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哮喘病相关论文

哮喘病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哮喘病相关论文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入方法、物理治疗、心理学治疗、生活质量、哮喘病教育、哮喘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特殊性哮喘、计算机对哮喘病的管理和哮喘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哮喘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均是一种气道炎症性改变,这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慢性化的关键因素。气道炎症概念的提出对指导哮喘病诊断、预防、治疗(特别是新型抗炎性抗哮喘药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开发)预后和基础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目前已经召开了17届全球性哮喘大会,使哮喘病研究和防治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国际医学界已将哮喘病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称之为哮喘病学。作为一个哮喘病学家来说,应该同时具备变态反应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精神心理学、环境医学和康复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哮喘病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近20年来进行了以慢性期抗炎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以替代过去的以急性期舒张支气管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可以有效地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病的临床症状。但是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提示了虽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治疗是目前哮喘病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远期疗效和对哮喘病病情改善的预计还不容乐观,目前显然还缺乏有效降低哮喘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哮喘病预后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已发现体液中大量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等为主)、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或炎性细胞、多种炎性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哮喘病发病机理的调节,这使得我们必须注重从全身角度来研究和阐明哮喘病发病机理。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尚局限在气道炎症局部,对哮喘病全身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哮喘病的全身治疗手段还较少。现代研究已经认识到特应症(atopy,指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反应的特异性素质)是人类易患哮喘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从目前对哮喘病的治疗研究来看,侧重点主要放在局部抗炎治疗方面显然是不适宜的,应从预防和控制特应症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入手,近年来开发的Xolair就是一个成功的药物。瞻望未来,由于哮喘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原因尚不明确,今后应加强哮喘病基础方面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哮喘病发病率。从近期来看今后哮喘病临床研究应进一步开发副作用更少、作用更强的抗炎药物等;从远期来看应将目前关注气道局部炎症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对哮喘病患者的全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药理学进行研究,从医学遗传学和医学免疫学角度来调整哮喘病患者遗传基因异常和免疫功能缺陷,特别是通过对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治疗,可能是21世纪哮喘病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在我国,应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哮喘防治研究如哮喘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味中药或方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等。1998年李明华、殷凯生教授等联合了国内20多位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编写出版了90多万字的《哮喘病学》,内容全面而新颖,密切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出版后多次印刷,2006年再版170多万字,连续5次印刷。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欢迎。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哮喘病的研究方兴未艾,十分活跃。国内外不断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以万计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了各种相关专著,并不时提出各种新的学说、新的观点,这些无不显示哮喘病防治研究工作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本书的作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希望《哮喘病学》能够尽快以新的面貌再版,以便及时反映近五年来关于哮喘研究和哮喘防治工作中的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哮喘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明华、殷凯生等学者对第一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完成了《哮喘病学》第二版的编写和出版。第二版的《哮喘病学》共120多万字,分七十一章。与第一版相比,再版的《哮喘病学》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有更新和增加,最突出的变化是再版的《哮喘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与本病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思路、哮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哮喘病的联合治疗、哮喘患者手术与麻醉问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循证医学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哮喘社会经济学等,此外作者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哮喘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并展望了21世纪抗哮喘药物的开发研究远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再版会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大有帮助。近两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尽管有关哮喘病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各种新药不断上市,新的论文不断发表,然而哮喘病的治疗原则和思路并没有大的变化,整个防治工作处于徘徊状态,少有突破性进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广大哮喘病患者则热切地盼望能够根治哮喘,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充其量只能是控制哮喘,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对于我们所有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督促我们奋进的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治哮喘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在哮喘研究中尽快有所突破和创新?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临牀上可出现典型的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后或自行缓解。

引起哮喘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特异性体质和感染等等。哮喘体质宝宝的呼吸道常常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医学上称为“气道高反应”。在此基础上,患儿气道如受到外界因素 *** ,如吸入屋内尘螨、花粉、冷空气、 *** 性气味,感染呼吸道病毒等,原有炎症反应加重,呼吸道阻力明显增高,便诱发哮喘。尤其在到处是花粉、螨虫等过敏原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喘息发作。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预防

