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范文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范文

第七章病毒性心肌炎 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灶性或弥温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可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周身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是儿科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临床上病性轻重悬殊,病程长短不等,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也可病程迁延不愈,心脏肥大,遗有肌永久性损害,并由于免疫反应逐渐发展为心肌病。据全国九省市“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调查,其发病率占住院病儿总数的,占门诊病人总数的. 一、病因 (一)病原 近年来由于病毒学及免疫病理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多种病毒皆可引起心肌炎。其中柯萨基病毒B6(1~6型)最常见,其他如柯萨基病毒A、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也可能致病。由于柯萨基病毒具有高度亲心肌性和流行性,据报导在很多原因不明的心肌炎和心包炎中,约39%系由柯萨基病毒B所致。 (二)条件因子罹患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而多数不发生心肌炎,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病。例如当机体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发热、缺氧、营养不良、接受类固醇或放射治疗等,而抵抗力低下时,可诱发发病。 二、发病机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理至今未完全了解,目前提出几种学说如下: (一)病毒学说 一般认为在疾病早期,病毒可经由血流直接侵入心肌,并在心肌细胞内复制,致使心肌细胞发生代谢紊乱与营养障碍,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溶解、坏死、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与间质炎症反应。因从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组织中直接分离出病毒、电镜检查发现病毒颗粒,或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证实特异性病毒抗原。 (二)免疫学说 疾病的后期,病毒多不活动,而由病毒或受损心肌作为抗 原,诱发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此时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基本消退,病毒分离已转阴性,才出现心脏受累的征象,符合变态反应性疾患的规律。在患者血中可测到抗 心肌抗体的增加,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心肌炎,符合自身免疫反应。这类病例的尸解中常可在心肌内发现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β1C)的沉淀等,以上现象说明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参与。 (三)生化机制 正常心肌代谢可产生高活性物质,即所谓活性氧:·O-2(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HO(羟氧自由基)、H2O2(过氧化氢)等。而正常心肌组织含有许多抗氧化物质: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OD(过氧化酶)及维生素C、E和硒等,可以清除或协助清除活性氧,以保持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的动态平衡,使心肌细胞免疫受活性氧损害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时,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微生物时耗量增加,发生“呼吸大爆发”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当心肌缺血、缺氧时,能量代谢障碍,ATP降解为次黄嘌呤,并在组织中堆积,同时黄嘌呤脱氢酶(D型)转化黄嘌呤氧化酶(O型),催化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产生氧自由基,同时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复合物、补体等可促进吞噬细胞产生超氧阴离自由基等,因此可能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增多,引起心肌细胞核酸断裂、多糖聚解、不饱和酯肪酸过氧化而损伤心肌。以上是自由基对心肌炎细胞损害作用的生化机制推测。最近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红细胞SOD急性期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增高。而恢复期前者升高,后者降低,使用抗氧化剂治疗有一定效果。 三、病理 急性心肌炎病理改变轻重不等。轻者常以局灶性病变为主,而重者则多呈弥漫性病变。局灶性病变的心肌外观正常,而弥漫性者则心肌苍白、松软,心脏呈不同程度的扩大、增重。镜检可见病变部位的心肌纤维变性或断裂,心肌细胞溶解、水肿、坏死。间质有不同程度水肿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胞浸润。病变以左室及室间隔最显著,可波及心包、心内膜及传导系统。 慢性病例心脏扩大,心肌间质炎症浸润及心肌纤维化并有瘢痕组织形成,心内膜呈弥漫性或局恨性增厚,血管内皮肿胀等变化。 四、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悬殊。轻症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重型可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心源性休克,甚至个别患者因此而死亡。大约有1/3以上病例在发病前1~3周或发病同时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同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周身不适、腹泻、皮疹等症状,继而出现心脏症状如年长儿常诉心悸、气短、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疲乏感等。发病初期常有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表现。三个月以内婴儿有拒乳、苍白、紫绀、四肢凉、两眼凝视等症状。心力衰竭者,呼吸急促、突然腹痛、紫绀、浮肿等;心源性休克者,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厥冷或末梢发绀等;发生窦性停搏或心室纤颤时可突然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心室自身节律未建立前,由于脑缺氧而引起抽搐,昏迷称心脑综合征。如病情拖延至慢性期。常表现为进行性充血心力衰竭、全心扩大,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缺乏相应体征。多数心尖区第一音低钝。一般无器质性杂音,仅在胸前或心尖区闻及I~II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闻及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多见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异位搏动、心房纤颤、心室扑动、停搏等。严重者心脏扩大,脉细速,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压痛,肺部罗音等;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发花、指(趾)紫绀、血压下降等。

