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外科医生初级论文

神经外科医生初级论文

发布时间:

神经外科医生初级论文

自己写文章,投稿到某个杂志社,等着审稿录用发录用通知书,交版面费,发表见刊。相对时间长,通过率低。还有就是找论文代发,流程差不多。时间短,通过率高基本一次发表成功,如果是你的时间比较着急想省事的话,可以去百姓论文网,省级,国家级期刊1个月就可以发表,上个月我刚刚收到刊物,效率挺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发表医学论文要明白的问题:

医生是一个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特殊的。想要成功评职称,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论文是反映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的最佳方式。但是,成功发布医学论文并非易事。您需要处理以下问题:

1.选刊

虽然我们一般把医生的专业论文称为医学论文,但实际上,它们可以细分为许多专业,如外科、内科、神经科、妇科等。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期刊。因此,期刊的选择一般有两个原则:一是期刊的级别合适,评中级职称选省级期刊,评高级职称选国家级期刊;二是专业的紧密性,有些期刊是综合性的,例如江西医学,任何领域的医学论文都可以投稿,有的期刊还会偏向某个专业领域。如《中国神经外科杂志》,一般指接受与神经外科相关的论文。

2.准备稿件

以下是对医学职称论文要求的详细分析:

(1)标题。与其他论文不同是医学论文对标题有格式要求。一般来说,用于职称评估的论文有三种临床研究,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临床研究论文的标题格式:××(药物或治疗方法)治疗 ××(患者类型)的临床研究/临床分析,或 ××(药物或治疗方法)治疗××(患者型)+××病例;文献综述论文标题格式:××的文献综述/研究进展/研究现状;案例分析论文标题格式:××例××(患者类型)的临床分析/案例分析。

(2)署名。必须写与身份证和工作单位相同的名字。如果研究工作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还应写出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并告知对方。

(3)正文。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摘要:根据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编写;关键词:反映研究的方法和对象;除前言外,正文是根据临床资料、方法、结果和讨论进行编写;论文中的表格需要使用三线表;参考文献要在正文中标注;研究结果需要进行统计分析。

(4)参考文献。虽然参考文献在书写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容忽视。学生一般是选择期刊文章作为参考文献,一般格式为:[序列号]主要作者.文献标题[类型.期刊名.年份.期(卷):起止页码。

(5)重复率在30%以内,具体重复率以投稿期刊的要求为准。

3.投稿主要注意事项

(1)提交前认真阅读期刊的征稿启事,了解期刊栏目设置和对论文内容的要求,最好阅读一些相应期刊的范文。

(2)严谨一稿多投,只有在杂志社明确拒绝或长期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投其他期刊。

(3)收取出版费。具体费用根据杂志收费标准和论文字符数确定。每页大约2000-2500个字符(有适当的图表减少字符),每页大约500-1000元。

职称论文的格式:

1、标题:简洁,可以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有必要,可以添加一个副标题。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缩写,并尽量避免使用英语缩写。

2、作者以及工作单位:作者姓名应写在标题下方,单位名称列在括号内,包括所在省份、市区、自治区的名称和邮政编码。单位名称和省、市名称用逗号隔开。

3、摘要:概括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要求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避免使用“本文”和“作者”等词,一般约200字。

4、关键词:一般情况下,每个文章都可以选择3到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5、正文:1、观点明确2、论点新颖3、论据可靠4、语言规范5、没有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6、标题编号:一级标题:一、二、三 ……号码,二级标题:(一),(二),(三)……三级标题:1、2、3  ……  ;IV级标题(1)、(2)、(3)  ……

7、图片表格:文字中的插图和表格放在相应文字之后,分别按其出现的顺序显示在图1、图2,或表1,表2…   统一编号。 插图的序号、标题和注释位于图表底部为中心,序号和标题放在表的上方,表注放在表格的底部。在全文中只有一个表或图的情况下,只标记“表”或“图”,不需要标记序列号。

8、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按引文顺序排序。标注方式:

期刊文章:[序列号]主要负责人.引用文献[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多少期)

如何避免上当!

1、看期刊是否有CN号和ISSN号(国际标准号),两者都有才是真期刊。如果只有ISSN号,没有CN号,可看作非法出版物。

2、致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出版编号所在省新闻出版局,或在新闻出版局等有关行政部门的网站查询。

3、询问出版物是否有邮发代码,以及是否可以从邮局订阅。假期刊账基本上不在邮局发行。

4、注意区分补充期刊、专刊和杂志期刊。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一期刊或某一版本中有文章,可以通过电话向杂志编辑部咨询。除此之外,也可以从名称上判断,如杂志“教师版”、“教研版”、“理论版”等。像这种杂志要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而出的增刊,专刊。要么是非法出版物。

1.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发论文, 一般都是为了保研,学位, 评奖,评职称加分等等, 然后就要了解对应事项对论文方向和所发的杂志(有的会给出一个目录)的要求, 以免发非所要做无用功2.确定的论文方向, 自己应该要有充分的了解, 可以多看看知网上相关文章, 也可以找老师指导一下, 尽量能写出比较独到的逻辑完整的观点, 还要有充分的论据和比较丰富的论证方法3.确定目标杂志, 可以先大致圈定几个意向进行详细了解, 包括杂志的周期(有些杂志出刊太慢排队太久等不起), 杂志对作者的偏好(有些较好的杂志只接受一定级别的作者, 本科生不在考虑范围), 投稿审稿或版面费用(一般越好的杂志可能不收费但上稿难度很大), 有可能的话可以在官网或杂志上找到编辑部联系方式, 直接咨询, 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中介4.投稿要注意符合杂志社的投稿格式规范, 要检查好文字不要出现低级错误, 那样会严重影响编辑对稿件的印象, 投稿投到官方的邮箱, 然后可以打个电话提醒一下编辑查收, 需要付费的一般是杂志出了用稿通知后才付费, 如果是上来就要钱说包发的十有八九是

新的一年很快到来,大家都要开始写今年的年终工作总结了,那么大家都有写完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神经外科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

本人自参加外科工作以来,对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用心完成本职工作。在党和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忙下,思想进步,用心进取,团结同事,遵纪守法,响应医院的号召,用心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现将近5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状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模范人物为榜样,发扬“草原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群众的表率。

二、学习上

始终持续爱学习的习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透过学习,使我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逐渐提高。尤其是近几年解决本专业较疑难问题的潜力有了较大提高。

在专业理论方面,掌握诊断学、临床医学、普通外科学、胸心外科学等基础理论,掌握了普外科及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熟练掌握急诊急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急救药品的综合应用。

在专业技能方面,熟练掌握临床各项基本操作、诊断技巧和临床各项医疗文书的书写,基本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手术方法,基本能独立完成普外科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腹部疝修补术、脾切除术等常见手术,结合本科室特点能够独立完成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并能够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更复杂的手术。