哮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家庭内有好几个人患哮喘并不是怪事,如果爸妈一方有哮喘,宝宝患哮喘的机会就很高。如果爸妈双方都患哮喘,那宝宝得哮喘的机会则更高。琳琳的奶奶一到冬天,就会咳嗽、喘息、痰多,有时半夜因为剧烈咳嗽而搞得老太太不能安睡。琳琳的爸爸没有哮喘,但一到春天和秋天,常常感冒、打喷嚏,实际上,琳琳的家族过敏史还真的很明确。琳琳发生哮喘的可能起码在30~50%,而且还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因为许多资料已表明: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而且其中约1/3~1/2可迁延至成人。粗略估计,我国大约有1000万儿童哮喘患者。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于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其中重庆儿童哮喘患病率为,居全国之首,其次是上海,发病率最低的是青海,只有。男童患哮喘比例高于女童,达到:1;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以华东地区患病率为最高,达到;3~10岁为患病率高峯期;当前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比10年前总体增高。

哮喘带来沉重负担

哮喘给家庭、社会和患儿本身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1年内缺课10天以上的哮喘患儿达到了,其中超过两个月的占,留级停学者为。而家庭成员因宝宝患哮喘病工作受到影响的占,因患儿哮喘爸妈常年不能工作的占患儿数的。而平均每年医疗费用为5000元以上的占,患儿家庭生活水平和患儿学习的质量都会因病情明显下降。

哮喘要积极治疗

重视哮喘病人要从儿童开始,哮喘防治要从娃娃抓起。但目前社会上对哮喘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一些爸妈认为“宝宝的哮喘长到成人就好了,治不治疗无所谓”,这使得不少宝宝错过了治疗的有利时机。

虽然部分哮喘儿童的确可不治而愈,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哮喘患儿应得到积极而合理的治疗,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免疫系统发育逐渐完善,这种可塑性就越来越差,治愈的机会就越来越小。

所以,如果宝宝有哮喘,千万不要迟疑,治疗越早越好,争取在青春期前达到全面控制,完全缓解。近20年来,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中国的哮喘发病率虽然较发达国家为低,但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却高达10万分之,位居全球第一。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哮喘病人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防治不到位和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许多患者无谓的死亡和治疗延误。

还有些爸妈在宝宝哮喘刚得到控制、缓解时,便给宝宝停了药,或者每次等到病情发作时才用药,他们对长期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还是存有戒心,担心会有副作用。其实由于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与我们平日所说的肺炎、肠炎等“炎症”不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是有效的。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吸入后直接作用于病变气道,疗效好且用量以微克计算,副作用少,在全世界范围都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是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且应用阶梯治疗,医生还会随着患儿的病情和个体情况会不断减量用药。

和空气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油烟以及花粉,细菌,木屑,棉花等等都会造成哮喘疾病发作的。

有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导致的,有可能是因为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有可能是因为最近的运动量比较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受到了过敏原的影响。