你问的也太专业了,估计你是个实习生吧.去翻你的诊断书把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可比较。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观察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134.[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2476.[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850.[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42.[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1391.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也属于后天性呢?心肌病你如何分类呢?3,先天性心脏病多数为散发,所以2应该也加上可能4,呵呵……有医学背景尚且很难知道所有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况且你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好多表述不清,术语不对……“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冠脉,“川崎病”一类表现就是累及冠脉,很多目前尚认识不了的各种综合症:21三体就不说了,Noonan,Marfan,等等等等5,心脏外伤呢?感染性心内膜炎呢?6,预防猝死……猝死没有明确定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猝死,大量心包积液可以猝死,外伤不说了,肥厚性心肌病可以猝死,主动脉夹层可以猝死……7,最关键的,你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个啥问题?最后结论如果是感冒运动与心源性猝死,大可不必铺这么大范围。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刮风不减半,下雨更好玩,大家好。这里是专注和大家一起吃瓜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盐湖城Intermountain Healthcare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通常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中的新突变,这种疾病会削弱心肌,使血液充分循环以适应人体的难度更大。需要。NIDC的患者感到挣扎,因为心脏的主要抽血腔,即左心室扩大并扩张,从而降低了心脏的抽血能力。与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不同,NIDC通常与已知的心血管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无关,无症状或无症状。尽管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遗传因素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脏专家的研究表明,山间医疗保健心脏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29名NIDC患者中的22个突变中发现了TITIN基因,其中有15个以前没有发现。这些发现取决于应用先进的整个外显子组测序。这些TITIN突变属于一种称为截短变体的类型,简称TTN-tv,与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有关。TININ中的TITIN突变突变很常见,因此我们想知道:如果发现一个突变,我们是否应该对患者的预后更加或更少的担心?答案是肯定的。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Jeffrey L. Anderson说。在Intermountain Healthcare Heart Institute担任研究和杰出的临床和研究医师。在这项研究中,分析了229名被诊断为NIDC的山间患者的DNA样本。研究人员还确定了医疗记录中记录的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酗酒或吸毒史或以前的化学疗法有关的生活方式,环境和其他疾病因素。首次出现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然后随访五年。患有TTN-tv突变的患者在出现时更常患有严重的心肌病,到5年时,他们康复的可能性较小。这些患者如果患有TTN-tv突变,则更有可能表现出进行性疾病,例如心脏移植,永久性心脏辅助装置的植入或死亡,而不是 。通常还发现TTN-tv突变患者具有非遗传易感因素,这表明这些其他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心力衰竭。该研究结果于2019年11月17日在费城举行的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发表他说:我们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与这些突变之一相处得很好,但随后其他环境,生活方式或疾病因素也随之而来,这将它们提示为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安德森我们认为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在很多情况下是遗传易感因素与环境或其他疾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德森博士说:目前,医生们并未对NIDC患者进行所有这些已知和新的TTN-tv基因突变的常规检测,并且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特殊基因治疗方法。他补充说:但是,如果要对患者进行测试并确定其具有易患疾病的突变,那么医生就可以更加主动地监控和用已知的心力衰竭药物和设备进行治疗。如果我们测试患者是否患有这些与疾病相关的突变之一,我们就可以识别出他们,还可以发现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他们的疾病更有可能发生然后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预防和治疗措施上做得更好。欲要知晓更多《研究人员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新突变会导致心脏衰弱》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级反应者的临床特征室性早搏的处理原则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通知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经心外膜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CRT-D术后室速“风暴”:方法与启示常见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与心脏性猝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新观点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参松养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参松养心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介入诊疗初步体会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曹克将教授谈:不同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孔祥清教授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2007新观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个体化策略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新技术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技术消融治房颤 应谨慎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策略与新趋势名人猝逝敲警钟,心脑血管健康干预迫在眉睫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频率适应性研究肥厚性心肌病的预防治疗进展室性早搏的治疗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右室(RV),以RV 心肌不同程度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但亦可无症状。生前不易作出临床诊断。