5年来共诊治病人2000余人次,其中危重病人60余例,参与突发事故抢救10余次。单独及协助上级医师完成大中型手术800余例。

对国内外普通外科、胸外科及急救领域新进展新技术能做到及时追踪了解,并能结合本院实际加以开展。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心配合科室领导的工作。

临床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病人热心、耐心、关心,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所自己所学全部投入到为驻地军人健康服务上,受到病人的好评。

三、作风上

严于律已,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团结同志,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心群众,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学习上,参加计算机潜力及英语考试,成绩均为合格。任职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获嘉奖2次。

在新的任期里,我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本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__年来,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时刻能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院方各种规章制度。能单独处理外科上各项业务工作,至今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事故。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基层医院在条件设备及人员相对紧缺情况下,我作为一名业务带头人,身先士卒,接受群众的监督,长年工作在一线,坚持又上行政班又上业务班,从不以任何理由推诿工作之事,没有享受休息过一个好的节假日。记得去年大年三十晚上接诊一例鞭炮炸伤腹部病人,病人当时因创伤面严重并发休克,通过积极组织医务人及时抢救并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达4小时,术后病人安返病房,经过13天精心治疗,病人成功康复出院,此时我内心总算松了口气,并没因工作耽误春节休息而产生任何怨言。

近5年来在分管业务工作中,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自己在业务上要带好头,还要组织、督促好大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在当前这种市场经济社会,各行业日新月异在突飞猛进,目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只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才能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从而避免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曾多次外面培训、学习,不但充实和完善自己。通过__年赴武汉学习回院后成功开展肝破裂修补术,脾破裂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肠梗阻,甲状腺手术等,赢得了院方及群众认可,为单位和个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曾多次被上级主管单位授予先进表彰。

通过业务上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两个效益。于今年从山东省肛肠研究所学习高新科技做痔疮技术后,回院对开展近43例痔疮病人跟踪随访,绝大部分病人反映该技术术中及术后的确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弥补原传统手术方法不足。

卫生工作过硬的技术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服务质量好坏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接诊任何一名病人我本着认真、仔细并采取跟踪服务。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难免部分病人进院后不知诊疗常规程序,经常带领病人进行导诊,至到处理完毕后再给予详细讲解回家后治疗注意事项,手术病人术后活动有些不便,为了方便病人,经常在病房巡回期间帮助病人给予正确讲解活动方法及进行必要日常生活帮助,如:打开水、冲便盆、拿药等,通过自己真实行动,感化了职工及病人与其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得到大家一致良好口碑。

近几年来,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感谢领导支持,群众信任,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学习,不但弥补自生不足,医学是一门高科技并无止境学科,我还得续继努力,从点滴做起,并发扬老一辈无私奉献精神,为确保本社区人民身体健康,为社会发展进一步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自_年本人进入医院工作以来,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_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但有时又感十分无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思想理论

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紧密围绕医院积极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刻刻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做为一名党员,我认真去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常常加班工作,从未休过公休假。我不计较个人得失,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表扬。

三、继续加强学习,从多种途径丰富和培养自己

我一开始工作,就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再次温习大学书本,一方面从其他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我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了科室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同时在医院泌尿外科学习泌尿系统腔镜手术,熟练掌握皮肾镜、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等手术操作,并在回院后顺利开展,今年再次到外科学习普通泌尿外科手术。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开拓的视野。

四、努力工作,不忘学习

我学习和借鉴上级医院的同仁们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从自身上抓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三基三严为准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各种收费项目,合格用药和开具医学检查,避免不合理的医疗浪费,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准确的签署各种医疗文件之,认真书写病历并做到病历甲级率%以上,认真填报各种医学报告卡,努力降低病人的占床日和药品比例上下功夫,努力为每个病员服好务,争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同时努力实现以下四个突破:

1、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病人为中心,在公益性体现程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2、是健全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在促进医患沟通整体效果方面取得新突破;

3、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患者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4、是健全完善医疗告知制度,在增进医患信任方面取得新突破。

我通过工作和学习,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做好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我努力做到了对每一位病人赋于医务人员应有的爱心,以精湛的医疗服务技术让病人放心,耐心的为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解决自己权限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困难,努力为病人和家属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让医院和病员放心,不断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了自己医疗服务水平,争取以新的成绩来向医院汇报。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学习,注重细节,加以改正和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成为医院领导心目中的好职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科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及兄弟科室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经过全科同志们的积极努力,使本科室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现汇报如下。

一、今年的工作总结

(一)医德医风方面

我科人员始终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医护质量。科室内部医护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形成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我们还趁早会的时间,组织大家查找科内各种问题,协调各种矛盾,不断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全年没有出现一例因服务态度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二)业务收入:

原因分析:

1.病原不足。

2.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因我科技术水平目前只局限于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对脑肿瘤、脑血管瘤缺乏诊治经验,导致部分病人外流,相应手术量和经济收入出现下降。

3.部分医生仍存在懒散心里,工作业务上不求进取,满足于现状,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工作上丢三落四,有的人员甚至出现业务水平下滑,整天忙于外交事物和打点生意挣钱发财,对病人关系太少,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导致病人对服务不满意。面对病人及病人家属,把病情及预后说的如何如何严重,过分夸大事实,导致病人外流到上级医院。

(三)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今年我科按照20xx年工作计划独立开展了ct下钛网三维成型修补颅骨缺损手术,今年下半年已开展了3例效果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出现。还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现已开展十几例,收效良好,该术式大大降低了对病人的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四)病例书写有较大进步。

自我院实行机打病例以来,原来书写潦草的病例已不存在了,内容也较以前充实多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现病史书写不全,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不全,病程记录黏贴现象十分严重,诊断与鉴别诊断混乱不分、不能按时完成病例等等。

(五)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以今年二甲医院复审达标验收为契机,通过医院宣传和科室贯彻会议精神落实,抗菌药物的应用已基本规范,分级使用制度得到了严格落实。滥用和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六)急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水平有所提高。

我科全体医师全都掌握了新的心肺复苏模式,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急诊急救流程深入心中,急救药物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

二、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我科20xx年准备开展脑室腹腔内引流术,这样每年可留住病人4—6人。今年派到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的刘亚松大夫明年7月份学成归来,到时我科将会出现一个大的飞跃发展,会给我科带来新的活力,使我科业务活跃起来。

(二)继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发展科室。

原来我科人员紧张,今年院里给增加了1名大夫,在新来的人员能够单独值班的前提下我们尽早派出业务基础牢固的xx去xx省立医院进修学习,给科室尽早带来新的技术。继续请xx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指导业务会诊讲课协助手术,帮助我科解决临床上的困难。这样既解决了病人治病的不方便,也给科室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细化二次分配方案。