哮喘病的相关论文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入方法、物理治疗、心理学治疗、生活质量、哮喘病教育、哮喘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特殊性哮喘、计算机对哮喘病的管理和哮喘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哮喘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均是一种气道炎症性改变,这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慢性化的关键因素。气道炎症概念的提出对指导哮喘病诊断、预防、治疗(特别是新型抗炎性抗哮喘药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开发)预后和基础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目前已经召开了17届全球性哮喘大会,使哮喘病研究和防治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国际医学界已将哮喘病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称之为哮喘病学。作为一个哮喘病学家来说,应该同时具备变态反应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精神心理学、环境医学和康复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哮喘病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近20年来进行了以慢性期抗炎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以替代过去的以急性期舒张支气管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可以有效地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病的临床症状。但是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提示了虽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治疗是目前哮喘病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远期疗效和对哮喘病病情改善的预计还不容乐观,目前显然还缺乏有效降低哮喘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哮喘病预后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已发现体液中大量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等为主)、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或炎性细胞、多种炎性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哮喘病发病机理的调节,这使得我们必须注重从全身角度来研究和阐明哮喘病发病机理。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尚局限在气道炎症局部,对哮喘病全身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哮喘病的全身治疗手段还较少。现代研究已经认识到特应症(atopy,指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反应的特异性素质)是人类易患哮喘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从目前对哮喘病的治疗研究来看,侧重点主要放在局部抗炎治疗方面显然是不适宜的,应从预防和控制特应症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入手,近年来开发的Xolair就是一个成功的药物。瞻望未来,由于哮喘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原因尚不明确,今后应加强哮喘病基础方面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哮喘病发病率。从近期来看今后哮喘病临床研究应进一步开发副作用更少、作用更强的抗炎药物等;从远期来看应将目前关注气道局部炎症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对哮喘病患者的全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药理学进行研究,从医学遗传学和医学免疫学角度来调整哮喘病患者遗传基因异常和免疫功能缺陷,特别是通过对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治疗,可能是21世纪哮喘病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在我国,应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哮喘防治研究如哮喘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味中药或方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等。1998年李明华、殷凯生教授等联合了国内20多位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编写出版了90多万字的《哮喘病学》,内容全面而新颖,密切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出版后多次印刷,2006年再版170多万字,连续5次印刷。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欢迎。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哮喘病的研究方兴未艾,十分活跃。国内外不断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以万计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了各种相关专著,并不时提出各种新的学说、新的观点,这些无不显示哮喘病防治研究工作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本书的作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希望《哮喘病学》能够尽快以新的面貌再版,以便及时反映近五年来关于哮喘研究和哮喘防治工作中的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哮喘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明华、殷凯生等学者对第一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完成了《哮喘病学》第二版的编写和出版。第二版的《哮喘病学》共120多万字,分七十一章。与第一版相比,再版的《哮喘病学》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有更新和增加,最突出的变化是再版的《哮喘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与本病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思路、哮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哮喘病的联合治疗、哮喘患者手术与麻醉问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循证医学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哮喘社会经济学等,此外作者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哮喘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并展望了21世纪抗哮喘药物的开发研究远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再版会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大有帮助。近两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尽管有关哮喘病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各种新药不断上市,新的论文不断发表,然而哮喘病的治疗原则和思路并没有大的变化,整个防治工作处于徘徊状态,少有突破性进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广大哮喘病患者则热切地盼望能够根治哮喘,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充其量只能是控制哮喘,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对于我们所有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督促我们奋进的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治哮喘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在哮喘研究中尽快有所突破和创新?

