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布病的危害论文

布病的危害论文

发布时间:

布病的危害论文

来不及逃跑就逃到易于形成安全三角区的地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了解地震逃生的知识。传染病也是可怕的,就不怕我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千万不要躲进高楼里避险、手足口病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预防传染病,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防范地震:同学打架斗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认识这几种病症,一定要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掌握了安全知识,第四个是校园伤害;如果正在街上;逃生时、流行性感冒。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同学们经常因为食品小摊做的饭不合格而对身体造成伤害今天:遇到地震一定要保持清醒、流行性腮腺炎,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上劳技课时不听老师指挥。地震,要像小英雄徐正中一样;如果在教室上课,一定不要惊慌,及时关闭煤气等物品、植物性食物中毒、在科学课上使用实验器材不当,以防煤气泄漏,千万不要去阳台或者窗下躲避,让未来变得更美好,我从网上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下面是防范地震的小知识,要弯着腰。所以我们一定要勤洗手,就经常发生着这样的事情,不要乱跑乱叫;如果在公共场所。食物中毒有细菌性中毒,千万不要再回去拿东西,不要试图往外跑,不要坐电梯。食物中毒也是对于小学生杀伤力较大的事情,不要惊慌失措,防范这几种病症;如果没有及时撤离,否则极有可能让变质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水痘。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要选择干净的餐馆去吃饭,有些传染病前期酷似感冒,人员的伤亡,增加自我防范意识;如果是在楼房的高层,被埋在了石头底下、真菌毒素中毒;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诊治。地震带给我们的是经济的损失,是我们不可组织的自然灾害。传染病常见的有这几种,不能让病菌进入我们的身体,第一个是地震灾害。以后我要多看这些有益节目,遇到危害一定要向其他人求助,它们严重的危害了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传染病主要是有呼吸道传染。这段视频分了四个部分;如果离开了房间,第二个是传染病、麻疹;如果在房间里,第三个是食物中毒、室外劳动课时追逐打闹……我们要懂的自我保护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为羊布鲁氏杆菌病最容易感染给人,所以名气最大。该病会让人反复发热,也称“波浪热”,可以在羊,牛,猪,甚至在狗身上传染,这个病初期的时候和感冒非常像,要是发热,多汗,浑身疼,这种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有时候会看到淋巴结肿大,潜伏的周期非常长。

布氏杆菌只是一种慢性病而已,发病初期单从病羊外表无法分辨,如果是发病母羊很容易看出。虽然此病不会造成羊群死亡,停止生长和母羊流产也会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直接接触病羊或者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者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口或眼结毛受到传染。最容易感染布菌的人群为牧民、兽医、饲养员、屠夫和厨师。这类人群经常和羊打交道,被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也属于高危人群。

饲养家畜要圈养,圈舍远离居民点避开水源;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或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尤其是产羔季节不要把牲畜放在室内,小孩不要和羊羔玩耍。消灭和控制家畜中的布鲁氏杆菌也是有效的方式,要定期对牧区或养殖场进行检查,发现带病者立即隔离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加强水、粪管理,保护水源。