让每一个同志都要有“院荣我荣,院衰我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最光荣”的思想。彻底解决“闲、散、懒、怕”的思想,目前还有少数同志抱有“不劳而食”的思想,看见病人就想躲,发奖金时就嫌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细化二次分配方案,彻底做到干就有收获,不干分文没有。让勤快者干的舒心,让懒人为得不到奖金而心服口服。

(四)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贯穿整个医疗过程永恒的主题,这一概念要在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脑海中牢固树立起来。按照pdca管理模式逐步完善临床行动。

(五)继续抓好‘三基三严’的学习考核工作,一切从基础入手,做到每月对科室全体人员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对考试不合格的同志给予全科通报批评和一定的经济上的处罚。将‘三基三严’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我院神经外科还处于发展壮大期,离医院党委对神经外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勤奋、正直、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院领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以巨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们医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年的住院总工作结束了,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总住院医师不仅是科室的一个重要职位,是联系本科室和其他科室的一个有用的桥梁,同时更是一种荣誉,各科室住院总的辛勤劳动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更赢得了病人的信任,这是一个医生最大的荣誉。另外,住院总工作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科室及机关的关系;相关科室关系;科室领导与普通医师关系;床位医生与教授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住院总工作还教会我去尊重别人,注意聆听,有效沟通。在处理急诊病人及突发事件中的沉着冷静,敢于承担,综合分析,及时汇报。能力这些都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在读书中难以得到的,感谢这个职位,两年住院总,我无怨无悔。

一年来,本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有因私请过一天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口腔科的各项工作中去。协助科主任完成病房的业务管理及日常规章制度的监督实施;协助病房三位教授完成各项手术;及时处理院内会诊,每有急会诊或值班医生报告病房急症,我总是冲在临床第一线,辛勤的劳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成绩的取得是医疗质量管理科和口腔科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没有领导的信任不可能很好的开展工作,没有领导的信任也不会有锻炼的机会。本届总住院医师工作结束后,我将到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门诊工作,主要职责是口腔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包括拔牙及牙槽外科中小手术等。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希望,把从事住院总工作中所取得的本领应用于新的工作岗位中去,把临床工作做得更细、更具体,更好地为科室服务,为病人服务。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并不高,但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的敬业精神仍然促使我投身医学事业。

一、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当20--年我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我就曾在学生大会上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时至今日,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的努力着。医乃责的精神外,更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一切为病人的品质。自工作以来,本手术中难度最大的--四类手术。在手术的前一天,患者家属担心没有熟人手术医生可能会不负责更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更懂得那沉甸甸的分量寄托着患者对医生的敬重和以是历代医家一直提倡的美德。只有做到这样,才不辜负我们身穿的白大衣,才配得上“白衣天使”。

二、养成严谨、细致、艰苦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希望经过努力就可能变成现实。特别是对于我们外科病人,我有深切体会,术前多与病人沟通,多对于术后的一些常规并发症就会了解并理解我们医生的工作,也可以杜绝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疗后肿瘤创面有所控制需要进一步行“--”,但是这样的情况手术失败率很高,因为手术创面大,可惜病人因经济原因及肿瘤复发最终放弃治疗,出院前对我千恩万谢,每次想起,都会让我感叹“发症,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千真万确的100%。

三、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工作以来,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除了应具备的以上的素质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的学术讲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并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诊治及并发症及合并症处理,熟练诊治外--,如--等。工作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参加科内各项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目前仍有相关课题工作,并能坚培训、讲课等,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自身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实地做好各项工作。20--年,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

神经外科医生论文

自己写文章,投稿到某个杂志社,等着审稿录用发录用通知书,交版面费,发表见刊。相对时间长,通过率低。还有就是找论文代发,流程差不多。时间短,通过率高基本一次发表成功,如果是你的时间比较着急想省事的话,可以去百姓论文网,省级,国家级期刊1个月就可以发表,上个月我刚刚收到刊物,效率挺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看你想投几分的杂志了,2分左右的杂志有《bmcneurology》,其他疑问可以咨询志诚医学编辑。

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80多篇 (SCI收录英文文章30篇):

1. Xuebin Liu, Xiaojun Fu, Guanghui Dai, Xiaodong Wang, Zan Zhang, Hongbin Cheng, Pei Zheng and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pastic cerebral palsy. J Transl Med (2017) 15:48.

2. Li LS, Yu H, Raynald R, Wang XD, Dai GH, Cheng HB, Liu XB, An YH (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tomical mechanism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in regions caudal to thoracic spinal cord injury lesions in rats. Peer J. 2017, 5: e2865.

3. Yu H, Li L, Liu R, Shu B, Chen H, Huang H, Hua R, Jiang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utophagy in long propriospinal neurons is activate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Lett. 2016 Oct 12;634:138-145.

4. Hua RR, Li P, Wang XD, Yang J, Zheng P, Niu XX, Li Y an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Evaluation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Pain Rating Index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ccepted Cell Therapy. Pain Physician. 2016, 19: E659-E666.

5. Raynald, Li Y, Yu H, Huang H, Guo M, Hua R, Jiang F, Zhang K, Li H, Wang F, Li L, Cui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The hetero-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arried by hydrogel unexpectedly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of rats. Brain Res. 2016 Mar 1;1634:21-33.

6. Wang X, Hu H, Hua R, Yang J, Zheng P, Niu X, Cheng H, Dai G, Liu X, Zhang Z,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on motor functions of identical twins with cerebral palsy: pilot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efficacy and hereditary factors. Cytotherapy. 2015,17(2):224-31.

7. Wang F, Zhang KH, Hu HM, Liu XB, Bai HR, Jiang F, Wang X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icroglia co-cultured with BMSCS offers a new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NS-associated disease.  Cell Biol Int. 2015,39(3):341-9.

8. Cheng H, Liu X, Hua R, Dai G, Wang X,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for sequelae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4,12(1):253.

9. Liu X, Zheng P, Wang X, Dai G, Cheng H, Zhang Z, Hua R, Niu X, Shi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tem Cell Res Ther. 2014,5(2):57.

10. Li HL, Zhang H, Huang H, Liu ZQ, Li YB, Yu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The effect of amino density on the attachment,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Mol Cells. 2013, 35(5): 436-43.

11. Dai G, Liu X, Zhang Z, Wang X, Li M, Cheng H, Hua R, Shi J, Wang R, Qin C,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CT-guid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open surgical transplantation for sequelae of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3,11:315.

12. Xiaodong Wang, Hongbin Cheng, Rongrong Hua, Jing Yang, Min Li, Guanghui Dai, Zan Zhang, Renzhi Wang, Chuan Qin,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or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y. , 15(12): 1549-62.

13. Wang S, Cheng H, Dai G, Wang X, Hua R, Liu X, Wang P, Chen G, Yue W,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Res. 2013, 1532:76-84.

14. R Hua, J Shi, X Wang, J Yang, P Zheng, H Cheng, M Li, G Dai and Y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types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based on 561 cas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Spinal cord. 2013, 51:218–21.