1.马成云,李波,李文君,寇长贵.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 李波,韩宏志,李善玉,史杰萍,何海涛,孔宁,刘娅.亚甲基四氢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 唐爽,李波* ,郝艳会,杨立娟,赵庆华,于秀平.吉妮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与副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27-3230.(* 通讯作者)4.. 彭丹冰,于光艳,李波*.甲醛对小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34(6):755.(* 通讯作者)5. 李波,宁宇,寇长贵,李秀娟,张福玲,刘娅.护士在医疗场所遭受暴力侵害的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 李波,乔凤,方丽,刘桂华,王韶,刘键,刘娅.PCR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154—. 韩宏志,李波*,孔宁,李善玉,史杰萍,宁宇,方芳,姚燕.GPRA基因rs324396位点单核苷酸 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4):321-323.(* 通讯作 者)8.寇长贵,李波*,宁宇,王韶,敬燕燕,张福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 公共卫生,2006,22(8):964-965.(王韶,刘桂华,乔凤 史杰萍,方丽李波* 通讯作者)9.王韶,刘桂华,乔凤,史杰萍,方丽,李波*.食品中金黄色葡球菌的PCR检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933-935. 10.李波,宁宇,杨明堂,王志,杨平,刘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李波,韩宏志,石莹,孔宁,宁宇,史杰萍,姚燕,方芳,刘娅.GPRA基因rs3243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33(3):. 李为群,李波,程冬燕,长春市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住院费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16(1):.王丽萍,孙逊,邹亚彬,张俊阁,李波*,曹阳.DNA修复酶MGMT及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0):549-551. (* 通讯作者)14. 寇长贵,李波,刘雅文,俞琼,于雅琴.流行病学疾病爆发模拟现场实习课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07,10:.宁宇,李波,李善玉,史杰萍,韩宏志,方芳,姚燕,张志强,刘娅.GP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4):645-648. 16.李波,张志强,邸琳,仝岚,刘新宇,李平,徐雅娟.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3):. 李波,徐雅娟,张志强,仝岚,邸琳,刘新宇,李平,田丽君,刘娅.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的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李波,刘娅,方芳,宁宇,姚燕,张志强,崔巍巍,田丽君,徐学纯.吉林省查干湖水中金属与稀土元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5):919-920.19.宁宇,李波,方芳,田丽君,王雪,高远,刘娅.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李为群,李波* ,梁晓峰,王华庆,周华,鲍和平,于亚波,聂绍发.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效果的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1050-1053. (* 通讯作者)21.李波,谢丽波,于婷,张桂英,杨雪玲,方芳,刘娅,徐学纯.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江敏,李长福,郜红梅,李波.4种类型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5)(*通讯作者)23.邱柏红,李波,张新刚,李紫璇,郭伟.吉林省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及性行为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6):.方芳,王志成,姚燕,李波,刘娅.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分析[J].2010,36(1):169-174.(* 通讯作者)25.方芳,杨雪玲,张志强,李波,刘娅.月亮泡水体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地方病杂志,2010,25(1):27-29.(* 通讯作者)26.“中国老龄人口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刘娅,王胜今,姜波,李波,田丽君,高远,王雪,崔巍巍).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人口学刊,2010,2:.李波,刘娅,姚燕,方芳,张志强,徐学纯.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1):.尹宝萍,冯琳琳,王欣,李波.长春市某医院儿童全血6种矿物质含量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935-937. (* 通讯作者)29.冯琳琳,王欣,尹宝萍,李波.长春市儿童全血钙铁磷铅含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79-1481. (* 通讯作者)30.孟锐,李波,石益海,李丽,赵丽,郑东庆,孙启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成年人和青少年哮喘疗效和副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38-41.(通讯作者)31.李波,王驰,姚燕.艾滋病防治在吉林省多部门合作的新思路[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王驰, 孟向东,杨海峰,李波.倡导开发领导干部对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分析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杨雪玲,丁艳华,李青梅,徐姗姗,徐秀芝,杨思嘉,张雪岩,李波,刘娅.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867-87234.徐珊珊,杨雪玲,王琦,丁艳华,宋艳玲,杨思嘉,潘阳,朱颖杰,李波.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病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25-729(通讯作者)35.姚燕,杨芳,王丽娟,郭蔚莹,张天一,李波,袁晓洁,修明.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30-73(通讯作者)36.刘淑香,李波,刘丽影,单志军,张金勇.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800-804(通讯作者)37.李波,王胜今,葛艳萍,刘娅,季慧范 健康老龄化与卫生服务利用探析[J],人口学刊,2012,3:23-30.