养羊人和其他与羊肉密切接触者感染布鲁氏菌病现象是颇为严重的,因其不会立即危害被感染人生命和不易鉴别而不太受重视。这造成了前几年我国人间布病感染率持续上升,对接触羊的饲养员、兽医、挤奶员、屠宰员、皮毛加工员等,都应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期为一年并且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未患病羊应进行疫苗接种。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作为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马尔他热"),流产布氏杆菌,牛、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狗布氏杆菌. 病原体是通过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病),它们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的. 开始发病时会伴随着中度发烧,急性发作时夜间发烧会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体温波动式的间歇性发烧是马尔他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特征. 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或转变成慢性病.对于慢性疾病,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骨骼或关节的病变,感染组织中可观察到具有组织学特征的肉芽肿. 症状及危害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男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单例), 女患者可有月经不调, 流产, 白带过多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有一定的可能性。带孩子去好好做个检查。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布病传播(感染)途径 所说的传播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动物,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食鲜嫩的,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吃,吃起来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我们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某省一个叫瑟琶沟的小山村去调查布病。我们看到一位农妇手拉一头母羊,让一个5-6岁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着头,咀噙着母羊的乳头,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们问这位农妇,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诉我们说,你们城里人讲营养,70-80岁的人还喝奶哪。我们生活好了,养几头奶羊,让孩子也增加点营养。我们告诉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别这样吃。挤出后煮一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后来我们调查后得知,这个村约400头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约有50多头羊发生过流产,约有30%的村民发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为传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应注意。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谓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在儿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几乎不得此病,这就是说儿童对灰质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层意思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别,而是决定接触机会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一百多年实践证明,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九。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我们也看到有的资料说男的得布病者高于女的,青壮年患病人数高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这也不是性别、年龄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同样是决定于与牲畜接触机会的多少。因为也有资料报告女的患病高于男的,有的地方、国家中儿童布病并不少见。 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和如何诊断及治疗。 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2.如何诊断布病: 诊断人的布病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第二是病人临床表现,第三是对布病的特异性的试验检查。 (1) 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就是指病 是什么职业、与牲畜接触机会如何;所接触的牲畜有无流产或拐子畜、睾丸肿大否;到布病疫区去过否,如果去过停留多长时间;与牲畜皮毛接触机会多少,有无喝生奶吃生习惯等。 (2) 布病表现,参照上述的症状体征。 (3) 特异性试验检查:就是指只针对布病才能反应的某些特殊试验。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试管凝集试验(SAT)。病人血清稀释1:100时还出现++“以上的反应,判为阳性。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抗球蛋白试验(Coomb’s)等。做这些试验应参考有关操作手册进行,而且应到有关布病专业实验室进行。 另一类诊断布病的参考方法是皮肤过敏试验。其做法类似于医院给求诊者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但基本原理不同,检查布病的皮肤过敏试验是第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做此试验一是要到有布病专业实验室去进行。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一起方可诊断,一般说缺一不可。但在个别情况下,流行病学接触史问不清,此时布病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求医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特异性检查阳性,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为布病,只能说此求医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3.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 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 (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 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 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 表1 布氏菌对物理、化学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时间 化学因子 生存时间 湿热 60℃ 60分钟 新洁尔灭() 30秒 湿热 80℃ 30分钟 来苏儿(2%) 1-3分钟 湿热 100℃ 30秒 漂白粉() 2分钟 干热 80℃ 60分钟 乳酸() 1分钟 干热 100℃ 7分钟 过锰酸钾() 7-15分钟 直射 日光 1-4小时 氢氧化钾(2%) 3分钟 散时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钟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生存生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个月 土壤 4天-4个月 酸乳 2天-1个月 尘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粪 8天-4个月 奶酪 21-90天 尿 4天-5个月 冻肉 14-47天 畜舍 4天-5个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干烧胎膜 120天 皮毛 个月 培养基 60天-10个月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见,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强的。 2、消毒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布病对人的危害论文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波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男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单例),女患者可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过多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肝、脾肿大等。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答:一方面,能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症状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布鲁菌侵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体温上升至40℃以上并引现:发烧/流汗/头痛/流鼻水/咳嗽/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疲劳/食欲不振和身体抽搐等症状。

而依严重程度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脑神经系统等病变。定期对家畜做检疫,做好家畜饲养地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病。

定期对家畜做检疫,做好家畜饲养地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病。

扩展资料:

宿主

这种细菌可寄宿绵羊、山羊、猪和牛等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适应力较强。患者通常透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或奶品而受感染,而在牧场或屠房等地方工作的人士,受感染风险会较高。人与人接触的传播较罕见。

其病征与流行性感冒相似。马有被牛传染的可能性,猫在实验室里证实了可以受到感染,但没有病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鲁氏菌病

症状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布鲁菌侵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体温上升至40℃以上并引现:发烧/流汗/头痛/流鼻水/咳嗽/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 、肌肉酸痛/疲劳/食欲不振和身体抽搐等症状。

而依严重程度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脑神经系统等病变。定期对家畜做检疫,做好家畜饲养地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病。

定期对家畜做检疫,做好家畜饲养地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病。

扩展资料:

宿主

这种细菌可寄宿绵羊、山羊、猪和牛等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适应力较强。患者通常透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或奶品而受感染,而在牧场或屠房等地方工作的人士,受感染风险会较高。人与人接触的传播较罕见。

其病征与流行性感冒相似。马有被牛传染的可能性,猫在实验室里证实了可以受到感染,但没有病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的论文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典型表现包括发热、多汗、肌肉痛等多种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发热

发热是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多表现为低热、间歇式的发热等。

2、多汗

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特别是晚上出汗增多,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导致虚脱。

3、关节肌肉痛

急、慢性期患者都可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类似风湿病,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多持续性钝痛或酸痛。

4、其他症状

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等症状,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等。

扩展资料: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有有三种。

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2、消化道传播。若是人食用了布鲁氏菌病污染的食品、水等,都可能感染布病。

3、经呼吸道传播。布病污染的飞沫、粉尘被人体吸入后,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布鲁氏菌病来势汹汹警惕3种途径传播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为羊布鲁氏杆菌病最容易感染给人,所以名气最大。该病会让人反复发热,也称“波浪热”,可以在羊,牛,猪,甚至在狗身上传染,这个病初期的时候和感冒非常像,要是发热,多汗,浑身疼,这种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有时候会看到淋巴结肿大,潜伏的周期非常长。

布氏杆菌只是一种慢性病而已,发病初期单从病羊外表无法分辨,如果是发病母羊很容易看出。虽然此病不会造成羊群死亡,停止生长和母羊流产也会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直接接触病羊或者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者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口或眼结毛受到传染。最容易感染布菌的人群为牧民、兽医、饲养员、屠夫和厨师。这类人群经常和羊打交道,被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也属于高危人群。

饲养家畜要圈养,圈舍远离居民点避开水源;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或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尤其是产羔季节不要把牲畜放在室内,小孩不要和羊羔玩耍。消灭和控制家畜中的布鲁氏杆菌也是有效的方式,要定期对牧区或养殖场进行检查,发现带病者立即隔离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加强水、粪管理,保护水源。

养羊人和其他与羊肉密切接触者感染布鲁氏菌病现象是颇为严重的,因其不会立即危害被感染人生命和不易鉴别而不太受重视。这造成了前几年我国人间布病感染率持续上升,对接触羊的饲养员、兽医、挤奶员、屠宰员、皮毛加工员等,都应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期为一年并且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未患病羊应进行疫苗接种。

有一定的可能性。带孩子去好好做个检查。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布病传播(感染)途径 所说的传播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动物,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食鲜嫩的,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吃,吃起来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我们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某省一个叫瑟琶沟的小山村去调查布病。我们看到一位农妇手拉一头母羊,让一个5-6岁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着头,咀噙着母羊的乳头,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们问这位农妇,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诉我们说,你们城里人讲营养,70-80岁的人还喝奶哪。我们生活好了,养几头奶羊,让孩子也增加点营养。我们告诉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别这样吃。挤出后煮一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后来我们调查后得知,这个村约400头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约有50多头羊发生过流产,约有30%的村民发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为传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应注意。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谓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在儿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几乎不得此病,这就是说儿童对灰质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层意思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别,而是决定接触机会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一百多年实践证明,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九。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我们也看到有的资料说男的得布病者高于女的,青壮年患病人数高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这也不是性别、年龄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同样是决定于与牲畜接触机会的多少。因为也有资料报告女的患病高于男的,有的地方、国家中儿童布病并不少见。 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和如何诊断及治疗。 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2.如何诊断布病: 诊断人的布病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第二是病人临床表现,第三是对布病的特异性的试验检查。 (1) 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就是指病 是什么职业、与牲畜接触机会如何;所接触的牲畜有无流产或拐子畜、睾丸肿大否;到布病疫区去过否,如果去过停留多长时间;与牲畜皮毛接触机会多少,有无喝生奶吃生习惯等。 (2) 布病表现,参照上述的症状体征。 (3) 特异性试验检查:就是指只针对布病才能反应的某些特殊试验。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试管凝集试验(SAT)。病人血清稀释1:100时还出现++“以上的反应,判为阳性。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抗球蛋白试验(Coomb’s)等。做这些试验应参考有关操作手册进行,而且应到有关布病专业实验室进行。 另一类诊断布病的参考方法是皮肤过敏试验。其做法类似于医院给求诊者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但基本原理不同,检查布病的皮肤过敏试验是第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做此试验一是要到有布病专业实验室去进行。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一起方可诊断,一般说缺一不可。但在个别情况下,流行病学接触史问不清,此时布病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求医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特异性检查阳性,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为布病,只能说此求医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3.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 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 (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 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 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 表1 布氏菌对物理、化学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时间 化学因子 生存时间 湿热 60℃ 60分钟 新洁尔灭() 30秒 湿热 80℃ 30分钟 来苏儿(2%) 1-3分钟 湿热 100℃ 30秒 漂白粉() 2分钟 干热 80℃ 60分钟 乳酸() 1分钟 干热 100℃ 7分钟 过锰酸钾() 7-15分钟 直射 日光 1-4小时 氢氧化钾(2%) 3分钟 散时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钟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生存生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个月 土壤 4天-4个月 酸乳 2天-1个月 尘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粪 8天-4个月 奶酪 21-90天 尿 4天-5个月 冻肉 14-47天 畜舍 4天-5个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干烧胎膜 120天 皮毛 个月 培养基 60天-10个月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见,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强的。 2、消毒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遗传病的危害论文