15. Min Li, Aixue Yu, Fangfang Zhang, Hongbin Cheng, Xiaodong Wang,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Treatment of one case of cerebral palsy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visual pathway injury us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2, 10:100.

16. Bao X, Feng M, Wei J, Han Q, Zhao H, Li G, Zhu Z, Xing H,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Flk-1+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neurogen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34(1): 87-98.

17. Feng M, Zhu H, Zhu Z, Wei J, Lu S, Li Q, Zhang N, Li G, Li F, Ma W, An Y(安沂华), Zhao RC, Qin C, Wang R. Serial 18F-FDG PET Demonstrates Benefit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 A Translational Study in a Primate Model. J Nucl Med. 2011, 52(1):90–7.

18. Bao X, Wei J, Feng M, Lu S, Li G, Dou W, Ma W, Ma S,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behavioral recovery and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Brain Research. 2011, 1367:103-13.

19. Li J, Zhu H, Liu Y, Li Q, Lu S, Feng M, Xu Y, Huang L, Ma C,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Zhao RC, Wang R, Qin C.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nd upregulates interleukin-10 expression in Macaca fascicularis. Brain Research. 2010, 1334:65-72.

20. Sun C, Zhang H, Li J, Huang H, Cheng H, Wang Y, Li P,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used for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a rat model of stroke. J Transl Med. 2010,20:8:77.

21. Ren YJ, Zhang H, Huang H, Wang XM, Zhou ZY, Cui FZ,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 vitro behavior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Biomaterials. 2009, 30(6): 1036-44.

22. Zhang H, Wei YT, Tsang KS, Sun CR, Li J, Huang H, Cui FZ, An YH(安沂华, 通讯作者). Im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embedded in hyaluronic acid and collagen composite conduit promotes regeneration in a rabbit facial nerve injury model. J Transl Med. 2008, 6:67.

23. Li J, Sun CR, Zhang H, Tsang KS, Li JH, Zhang S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ducti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y co-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Schwann cells in a rat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model. Biomed Environ Sci. 2007, 20(3): 242-249.

24. Sun CR, Wang CC, Tsang KS, Li J, Zhang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and impact of 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ns on neuroregeneration. Med Hypotheses. 2007, 68(1): 176-9.

25. An YH(安沂华), Tsang KS, Zhang H. Potential of stem cell based therap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r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iomed. Mater. 2006, 1: R38-R44.

26.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g HY, Gao ZX, Wang ZC.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Biomed. Environ. Sci. 2004, 17(1): 1-7.

27. An YH(安沂华), Wang HY, Wang CC. 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rat. J Neurochemistry. 2004, 88: Supple 1.

28.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 H, Zhang ZS, Wang HY, Gao ZX, Sun MZ, Wang ZC. Effect of rat Schwann cell secretion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 90-94.

29. Wan H, An YH(安沂华), Sun MZ, Zhang YZ, Wang ZC. Schwann cells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repair of brain stem injury in rat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3): 212-8.

30. Wan H, An YH(安沂华), Zhang Z, Zhang Y, Wang Z. Differentiation of rat 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 promoted by co-cultured Schwann cells. Chin Med J. 2003, 116(3): 428-31.

31. An Y(安沂华), Liu E, Liu X, Yang F, Han F, Dai Q.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Neural Cells Against the Cytotoxicity of Oxyradicals. Chin Med Sci J. 2000, 15(1): 40-4.

32. An YH(安沂华), Kim YK, Kim SS, Suh YH.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Melatonin to Inhibit Neural Cell Apoptosis.  J Neurochemistry. 1998, 70: Supple 2, S52.

33. 王耸,程洪斌,王晓东,伊龙,王培申,夏义欣,安沂华(通讯作者). 2100例脑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产前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1月, 6:1, 24-29.

34. 王耸,程洪斌,伊龙,王培申,孙宪昶,安沂华(通讯作者). 1060例脑性瘫痪患者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12月,55,12: 36-42.

35. 彭亚伟,王晓东,徐成娥,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疗效观察. 武警医学. 2017,28(5):478-482.

36. 付晓君,王晓东,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两疗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儿两年随访及疗效分析.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6, 25(2): 108-113.

37. 王培申,刘学彬,伊龙,代广辉,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移植治疗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武警医学. 2015,26(3): 282

38. 张赞,代广辉,刘学彬,王晓东,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29(5):478.

39. 张凯华,王飞,胡慧敏,黄华,安沂华(通讯作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实验动物学报.2014,22(2):1-5.

40. 王森,程洪斌,王晓东,代广辉,滑蓉蓉,刘学彬,伊龙,李鲁生,安沂华(通讯作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后遗症35例临床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47(1):78-81.

41. 张涵,吴昭,黄华,孙晓丹,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通电情况下在聚吡咯上生长情况的形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22(5):14-7.

42. Raynald,李延滨,郭牧遥,黄华,张涵,于昊,李海龙,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 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5):18-21.

43. 李敏,滑蓉蓉,于爱学,张芳芳,代广辉,王晓东,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2-4.

44. 马占宾,程洪斌,代广辉,张赞,穆学涛,刘学彬,安沂华(通讯作者). 磁共振成像在显示脑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靶点时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 23 ):7082-4.

45. 程洪斌,伊龙,马占宾,王晓东,代广辉,李敏,刘学彬,高建华, 安沂华(通讯作者).尿动力学检查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6):563-5.

46. 李敏,滑蓉蓉,王晓东,于爱学,张芳芳,朱岩,安沂华(通讯作者).795例脑瘫患儿损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59-62.

47. 王成俊,张涵,李鲁生,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及应用研究.武警医学.2010,21(4):349-51.

48. 程洪斌,刘学彬,伊龙,张赞,代广辉,李敏,高建华,安沂华(通讯作者).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60例临床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2):160-1.

49. 程洪斌,伊龙,刘学彬,代广辉,张赞,马占宾,王晓东,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80例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4):355-7.

50. 李鲁生,张涵,王成俊,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0):1869-73.

51. 王晓东,杨静,李敏,郑培,张倩,滑蓉蓉,张芳芳,程洪斌,伊龙,于爱学,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6):337-42.

52. 王晓东,杨静,张倩,郑培,李敏,程洪斌,代广辉,张赞,张芳芳,伊龙,安沂华(通讯作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炎性反应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6):535-7.

53. 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史晶,马占宾,穆学涛,安沂华(通讯作者),徐如祥.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0):1060-1063.

54. 张涵,魏岳腾,孙崇然,李晋,黄华,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NSCs-HA-NT3复合物移植修复兔面神经损伤.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2):144-147.

55. 曹红宾,李敏,王海燕,杨静,于爱学,杨晓莉,安沂华(通讯作者).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38): 7439-7442.