关于哮喘病的论文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入方法、物理治疗、心理学治疗、生活质量、哮喘病教育、哮喘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特殊性哮喘、计算机对哮喘病的管理和哮喘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哮喘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均是一种气道炎症性改变,这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慢性化的关键因素。气道炎症概念的提出对指导哮喘病诊断、预防、治疗(特别是新型抗炎性抗哮喘药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开发)预后和基础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目前已经召开了17届全球性哮喘大会,使哮喘病研究和防治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国际医学界已将哮喘病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称之为哮喘病学。作为一个哮喘病学家来说,应该同时具备变态反应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精神心理学、环境医学和康复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哮喘病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近20年来进行了以慢性期抗炎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以替代过去的以急性期舒张支气管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可以有效地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病的临床症状。但是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提示了虽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治疗是目前哮喘病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远期疗效和对哮喘病病情改善的预计还不容乐观,目前显然还缺乏有效降低哮喘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哮喘病预后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已发现体液中大量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等为主)、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或炎性细胞、多种炎性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哮喘病发病机理的调节,这使得我们必须注重从全身角度来研究和阐明哮喘病发病机理。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尚局限在气道炎症局部,对哮喘病全身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哮喘病的全身治疗手段还较少。现代研究已经认识到特应症(atopy,指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反应的特异性素质)是人类易患哮喘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从目前对哮喘病的治疗研究来看,侧重点主要放在局部抗炎治疗方面显然是不适宜的,应从预防和控制特应症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入手,近年来开发的Xolair就是一个成功的药物。瞻望未来,由于哮喘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原因尚不明确,今后应加强哮喘病基础方面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哮喘病发病率。从近期来看今后哮喘病临床研究应进一步开发副作用更少、作用更强的抗炎药物等;从远期来看应将目前关注气道局部炎症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对哮喘病患者的全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药理学进行研究,从医学遗传学和医学免疫学角度来调整哮喘病患者遗传基因异常和免疫功能缺陷,特别是通过对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治疗,可能是21世纪哮喘病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在我国,应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哮喘防治研究如哮喘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味中药或方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等。1998年李明华、殷凯生教授等联合了国内20多位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编写出版了90多万字的《哮喘病学》,内容全面而新颖,密切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出版后多次印刷,2006年再版170多万字,连续5次印刷。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欢迎。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哮喘病的研究方兴未艾,十分活跃。国内外不断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以万计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了各种相关专著,并不时提出各种新的学说、新的观点,这些无不显示哮喘病防治研究工作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本书的作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希望《哮喘病学》能够尽快以新的面貌再版,以便及时反映近五年来关于哮喘研究和哮喘防治工作中的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哮喘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明华、殷凯生等学者对第一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完成了《哮喘病学》第二版的编写和出版。第二版的《哮喘病学》共120多万字,分七十一章。与第一版相比,再版的《哮喘病学》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有更新和增加,最突出的变化是再版的《哮喘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与本病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思路、哮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哮喘病的联合治疗、哮喘患者手术与麻醉问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循证医学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哮喘社会经济学等,此外作者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哮喘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并展望了21世纪抗哮喘药物的开发研究远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再版会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大有帮助。近两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尽管有关哮喘病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各种新药不断上市,新的论文不断发表,然而哮喘病的治疗原则和思路并没有大的变化,整个防治工作处于徘徊状态,少有突破性进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广大哮喘病患者则热切地盼望能够根治哮喘,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充其量只能是控制哮喘,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对于我们所有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督促我们奋进的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治哮喘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在哮喘研究中尽快有所突破和创新?