近20年来, 国外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国内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ARVC 的概念 ARVC 在文献中曾被称为羊皮纸心、Uhl 氏畸形、RV 脂肪浸润或脂肪过多症、RV 发育不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RV 心肌病、ARVC, 以后三种使用较广泛, 法国学者多使用“ARVD”,意大利学者多使用“ARVC”。文献中, 一些ARVC 常被描述为Uhl 畸形, 两者须加以鉴别。Uhl 畸形是真性先天畸形,为先天性RV 肌完全缺如, 心室壁薄如纸, 仅存心内膜和心外膜, 婴幼儿多见, 常早年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而ARVC 多见于成年人, 临床主要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RV 心肌不是先天性缺如, 而是灶性或弥漫性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 可累及左室, 是一种进行性心肌病。在病理学和法医学上称之为脂肪心或心肌脂肪浸润。 二、发病机制 个体发育异常学说:该学说认为RV 心肌缺损系RV 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形态学上呈类似Uhl 畸形的羊皮纸样外观。据此, 本病应是一种先天性大体心脏结构异常。支持这种观点的人, 将ARVC 称之为RV 发育不良。 退变或变性学说:该学说认为RV 心肌缺损是由于某些代谢或超微结构缺陷引起的进行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心肌萎缩消失与Duchenne 肌营养不良和Becker 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萎缩病变类似。遗传学研究已证实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其基因缺陷位于14q23-q24, 可能牵涉到所含的β-膜收缩蛋白(β-spectrin) 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 基因突变。 炎症学说:认为心肌被脂肪组织代替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 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一些研究发现, 病灶处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 其发病机制可能牵涉到感染和免疫反应。最近的研究还发现,ARVC 的心肌细胞坏死可能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程序性细胞凋亡, 可导致心肌细胞进行性丧失而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 三、病理变化 尸检所见, 病变呈灶性或弥漫性, 主要累及RV 前壁漏斗部、心尖部及后下壁, 三者构成了所谓的“发育不良三角”。RV 多呈球形增大, 心腔扩张, 可伴室壁瘤形成。切面心壁肌层变薄, 可见层状、树枝状或云彩状分布的黄色脂肪浸润区。部分病例(20%~50%)病变可累及室间隔和左室。心瓣膜及冠状动脉等无形态异常。镜下以RV 肌不同程度地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代替为特征。脂肪组织呈条索状或片块状浸润、穿插于心肌层, 残存的心肌纤维萎缩, 呈不规则索团状, 与脂肪组织混存。部分病例可见灶性心肌坏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病变程度多为Ⅱ~Ⅲ级特别是心脏固有神经和传导系统受累, 是造成心电不稳定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学基础。 四、临床表现 室性心律失常:是ARVC 最常见的表现。以反复发生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为特征, 可从室性早搏到VT 甚至心室颤动,VT 为左束支阻滞型。情绪激动或劳累等可诱发VT, 非VT 发作期, 患者可有渐进性心悸、气短和晕厥等症状。 心脏性猝死:部分患者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多为≤35岁的青年人, 生前多无症状, 貌似健康, 能从事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可诱发猝死。如 Corrado 等报告的22例运动员猝死, 其中6例系ARVC 患者, 均在运动中猝死, 但有些猝死亦无明显诱因。少数病例有猝死家族史。 右心衰竭: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伴严重左心受累者可发生全心衰竭, 病变呈弥漫性酷似扩张型心肌病, 两者鉴别困难。 隐匿型:多为ARVC 早期, 病变较轻。患者多为青壮年, 无临床症状, 体检结果可正常, 偶见不明原因的右心增大。 五、相关检查 X 线胸片:心脏正常或增大, 轮廓呈球形, 肺动脉流出道扩张, 左侧缘膨隆, 多数患者心胸比率≥。 心电图:①窦性心律时常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表现。右心导联出现右室晚激动波(epsilon波) 。T 波倒置。②发作VT 时,QRS 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常伴有电轴右偏。③心室晚电位检出率高。 电生理学检查:对有自发性VT 史的患者, 大多数程序电刺激可诱发单形性或多形性持续性VT,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部分可见碎裂电位。 超声心动图:①RV扩大, 流出道增宽。②RV运动异常或障碍, 舒张期呈袋状膨突或呈室壁瘤样改变。③RV节制带结构异常, 肌小梁紊乱。 心血管造影:显示RV 扩大, 伴收缩功能降低或运动障碍, 室壁膨突, 造影剂排泄缓慢, 射血分数(EF)减少。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对判断RV 的病变特征、范围及其解剖学定位和左心受累情况, 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等优点。 心导管检查:右房和左、右室压力正常或升高。右房压力可升高, 重者可超过肺动脉舒张压。心脏指数减小。左室受累者舒张末期压力稍高, 容积指数增大, 伴左室EF 减少。 电子束CT :可显示①RV扩大, 游离壁呈扇贝形图象, 心内膜下低衰减的肌小梁横过右室腔清晰可见。②能直接显示心外膜脂肪和心肌内脂肪浸润程度。③可显示左室受累的各种形态异常。 磁共振显像:可精确测定RV 各种形态和功能改变以及左室受累情况。可鉴别正常心肌与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确诊ARVC 的有效方法。活检取材部位应是病变最常累及的RV 游离壁。但由于该处心壁变薄, 质脆而软, 有发生穿孔的危险, 故应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 并应有相应的心外科作后盾。 六、ARVC 的诊断 ARVC 的诊断主要根据:①相关病史:如既往史、家族史和家族中有无早年(≤35岁) 猝死者。②可疑征兆:注意运动后有否心悸、频发室性早搏、发作性晕厥等。③临床表现:主要是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和室性心律失常。④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排除其他各类心脏病和各种胸、肺疾病后, 临床可诊断本病。 七、ARVC 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Ⅰa、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和β受体阻滞剂。视病情可单独应用, 也可联合用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猝死的危险。 非药物治疗:①导管射频消融术。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反复发作和/或药物无效VT 患者, 能可靠终止致死性心律失常, 改善长期预后, 明显优于药物或其他疗法。③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视病情可施行RV 切开术、RV 局部病变切除术、心内膜电灼剥离术和RV 离断术。④心脏移植:对难治性反复性VT 和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作心脏移植是最后的选择。 八、猝死的预防 据报道,年龄小于20岁的ARVC 患者猝死发生率较高, 其中部分是运动员。运动对ARVC 患者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这种患者不能参加竞技性运动。为防止猝死发生, 有学者提出了以下方案:①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②搜集和鉴定患者的家族史。