56. 冯铭,朱华,张楠,卢姗,尹晓明,魏俊吉,李秦,韩钦,李桂林,窦万臣,张子衡,李照建,马文斌,孔燕国,安沂华,赵春华,秦川,王任直. 食蟹猴脑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活体示踪观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8): 365-8.

57. 冯铭,王任直,朱华,张楠,王常郡,魏俊吉,卢姗,李琴,尹晓明,韩钦,马文斌,秦川,安沂华,孔燕国.  Ferumoxide 标记Flkl+CD31一CD34一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食品蟹猴脑内移植示踪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8,30(5):559-563.

58. 薛静,高培毅,李晋,安沂华,黄华. 磁共振成象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3): 218-21.

59. 孙崇然,王忠诚,李晋,张建民,王雅杰,张涵,安沂华(通讯作者).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翻译与表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8, 25(8): 962-963.

60. 孙崇然,安沂华,刘淑玲,夏雷,李晋,张涵,黄华,王忠诚.隧道法:一种评价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方法.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5):383-5.

61. 程洪斌,胡韶山,郑永日,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后遗症2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454-5.

62. 张儒有,郑永日,胡韶山,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9): 138-139.

63. 李晋,安沂华,历俊华,张绍东,孙崇然,张涵.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2): 214-5.

64.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胎鼠神经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移植后MRI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06, 21(2), 110-3.

65. 薛静,高培毅,孙崇然,李晋,安沂华.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3(1): 34-7.

66.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 脑梗死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神经干细胞后的MR示踪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2): 122-126.

67. 刘海,王忠诚,安沂华,崔勇,晋强.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5): 369-71.

68. 孙崇然,景猛,李长宇,安沂华,刘恩重.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12): 999-1001.

69. 安沂华,程洪斌,张儒有,张赞,李纪仲. 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11(5): 238-9.

70. 张涵,袁芳,安沂华. 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07:892-3.

71. 安沂华,翟晶,历俊华,张绍东,孙异临,王忠诚. 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学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11-2.

72. 安沂华,江涛,LuDunyue,Chopp M. 神经营养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触的再生修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 43-5.

73. 安沂华,刘恩重,俞春江,韩占强.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81-2.

74.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刘淑玲,万虹,于春江,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家兔面神经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21-3.

75. 闫长祥,万虹,历俊华,刘淑玲,安沂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雪旺氏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 20 (2):112.(论著摘要)

76.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 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6): 346-7.

77.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高之宪,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8): 697-9.

78.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绍东,翟晶,王忠诚. 血清和雪旺氏细胞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比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5): 388-90.

79. 历俊华,安沂华,张绍东,翟晶. 巢蛋白在已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中表达时程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9): 838-40.

80.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19(2): 135-7.

81.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异种大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3, 9(9): 541-2.

82.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泽舜,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雪旺氏细胞支持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9-81.

83. 安沂华,王红云,张向彤,刘暌,张亚卓,王忠诚.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18(1):50-3.

84.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刘暌,王忠诚,张亚卓. 雪旺氏细胞促进共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2): 100-3.

85.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体内外不同环境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5-8.

86. 张相彤,安沂华,张亚卓,戴钦舜,王忠诚. 成年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98-301.

87. 杨树源,安沂华. 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3-4.

88. 王红云,安沂华,万虹,刘暌,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4): 316-8.

89. 蔺友志,刘恩重,韩占强,王雪峰,安沂华.半导体激光辅助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6(1):61-2.

1.写作一篇大概2000-2500字符的论文(一个版面的量,如果感觉太短,可以根据所需来写,不过版多,费用也就高了)论文要求论证有理有据,语句通畅,没有语病,和错词,查重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2.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发表的要求(如需要省级,还是国家级,需要知网收录,还是万方,龙源,维普)还有就是预算(有的杂志几百,有的上千)。再有一个就是版面时间了,(就算自己再想发哪个杂志,版面时间不合适,也是白搭)3.选好杂志后,就是投稿了,投稿成功了,杂志社,会以电子稿的形式,发一个录用通知的。4.打杂志社的版权页上在的电话查稿就可以了(这个可以通过收录的网站进行,杂志社电话验证的)5.查稿确定了,付版面费。6.收杂志(出刊后会给作者一本或者两本杂志的,多个作者两本样刊,一个作者一般是给一本样刊)7.出刊后的1-3个月文章上传到网上。(还有不懂的可以问我哟。)

神经外科研究生论文

二十多年来,发表论文近五十篇,主要代表作品:1、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高位颈髓肿瘤(附8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颅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中华神经外科杂志4、儿童亚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5、脑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特点的病理基础潍坊医学院学报6、687例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山东医药7、脑肿瘤贴敷化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山东医药8、高血压脑出血100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9、氟骨症性脊髓脊髓压迫症10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0、神经皮肤黑变病伴恶性黑色素性脑膜瘤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1、遗传性共济失调2个家系报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2、听神经瘤的手术分级及临床意义山东医药13、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4、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救治山东医药15、Ⅲ型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治疗中华创伤杂志16、规范化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山东医药17、脑电图对癫痫自动症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18、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与进展 中华现代外科杂志