问题一:哮喘是怎么引起的? 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一)遗传因素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根据家系资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哮喘是单基因遗传病,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则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区别,各自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弱,但有累加效应,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刚等调查哮喘患儿Ⅰ及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Ⅰ级亲属哮喘患病率为,Ⅱ级亲属患病率为,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对照组的Ⅰ、Ⅱ级亲属哮喘患病率分别为和,其患病率分别低于哮喘组Ⅰ、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人和动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因子控制着气道对环境 *** 的反应。章晓冬等采用组织吸入法测定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4例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PC20平均为,而正常儿童双亲的PC20均大于32mg/ml,说明哮喘患者家属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故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在哮喘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常染色体11q12q13含有哮喘基因,控制IgE的反应性;近几年国外对血清总IgE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认为,调节总IgE的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控制特异免疫反应的不是IgE调节基因,而受免疫反应基因所控制,免疫反应基因具有较高的抗原分子的识别力,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免疫反应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MHC区域中。有研究表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HLA区域的DR位点也存在免疫反应基因,控制了对某种特异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受IgE调节基因和免疫反应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细胞受体的不同敏感状态,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等可能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总之,哮喘与遗传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讨,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 (二)激发因素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 问题二:哮喘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机理 目前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典型的哮喘病的机制是一致的,是一种气道变应性炎症。仅仅是病程进展程度不同或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不一而已。 一、轻微的气道炎症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典型过敏性哮喘都存在着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是非常相似的,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或病程进展阶段不同。诱发气道炎症的环境变应性和非变应性 *** 物的质和量并不尽一致,加上机体由于遗传体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果患儿发生显著气道炎症,可 ***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则表现为喘息;如果仅仅 *** 气道粘膜表面,则临床上可仅仅表现为 *** 性干咳。因此轻微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 二、神经-受体机制 咳嗽是气道粘膜清除外界物质或粘液、分泌物的自身保护机制。Mc Fadden指出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是大气道狭窄,由于大气道咳嗽受体极丰富,故表现以咳嗽为主,而典型支气管哮喘因炎症既作用于大气道,又作用于周围气道,从而除产生咳嗽外,尚出现喘息及呼吸困难。哮喘患儿由于存在持续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支气管上皮表面受损,使上皮细胞间紧密结合位点下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暴露并易被激惹,其兴奋阈值低于正常人,对于各种 *** 的敏感性增高,故可引起顽固性的咳嗽。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由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10-33%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许多医生将咳嗽变异性哮喘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哮喘病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有以下临床特点: 一、发病人群:以儿童发病率较高,已发现60%以上的儿童干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关。在成人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儿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 二、临床表现:咳嗽可能是儿童的唯一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吸入 *** 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儿没有任何诱因。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有的患儿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也有部分患儿容易在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的冬季发作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就诊时多已经采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过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疗效,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或支气管扩张剂则可使咳嗽明显缓解。 三、过敏病史: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本身可有较明确的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婴儿湿疹或食物药物过敏史等。部分患儿可追溯到有家族过敏史遗传过敏体质。 四、临床体征:虽然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以有支气管痉挛,但多发生在末梢的细小支气管或短暂性痉挛,因此在就诊时听诊往往听不到哮鸣音,所以也会让临床医生忽视到这种变应性炎症导致的过敏性咳嗽,这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临床检查 1.气道反应性增高,多为轻-中度增高。试验过程可诱发类似发病时的 *** 性咳嗽。 2.肺功能损害介于正常人与典型哮喘之间。 3.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以阳性。 4.血清IgE水平增高。 5.部分患儿支气管扩张试验可呈阳性,当出现阳性反应时,提示气道存在一定的痉挛和梗阻状态。 6. 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增高,血清ECP水平增高。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根据多数变态反应专科临床经验,认为以下几条可作为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参考标准: (一)咳嗽反复发作持续1个月以上,以干咳为......>> 问题三:哮喘是怎样形成的,哮喘形成的原因 哮喘发生的原因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诱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使之释放前列腺素、组胺和白三烯等活性介质,引发支气管痉挛和肺通气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问题四:引起哮喘病的原因是什么 一、长期吸烟:长期吸烟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高反应性又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老年性哮喘病因最重要的一种。 二、Β2受体阻断剂的应用:由于老年人易患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青光眼,所以使用各种Β2受体阻断剂的机会相对较多,这类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诱发哮喘。 三、因为经常应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奈普生等非甾体消炎药,这类药物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促进白细胞三烯的合成,白细胞三烯具有很强的支气管痉挛效应,而这类药物可导致哮喘发作。 四、胃食管反流:老年人易患胃食管反流,而胃食管反流也是引起或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过敏或其它因素:可以诱发气道高反应性的过敏因素及 *** 性因素如烟雾、油漆及香料等也可诱发老年支气管哮喘。某些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漂白剂等也可成为哮喘病发病诱因。 六、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病毒感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七、冷空气及运动:老年人细胞内水分含量及体内热量相对较少,肺功能退化对运动负荷耐受能力下降,当遇到冷空气 *** 或运动不当易诱发哮喘。 问题五:哮喘是怎么引起的呢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 问题六:引起哮喘病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D 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的。