疾病简介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编辑本段]疾病类型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 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中(一对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的基因)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先心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孝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占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遗传病能够治疗吗? 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家族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 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基因病。 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 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 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 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 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49年L.波林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1944年比克尔首先提出控制新生儿营养,可有效防止苯丙酮酸尿症的发展,为遗传病的有效治疗开创了新的一章。1958年J.勒热纳发现先天愚型患儿为三条21号染色体,这是第一次报道了遗传病的染色体异常。 1969年拉布斯发现了 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为染色体的畸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60年代起,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开始应用于临床。1978年卡恩和多齐首次将 DNA重组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他们诊断了一例镰刀状细胞性贫血,此后这一诊断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分类 按照目前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水平,可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 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见表[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欧美国家统计,约1%的新生儿患有较严重的基因病。按照遗传方式又可将单基因病分为四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一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其余22对均称常染色体。同源常染色体上某一对等位基因彼此相同的,称为纯合子,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称杂合子。如果在杂合状态下,异常基因也能完全表现出遗传病的,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先天性肌强直,这类遗传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率相同。父母中有一位患此疾病,其子女中就可能出现患者。据估计,约7‰新生儿患有常显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必须均是异常基因纯合子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病。大多数先天代谢异常均属此类。父母双方虽然外表正常,但如果均为某一常显体隐性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其子女仍有可能患该种遗传病。近亲婚配时容易产生纯合状态,所以其子女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也高。③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这是当异常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能且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症状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引起该病的异常基因为,纯合子 表现为重症贫血,杂合子则表现为中等程度的贫血④ 伴性遗传病。分为X连锁遗传病和Y连锁遗传病两种。有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过于短小,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异常基因将随X染色体传递,所以称为X连锁遗传病。也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指有一个X染色体的异常基因就可表现出来的遗传病,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所以女性获得该显性基因的机会较多,发病率高于男性,但这类遗传病为数很少,至今仅知10余种。如Xg血型,又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指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才发病者,在女性,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都属异常时才患病,如果其中有一条 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正常就不会患有此病。但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就会表现出遗传病,所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这种伴性隐性遗传病占伴性遗传病的绝大部分,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都比较常见。据估计约1‰新生儿患有X连锁遗传病。 Y连锁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则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基因随着Y染色体在上下代间传递,也叫全男性遗传。在人类中属于 Y连锁遗传病的有外耳道多毛症等。 多基因遗传病 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每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或隐性的关系,每对基因单独的作用微小,但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一般说来,多基因遗传病远比单基因遗传病多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可用遗传度来说明,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遗传度越高,说明这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越大。例如唇裂、腭裂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达76%,而溃疡病仅37%。多基因遗传病还包括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在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患病率在2~3%以上。 染色体病 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为 %。染色体异常称为染色体畸变,包括常染色体的异常和性染色体的异常。但是染色体病在全部遗传病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仅约1/10。 遗传病的研究和诊断 要研究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家系调查及分析、挛生子分析、种族比较,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和 DNA分析。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并与人群发病情况比较,不仅可以判断某病是否为遗传病,如果是遗传病的话,还可进一步确定其遗传方式。