丰育功,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兼脑血管病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神经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和《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2013年1月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尤其对各种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见解,在国内学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目前个人主刀完成的颅内动脉瘤手术量达1300余例,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此外,擅长颅底肿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近几年发表论文40余篇(中华级论著14篇、国家级及其它论著26篇),获省市科研成果奖5项,在研课题3项。出版论著3部。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神经外科医生英文论文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记录科研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4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1955~1966)解放前,神经精神科学事业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专业机构很少。因此,从事本专业者寥若晨星,神经精神科学成了我国医学科学中薄弱的一环。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健康,神经精神科学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51年8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此期间有少量的神经精神科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随着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专业队伍的壮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急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于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创刊我国神经精神科专科刊物——《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随后组成了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穆怀珠任专职编辑。经过全体编委和专职人员的积极筹备,《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3月13日问世,为季刊,每期80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题写了刊名。办刊方针是以神经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对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知识,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癫痫、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心得,要求医学研究密切结合实际,以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初期编辑室设在中华医学会内北京东单三条胡同,1957年迁至北京东四西大街新建的中华医学会办公大楼,创刊初期,编委会议都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和冯应琨教授的办公室内召开,参加者经常有许英魁、冯应琨、魏毓麟、赵葆洵、王芷沅、穆怀珠等。到60年代,则转到中华医学会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许英魁、冯应琨、黄克维、赵葆洵、王芷沅、谭铭勋、伍正谊、沈渔邨、许迪、陈学诗、王忠诚、张继志等。在50、60年代,在京编委会经常是在星期天或晚上召开。当时编委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陈学诗、张继志还经常来学会帮助加工稿件、撰写编者按语等。外地编委张沅昌、夏镇夷、陶国泰、于清汉等也很关心杂志工作,帮助组织稿件。1958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精神病人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由卫生、公安、民政三个部门组成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提倡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即不要把精神病人关闭或关锁在病房内。这次会议对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成效显著,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做得比较好。如上海成立了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办起了多所精神病工疗站,使精神病的复发率下降了3/4以上。外出伤人毁物者也大大减少。这次会议的纪要及会后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介绍,该刊从1958年第4期起陆续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1959年起改为双月刊,第1期84页,以后每期68页。从1959年起开始刊登英文目录,从1959年第三期起刊登主要论著英文摘要。1960年6月4日根据上级通知,该刊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检查浮夸、泄密和“修正主义”问题,同时也有纸张困难等原因。至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后,经改选组成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增加11名年富力强的新编委。专职编辑仍由穆怀珠担任,1965年增加了陈秀华。经积极筹划于1963年5月25日复刊,为季刊,每期84页。并改由中华医学会出版。1963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会议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包括应用神经病理、生化、生理等实验研究方法,对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成就和进展。本刊从1964年第1期起改为104页,较详细地报道了这次大会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有关脑血吸虫病的病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脑电生理,颅内肿瘤快速显微诊断和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转氨酶测定,不典型内因性精神病的生化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因素调查、生化代谢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神经衰弱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论著。正当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及其专业刊物蓬勃发展之际,出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本刊与几乎所有的期刊一样于同年9月又一次被迫停刊。直停至1978年。从1955年创刊至1966年9月停刊,共刊出10卷、39期,刊登文章1366篇,平均每期35篇文章。从1955年至1960年每卷末期附有总目录,从1963年复刊改为文题索引。每期印数从4030册上升到7658册。本阶段特点: 刊出内容以实用为主,较多地报道常见病的临床分析和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尚少,科研设备有限,所以回顾性临床分析文稿较多,也很需要。过去我国的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多引用外国的数据,与我国实际情况常不尽符合。因此,陆续发表大量的临床分析文稿,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也为我国撰写有关教科书、参考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经常刊出“临床病理讨论”,对锻炼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疾病、妥善地治疗护理大有帮助,因此,成为读者喜读乐看的栏目之一。 在初期,译文和译文摘要(文摘)所占比例较大:在50年代,每期译文1~4篇,译文摘要1~14篇;译文和文摘多来自苏联,部分文摘来自英美。从1958年开始设“综述”栏,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予以综合报道。由于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基础很薄弱,50年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较多地引进外国的经验和成就来充实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阶段共刊出论著605篇,其中基础研究15篇(占),临床研究95篇(),该两类文章绝大多数在60年代前期刊出的。50年代的基础研究以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研究较多,而生化、生理学研究在60年代开始增多。 神经外科论著较少:在50年代刊出很少,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少,在此阶段刊出的605篇论文中有关神经外科者仅44篇(占),其原因是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本刊编委会对神经外科的发展一直很重视,经常优先刊出神经外科研究成果的文章。 充分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资料:本刊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学术会议的报道,认为学术会议是展示各地有关经验总结和科研成就的大课堂,是沟通信息、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切磋学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刊编委、编辑积极参与并组织稿件加以报道,使未参加学术会议的广大读者也从中受益。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受当时政治影响,特别是1966年,本刊登了不少政治性文章,有时每期占一半版面。两次停刊(1960年和1966年)均受到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停刊长达12年之久,对神经精神科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此期间各地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科学研究工作很少,零星的成果只能刊登在文革后期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专职编辑陈秀华先后参加上述两杂志的编辑工作。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发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在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下,激励我国广大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奋起追赶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为迎接这一局面,1978年初卫生部同意上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调出陈秀华负责筹备复刊事宜。在京原编委冯应琨、黄克维、陈学诗、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沈渔邨、王忠诚、张继志等多次召开筹备会,讨论编委会人选和复刊计划。复刊后的编委人选原则上是上届编委中身体状况较好者建议继续聘用,有的省缺少编委请当地医学会推荐人选,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聘任。组成以冯应琨为总编辑,伍正谊、王忠诚、张沅昌、黄克维、夏镇夷、陶国泰、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适逢当年7月4~1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大会,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冯应琨、陈秀华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杂志筹备情况和提请审议的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审稿原则草案和组稿计划。会上讨论热烈,各地编委表示将努力为杂志组审有关稿件。随后,在同年9月5日杂志正式复刊,仍为季刊,每期64页,并开始在论文参考文献前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64页。1988年起论文英文摘要改在每期后部集中刊登并取消论文英文目次。1993年起则将论文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之下,并恢复论文英文目次。本刊从1980年起被纳入美国的《医学索引》,亦被纳入我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编辑室专职人员由1名编辑增加到3名编辑,1名编辑干事。复刊后,本刊除针对当前防病治病的需要,组织相应稿件外,特别注意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1984年4月10日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正式创刊后,该刊不再刊登神经外科稿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领导下,进行了第四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1986年5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组成以陈学诗为总编辑,夏镇夷、周孝达、陶国泰、史玉泉、谭铭勋、沈渔邨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调整了1/3编委,遴选50岁左右、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取代身体不好的65岁以上的老编委,并保留部分身体尚好的老编委作咨询编委。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由陈学诗总编辑介绍编委会改选经过,陈秀华汇报了本刊1978~1986年工作报告以及编委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审稿办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通过。并围绕如何办好杂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求把神经科和精神科分开办刊物的呼声较高。