有关哮喘病的论文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入方法、物理治疗、心理学治疗、生活质量、哮喘病教育、哮喘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特殊性哮喘、计算机对哮喘病的管理和哮喘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哮喘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均是一种气道炎症性改变,这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慢性化的关键因素。气道炎症概念的提出对指导哮喘病诊断、预防、治疗(特别是新型抗炎性抗哮喘药物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开发)预后和基础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目前已经召开了17届全球性哮喘大会,使哮喘病研究和防治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国际医学界已将哮喘病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称之为哮喘病学。作为一个哮喘病学家来说,应该同时具备变态反应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精神心理学、环境医学和康复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哮喘病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近20年来进行了以慢性期抗炎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以替代过去的以急性期舒张支气管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可以有效地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病的临床症状。但是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提示了虽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治疗是目前哮喘病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远期疗效和对哮喘病病情改善的预计还不容乐观,目前显然还缺乏有效降低哮喘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哮喘病预后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已发现体液中大量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等为主)、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或炎性细胞、多种炎性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哮喘病发病机理的调节,这使得我们必须注重从全身角度来研究和阐明哮喘病发病机理。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尚局限在气道炎症局部,对哮喘病全身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哮喘病的全身治疗手段还较少。现代研究已经认识到特应症(atopy,指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反应的特异性素质)是人类易患哮喘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从目前对哮喘病的治疗研究来看,侧重点主要放在局部抗炎治疗方面显然是不适宜的,应从预防和控制特应症的基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入手,近年来开发的Xolair就是一个成功的药物。瞻望未来,由于哮喘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原因尚不明确,今后应加强哮喘病基础方面研究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哮喘病发病率。从近期来看今后哮喘病临床研究应进一步开发副作用更少、作用更强的抗炎药物等;从远期来看应将目前关注气道局部炎症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对哮喘病患者的全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药理学进行研究,从医学遗传学和医学免疫学角度来调整哮喘病患者遗传基因异常和免疫功能缺陷,特别是通过对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治疗,可能是21世纪哮喘病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在我国,应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哮喘防治研究如哮喘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味中药或方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等。1998年李明华、殷凯生教授等联合了国内20多位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编写出版了90多万字的《哮喘病学》,内容全面而新颖,密切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出版后多次印刷,2006年再版170多万字,连续5次印刷。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欢迎。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哮喘病的研究方兴未艾,十分活跃。国内外不断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以万计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了各种相关专著,并不时提出各种新的学说、新的观点,这些无不显示哮喘病防治研究工作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本书的作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希望《哮喘病学》能够尽快以新的面貌再版,以便及时反映近五年来关于哮喘研究和哮喘防治工作中的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哮喘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明华、殷凯生等学者对第一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完成了《哮喘病学》第二版的编写和出版。第二版的《哮喘病学》共120多万字,分七十一章。