O2BOX高压氧舱(日本制造)作为全球民用高压氧舱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公司成立二十四年来,专业研发氧舱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从氧气量控制到模块感知、再到面板功能细分的氧舱数字化全面打造,让氧疗更便捷、更舒适,从而深受高端用户的喜爱与推崇。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血压医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 方法 研究 》

摘要: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发病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护理高血压病人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待高血压病人的正确医学护理方法,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医学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1-8801(2013)11-0388-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经常会诱发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淤血和中风等病症,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形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继而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住血压。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

1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现代医学的不断创新,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刺激以及心理疾病的影响都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这种现状往往与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有关。

药物依赖性强,不重视非药物治疗。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存在着过强的依赖感,对非药物疗法则不够重视。然而,高血压病的防治的重点和关键,恰恰不是药物,而应该是以非药物疗法为主,进行主动防治。所谓非药物疗法,就是平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作息和饮食,克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等等。但是,太多高血压患者错误地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以致对非药物治疗不屑一顾。很多患者吃降压药的同时,对饮酒抽烟并不加以控制。这种做法不但影响药效,而且加重患者身体负荷,会危害其身体健康。

患者用药不连续,倾向于强效降压药。许多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连续,不能按时吃药,导致血压经常出现波动,吃药时血压平稳,不吃药时血压紊乱。血压的忽高忽低会造成患者身体负荷加重,身体机能受损,影响治疗的效果,导致病情的恶化。其实常年的高血压不需要马上将血压降低,应该实行平稳降压,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并不适合采用快速降压药,加重身心负担。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疗效,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过快,要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稳定后可根据医嘱逐渐减少剂量,不得随意停药。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服药后要卧床2到3小时,起身无异常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高血压病人的正确护理方法

科学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针对高血压病患者滥用药、不正确用药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科学、正确的指导患者用药,对病人进行宣教,采取讲解、示范、发宣传材料及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健康 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病防治的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会对所用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应该降压治疗过程中,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下降就马上停药,而血压出现上升才服用药物。应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用药。

督促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避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医护人员应加强督促高血压患者调整作息方式,保证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同时督促改变传统饮食习惯,饮食上要注意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的原则,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吸烟饮酒的患者,应督促其戒烟限酒,减少其循环动脉压升高和血管壁脆性增高的危险,降低 其它 并发症的发病率。应指导患者平时要多吃水果、蔬菜,要戒烟戒酒,尽量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肥胖者要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并加强体育锻炼,采取非药物护理方法,劳逸结合,使病人尽量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

注重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要吃药时,情绪易紧张,心情抑郁。病人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 措施 ,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患者不同的心理,耐心、主动听取这些病人的倾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传授减压方法,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指导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时刻保持心态平衡。定期开展关于高血压的专题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加强对各种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使原本不重视治疗的患者,也开始接受治疗。并能自觉戒烟忌酒,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督促患者家属,尽量让病人避免接触高血压诱发因素,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3结束语

尽管高血压作为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并且具有很高致残率的不可根治慢性疾病,但是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治。医护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对高压患者的护理误区应有清醒的认识,对其进行良好的用药指导,帮助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率,规范其用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2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8期

[2]胡燕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基屋医学论坛-2010年27期

[3]刘小芬,谢翠萍,卢兴优.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现代医院-2008年8期

《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 》

【摘 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除对其加强药物治疗以外,更应该加强对高血压的积极预防,以更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开展社区管理,转变治疗模式,培养合格有责任的社区医生,对民众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 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 报告 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 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 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 J .GUD .WU X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5, 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 -320.

[6]孔令娜,刘可仪,周颖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462.