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从1986年开辟了“精防动向”栏目,介绍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国外神经精神科发展状况。为了加强思想导向,开辟了“人物述林”栏目,介绍老一辈神经精神科专业工作者艰苦创业、刻苦钻研、治学育人的业绩。1991年初进行第五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于1991年4月组成了以陈学诗为总编辑,沈渔邨、郭玉璞、姜佐宁、江德华、张明园、陆雪芬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1991年5月在吉林市召开《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陈学诗总编辑报告编委会改选经过和1986~1990年杂志工作总结。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杂志压稿时间长和脱期问题;部分编委再次提出本刊应分办神经科和精神科两本杂志的建议。由于本学科专业的杂志在各地相继创办,如《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20余种,同时这期间,纸张、印刷、邮局发行费用不断涨价,本刊每期的定价从1986年开始突破了多年的每册元,逐渐上涨,以致发行量逐年下降。从1980~1993年每年平均每期印数为22294、20066、19297、19617、20445、18193、17876、17330、13569、13593、13485、13270册。到198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经济状况陷于低谷,于1988年7月1日起停付作者稿费1年,9月1日起收取稿件处理费(1991年1月1日起对中华医学会会员停收稿件处理费)及发表费。自1991年开始封面加印中华医学会会徽。根据出版署的规定,从1993年第2期起停用傅连暲会长题写的繁体字刊名,改为简体字刊名。从1978年复刊到1994年底共刊出17卷,90期,刊登文章3106篇,平均每期篇。本阶段特点: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增多:自本刊1978年到1994年底,发表的论著共1379篇,其中基础研究82篇(),临床研究541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占的百分比为50~60年代(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1倍多。这是可喜的改变,是这些年来各单位加强科研工作、推行研究生制度的结果。基础研究论文对我国医学科学有促进作用。多数临床研究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神经科和精神科防治工作的开展。 神经外科论文迅速增多:这阶段神经外科发展迅速,从1978年复刊至1984年底,共刊出论著472篇,其中神经外科162篇,占,与50年代神经外科仅占(5/292)、60年代占(39/313)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表明我国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已能用手术方法根治或明显改善多种颅脑、神经疾病,同时也表明已有可能创刊神经外科专业杂志。 重点号和专辑增多:重点号和专辑的专题是编委会根据来稿和有计划地组稿,尤其是结合专题座谈会和有关学术会议组编的。本阶段刊登45个重点号和13个专辑,两者共58个,平均每年3~4个。这是由于自1978~1993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成立14个专业学组,专业学组均举办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加上本刊组织的专题座谈会,总计有29个(不包括本刊编辑部未参加的会议),其中神经科19个,精神科10个。本刊除了报道这些学术会议水平较高的论文外,多数专业学术会议和专题座谈会都写了富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纪要及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标准等。这些纪要和方案标准(详见附表)较充分地反映了会议各种内容和各种见解,并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颇受读者欢迎。 增辟栏目,活跃版面:本刊原有栏目有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学术动态、书讯,本阶段增辟了学术讨论、技术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精防动向、读者*作者*编者、人物述林等,以充实内容,活跃版面。 加强编辑规范化:从1986年起,加强编辑规范化工作,严格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同时加强对图表、统计学符号、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及版面设计等的规范化,贯彻各种有关编辑出版的国家标准。 该刊创刊40年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不懈地工作,因而不论在提高防病治病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兹简要分述于下。 普及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建国初期,我国神经精神专业队伍很小,随着各地专业医疗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但多系从内科队伍分流出来,专业知识不足,且有关专业参考书缺乏,为适应这一需要,本刊创刊后,特别注意针对这些需要进行组稿,除了通过论著介绍我国各地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外,用较多的篇幅以译文、文摘形式,继之采用文献综述形式及时介绍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起到没有围墙的全国专业性继续教育大学的作用。 促进各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工作:为了统一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14个专业学组和本刊召开的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都十分注意分别就有关疾病制定“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本刊均及时在有关重点号、专辑中予以报道,以便各医疗防治单位推行应用。对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反映我国神经精神学科的新成就,推动学科发展: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专业高级学术期刊,肩负着反映我国这一专业的先进水平的重任。建国后,我国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地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大量投寄本刊,本刊总是力争及时地严密审查后择优刊出,尤其是1980年召开了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后,研究报告迅猛涌现,多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如CT扫描、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检测、核素造影、红外热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神经化学、精神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工作;各种实验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组织移植,如垂体移植、胎脑组织移植、肾上腺组织脑内移植等;各种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流动病学调查报告等;众多的新成就的报道传播,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前进。 促进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锻炼:本刊创刊不久就设立了“临床病理讨论”栏,先后刊出了59篇。由于其内容与读者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启发读者从临床难题中独立思考,有力地进行诊断思维锻炼。 该刊创刊40年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侧重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做出了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编辑委员和审稿人的作用,做好审稿和组稿工作:本刊的编辑委员和审稿人大都是我国神经科和精神科界有名望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本学科各地的带头人,在审稿和组稿工作中能够严格筛选把关,提供恰当有力的组稿线索,促证了杂志质量。特别是在创刊初期,老一辈编委曾牺牲个人大量休息时间,为本刊审阅和修改稿件,经常星期日或夜晚参加在京编委会,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按时出席,认真讨论每一篇文稿。继续充分发挥这样一支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有权威的专业编审队伍的作用,是搞好杂志的根本保证。 充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本刊始终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放在首位,通过良好的总体设计与导向,使广大专业人员获得新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其医疗水平和科研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神经精神科事业的发展。 充分报道学术会议的内容,扩大其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后来的14个学组,早年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后期每年总要召开2~3个专科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讨论会。并就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专业学术讨论会是针对本专业中各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除公开征文外,根据主要议题特邀专题报告和综述报告,这些会议结束之前,会议领导小组总要根据报告的论文和广泛讨论的情况以及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意见,认真总结,指出主要的收获、学术争鸣情况,取得一致认识的意见和尚有不同认识的几种意见,以及今后应努力探索的课题等,委托一位主持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本刊为了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效益,除了选登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外,组织有关专家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要求不要套话、空话,要求在会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把会议的重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纪要应达到使未参加会议的读者读后感到象参加会议一样真正有所收获。有关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论文、会议纪要、综述,加上述评,形成一个重点号或专辑,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内容,获得效益。 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和重点号:举办专题座谈会是一种重要的组稿形式。选题是由编委会制定下年度编辑计划时确定的。选择当前急待讨论的问题,并提出各有关分题的中心发言人、特邀综述报告人以及拟约请参加讨论的专家或单位名单。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可邀请多学科专家参加讨论。座谈会一般以50~100人的规模最好,讨论范围明确,人数少,但均是专家,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争论,达到讨论深入。会后将座谈内容整理,写成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纪要刊出,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选登一些有关研究报告和综述,约请对该专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一二篇指导性述评,对有关问题提出看法,指出方向,集中刊出这些文章,就可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重点号。 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本刊1992年、1993年两次在杂志上刊出启事征求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有不少读者和作者就本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希望。这些意见很定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并认真改进、落实,对杂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有好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除不定期公开征求读者意见外,还要通过编委、座谈会多方收集读者的要求、希望、批评、建议,及时改进杂志工作。 由于作者、读者、编辑的密切配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1978年复刊后,认真抓好编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杂志社主管社长、总编辑、编江部主任对每期稿件认真核查及签发。刊出稿件质量是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本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有101篇获国家、部、全军科技奖,58篇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科技奖,31篇获优秀论文奖(附件2),共有190篇获奖,获奖率达,我们衷心感谢全国广大作者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大力支持。 处理好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关系:创刊以来,该刊在处理两个学科的稿件上是基本协调的,基本按1∶1的比例编辑的,1990年一度出现的精神科稿偏少的现象已得到纠正。尽管如此,由于近几年来神经科和精神科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县级医院已有专科医生,两科均有上万名专业医务工作者,来稿逐年有较多的增长,稿件积压日趋严重,虽曾采用增加页数、出版增刊、部分论著改为论著摘要等措施加以缓解,仍存在压稿时间较长现象,今后将更进一步加强这些努力,力争1年内刊出率达到70%,消灭来稿2年登不出的现象。鉴于199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分成两个学会,分别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将本刊分成《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已提上了议程,可望在1996年得到实现。