③通过有创或无创性技术, 对患者心电不稳定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④对持续性VT 或可诱发VT 的患者, 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心脏的收缩会产生微弱的电流,而通过特殊的仪器在人体表面采集到这种电流变化并形成一条波动的曲线,就是我们常见的心电图。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心肌细胞的病变等异常会引起曲线的不同改变,ST-T改变就是其中的一种,如ST段的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倒置或高尖等。心电图是心内科常用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很多患者或家属拿到心电图的打印报告常常会读到“ST-T改变”的诊断结论,同时可能被医生告知“心肌缺血”。但是ST-T改变一定等于心肌缺血,甚至冠心病吗?不一定。ST-T改变≠心肌缺血需要强调的是,心电图上的ST-T改变并不能和“心肌缺血”划上等号,更不能说ST-T改变就是患了冠心病。临床医生往往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致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检查资料等做出诊断。除了冠心病以外,其他如瓣膜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低血钾或高血钾等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的影响,甚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都可以引起非特异性的ST-T改变。特别是心肌病、心肌炎、心脏X综合征等累及心脏微血管的疾病,都可能是心电图发现ST-T改变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家对于自己心电图上可能出现的ST-T改变,不必“草木皆兵”,甚至盲目吃药,还是要清清楚楚地诊断,再明明白白地治疗。明确诊断,明白治疗目前,临床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冠状动脉造影都是常见的冠心病诊断工具,特别是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是安全成熟有效的心脏病检查手段。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它只对心脏大血管具有诊断价值,而对于很多心脏微血管疾病却无能为力。而心肌同位素显像对于心肌缺血的范围判断、冠心病的确诊、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心脏微血管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判、心肌活力的测试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题目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级反应者的临床特征室性早搏的处理原则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通知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经心外膜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CRT-D术后室速“风暴”:方法与启示常见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与心脏性猝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新观点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参松养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参松养心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介入诊疗初步体会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曹克将教授谈:不同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孔祥清教授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2007新观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个体化策略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新技术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技术消融治房颤 应谨慎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策略与新趋势名人猝逝敲警钟,心脑血管健康干预迫在眉睫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频率适应性研究肥厚性心肌病的预防治疗进展室性早搏的治疗

你问的也太专业了,估计你是个实习生吧.去翻你的诊断书把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可比较。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观察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134.[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2476.[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850.[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42.[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1391.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怎么写

ingg%tesvhjojbfyyhjggh

短短的一个月即将过去,在心内科实习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颇多。其中,有苦有乐,有酸也有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不过在这里,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职业的精神。在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症状。实习期间,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按时参加医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学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经过这近一个月的心内科实习,使我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总之,在心内科实习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总之,虽然我仅仅体会了一个月,可能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真正体会到,但是我非常敬重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喜欢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精神。我想,现在是实习之初,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牢记老师的教诲和实习经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同时把这些经验和教诲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努力做的更好。

你好啊,你的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 索引序列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范文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摘要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题目
  • 心肌病研究热点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