通过单卵孪生和双卵孪生同胞发病的一致率分析,可能判断某种病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种族和民族发病情况的比较,尤其是对同样生活环境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的研究可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在伴随症状分析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同种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应用这一系统作为遗传病标志。研究作为某一遗传的伴随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则也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依据。目前已建立了数十种染色体畸变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动物模型,为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DNA分析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以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遗传病判断中应用最多。 遗传病的临床诊断比其他疾病更困难。一方面遗传病的种类极多,另一方面每一种遗传病的单独发病率很低,所以临床医师在遗传病的诊断上不容易取得经验。除了一般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外,遗传病的诊断还可能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诊断手段,如染色体检查,特殊的生化学测定及系谱分析。遗传病的临床表现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每一种遗传病都有一些症状、体征同时存在,被称为“综合征”,这是提示诊断的最初线索,也是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其他遗传学检查的依据。对遗传病患者必须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准确可靠的家系谱,对家系谱的分析不仅是遗传病诊断的一项依据,而且对遗传方式的判明及进行遗传咨询也是极为重要的。皮纹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另一种特殊手段,主要对染色体病最有价值,对其他个别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有一定意义,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指纹、掌纹、掌褶纹、指褶纹和脚掌纹。许多遗传病的最后诊断,还有赖于染色体检查和特殊的生化测定或DNA分析。 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婴儿出生以前通过穿刺取得羊水或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测定,或进行DNA分析对胎儿的发病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流产以终止妊娠,这在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目前人类对大多数遗传病还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条件下,用终止妊娠来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更具有突出的意义。近年来由于 B型超声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提高,在产前诊断,尤其是发育畸形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胎儿镜也开始应用于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也能对近百种遗传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由于这些遗传病大多数还不能作有效治疗,所以从医学伦理学的观点来看,除应用于产前诊断外,基因诊断的推广仍存在很大问题。 治疗和预防,要根治遗传病,应该从基因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来纠正已发生的缺陷,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治疗,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但是基因治疗在理论上、技术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目前谈不上临床应用。目前对遗传病所能进行的治疗只是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饮食成分等),调节代谢过程,防止症状的出现,称为“环境工程”。目前能应用于环境工程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如苯丙酮尿症用低或无苯丙酮酸奶粉喂养)、药物疗法(如用维生素B6治疗B6 依赖症,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等)、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补充(如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戈谢氏病)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苯丙酮酸尿症的惊厥)等。环境工程虽然可以减轻或消除一些遗传病的症状,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治疗结果却使带有致病基因的患者不仅存活下来,甚至还能继续繁殖后代,而这些患者如果不经治疗本来可以自然淘汰,至少不会繁衍后代。所以环境工程对整个人类的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它将使致病基因的频率在人群中逐代提高,从而导致遗传病发病率的增高。 正因为目前对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遗传病的预防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筛查、环境保护、携带者的检出和遗传咨询等方面。新生儿筛查是指对所有出生的婴儿进行某项遗传病的简单检查,以便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开始治疗,防止症状发生。只有那些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生化异常,而且已有治疗措施,而不给予治疗日后又会造成严重残疾的遗传病才进行新生儿筛查。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在许多国家已列为法定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国自1982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进行了一些筛查。其中1985年发表的全国12省市的苯丙酮酸尿症筛查是中国第一次报告的较大规模的新生儿筛查。生物素基酶缺陷的新生儿筛查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从1987年开始已在北京开始了这项筛查工作。环境保护是指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畸剂、致癌剂、致染色体畸变剂和致基因突变剂,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携带者检出是指将那些外表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从人群中检出,对其婚姻和生育进行指导,防止其后代发生这种遗传病,检出的方法主要是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测定或代谢产物测定以及DNA分析,目前已能对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百余种单基因病作携带者的检出,对这些遗传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遗传咨询, 1952年首先出现在美国,中国70年代以后才开展起来,是医务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防治、预后,以及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患者的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危险率作出估计,给予建议和指导。可以认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三者为防止遗传病患者出生的“三部曲”。有人把婚姻咨询和生育咨询也纳入遗传咨询的范畴内,这些工作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上cnki网下载