外科医生主要是诊断外科疾病,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医务工作者。那么你知道外科医生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外科医生的英语说法吧。

外科医生的英语说法1:

surgeon

外科医生的英语说法2:

chirurgeon

外科医生相关英语表达:

整形外科医生 plastic surgeon

住院外科医生 house surgeon

牙外科医生 surgeon dentist

心脏外科医生 Heart surgery

普通外科医生 general surgeon

外科医生的英语例句:

1. Only your family doctor can refer you to a surgeon.

只有你的家庭医生才能把你介绍给外科医生。

2. He knew that under the surgeon's knife he would surely die.

他知道他必定会死在外科医生刀下.

3. Surgeons were hopeful of saving the sight in Sara's left eye.

外科医生有信心保住萨拉左眼的视力。

4. Surgeons at Odstock Hospital, Wilts, sewed the thumb on.

威尔特郡奥德斯多克医院的外科医生将大拇指缝合上了。

5. That study looked at the performance of 18 surgeons.

那项研究调查了18名外科医生的工作表现。

6. Two weeks later, surgeons carried out the operation to rebuild his face.

两周后,外科医生实施了手术以复原他的面部。

7. These surgeons have blazed the trail in the treatment of bomb victims.

这些外科医生在治疗炸伤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

8. We must be as impersonal as a surgeon with his knife.

我们必须像外科医生拿手术刀时一样冷静客观,不受任何感情影响。

9. The surgeon didn't have the stomach to look at Kelly's face.

外科医生不敢看凯莉的脸。

10. A plastic surgeon can remove the top layer of skin.

整形外科医生可以除去最表层的皮肤。

11. He followed his father and became a surgeon.

他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12. He survived, to the amazement of surgeons.

令外科医生惊讶的是,他竟活下来了。

13. Surgeons siphoned off fluid from his left lung.

外科医生抽出了他左肺中的积液。

14. He is reputed to be the best heart surgeon in the country.

他号称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心脏外科医生。

15. Surgeons have successfully transplanted a liver into a four-year-old boy.

外科医生成功地给一个四岁的男孩移植了肝脏。

director of the hospital院长head of the nursing department护理部主任attending doctor主治医师resident doctor住院医师intern doctor实习医师chief physician主任医师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副主任医师physician内科医师urological surgeon泌尿外科医师neurosurgeon神经外科医师plastic surgeon矫形外科医师anestheist麻醉科耳医师耳鼻喉科医师Ophthalmolgist眼科医师Dentist牙科医师Dermatologist皮肤科医师Doctor for tuberculosis结核科医师Physiotherapist理疗科Docto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科Dietician营养科医师Pediatrist儿科医师Obstetrician产科医师Midwife助产师Gynecologist妇科医师Orthopedist骨科医师Radiologist放射科医师Epidemiologist流行病医师Hygiemist卫生医师Pharmacist药剂医师Assistant pharmacist药剂医士X-ray techmicianX光技师Laboratory technician化验员Head nurse护士长Student nurse实习护士Assistant nurse卫生员Cleaner清洁员Controller总务科长Registrar挂号员Sanitation worker消毒员

专科医生medical specialist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实习医生houseman内科医生physician (internist)外科医生chirurgeon,surgeon整形外科医生plastic surgeon神经外科医生neurosurgeon耳鼻喉科医生ENT doctor牙科医生dentist牙外科医生surgeon dentist鼻科医生Nasal doctors耳科医生Ear doctors口腔医生Oral doctors眼科医生Ophthalmologists(oculist)眼科专家eye doctor脑科医生Brain doctor胸科医生Chest doctors儿科医生Pediatrician妇科医生Gynecologist产科医生obstetrician产科男医师accoucheur产科女医师accoucheuse骨科医生orthopedist皮肤科医生dermatologist心理医生psychologist护士Nurses助产士,产科护士a maternity nurse麻醉师anaesthetist, anesthetist药剂师pharmacist临床医师clinician理疗师therapist心脏病科医师cardiologist泌尿科医师urologist足病医生podiatrist过敏症专科医生allergist心脏病学家cardiologist内分泌学家endocrinologist胃病学家gastrologist肠病学家,胃肠病学家enterologist骨(骼)学家osteologist肿瘤学家oncologist口腔学家stomatologist兽医veterinarian

神经外科医生毕业论文

邱晓光大夫是目前国内用放疗治生殖细胞瘤的最好的大夫。大部分时间邱大夫在北京普仁医院坐诊(崇文门附近)。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可以治愈,不要太着急。关于放疗的费用在两万元左右。化疗的费用每次在8000元左右,天坛医院负责化疗的是刘英华主任,电话6709662967096559;大约需要做2-6次的化疗。如果有脑积水,可能需要先做分流手术或脑室镜造瘘手术,可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找甲戈主任。建议在做任何治疗之前,先听上述几位专家的意见后,再做决定。切记切记不要轻易做手术或伽马刀治疗,放疗和化疗结合是最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年起从事神经外科,开展北京市首例大网膜脑移植术。1984年考取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小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动脉吻合的实验研究》在中国和美国神经外科杂志发表。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神经外科硕士学位。1991年7月赴美国麻省波士顿LAHEY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研修,次年转入德州大学西南医学院神经外科,从事外科手术中脑干缺血及其药物保护的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神经外科杂志发表并在学术会议上交流。1994年回国,任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1995年12月参加在日本札幌举行的亚洲地区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讲习班。96年8月参加世界神经外科协会在北京举办的讲习班,并担任主要口语翻译工作。1997年11月参加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亚洲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成立大会及第四届亚太地区颅底外科学术会议,大会报告[中国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并当选亚洲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的执行委员。1998年8月调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晋升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并在名古屋会议上当选为亚洲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执行副主席。2004年-2008年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周良辅,钟平,毛颖,江澄川

瑞金医院神经外科的孙青芳大夫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1964年6月生, 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和1999年分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我国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的第二位女性。并先后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和主任医师、教授,2002年获硕士导师资格。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均手术例数100-120例左右。特别 1993年9月以来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天锡教授、丁美修教授、沈建康教授及赵卫国教授,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掌握翼点、眶颧、枕下乙状窦后、后正中以及远外侧入路等高难度的手术入路技巧和要点并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手术,尤其擅长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是我院垂体-肾上腺疾病专病组骨干力量。在坚持临床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并积极筹建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实验室。她积极协助制定本单位学科发展方向,组织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实施,近年来?持申请的科研经费达百万余元。发表论文49篇, 第一作者18篇,SCI收录3篇。获得200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完成人)、1997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第三完成人)、1996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六完成人)。

  • 索引序列
  • 神经外科医生初级论文
  • 神经外科医生论文
  • 神经外科研究生论文
  • 神经外科医生英文论文
  • 神经外科医生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