与第一版相比,再版的《哮喘病学》中所有的章节内容都有更新和增加,最突出的变化是再版的《哮喘病学》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包括与本病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思路、哮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哮喘病的联合治疗、哮喘患者手术与麻醉问题、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循证医学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哮喘社会经济学等,此外作者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抗哮喘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并展望了21世纪抗哮喘药物的开发研究远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再版会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大有帮助。近两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尽管有关哮喘病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各种新药不断上市,新的论文不断发表,然而哮喘病的治疗原则和思路并没有大的变化,整个防治工作处于徘徊状态,少有突破性进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广大哮喘病患者则热切地盼望能够根治哮喘,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充其量只能是控制哮喘,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对于我们所有致力于哮喘病防治的同道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督促我们奋进的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治哮喘的出路何在,如何才能在哮喘研究中尽快有所突破和创新?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哮喘病论文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但总是有很多疾病主动找上门,来危害我们的身体。春末夏初,过敏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顽疾,近些年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过敏性咳嗽非常容易误诊,很难察觉,只有在IGE检查后才惊讶的发现患了过敏性咳嗽,而且很多人认为过敏性咳嗽没那么可怕,只不过就是每天咳嗽的时间长了些,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即使知道自己或者孩子有了过敏性咳嗽的情况下,也不引起重视。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过敏性咳嗽如果不去合理控制它,任其发展,很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还可引起头疼,头晕脑胀,失眠健忘,心烦意乱,尤其是学生患者,容易造成困倦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下面就让一起来看看,改掉哪些习惯,过敏性反复咳嗽更容易停下来。1、置身有害环境伴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患过敏性咳嗽的患者增多,因此,患者们应当远离有害的室外环境,平时可以多到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活动。减少吸烟、最好是戒烟:烟中的烟雾具有化学物质,对人身体的危害非常大,不光是自身吸烟有危害,吸入二手烟危害更大,特别是儿童。2、错误治疗观念由于过敏性咳嗽是过敏原引起的呼吸道过敏性炎症,这种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如先锋霉素)、阿奇、左氧氟沙星或红霉素等皆无效。在门诊经常会遇到长期反复口服头孢、阿奇等抗生素或反复静脉点滴头孢和阿奇的过敏性咳嗽患者,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通过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降低体内IgE值,欣、敏、康益生菌通过促进白介素质12(IL-12)和干扰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过敏症状,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从而改善Th2型免疫反应过度的现象。抗过敏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干扰素分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连续补充8周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慢慢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生化反应。而部分激素类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3、经常吹冷风当外界气温很低时,呼吸道黏膜受冷刺激后处于兴奋状态,会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扩张带来大量水分,因而春冬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许多患者反复咳嗽会特别多。4、饮食无度几乎人人都曾得过感冒咳嗽,却并不是人人都患有过敏性咳嗽。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感冒咳嗽中全身而退,而有的人却成了过敏性咳嗽呢?其实,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和患者的饮食有一定关系,暴饮暴食,过于喜爱肉食、油腻、甜食,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5、过敏性咳嗽经常反复,除了饮食习惯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熬夜。在遇到过度的劳累时,阳气就会上浮,失于控制,导致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过敏性咳嗽。如遇此况,应注意休息时间,夜间早睡,注意休息。以上5点都是会加重过敏性咳嗽的坏习惯,所以过敏性咳嗽患者要改掉它,避免加重病情。最后再强调4点护理方法:1、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这样可以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能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利于病情的康复。2、注意清淡饮食、健康。避免辛辣刺激腥味的食物,尤其是新鲜的海鲜,禁烟酒。有些职业接触刺激的气味,如油烟味、油漆味等过敏,这就需要更换工作环境。3、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咳嗽患者一般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过敏的东西,比如常见的花粉过敏、蒿草过敏,有些人对洗衣粉、海鲜、鸡蛋、牛奶等也过敏,这个时候就不接触它们。如果伴有过敏性哮喘,则防护措施更得齐全。4、坚持锻炼身体,由于过敏本身是体质问题,所以提高体质是重中之重。可以在饭后散步、晨起跑步,但是有的人对冷空气过敏,这就需要锻炼时适当降低难度、戴口罩等。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 索引序列
  • 哮喘病相关论文
  • 哮喘病的相关论文
  • 关于哮喘病的论文
  • 有关哮喘病的论文
  • 哮喘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