这个网上的论文感觉不是很多~你可以在(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期刊里面找下~网上应该可以找的到的~

我看到过(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里面专门写这样的论文`~

炭疽病的危害论文

炭疽病的危害应该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说因为这个刚才说过人可以得病,那么动物也可以得病,如果在动物间的话,出现这种炭疽病,可以影响到我们农牧业的生产,是影响到我们说的这种肉类的进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动物感染以后,接触的这些人,包括旅行的,包括去玩的这些人都可能感染。

这种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人际间的传播,另外一个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这些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炭疽病是一种人畜都可以感染的急性传染病。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感染了炭疽杆菌都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炭疽病的致死率还是比较高的。

主要分为即为肺炭疽病以及肠炭疽病。

总的来说不同的炭疽病有不同的危害,虽然具体的危害是不一样的,但是殊途同归都是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就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归根结底炭疽病的危害就是危害人体的生命安全。

是危害很大的。曾经被用于制造生化武器的炭疽杆菌,中国的蓖麻主要作为油料作物,蓖麻油被广泛用于工业。在我们云南,蓖麻是非常多的。小时候,如果有人摔倒,被其伤到骨头和肌肉,就会摘下蓖麻叶捣细用来包扎伤口,有很好的效果。

蓖麻是农村孩子的玩具,老人会告诉他们不要吞下它,因为它是有毒的。蓖麻生命力很强,适应性也很强,以前在家乡的小村庄,房前屋后,凡是有一小块空地的地方,都会被村民种上蓖麻,真是随处可见,而且蓖麻植物适应性很强,有一块类似的地都能长得很壮。不知道过去的蓖麻可能是我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见的,但是现在,真的很难找到了,最初见到蓖麻,是知道它可以用来制造,但是没有听说过这种化学和生物武器,如果是真的好,但是这种东西不能乱说,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看法,我想可能是因为蓖麻有毒的缘故。蓖麻又称草麻,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农作物。

在过去,陕西省关中的种植面积还是很大的。蓖麻非常强壮,其叶片也非常大。近几年见得少了,前年我姐姐生孩子住院,医生还劝她吃蓖麻油,直到八十年代,以前每次都有孩子因误食蓖麻籽而中毒的事件层出不穷,而大人也多次告诉孩子说蓖麻有毒不能吃,但由于蓖麻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难免被人觉察不出吃。20世纪80年代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孩子因吃蓖麻籽而中毒。

虽然大人们一再告诉孩子们,蓖麻是有毒的,不能吃,但由于蓖麻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很难避免被不知情的人吃到。

如果草场或土壤被炭疽杆菌污染,牲畜就很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被炭疽杆菌寄生,然后再通过食用、皮毛、兽骨等方式将病毒传播到人类当中。

炭疽病全球都有,几乎每年都有2~10万人感染,不过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感染率非常低,更多发于一些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从事畜牧业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非洲。

炭疽病具有传染性,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因此,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对家庭和谐关系也有影响。感染后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大。如果炭疽菌被吃进胃肠道,(2~5)日即可发生急性肠胃炎,有时表现为急腹症、腹膜炎。25%~75%的患者可因并发败血症和休克而死亡,这主要取决于患者吃进炭疽菌的量和治疗是否及时。如果炭疽菌被吸入呼吸道,潜伏(1~5)日才会发病。发病初期,患者可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病情会急骤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大汗、高热、胸和颈部水肿,可有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多在(1~2)天内因肺炎、败血症和休克而死亡。

  • 索引序列
  • 布病的危害论文
  • 布病对人的危害论文
  •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的论文
  • 遗传病的危害论文
  • 炭疽病的危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