有关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推荐:

1.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3. 护理综述性论文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2016年毕业生医学论文

6. 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高空减压病论文

四川8633的事故处理难度极大,是世界空难史上排名第六的危机事故。

四川8633事件经过: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瞬间失压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所幸他系了安全带,在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

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四川8633机长刘传健表述,在整个特情处置过程中,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脱落,驾驶舱的气温是零下几十度,风流又大,当班机组穿短袖衬衫,由于风挡脱落时对客舱设备造成了损坏,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机长还要正确操纵飞机紧急备降去成都,整个过程相当惊险、应对非常不易。

他表示,这么大的高空事故,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应对成功,说明机长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从无线电录音中听上去,(机长)比较淡定,处理过程镇定果断,飞机最后平安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扩展资料:

四川8633的事故报告:

根据调查,机长曾试图用右手取出氧气面罩,但由于左手操纵侧杆,氧气面罩又位于身体左后侧,右手未能成功取出氧气面罩。从风挡爆裂脱落至飞机落地,机长未佩戴氧气面罩。其暴露在座舱高度10000英尺(3048米)以上高空缺氧环境的时间为19分54秒。

在落地以后,机组3人陆续出现了头晕、头胀、头 皮发麻、肌肉酸痛等症状,第二机长右前臂皮下出现两颗红色斑点。报告认为,这些可能是高空减压病的症状。3人经过20余次高压氧舱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良好。

报告指出,飞机右风挡第一次出现裂纹后,副驾驶立即在电子飞行包中查找相关手册,机长用手进行触摸并判断为内侧出现裂纹。

同时,机长第一时间申请下降高度、备降成都,在得到管制指令后,机长立即执行下降程序。在下降过程中右风挡脱落,座舱爆炸性失压,机组转为处置座舱失压。机组操作符合公司机型操作手册要求。

机组在座舱失压后的紧急下降过程中,控制飞机状态、将紧急情况报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保持飞机在安全高度以上等关键操作,符合航空公司手册要求。

报告还提到,风挡爆裂后,飞机多个系统出现故障,部分扰流板、两个发动机反推、自动刹车和防滞刹车失效,严重影响飞机着陆性能。

同时,由于着陆时超过了该机型最大着陆重量,着陆速度比正常情况更大,飞机的动能主要由主轮刹车来吸收,刹车温度快速上升,造成飞机右侧两个主轮的气熔塞因刹车温度高熔化,导致轮胎泄压。

此前,民航局认为,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2018年6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四川8633的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中青在线-川航8633事件调查两年公布原因

航空病是减压病的一种类型,又称高空减压病。人自地面迅速上升到8000米以上高空,即由正常的一个大气压上升至低于一个大气压而又无适当防护的空间,空气中氮分压骤然下降,体液和组织中释放出的氮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存留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航空病是减压过速或降压幅度过大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发生在9000米以上高度,这一高度被视为航空病的临界高度。 中耳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以保持气压的平衡。这种相通具有单向活门性,即中耳鼓室的气体可以自由逸出,而外界气体进入却必须借助吞咽动作才能完成。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急速下降,鼓室内正压使鼓膜向外突出,鼓室内的气体向外逸出以保持鼓室内气压基本保持平衡,不易发生中耳损伤;而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急速增大,鼓室内就相对形成负压状态使鼓膜内陷,外界气体无法进入鼓室,导致中耳负压增加,引起中耳损伤。航空性中耳炎的防与护 1、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可吃零食,使用吞咽、软腭运动、下颌活动等动作来减少得病机会。 2、得病后,可以做自我耳咽管吹张术,不拘时间和次数。 3、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4、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5、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 6、如有鼓膜损伤者,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游泳是例所禁忌。

氧过量的意思就是说化学反应完成后,氧气有剩余。反应前是12g,反应了8g。所以剩余12-8=4g。也就是还剩下4g 当气体环境的总压力增高、或氧浓度升高、或二者同时升高时,皆可造成环境氧分压(或氧浓度)过分升高的现象,称“氧过多”。在航空供氧、吸氧排氮预防高空减压病以及高压下吸用纯氧治疗减压病等场合均可能遇到氧过多的问题。

  • 索引序列
  • 高压氧治疗减压病论文
  • 糖尿病足高压氧治疗论文
  • 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 高压氧治疗内科疾病的论文
  • 高空减压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